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甲易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出自《易經》乾卦,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書之一,是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孔子曾評價易經:潔淨精微。易經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研究,不學一定不會,學了不一定會,學會終身受益!

  • 2 # 翰墨榮華

    《道德經》就是一本智慧書,上到萬物起源,下到為人處世,老子對這些問題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

    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1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老子說: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

    單出曰聲,雜比曰音。這一段講的是相對立的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時代,能把事物間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說的如此透徹者,唯我中華《道德經》!

    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3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說: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話說在齊國,洪水沖垮了橋,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這邊。這時候晏子(齊國宰相)也要過河,就用自己的船把這位老者載到了對岸。老者過河後感激涕零,稱頌晏子的盛德。這就是老子說的:其次,親而譽之。

    最好的統治者是這樣,發現橋被沖毀,立即組織人修好橋,無聲無息地就把橋修好了。人們不知道橋是誰修的,或者說人們僅僅知道統治者很快修好了橋,或者根本不知道橋壞過。

    4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說: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經常聽到有新聞報道說,某地又出了一個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養母親,還經常帶著母親旅遊。如果用老子的邏輯想想,這顯然是一種悲哀。這難道不是一個兒子應該做的嗎?這種事情之所以成為一個新聞,原因只有一個:大多數人都不孝順父母了,六親不和了。同樣,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職,怎麼會有忠臣呢?

    5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

    老子將道、天、地、人稱為四大,說明他對人的肯定和重視。我們知道在很多思想家和宗教那裡,人相對於真理,相對於神,地位是很低的。道法自然不是說,道取法自然,而是說道自然而然生養萬物。就像聖經記述上帝創世:“事就這樣成了。”

    6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說: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

    《禮記·大學》雲,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諸葛亮《誡子書》說,才須學也,學須靜也。古人竟如此重視“靜”的功夫!

    7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

    老子說,學習知識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卻要每天不斷減損。減損了又減損,以達到無為的境界,無為就無不為。

    學問是學以聚之,當然是與日俱增。而大道至簡,所以悟道要與日俱減;一個要做加法,一個則是減法。

    8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說:事物過於強壯就會走向衰朽,這就不符合“道”,不符合於“道”的,就會很快死亡。

    據說老子八十歲生日的時候,很多人都來慶賀。人們向老子請教長壽秘訣,老子沒說話,只是張開大嘴。大家都很疑惑,老子解釋說:堅硬的牙齒都沒了,而柔軟的舌頭卻完好無損!

    9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老子說: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

    有人問孔子,所有的人都說這個人好,您覺得這個人怎麼樣呢?孔子說,這個人不咋地。應該好人說他好,壞人說他壞,這樣的人才是好人。可見,無論是道還是一個人,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1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老子說:道生出一(陰陽未分之氣),一生出二(氣分化為陰陽),二生出三(陰氣、陽氣、陰陽交合之氣,是為三),三產生萬物;萬物背陰而向陽,在陰氣、陽氣以及二者交合中保合太和。

    老子用一句話就說明了天地萬物的產生和根本,正所謂大道至簡。

    11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說: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缺陷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最方正的東西好像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宏達的聲音沒有聲響;最大的象卻沒有形跡。

    12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說,不出門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執行的自然規律。他向外奔逐得越遠,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聖人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不窺見而能明瞭“天道”,不妄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咋一看,老子這裡說的有違常識。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總會學到不少東西。不過,老子認為外界的感性的東西會影響人對道的體悟與把握,那是一種誘惑。正所謂“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13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說,創造了東西卻不佔有,做出了功績卻不自恃功勞,養育了東西卻不主宰它的命運,這才是深妙的德。

    人生一世,到撒手人寰的一刻,自己真正佔有、真正依恃、真正主宰的是什麼呢?沒有!一切都只是一種經歷,你生養了孩子,孩子不屬於你,父母也不該主宰孩子生活;你做的事業,創造的公司,甚至讀過的書,這些都不是你的。明白這些道理,就能理解老子所說的玄德。

    14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

    15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老子說:謀劃困難的事情要從簡單的地方開始,做大事要從細節著手。天下的難事必然都是透過簡單的事做成的,天下的大事必然是透過細節做成的。

    16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老子說,要在禍患還未出生之前有所作為以消除,要在大亂還沒有發生之前就採取措施修正。

    17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說,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弱的,死了身體就僵硬起來。草木活著的時候也是柔軟的,死了以後就是枯槁的。所以,堅強的都是死的一類,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一類。

    18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說,天所行的道,是用有餘的去補償不足的,而人類所行的道,卻不是這樣,人道是用不足的去奉養那些有餘的。

    19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說,天道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老子沒有明確說什麼事善人。我們也不應該把善人狹隘地理解為做善事的人。能夠體悟大道、修身養德的人都可以叫作善人。

    20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說,兩臂圍攏才能抱過來的大樹最初也是從毫末的小苗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壘起來的,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21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狂風颳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風雨無論多麼來勢洶洶,最終都是會停下來的。

    當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順利、不如意,甚至慘重的打擊時,請千萬相信時間能夠稀釋這一切,挫敗和低谷終將過去。

    風雨後的天空更加美麗,彩虹也會出現。所以說,生活中出現的狂風暴雨,也許就是光明的前奏。

    22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道德經》

    大丈夫持守質樸淳厚的大道,不行虛華無用的禮儀;行為忠厚朴實,摒棄浮華淺薄。

    “不居其薄”是要求我們信義為上,厚道做人。

    “不居其華”是要求我們莫虛榮浮誇,篤實立世。

    做到這兩點,便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成為有德之人。

    23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

    謹慎行事,小心處事,從一而終,就不會有失敗一說。

    “慎終如始”聽起來有多簡單,做起來就有多難。如何才能在數年工作的苦乏之後,仍像一個實習生一樣富有幹勁與熱情?

    如何在荒廢學習多年之後,依然像個青少年一樣對知識常懷探索的激情?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仍希望諸君嘗試並堅持,做一個慎終如始的人。

    24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道德經》

    禍與福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禍中有福,福中有禍,兩者相倚相伏,並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福事的時候仍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不能一味地沉迷於其中,將福事變成禍事。

    同樣的,情場失利、職場失意,也不必一味消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5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道德經》

    難事都是從容易做起,大事都是從細小開始的。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過,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偉大來自於平凡,往往一個企業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複著所謂平凡的小事。

    得進一寸則進一寸,得進一尺便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大事終成。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2] ,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3 # 大連雨奇哥

    分享《論語》中的成語

    敏而好學

    戰戰兢兢

    見義勇為

    苗而不秀

    周而不比

    惡衣惡食

    陳力就列

    歲寒松柏

    有始有終

    舉直錯枉

    三省吾身

    各得其身

    風行草偃

    成人之美

    聞一知十

  • 4 # 晨曦寫字

    太多了,羅列一下:

    1.《論語》—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在諸侯國做官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也不怨天尤人,無論在哪裡做事都不使人抱怨。

    2.《道德經》—老子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解決難事要從還容易解決時去謀劃,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想要建一所高樓大廈,就要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把根基打好。根基不穩固,即使大樓再高,再好看,也沒有用。

    3.《莊子》—莊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間的交情,並不因利益驅使,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多因利益驅使,利益過後,人與人若過眼雲煙。君子之間,不因無利益不互相關心,小人之間,卻多因利益關係而互相勾結。

    4.《孟子》—孟子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5.《墨子》—墨子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

    意志不堅強的,智慧一定不高;說話不講信用的,行動一定不果敢;擁有財富而不肯分給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堅定,閱歷事物不廣博,辨別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郊遊。

    6.《荀子》—荀子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刻幾下就停下來了,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意即要持之以恆而不能半途而廢,要目標專一而不能三心二意。

    7.《韓非子》—韓非子

    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能看到百步之外的東西,卻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好高騖遠。

    8.《孫子兵法》—孫武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不僅僅是戰爭,在任何鬥爭中,雙方必定都各有優缺點,要贏得競爭對手,必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對於對手,要充分了解他的缺點,以進行目的性的攻擊,或者製造機會讓對手出錯,以此戰勝。

    9.《左傳》—左丘明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只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最好的了。

    10.《楚辭》—屈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 5 # 遠去的救世主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意思是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 6 # 使用者言午澤群

    國學經典語句博大精深,其為人之理,處事之道。

    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一《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意思是;自己吃飽了應當想到別人的飢餓,身上穿暖了應當想到別人的寒冷,安逸享受應當想到百姓的勞累。

    白石似玉,奸佞似賢。一《意林~抱朴子》。意思是;白的石頭很象玉,邪惡之徒外表偽裝象賢人。說明有時真假難辯,識人不易。

    必有事實,乃有是文。一陸游《上辛給事書》。意思是;一定有這種事實,才會有這種文章。說明寫作品不要造車,應當反映現實。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一《尚書~君陳》。意思是:能忍耐,就可辦成事情,寬宏大量,就有高尚的道德。

    不取於人謂之富,不屈於人謂之貴。一《孔叢子》。意思是;不需要取得別人的東西,就叫富有。不屈服於別人,就叫做高貴。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一明張居正《張太嶽文集》。意思是;在富裕時要想到貧困的時候,不要到貧困時再沉迷對富裕時的回憶。

    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一宋楊時《二程粹言~論學篇》。意思是;讀書要窮究事物的道理,要會運用所學的知識。

  • 7 # 九日文談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國學經典,千年傳誦,歷久彌新。在這裡,我瀚海拾珠,分享屈原巜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句,與您共勉!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怕艱難困苦,意志堅定,鍥而不捨,理想就能實現。

    屠呦呦,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女科學家,被譽為“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默默無聞的偉大科學家”“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她發現的青蒿素被譽為治療瘧疾的“中國神藥”,讓全球數億人受益。

    上世紀六十年代,不滿40歲的屠喲喲受命組成瘧疾防治科研專案團隊,致力於進行治療瘧疾藥方的研發。當時,條件很艱苦,裝置陳舊,沒有先進的技術,工作一度被質疑。“沒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堅持的問題。”她態度堅決。

    實驗過程艱苦卓絕,篩選了2000多箇中草藥方,整理出了600餘種抗瘧疾藥方集,從巜肘後備急方》中獲取靈感,發現了青蒿素。歷盡無數次試驗,終於苦盡甘來,1992年,發明出了青蒿素升級版。為了獲證療效,屠呦呦等人還勇敢地以身試藥。

    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

    如今,耄耋之年的屠呦呦依舊在正常工作,繼續在科研道路上前行!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8 # 第九條命

    我自己收藏的一些經典句子:

    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手拉手跟我走,誰若撒手誰小狗。

    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隔行如隔山。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窮不鬥富,民不鬥官。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般般皆會,件件不精。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遍地是黃金,單等勤勞人。

    泰山不辭土壤,姑能成其大。

    眉梢眼角藏心計,音容笑貌露玄機。

    弱者才會殘忍,唯強者懂得溫柔。

    待你父母十二兩,兒孫還你一整斤。

    燈常撥才亮,刀常磨才快。

    不落海底不知大海深,不生子女不知父母恩。

    打是親,罵是愛,惱了性子拿腳踹。

    不怕馬王三隻眼,就怕人懷兩條心。

    擺渡擺到江邊,造塔造到塔尖。

    建築是石頭的史書。

    天地有域,行者無疆。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養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

    行善者則百姓悅,行惡者則子孫怨。

  • 9 # 後山悟道

    王陽明,心學《詠良知四首》之三

    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

    枝枝葉葉外頭尋。

    王陽明龍場悟道:原來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定盤針,能在這世事無常,千變萬化的人生命運中把握方向。可笑的是,自己從前卻未發現,總是千方百計的在自身以外的世界尋找方向。

  • 10 # 人之道國學堂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克己復禮可以為仁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11 # 九龍溝人

    《老子》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12 # 99無名

    我推——孟子《告天下》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很多人僅僅對第一句尤其熟悉。事實上我們在日常往往會養成這樣的習慣,比如說越是熟悉的我們越是有意無意地輕視,甚至失去探究的興趣。

    實際上這段話應該作為一個整體才能完整表述其意義所在。不歷其苦,不勞其骨,不飢餓其身心怎能磨鍊心性堅韌意志。

    孟子之所以成為人人皆知的大儒,除了自身的勤奮以外,自小就由孟母以身作則悉心教導。人生在世,眼睛觀五色,口舌嘗五味,七情六慾食色性也,孟子年幼時亦曾良莠不辨,沾染市井陋習。為了給孟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遷離墳地遷離市集,孟母先後三遷才找到了適合於孟子學習的地方,志向遠大,所耗費苦心毅力非常人所能及,為孟子日後學有所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孟子疲於日常,孟母又能夠透過斷織來驚醒他引導他。毫無疑問,孟母是孟子大成關鍵之所在。此亦正是這段話最後一句要義之關鍵所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聖人之所以為聖,皆因他們能明辨是非,潛心靜氣,能歷經磨難而堅韌心志,於各種誘惑面前保持初心不為所動,不受其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太快而尤顯浮躁,我們總是心浮氣躁急於求成,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花花綠綠的世界讓我們無法潛心修煉,修身養性,而品性之利害正如高樓之地基,夯得越實,起得愈高!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戒驕戒躁,與諸君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一個多月了體重還有142斤,如何在五個月內減掉42斤恢復身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