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魯智深杭州六合寺坐化前,作偈道:“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
15
回覆列表
  • 1 # 逍逍客說

    我知道,你們和我一樣,水滸傳裡最喜歡的英雄,

    據地告訴列位,施耐庵老爹,也深深地愛著這三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我喜歡他們,就是喜歡他們大碗喝酒大口咥肉大秤分錢的豪氣與慷慨。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我喜歡——

    六和寺的寒風吹拂,飛雪打在將要開花樹枝上。林沖在魯智深圓寂後半年去世,而武松在送別兩位好兄弟後,以古人罕見的八秩高齡辭世。還有比經歷了人世驚濤駭浪後平靜告別動亂的世道美好麼?真的是不求同日生,但求同地死吶!

    梁山英雄經過“四大征討”,十成去七,那是如何的不堪呀!一百單八將裡,最後歸攏整理,才湊夠了36人。

    那時,血雨腥風的廝殺剛剛結束。宋江盧俊義們滿懷仔欣喜地準備凱旋東京,等待加官封爵時,我們喜歡的魯智深不願意了。

    宋江說,魯師傅,跟我一起回京還俗為官,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如何?

    老魯說,哥,“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這是老魯的原話,真的是明白人說明白話。

    老宋一思量,又勸到,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如何?

    老魯已經想通了,他搖首叫道,哥!都不要了!人生嘛,要多也無用。只要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水滸裡說,宋江聽罷,心中老大不高興,便不想再說話,“各不喜歡”。

    列位,你看到這裡就該知道,魯智深境界之高把他媽的老宋,甩了最少兩條街道。

    杭州有個錢塘江,錢塘江邊有個月輪山,月輪山上有個六和塔,六和塔後有座六和寺。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東西南北)”之意。說起六和寺,那是大有名堂的。寺院建在北宋,因毀復修於南宋,據說是為鎮住錢塘江怒潮,朝廷委派僧人智元禪師建造的這座寺院。

    魯智深便選了六和寺,準備終了後半生。

    那一夜,老宋屯兵徵方臘畢凱旋在六和塔駐札。

    魯智深與武松在六和寺裡歇馬聽候。站在寺裡望城外江山秀麗,倆人心中非常歡喜。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共碧。

    到了半夜,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懂錢塘江潮信,以為是敵人來攻的戰鼓響,從鋪塌上跳將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準備迎敵。

    眾人都笑。魯智深回說不解。寺內僧人便解說,這潮信每天日夜兩次按時來,今日是八月十五日,潮信應該三更子時來。

    聽著潮響,魯智深忽然大悟,原來,他驀然記起師傅智真長老,曾講給他四句偈言。

    第一句,逢夏而擒。魯智深在萬松林活捉夏侯成。

    第二句,遇臘而執。魯智深生擒了方臘。

    第三,聽潮而圓。

    第四句,見信而寂。

    這朝信,這圓寂,便是一種暗示。古人是有信仰的,在大宋宣和年間某一箇中秋之夜,那個廝殺終生的有智慧的和尚,吩咐師兄弟“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然後坐到椅子上,左腳搭上右腳,圓寂回去。

    當然魯智深在圓寂前也沒忘了做兩件事。一,報告給自己的老宋哥;二,向眾僧討紙筆寫下一篇頌子。頌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個快樂的胖大和尚,也沒忘了在生命終點,娛樂我們一把。這樣的風采惟大和尚才具有。

    水滸裡沒有太多寫林沖之死。 在奉命征討江浙一帶的方臘義軍之後,豹子頭林沖得了風癱。

    風癱?這是什麼病?主要是婦科病。也叫產癱。系“衝任血虛,心脾失養”導致,症狀是“四肢萎弱無力”,“筋急項強”。男人得了寫四肢乏力,筋骨不通,脖項僵直,是什麼感覺?一代梟雄的林大英雄罹患此病,什麼慘狀?

    英雄末路,卻幸有好兄弟照侍,他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武大英雄陪伴,堅持半年後病故。兩大英雄,兩個好兄弟,相濡以沫,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這是江湖義氣的最高境界,逍逍客不才,我如有丹青手,一定傾平生之力,繪就一幅《兄弟》圖。任是人間多情物,那堪林武兄弟義?

    林沖歿後,朝廷追封其為“忠武郎”。呵呵。

    回頭回到宣和的那個蹊蹺的八月十五,再說水滸裡第一大英雄,行者武松。

    當老宋動員他進京邀功封賞時,武松突然身體發生異變,武功盡失,“雖然不死,已成廢人”。

    武松說給他極不滿意的及時雨哥哥宋江的原話是三層意思——

    “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這是第一。一代英豪,頹然殘廢,真的讓人黯然神傷。

    “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這是第二。人生苦短,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尤其金錢。

    “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這是第三。選擇皈依,是這個年輕頭陀一直的內心呼喚。

    末了還不忘叮嚀,“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

    老 宋最不滿的就是武松阮氏兄弟等動不動喊“招甚麼鳥安冷了兄弟們的心”要造反到底甚至取代了當今聖上的一撥人。如今見武松要絕情而去,於是冷冷地說了四個字:

    “任從你心。”

    道不同不相為謀。即便是結義好兄弟,那又能怎麼樣?

    水滸這麼交待後來發生的——

    “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

    和燕青一起,這是水滸英雄裡最好的結局了吧。

    施耐庵老爹為什麼選杭州六和寺作為他最心愛的英雄的最後歸宿?

    一,他們本是星神,降落人間為魔鬼,最後還應回到天上。得享天堂之美。

    二,六和寺在兩宋時,因為有官方色彩而成為是佛寺裡香火最盛的佛教法場。與水滸最偉大的英雄身份相符。

    三,北方大亂,遼金元蒙長驅直入,已經勒馬長江,劍指江南。南方如危卵,無一寸山河可寄囫圇身軀。佛寺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施耐庵老爹這樣的文人而言,既不染紅塵又不離紅塵,佛寺最妥。

    逍逍客於乙未深冬老夜長安霾重季節

  • 2 # 小哇是個讀書人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是魯智深的遺言。

    魯智深生平豪爽不做作,一個直腸子。以拳頭跟酒論英雄。從字面上看,他雖然殺人放火事幹許多,但是仔細分析,發現他並不是好殺之人,而是從心底透露著一股善意。一出場的拯救金翠蓮父女完完全全是為了行俠仗義,他是公門中人,一開始也沒想著殺死惡霸鎮關西,只是為了救助落難的父女。這一點,什麼九紋龍,打虎將都不及他熱血。後來大鬧五臺山正是因為他被佛門規律束縛而作的反抗,畢竟他是一個嚮往自由灑脫之人。路過桃花村對被山賊欺負的劉太公一家挺身而出,完美解決問題而沒釀殺戮。後來在相國寺也沒有對鬧事的潑皮大開殺戒,而且更是因為意氣相投和林沖成為過命之交,更是大鬧野豬林救助林沖性命。

    在上了梁山之後,作為梁山步軍首領,其實他山上知己不多,就是二龍山一派跟林沖而已。後來無奈接受朝廷招安,可以看得出他曾作為公職人員早已看清官場,十分厭惡招安,後來也跟隨宋江南征北討,在征討方臘過程中更是拼殺大將夏侯成,生擒賊首方臘,立下頭等功,這可是封妻廕子,光宗耀祖的大好機會,他都拒絕了。可見他心中對於俗世之名之物已然看淡,禪心已現。

    而他臨死之前的感悟應該是,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罪孽深重之人,原來佛不在口號戒律清規而在於心。他一生殺人放火從不為自己,為的是修善業。他一生都是為別人而活啊。今日方感悟到應該為自己而活。那就離開這個腌臢世界,活在清明內心世界中。

  • 3 # 南迦巴瓦的雪

    魯智深,夲名魯達。原是渭州小種經略府帳下的提轄官。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鄭關西,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投到山西五臺山落髮為僧。在這兒他屢犯戒律,但住持智真長老對他一直很照顧。在他醉酒大鬧五臺山打傷眾多僧人砸了天王塑像後智真長老便修書一封介紹他去東京大相國寺謀份差事,大相國寺的住持是智清長老乃是智真長老的師兄。智清長老看在師兄面上就收留他作了菜頭。之後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來說一下魯智深六合寺聽潮頓悟的這個前因後果。

    魯智深在三山聚義打青州之後加入了水泊梁山,而且他排行第十三,在梁山上的影響力也很大。他的職務是梁山步軍頭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他上了梁山之後一直東征西討在一系列戰爭中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在徵遼結束後他請求宋江讓他去拜訪師父智真長老。魯智深來到五臺山拜見師父智真長老後獻上很多金銀財物,然後智真長老說道:"徒弟這些年東征西討殺人放火著實不易"。又送他幾句偈語 ,乃是: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信而圓,見信而寂。這其中的前兩句不管活捉夏侯成還是生擒方臘都足以讓他威名遠播。然後這之後的後兩句卻是他人生的終點。

    魯智深忽在深夜聽見聲勢浩大的咚咚聲如戰鼓作響,趕忙抄起禪杖走出禪房看個究竟。這時一個年輕僧人問道:“師父哪裡去?”魯智深道:“俺聽見似有戰鼓作響要去看個究竟。”僧人答道:“師父有所不知,這乃是潮信。”魯智深問其詳細明白後似有所悟,喃喃道:“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我這便圓寂。”忙問身邊的僧人什麼是圓寂,僧人聽聞後詫異道:“師父即是佛門中人,豈不知圓寂,乃是僧尼之死啊"。這時魯智深並不感到震驚,而是沐浴更衣後坐禪然後做了一首偈,只待圓寂。

    那麼,此時的魯智深到底悟到了什麼。顯然在師父給他的偈語一一應驗後,他頓然開悟,回顧自己一生也一切都釋然了。也就是他真正地認清了自己的宿命,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而且找到真正的寂靜一切俗事不再牽伴他。從魯智深的行為來看他喝酒吃肉殺人放火,性格火爆嫉惡如仇,路見不平必撥刀相助。這麼一看似乎與佛門第子相去甚遠。但其實我們細細研究就會發現他打的人殺的人都是那些惡人,從他拳到鄭關西直至坐化六合寺,這一切都是隨性而為從不未自己謀化什麼,一路行俠仗義,但真正的是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這就是魯智深的微妙之處表面上一個不念經持佛離經叛道的僧人,實則其具有菩薩心腸和菩薩之行。故金聖嘆等眾多知名學者都讚歎不已。

    所以魯智深最後作的那首偈子總結了自己的一生。達到了大徹大悟,無我的境界,真正地修成正果。

  • 4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中沒有這段故事,魯智深聽到潮信便坐化了,這是續書《徵四寇》胡說八道。

    我覺得按照續書的寫法,他根本就一點都沒悟到任何什麼,而是稀裡糊塗的就被續書作者給寫死了。題主引用的原文,肯定不是施耐庵的原文,“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到底這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我”,也是一塌糊塗,令人莫名其妙。

    那麼,續書作者如此安排魯智深的結局,是否符合《水滸傳》的原意,是否在七十回書中有伏筆呢?魯智深能否聽到錢塘潮信呢?他到底會悟到什麼呢?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純屬胡言亂語

    這兩句文法不通的話,不是智真長老說的,而是一個冒牌和尚胡謅的。

    聽潮,說得過去,潮汐來臨之際,聲響如千軍萬馬,魯智深是可以聽得到的。“見信”說得通嗎?從《徵四寇》的文字來講,當時是夜晚,魯智深也只是聽到了錢塘潮響聲而沒有見到錢塘潮。難道說,錢塘潮神給魯智深傳遞了什麼資訊,魯智深能夠透過肉眼看到?

    “圓寂”,本來就是一個佛教專用名詞,出自“涅槃”。拆開講,同樣是胡言亂語。續書作者為了編造這一段假故事,不惜把“潮信”、“圓寂”拆開製作了這樣一條十分拙劣的謎語。

    這條所謂預言魯智深結局的“謎語”,比街頭糊弄人的算命先生水平還要低。所以,續書中的智真長老便是一個冒牌的“江湖術士”。

    從續書《徵四寇》的版本而言,原本是沒有攻打遼國這個荒唐神劇的。而且,按照歷史順序,宋江也是在招安後,先去打方臘,然後攻打幽州。宋遼幽州之戰,北宋軍隊慘不忍睹,兩次遭遇遼國反殺追擊,童貫潰不成軍,“老種”不得不退保雄州。

    續書寫梁山徵遼神劇,其目的就是為了美化宋徽宗。而宋徽宗在施耐庵的《水滸傳》中卻是被寫成了“皇狗”——宋徽宗屬狗。

    既然沒有徵遼的故事,那麼,哪裡來的“五臺山宋江參禪”?宋江沒有機會去五臺山參禪,那就沒有江湖騙子假冒智真長老,給魯智深這樣一條偈子了。

    因而,魯智深之死,也是寫徵遼神劇、為亡國殃民的宋徽宗翻案的無恥文人所為。

    文字中,冒牌智真長老還給宋江一條偈子,這條偈子後來被寫丟了。這就說明,魯智深浙江坐化也是寫徵遼神劇的作者所加,並不是《徵四寇》的原版故事。

    魯智深的正果到底是什麼

    渭州城提轄魯達在五臺山剃度,智真長老便賜法號“智深”。但是,施耐庵卻把“智深”叫做魯智深。難道說,佛門子弟可以稱俗家姓氏?

    施耐庵一語雙關,既隱藏了宋徽宗的“革佛”歷史,又“預言”了魯智深的佛、道兩家正果。同時,施耐庵交代,智真、智清、智真是三個師兄弟,是平輩的。因而,這三人的佛門正果也是一樣的。

    續書的那個江湖騙子一見到魯智深,開口便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這不是胡言亂語嘛。

    五臺山神僧智真長老早就“預言”了魯智深的正果,在神遊道家上界之後,長老告訴反對剃度魯達的所有僧人說,此人“上應天星”,這就是魯智深的道家正果,他是要回歸上界的。

    接著,智真長老又預言了魯智深的佛門正果,這個正果便是“汝等皆不及他”。

    也就是說,五臺山所有的僧人,除了智真長老自己而外,誰的正果都不及魯智深。從智深與智真平輩這一點來看,花和尚絕對要做到大寺院的住持方丈。於是,智真長老給魯智深贈送了四句佛偈: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這四句偈子管了魯智深的所有故事,是施耐庵所設定的“懸念”、伏筆。佛門神僧不打誑語,智真長老絕對不會自己打臉,再給魯智深發第二道佛偈。所以,續書中的智真就是個江湖騙子的化身。

    續書作者水平拙劣,卻又故作高深,寫了這樣一段可謂無恥之極的故事。除了美化宋徽宗而外,更涉嫌汙衊梁山好漢,也可謂是對佛門的大不敬。本來,宋徽宗就是個革佛的急先鋒,是被魯智深吃掉的那半條狗。

    所以,續書《徵四寇》處處透著邪惡,把佛門正果惡意寫成就是和尚死了。

    因而,按照續書的胡言亂語理解,魯智深根本什麼都沒有悟到,而是一種毫無理由,毫無先兆的自殺。

    或者說,一代英雄魯智深被一個江湖騙子所誤導,無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魯智深早就大徹大悟

    按照智真長老的四句偈子,魯智深便沿著這條正果之途,一路前行,演繹英雄的故事。魯智深必定是一個抗擊金兵,在邊上立功的大英雄。這一點,小種經略相公早就做了“預言”伏筆。

    遇林而起,指的是書中所有的“林”,包括林沖,包括野豬林,也包括赤松林,以及被他拔掉的“楊柳”樹。每一次遇到“林”,就等於向智真長老預言的正果目標邁進一步。這裡,說說赤松林遇史進的小故事。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是他吃了半隻狗肉,懷揣狗腿而破壞佛門,打傷僧眾,褻瀆佛教道場的“狗腿子”行為。這段故事,施耐庵以魯智深禪杖的重量,隱寫了宣和元年宋徽宗下“革佛詔”革佛的歷史。

    魯智深做了宋徽宗的“狗腿子”,便被智真長老送出了五臺山。魯智深前往東京大相國寺途中,經過瓦罐寺。瓦罐寺就是宋徽宗“革佛”的傑作,寺院被毀,一個叫“崔道成”的和尚夥同邱小乙霸佔了寺院。

    崔道成這個名字完全的被妖魔化,是宋徽宗貶低佛教,把佛教併入道教,以道教同化、異化、最終歸化佛教的產物——“革佛詔”規定,佛改為道教的“大覺真仙”,僧人改做“德士”,要入道學,穿道袍,稱姓氏。

    魯智深在赤松林遇到史進,回身殺死了崔道成,意味著花和尚反叛了。只有反叛宋徽宗,施耐庵才認為魯智深正式踏上了正果之途。

    因而,“遇林而起”,魯智深在赤松林就大徹大悟,還於“正道”,直奔正果前途。、

    接下來的故事,便暗示了魯智深將成為東京大相國寺的住持方丈。在這裡,花和尚將再一次“遇林而起”,與曾經放出“京國顯英雄”豪言的豹子頭林沖並肩參加東京保衛戰,抗擊金兵,成就佛道兩家正果。

    我這樣講,是完全有文字依據的。

    魯智深與楊志聯手打下二龍山,佔據了寶珠寺,這便是魯智深正果的初步體驗。二龍,指的就是北宋兩個皇帝,或是宋真宗、宋徽宗,或是宋徽宗、宋欽宗。所以,鄧龍就是一條“渾鄧之龍”。這條“龍”盤踞寶珠寺,被魯智深打死,然後“燒化”——鄧龍也是一個和尚。

    魯智深奪了寶珠寺,照應了“趙員外”的七寶村(佛門七寶),這不就是做了皇家寺院的住持方丈嗎?

    這段故事意味著魯智深將在七十回書之後,用佛門禪杖打死漢奸智清,奪過大相國寺,以此為據點,抗擊金兵。

    魯智深的終局肯定是與所有的“江”有關,完成佛道正果之後,梁山一百單八將都將回歸上界,在北斗七星群中“上應天星”。“天孤星”也將回歸本位,光耀《水滸傳》。

  • 5 # 瀾石記

    《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名為《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內容為梁山人馬征討方臘死傷慘重,班師回朝,夜宿杭州六合寺時,花和尚魯智深聽見錢塘江潮信,想起他師傅智真長老給他的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偈言是佛家的詞句,蘊含著佛法與智慧。於是,魯智深坐化圓寂而去。

    這是魯智深的結局和歸宿,而且他坐化前寫了一篇頌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在《水滸傳》裡,魯智深幾乎最早出場,篇幅很多,他的一生也不盡如頌詞,讓我們印象深刻、讚歎不已。

    嫉惡如仇的魯智深

    魯智深在《水滸傳》第二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便出場了,與九紋龍史進、打虎將李忠喝酒的時候,遇到金老兒父女哭訴被鎮關西鄭大官人欺凌。那時魯智深還是提轄魯達,他聽說欺凌金老兒父女是殺豬的鄭屠戶,便勃然大怒,向史進、李忠借錢給金老兒父女,出頭為他們主持公道。

    之後,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第一拳打在鼻子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第二拳打在眼眶際眉梢,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第三拳太陽上正著,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這三拳打得精彩,打得解氣。魯智深為此棄官而去,在五臺山文殊院做了和尚。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魯智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不止於此。成了和尚的魯智深並不吃齋坐禪,還喝酒吃肉,打架鬥毆,損壞寺廟,被智真長老推薦到東京大相國寺。魯智深途中來到桃花莊時,桃花山的二頭領小霸王周通要強娶劉太公的女兒。魯智深聽說後出手相助,喬裝劉太公的女兒,把前來娶親的周通暴打一頓,並與桃花山大頭領打虎將李忠相見,逼周通發誓退親。

    接著,魯智深走到瓦罐寺。和尚生鐵佛崔道成和道人飛天夜叉丘小乙霸佔了寺廟,在那裡胡作非為。魯智深在史進的幫助下,殺了兩個惡人,一把火燒了瓦罐寺。

    義薄雲天的魯智深

    在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智真長老就送他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預言了魯智深跌宕起伏的人生,小說中相應的是與林沖相遇、大鬧野豬林,聚義二龍山,入夥水泊梁山,止步於錢塘江等。

    其中,魯智深極重兄弟情誼。在東京,他與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結拜為兄弟。林沖被太尉高俅陷害,發配滄州,解差董超、薛霸要在野豬林結果林沖性命。危急關頭,魯智深飛起禪杖,救下林沖,一路護送到目的地。為此,高俅追捕魯智深,害得他連和尚也做不成,與同樣落魄的青面豹楊志奪下二龍山,做了山大王,行者武松後來也上了二龍山。

    魯智深再出現是在五十七回《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雙鞭呼延灼討伐梁山失敗,投奔青州慕容知府,受託帶兵掃蕩桃花山、二龍山和白虎山。桃花山的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向二龍山求救,魯智深便與楊志、武松帶領人馬下山,與呼延灼交鋒。正巧白虎山的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為救叔叔攻打青州城,呼延灼回軍活捉了孔明。敗退的孔亮遇到武松,並與魯智深、楊志相見。他們聚集了三山人馬,並向梁山求援。結果宋江帶隊下山,收了呼延灼,打下了青州,三山好漢一同歸了梁山。

    上了梁山的魯智深想起好兄弟史進,對宋江說想招在少華山聚義的九紋龍史進、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入夥。宋江派魯智深和武松到少華山,才知道史進因為打抱不平,行刺華州賀太守,被捉拿下獄。魯智深聽說後心急如焚,單槍匹馬去殺賀太守,同樣身陷囹圄。幸虧宋江帶領梁山人馬趕到,智取了華州,救出了史進和魯智深。

    大徹大悟的魯智深

    梁山聚齊一百單八將後,魯智深和武松位於"天罡星“之列,成為頭兩位步軍頭領。宋江主張招安,讓樂和唱他填詞的《滿江紅》。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李逵大罵,踢翻了桌子。魯智深說得最深刻:“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由此可見,魯智深看得透徹,並用語言和行動反對招安。朝廷第一次到梁山招安,李逵扯了詔書,魯智深提著鐵禪杖高聲叫罵,赤發鬼劉唐、行者武松、沒遮攔穆弘、九紋龍史進一齊發作。儘管後來招安成功,魯智深為朝廷征戰,活捉方臘、功成名就,但他對自己的結局非常清醒。

    宋江對魯智深說:”今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光耀祖宗”。魯智深答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魯智深更搖首道:“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由此,大徹大悟的魯智深善終了,並被宋徽宗追封為義烈昭暨禪師。

  • 6 # 鑽石鼻子

    魯達與老聃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借寶釵生日點戲之機,說了一段“醉打山門”中的“寄生草”,全文是,“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這首後世臧否“水滸”的“寄生草”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僅憑字面就已明白,說的只是魯智深固執己見,不願皈依三寶,而違心遺恨,他毫不謙虛自稱亦自以為真英雄,實是其心純意簡,無外物,無痴迷,無煩惱的真人境界的率性流露,其實古今的赤子不外都是如此,直來直去,心口如一,他們不懂謙虛,更不會驕橫,因為兩者不過都是虛與委蛇自性迷失裡的痴慢與疑惑,百害而無一利。

    魯達彼時的心境其實也就是常說的參禪首悟,“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所謂老子不高興,萬事皆休,管他孃的那些有的沒的,人嘴裡嚼爛的神佛天理。所以魯達自然認為這樣的見識也已足夠,不然再胡思亂想著繼續到“見山水不是山水”那就入了心劫魔障了,是極端兇險的,君不見,古今進去的,人多勢眾如恆河沙數,能再出來“看山水如是,賞燈火闌珊”的,卻寥若晨星。真可謂“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此外,如果用“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見月”來進一步說明魯達之心境的話,其實就是所謂的,混沌初開,天地揭曉,日月分明之後,第一個人開眼見月的最直接最原初的直覺感念,月非月,是名月,我非我,未明我。純粹直覺與外界接觸的第一瞬間,也似伊甸園裡亞當夏娃吃了蘋果後,對直觀世界的最初觀念,這回神自查前的一刻,極其短暫,卻已是人心最清明樸素的彈指一揮,其純淨無雜,絕無絲毫後來的自我認知過程中刻意的自輕自限自盈自負,或曰克己以全天命,痴狂以成幻境的自我矇蔽,這其實是意識主體向外投射再折返後產生的自我生於天地之間的自身渺小的幻覺,或反之,以為外物皆為心造的自欺妄想。這些其實都是直覺把自身作為外物覺察的結果,也即所謂的身世之感,那固然極美,是歷來詩性和瘋癲的最初源泉,卻也是對真我初心迷失的悲劇開端。

    再進一步講,老子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這裡的道就不是日常行走的人為的又外在於人心的各種是名道路,須知但凡強求人去違心遵循的都是與大道背離的所謂邪魔外道,而至簡之大道就是直覺初見江月的那一刻,即已一蹴而就通向外界的至樸路途,自然而然的正直大觀和心無旁騖,知行合一的明心見性,其後才有大道暢通裡的自我初心的自悟自醒與再後來理智認識下的天人合一。

    故而這首“寄生草”就是魯達一個赤子真英雄最純簡的心境寫照,所以才有,“赤條條,無牽掛,隨緣化。”,這好似老聃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隨真性初心,暢遊無礙,人心天下本無道,須先吾自求吾道,得此道即為非常之道。如果再回到“春江花月夜”,即可知,初見江月之人,就是魯達和老聃這般的赤子有心了。

    所以“水滸”的悲絕之處,並非梁山的敗落,亦不是或戰死或流散的群雄,而恰恰就是魯智深的無端坐化,那暗示著魯達,或如老聃一樣,對易道的人心深感絕望,不耐假言坐化,卻金蟬脫殼,以全初心,或更可悲可駭的,他自己亦迷失真性,入了佛徒誑語和宋江假言編織的心劫魔障,總之,無論如何,老聃式的大道至簡真性初心在魯達之後,從故事裡徹底退出了,如此真精神的缺位也造成了政治上消極歸順的詔安結局,這和宋江主導的與朝庭媾和,跪求詔安,構成了敘事說理的明暗兩條線索,也最明確的解釋了宋江的歸順詔安使全天下人心如晦,而大道既隱,朝野上下即陷入更徹底,更不可救藥的末世亂局。

    魯智深或魯達,總之赤子真人的“智深”通“達”,天地大道,是知行兩難的大困境,我在這裡隨口說說,也就算了,各位別想太多,不然就沒意思了。

  • 7 # 泊圖泊途

    一、魯智深和宋江的緣分止於六和寺。他于山林裡捉了方臘也是為宋江立了最大的一功,也可以說是“送佛送到西”盡了兄弟義氣。歸途中,魯智深和宋江走向了分叉口。宋江不愧還是當年的宋江,一點都沒變;而魯智深已經不似當年的魯智深,或者說是昇華了的魯智深。

    二、宋江在二人臨別之時,宋江按照自己的思路給魯智深量身定製了未來。捉了方臘時天大功勞,完全可以作為進身之本,雖未明說,但是聰明人之間不用說的那麼細。魯大師拒絕了,後來又讓魯智深做一“僧首”,也算光彩,魯智深不想要求那麼多,一臺一榻足矣。二人雖然沒有剛招安時有正面的矛盾,但是平淡的與語氣中更把二人價值觀的截然不同突出的淋漓盡致。二人不歡而散。(魯智深劇照,為題主配圖,筆者引用僅為描述和評論)

    三、宋江大喜之時乃魯智深大悲之刻。

    “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魯智深言即是心。

    面對著梁山由盛轉衰,目睹著並肩作戰的兄弟一個個慘死,看到方臘被打的丟盔棄甲。滿身戾氣的魯智深逐漸的變得大慈大悲。是戰爭、鮮血和勾心鬥角洗去了他身上的鉛華。

    人生也就如此罷,何不平平淡淡。

    四、“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是魯智深最後的話語也是對自身的總結。他的話一直是市井白話,簡單中帶著大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

    五、魯智深在六和寺聽見陣陣轟鳴宛如千軍萬馬,急忙出去。後來發現什麼都沒有,小和尚對他解釋到,這是潮信,從不失信。

    魯智深感到一絲自在,想起傅之前囑咐的話: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看來是要去了。便寫下了上面的偈語。

    六、或許他在打坐時想起來三拳打死了“鎮關西” , 後來當和尚又不守規矩 ,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大亂瓦罐寺,再去二龍山,後投奔梁山。之後更是屢立奇功。這些都是過眼雲煙,都是自己太年輕,現在終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那就是一份安寧。

    七、魯智深生來孤獨,雖然風風火火,但從未見過他的家人。生來孤獨,死也孤獨。獨具慧根,獨有大愛。“天孤星”花和尚 魯智深。完全吻合的星號,也高度概括他一生的外號。神話的魯智深成了大家最愛的水滸英雄。

  • 8 # 密探零零發

    魯智深聽到潮信,誤以為是敵襲,鬧出了笑話,當得知潮信是潮漲潮落之時,他猛然悟到這潮起潮落彷彿就是自己的人生寫照,人生如夢,一切不過是過眼雲霄,如夢如幻。

    正如他自己說的,他一生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拳打鎮關西義救金家父女、義字當頭不畏朝權,救下林沖想要匡扶正義、落草為寇,替天行道,還這汙濁世間一個清白太平,但是到頭來這一切都是這過眼雲霄,如同這潮汐一般潮起潮落,一切都又回到了原點,週而復始。

    我累了,這塵世苦海,無邊罪孽。只有離開,才能徹底超脫吧。自己殺伐一生,罪孽深重,也就是今日聽到這潮信,才真正地認識了自己,我累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既然師父說:“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那麼灑家願接受命運的安排。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佗佛...

  • 9 # 龍堂Vlog

    謝謝邀請!我來自水滸故里鄆州好漢城,水滸一百單八將,素有72名出鄆城之說,所以我從小就聽到過非常多的關於水滸好漢的故事,要說在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一個是打虎英雄武松,另一個就是這個問題中所提到的花和尚魯智深,他們兩個都是真性情的英雄,最後都大徹大悟,修得正果!

    說到魯智深最終聽潮信而圓寂,我們還要先說起當初他的師傅送給他的四句偈語,那是在徵遼大勝之後,他與宋江一起重上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那長老當時見到自己的徒弟來了,便說:此去一別數年,殺人放火不易!並在臨別時送給他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而前兩句都已經應驗,分別是生擒夏侯成,單臂擒方臘,而這後兩句還有一個故事,其實魯智深不懂得什麼是潮信,因為他是關西人,沒有在杭州生活過,在六和寺出家之後,有一天,他聽到外面似乎是戰鼓咚咚作響,便拿起禪仗就往外跑,眾僧看到他如此,不禁笑了,對他說:大師父,這不是戰鼓,這是錢塘江的潮信!魯智深聽了大吃一驚,忙問:啥是潮信?!眾僧解釋道:今天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

    魯智深聽了,想起師傅曾經說過的四句偈語,今日正當應驗最後兩句,而今天就該自己圓寂,於是便教人去叫宋公明哥哥前來,而等到眾人前來時,他已然坐在椅子上駕鶴西去,而他在圓寂前,又有偈語道:“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那麼這幾句偈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我看來,魯智深自從投奔梁山之後,一生殺人無數,雖然殺的幾乎都是惡人或者敵人,但是在他看來此罪也是非常深重,雙手沾滿了鮮血,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最後時刻卻悟到,其實這就是真實的自己,不必太過執念,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可能自己就是上天安排來到這人世間去掃蕩一切汙垢的吧,所以才有了最後那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大徹大悟!

    而他的最後所悟也有佛家著名的一句話的意思非常相合,那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何況他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水滸第一英雄好漢呢?!

    小夥伴們關於魯智深在最後的所悟,有什麼想法呢?一起來說說吧!

  • 10 # 任馳贏天下

    魯智深這個人在(水滸傳)裡算是個響噹噹的人物,無論是他的出場還是最終結局都是轟轟烈烈的,魯智深的故事也一直都被人們傳頌,關於他的經歷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魯智深圓寂之前聽到潮信時到底悟到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魯智深在隨梁山大軍征討方臘後就去了杭州六合寺出家,圓寂那天晚上,他主要就是想起了智真長老之前留給他的那四句話,說:“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說白了也就是這幾句話誤導了魯智深,最終魯智深選擇了圓寂來了結自己的一生。

    當時那天晚上,魯智深聽到外面潮信之聲的時候,其實並不知道是什麼聲音,他還以為是外面在擂戰鼓的聲音,所以正在酣睡的魯智深便一下子跳了起來,他以為是在戰場上敵軍來襲的情景,出於職業反應抄起禪杖就衝了出去。後來被旁邊的小和尚告知才知道是潮信來了,當魯智深聽到潮信這兩個字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來智真長老的告誡他的那四句話,於是便問小和圓寂是什麼意思,小和尚答到圓寂就是死,魯智深聞訊才領悟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魯智深雖然是個莽撞之人,但是心胸特別寬廣,一生坦蕩做人,戎馬一生從出道到結束從來沒有敗過,為兄弟兩肋插刀,重情重義,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但唯一遺憾的就是在他悟到了圓寂就是死的意思後,便在潮信那天晚上圓寂而去。

    魯智深的死算是英年早逝,據說那時候他也就四十幾歲,正直中年旺季,雖然魯智深是圓寂死的,比起那些戰死沙場的梁山好漢們結局算是好的,論魯智深的英雄氣概在梁山上兄弟們有目共睹,也是一百單八將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就這麼在杭州六合寺悄悄的離去了,這也未免有的點太可惜了。

    關於魯智深的死,後人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說這裡面另有隱情,說魯智深圓寂那是扯淡,根本不可能,魯智深一生酷愛飲酒,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對於他來說那都習慣了,雖然做了和尚,但是該吃該喝還是沒有節制,更是個今日有酒今日醉的主,人生大好時光還沒有享受完,不可能聽了長老的話就那麼老實的去死。

    按照小說中描述的經過,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魯智深圓寂那天喝了大量的酒,晚上又受到了潮信刺激,猛然跳起導致心律加快,情緒激動,加之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魯智深突發腦溢血而死,這個情況也不是不可能。

    不管怎麼說,故人已去,魯智深究竟怎麼死的我們也無法考證,也許魯智深還真就是功德圓滿得道昇天了呢。

  • 11 # 夢露居士

    魯智深大師,是梁山上唯一的好人。

    梁山上英雄好漢不少,奸邪之輩更多,然而好人只有魯智深一個。像武松這樣的英雄,在鴛鴦樓也曾大開殺戒,殺過無辜之人,李逵這個欺軟怕硬的殺人魔王就更別提了,專殺手無寸鐵的婦孺。而魯智深卻從沒殺過一個無辜之人。

    魯智深非但不殺無辜,他還經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比如他為救金翠蓮,失手打死鎮關西,不得不亡命天涯。他為了救劉太公女兒,痛歐小霸王周通。他為了救瓦罐寺眾老僧,差點被崔道成、邱小乙殺死。他為救林沖,被高俅逼走,再次亡命天涯。

    所以魯智深的身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明代思想界李贄將魯智深贊為:仁人、聖人、勇人、神人、羅漢、菩薩、佛,可以說把一切好詞都用在魯智深身上了。

    魯智深的結局也是梁山好漢中最好的,他聽潮圓寂,最終修成正果。

    那麼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潮時到底悟到了什麼呢?這要從他做的偈子說起:“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魯智深雖然出家做了和尚,卻從不修行,別的和尚吃齋唸佛打坐參禪,他卻只知道殺人放火。但是魯智深殺的人全是該殺之人,他殺人是為了救人,所以是“不修而修”,這才是真正的修行,符合大乘佛教救苦救難的慈悲精神。而其他僧人避世修行,對於世人全無好處,自私自利,是“修而不修”,並非真正的修行。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禪宗常常用玉鎖來比喻塵世對人的種種束縛,讓人見不到自己的真性,不能覺悟。這句話是說,魯智深突然看透了這個塵世是虛幻的,從此自己了無牽掛了。換句話說,魯智深此時突然頓悟了。

    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世俗人認為的“我”,實際上是自己的種種慾望,他們為了滿足慾望而無所不為。但是魯智深卻總是捨己為人,助人為樂。現在他突然頓悟了:所謂的“我”,就是自己的一顆真心。魯智深的所作所為,全部出自自己的一顆真心,從沒有考慮過利害關係。魯智深的真心,是真正的“我”,所以他因為這一顆真心而覺悟解脫。

    其實魯智深這首偈子體現的,更多是陽明心學的思想。而李贄正是陽明心學的傳人,難怪他如此喜歡魯智深。

    魯智深大師如果生在今天,看到那麼多淫僧、惡僧,一定也會大開殺戒!

  • 12 # 無顏98506081

    大惡必是大善。

    一笠煙雨,任逍遙。

    蒼天后土,敢對天地。

    快活,爽快,

    世態炎涼,本色一秋。

  • 13 # 在下千城

    在《水滸傳》第119回中,魯智深在浙江寺廟裡坐化圓寂,結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魯智深是我在水滸傳裡面比較喜歡的人物之一,包括武松、林沖等等,因為我是山東人,為山東的行俠仗義感到自豪。

    說起這魯智深,原本他並不是一個和尚,而是一個普通的提轄官人,類似於小縣城裡的公安局局長。

    但是,魯智深為人仗義、愛好打抱不平,看見別人有點困難就想上去幫助別人。所以魯智深雖然莽撞,但是在他身上卻顯現出了很正直、純粹的正義的一面。

    就好比,在他臨終遺言上說的那樣:平生不求善果,只愛殺人放火,錢塘江上潮信來。方知今日我是我。

    1、那麼魯智深到底悟出了什麼呢?

    在《水滸傳》裡給魯智深安排歸宿的時候有寫到一件事。話說當年梁山徵方臘,魯智深把方臘捉回來以後,宋江打算帶著魯智深回京覲見皇上。

    還說:兄弟,你親手抓了方臘,這可是大功一件,你回京後可以還俗,在京師娶一個漂亮媳婦,光宗耀祖,光耀門廳啊。但是,魯智深卻說道:大哥,到今天,我心已成灰,不願意再當官了,只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安身立命就夠了

    宋江一聽很納悶,趕緊說:既然如此,可以找一個千把號人的大寺廟,當一個方丈住持,也很風光。但是魯智深又說道:大哥,我現在看淡了,什麼光宗耀祖,什麼光顯宗風,都不重要了,給我一張三尺寬的床夠睡覺就行了。從他們兩個人這次對話就能看出來,魯智深他悟出來的是“人生”。2、魯智深這一輩子

    這一輩子,魯智深風光過、仗義過、殺過很多人,當過英雄,也當過混蛋。但是,人生就是如此,在那個時代,皇帝昏庸無道,宋江這些人都在追逐一些無名小利,到頭來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所以當魯智深看到錢塘江的潮水一起一落的時候,他才發現,他所見過的這些兄弟們、敵人們、世間人們,是多麼的渺小。無非就是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樣隨波逐流。

    他以前所貪圖的權力、金錢、酒肉、兄弟都將像一朵煙花一樣劃過天空。所以,魯智深悟道了,也超脫了。正像當年他剛上五臺山時,方丈說過的一樣:此人以後必能修成正果。魯智深最後果然成為高僧大德。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 14 # 채서곤3954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是魯智深的遺言。

    魯智深生平豪爽不做作,一個直腸子。以拳頭跟酒論英雄。從字面上看,他雖然殺人放火事幹許多,但是仔細分析,發現他並不是好殺之人,而是從心底透露著一股善意。一出場的拯救金翠蓮婦女完完全全是為了行俠仗義,他是公門中人,一開始也沒想著殺死惡霸鎮關西,只是為了救助落難的父女。這一點,什麼九紋龍,打虎將都不及他熱血。後來大鬧五臺山正是因為他被佛門規律束縛而作的反抗,畢竟他是一個嚮往自由灑脫之人。路過桃花村對被山賊欺負的劉太公一家挺身而出,完美解決問題而沒釀殺戮。後來在相國寺也沒有對鬧事的潑皮大開殺戒,而且更是因為意氣相投和林沖成為過命之交,更是大鬧野豬林救助林沖性命。

    在上了梁山之後,作為梁山步軍首領,其實他山上知己不多,就是二龍山一派跟林沖而已。後來無奈接受朝廷招安,可以看得出他曾作為公職人員早已看清官場,十分厭惡招安,後來也跟隨宋江南征北討,在征討方臘過程中更是拼殺大將夏侯成,生擒賊首方臘,立下頭等功,這可是封妻廕子,光宗耀祖的大好機會,他都拒絕了。可見他心中對於俗世之名之物已然看淡,禪心已現。

    而他臨死之前的感悟應該是,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罪孽深重之人,原來佛不在口號戒律清規而在於心。他一生殺人放火從不為自己,為的是修善業。他一生都是為別人而活啊。今日方感悟到應該為自己而活。那就離開這個腌臢世界,活在清明內心世界中。

  • 15 # 月滿大江流

    魯智深臨終偈言: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悟到的就是:今日方知我是我。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有一句老話。叫做:不施霹靂手段,不顯菩薩心腸。世間有好人,也有很多行兇作惡的惡人。好人需要得到好報,惡人也需要有人來收服他們。誰來收服他們呢?這就需要公平公正的法律,和執行公平公正法律的公平公正的人。如果沒有公平公正的法律和沒有執行公平公正法律的公平公正的人。怎麼辦呢?就需要行俠仗義的人去替天行道。

    水滸產生的背景,就是大宋王朝缺失了公平公正的法律,和缺失了執行公平公正法律的公平公正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水滸108條好漢才揭竿而起去替天行道。

    佛教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真正的佛法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不是在寺院裡誦經唸佛。魯智深出身佛門,但一不誦經,二不念佛。而且在五臺山將泥塑的佛像推倒打破。

    《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釋迦摩尼是反對偶像崇拜的。末法時期,佛教以崇拜佛像,誦經斂財為主,已背離了釋迦摩尼佛法的初衷。

    因此,魯智深才是真佛轉世,他乾的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事情,他的殺人放火就是在替天行道,剷除邪惡。殺掉邪惡的人就是在保護正直善良的人。

    所以魯智深在五臺山的時候,智真長老就已經看出他的本身來了。並對眾僧說: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臨走前還送給了魯智深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第二次送給了魯智深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但是魯智深當時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是真佛轉世。當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時候,魯智深忽然開悟了。他也知道了自己是誰,所以才說: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圓寂後,徑山住持大惠禪師為魯智深下火時說:“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漫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

    大惠禪師認為魯智深的德行可以讓天空飛的雲彩變為白玉,讓大地都化做黃金,魯智深功德無量。

    每個人都有替天行道,普度眾生的俠義之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替天行道和普度眾生,救苦救難的本領。

    魯智深是真佛轉世,他在人生的終點才知道自己是真佛轉世,是因為他一片公心,一片利他心。從來沒有為自己考慮過,也就是沒有私心。所以魯智深修得了正果。

  • 16 # 覺醒時代

    塵歸塵,

    土歸土。

    因因果果,

    果果因因。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 17 # 孔雀三公子

    這就說明了魯智深前半生是個名副其實的“花和尚”…經過征討方臘這段日子裡惜日108兄弟 今還六十餘人 可謂嚐盡 生離死別 悲歡離合 從此有退隱之意而上六和寺…聽到潮信圓寂是佛家所說的“直指人心,見性頓悟”…如他自己所說:今日方知我是我和道濟活佛說:說我是佛我非佛,說我非佛我是佛。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年輕人,你認為月光族好嘛?你認為存錢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