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天其書法

    滿族許多節日受到漢族人影響,在今天也過一些漢文化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以及一些滿族特色節日。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

    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上元節

    即正月十五日,,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並影響漢族,今天漢族也將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走百病

    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蟲王節

    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中元節

    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絕糧日

    農曆八月二十六是滿族的絕糧日。“絕糧日”的習俗來自清朝太祖皇帝參加的一場戰爭。那場戰爭打得異常艱苦,以至於軍隊斷糧,太祖和軍士們只得以樹皮充飢。附近一個村寨的百姓得之太祖的軍隊絕糧的訊息,將小村裡的所有的各種存糧打掃出來,送到戰場。由於戰場上沒有碗筷,就用山野的野蘇子葉包著吃。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八月二十六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不僅要注意穿戴得簡樸,而且“以萵苣葉裹飯而食”,食用的時候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用以警示人們不可忘記先祖創業的艱難。

    開山節

    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

    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

    滿族稱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掛旗過年

    滿族分“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旗人,注意這裡是按大小排序的。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 2 # 超級科學奶爸

    滿族許多節日受到漢族人影響,在今天也過一些漢文化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上元節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並影響漢族,今天漢族也將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走百病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二月二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蟲王節

    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中元節

    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絕糧日

    農曆八月二十六是滿族的絕糧日。"絕糧日"的習俗來自清朝太祖皇帝參加的一場戰爭。那場戰爭打得異常艱苦,以至於有一天軍隊的糧食都斷絕了,太祖和軍士們只得以樹皮充飢。附近一個噶珊(村寨)的百姓得之太祖的軍隊絕糧的訊息,將小村裡的所有的各種存糧打掃出來,送到戰場。太祖命將各種糧食燜成雜米飯,有大米、小米、高粱米、黃米、黃豆、黑豆、豌豆……。

    由於戰場上沒有碗筷,就用山野的野蘇子葉包著吃。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八月二十六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不僅要注意穿戴得簡樸,而且"以萵苣葉裹飯而食",食用的時候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用以警示人們不可忘記先祖創業的艱難。這裡的萵苣即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生菜。隨著時間的推移,打飯包逐漸成為民間人們所喜愛的一道美食。

    開山節

    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

    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

    滿族稱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旗人,注意這裡是按大小排序的。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 3 # 花雨繽紛朗誦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開山節: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promise新德

    1.上元節:

    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2.頒金節:

    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3.走百病:

    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4.添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5.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6.蟲王節:

    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7.中元節:

    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8.開山節:

    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9.臘八節:

    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10.小年:

    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11.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12.吃肉節

    古代滿族人沒有曆法,自古與中原王朝一致,因此許多節日與中原一樣,但由於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一日是漢族的中和節,食用江米麵作的太陽雞糕,糕上印金雞圓光,用以祀日。在歷史上,滿族人把二月初一叫吃肉節,對老北京的滿族人來說,是一個極盛大的節日。《那桐日記》中記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一日,某刻進內,坤寧宮吃肉,辰初禮成,西苑門論班,外務部值日。”金易、沈義羚所著《宮女談往錄》中也有對吃肉節的記載。這一天主角是皇后,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晉去祭堂子,負責在坤寧宮中主持向灶王祭禮獻牲的儀式。與漢族不同的是,滿族人來自東北白山黑水地區,那裡的春季物候到農曆二月才出現,所以把二月初一的中和節作為春天的開端,俗稱“吃肉節”。另外漢族人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而滿族人不但女人可以參加家裡臘月二十三的祭灶活動,在吃肉節的祭禮擔當中饋,所謂“家有萬事,主持一人”,所以無論是在皇宮中的皇后還是家庭主婦,均認為這是她們的天職。

    皇宮獻牲活動在坤寧宮舉行,莊嚴的皇宮這天要在這裡設屠宰場。宮內把一個長方形的大木案子擺在正殿的西側,上面包著鐵皮。案子後有兩個深坑,坑裡置半人高灶臺兩個,上面安放兩個大鐵鍋,裡面可裝整隻肥豬。案子兩旁有兩個大木案子專供給豬刮毛、割肉時用。生豬宰殺後除豬頭上留著一小撮豬毛被紅繩繫好之外,其餘全部退光,下鍋煮好,然後由司俎官引著,由雜役抬到神杆前的灶臺上。這個儀式在進關前的瀋陽皇宮中更加重視,一般八旗兵丁也非常重視。

    傳說皇宮中煮豬的湯最早是盛京(瀋陽)帶過來的,表示關內關外一脈相承。祭祀後的無鹽白肉分賜給大家,切成薄片後再蘸佐料吃,這是保持狩獵民族的古規,叫作有福同享。八旗兵丁平日一般是以佐領(牛錄)為單位開展活動,在吃肉節滿族一般人家這一天也要舉行家族團聚活動,到族長(穆昆達)家團聚。先祭天,再祭祖先,然後論輩份領取賞賜的白肉,飲酒祝賀,慶賀新春的到來。這一天又稱太陽生日,各家把過節已破舊的掛箋、對聯等拿下來,面向太陽燒掉,以邊燒一邊說:“燒什麼得什麼。”雖然叫“太陽錢糧”,不是的滿族人認為老爺兒(太陽)會把自己送給太陽的“錢糧”加倍還給自己的。吃不完的肉,可以各自拿回家去。

    13.春龍節

    滿族人非常崇拜龍,隨著八旗的旗子中的圖案是龍,在滿族人的生活中,各種變形的龍的圖案應用十分普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紅山文化龍的形象地出現,考古學家在5000多年前遼河流域的歷史源頭上,找到了這一地區文明時代的考古依據。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龍的形象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這件龍形玉雕形體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龍”字,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定形的龍。自三星他拉發現後,考古工作者又先後在遼寧和內蒙古等地的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十幾件玉雕龍。同時還在遼河流域比紅山文化時代更早的趙寶溝文化和查海文化中,相繼發現了刻畫龍和擺塑龍的實料。此外,遼河流域考古發現和早期龍還有浮雕形、木雕形、彩陶形、泥塑形和彩繪形,發現數量總數為21件。(丁銘:紅山文化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實物依據,2007年10月9日《參考訊息》)在滿族生息之地發現這樣多的考古資料,說明滿族人以“龍”為自己旗幟是有其歷史文化淵源的。但是,古代滿族人所用的龍的形象與中原地區有區別,無論在北京出土的金陵文物,還是遼寧清遠祖的永陵,其龍的形象均是坐龍,身形似狗,而不是蛇。自皇太極稱帝之後,其所用龍的形象才與中原相似。

    14.浴佛節

    農曆四月八日是佛教浴佛節,自金朝以來特別盛行,上自黃帝、貴族,下至一般百姓無不奉佛。(大金國志.浮圖)卷三十六“浮圖之教,雖貴戚望族,多含男女為僧尼。”如今在北京大地上仍存許多金代建的寶塔,如豐臺長辛店鎮雲岡村東面山崗上的鎮崗塔。房山區長溝鄉西甘池的嚴行大德靈塔,昌平區海子村的銀山塔林等均說明古代滿族人對佛教的崇拜。到了清代許多寺廟如香山實勝寺;北海內永安寺有滿族喇嘛,許多宗室望族也把孩子送入寺院學些佛經,如著名學者、書法家啟功先生就曾是雍和宮的小喇嘛,後來任北京佛教協會名譽主席、民俗學家常人春先生也曾在地安門外火神廟當過小道士。漢傳佛教的佛誕日是農曆四月初八藏傳佛教為四月十五日,所以整個農曆四月均是吉祥月。農曆四月的北京槐蔭結綠,榴花初燃,除了各種“弘法結緣”的宗教活動外,還有舍緣豆、放生、辦善會,朝佛和牙活動外,以及超度先亡放焰口等法事。民俗事象主要有普舍緣豆。滿族人以善為樂事,四月初八當天多人在街口向過往行人免費舍緣豆,王府也不例外。金寄水先生住《王府生活實錄》一書談到睿親王府舍緣豆的情形:浴佛節前,即備齊青豆、黃豆、香椿、鹹胡蘿蔔等原料。然後,先將豆子洗淨,胡蘿蔔切成小丁,香椿切成段,加花椒、鹽燒煮至初八日清晨煮好。趁緣豆尚有餘溫之際,先供佛。撤供後,由晚輩捧一小簸籮,內盛緣豆,送至各房,請長輩各取一粒青豆、一粒黃豆。傭人也不例外。另有兩個太監抬一大籮筐緣豆,出府施捨。舍畢歸來,登堂回話,照例要說:“回太福晉的話,萬眾結緣了!”才算交差。《北京通》一書“神化舉動”一節中收錄了金受申先生關於“舍緣豆”的精彩記述,非常生動。

    過完佛誕日,就迎來了碧霞元君的生日。北京有東頂、西頂、南頂、北頂、中頂四座娘娘廟,還有京西妙峰山金頂娘娘廟和平谷丫髻山和崇文門外天仙娘娘廟。金啟騌先生在《北平郊區的滿族》一書中說“娘娘在營房中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僅次於關老爺。他們還知道這幾座廟裡娘娘之間的關係,據說都是肉胎,年齡都是十幾歲的小姑娘,是一母所生的親姐妹。有一天母親帶著三個女兒去逛南頂(在左安門外),大姑娘非要上大殿香案上坐不可,母親阻攔也阻攔不住。廟裡的和尚就勸說“她要上去,就一定有根基的,不用攔她了。”誰知這位姑娘一座金佛龕,立刻作化,就成了肉身的娘娘。母親悲痛之餘帶著剩下的兩個姑娘去逛北頂(在安定門外),二姑娘又坐進了佛龕作化了,成了北頂娘娘。母親只好帶著三女兒回家,誰知在歸途中三姑娘鬧著要逛西頂廟,母親又答應了,結果三姑娘又在西頂廟作化,成為肉身娘娘。”這西頂廟在外火營門南門外蘭靛廠街上,四月十八有廟會。

  • 5 # Wait柏拉圖

    五十六個民族各有各的傳統節日,當然,他們也受到中國漢文化的影響,特別是春節和元宵節。

    滿族作為最後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它可以說在很大範圍內都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不像元朝那樣排斥漢文化,鼠目寸光,所以成為了歷史上一個短命的王朝。

    滿族人馬背上得天下,所以節日期間都要舉行跳馬擊球的體育活動,譬如在頒金節上,人們宰殺羔羊,點起篝火,載歌載舞,進行跳駱駝,滑冰等等的節目,好不熱鬧!據說頒金節乃滿族人族慶之節日,所以,這是滿族人最重視的節日,即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三日。

    至於添倉節,顧名思義,寓意倉庫豐收的寓意。人們煮好高粱米飯,用青秸稈編織好小木馬的形狀,然後插入飯盆中,置於倉庫高位,祈盼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即每年正月二十五日。

    還有一個蟲王節,作驅蟲之用。人們殺豬宰羊,獻祭蟲王爺。據說,他們有特定修建的蟲王廟。滿族人民對這個節假日也特別重視,畢竟人以食為天,祈求莊稼不被蟲患,也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即農曆六月初六日。

    其實,滿族人還有很多其他節日,都算得上是豐富多彩的傳統活動。這些都表現了滿族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文精神!

  • 6 # 小曾懷舊經典影集

    滿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以下幾個1、頒金節。這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2、走百病。這是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3、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  4、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滿族許多節日還受到漢族人影響,在今天也過一些漢文化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尼爾心目中歷史前十如何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