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史
-
2 # 審度
這個應該是戲曲作品中的虛構情節,因為從歷史來看,蒙哥大汗恨還來不及呢。公元1259年 ,蒙古號稱幾十萬人馬圍攻釣魚城。
在當時的釣魚城下,蒙哥汗可謂是打得非常狼狽,久攻不下。南宋軍民依靠釣魚城地勢險要,多次挫敗敵軍,使得蒙哥汗的戰略企圖受到嚴重影響。要知道,蒙哥汗臨死前可是發過誓的,攻下該城後一定要屠城。
南宋滅亡後,釣魚城軍民才同意投降。不過其中最主要的條件便是不得傷害城中百姓。棄城後,城中守軍32名將領全部自刎殉國,非常悲壯。
-
3 # 坐古談今
這個肯定不真實。首先,我們先談談歷史上蒙哥汗之死,然後再談談歷史與文學的關係。
(1)蒙哥汗是怎麼死的無定論,你願意聽誰的隨便。蒙哥汗之死,到底是病死的還是悲南宋軍隊打死的歷史上都沒有定論。
其一:被南宋方面打死,朱元璋和明朝政府不承認。明朝、清朝、民國、波斯歷史學家等方面認為是病死的。
我對《元史》知道的特別少,蒙哥汗時期屬於蒙古帝國後期不是元朝,所以,就更不知道了。蒙哥汗是不是被宋軍打死的,我想朱元璋作為元朝末年人他應該知道的比我們更多。由他命令修撰的《元史》都沒說過,只說“崩於釣魚山”,可見,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期,除非朱元璋有意識地給元朝、蒙古帝國的人塗脂抹粉。後來的《新元史》(北洋政府時期的柯劭忞)修訂《元史》後也沒說被宋軍打死的。
其二:被南宋打死出於南宋重慶地方誌和南宋戰報,及南宋方面其他的說法、馬可波羅等人
1259年,蒙古汗蒙哥被炮風所中,之後病死的故事,現在主要是明萬曆版《合州志》卷一《釣魚城記》的記載。但問題是,蒙哥汗之死同一本地方誌記載不同,《合州志·祀名宦王堅》說蒙哥是驚悸而死。
南宋方面對於蒙哥被己方殺死還有其他說法,例如南宋的戰船被宋軍鑿壞了淹死。南宋黃震的《古今紀要逸編》說是因為打不下釣魚臺氣死的。除此南宋人還說不是被砲打中是被弓箭射死。
綜上所述,基本上正史認為是病死的,南宋方面和南宋的地方史和民間說是被南宋打死的。綜上所述,蒙哥的死法一共有12種之多。
(2)歷史與文學的關係。
文學有文學的創作觀、歷史有歷史的寫作觀。在文學上,只要你歷史沒有定論的,文學作家可以自由創作。有歷史定論的,都可以打著弘揚“人性”“另一隻眼睛看待歷史”顛覆歷史定論呢。所以,文學的事情文學愛好者去談論,歷史愛好者摻乎基本上也沒人聽,現在又不是某些時代。
文學是文學,歷史是歷史,這個正常人都能分得清,沒有必要為了這個爭論。但我建議,以後這種文學作品塑造,應該找些有歷史根據的。
只要虛構的歷史不傷害現今的民族團結、傷害現今三觀的就行了。比如某媽的作品許多都違反歷史,但那又怎樣。
那些拿著影視劇、小說當歷史史籍的歷史愛好者比較弱,不能怪人家文學家!每個行當都有每個行當的創作觀。
-
4 # 高山仰止a
這麼的無恥,雖然融合了,也沒必要如此下做,假如是真的又如何?要先知道他是為什麼到的釣魚城?為什麼?不是從北到南屠城屠到了釣魚城嗎? 這種歌劇是怎麼被審查透過的?真是混蛋加三級!
-
5 # 土豆燉牛肉
我去TMD。這有多無恥才能弄出來如此場景。試想一下這個場景:
顧客酒店吃飯要吃魚,挑了一條魚準備自己殺,馬上刀刃捱到魚身體了,廚師大喊一聲將自己脖子抵在刀鋒上捱了一刀保護了魚,結果自己人頭落地了。那人頭還在喘氣發聲,“不要管我!先救那條魚!”MMp
-
6 # 桃源居士45
這歌劇是誰編的?是蒙哥汗的後人,還是那個小孩的後人?這不是睜著眼瞎咧咧嗎?餓狼在吃羊的時候,會因為一隻小羊羔就不吃它嗎?那樣編的話還不如直接把文天祥編成為了民族的大融合幫助大元滅了南宋算了!編這歌劇的不是腦子進水就是被驢踢了,要麼就不是漢族人而是蒙族人來美化蒙哥的。
-
7 # 鋒楓2016
胡扯!首先在戰場上雙方激戰正酣時,怎麼會有小孩在場?其次蒙古軍隊以殺戮嬉戲也樂,在滅金時每破一城都會屠城。中國北方被他們殺得十室九空,千里無人煙。對待南方漢人,他們會心慈手軟嗎?而作為蒙古人的大汗,不會有心懷天下蒼生的情懷,對敵華人民心慈手軟。不然,就不會在他臨終前留下遺詔給後繼汗王“釣魚城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
8 # 流雲飛月1
各位高人已經回答的非常清楚明確了,我只是想知道的是,比如歌劇這種藝術形式,是不是一定要依據歷史真實事件。我覺得藝術是安慰愉悅心靈,調節補充生活的。而歷史更多的是沉痛和殘酷,當然藝術也有悲劇的形式,但那也是為了人們的情感的宣洩和抒發為目的的。如果藝術作品要侷限在歷史和生活真實的框架裡,那麼還會產生我們需要的藝術效果嗎?還會產生那些讓我們為之醉心痴迷的藝術品類嗎?
-
9 # Yangwenli68891681
寫這個劇本的人真是無恥無知到極點,那些演員也是無知無恥,為了錢可以篡改歷史,怪不得現在抗日神劇充斥電視,不配稱為華人!另外,神通廣大的相關部門是怎麼批准這種文化垃圾上演的?
-
10 # 平頭哥1生死看淡不服
做人竟然可以無恥到這種程度!
當年死守釣魚城的英勇將士變成了殺害熱愛人民的大汗的兇手。正是因為這群“無恥的南宋將領”,一位“偉大的大汗”隕落了!
編劇的邏輯就是在為超級大惡魔辯護,骨子裡透露的奴性讓他覺得做人是難以承受的,覺得做的做個奴才或者是一條狗更符合自己諂媚的心。歪曲歷史,否定英雄,對中國脊樑的惡意攻擊。世界竟有無恥之徒??!!我想編劇的子孫必定會為他感到汗顏,可恥
-
11 # 歷史小趣味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不能再忍受了,不知道編劇出發點是什麼,但這樣明目張膽的篡改歷史沒人反對?終於知道從很久一開始的清廷劇到現在釣魚城是赤裸裸的溫水煮青蛙式的文化摧殘,然後把劊子手洗的清清白白!
-
12 # 白馬非馬1001
熱衷圖城,姦淫擄掠的南下內遷少民領袖。
居然會主動保護一個已被賤民化的交戰方異族小孩。
不怕影響虎狼之師的血性士氣,不怕下人效仿破壞戰場紀律名足政策,不怕漢奸思想動搖忘交投名狀尋機反覆?
蒙哥未必如此精神分裂,編劇導演歷史顧問也不一定腦C但一定別有用心!
-
13 # 福澤諭吉的廢紙簍
純粹胡扯!全世界都知道蒙古軍隊殺來的時候只有毀滅和死亡!這種劇情設計簡直泯滅良知!為屠夫和殺人犯唱讚歌,這不是“維護民族團結”,少數民族也不會高興!這是在侮辱漢族!這是對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的集體侮辱!這種混賬編劇和導演才是真正的漢奸!民族團結是現在的大好局面,維護民族團結的共識,來自於各族同胞對過去民族對立和戰爭的歷史的反思,而不是否認!這種無中生有,歪曲事實的“歷史劇”,是標準的歷史虛無主義!
-
1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很顯然,這是為了民族融合,這是為了和諧。對於這樣的民族融合與和諧的做法,我們該怎麼認識呢?
當然了,這個歌劇是藝術作品,藝術作品是允許虛構的。但是,任何形式的虛構,都必須而且只能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來進行。也就是說,雖然這種事情在當時並沒有發生過,但是按照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合理的想象,也是允許的。
(蒙古軍隊)
那麼,虛構蒙哥為救宋人孩子而被打死這個情節,符不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呢?
先說大的歷史背景。就是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子孫發動的四處征伐活動中,有沒有尊重人的生命的事情。這個顯然是極為罕見的。在征伐過程中,蒙古人顯然是很少把人當人看待的,甚至很少把人當生命看待的。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屠城。他們把人頭砍下來,堆疊成一座又一座的金字塔。他們逼迫被他們俘虜的人充當炮灰軍。據統計,蒙古人在征伐世界的過程中,殺死的人口達到上千萬。
再看蒙哥攻打釣魚城時的歷史背景。蒙哥選擇四川作為攻打南宋的突破口,是金基於蒙哥的上任窩闊臺時期,四川防守是最薄弱的,當時蒙古人足足殺了四川人達150萬人以上。這次蒙哥率領王者之師碾壓四川,在前期他們確實也沒有遭到很大的反抗。唯一在苦竹隘的時候,遭遇到了宋將張實的反抗。最後,當他們拿下苦竹隘的時候,不但把張實五馬分屍,而且還屠了城。然後蒙哥在四川遭遇的第二波阻礙就是釣魚城。由於釣魚城十分牢固的城防設施。蒙哥對釣魚城進行了長達七個月的圍攻,損失十分慘重,蒙哥甚至一度差點在釣魚城守將王堅組織的偷襲中丟了命。
(蒙哥大汗)
不僅如此,蒙哥還受到了來自其他方面的重重打擊。一是國內的貴族對蒙哥打仗能力的懷疑,因為當時蒙哥正和他的兄弟忽必烈較著勁兒,而忽必烈在中路打得比較順暢。二是瘟疫等各種疾病正在蒙古軍營中流行。三是蒙古隊伍中有些軍心不穩,大家覺得蒙哥應該放棄釣魚城,打其他地方。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濛濛的求勝慾望才變得極為強烈,他不惜以身涉險,跑到釣魚城第一道圍牆和第二道圍牆之間的一座山峰上(這座山峰當時已經被蒙古人攻取),在那裡修築了一座瞭望塔,他親自站上瞭望塔,指揮蒙古軍隊對釣魚城發動總攻。因此被宋軍的炮石無意中擊中。至於擊中以後,蒙哥是當時就被打死了,還是後來才死的,這個歷史上並沒有記載。
透過這個我們可以看出,蒙哥站在那個瞭望塔上,是不可能去救一個宋人小孩的,那個地方也不可能有宋人小孩。同時,蒙哥心裡面憋著一口氣,如果他拿下了釣魚城,絕對是要對釣魚城進行屠城的。
(釣魚城之戰)
蒙哥在去世前,說過一句咬牙切齒的話。就是誰今後拿下釣魚城,必須把整個釣魚城殺得片甲不留。只是後來拿下釣魚城的是與他有競爭關係的忽必烈,而且當時,整個宋朝已經滅亡了,忽必烈為了安撫人心,所以才沒有對釣魚城進行屠城。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就不難看出,塑造蒙哥為救一個宋人小孩,而被炮石打死這個情節,顯然是非常荒唐的。
-
15 # 月影傾城2
怪不得有人提議把五胡亂華改成民族融合。看看這個編劇的歷史價值觀,能把不義的戰爭說的這麼清新脫俗,給一個把人民分成四等人的朝代美化成這樣。結合最近網上各種詆譭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潮,嚴重懷疑這是有組織的在混亂華人的歷史觀,提出這些觀點的“磚家,叫獸,編劇”,都是懷著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為什麼最近這些事情集體爆發,不得不嚴肅對待。
-
16 # 聶作平
我沒看到過題主所說的歌劇《釣魚城》,但我可以斷言,所謂蒙哥汗為了救南宋小孩而被宋軍石炮打死的劇情簡直荒謬,也可由此看出現在的編劇和導演為了主題先行是多麼無恥的胡編亂造。
十三世紀初葉,蒙元崛起後,四處侵略,富庶的南宋當然也是他看中的一盤菜。1240年,四川制置使彭大雅為了抗擊日漸南下的蒙軍,在重慶合江的釣魚山上築城堡,即為釣魚城,此城堡扼守嘉陵江要衝,易守難攻。
十餘年後,王堅守釣魚城,大規模加固城防,不少不甘被蒙古統治的人民搬遷進城,城中軍民數萬。
蒙古人在征服過程中,血腥的屠殺乃是家常便飯。在這些崇尚武力,以征服為樂事的侵略者眼裡,漢人的性命比草芥還不如,高高在上的大汗居然為了救敵方小孩而自己身死,世界上有如此荒唐之事嗎?
我只能說,這歌劇的編導是不折不扣的無節操、無底線的意淫。
蒙哥南征時,成吉思汗的其它子孫正在西征,戰火一直燒到多瑙河畔,歐洲人驚恐地將它稱為上帝之鞭。隨著蒙哥身死,西征的蒙古貴族要回草原爭奪汗位,於是一夜之間,讓歐洲人驚懼的蒙古鐵騎竟然悄悄撤走了。後來,在知道前因後果後,人們把蒙哥的釣魚城亡命稱為上帝之鞭折了。
直到1279年,在南宋皇帝已投降的前提下,孤立無援的釣魚城守軍才在王立的帶領下降元,這是一個有條件的投降,即蒙軍不可殺城中一人。到此,釣魚城已堅持抗元三十多年。
-
17 # 雲卷飛山
成吉思汗的名句:人生最大的樂趣在於到處追殺你的敵人,侵略他們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然後聽他們妻子兒女的哀嚎聲。
想想吧,當年我們的祖輩是多麼無助,多麼悲慘。現在竟有那麼一幫無恥文人,選擇性遺忘,美化惡魔,美化侵略。如果這廝是蒙哥後人,我們除了憤怒也不會有別的想法,但如果這廝跟我們一樣是南宋後人,那我們恐怕只有拿頭去撞牆,欲哭無淚了!
-
18 # 深刻的肥兔
編這個情節的編劇跟寫手撕鬼子神劇的人一樣的,白痴加上無知。首先蒙古人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沒有搞清楚就寫劇本,真的不知道作者哪來的勇氣。蒙古人就沒有把漢人當做人,這就是蒙古人的價值觀。
-
19 # 網路小坑
搞笑蒙古都屠到四川了。
大概是救下這個南宋小孩,再吃掉他。
網上找下這劇情。
《釣魚城》是重慶市歌劇院2011年創作排演的一部原創大型歌劇,這部歌劇的劇本取材於13世紀宋末元初發生在重慶合川釣魚城的故事,描寫了當時的釣魚城守將王立率領軍民抗擊強大的元蒙軍隊入侵的英勇場面,但在面對被宋軍擊斃的蒙哥曾下達的屠城令和南宋皇帝遺詔下令投降的情況下,王立經過思想鬥爭最終選擇了從保全全城百姓的生命出發,爭取元朝皇帝忽必烈廢棄屠城之舉,使軍民體面歸順元朝的道路。
歸順元朝才是重點吧,這劇其他都是次要的。
-
20 # 江江145309505
現今好多編劇不顧歷史,胡編亂於,當年蒙古大軍進攻南宋時,屠城是他們貫用手法,人分四等南宋早民被稱為南人,地位等級還不如蒙古人馬,他恨不得殺光而後快,在鉤魚城被南宋軍民打死,這是事實,現在出來一個閆崇年徒弟,胡說蒙古為救南宋小孩而被打死,間真荒唐之及,和漢奸宣傳中日親善是異曲同工。
歷史學者@侯楊方 近日發微博稱,“謳歌民族融合之美的歌劇”《釣魚城》劇情裡有一段是蒙哥為了救南宋小孩而被城中宋軍石砲打死,死前念念不忘“先救孩子”。
這個劇情是歷史真實存在的嗎?
回覆列表
我只能說,這個完全是扯淡。蒙哥死前恨不得殺光所有的釣魚城軍民,哪裡會去救南宋的小孩子。
在打到釣魚城之前,蒙哥一路順風順水,偏偏在釣魚城遇到了硬茬。釣魚城久攻不下,已經耽誤了蒙哥的總體戰略,急的他親自上馬只會攻城,。當時的附近的南宋軍民都躲進了釣魚城,留在外面的人生還幾乎沒有可能,被蒙古人發現了絕對難逃一死。據說蒙哥臨死前立下遺囑,有朝一日後人定要屠滅釣魚城。當然後來的忽必烈並沒有這麼做。
釣魚城的抗蒙三十六年的不屈不撓的民族英雄不去謳歌,卻為了歌頌讚美,刻意貶低主體民族,美化捏造歷史,實在為人不恥。這無疑是一種短視行為,必定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