-
1 # 米粒閒聊
-
2 # Shirley滄海1
相信人人心中都明白,作為世界後發的核國家技術從何而來吧?五大霸主是真正自我研發進入核俱樂部,以色列不用說是美國搞鬼,印度背後少不了蘇俄,巴基斯坦與朝鮮,除了那一個國家,還會是別人?
有說法朝鮮對外進行核技術輸出,據然還有人相信!試想,被限制得死死的朝鮮,能對外交往的人員與渠道少得可憐,如果還能輸出核技術,估計黑手黨與基地組織早已提著核彈滿世界扔了。
卡扎菲掌權之初,強調國家意識,要石油產業國有化,動了西方的乳酪,自然受到了東方陣營的親睞,還迎來了大規模的投資。因為要在西方國家家門口培植一個強大牽制力量,支援其核技術,順理成章。正如當年有國家想在古巴部署導彈,如果中東梟雄發展了核能力,既對沖以色列,又在地中海南岸,肯定世界格局都會改變的。
世界大國對外供核只有兩種方式,美國霸氣,直接提供彈,納入核保護散。其他國家低調不能供彈,就技術支援了。可以肯定真與英法沒關係,畢竟是家門口。以色列更不會,巴基斯坦的技術,印度的技術,估計沒人會看上的。
可惜,卡扎菲突然神經短路,耍起大爺脾氣,與幕後BOSS交惡,使得投資大虧,還不得不全面撤出,核技術自然也沒了。正如當年蘇聯從東方大國撤出一切。
沒了供應,卡扎菲怎麼辦?再不向西方投降只有死路一條了,所以乾脆宣佈永遠放棄對核武器的追求,算是納投名狀。可惜,他遇到到急於討好美國的法國,還是未能免去國破家亡身死的結局。
-
3 # 古今通史
卡扎菲不是被美國說服的,而是被美國嚇服的。
首先,利比亞要擁核才能棄核,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調查結果是利比亞的研究水平和研發進度都超過了專家預期,但實際上利比亞無論多麼接近也都沒有真正擁有過核武器,卡扎菲之所以放棄核武研發無非是被伊拉克的下場刺激到了。
對卡扎菲來說,利比亞研究出核武也沒什麼實際作用,別說戰略轟炸機了,就是陸基系統的搭建都費勁,成品製造出來怎麼丟出去也是個大問題。
卡扎菲的“前任”是伊德里斯國王,小伊親西,小扎反美,但兩個政權在核不擴散方面的態度貌似是一致的,其實卡扎菲卻只是表面支援而已,68年還在小伊治下,到了卡扎菲上臺不久就開始秘密研發核彈,原因很簡單,既要反美又要保命,防備以色列還能增加國際話語權。
自己研發是鐵定沒戲的,所以中國、蘇聯、印度、巴基斯坦、法國成了利比亞尋求幫助的目標,但不是所有國家都能買賬,比如法國政府就制止了利比亞分離同位素裝置的採購訂單,雖然遭遇挫折,但卡扎菲始終鍥而不捨。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蘇聯的技術倒是成熟,但核技術也不是送著玩的東西,總要有些利益共同點才成吧,當時蘇聯和埃及關係惡化,利比亞和埃及的關係惡化,所以兩國就走近了一步,再加上卡扎菲在反美陣線上立場堅定,更是得到了蘇聯的欣賞,最終蘇聯為利比亞的研究室提供了研究型核反應堆,這把利比亞在擁核之路上又推進了一大步。
到了八十年代,蘇聯自身的問題也愈發嚴重,已經無心為利比亞付出太多,因此核武專案趨緩甚至停滯,而在國際關係方面,利比亞總想和美國對著幹,所以對於美國的地區友好國家極不友善,加上資助西方國家所認定的恐怖主義組織,引發了武器禁運和經濟制裁,這讓利比亞在國際孤立的態勢下,經濟方面雪上加霜。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俄羅斯糟糕的經濟和生活水平將一部分專家“推”向了利比亞,國家層面的經濟方面也捉襟見肘,二次合作協議逐步達成,再加上巴基斯坦的幫助,利比亞的核技術突飛猛進,黑市交易也讓一些核裝置不斷流入利比亞,這是幾十年來利比亞距離核武最近的一段時期。
既然發展得如此順利,為何卡扎菲最終棄核呢?
卡扎菲研發核武的目的不是因為熱愛科學,這是他為維持統治威懾西方國家所走的一步險棋,簡單說就是維穩,但是多年的制裁讓利比亞在經濟上不堪折磨,國力下降嚴重,人民生活水平也隨之跌入谷底。
當時的百姓怨聲載道,反倒是反政府武裝不斷討好民眾的行為深得人心,眼見內部敵人逐漸做大,自己的地位相對卻是岌岌可危,所以發展經濟安撫民心被放到了首要位置,你可以用核武威懾美帝,但是你沒法把核彈在自家引爆吧,所以對於政權安全而言,核彈成了當時無足輕重的物件。
要解決這一切,當然要從改變自身形象開始,卡扎菲不再支援某些西方認定的恐怖主義組織,改善了同周邊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在鄰居們的幫助下,卡扎菲建立專門機構與美國溝通,目的就是早日解除制裁,與其要高尖端的武器,不如要高尖端的石油裝置,這在當時都是被禁運的物資。
以改變洛克比空難的態度為契機,卡扎菲不遺餘力的向“和平轉型”大踏步邁進,不但銷燬核武資料和裝置,連化學武器也一併處理銷燬,還包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就是死在這上的,卡扎菲非常擔心,他也曾親口說過-看到伊拉克的下場,美國讓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我非常擔心。
很明顯,小扎真的慫了,無論是外部的戰爭壓力、經濟封鎖壓力還是內部的叛亂壓力都讓卡扎菲非常擔憂,能解決這一切的就只有聽從美英的一切安排,這就是他放棄核武的重要原因。
卡扎菲也明白,美國作為核武發明者和第一使用者,一直走在核武的尖端領域,而自己的核武即便研發出來也無法與美國對抗,蘇聯尚且無法準確預估自己能否有效實施核反擊,何況利比亞。
由於利比亞出奇的合作,令它的國際形象稍稍扭轉,貿易封鎖武器禁運也逐步解除,美英也改變了對利比亞的態度,法國更是大力支援利比亞和平利用核能的專案,卡扎菲不再提心吊膽。
可惜這種狀態註定無法長久,卡扎菲還是一如既往的大嘴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本就始終籌謀在利比亞扶植親美政府,又怎麼會輕易放過他,所以支援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行為持續進行中,直至卡扎菲殞命。
冤是不冤呢?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
小卡之死純粹是自己作的,從民間來看,三成的失業率,民眾沒全部暴動就算對得起他,而且對那些抗議的反對派和民眾進行了血腥的鎮壓,不光用機槍掃射還動用了榴彈炮······人民沒有發聲的權力,那就只能付諸武力了。
從高層來看,卡扎菲上臺以來始終把持政府獨掌大權,頂層利益集團也都是他的親信,控制著幾乎所有經濟命脈,這對從政和經商人士來說無異於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簡單說,其內部就是個火藥桶。
於外部而言,雖然卡扎菲努力扭轉形象,但效果有限,名聲還是一如既往的臭,這就是典型的失道寡助,再加上美國的推波助瀾,搞了個阿拉伯之春,蔓延國家名單裡就有利比亞的大名,出人意料的是法國率先出擊,英國緊隨其後,據媒體分析稱,奧巴馬是出於不甘人後的目的才隨後出擊的,主要是英法太猛,美國對此表示“擔憂”,等奧巴馬認錯的時候,一切也都無法挽回了。
利比亞遭受了數不清的空襲,最倒黴的時候一天60多輪轟炸,嚴重破壞了政府軍的軍事力量和軍事設施,加上武器禁運,漸漸落於頹勢,反政府武裝則在北約的力挺下,磕磕絆絆的勉強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卻給利比亞帶來的混亂卻愈發嚴重。
卡扎菲之所以“棄核”,主要是認清了局勢,知道美國的開戰門檻越來越低,而且以美國的武力水平,辦他並不比挖顆土豆麻煩多少;
一旦失敗下場堪憂,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用不著美國出場,反政府武裝就非常不介意把他大卸八塊;
擁核並不能給利比亞帶來任何實際好處,反而會加重製裁併增高衝突風險;
技術滯後,漫長的研發程序也延誤了“先機”,美國研究了半個世紀的核武,即便利比亞擁有,在技術上和數量上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還有一點就是大國也同樣面臨的問題,相同單位時間內投放手段有限,投放能力有限,投放數量有限,但即便這樣,大國也保有強大的核威懾力,況且一直以來他在核武方面走的都是智慧型的“尖兵”路線,利比亞可不行,差太遠了。
-
4 # 鄜延路節度使李
2002年,利比亞的領導人卡扎菲借8月31日舉行的“9.1”革命33週年紀念會之機大發牢騷。先將利比亞在“9 .11”事件之後的積極反恐過程和功績描述一遍,接著表達了在非洲聯盟成立後協調美國和以色列等國的立場。卡扎菲滿腹委屈不吐不快,他表示利比亞現在已經不再是個“無賴國家”了,一直遵循著聯盟制定的統一外交政策, 而且會為了非洲聯盟的利益而統一行動, 即使是對美國。
卡扎菲這番苦水的言外之意是說利比亞曾經是個“無賴國家”,利比亞也成了美國榜單中絕無僅有的承認者。卡扎菲其實想摘掉這頂帽子,可是卻意外地證實了美國所說的“無賴國家”並不是空穴來風,這樣利比亞的這頂帽子要想摘掉就只能由美國說了算。2003年,利比亞親眼見到薩達姆政權如何被美國推倒,美國的殺儆百讓一些利比亞的反美先鋒膽戰心驚。利比亞的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3年3月,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前夕,卡扎菲與英國頻頻接洽,討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英國與美國立即展開調查,卡扎菲還親自帶領英美的調查人員進行實地勘察所有的可能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地點,甚至是武器都受到了檢查,利比亞也承認了在核武器上的突破。美國的官員表示,利比亞方面非常配合檢查組的工作。在利比亞談判代表的帶領下,美英的一些專家還參觀了一個藏有化學武器生產裝置的秘密貯藏點。利比亞表示願意加入化學武器公約,而且承諾銷燬所有化學武器庫存和相關的軍需裝置。
此外,利比亞還向全世界呼籲各國效法自己,並表示願意遵守國際上與大規模茶傷性武器有關的所有條約,而且會削弱利比亞現有導彈的射程,隨時恭候各方監督和檢查。隨即,卡扎菲發表講話,表示利比亞的決定是勇敢的,也為其他中東國家、非洲和第三世界的國家作出了榜樣。2004年1月6日,利比亞正式成為了第109個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國家,而且利比亞還願意建立一個核試驗監測站,完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規定的國際核試驗監測體系。不久之後,的黎波里的機場迎來了美國議會代表團的美國海軍軍用飛機。
代表團團長、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參議員庫爾特.韋爾登在機場說,這是自卡扎菲上臺以來美國的軍用飛機第- -次降落在利比亞的領土上,從某個方面看,這次訪問是多年來美利之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韋爾登表示,只要利比亞願意並努力改善其國際形象,那麼,美國的友誼將毫不吝嗇地給予利比亞。而且,只要保持這種狀態,雙方建立起信任,那麼對利比亞的制裁將在將來的某個時候撤銷。
同年2月,利比亞外長出訪了倫教,這也是30多年來兩國的最高級別的官員的會晤。佈菜爾與利比亞外長沙勒加媽在唐寧街會面,並接受了卡扎菲的邀請,於不久後回訪利比亞。在這不久之後, 美國也派出了助理國務那伯思斯訪問利比亞。卡扎菲和伯思斯也在美利雙方30年來的外交空白卷上畫了重要的一筆,這表示利比亞的反美論調將要停止。美國與利比亞之間的關係也隨著這次話問的劉來而得到全面緩解,2006年美國和利比亞建交。
美利之間在很多問題上都存在著嚴重的利害衝突,這種衝突不是透過利比亞的改頭換面就能夠解決的。換句話說,卡扎菲本人的存在對美國就是種威脅, 讓美國如芒在背的不是利比亞而是卡扎菲。除非卡扎菲離開利比亞的政治舞臺,否則美國就要生活得提心吊膽。從某個角度來看,美利關係的改善,關鍵不在卡扎菲而在華盛頓。
-
5 # 歷史神秘人
卡扎菲沒有核武器,他是想搞核武器,只是沒有那個能力,連個核電站都沒有搞出來,卡扎菲是用嘴來宣傳核武器製造來嚇唬美國,最後棄核是卡扎菲自己宣佈的!
卡扎菲成了利比亞的獨裁者後,就一直反美反西方國家,被稱為“政治狂人”。卡扎菲也想搞核武器對抗美國,他從黑市上買到了核武器製造的一些技術材料,只是自己發現以利比亞的能力根本造不出來,可是卡扎菲會吹啊,說利比亞在大力製造核武器,試圖嚇唬一下美國,可美國可不是傻瓜,知道利比亞沒有那個能力,當然有這個心也不行,所以美國和利比亞一直處於敵對狀態!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把薩達姆政權給推翻了,卡扎菲慌了,他害怕了,以他和美國的恩怨,害怕自己就是下一個薩達姆,所以卡扎菲來個大轉彎,宣佈放棄核武器開發,並且賠償了當年洛克比空難每位死難者家屬1000萬美元的賠款,看在卡扎菲這麼服軟的份上,2004年美國解除了對利比亞十幾年的經濟制裁,恢復了和利比亞的外交關係,往後卡扎菲和歐美國家一度打的火熱,卡扎菲以為討好歐美國家就能逃過一劫,實在太天真了!
往後的日子裡面,卡扎菲屢屢和歐美國家示好,大家也認為美國會放過卡扎菲,那是不可能的,美國絕不允許中東有強人出現,也絕不允許有獨裁者對美國的權威造成挑戰,強大的國家,美國不敢下手,弱小的國家一定要消滅這個政權的領導者,而利比亞恰恰是弱小的國家,以前還有蘇聯撐腰,現在還有什麼呢!2011年美國扶持利比亞反對派讓利比亞爆發內戰,隨後美國牽頭,法國打前鋒,西方聯合出兵空襲了利比亞政府軍,最終卡扎菲打不過,被反對派武裝給槍殺了,一代強人就此落幕!
-
6 # 夢話春秋
利比亞總統卡扎菲曾經世界最紅的,當年人氣甚至超過川普。利比亞是北非的一個小國,面積約為175萬平方公里,人口有600萬,主要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曾經一度富甲非洲。1969年,卡扎菲成為利比亞革命領導人,開始了他的執政生涯。
卡扎菲為人非常高調,我們看到他穿的衣服就極具個性,經常是黃色的卡其布軍服,時而白色套裝加白色鑲金邊的斗篷。怎麼吸引人怎麼來。在總統身邊圍繞著各種姿色的美女,這就是他的豪華保鏢陣容。卡扎菲出行非常的拉風,大有古代皇帝巡視天下的樣子。卡扎菲為了在世界的舞臺刷存在感,在政治場合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從來不約束自己的大嘴巴。
2011年爆發利比亞戰爭,高調的卡扎菲死在反動派的手中,他執政42年的利比亞從此陷入了內亂。卡扎菲一生都是以反美國鬥士自稱,高調反美。說實話,按照卡扎菲和他的利比亞自身實力來講,反美確實有些蹭熱度的嫌疑,為了炒作自己,卡扎菲選擇了美國這個對手,一下提高自己的身份,吸粉無數。
為了反美,也為了自保,卡扎菲明確表示,他要擁有核武器。
那麼卡扎菲是否真的擁有核武器呢,別又是一袋洗衣粉。一,卡扎菲渴望擁有核武器。
早在70年代,卡扎菲為了能在中東稱老大,就想擁有核武器。他先向美國的敵人蘇聯採購大量的武器裝備,但當他提出購買核武器時,遭到蘇聯的拒絕。轉而他尋求到中國,他知道中國正缺外匯,提出1億美金購買,但同樣被中國領導人給拒絕了。沒有能如願的卡扎菲氣沖沖的乘機回了利比亞。
二,自己造核武器。
在中國、蘇聯都碰釘子的卡扎菲,決定自己造核武器。核武器有門檻限制的,並非誰都能造出來的。除了技術支撐,還需要大量的機械裝置,比如大量的離心機。才可以把濃縮鈾離心,變成武器級的鈾原料。由於,利比亞缺乏整套的工業體系,所以卡扎菲造核彈非常漫長,幸好,他手裡有兩個燒包錢,在全世界到處買。先買法國的技術,法國人是賣了。問題是,國內必須有人懂才行啊。甚至卡扎菲都不知道離心機是什麼東西。
從80年代,卡扎菲就在利比亞研製離心機,結果搞了十年,什麼也沒有弄出來。後來,蘇聯解體,整個原來蘇聯內部管理開始混亂,有人在黑市出賣蘇聯的核設施。這讓卡扎菲找到了機會,大量在黑市收購蘇聯的核設施。買來很多東西都沒有拆封,就那麼放著,因為國內真的沒有人懂。從巴基斯坦高薪請的核專家,結果被美國的中情局給知道,把巴基斯坦的核專家給逮捕了。從此,卡扎菲的核技術再也沒有摸到邊。他自己曾高調宣稱,利比亞的核技術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有很多水份的,否則以色列早就給炸了。600萬的人口,沒有任何工業基礎與科技實力,怎麼能造出核彈,造出來了,怎麼扔出去都是問題。
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就是卡扎菲是想擁有核武器,但是從沒有擁有核武器,他只是利用核武器炒作自己的身價。
那麼他是怎麼被美國說服,主動棄核的呢。一,經濟制裁,使卡扎菲的日子不好過。
美國不會主動說服的,而是用行動來約束他的。自從美國洛克比空難發生後,美國認為利比亞的卡扎菲就是幕後推手。聯合國於1992年啟動制裁,自此利比亞遭受了12年的經濟制裁,佔出口總量95%的石油被掐死,導致利比亞經濟一落千丈。
1993年,利比亞最大的瓦法拉部落就爆發了武裝反抗,此後,利比亞諸多部落持續發動針對卡扎菲的暴亂,卡扎菲花了好些年才將暴亂給平息下去。經過聯聯合國8年的制裁,利比亞經濟岌岌可危,面臨著崩塌,而國內又極其不穩。卡扎菲過去的張揚,完全靠石油收入的錢,現在石油出口受到嚴重限制,他自己精力全部用在國內打壓反對派。而卡扎菲在國際社會沒有什麼大國朋友,因為他管不住自己嘴巴,到處胡說八道,已經惹起眾怒。如果再堅持一本心思的搞核武器,有可能他在利比亞都堅持不下去了。
二,薩達姆的倒臺,卡扎菲深受刺激。
2003年,美國竟然以莫須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動侵略戰爭,成功推翻薩達姆政權。卡扎菲沒有想到美國真的會對薩達姆動武,薩達姆與他一樣都是以反美鬥士自居,然後都想造核武器,沒有成功。薩達姆的下場是最好的例子,利比亞會不會成為美國的下一個目標呢,很難說。作風張揚的卡扎菲一下產生了恐懼。美國人如果真動手,自己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與其被美國人掀翻統治,還不如穩穩地在利比亞作威作福當好自己的總統。卡扎菲衡量再三,於在2003年,突然單方面宣佈放棄核武器計劃,此舉震驚世界。卡扎菲宣佈棄核後,積極邀請國際核查員對棄核過程進行監督,並協助銷燬利比亞的化學武器,甚至遠端導彈。2009年,最後一批卡扎菲從黑市購買的濃縮鈾被運出利比亞,卡扎菲成時變臉成為一個和平的政治家。
卡扎菲的巨大轉變讓西方又驚又喜,一時間美英法德意等西方大國紛紛訪問利比亞,西方全面恢復和利比亞的關係,迅速解除對其制裁。很快利比亞的人均GDP從2002年穀底的3700元,到2008年就飆升到14000美元,利比亞經濟全面騰飛。此時的卡扎菲又硬氣起來,開始重新炒作自己,與法國人談生意,買戰鬥機等,趁機向正在競選總統的薩科齊提供了鉅額的“政治獻金”。收了卡扎菲的錢,就要為卡扎菲辦事,而卡扎菲又管不住自己的嘴,為此卡扎菲成了法國總統巨大的隱患。
沒有多久,法國就利用利比亞內亂對卡扎菲下了死手,美國和英國只是小幫忙。利比亞卡扎菲的死與棄核沒有關係,主要死於錢多,燒包,張揚。
-
7 # zf張飛zf
因為當時利比亞本來就沒有核武器,還沒研究出來,後續還要大量消耗國力,還不一定可以造成,國內又不團結,動盪不安,美國特工大肆破壞,或許他們想借棄核,緩和下國內外不利局面,想借棄核 獲得國際上的援助。
-
8 # 千佛山車神
不是忽悠,是嚇的!
首先要明確的是,利比亞從來沒有擁有過核武器。卡扎菲雖然一直在秘密研製核武,但始終沒有搞出來。
之所以卡扎菲最後放棄搗鼓核武器,還是因為看到了薩達姆的悲慘下場後,內心受到了成噸的傷害,感覺繼續跟西方對著幹終究是要完蛋。
所以乾脆宣佈棄核,跟西方和解,避免重蹈薩達姆的覆轍。
(一代“狂人”卡扎菲,終究也有害怕的時候)
作為中東政治強人,卡扎菲在1969年奪權上臺後就一直奉行反美、反西方的對外政策,與歐美關係一直不咋地。
卡扎菲曾因公開支援恐怖主義而被時任美國總統里根批評為“狂人”,在美國總統小布什任內,其領導下的利比亞更是被美國政府列入“流氓政權”之一。
但是,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卡扎菲對外的態度卻出現了180°大轉彎,突然的就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黑轉粉了。
他首先承諾放棄發展核武器,並決定對洛克比空難遇難負責以及賠償受害者家屬。
對於利比亞的示好行為,西方國家予以了積極的迴應。
在利比亞宣佈對洛克比空難負責不到一個月,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便終止對利比亞長達15年的經濟制裁。
(2003年8月15日,利比亞正式宣佈對洛克比空難負責,並向每位遇難家屬賠償1000萬美元,總賠償金額達到了創紀錄的27億美元,以此希望結束與西方國家的對立狀態)
此後,利比亞與美國和歐盟關係越走越近,雙方開始冰釋前嫌,攜手共同奔小康。
劇本發展到這裡,原本是個大歡喜的結局,但現實的生活永遠不是劇本能演繹的。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卡扎菲看似穩固的政權頃刻間土崩瓦解,反對派以極快的速度佔領首都的黎波里。
而剛剛還在一起擼串喝酒的美歐,見狀也是一秒翻臉不認人,對利比亞反對派的支援是火力全開。不僅是出錢出槍,甚至直接派遣空中力量參與到了利比亞內戰之中。
卡扎菲則在內外交困之際節節敗退,他曾希望交出政權來換取全家性命。可隨著自己在軍事上的失敗,他的籌碼已經不足以打動西方和反對派。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故鄉蘇爾特附近的一個下水管道中被俘,並隨即被殺。
據半島電視臺描述,當時卡扎菲的雙腿都受到了重傷,頭部亦中槍 。至於是誰打死的卡扎菲,至今不得而知。
(卡扎菲生前的最後時刻)
總之,一代梟雄就這麼窩囊的被人弄死了。
卡扎菲當年選擇棄核與西方和解,為的就是避免淪落到薩達姆的下場。但造化弄人的是,他的結局還不如薩達姆。
至少薩達姆死的還體面點。
-
9 # 回春堂八卦神算
利比亞不要所謂的美國忽悠,牠本身就是沒有擁核的先天條件,是卡扎菲的嘴在擁核,也是卡扎菲的嘴得罪了歐美,才導致滅身的惡果,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存在和不存在都無大影響世界的政治格局……
-
10 # 五月琴絃
人怕出名豬怕胖,這麼有錢二十多億都能賠出,被人惦記如能學學沙特搞定少數人拍拍馬屁,人無非面子與利益滿足成鐵哥們誰會動、搖錢樹,那些小國就做很好懂得左右逢緣,老卡如能早些交權讓兒子上也不至於,總之油水太多被算計了,想想拿一個億解決少數人賠一百萬還剩多少?定要賠二十多億也要分期給,給它一百年不就沒事了!太多錢了賠完還向法國定了裝備,最後還是這哥們轟了你這也是交友不慎,說白了只有利益沒有永久朋友。
-
11 # 迷彩先生
卡扎菲和薩達姆一樣,發展經濟有了點小錢就變得膨脹了,核武器也想買,自己也想搞,但利比亞怎麼可能研製的出來?北非橋頭堡的利比亞早就成為西方列強控制的目標,以打擊獨裁勢力為由,美國發動利比亞戰爭,至今利比亞仍然割據四分五裂。
2003年,也就是美國打伊拉克那一年,利比亞總統卡扎菲莫名其妙的宣佈放棄核武器研製計劃,但卡扎菲的決定並非因為美國說服了他,向來“膽大人狂”,反美反西方多年,什麼大風浪沒見過?要不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消滅薩達姆,殺雞儆猴,卡扎菲這個被譽為“萬王之王”的人物又怎麼會主動向交惡多年的美、西方國家屈服?
當年卡扎菲長期反對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態度無比蠻橫、強硬,而且為了跟這些國家對抗,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軍事,尤其是花費多年心血精心研製核武器。但是核武研究的工程量和難度係數相當大,迫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卡扎菲自始至終都沒有研製成功過。
而他的高調做法,使得美國將其列為了恐怖主義支援國家,對它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經濟制裁。然而,世事多變,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卡扎菲清楚的看到了薩達姆慘死在美國“黑手”之下,也明白了美國的實力究竟有多大,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是下一個薩達姆。
這讓長期反美反西方的卡扎菲瞬間後背發涼,他感覺到了他和薩達姆之間的“相似性”,同時也清楚自己不會是這些國家的對手,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他,他會不會是下一個薩達姆?
西方國家見好就收,撤銷了對其的經濟制裁。但是讓卡扎菲意想不到的是,最後自己還是死在了這些國家的“黑幕”裡,下場比薩達姆更慘,在美國的攪和下,卡扎菲死在班加西郊外一個下水道出口,還是被國內反對份子活活打死。
-
12 # 海事先鋒
利比亞可不是被美國忽悠瘸的,是被西方恐嚇的主動棄核的!
圖為卡扎菲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在一起,卡扎菲的友好訪問沒有換來和平,法國依然選擇打擊。
這件事情必須說明的是,利比亞雖然啟動過研發核武器的程式,但是可從未研發成功過核武器,利比亞的卡扎菲和伊拉克的薩達姆一樣,都曾經寄希望於研發核武器提高國家的地位,但是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被西方兩度打垮,從一個地區強國變成了爛攤子,卡扎菲從伊拉克和薩達姆的後果中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於是在西方轉向於向利比亞施加壓力的時候,內心恐懼的卡扎菲主動選擇了放棄研發。
圖為卡扎菲和美國國務卿賴斯在一起,卡扎菲選擇對西方的退讓,反倒是讓西方更加肆無忌憚。
可是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絕對善良的國際政治,利比亞放棄研發核武器並沒有換取到西方的信任和支援,西方仍然擔憂利比亞重啟研發,於是毅然決然的對利比亞施加了各種制裁手段,導致利比亞國家建設受到了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受挫,國內矛盾開始出現,卡扎菲似乎已經無路可走了,他沒有辦法,被西方硬是推到了對立面上,當然,卡扎菲本來對法國也還抱有希望,多次到巴黎訪問,可都無濟於事,看似友好的法華人,最後加入了打擊敘利亞的主力部隊。
中東強人?不存在的,在聯合國,在國際社會,利比亞這樣的國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卡扎菲和薩達姆相比,抵抗的勇氣是差了一些,他不斷的妥協並沒有換來西方的忍讓,反倒是變本加厲,挑起了利比亞的內戰,在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的打擊下,卡扎菲節節敗退,薩達姆選擇抵抗被打敗,卡扎菲選擇了妥協可是也被西方打敗,這並不是因為政策有什麼問題,而在於絕對的國力差距導致了這些國家毫無發言和求的和平的權力,西方是不會給利比亞機會的。
法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展開隊形,開始對利比亞的空襲。
最終,在法國特種部隊的支援下,利比亞反對派打進了的黎波里,並且最終抓住了卡扎菲,要說最後的樣子,卡扎菲倒還不如薩達姆呢,所以各位,要讓國家長治久安,就一定要安心求發展,國家強大才是安全的保障,不然,輕信西方輿論,到處為他們搖旗吶喊,最後的後果肯定不會好的。
-
13 # 布魯科夫
並不是被“說服”,而是卡扎菲實在頂不住制裁的結果,換句話說,是被“治服”的。
利比亞發展核武器的時間很早。上世紀70年代開始,利比亞就開始向法國、印度、巴基斯坦和蘇聯尋求幫助。起初與法國的合作並不順利,後來由於利比亞與蘇聯的關係轉向,蘇聯向其提供了一座10兆瓦研究型核反應堆。
從80年代開始,利比亞因為被西方認定為支援恐怖主義的“無賴國家”,所以遭受了嚴厲的武器禁運和經濟制裁,特別是1988年洛克比空難事件之後,聯合國對利比亞的制裁到達了史無前例的地步。
但這個時期利比亞也沒有停止核武器開發的進度,他們先是與俄羅斯繼續核技術的合作,後來又在國際核武黑市與著名的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汗進行了諸多交易,購買了包括離心機在內的多種核武器製造部件。
但是常年累月的經濟制裁給利比亞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特別是支撐利比亞國民經濟的主體石油工業,賣不出(石油禁運),產不出(石油工業裝置禁運,得不到更新換代),傷害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向卡扎菲的反對派陣營。
最後則是伊拉克戰爭的打擊,卡扎菲看到英美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推翻了薩達姆,他害怕了。他在一次與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的談話時說:“美國想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因為我看到了伊拉克所發生的一切,我有些擔心。”
-
14 # 蘇綻
利比亞沒有核武器,非洲唯一曾經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是南非。曾經的利比亞雖然比較富有,但是利比亞的綜合國力不是很強的,其軍事能力連非洲前十都進不了,更不可能擁有核武器了。所以,不存在美國說服利比亞放棄核武器的情況。
不過,利比亞曾經的確有研發核武器的舉動。其推動人物就是卡扎菲。1969年,卡扎菲推翻了利比亞的伊德里斯王朝,從此掌握了利比亞的大權。
卡扎菲上臺以後,從美國等西方國家收回了利比亞的石油控制權,這個舉動,嚴重損壞了西方國家在利比亞的利益。西方國家開始對利比亞進行打壓和孤立,甚至還直接派兵襲擊利比亞首都。從此以後,卡扎菲與西方國家的樑子結下了,反對西方國家,成為了利比亞的主流。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卡扎菲地位的穩固,以及大量石油收入換來的富裕,使卡扎菲的野心急劇膨脹。這個時候,卡扎菲不僅加強了對西方國家的對立,同時妄圖成為中東—北非國家的領導人物。於是,卡扎菲開始秘密發展核武器。
卡扎菲發展核武器,各種裝置、原料、技術等方面,是從一些國家拼湊而來。北韓、印度、尼日等國,都對卡扎菲提供過支援。
不過,2003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並很快摧毀了伊拉克,薩達姆落入美國之手。這場戰爭對卡扎菲震撼很大,卡扎菲意識到與美國等國差距巨大,與美國對抗或許會帶來滅頂之災。於是,卡扎菲迅速調整國策,開始主動向美國和歐洲國家示好,並主動承認了利比亞秘密研發核武器的事情。
卡扎菲承認利比亞研發核武器,同時也宣佈主動放棄核武器的研發。所有的裝置、資料等全部同意讓美國銷燬。從此以後,利比亞完全無核化,利比亞與西方國家取得了短暫的和解。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卡扎菲被反對派推翻的時候,最後悔的就是曾經放棄了核武器計劃。
-
15 # 橋本看日本
利比亞當年被美國說服,主動棄核是有其內部的原因以及外部的原因。首先說內部原因。
利比亞在上個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前後發現世界政治形式的變化,而當時利比亞正在遭受西方社會的嚴厲制裁,因為利比亞參與了西德的一家美軍俱樂部的爆炸案,以及一架飛機的爆炸案件,遭到了西方的嚴厲制裁。這樣利比亞的經濟形勢嚴重惡化,民眾的生活水平下降,反對卡扎菲的勢力不斷增加。利比亞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嘗試要獲得核技術,但不得門而入,但是蘇聯解體以後,利比亞從國際黑市獲得核技術,核原料方便,卻沒有想到西方對國際核黑市監視嚴密,完全掌握了其中的路線,並且還扣壓了一船運往利比亞的核裝置,這樣敘利亞將遭受更加嚴厲的制裁。
另一方面,冷戰期間利比亞的支持者蘇聯解體,冷戰局勢改變,美國成為世界的主宰。利比亞領導人看到這點以後,認為只要與美國談妥,就可以獲得和平,解除制裁。所以就在西方扣留利比亞核裝置之前,利比亞就與美國秘密談判,結果就是美國保證只要敘利亞交出核資料,核裝置,停止核研發,並且交出恐怖事件兇手,就可以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
在利益的誘導下,也在利比亞領導人兒子穿針引線的下,利比亞完全接受了美國的條件,認為美國會忠實執行利比亞與美國的密約,所以利比亞向美國交出了大量的核資料,並且還指認了核黑市的幕後黑手汗博士,讓這位巴基斯坦核之父繩之以法。但是,這樣的合作配合卡扎菲發現,美國沒有認真執行其承諾,若干年後,美國與西方以利比亞政府軍屠殺反政府武裝,對利比亞軍打擊,最終葬送了卡扎菲。
-
16 # 聰明的白痴let
利比亞跟核武器研發都沾不上邊,別太高抬他了。80年代利比亞炸了美國客機,美國開始制裁,卡扎菲出不來這口氣,要買兩顆原子彈噁心一下美國,但是被拒絕了。於是他在國際上大張旗鼓的說要發展核武器了,買相關裝置,想噁心一下美國,結果美國把裝置都扣了,繼續制裁
-
17 # 謀士說
卡扎菲從1969年,推翻利比亞伊德里斯王朝,到2011年,利比亞戰爭爆發,執掌利比亞42年。此人當政期間,目睹過伊拉克在海灣戰爭當中遭到美國狂轟濫炸42天,也見證過伊拉克的覆滅,所以他在位期間,也想借助核武來自保。
從70年代末,伊拉克和利比亞都在著手研發核武器的計劃。尤其是伊拉克,曾計劃在1991年,造出首枚核導彈。但是在1979年和1981年,伊拉克境內的核反應堆分別遭以色列轟炸,不過當時的伊拉克已經有了門道。如果不是因為海灣戰爭,說不定能將核武研發出來。不過利比亞在當時比較幸運,沒有惹惱美國,所以他也在偷偷的發展核武。但是,利比亞面臨一個難題,國內缺乏核武研發人才。
在70年代,卡扎菲曾從國外買來一堆核武研發器材,但是國內的研發水平還是有限。到了80年代,利比亞科學家連製造核武的離心機都沒有研發出來。可見,核武不是一般國家能夠研發出來的。到了90年代,海灣戰爭爆發,伊拉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核設施也遭到破壞。在戰後伊拉克的核試驗,遭到了美國的嚴密監控。最終在聯合國的介入下,伊拉克放棄了核武研發。到了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境內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動武。此次戰爭也讓卡扎菲看到,發展核武也是死路一條。所以,伊拉克戰爭對卡扎菲的威懾作用也很大,他最終放棄了核武的研發。
據說,卡扎菲曾向中國購買核武,甚至提出,無論多少錢,絕對不會還價。由此可見,卡扎菲根本研發不出來,只有靠購買。說實在的,沒有哪個國家會直接將核武器賣出去。因為,這不是錢的問題。某些國家可能會賣一些技術,但是賣核武,簡直太荒唐了。尤其,是中東這個是非之地,一旦落伍恐怖分子手裡,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
18 # Alex_HK
卡達非當了大半輩子反美狂人,雖然被美帝制裁打壓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晚年卻犯了老人痴呆妄想跟美帝重修舊好,與虎謀皮乃獵人之大忌,一代梟雄死無葬身之地令人唏噓。。。
-
19 # 我整幾句
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蘇聯陣營已經不復存在,利比亞的政策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對美國來說,卡扎菲已經是無害的存在,他的所謂放棄核計劃,只是想向美國表個態,向美國“寫檢查”,“認錯”。實際上,利比亞並沒有什麼天敵,只是卡扎菲的夢太大了。
卡扎菲特立獨行,行為古怪;也有人形容他,一生都在演戲:從沒打過仗,卻整天穿軍服 ;到聯合國開會,不住賓館,住帳篷;在聯合國發言時,囉囉嗦嗦,沒完沒了。在阿拉伯聯盟首腦會議上,教育這個 ,又指責哪個,引人反感;無人理會後,又在會場上獨自吞雲吐霧 。
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卡扎菲的服飾及動作舉止、行為表情幾乎是獨一無二;後來 據說一些利比亞人要推翻卡扎菲,原因是因為看他的臉,看得太多了,看了幾十年了。
回覆列表
在2003年12月19曰,利比亞的領導人卡扎菲上校 宣佈,利比亞自願放棄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其中就包括核武器)計劃,並表示接受國際社會的武器核查。該提問,利比亞是怎麼被美國說服,主動棄核的?也可以這麼說,美國是用入侵伊拉克(2003年3月19日),並在2003年12月13日,將薩達姆抓捕的行動,“說服”了卡扎菲。而卡扎菲為什麼主動棄核呢?
因為,卡扎菲不想做第二個薩達姆,這又是因為他與薩達姆太相似了,就象一對“雙胞胎”。均是反美、反以和倡導泛阿拉伯主義的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都想成為阿拉伯民族英雄,結局也相似,均死於非命。
利比亞在1951年12月24日獨立,建立了利比亞聯合王國,由伊德里斯王朝統治。該王朝實行的是親美、親西方的外交政策。允許英國在利比亞駐軍。並在1954年9月9日,美國與利比亞簽訂了協定。內容有:美國有權使用惠勒斯空軍基地(該基地是美國當時在非洲,最大的轟炸機基地);有權在利比亞領土上自由調動軍隊和進行空中攝影;美囯軍事人員享有治外法權等。在20世紀60年代末,利比亞已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產國和第四大岀囗國,但它的石油生產的百分之九十,由美國的38家石油公司控制。可以說,利比亞的安全和經濟掌握在美國手裡。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透過一場搞笑版的軍事政變,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的統治。隨後,卡扎菲開始執行三反政策:反美、反西方和反以色列。要求美英撤軍、並廢除與美國的軍事協定。而另一方面,加強了與蘇聯在軍事方面的關係。卡扎菲在1973年開始了,石油國有化運動,對於這個運動,卡扎菲曾說過一句話,“這個運動是打在美國,冷漠、傲慢臉上的一記響亮的耳光”。1979年12月,為了支援伊朗扣留美國人質事件,利比亞人將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洗劫一空,後又放了一把火。里根總統執政期間,利美關係先是斷交,後又到了軍事對峙和軍亊衝突時期。震驚世界的洛克比空難,也與利比亞有關。卡扎菲是一上臺,就開始了反美帝、反猶太復國主義的和支援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提倡泛阿拉伯主義,在這方面要比薩達姆激進的多。薩達姆與美國的關係,是在入侵科威特後,才開始惡化和敵對的,在此前的兩國的關係是曖昧的。在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卡扎菲一上臺,就著手了。核武研發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甚至是要直接購買核武器(1970年8月,卡扎菲派他的副手賈盧德來中國要買核武器),來對付以色列。在化學武器方面,不僅研製,還曾在1987年與查德衝突中使用過。就在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美國已將利比亞定為了流氓國家、邪惡的軸心國家、恐怖主義國家和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以上這幾條,沾上一個,都夠“十惡不赦”的
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使卡扎菲害怕自己成為美國下一個打擊的目標,才公開的、主動的表示要放棄研發、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併為洛克比空難中的遇難者家屬,支付鉅額賠償(毎名遇難者家屬獲得一千萬美元)。這些舉動,使他與美國及西方過了八年的“蜜月”,但就在“阿拉伯之春”的2011年3月19日(這正好是,2003年3月19曰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曰子),美國與英、法等國,對利比亞發動了軍事打擊,卡扎菲也於同年的10月20日而喪生。他終於和薩達姆成了“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