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打了八年鐵掄不起小錘
個人覺得這個雖然記載在野史裡面,但是是真實發生的。
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有一種習俗: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庶母;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其嫂子。所以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多爾袞是有可能和孝莊結婚的。
還有個重要的因素,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她才32歲,6歲的福臨繼承了皇位。但是,多爾袞手握重兵,是朝中最有權勢的人,甚至連當時的玉璽也是掌握在他手中。對這種環境下,他們娘倆隨時都會被多爾袞下獄甚至殺掉。都知道孝莊皇太后是個‘政治家’,而且是個智者。
從側面看,按照清朝早期的喪葬制度,皇后是需要和皇帝合葬的。清太宗皇太極是葬在瀋陽的昭陵,而孝莊皇后卻是在東陵。也有人推測,這是因為孝莊因為改嫁而無顏面去見皇太極。
至於多爾袞的‘皇父攝政王’也是這些歷史的作證,多爾袞才有護子情深地去守護福臨的江山,才有後面順治帝的過渡政治,更才有康熙乾隆的盛世。
-
3 # 品閱123
嫁了,古代以前有轉房和收繼婚,娶嫂子甚至娶後孃在周禮都是合理的,宋朝才開始提倡存天理滅人慾,女子守貞。但邊關少數民族影響不到。所以唐朝鼓勵寡婦再嫁,李治娶父親女人其實沒現在這麼驚世駭俗,孝莊嫁多爾袞按風俗叫聲皇父,合理
-
4 # 潮哥1495582530712
孝莊與多爾袞是兩小無猜時的玩伴,情竇初開時的情人,被他哥哥皇太極搶先下手多愛,造成一對有情人終身未成眷屬,一生暗戀。皇太極死後,孝莊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順治帝),竭力反對孝莊下嫁多爾袞,因此兩位有情人只能做“地下夫妻”。
-
5 # 音樂小妖
要說大清的順治皇帝能成功即位,真要好好感謝一下多爾袞,如果不是多爾袞與豪格相互之間爭奪皇,從而弄了個兩敗俱傷,也不會便宜了順治這個軟弱到極點的皇子頭上。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可以順利的保住皇位,歷史上很多人表示當時的孝莊直接把自己嫁給了多爾袞,不然的話如何會出現“皇父”這樣的字眼呢?
其實這件事存在於兩種說法,也許在多爾袞大權在握的時候,孝莊皇后死皮賴臉的想要嫁給多爾袞,而多爾袞可能過不去這個所謂的美人觀,無奈之下只好答應了此事。
聽起來好像很詭異,並且孝莊皇后的身份怎麼介紹呢?
不過這一切在當時都不是問題,孝莊母子撿了個大便宜的同時,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就好像一個三歲的孩子拿著鉅額資產一樣,很容易被人給惦記上。
而多爾袞就是第一野心最大的哪個,如果不是豪格跟自己爭的太狠,也許大清的皇位根本就落不到順治頭上。
就算此時順治成為了大清的天子,可是整個天下的大權依然還在多爾袞與豪格的手上,所以孝莊就一定要給其中一個進行妥協。
很明顯多爾袞看中了孝莊的美貌,也就是說此時的孝莊能夠吸引的人只有多爾袞,所以才會傳出孝莊要嫁給多爾袞的事件。
說白了這件事孝莊是相當的樂意,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可能在這次的事件當中活到最後,如果沒有靠山的話,或許孝莊母子兩個早就被朝中的一群狼給吃幹抹淨了。
於是多爾袞的稱號當中就有了“皇父”,但是所有的事情不可能是一層不變的,也許前期的孝莊真心弱不禁風。
就好像零級的ADC一樣,沒裝備沒等級,如果沒有一個好輔助的話,也許早就被打成狗了,可是等ADC發展起來後,瞬間戰鬥力超神了,不要說一個輔助了,前方站著五個輔助,自己也能打爆。
也就說孝莊到了後期,有了自己的勢力,不在需要多爾袞來幫自己了,這個時候所謂的“皇父”,就成了一種恥辱。
就好像說順治現在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老媽孝莊拿身體換來的,當年孝莊還下嫁過多爾袞。
這就讓人相當的尷尬了,當年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天,你就是地,你就是順治的再生阿瑪,不要說讓孝莊下嫁了,就算給多爾袞當妾又如何,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可是現在自己的公司發展起來了,多爾袞已經不重要了,並且現在為了公司的形象,多爾袞的存在,反而成為了孝莊的痛腳。
於是孝莊就開始各種洗白自己,尤其是在多爾袞已經掛掉之後,更是拼命的跟多爾袞保持距離,以前是為了生存,而現在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就好比現代的某些大學生一樣,在自己一貧如洗的時候,沒錢上大學,所以需要村裡備胎供自己上大學,等自己學業有成的時候。
村裡的備胎就成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汙點,這個時候就到了極力撇清的時候,什麼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之類的話就全部出現了,表示還義正言辭的表示,你自己不努力,就不要阻礙別人努力上進了。
可是他們卻沒有想過,如果當初沒有村裡的備胎,你們有今天的成就嗎?
而孝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多爾袞當初的庇護,孝莊與順治能安全的達到今天的地位嗎?
什麼叫過河拆橋,這就是。也許當初的多爾袞有著別的想法,但是當初表示要下嫁的人是孝莊,如今自己有能力了,就開始嫌棄對方。
如果早知道有現在的結果,多爾袞還會拼盡全力的幫助孝莊母子嗎?以當時多爾袞的實力再重新扶持一個新的勢力,並非難事吧,只能說孝莊困難的時候,多爾袞就是順治的“皇父”,等多爾袞沒用的時候,他就是一個路人。
-
6 # 茹叔敬
順治五年十一月孝莊皇太后與多爾袞的婚禮在太后居所慈寧宮舉行,福臨當時曾有恩詔頒佈天下: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母后喪偶之故,不忍母后愁煩抑鬱之中,皇父攝政王皆為中國第一人,太后頗願行尊下嫁…………。多爾袞是個精明強幹,文韜武略的全才,他從少年的時候起就隨皇太極東征西討,徵察哈爾,朝鮮,攻明圍錦州有攻。尤其是皇太極死後,他率清軍,大舉入關,不失時機地擊敗李自成,佔領了明都燕京,打擊南明各政權,又力主遷都,為大清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可謂功勳卓著。只是他居功自傲,威福自專,表面對福臨畢恭畢敬,持權窺位的氣勢卻咄咄逼人。封弟弟多鐸輔政王,罷免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王之位。對政敵豪格一直懷恨在心,只因當初爭奪皇位的緣故,儘管豪格馳騁疆場,屢立戰功,多爾袞還是不放過豪格。用了不明不明白的罪名加在豪格頭上,將豪格投之於獄,豪格隨即不明不白而死!!這是孝莊親眼所見的,孝莊眼見多爾袞對異己勢力亳不留地陷害除掉,想到漸漸長大的兒子福臨可能會成為多爾袞下一個打擊目標,孝莊太后怎能不膽戰心驚!為了太宗的基業,為了親子福臨的皇位和生命,她決定委身事賊,下嫁多爾袞!!多爾袞本來就是一個好色之徒,對與自己年歲相仿的漂亮皇嫂(孝莊小多爾袞一歲)早就垂涎三尺。平時他借請示政務經常出入皇宮內院(順治清算多爾袞時有這一條罪狀:出入皇宮內院),對孝莊不無眉目傳情,今得孝莊首肯,自是喜不自勝。關於太后下嫁一說,有嫁了派,也有沒嫁派,各有爭議不一。歷來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即多爾袞的名分是一天天提高了。入關之初,他以定鼎之功,借福臨的名義封自己為《叔父攝政王》,比原與自己同級的輔政叔王濟爾哈朗高了一級。順治二年,有個拍馬屁的御史趙開心給多爾袞上了一本奏疏,說是《稱號必須正名》應該在《叔父》的前面加上一個:皇:字。這樣就上下分明,尊卑有別了。多爾袞萬分高興採納這個建議,不出十天,就讓禮部重訂了與《皇叔父攝政王》相稱的各種禮規和儀注,凡奏章皆稱《皇叔父攝政王》了。那麼,皇父攝政王有如何產生的呢?叔字減去就成為福臨的皇父了。由於太后下嫁的緣故,多爾袞稱呼《皇叔父攝政王》的稱號更進了一步的升級。在順治五年十一月初八日,清廷為奉太祖配天,祭告天地並追尊四祖考妣帝后尊號大赦天下,讓部院大臣們集議俱奏。結果就是:皇叔父攝政王改為:皇父攝政王,凡進呈本章旨意,俱書: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今後之地位和權勢更非昔日可比,不僅僅是:與皇帝一體:,而且是名副其實的《太上皇》了。
-
7 # 勇哥哥品影視劇
孝莊下嫁之謎:孝莊真的嫁給多爾袞了嗎?說起孝莊,我們都知道她是一位有名的賢后,但是關於孝莊下嫁一說,卻是各種說法都有有的人支援她確實下嫁的觀點,有的人則支援她沒有下嫁的觀點。那麼下面讓我們瞭解一下歷史上的孝莊是什麼樣的的吧。
孝莊本名為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順治帝福臨之母,康熙帝玄燁之祖母。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孝莊文皇后。
在民間以及各種小說和影視劇中都將孝莊稱作大玉兒,但是這是不合理的。大玉兒這個名字一聽就是個漢名,而滿族人和蒙古人也確實有取漢名的習慣,但那是在清軍入關之後的順治朝和康熙朝才開始流行的,所以孝莊作為一個蒙古人,在大清未入關前對漢語又是不太精通的,有大玉兒這個漢名的可能性不大。
而影視劇《孝莊秘史》中又說孝莊與多爾袞是青梅竹馬,兩情相悅,而皇太極則是因為有一個喇嘛說孝莊未來會母儀天下就橫刀奪愛,娶了大玉兒。其實這種說法挺扯的。據記載,孝莊和多爾袞在孝莊嫁給皇太極之前只見過三面。第一面是孝莊的姑姑嫁給皇太極的時候,當時他們一個兩歲,一個三歲,從年齡上說,是不存在一見鍾情的。而第二面則是多爾袞娶親的時候,當時他們一個十歲,一個十一歲,而且大婚步驟繁雜冗長,年僅十一歲多爾袞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看別人。第三面是孝莊嫁給皇太極的時候,當時他們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三歲,總不能在兄長的婚禮上對嫂子或者小叔子一見鍾情吧。所以說青梅竹馬,兩情相悅的說法是不對的。
至於下嫁一說,主要依據是張煌言的一首詩中提到“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的說法,但是因為張煌言明朝舊臣,對清王朝懷有敵意,所作之詩難免有不實之處;至於關於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一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畢竟周武王就稱姜子牙為尚父,所以也不能說名什麼;至於孝莊臨死之前特意囑咐康熙不要將自己與皇太極合葬一事,並不一定就代表了孝莊做了對不起皇太極的事,畢竟昭陵中已有孝端皇后與皇太極合葬,何況皇后不與皇帝合葬也並非沒有先例。所以從這些來看,孝莊是沒有下嫁多爾袞的。
孝莊這一生歷經皇太極,順治和康熙三朝,先是輔佐幼子,後又扶持孫兒,平時生活更是樸素節儉,並經常將後宮省下來的銀子撫卹士兵,填補國庫,並在除鰲拜,平三藩等重要的事情中起了極大的作用。當然,康熙也十分孝順孝莊,在他出巡盛京時,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並且把自己在河裡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嚐鮮;在孝莊病危時,康熙更是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並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且康熙曾評價孝莊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
這一代賢后,明明有能力垂簾聽政,但是她卻選擇了在幕後默默支援著兒子和孫兒,一心為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在是值得敬佩。你們怎麼看待孝莊呢?
-
8 # 江東六郡
這件事之所以到今天讓我們去探究,歸根結底是我們今天的人還是沒有全面的證據去判斷這個事情是否真實發生過:
時光轉到明末清初,因為皇太極的猝死,導致了滿蒙領導集團權利階層發生了調整,之所以沖齡之年繼承大統是福臨。這是經過了權利階層各派勢力之間協調的結果。但是掌管人事權利、軍事權利的是青壯年多爾袞。此時他的個人聲望影響在滿蒙系統內部、同明朝這邊都即將要達到頂峰!所以福臨若想坐穩皇位,是必要同多爾袞結成同盟關係才可以爭取更高的全面掌控權!
因此,孝莊同多爾袞接近從剖析事情本質上說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但是到底有沒有下嫁?得從幾個方面去分析:1這個時候是創業初期,滿蒙核心都才接觸漢文化時間不長,漢文化中的三綱五常、四維八德都還不被核心階層所深諳,君不見唐朝時:唐朝掌權者都有胡人血統,唐玄宗看上自己兒子壽王妃,想了個法子把美女弄到手,時世人也未見羞恥輿論[害羞],這邊情況差不多,當時的滿蒙輿論中也許根本就沒有漢文化中的那些條條框框,哥哥死了,哥哥的孩子是幼主,嫂子為了眼前和以後嫁給目前掌握權利的小叔子這在當時的胡人看來可能就是司空見慣的。
只不過在這個滿蒙集團裡有投靠過來飽讀詩書的漢人知識分子上班,所以在他們看來這無法接受,但是又不敢明著反對,只能透過自己偷偷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2隨著時間的延續,清朝的統治越來越穩,統治階級的漢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他們自己都認為這個事在倫理道德方面接受不了,便依靠行政力量把官方記錄、文件都予以銷燬,但是民間的版本不會完全削掉,所以最終導致了我們今天的人去評判這個事存在了困難,無論在依著哪個方面去評判這個事都聽著好像很合理。但這些都是高度猜想,真正的歷史史實已經隨著時間的車輪湮滅,除非有一天人類真的掌握控制時間的能力,到那時所有發生過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呲牙]。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耶]
-
9 # 夢香寒冰
大概歷史書看的少。
其實皇父之類的稱呼不是好稱呼。
因為,這到底是比皇帝大還是比皇帝小?這是個問題。
比如,亞父范增,最後很慘結局。
再比如唐玄宗乾隆當了太上皇,也不高過。
因為他到底是比皇帝大還是比皇帝小,這是個問題。
所以看史書看到多爾袞做了皇父,就知道他命不久矣。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皇父二字在中國古代是有著特殊含義的,通常情況下只有皇子才有資格稱自己的皇帝父親為皇父或父皇,別人如果使用便是“僭越”,輕則受到責罰、重則丟掉腦袋!或許很多人要說了,清朝皇子不是稱皇帝為皇阿瑪嗎?怎麼又冒出一個皇父?
關於皇阿瑪的問題現而今清宮戲幾乎霸佔了大半個熒幕,皇子、公主們一口一個皇阿瑪,似乎皇阿瑪就是清朝皇子對皇帝唯一的稱呼一般!其實,清朝根本就沒有皇阿瑪這麼一個稱呼。據晚清攝政王載灃的後代們回憶,在醇王府裡,攝政王子女都直接稱他為阿瑪,並沒有什麼“王阿瑪”“父王”之類的說法!既然皇上他親爹的其他子女稱其為阿瑪,難道皇帝的兒子就不能直接稱皇帝為阿瑪嗎?當然能!換言之,皇子在私人場合是可以和普通旗人一樣稱皇帝父親為阿瑪的,並不是什麼皇阿瑪!
再就是皇阿瑪這個稱呼,清王朝源自女真,即便入關之後,宗室依然保留了具有女真特色的稱呼,阿瑪便是其中之一。說白了,阿瑪是滿語詞彙,皇卻是漢語詞彙!滿漢混搭,豈非不倫不類?清朝入關之後,雖然對外用皇帝的稱呼,但滿洲人內部依然是稱罕(汗)的,皇子公主亦然!因此,皇子和公主們稱呼皇帝父親應該是滿語“罕(汗)阿瑪”而不是什麼皇阿瑪!這一點清宮檔案中是有明確記載的。再強調一遍,清朝皇子稱呼皇帝為“罕(汗)阿瑪”,不是皇阿瑪!
雖然清朝皇子、公主可以稱呼皇帝父親為阿瑪或者罕(汗)阿瑪,但這僅限於口頭語或者較為私人的場合。在正式行文和公開場合,通常還是要用皇上、陛下之類的稱呼。當然,稱父皇之類也是可以的,要看具體場合而定。那麼,除了“皇父攝政王”之外,皇父這一稱呼在清朝真的存在嗎?
廢太子胤礽之子——理親王弘晳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五十一年,清聖祖(康熙帝)兩次廢黜皇太子胤礽。之後,廢太子胤礽被長期幽禁在鹹安宮。康熙六十一年,清聖祖駕崩,皇四子胤禛即位,是為清世宗(雍正帝)。雍正二年臘月,廢太子胤礽死於幽禁之所,後清世宗追封這位已故的廢太子為理親王、諡“密”並以親王之禮下葬黃花山理密親王園寢。胤礽去世之後,他的庶次子、事實庶長子弘晳依例承襲理郡王爵位,之後又被晉封為理親王。為了彰顯對廢太子一門的“優待”,清世宗給了大侄子弘晳一項特殊待遇,在奏疏之中可以稱自己為“皇父”!這是史籍和清宮檔案中有明確記載的。“皇父”何意?皇帝父親!換言之,這其實是清世宗給了弘晳“皇子”待遇,雖說只是名義上的,但“皇父”二字代表皇帝父親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清世宗距離攝政王多爾袞並不十分遙遠,前後也就七十年上下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還不足以使人與人之間的稱謂發生質的改變。換言之,“皇父攝政王”中的“皇父”二字要麼是皇帝父親之意,要麼是皇帝的父親之意,不是嗎?這個“父”是由“皇叔父攝政王”的“叔父”改稱而來,很顯然它不代表叔父之意,那就只能是父親之意了!
為何清世祖(順治帝)要稱多爾袞為父眾所周知,清世宗的父親是清太宗皇太極!中國人是極其重視家族傳承的,父親可不是隨便亂認的。有個詞叫“認賊作父”,是什麼意思想必不用本人多說,這可不是什麼褒義詞。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父親都是不能隨便亂認的!除了親生父親,能夠被稱為父親的只有嗣父、養父、繼父和義父!其實,義父都不能算,因為他前面多了一個義字!義者何意?假的!如義肢……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裡,就連伯父、叔父也不能成為父親!很顯然,嗣父、養父、義父多爾袞都沾不上邊!能夠沾上邊的恐怕就只有“繼父”了……
有人說清世祖尊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是一種“抬舉”,或者叫巴結也可以。可巴結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什麼非要選擇將“叔父”變成“父”?將叔叔叫做爹就是巴結了?這顯然是說不通的。更何況,彼時的多爾袞雖然權傾天下,但宗室王公的勢力還是事實存在的。對這些人,多爾袞多少是要給出一個交代的,清世祖已經有清太宗一個爹了,平白無故又冒出一個爹來,這算哪門子事兒?
孝莊文皇后和多爾袞到底有沒有關係關於這個問題,《清世祖實錄》《清史稿》和清宮舊檔幾乎都保持了一致的緘默。但是,有一點記載非常可疑,那就是清算多爾袞時清世祖給他議出的一項罪名——親到皇宮內院!眾所周知,在後宮之中,皇帝是唯一的男人,即便值班太醫、侍衛,也只能一個蘿蔔一個坑,待在固定區域、不得隨意走動!多爾袞去後宮幹什麼?彼時的清世祖還年幼,並沒有太多妃嬪(順治八年,多爾袞去世後清世祖才正式立後),多爾袞和清世祖的妃嬪通姦可能性顯然不大、幾乎為零。如果多爾袞只是看中了哪位宮女,以彼時他的權勢,正大光明弄回家做小妾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又為何要親到皇宮內院?除非多爾袞有特殊癖好,否則只能有一種解釋,他和孝莊文皇后有一腿!
再就是,多爾袞已經權傾天下了,幾乎架空了清世祖。為何他不直接篡位?最大的原因莫過於他沒有兒子。如果篡位,皇位只能傳給過繼嗣子多爾博。多爾博和清世祖都是侄子不假,可多爾博的親生父親多鐸與多爾袞可是一母同胞!多爾袞為何沒有篡位?很顯然,清世祖不僅是侄子,而且自己還是這個侄子的繼父!在親生兒子沒有到來之前,保持原狀最為有利。因此,個人認為,孝莊文皇后與多爾袞之間很可能還是存在一些曖昧關係的!
有無太后下嫁之事前面說到了,孝莊文皇后很可能與多爾袞存在曖昧關係。那麼,她下嫁多爾袞了嗎?換言之,他們辦儀式了嗎?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如果公開舉行儀式,等於是公諸與眾,檔案之中不太可能沒有任何記載。因為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完全沒有必要掩飾。
再就是時勢,彼時清王朝已經入關,作為統治龐大漢民族的統治階層,滿洲人不得不考慮漢族官僚、士子、百姓的感受。皇太后改嫁,這在漢民族的傳統意識裡是大逆不道”!小叔子娶寡嫂,雖然漢民族也存在這樣的情況,但多為他人所不齒。所以,為了用漢民族傳統道德框架約束漢族官僚、士子、百姓,滿洲統治階層不太可能公開搞出太后下嫁這樣的事情來,史籍、檔案都保持了緘默也就可以說得通了。
但是,對於入關之初的滿洲貴族而言,收繼婚制的習俗事實存在。多爾袞、阿濟格和濟爾哈朗就曾經收編了豪格的三房小妾!換言之,多爾袞和孝莊文皇后發生點什麼,對於宗室王公、滿洲貴族而言,算不得是什麼逆天的事情!大家都能接受,甚至包括清世祖本人,也同樣可以接受。所以,個人認為,很可能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只是“事實婚姻”,並沒有舉行公開的儀式之類,自然也就沒有“太后下嫁”之事。
綜上所述,孝莊文皇后雖然沒有公開下嫁多爾袞,但與多爾袞保持事情上的男女關係應該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換言之,多爾袞是清世祖事實上的繼父,這一點不僅清世祖清楚,在宗室王公、滿洲貴族圈子裡也不是什麼秘密。既然是繼父,清世祖尊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這也正好應證了宗室王公、滿洲貴族一致沉默、無人反對的原因。因為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有“事實婚姻”,他們還能說什麼?既不違法、也不違背滿洲傳統習俗!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搪塞漢族官僚、士子、百姓的理由而已……
回覆列表
當然不會。
雖然滿清有這個習俗,但皇太極建政之後已經不大可能在太后頭上出這事。
畢竟,孝莊布木布泰是皇太后,多爾袞到死還是個攝政王,嫡妻就只能是福晉。這孝莊下嫁,是皇太后兼任福晉,還是不要皇太后專任福晉,或者福晉兼任皇太后?
都說不通嘛。
所以,孝莊可以與多爾袞有點什麼,但不可能正式嫁人。
其次,這個時期,雖然多爾袞擁有實際上的皇帝權力,但依舊只掌握正藍兩白三旗,其他五旗還是堅定支援孝莊與福臨,所以也不存在孝莊下嫁保兒子皇位的事。
此外,多爾袞擁有權力,是因為個人能力與帶領滿清入關的功勞,八旗聽命是因為他是公議的輔政王。如果多爾袞奪位,則自然成為叛逆,其餘五旗特別是守備京畿防禦皇宮的兩黃旗則必定平叛。
最後,關於太后下嫁,只張煌言詩詞這一個證據,而張煌言是南明人,與滿清是敵國關係,用詩詞攻擊滿清亂倫並非不可能。
同時,滿清可以篡改檔案,但當時眾多私人筆記及朝鮮、蒙古、越南等國都沒有孝莊下嫁的記錄則可做旁證。
至於為何多爾袞要自稱皇父?
輔政王、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這是一脈相承,是多爾袞逐步突出自己地位,控制權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