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天9051609914226

    其實慈善是一種做人做事的心態。當你想透過做慈善來提高你人的影響力,可能會越做越不如人家呢。為什麼呢???因為跨越了慈善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平常心,量力而行或許是你做慈善的最好心態。如若刻意心態,慈善做了,心累了,影響力隨之也下降了。

  • 2 # 我的中國心o667

    不要吧,做慈善的目的是為生活在貧困地區的貧民遇天災人禍時,我們出手為他們提供錢物上的幫助和救濟,讓他們共度難關。如果說為影響那是無稽之談。

  • 3 # 健康管理一點通

    慈善和影響力不是掛鉤的!和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有關!有的人,收入不高,影響力也不高,但他經常做慈善事業,不論數額多少,他在做,有的人收入很高,影響力也很高,心裡從沒想過做慈善事業,但有時也會形式所逼,去做點慈善事業!

  • 4 # 林浩然LHR

    初期階段主要都是要影響的,呵呵越到後期越不想有影響了別問我咋知道的,我已經準備裸捐了...反正就幾件衣服和褲子而已……

  • 5 # 肖金講故事

    感謝題主,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著切身的體會和經歷!

    兩年後,他被評為“感動廣東十大新聞人物”、“廣東省道德模範”、中國好人,廣東好人、安徽好人!在2015年底,在我的推薦下獲獎第10屆世界華人愛心獎,並獲得了8萬美元,摺合5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我們一起註冊成立了“廣州市尚丙輝社會服務中心”,我擔任秘書長。

    我們有名氣之後,企業找來了幫助我們,政府主動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愛心人士主動參與我們的志願活動,從開始我們只有三個人,現在已經有註冊志願者6千多人,還有5家分支機構。

    所以說,做慈善也好,做公益也好,一定要有影響力!因為有大名,才能有大利,有大利才能幫助更多的人,因為有名氣,別人才會主動找上門來參與,才能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參加進來。結合我自己講一講,我們的發展和影響力!

    如今我們已經幫助了上千名流浪在廣州的外來人員,我們的公益組織也被評為3A級公益組織,我們的理事長也被推薦為全國慈善總會理事,從廣東到廣州市和天河區政府,每年主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支援資金,因為我們團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許多 企業家主動贊助我們,群眾主動參加我們的志願活動。

    二是有強大媒體互動能力,我聯絡發表第一家媒體的《老人報》,發稿後影響力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了當時《新快報》社長和總編孫璇,他說這個故事非常好,馬上派記者過來採訪做專題,當時的李斯璐記者;當時的新聞題目是“老闆為流浪漢發紅包被告” 的來龍去脈。

    謝海英(左二)與號主(左三)和尚丙輝(右一)(凡口老留攝)

    2015年11月份,理事長尚丙輝告訴我時,他非常生氣。

    原來,早上他接到第一個電話竟然是他幫助的80多歲的“野人”王志芳打來的,一開口就罵他不去看望了,不給對方錢了。

    我問尚丙輝為什麼幫助這個“野人”王志芳三年多,管吃管喝還罵你?他說,這個老人沒有戶籍,沒有證件,什麼都沒有,經常在他這裡賣廢品,看他可憐就習慣性地幫助了。媒體報道後,廣州市民政局準備將老人送到福利院,老人不同意,他以為尚丙輝帶人讓他走的,就開始打罵尚丙輝。

    後來,聽說政府給尚丙輝一筆錢專門幫助流浪人員的,就找尚丙輝要錢,不給就罵。尚丙輝想老人不容易,又沒有親人能幫就幫。那知道老人以為尚丙輝軟弱可欺,只要尚丙輝一段時間不去看望自己就打電話罵他。

    尚丙輝曾經告訴我,自己對這個老人比親爹還親,還孝順,自己做生意一天到晚忙死了,那段時間自己正好住院沒有時間去看老人,政府雖然給他掛了牌子,可至今沒有拿到政府一分錢。這些年,他憑自己良心做好事,近二十年好事上癮,先後投入超過百萬,雖然取得了許多榮譽。當時廣州市和廣東省並沒有給自己一年幾十萬,他可以請媒體查一查,所謂資助他的錢到哪裡了!做好人為什麼這麼難呢?

    平常人難,做好人更難。人一旦成了好人,就被道德架上去了。謝海英和尚丙輝都是我人生路上遇到的公益人,當時我們三個發起成立了工作室,對於他們,我只能用自己貧乏的文字記錄下來,這些社會的底層人,更苦、更累。

    “野人”王志芳(左二)與尚丙輝(凡口老留攝)

    不由得想起當時,天河區文明辦為天河好尚丙輝工作室掛牌的前一天,街道遇到一個普寧的退伍老兵,老人參加過海戰又一身病,戶籍在揭陽普寧,當地沒有人管,廣州街道也沒有辦法管他,請好人尚丙輝去處理。老人拿了尚丙輝1200元錢後還不停地罵尚丙輝。當時還掏出刀要砍尚丙輝,所幸被我及時發現並處理好。他的道理很簡單,政府讓你來幫我,說明你拿政府的錢了!

    尚丙輝遇到挫折和難受便會電話告訴我,我時常勸導他們說,這是人生的磨難,經歷過了你的人生層次才能提升。乞幫的幫主就是要被吐的,來支援他,開導他!告訴他,唐僧曾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一樣的道理!勸大家平常心、堅持做好人,經歷過苦難必有大的福報,我不知道自己的勸說有沒有作用。但他們一直在做好事、幫助人。

    春節時請流浪人吃飯“野人”王志芳(右三)

    二、做好事,做好人,重在引導和引領,要有長效機制。

    讓大家人人參與叫慈善,讓一個人出所有的費用不叫慈善,慈善團隊遇到困惑時要有人會懂心理知識,更要會用傳統文化引導團隊向善的能力。當時,我們理事長對此困惑中,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北宋包拯年間的一樁逸事。一個村莊裡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這個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只有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人們看到了,就問這個孩子為什麼要撿石頭堆在河邊。孩子回答說,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眾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年復一年,石頭堆成了小山。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併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投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當時在元崗派出所時(肖金攝)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這個殘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說哎呀,這麼可伶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可是這個孩子本人卻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在修橋的現場上幹著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眾人歡呼喜慶之餘,無不將憐惜、讚歎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條腿殘疾,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身上。孩子雖然什麼也看不到,但臉上露出了平生以來最歡樂的笑容。

    很快,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石橋洗去浮塵,壯壯行色。可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眾人發現孩子已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眾人驚呆了,隨後壓抑不住的情感噴瀉而出,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就在這個時候,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包相爺公幹至此。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質問相爺: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間煙火的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

    他們的故事後來成了當年上海的高考試題

    回到京城,老包將公幹之事連同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沒想到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說些私房話。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龍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整天啼哭。於是皇上特意讓老包去看看。老包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個字“寧行惡勿行善”。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 趕忙伸手向字擦去。老包伸手這一擦不要緊,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跡瞬間變得蹤跡全無!

    說來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個字在包拯眼裡是字,在別人眼裡卻只不過是塊胎記。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包拯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死”,然後將自己在氣頭上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皇上甚覺蹊蹺,命老包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我們工作室成立時(凡口老留攝)

    老包枕上陰陽枕到地府一遊,真相盡顯。原來那孩子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閻王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於是閻王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閻王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裡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某些方面已達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我們工作室資助的老老少少(凡口老留攝)

    這個民間流傳的小故事。給人啟示很多。很多聽眾朋友都知道中國有個成語,叫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說一件事的發生,是福還是禍,很難從表面上來斷定。進一步說,一件事發生了,是好是壞,背後很多更深的內涵才是決定因素。

    後記:真是無巧不成書,尚丙輝前前後後養了五年多的“野人”王志芳,女兒竟然是上海的人大代表和企業家。原來“野人”王志芳20多年前與老婆生氣跑出來的。他的女兒從小跟母親的姓,當時如果記者報道真名真姓,她可能早找到父親了,記者用了化名——黃老伯!

    三、做公益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用智慧!

    從2014年我開始關注的另外一個人,殘疾人叫梁永寧,我首先聯絡了廣州日報記者,給他進行了報道,後來我專門到韶關他家中採訪,開始先在《社會與公益》報道後,後來,他參加我們許多活動,當時我在中國好人網任理事,一直關注他。當時在採訪撰寫他故事的同時,向官方組織推薦他,後來他獲得了韶關道德模範,2015年我又推薦他獲得了“廣東省十大公益達人”,2016年我又推薦他入圍世界華人愛心獎,獲得9萬美元(摺合60萬人民幣)。我們一起參加了鳳凰衛視中文臺的頒獎盛典,今年的獎金是15萬美元。

    又今他已經註冊了“愛傳遞”公益組織,專門關注殘疾人,每年從他自己的獎金中拿出一部分獎勵殘疾人,PC端的“愛傳遞”網站已經在全國很有影響力的同時,許多愛心人士每年又捐助他十萬元左右,他把所有收入從網上幫助殘疾人,影響了上千萬人做公益。

    下面是我當年採寫他的故事。他目前已經連續多年被微博評為全國十大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

    生命的勇士——“老大笨象”梁永寧

    人貴則語遲,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不會講出這句話。他是一位患“不死的癌症”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他的軀幹、脖子已病變僵直,腿部安裝著人工關節,病魔的折磨令他需要長期服藥,而且經常要住院接受治療,很少說話的他卻不斷用行動幫助正在與病魔抗爭的其他患者。

    說起梁永元寧,您可能不認識,但是說起“老大笨象”很多網友都不陌生。在網路公益圈裡,“老大笨象”被很多愛心人士熟悉,他常常在微博、微信裡發帖,幫助那些貧困、患病的人;除了向社會求助外,他還在網路上義拍,將義拍所得用於捐助重疾患者。“老大笨象”已經成了網路微公益的品牌,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發布了15萬多條微博,幫助了不計其數的人,他也被新浪微公益評為“十大公益名人”。

    從小愛到大愛 時刻傳遞正能量

    “老大笨象”這個看似質樸又有些許自嘲的名字,卻在透過超過三萬活躍“粉絲”、救助傷殘兒童無數,創造了一個個奇蹟。但很少有人知道,以“超人”形象現身網路的梁永寧,其實是一個年近六旬的病退職工,卻飽受病痛折磨近五十載、只能靠輪椅行走的老人。

    如果沒有經歷過苦難,你永遠不會知道生命的可貴。對於無法行走,手無法高舉,脊柱嚴重側彎,生活起居需要仰賴他人的梁永寧來說,活一天他就覺得戰勝了生命一天。梁永寧從小就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22歲時接受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可是他的病情卻在日益惡化,到2005年時他基本上走不了路了。無奈之下,梁永寧只能病退,那個時候他還不到50歲,病退在家的他行動十分不便,只能靠老伴照料,當時他很痛苦:“難道我就這樣度過我的餘生嗎?”梁永寧想著,何不利用網路參與幫助別人,讓自己不再寂寞!他就開始每天上網,瀏覽網上的各種求助資訊。第一次做公益,是因為從韶關家園網上看到一個名叫阿菲的16歲的花季女孩,她不幸患上尿毒症,因為沒有錢治病而在網上求助。當時,坐在輪椅上的梁永寧和義工一起去看望了阿菲,並和義工一起為女孩向社會求助籌款。後來,梁永寧自己申請了一個QQ號,加入不少慈善群體、以參加社團活動等方式來救助他人。

    那是2011年初,一個剛出生不多久的生命,一個有著一雙美麗大眼晴的女嬰、一個後來被查出患先天性心臟病並被父母無奈遺棄的孩子,從一個粵北貧困山區家庭被丟棄在揭陽紫峰寺門口,寺院的師傅不忍看著一個生命的無端逝去,收留下了這名棄嬰——她就是釋如妹,一個帶著佛的弘暈的名字從此誕生。當如妹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以後,要想挽救這個幼小的生命,不僅需要得到強大的醫療支援,同時也需要花費一筆鉅額的醫療費。梁永寧微博關注下於當年5月3被志願者送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檢查後,發現如妹號如妹被送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做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竟然與揭陽當地的檢查不一致,孩子被確診為:安全性大動脈轉位,卵圓孔未閉,右位主動脈弓,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肺動脈高壓,如此嚴重的病情讓手術風險極大增加,而且費用也比上海愛心團體為如妹募捐的善款超出很多。當時上海牽頭救治小如妹的愛心人士“@珍珠馬甲”在如妹去送去上海救治之前就聯絡梁永寧,找揭陽愛心人士協助辦理如妹前往上海的各種手續,梁永寧利用微博一直關注如妹救治的情況。得知如妹手術費用出現缺口的緊急情況,他在新浪微博發出了求助,很快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恆基中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Quattroporte李家傑先生關注。李家傑先生向他了解情況後,第二天便委託他公司同事將三萬元送到醫院如妹的帳上,緩解了如妹的燃眉之急。如妹現在各方愛心人士關愛下,已經康復,並在一個收養她的充滿愛的家庭幸福成長。此後,梁永寧還提供了許多貧困重病兒童資料給李家傑先生的“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許多孩子得到了寶貴幫助。這些年從2008年救助白血病媽媽曾小芬到2009年救助重病幼兒小商放,從2010年救助的絕症少女謝興欒到2012年五月份救助重病患者雷明峰、同年10月救助立交橋下賣菜的祖孫……每次救助物件的病情發展、治療動態、捐款的統計、外地求醫等情況,他都會主動去聯絡並落實。為此,他付出了旁人無法想象的辛勞。

    由於身體不好,梁永寧所能參加的戶外公益活動比較有限,他多半時間是在家裡透過空間、部落格、微博等方式去凝聚民間力量幫助他人。每天都有數十人向他發信息以尋求幫助,每一條求助資訊他都傾力處理,經常從早上6點鐘一忙就忙到半夜,最晚時甚至要上網到凌晨兩三點。

    10年來,梁永寧執著堅持、樂此不疲、不求回報地投身於公益事業。在參與公益的過程中,他找到了人生快樂的源泉;在救助一個個患者的同時,也贏得了許多人的敬佩與尊重,在圈子中也有了頗高的知名度,讓他自己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自己有病還在拼命幫助他人

    由於行動不便,梁永寧主要透過網路從事公益活動。他的微博上既有許多官方機構,也有眾多民間慈善組織、媒體、各界愛心人士和求助者;不少港澳臺地區和海外華人華僑也透過聯絡他,為內地捐資助學、扶病濟困。

    梁永寧一直以來堅持不懈地救助他人,併兼顧為家庭貧困的患兒呼籲,在幫助患兒的同時,羸得了韶關、廣州、北京、上海、濟南、西安、長沙等公益圈人們的認可和尊重。“老大笨象”已經成了網路微公益的品牌,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發布了15萬多條微博,僅僅去年幫助的患者超過200人,在他的影響266萬人開始關注公下益,募捐超過120多個專案,共捐款847多萬元。由於他的呼籲,使家住湖北荊州汪家嘴村的梅林,癱倒在床16年的他,第一次圓了乘上殘疾輪椅曬上了太陽的心願;由於他的幫助,骨癌復發的高州小女孩楊彩蓉第一次在“六一”吃上了蛋糕,過上人生第一個真正的兒童節,穿上了深圳好心人寄來的裙子;由於他的呼籲,使一個個可能失去生命的孩子得以重生或改變人生的軌跡。

    今年春節時,別人在準備過年時,他卻在網上拍賣,幫助仁化一名患有嚴重的糖尿病的小女孩。這個孩子因為家裡貧窮,買不起價值兩萬多的泵,需要胰島素泵維持生命。他收到這條求助資訊後,立即安排好時間。去醫院探望並核實資訊後,為這個女孩籌款買泵。

    為了確定求助資訊的真實性,他每次都會親自或委託公益人士去被救助物件家裡以及當地民政部門、醫院等地方進行核實。如果情況屬實,求助者確實因客觀原因需要幫助,他就會讓求助者按照各個公益組織的救助流程填寫表格,然後透過網路牽線搭橋來幫助求助者。

    身兼韶關市立德會、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龍飛兒童救助協會、鋼絲善行團等多個本地及外地公益團體志願者的身份,助醫助學、扶老助殘、救孤濟困、關愛兒童等公益領域梁永寧都有參與。從2005年跨入公益圈到現在,他認識了許多同道中人,他們透過QQ、微博、部落格等網路溝通工具,利用網路公益這種新模式,橫跨中國展開公益合作。10年多來,梁永寧已經記不清救助過多少人了。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年,他透過新浪微公益專案先後分享了6763次公益微博,被閱讀超過600多萬次,影響266萬人開始關注公益。他的勸募分享直接帶來5萬人捐款,超過共募款847萬元。他個人先後捐助過123個專案,累計捐款7370元。

    讓公益成為一件人人可為的事

    有些人一說到公益,都覺得那是有錢、有時間、有精力的人才會去做的事,相信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在看到“大笨象”在網路上如此活躍時,都會誤認為他是個家境不錯、身強力壯、精力十足的小夥子。但事實上,象叔卻是個年過半百的退休職工,家境清貧。更不幸的是,他自小就患上了被稱之為“活著的癌症”——強直性脊椎炎,曾經一度癱瘓臥床10年。

    在8歲時候,梁永寧就被診斷出患有強直性脊椎炎,這種病因為無法治癒,只能靠藥物減緩病情發展而被稱為“活著的癌症”。這種病的病因在醫學上至今都未有定論。在14歲時,因病情突然惡化,梁永寧的下半身癱瘓了。此後的十年,他都是在床上度過。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他無法像其他人一樣正常行走、繼續上學。自己曾經的理想也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他只能躺在家中冰冷的床上忍受病痛的折磨。在這絕望的10年中,他曾多次想過用自殺來了解自己坎坷的一生。但是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又讓他不忍就此離去。此後,他就開始讀勵志書,主人公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的堅毅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他。

    1982年,在親戚的幫助下,梁永寧在廣州做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將腿上已強直變形的多個關節更換為人工關節,從而勉強恢復了行走能力。之後他便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進入了鐵路局,成為了一名鐵路服務員,生活終於有了希望。1988年,經人介紹,梁永寧認識了妻子劉女士。梁永寧的善良、樂觀、熱心深深地吸引了她,兩人不久便結婚了。2005年,梁永寧的病情再度惡化,無奈病退。由於身體不好,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妻子打理,但是她卻從未抱怨過。生活雖然清貧,但是劉女士說,她從來都沒有後悔過嫁給梁永寧,她覺得她很幸福。

    多年來,梁永寧每天都要靠吃藥、打針才能穩定和控制病情,但是病情仍在慢慢惡化。劇烈的關節疼痛經常折磨著他,最嚴重時甚至連手都抬不起來。梁永寧說,他現在的病情已經進入到晚期,脖子已經不能轉動了,走路也只能慢慢走幾十米,之後就要靠輪椅。也許正是因為自己經歷過這種痛苦,梁永寧在2005年退休後就開始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去幫助那些跟自己有類似經歷的人們,卻從來不提及自己的家境與病情。

    因為從事公益,梁永寧今年先後到北京參加鋼絲善行團全國新聞釋出會,到青島民間燒燙傷名醫李高令所在醫院觀摩交流救助傷燙傷貧困患者經驗,到濟南、長沙、武漢、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參加一個個慈善活動……辛苦真誠而熱情的友愛付出,終使他成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公益界領袖級人物。用當前流行的幽默來說,他成了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慈善大家。

  • 6 # 義倉文化

    這個問題要看你是怎麼理解慈善的涵義。

    慈善發自內心還是名利?

    有些人認為慈善是發自內心的善心行動,慈善不在乎外部影響力有多大,而是看是否遵循自己內心,如果是這樣理解的話,那麼慈善就沒必要和影響力掛鉤了。

    也有些人認為慈善是為了名利,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甚至做慈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比如陳游標的慈善行為,高調做慈善,不去照顧受益人的感受和尊嚴,甚至還封自己為“中國首善”,就容易讓人理解為做慈善是為了擴大影響力,雖然並不一定直接與自己的利益掛鉤,但是會讓自己出名,如果是這種理解,那麼慈善就和影響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從現實中看,從事慈善確實可以獲得名利,當然獲得名更容易,也會讓人陶醉其中,一些人會利用所獲的名來謀取利益,這也是常見的現象。

    用慈善追求影響力很危險

    不過現實中我還見過一些例子,一些出名的慈善人士,當然也可能是被出名的,出名之後迷失自我,失去自己的本心和原有的生活,每天生活在媒體的虛假光環下和崇拜者建造的神壇上,當媒體的光環散去時,發現這一切都是虛化,自己失去的太多了,這時候也可以說慈善的“影響力”都是虛幻。

    做持久的的真慈善

    因此我認為,做慈善沒必須與影響力掛鉤,做慈善應遵從自己的內心,別去追求他人的評價和羨慕,別讓自己變成慈善明星,將功勞歸功於團隊,避免個人崇拜,將“影響力”轉變為團隊的影響力和受益人的影響力,這樣的慈善才是真的慈善,才是持久的慈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術真的是無價嗎?天價藏品對人類進步有影響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