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閆豔麗
-
2 # 大寶二寶成長錄
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好久,但我更希望在教育問題上爸媽親自來,隔代教育不是太好,例如,我公婆是60年代的人,我家寶寶才6個月,他們什麼都不懂,但每次插手我帶寶寶這是,並告訴我該如何如何,弄得我很反感,作為老人,應該只看不做不說,能幫把了幫一把,幫不了就別說話
-
3 # 我是麥田
首先不要否定老人什麼不對,先順著來,然後再舉例說明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不能由著來,這樣孩子會變成什麼樣,說清楚利害關係,慢慢老人會理解,但是老人也不是一下就改過來的,讓老人認可你才能認可你的觀念,這樣就會按你的教育觀念去教育孩子,試試看吧!
-
4 # 想通即心通
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是0—5歲,最好是父母自己帶孩子,特別應該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隔代親是現實,隔代教育容易溺愛孩子。但也有長輩教育耐心的好處。
老人的教育不是很跟上時代變化,需要跟老人耐心溝通,如果溝通不了,最好自己帶孩子。
-
5 # 滿分作文劉世軍
最好是把教育後代的目標制定出來,大家思想統一,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都儘量統一。比如說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問題絕不姑息,比如說涉及到品德問題必須引導教育等等,不統一思想絕對不行。
-
6 # 丁丁家族
兩代人的代溝是很難逾越的,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問題和矛盾,磨合中自然學會如何去相處,這些就是生活。我覺得有時間了儘量還是自己帶小孩比較好。
-
7 # 瑪蒂爾達另類英文啟蒙
目前中國隔代教育對中國未來人口素質的影響著實令人擔憂,因為大多數老一輩對子孫都過度溺愛,導致小孩耐挫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性格不夠活潑等。那麼隔代教養過程中如何與老人溝通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呢?愚以為:
1.在孝順尊重的前提下與他們溝通。
2.找能讓老人聽得進話的人去溝通。
如果你覺得老人有些不良習慣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不好。那麼你可以讓老人比較相信的人去說,告訴她如果孩子模仿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上幼兒園或上學就會被人笑話。通常出於疼愛孩子,老人會“聽”這樣的話。
3.掌握說話時機。
如果有意見想對老人說,最好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老人很要面子,被你當眾一說,會覺得下不來臺,不但不會改,還會更加固執。老人特別高興的時候也不適合說,否則會讓人掃興。所以想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合是需要等待時機,細細琢磨。散步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尤其是看到電視裡有相關的場面或生活中碰到同樣的事情時,成功說服老人的機率會比較高。
4.有時讓孩子去說。有時老人堅持的某些事,一時無法反駁,不妨先順著她的意思, 等“謀劃”一番後,讓孩子來說。
5.用自己的缺點說
當與老人在某些育兒觀念上發生衝突時,不妨反著說,即告訴老人如果不怎樣做,孩子就會變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樣。對婆婆,可以用自己當反面教材;對自己的媽媽,可以“犧牲”老公。通常,老人對自己孩子配偶的缺點都很不喜歡,絕不願意讓自己的孫輩重蹈覆轍。但切忌反過來說,否則會傷害老人,因為這如同指責她在教育子女上是失敗的。
-
8 # 是兔嘰吖
老人如果願意聽你說的額
從你說第一次就會聽了
教育孩子是你自己的事
儘量避免太多人插手吧
-
9 # 老朽求是
隔代教育確實是一個大難題,本人深有體會。
首先說咱們國家對家庭觀念上始終不自覺的傳承著舊觀念,從傳統的傳宗接代世襲的觀念看,祖孫關係具有特殊的親情關係。這就會出現如何教育孩子方面發生分歧。由於多數家庭都有隔代親的親情關係,尤其爺孫之間的關係中溺愛成分居多,因而就會出現父母管教孩子時,其祖父母進行干涉,兩代人對於教育孩子的觀念不同,必然會引起家庭矛盾,當然,這對教育孩子極為不利。
我的體會是,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或指導孩子學習時,作為老人儘量的不要干預,即使管的不當切忌不可當面訓斥其父母,否則會出現一個家庭,對孩子教育兩種教育模式,定然讓孩子處於無所適從的境地。
-
10 # 小式
隔代教育其實最重要的一定是溝通和理解。
各執一詞,父母理性,老人家感性,自然會有矛盾。可以用以下方式來試一下,讓老人願意傾聽:
1.找一個合適的時間
不要在孩子真正有問題了,再去說,而是提前溝通,在問題之前協商明白,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找科學的辦法指定規矩。
2.找更有權威性的人告訴你們答案
年輕人和父母教育孩子不一樣,也不知道誰的對,那就找專門研究孩子的人告訴你們答案,老人也能信服。
3.舉身邊例子,用事實說話
找到身邊其他父母教導孩子的例子,給老人家看,親眼看見了,她也就死心了。
隔代教育過程中,父母與老人家的溝通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老人家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慢,很多老人還有孩子氣~
爸爸媽媽不要太著急,相互配合,教育孩子是場游擊戰。
-
11 # 慕小喬
隔代教育矛盾是很多,有時也很讓人頭疼,不過還是要相互體諒。因此,當老人執意堅持自己的觀點或做法,而這種做法又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時,年輕父母則不妨做點讓步。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麼在堅持自己意見的同時,也要講究溝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讓人。以下是一些建議:
1.單獨聊
當我們和老人產生矛盾後,首先要注意找準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與爺爺、奶奶溝通,那就請爸爸出馬;如果是與姥姥、姥爺溝通,就請媽媽出馬。而且,不要把問題搬上臺面,一定要找沒人的場合私聊。這樣,即使老人意識到確實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誠以對。此外,在溝通之初,年輕父母要儘量先表達對老人的感謝和關愛,再慢慢切入正題。
2.講明事實
當發現老人對孩子有溺愛現象或不妥當的教育方法時,我們要顧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從側面提醒,說話只說事實,而不帶批評或任何讓老人馬上改變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當眾駁斥老人,那樣只會傷了老人的心,還讓矛盾更加惡化。
3.找對理由
在養育上和老人產生分歧時,不要在問題表面爭論不休。如果有科學依據,不妨將反駁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礎上。這樣既體現了對老人尊重,又容易讓老人接受建議。畢竟,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願意孩子越來越好的。堅信這一點,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據,老人一定也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
4.抓住時機
教育孩子講契機,說服老人也要講時機。如果對方此時心情愉悅,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建議和意見易於被老人接受;如果氣氛、場合不對,說服則易遭遇反擊,最終問題沒有解決,還導致不歡而散。
5.兼顧老幼
年輕父母想說服老人時,往往站在對孩子好的角度去說,比如: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但這樣的說法容易讓老人產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因此,在和老人討論養育問題時,不妨老幼兼顧,既為孩子考慮,又為老人著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如果遇到強勢的老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麼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6.轉移並引導物件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點並不在老人身上,也許只是導火索由老人引發。那麼就要冷靜一下,掐斷導火索,回過頭去找真正的矛盾焦點。
7.多談心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大家因某種緣分走到了一起,那麼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應該相互體諒和關懷。平時多與老人交流,不要總說孩子的事,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於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8.善意的謊言
很多矛盾,有時候只需一個玩笑、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輕鬆解決。尤其是對於物質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節儉過來的,當看到為孩子花費過高時,會覺得不值。此時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使其安心。比如,給孩子用稍貴些但是品質高的用品時,不妨跟老人把價格說得便宜一些,或者儘量說是打折、特價、單位發的、朋友送的等等。
9.冷靜處理
對於老人在育兒上的一些錯誤做法或說教,有時候不必爭個面紅耳赤,冷處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輕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老人的指責、不滿權當沒聽見就好了。不過,適當的時候,撒撒嬌,表示自己很無奈什麼的,老人的氣也就消了。
10.儘量自己帶娃
作為母親,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責任,言傳身教真的非常重要。自己帶孩子,孩子會更加懂得愛和感恩。同時爸爸也要肩負起帶娃的責任,別一回來就只知道玩兒手機。和寶貝有關的任何事爸爸同樣有責任。最重要一點,家庭出現矛盾的時候,爸爸要第一時間站出來。
其實在養育中,沒有絕對的對錯。老人幫我們帶孩子,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幫助,應該儘量讓他們感到寬心、肯定和安慰。
-
12 # 仰望星空的橘貓
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要認識到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經歷不同,環境不同的問題。我國發展迅速,父母一代經歷了改革開放,經歷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歷了大面積下崗,算是動盪的一代,所以不管什麼事骨子裡面都會選擇圖個安穩,新生事物接受困難。
第二:生活習慣及慣性思維的問題。父母和自己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認知就會存在差異,再加上老人生活了一輩子,很多事已經是定性思維,想去改變一個人幾十年的生活習慣,難,想去改變一個人幾十年的認知,更難。
第三:兩個同齡人在一起生活,都會有摩擦,何況跟老人。
總結:讓老人多於社會接觸,多和小區的老頭老太太交流,不斷更新認知,思想先進了,行為才能跟得上。其次年輕人要多跟老人溝通,多解釋,尋求思想上的統一。最後教育問題是傳承問題,自己的言語、行為會是孩子最好的模範,跟孩子也需要溝通,讓他自己去理解什麼才是對的。
-
13 # 羅時芳w益陽駕培
1,要肯定老人幫你帶小孩的辛勞,
2,小孩做錯事,在批評小孩前,最好先徵得老人首肯,最好由老人出面教育。
3,多和老人溝通,互相探討教育方法,千萬別指責和埋怨老人的教育方法,因為他們心中只有對兒孫的愛。
-
14 # 打傘的魚學游泳
隔代教育矛盾多,老輩人的思想,是經過長時間沉澱的,不易改變;與其費心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所以還是爸爸媽媽親自教育比較好,既能減少家庭矛盾又能讓孩子得到父母的陪伴和更好的教育。老人如果願意,可以做些輔助工作,比如接送孩子。
-
15 # Airbus350s
這個是相當難的,每個人接受教育的環境不一樣,那麼肯定思想接受不一樣。所以你要多理解老人,站在他角度思考問題。
第一,你一定要有耐心,,多聽一聽老人的想法,讓他自己多說一說,你站在他角度替他考慮
第二,試著讓他嘗試改變一點點,,沒準突然老人覺得這樣做很好,那麼以後在溝通就方便了
第三,可能累贅了,但是最重要的我要重複,一定要有耐心,老人就像小孩子,你想著你教小孩子能容易嘛,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心平氣和
-
16 # 使用者9581436346199
隔代教育矛盾多,怎麼說老人才願意聽?看來你是個善良懂責任的兒子媳婦兒。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孩子是你自己帶,你想怎麼帶就怎麼帶。因為那是你的孩子,你的責任。孩子長大了,並且和你最親。這樣既沒有隔代教育的問題。也就不存在怎麼說老人才願意聽的問題。你說是嗎?
-
17 # 哈哈95128931
為什麼要隔代教育呢?年輕人工作忙,隔代撫養看護已經是不爭的現實。教育孩子還是父母親力親為好,言傳身教好。你們自己管孩子就不會有矛盾了,老人也不知道怎樣說你們,你們才能俯首貼耳。最好的辦法自己帶孩子,負點辛苦吧!俗話說的好,要兒自養,要錢自掙。
-
18 # 早早媽媽愛早早
怎麼說他們都不願意聽。
但是我們還是要說出我們的要求,還有就是不要花他們的錢這樣說話還有點用。生活費什麼的要自己掏。
跟他們提要求的時候可以說聽專家說怎麼怎麼對孩子好,咱們可以試試這種方式。
-
19 # 萌媽分享
和老人好好溝通,舉一些真實事情跟老人說,如果老人還是那樣,就最好孩子自己帶,和老人分開居住,那樣會很好,勁量不要和老人發生衝突,畢竟老人是長輩,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要尊敬老人。
-
20 # A普賢行者
不要過多期望老人理解你,反是你自己要過多理解老人!千萬不要期望說服老人~~在包容理解中,努力調整心態,力所能及培養孩子就好啦!
不要正面衝突,那個平衡點靠你把握!
回覆列表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人都是新手,我們都在成長,儘可能的和老人一起學習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助於老人能理解正確的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