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草書的小眾型

    草書相比於其他書體,諸如楷書、隸書、篆書之類的書體,抽象性較強,比較難以把握,長期遠離人民大眾的生活,如果沒有經過特別的訓練,很多人是不太容易欣賞草書的。草書難以欣賞的原因也在於此。

    因此,專業性、抽象性較強的草書必須經過訓練才能欣賞。

    那麼都有什麼樣的訓練方法呢?

    二、臨摹書寫

    這是最快、最見效、也是最好的方法了,除此之外,很難有一個方法可以比得上它。

    三、多欣賞、多識草字

    草書需要大量的識記,而且一個經驗豐富的書法家也有不認識的字,因此大量的識記是欣賞草書的基礎,在這裡推薦大家看一下《草訣百韻歌》,對於初學者學習草書、欣賞行草書都有很大幫助。

  • 2 # 伊老劍客

    草書的本意就是草稿,是初步、不成熟非正式的意思,做為草體從廣義上講:凡是潦草的字都算草書,不論那種字型,他並不是遠離大眾,恰恰相反它根置大眾,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只要你還寫字。初級階段是適用,高階階段是藝術。從俠義上講:草書是出現在隸書之後的一種書體,它的特點是字形難辨,連綴、筆劃簡省,透過許多人的總結提高、美化、改進、完善,已經從草稿的初始階段成為一種書體,使草書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地,它能夠表露出書者的思想感情,反映時代精神。要想快速識別草書,主要是熟悉草書符號(很多龐大,有專門解讀書籍)。還須要多臨帖,掌握用筆、結體,以及大量的詩、文。

  • 3 # 布穀公社

    怎麼欣賞草書?這個問題值得好好的認真的回答一下。首先,應從書法史關於草書的部分進行理論惡補。比如讀一讀《草書發展簡史》、《草書的歷史演變過程》之類的學術研究理論文章,可以直接將我們關於草書的知識從孃胎提升到高中生水平乃至更高層次。《得示貼》

    透過這一類的理論學習,我們知道草書"始自漢初",其演變過程,自應是先有“章草”,而後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體了。《急就章》

    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規範性,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自敘貼》

    透過理論學習,為下一步結合貼子的學習打下基礎。找到各類草書相應的代表作品,研究其筆法,字形其特點,書作其時代,定會事半功倍。

    學了理論,研讀了貼子,接下來就是臨摹與創作了,這個過程需要的是正確的學習方法,明白道理富於實踐經驗的老師的指點(這樣可以少走彎路),更需要大量的時間,萬小時定律同樣適用於學法研習之路,請記住,一萬小時,每天一小時,差不多十年,所以有書法十年功之說,更有"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感嘆!我臨的《書譜》

    好了,在經歷了這幾個階段之後,可以恭喜你了,你終於會欣賞什麼是真正的好的草書,而不會被那些動不動天下第一×XXX,倒立寫字,雙手倒寫類雜耍的,世界乃至宇宙書畫院院士騙吃騙喝,甚至騙錢騙色了!

  • 4 # 蓮清YZW

    住何事物,敬它就會愛它,愛它就會欣賞它。書法也是一樣,書香之家,人人愛書法,不認識也會欣賞。

    草書的使用性,是對於懂得草書的人而言的。草書之所以成為純藝術,是為了大家有更多的人去接受它,就像歌曲、戲曲、舞蹈、音樂,為什麼大家喜愛,是因為美的緣故。

    不管怎樣,草書寫好了,美就表現出來了,儘管不認識,也能賞心悅目。

  • 5 # 醉劍書

    草書如今雖說沒多大實用性,但是草書有陶治情操,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符號的 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隸化筆法的橫勢傾向,為左右鉤連的草化提供了依據。章草筆法用“一”形,今草筆法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

  • 6 # 冬梅書畫

    本人很喜歡狂草。

    學狂草必須在學懂小草的基礎上。否則你連臨帖都覺得很難。

    歷史上有三大家張之,張旭,懷素。張之的墨跡比較少。懷素的自己感覺沒有張旭的好。我最近忙著學張旭。以下是我臨他的帖。

    沒法上圖片啊

  • 7 # 彭世軍狂草書法

    怎樣欣賞草書?

    首先,必須弄清楚什麼叫草書。不是你的毛筆字,寫得特了草,就可以叫草書。

    草書分兩種:

    一種叫小草。上下兩字之間,一般無筆勢、筆劃之間的連屬關係。用書法語言來講,上下兩字之間關係,是意斷筆斷,互相獨立。其實楷書上下兩字之間的關係,就是互相獨立的。

    另一種叫大草,也叫狂草。狂草的最高表現形式,叫一筆書。

    沈鵬先生對狂草下了個定義,即:一落筆,必須連寫三個字以上。如遇高手,每一列,他都可能一筆寫到底。此為一筆書!此觀點,為學術界所遵從。不達此標準,不叫狂草。這是硬指標!

    現代藝術展廳,非常高大寬敞。沒有幾張大尺幅作品,你根本就壓不住場面!如果你的個展,全是小尺幅作品,場面將非常尷尬。吃瓜群眾進展廳一看,就知道你沒有駕馭大作品的能力!

    有句廣告詞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現在反過來了:舞臺夠寬,你的心卻不夠大!無法駕馭這個大舞臺。這很悲催!這就是展廳效應!

    在此重點說一下巨幅狂草書法的欣賞問題。

    作品尺幅。

    巨幅狂草書法作品的縱高,必須3米左右。按照狂草書法的規則要求,一落筆,在這張縱高達3米的紙上,你必須連寫三個字以上!有此能力的人,我想不多。

    這與百米跑好有一比:吃瓜群眾都知道,奧運會百米大賽的報名資格:百米跑,十秒以內!有此能力者,不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可報名。如無此能力,你就是體制內,並且是天朝百米冠軍,照樣沒有報名權!

    有此能力,達此指標後,再考察下一個指標:巨幅狂野書法作品的佈局!

    巨幅狂草書法作品佈局:須橫無行,縱無列。大字如鬥,小字如豆。疏處可跑馬,密不使漏風。

    巨幅狂草書法作品,若無此佈局,猶如兩軍對壘無佈陣。必敗無疑!

    按照慣例,當然要看落款與題名。是不是名字寫得比正文好一點。

    最後考察,書家中鋒用筆能力,評判其水平的高下。

    當然,一件成功的巨幅狂草書法作品,看點會很多。提醒各位,一定要看原作、看真跡!在網上看照片,你是無法體察到原作、真跡的宏偉氣勢的!

    所以,照片與原作、真跡傳達給你的資訊,是有巨大差別的!

  • 8 # 聞是文化

    草書的欣賞

    書法是極具個性化的藝術,幾千年來備受人們的喜愛,它在華人的心中猶似音樂在西方人的心中一樣,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因為它極具個性化,讓人難以捉摸,所以歷來就有如何欣賞的問題。唐孫過庭曾感慨萬千地說:“吾嚐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轍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竟然會有好的看成壞的,壞的看成好的。儘管歷代對書法欣賞問題論述甚多,但往往用語簡賅,詞藻華麗、駢文玄奧,讀後使人徒感高深,難以理解。所以,直至今日,書法欣賞依然是書法愛好者和學習者所共同注目和感興趣的問題。“金陵八家”之一的龔賢也說:“作畫難而識畫更難,天下之作畫者多矣,而識畫者幾人哉?”作為形象藝術的繪畫的鑑賞尚且如此之難,那麼,屬於抽象藝術的書法作品識之就更難了。為此,有必要談談草書藝術的欣賞問題。

    書法欣賞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因為要從一根根線條和空間布白中理解書法家的思維,情感,技藝,品性,修養是不容易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得出公正和確當的評價。但是由於欣賞者的修養不同;品性不同;志趣愛好不同,對藝術理解的角度不同;以及審美力的高低,包括時代的隔閡,無端的偏見等;都可以使欣賞的主觀看法與作品的客觀實際不十分符合。即使以論書十分精闢而著稱的米芾,在評唐朝顏真卿的書法時也說:“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貶得更甚時說:“顏柳挑剔,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也。”此處所謂的古法,是以魏晉、二王的法式為座標。對顏真卿的“變法出新意”之舉,自然是不滿意的,這是審美觀不同所帶來的偏見。明朝沈度被永樂帝朱棣稱為“我朝王羲之”,蒙受恩寵。比為右軍,其實際相去甚遠,自是溢美,永樂帝有篡位之嫌,猶恐文人謗已,所以有此籠絡文人之言,以示朝出聖賢,巧妙地標榜太平盛世。這種有意拔高的評賞,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所以也是不會公正的。清末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一書,影響很大,有“尊碑卑唐”之論,乃是為提倡碑學而作出的偏激之詞。南北朝碑固然有其非凡的價值,唐楷又何可輕薄,儘可以互為補充,殊途同歸。任何藝術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風格存在,完全不必抑此揚彼,故作貶褒。以上僅是舉例,說明品評書法並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和統一的標準。推而廣之,在書法欣賞中更不能隨心所欲,妄加論斷。當今碑學,帖學時有爭論,其實,帖學極盡幽遠綽約之美,如清風、如彩霞、如幽篁,如碧溪,可得春風盪漾,沁人心肺之樂;碑學極盡雄健曠達之美,如崇山,如原野,如林海,如長江。高山大川有雄曠之美,小橋流水得幽靜之雅,陽剛是美,陰柔也是美;這是淵源流澤、地理環境、風俗習性、審美情趣等因素所形成的。世界上缺少那一種美都不行,沒有陰柔就無所謂陽剛,沒有陽剛也無所謂陰柔,這就叫相輔相成。當然,愛好可以不同,但品評應該公正。欣賞書法實際上是欣賞者的心理與書法家的作品在進行交流,是二者間的一次心靈的撞擊和合作。這種交合溝通絕非易事,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書法家的作品要技巧純熟,意圖明朗。欣賞者對書法藝術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實踐能力,要了解歷代書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一點筆墨技巧,有一點歷史知識,包括多看多寫這兩方面,不然對書法藝術的內在秘奧是難以洞察的。那麼,怎麼才能具體理解和欣賞富於變化,具有生命力的書法藝術呢?簡言之,可以從“形質”和“性情”人手。

    書法作品是書家手中的筆在紙上運動時的真實記錄,任何細微變化都一覽無遺地袒露在紙上,成為通常所稱的墨跡或筆跡。在墨跡中色含著兩種因素,一種是“形質”,一種是“性情”。形質是指點畫的外形和內質,字的構成,它包括線條、重心、筆勢三要素。同時,書法作品又體現作者之精神、氣質,故其面貌因人、因時而異,這種藝術個性的流露謂之性情,它包括氣韻,風格,墨趣之要素。性情則人各有別,千變萬化。欣賞書法若能抓住“形質”和“性情”這兩點,那就是抓住了核心問題。

    形質完備即是點畫的外形和內質都符合筆法和字形結構的原理,即成有法之書。具此基礎,才有可能使性情得到充分的表達。因為,性情是書法家內心的獨白,其中包含作者的氣質、稟賦、個性、修養、學問、識見、品德以及情緒的變化等,不是單靠功力所能達到的。“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藝概》)。當形質和性情達到和諧統一時,作品才具有個性風格,方有藝術性可言。當然,形質和性情是相互滲透和促進的,眾人臨同一本帖而面目各異,即是不自覺地滲入了自己的性情。而優秀的書家必須有意識地將深邃的情感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從而形成具有藝術個性之風格。

    欣賞書法實質也是學習,欣賞時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力口深了,從而也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所以說,要提高創作能力,必須提高欣賞能力,反之,自己的藝術水平上升了,那麼欣賞和實踐能力也就能交替上升。所以,書法欣賞又不單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提高自己書法水平的重要環節。孫過庭說得好:“自矜者將窮性域,絕於誘進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可以斷言,具有相當造詣的書家,必是具有相當鑑賞力的評論家。

    書法是技巧和意境相結合的藝術,是頗具特性的藝術。欣賞時,要有一定的藝術想像力,要大膽地張開藝術想像的翅膀,在作品中自由翱翔,透過外形質樸、自然,毫無雕飾的一個個漢字,觀察到其內在蘊藉的美。也可從外形的“妖嬈”和故作妖媚,以及外形“強悍”故作剛狠,外形“脫略”故作瀟灑中,發現其膚淺和缺乏高尚情趣。王羲之看書法的點畫時就將其與自然界的生態萬物相聯絡,如將一橫看成為“如孤舟之橫江渚”。若能如此充滿遐想地來欣賞書法藝術,則我們的文化生活將豐富多采,精神生活將充滿激情。人們之所以如此需要書法藝術,如此熱愛書法藝術,乃是因為書法藝術能給人高尚的美的享受。

    清劉熙載曰:“觀人於書,莫如觀其行草。”行草書尤其是狂草書體束縛性最小,可變性最大,最能體現書家的藝術構思、心的律動,情的宣洩。草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朦朧、變幻乃至狂熱的美,所以欣賞書法是享受藝術,享受生活。

    書法藝術的欣賞需藉助於視覺,覽其表象,深入核心。需玄鑑精識,從形見其神、鉤沉攬玄,追虛探微。草書之美,多半隱匿在形態的中間或後面,線條是外形,是具象的,但線條表現出來的理念和情趣是抽象的,要能在具象中抽取其事物的本質屬性,這樣才不至於在欣賞時覽其淺表而略其神韻。因為書法所表現出來的並非是客觀世界中任何——種形象,如圖畫中的亭臺樓閣、茅屋小橋,梅蘭竹菊,飛禽走獸等等。書法之美當然來源於自然,但它不是自然的直接寫照,而是棄去表象,抽其內質。如將一橫稱為千里陣雲,一點稱為高峰墜石,一豎稱為萬歲枯藤,戈稱為百鈞弩發,一捺稱為崩浪雷奔等等。以上所形容的自然現象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將這些現象與一點一畫聯絡起來,是需要豐富想像的,並不是寫一橫真的像畫天上的雲。現在有—‘些書法家,將畫與書法強拉在一起,這種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法只知具象不知抽象,是將藝術庸俗化和膚淺理解了。抽象是造型的根本。著名文學家韓愈稱草聖張旭:“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一切的自然現象在張旭的草書中都可以體會出來。然而,看張旭的草書,真正存在於紙上的只是線條而已,這就是韓愈在欣賞張旭草書時所產生的移情作用。

    韓愈的高度的抽象思維,將線條看成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以韓愈的欣賞水平,他看到了書法藝術的抽象美。正因為書法具有抽象之美,所以評述書法也常以抽象之法。如蘇東坡稱顏真卿“細筋入骨如秋鷹”。趙構稱米芾“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董其昌稱右軍“如鳳翥鸞翔”、稱米芾《蜀素帖》“如獅子捉象”;肖衍《古今書人優劣評》:“鍾繇書如雲鵠遊天,群鴻戲海”,“王羲之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沒有一句是談書法的筆法、結體、章法,但他們確實是在評述書法。這是一種對書法藝術的高度概括,抽象的評述。我們可以對書法的用筆,結體等分解得十分精細,但仍無法找到最確切的語言將書法二字講得十分明白,仍感到說不情、說不透,所以就有了種種海闊天空的形容。欣賞者只談感受,不談具體,感受是對書法藝術的入神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書法藝術?且聽孫過庭所作的比擬讚歎:“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稿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威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聞是書畫

  • 9 # 書揚文化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樓主的這個問題十分的有代表性,因為草書本身就是一種特別難識讀的一種字型,草書的藝術性和難度也是所有字型中最高的,所以能否寫好草書,絕對是一個書法家十分重要的評斷標準。當然,能否真正的欣賞草書的美感也是對欣賞者的一種極大的考驗。

    想要欣賞草書,首先要有很高的鑑別能力,這就要求明白和了解草書的來龍去脈,草書是在篆書之後產生的,篆書是眾體之母,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美術學院一直十分重視篆書的書寫的重要原因。想要寫好和欣賞好草書與對篆書的理解是分不開的。

    被稱為草書第一的懷素的《自敘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懷素筆下的草書線條就像是篆書一樣的挺拔和婉轉,在快速的書寫中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絕對是高水平的選手,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對於欣賞草書可謂是大有裨益。當然,溼度草法,看出書寫的弊病更是欣賞草書的一個重要的能力要求。

  • 10 # 千年蘭亭

    記得剛聽周董周杰倫的歌時,豎起耳朵想要聽清他唱的什麼,但總是大失所望。一首《雙截棍》,聽的清的有兩句:一是“快使用雙截棍”,二是“哼哼哈嘿”。

    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喜愛,只要他的歌的旋律響起,熱血不覺就沸騰。

    又如,在劇院聽義大利歌劇,真正能有多少人能聽得懂他們唱的什麼?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透過旋律,來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絲毫不影響我們欣賞歌劇。

    草書,歷來被公認為最難也最能表達情感的書體。

    草書由隸書的快寫發展而成,從它一產生就脫離實用而難以辨識,但正因此,人性化得以充分體現,有人說,真正的書法自草書始,道理就在於此。

    欣賞草書,或者說,欣賞書法,瞭解文字的內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透過作品的節奏,來和作者的心靈溝通。

    這一點,和聽歌曲、聽歌劇的道理一樣。

  • 11 # 神韻軒書法

    一.草書有難以言傳的意象美和強烈動勢,似巍峨的高山、似蒼松翠柏,似雄鷹展翅、像黃河奔流、若龍鳳飛騰。

    (張芝冠軍帖)

    二、草書形態貴於變化,但整體是統一的。從心所欲不越矩,飄逸中有莊重、狂野中有沉靜。寓飛動於平靜之中。

    (張芝冠軍帖)

    三、用筆上雖然鉤環盤纖,但點畫交待清楚。寓點畫於使轉之中。

    (張芝冠軍帖)

    四、草書整體趨圓,但一不一味的圓,要適當叄以方,做到圓方變化自然。剛柔相濟。

    (張芝冠軍帖)

    五,草書作品中有書家的精神內涵,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張芝冠軍帖)

    懷素《苦筍帖》賞析:

    此帖為紙本墨跡,共兩行十四字。多用瘦筆,俊朗流暢。全文節奏為上疏下密,上輕下重,上放縱下收斂。清吳其貞《書畫記》評:"書法秀健,結構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臨此帖要注意連綿不斷抑揚頓挫的筆勢。

    (懷素苦筍帖)

  • 12 # 楊志勇68

    朋友們好!我是楊志勇!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風格迥異,諸體臻妙。各呈奇姿,令人歎服。使得一代又一代書子為其傾到,勤學終生。

    諸體書法中最絕妙的就是草書。(個人愚見)因其纏綿牽繞,相互屬連,變幻莫測,如蛟龍出水,翻江倒海。似萬馬奔騰,煙塵飛揚…

    那麼觀者如何欣賞一幅草書呢?要先從佈局章法,整體氣勢上看。但見疏密得宜,線條流暢。大小錯落,左揖右讓。濃淡枯燥,頓挫抑揚。錢塘潮湧,勢不可擋。戛然而止,淋漓爽暢!

    再加上文辭優美,旨宏深遠。發人深思,給予啟迪。玩味不盡,百看不厭,臻於此境,神妙至焉…

  • 13 # 王乃棟說書畫

    可以按前提和方法兩個方面來分析欣賞。

    1、欣賞草書的前提:瞭解筆法和辨識草字。

    這是欣賞草書尤其是狂草的準備工作。在欣賞狂草之前,首先要了解草書的筆法,草書的筆畫雖然大多是圓弧形的線條和圓圈,但這些弧線和圓圈的筆法必須和楷書一樣中鋒萬毫齊力,決不能散鋒寫出軟麵條。其次是要學會辨認草體,能認識一般的草書。如果草體認不了幾個,看到狂草不認識,便說是鬼畫符,其實是自己的心眼鬼迷了。須知狂草可不是讓人們去看寫的是什麼字,而是讓人們來看這些草字怎樣狂放地寫,而且是合筆法後草法越狂越好。

    2、欣賞狂草的方法:狂草的“四有”欣賞法。

    一看狂草是否有草眼,什麼是草眼?就是一篇狂草中不但草字寫得大小不同,而且有一個特大的佔一行字位置的大字。這就是狂草的畫龍點睛之字,即狂草之眼。如果通篇草書寫不出一個特大狂草,還只是小草,稱不起狂草。見附圖1一3。

    二看狂草是否有草柱,什麼是草柱?就是一篇狂草中應有一個特長筆畫頂天立地支撐通篇狂草。古代書寫草書多用橫卷,一個長豎佔一行,是何等狂放氣勢?拙作狂草學漢簡長筆,在立軸式章法照寫,一筆可寫一米八長。見附圖4一6。

    三看狂草是否有草勢,什麼是草勢?就是一行狂草寫下來筆勢不斷,即使筆畫中斷也是筆斷意連。這是狅草的最基本要求,如果狂草的筆畫和氣勢不連,只能稱為散草。見附圖7。

    四看狂草是否有草殊,什麼是草殊?即狂草字形大小、筆畫長短粗細、章法開合收放對比,各種對比越大越好,對比小了只是小草。試看漢代章草建武簡中一長捺,其粗壯度是其他筆畫多少倍?見附圖8一9。

    掌握了狂草欣賞四有法,不用管寫的什麼字,不識草體也能看個七七八八了,不是嗎?

  • 14 # 李明友書法

    欣賞草書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的欣賞標準。

    一是線條美。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恰恰是草書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結構美。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要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分對比照應,又有大小、長短、闊狹、橫直等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三是章法美。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四是墨韻美。草書藝術主要是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等不宜完全一樣。

    五是意境美。我認為草書的意境美就是作品所表現出作者在精神、審美、風格以及對欣賞者產生的感染力的藝術境界。在欣賞了草書筆墨結構章法之後,還需進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特有的意境美。

    下面是我寫的一幅草書作品,請朋友們批評指正!非常感謝!

  • 15 # 書法學習指南

    欣賞的前提是會認,也就是說,欣賞草書,起碼會認全草書字,而不是看一草書作品連蒙帶猜。

    會認了,能認全了,才有欣賞一說。

  • 16 # 獂道散人

    懷素在《自敘帖》中說:“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草書在東漢張芝的創新中,形成了一種無與倫比的書法藝術。

    說起草書,便不能不談二張,旭素。尤其是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的中華第一草書帖的《自敘帖》。此書法字字欲仙,連綿不絕,奔蛇走虺,冠絕草書。

    欣賞草書,要從佈局,章法,線條,墨色,氣勢等方面欣賞,古代有草書最為難,龍蛇竟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的說法。所以草書,尤其是狂草,看似沒有章法,實則最有章法。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反合宜。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草書就像一個美麗的情人,讓人慾罷不能,其性格也放蕩不羈,讓人琢磨不定。

    好的草書作品,會有一個所謂的書眼,會很有靈魂,讓人看一眼就終身難忘,給人以強大的視覺衝擊。草書包羅永珍,初擬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世間皆草書。無聲的樂,無圖的畫,無言的詩,都是草書的靈魂。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最美麗的東西,一種是美女,一種是草書,她們有一個共性,就是有一個美麗的線條美。當然欣賞草書,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和良好的藝術修養。

    我們只有多學習,多積累,才能感受到越多美好的草書作品,才能感受草書氣質非凡的魅力。

  • 17 # 鳳誼1

    草書分章草、大草、狂草還有行草,草書與楷隸篆不同,它的字形變化大,所謂“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沒有接觸和學習過草書的人,很多字是難以認識的。所以說要想欣賞草書首先要認識草書,否則無從談起。

  • 18 # 狂喜淡墨a

    我們應該如何欣賞草書?

    草書境界,書體中最能夠體現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草書的書寫,與正楷有著不同的氣象,楷書則有表面的感知,能夠一眼望來,欣賞出子醜寅卯,及拙劣是否辨別出來。

    對於草書,不是常人所能夠鑑賞。兩種情況,一則書寫創制者,屬於低能草之,其情性奔放而草法失卻。

    另外書寫有情有法度,而出現鑑賞能力有低的觀眾,奇妙不能夠感覺出來。

    終究是草書每人各自的氣質,底蘊,以及藝術修養,不同的秉性,再就了不同的書墨表現形式。

    善草字,首先懂得草書符號,規範的草書符,是大家容易欣賞的關鍵,不會寫草,則有亂來意氣,任憑自己的信天游之習熟弊端。寫的草書幅屬於自己嗨。

    寫的規範的草書,鑑賞者未有草書符積累,以及對於使轉之線條,之起伏跌宕,未有辨別識讀。困難是自然的事。

    草書掌握意法,情性的表現,書墨的點線來表達,若是意氣相投之大,突出個性的揮灑,有了脫法的現象,有意氣與法度相害。應該相承的關係,則有書法草字筆墨豐腴。欣賞則有美的體現。

    相反,筆墨屬於單調無韻之致,更談不上氣勢。

    所以,草字作品鑑賞

    1,具有積累草書符,2意法相承,意法相害,判斷書墨豐滿與否

    3,線條的使轉,鑑賞其草書的韻味及氣勢。一般起伏跌宕,之最,為狂草。

    今草,屬於草書符號有備,則能識讀。章草應該也是今草與狂草的遠源。愛好草書,必有了掌章草。

    總之林林總總,草書依然還少,寫的不少,精絕者少之又少,草書的境,關鍵是一個人的綜合氣質修養。並非學會了草書符號的堆砌。必有的浪漫的格調。豐滿的書寫筆墨。

    才能夠體現形質與情性的雙美。

  • 19 # 劍指書畫

    “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這是《草訣歌》開篇的四句話。古往今來,凡習書者無不傾心於草書藝術的豪放美妙之境界,如果說詩詞是文學領域裡的一顆明珠,那麼草書就是書法藝術領域裡的一頂CROWN,其主要特徵是表情達性,即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所言:“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至上”。

    草書之難,難在收、放適度。沒有過硬的書法功底肯定寫不了草書,寫了就會在運筆和使轉的過程中捉襟見肘,漏洞百出,甚至是貽笑大方。但光有過硬的書法功底是不是就能寫好草書呢,也不一定。因為草書創作不僅僅和書法功力有關,更和一個人的性格、情懷和文化底蘊的薄厚緊密相聯,可以說紮實的功底、奔放的性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成就草書藝術的最為重要的三個基本因素,缺了那一個都不可能成就草書藝術。

    欣賞草書藝術有三個重點:一個是看筆與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起承轉合,這就像寫一首詩,寫一篇散文,亦或是一篇論文,遣詞造句要洗練,要有鋪墊,要有高潮,要銜接自然,更要前呼後應,這一點對於有一定文化底蘊和寫作功底的人而言比較好理解,否則較難。僅就這點而言,不僅是書法創作,即使是書法欣賞也必須有相當的文化底蘊。第二個是行筆質量問題,包括用筆的豐富性,即濃淡乾枯兼施,且自然適度,遲澀緩急皆備,且合乎情調,這一點即和技法功力有關,更和書家的性格、情調和文化底蘊緊密相連。

    第三是鮮明的個人風格。有術無道,玩弄技法,千篇一律,味同嚼蠟。所以草聖懷素在其《自敘貼》中有“志在新奇無定則”之說。這種鮮明的個人風格必須具有廣泛的社會認知基礎,並被廣大的社會欣賞群體所認可,不是幾個人甚至是幾十個人,更不是創作者自己說了算的。大家知道,藝術欣賞有一個概念,叫“雅俗共賞”。那麼什麼是雅俗共賞呢?就是一個人的作品受眾面很寬,大多數人都認為好,都能接受。這個問題說明審美上存在共性,也就是有些東西大家都認為好。書法家必須找到這個普遍性的東西,並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有了這些因素,你的作品才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比如陽剛之美、壯闊之美、典雅之美、充實之美,都屬於普遍性的美;而枯槁的美、纖弱的美、殘缺的美、荒誕的美、怪異的美,則都屬於特殊性的美。任何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都是普遍性的美和特殊性的美的完美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光有普遍性的美,就會喪失個人風格。光有特殊性的美,就很難被更多的欣賞者認可。這種比例關係、這種感覺是不可能做硬性調整的,只能用創作者自身多年積累的文化底蘊的“溫火”去“慢燉”。當一幅書法作品普遍性的美佔據主流時,那就會被更多的觀賞者認可。反之,當特殊美佔據主流時,觀賞者的群體數量就會受到限制。

  • 20 # 且吃茶去

    草書欣賞一是需要一定的書法知識,尤其是草書知識。因為草書是一些歷史傳承約定下來的符號,和楷書漢字差別很大。必須掌握這些符號才能進行識讀。二是要有較高的審美眼光,欣賞草書不僅要能夠認識,還要能感悟作者行筆運筆之氣,就像音樂的抑揚頓挫,書法也有節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90後員工總動不動就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