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瓜電影集
-
2 # 大漠孤煙1986
這些天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一部七年前的電影《大明劫》也被頻頻提起。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次的瘟疫
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諸如鼠疫、天花、流感、非典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疾病,奪走過很多人的生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人類的歷史。
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而引起的。古語有云: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歷史上這種說法幾乎就是一種魔咒,讓人恐懼。
在醫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瘟疫已經得到了消滅和控制。但在醫學並不發達的數百年前,一場大疫,往往能帶走成千上萬條生命,甚至耗盡一個王朝的國運。
-
3 # 靈魂流浪的矛盾體
大明劫中的鼠疫和新冠病毒的相同點,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點鼠疫和新冠病毒都是人對人直接傳染,第二點是鼠疫和新冠病毒對人都是致命的危害,第三點鼠疫和新冠病毒同樣是可以治癒的。
-
4 # 亦客520
《大明劫》取材於明亡兩年前戰爭彼時恰逢疫大發,孫傳庭和吳又可聯合撲滅疫的故事
《大明劫》中的鼠疫跟現在的新冠狀病毒都是可以透過唾液飛沫傳播
《大明劫》中中醫大師吳又可提出“戾氣”說,首次將空氣傳染途徑揭示出來
堅決實行國家政策,做到不出門,不添麻煩,不要散佈謠言。有信心打贏這場硬仗
-
5 # 神探高佬鋒
《大明劫》裡面鼠疫之所以能夠爆發,離不開到處流浪的流民這個媒介。而流民的基礎是戰亂,天災等因素導致的,腐臭而沒人收拾的屍體,飢腸轆轆的流民,因戰爭而不被注意的衛生。當所有的因素結合到一起的時候,終於在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鼠疫爆發了。在具備了所有以上因素的,大明和遊牧民族作戰的前線大同。公元1580年,也是明萬曆八年。大同大瘟,當地不說作戰計程車兵了,連活人都很難找見。
根據《山西通志》記載:“大同是十室者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瘟疫來了,但作為戰爭前線的大同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軍隊忙著作戰,自身都難保,自然就不會顧及到當地的百姓了。而百姓們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因此紛紛出逃,以望得以生還。流民多了,食物就成了問題,為了免於飢餓的困擾,流民們開始找到任何他們能找到的東西,以求能夠填飽自己的肚子,進而能夠活下去。發展到了後來,老鼠開始成為了流民們的食物之一,由於老鼠是鼠疫的病原體,而流民們又沒有辦保證老鼠肉已經經過高溫處理。
由此瘟疫成為了脫韁的Mustang,再也無法控制。流民吃了沒做熟的老鼠肉,得鼠疫,之後再趕路,傳染給別的流民。流民走到哪裡傳染到了哪裡,慢慢的就開始不受控制,開始傳染開來。到了崇禎初年,鼠疫傳興縣,興縣百姓逃,然後鼠疫傳播到陝西榆林,延安一帶,這其中就包括了李自成的老家米脂。當地縣誌記載載:“米脂城中死者枕藉”。根據後來的統計,明朝因為鼠疫而導致的死亡要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京師附近,直隸一帶更是損失上千萬人。基於此,李自成才最終很容易的拿下了京城。
-
6 # 愛貓預告片
病不入肌膚入口鼻則為瘟,國不等外寇兵自潰則為劫。
大明劫中的鼠疫和新冠狀病毒一個共同點就是皆為傳染病,具有高傳染性。
但時代背景不同,當時的大明,暗流四起。而我們現在,要相信我們強大的祖國,假以時日,新冠狀病毒絕對可以迎刃而解。
回頭說說《大明劫》,崇禎末年長達十年的大瘟疫,史書記載“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有全家全亡不留一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不同時期看待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想法。放在過去,我也許會感慨天災人禍,大明垂死,百姓困苦。但現在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的期間,看這部電影,卻唏噓不已。
雖然人性如此,但人類不能太過健忘,千百年來歷史總在重演。
我們得永遠牢記教訓,不斷向前!
-
7 # 啞巴新郎
在電影《大明劫》中,裡面得傳染病鼠疫,要是老鼠與人體之間的傳播,主要是透過空氣傳播,速度是比較快的,感染者在兩天之內就有可能引起死亡。由於人體肺部先天沒有肺鼠疫的免疫體系,非常脆弱。此病毒會迅速經由空氣進入肺部,進而導致血液壞死,導致懷血癥,從而迅速擴散到全身。
今年的新興冠狀病毒主要透過呼吸道飛沫、接觸傳播。而飛沬的產生是因為咳嗽、打噴嚏、說話等,一般主要是近距離接觸而會傳播。
兩者之間的相同點是:都是有野生動物引起的病毒,並且也都是透過空氣傳播,感染者不及時治療都會面臨生死危險。
-
8 # 影娛互動先鋒
看過大明劫的小夥伴們都很好奇,大明劫中的瘟疫是啥病?電影大明劫中的瘟疫就是肺鼠疫,是比非典更為厲害的傳染病。其實肆虐大明天下的瘟疫由來已久,是甲級傳染病鼠疫,是老鼠與人體之間傳播,持續後感染肺部,然後經由人體呼吸傳染,此刻為肺鼠疫。肺鼠疫經由空氣傳播,速度比較快,傳染者由數小時到三天就可能引起死亡。
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途徑目前比較明確的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除此之外病毒在密閉的環境中容易形成氣溶膠傳播的風險。另外,也有可能存在消化道等傳播途徑進行傳播。
2、傳播方式:都能透過空氣傳播;
3、危害程度:都會致人死亡。
-
9 # 麻子說電影
大明劫中的鼠疫和新冠病毒的相同點,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點鼠疫和新冠病毒都是人對人直接傳染,第二點是鼠疫和新冠病毒對人都是致命的危害,第三點鼠疫和新冠病毒同樣是可以治癒的。
-
10 # 東葉景後生仔
大部分人都懷著對疫情的關切、對身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敬畏、對不幸染病的同胞的祝福和牽掛。病毒再一次讓我們(除了那些哄抬口罩價格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講述了崇禎15年(1642年)瘟疫橫行,十戶九死。李自成攻開啟封,明朝江山內憂外患,孫傳庭與吳又可分別誓死抗擊闖軍與瘟疫的故事。可是全國瘟疫橫行,身強力壯計程車兵紛紛病倒,幾天就不治身亡。軍營裡面的運屍車一趟一趟的將將士們的屍體運走。江湖遊醫吳又可(馮遠征 飾)臨危受命,大膽提出對《傷寒論》的質疑,提出自創一套的祛病方法,創立《瘟疫論》。
電影特別感人,尤其是吳又可發現瘟疫傳播途徑的那一瞬間,我深深舒了一口氣。吳又可質疑權威,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相比當時,現在的醫療水平已經非常高了,但在病毒面前,我們仍然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總結。可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微不足道!
-
11 # 夏流春水
一部好的作品埋沒於現在的電影界,那就是2013年上映的《大明劫》,它可能也因為是一部比較嚴肅的歷史題材的電影,不符合現代大眾的審美需求而被淹沒,它和當下娛樂性影片不同的原因就是將大明王朝最後的歷史展現在了人們面前,透過對明朝末年內憂外患,瘟疫橫行的展現,反映了當時的許多問題,而毫無疑問,這部作品也是悲劇性的。
很多人都會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皇帝的昏庸,太監亂政,文官集團,制度的腐敗,貪官汙吏,農民起義還有明末小冰川氣候造成的自然災害,還有就是瘟疫了,而這部電影的背景便是取材於明亡之前兩年的事情,此時的瘟疫大發,闖王進犯,流寇四起,在這個內憂外患之下,他們沒有那個愛國之心,仍舊官商勾結。所以《大明劫》展現的不只是瘟疫,而且表現了諸多當時的現狀。
人們對於瘟疫的到來總是後知後覺的,兵營內最開始出現了病患,軍醫按照普通的傷寒雜病治療導致病患越來越多,而吳又可最先提出的瘟疫是由陰氣傳播的這一想法則被推翻,導致最後的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它給人帶來的是死神,給人很大的精神壓力,是給人的恐懼,尤其是在軍營,更大的打擊是給軍人造成恐慌,導致士氣的下降,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軍營內部也軍心渙散,這可能早就預感到孫傳庭的這場仗註定就是失敗的,整個大明王朝亦如這場瘟疫一般,也搖搖欲墜,病入膏肓。
影片塑造了兩個主人公,一個是臨危受命的亂世將軍孫傳庭,另一個則是吳又可,但是影片的主題絕不是對二人的歌功頌德,而代表的是兩位不同的英雄,在國家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候,希望透過改革革新而試圖拯救國家。吳又可透過實踐,為時一年多的實地考察,發現了瘟疫的傳播途徑是透過空氣飛沫傳播,從而打破傳統醫學的禁錮,實現醫學的革新從而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孫傳庭面對軍隊缺軍需用品而且瘟疫橫行的局面試圖整頓吏治,所以整部影片也圍繞著這兩條線展開。
本來就面臨內憂外患的大明王朝,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卻瘟疫橫行,吳又可在診斷出是瘟疫的時候,因為缺乏證據,被老師推翻這一論斷,眼看大戰在即,孫傳庭面臨的卻是缺乏糧餉,軍營瘟疫橫行。
吳又可的老師臨危受命卻不幸死於瘟疫,吳又可臨危受命,這個時候救人就意味著救國,好不容易瘟疫治療初見成效,但是大戰在即,不得不使孫傳庭做了一個狠心的決斷,將得了瘟疫的兵士全部都殺掉,孫傳庭問吳又可“
大黃乃將軍藥,為何你要用此藥
”。吳又可回答:“
大黃乃將軍藥,病入膏肓,鋌而走險方有生機。務必當斷則斷,一旦錯過,便是生死兩隔”
。這看似治病之道,其實也是治國之策孫傳庭做的不僅僅是要為百姓負責,更要為國家負責,因為患病的兵士是上不了戰場的,即使是能上戰場,可能也只是拖油瓶罷了,每個士兵的健康狀況都可能是整個軍隊面臨危機,孫傳庭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是痛下殺手,救國和救人再一次出現了衝突,吳又可只能留下書信,憤然離去。
“王朝興衰,只有醫道長存”。
孫傳庭這場仗似乎在瘟疫發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是一場必敗的戰爭,而孫傳庭也戰死沙場,孫夫人殉情。吳又可離開之後定居太湖,繼續行醫,經過多年的實踐,著作了《瘟疫論》。救人和救國兩條線索,註定了兩場結局,孫傳庭的悲劇是整個時代的悲劇,雖滿腔抱負,滿腔熱血,但是卻生不逢時,大明王朝這個時候早就無藥可救了。
劇中還有一個細節描寫,這個細節描寫透過和孫傳庭的行為形成一個比較鮮明的對比,救人還是救國,顧國還是顧家,在孫傳庭和吳又可之間展開。
都說是先有國再有家,可是當這個問題在面臨選擇的時刻確實艱難的,雖然算不上一個矛盾,可是家在國面前又顯得那麼渺小。
眼看疫情的好轉,士兵們也很快就可以進入軍營,上前線打仗了,可是這個時候一個細節表現了吳又可和孫傳庭的一個不同,那便是一個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和吳又可說
“我不想走,馬上就打仗了,我娘病了,我想回家看我娘”
,這句話由一個孩子說出,則更顯心酸,也更能看出當時時局的情況,打仗本來是大人的事情,一個孩子卻也不得不上前線打仗,吳又可作為一個醫者,他選擇了小家,他滿足了這個孩子的請求,可是這個孩子最後也沒能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便被燒死在軍營了。而孫傳庭作為一個軍人,他想到的是民族大義,他是為了大家,為了國家,只犧牲了士兵,可能救回來的是整個大明王朝,救回來的是更多的人。所以他也不得不一把大火燒掉了即將好轉計程車兵。除了這些衝突之外,還有官商勾結,本來軍營裡的軍餉只夠幾個月,但是那些商人只顧著自己的利益,不顧家國之危,面目可憎。
《大明劫》表現的不只是大明王朝最後的場面,也沒有將主要情節表現宏大的軍事場面,而是利用長鏡頭,由遠及近,戰場上的只有未散的硝煙,還有收繳武器的“闖賊”,孫傳庭只是默默地躺在了戰場上,他最終也沒能救得了末日的明朝它表現的更是末世的複雜的人心。
-
12 # 鯽鯉草鯿
《大明劫》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首先是電影對於細節的考慮,可以說已經非常完美了,鄉紳第一次宴請孫將軍時孫傳庭是一身便服,因為這時他和鄉紳的矛盾還沒有凸顯,第二次便是一身戎裝,明顯就是打算拿下那幫國家的蛀蟲了。此外,電影裡就連一閃而過的客串角色,演技都是那麼的出色,這和劇組的標準和耐心講解是分不開的。當鏡頭裡有很多人的時候,好像每一個人都是主演,都在認真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做合乎常理的事情。軍營裡有人在閒聊,有人脫下中衣在院子裡洗澡,也有人在磨刀擦槍,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專注和專業。好像是導演穿越了,到了古代,拍攝下了一組紀錄片。其次是服飾,這是本劇的一個亮點。影視裝、影樓裝大量充斥於古裝電影電視中,讓人誤認為那些便是華夏衣冠。在這一點上,《大明劫》絕對是良心之做,據說劇組在這方面考證了大量的資料,力求還原真是的大明衣冠,從效果來看,確實是做到了。除了服制,還考慮到不同階層的購買力,貧民不再穿華麗麗的棉布衣了,大多都穿粗麻衣,這和當時人民生活水平是分不開的。此外還有士兵所用的武器。火繩槍、三眼銃以及弗朗機都有出現,這些讓歷史迷終於在鏡頭裡看到昔日祖先的高超軍工水準。不再是清一色的大刀長矛,步兵之間的較量也不再僅僅是一窩蜂地衝上去互相砍,感覺是菜市場小混混打架一樣,而是整齊的隊形和有序的攻擊。
-
13 # 燈等燈等燈138
電影《大明劫》中的鼠疫和目前我們國家所面對的新型冠狀病毒同樣也是傳播快,人傳人,發病率極高。其實很多類似這樣的病毒類災難電影如《流感》《傳染病》等都故事情節都有發生在我們顯示生活中,我們經歷過這樣舉國上下統一的難關,往後的日子應該更注意個人衛生,對“吹哨人”提出的意見或者建議及時做出反應,認真研究並證實是否謠言。當面對像目前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情況時,應該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響應黨的決策,不要製造謠言,不要傳播不實謠言,不給國家添亂。
-
14 # 小柒影視劇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大明劫》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首先是電影對於細節的考慮,可以說已經非常完美了,鄉紳第一次宴請孫將軍時孫傳庭是一身便服,因為這時他和鄉紳的矛盾還沒有凸顯,第二次便是一身戎裝,明顯就是打算拿下那幫國家的蛀蟲了。此外,電影裡就連一閃而過的客串角色,演技都是那麼的出色,這和劇組的標準和耐心講解是分不開的。當鏡頭裡有很多人的時候,好像每一個人都是主演,都在認真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做合乎常理的事情。軍營裡有人在閒聊,有人脫下中衣在院子裡洗澡,也有人在磨刀擦槍,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專注和專業。好像是導演穿越了,到了古代,拍攝下了一組紀錄片。其次是服飾,這是本劇的一個亮點。影視裝、影樓裝大量充斥於古裝電影電視中,讓人誤認為那些便是華夏衣冠。在這一點上,《大明劫》絕對是良心之做,據說劇組在這方面考證了大量的資料,力求還原真是的大明衣冠,從效果來看,確實是做到了。除了服制,還考慮到不同階層的購買力,貧民不再穿華麗麗的棉布衣了,大多都穿粗麻衣,這和當時人民生活水平是分不開的。此外還有士兵所用的武器。火繩槍、三眼銃以及弗朗機都有出現,這些讓歷史迷終於在鏡頭裡看到昔日祖先的高超軍工水準。不再是清一色的大刀長矛,步兵之間的較量也不再僅僅是一窩蜂地衝上去互相砍,感覺是菜市場小混混打架一樣,而是整齊的隊形和有序的攻擊。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5 # 曉俊先生
大明劫電影中的鼠疫和現在的 新型冠病毒有什麼共同點?首先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看的這兩種病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對健康和生命威脅都很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傳染性強要吸取的經驗是不要外出不要串門不要出人多的地方,在家要勤開窗通風適當鍛鍊勤洗手做好必要的消毒,總之要配合好當地社群的管理和宣導,戰疫全面勝利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
-
16 # 好看劇情匯
《大明劫》的鼠疫 病毒也是從動物中產生的,然後再傳染給人類,在透過人類的平常生活中的接觸,才使得病毒在人類中肆虐廣泛傳播。
-
17 # 史海鉤沉
要說《大明劫》中鼠疫跟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啥異同點?
其實冠狀病毒我們已經很瞭解了,那我們現在先來了解一下《大明劫》中的鼠疫,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明末鼠疫,又稱明末華北鼠疫、京師大瘟疫、明末大鼠疫、疙瘩瘟,是指明朝崇禎帝在位期間中國北方出現的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後中國進入了一個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發。 明末大鼠疫開始於崇禎六年(1633年),地點是山西。崇禎十四年傳到河北,並隨著李自成和清朝的軍隊傳到更多的地區。崇禎十四年(1641年),鼠疫傳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明末鼠疫這場大鼠疫是的“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已高達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當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進大明帝國的都城北京時,他面對的是一座“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其實大明與其說敗於滿清之手不如說大明亡於明末瘟疫。
其實對比現在的冠狀病毒和明末華北瘟疫,都是差不多的,他們一般都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傳染性強,二是致死率高。
明末瘟疫民間百姓生活簡直就是人間煉獄。
所以,比較幸運的就是,我們生於這個年代,醫療條件好,國家富強,所以目前的冠狀病毒並不可怕。
-
18 # 66龍捲風
《大明劫》中的鼠疫與現在的冠狀病毒相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其一,明末年旱災肆虐,不僅人民沒有飯吃,老鼠也需要到處尋找食物,較大數的老鼠進入人類的居住地,鼠疫桿菌就傳染到人類身上了,這個和吃蝙蝠把冠狀病毒帶到人類身上一樣。
其二,兩種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明朝末年,鬧饑荒,難民四處逃串,導致傳播的很廣泛。而今年的冠狀病毒期間正逢春節,人流量比較大,所以也不好控制。
其三,二者傳播途徑,鼠疫桿菌是透過血液傳播,鼠間的鼠疫一般在人間發生就行之前發生,透過鼠跳蚤傳播,等到人得了此種疾病,可透過體液和接觸傳染。冠狀病毒是體液和接觸傳播。
其四,患過鼠疫病癒的患者可獲得永續性免疫力,很少再次傳染。冠狀病毒治癒後,就不知道會不會有持久的免疫力啦。
其五,鼠疫是人群普遍易感染,無年齡和性別差異。冠狀病毒感染的人群現在也不侷限於老年人了。
其六,鼠疫感染症狀比較厲害,高熱伴畏寒,不及時治療很快死亡,這一點好像比冠狀病毒厲害。
-
19 # 小小電影客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常不是鼠疫,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多數是因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雖然目前並沒有較好的醫治方法,但是在發現病情後可以採取對症支援治療,多數人可以達到較好治療效果。
早隔離,早治療,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
20 # 嘉華影視剪輯
不要吃野生動物,都有不同的病毒在潛伏,說不定一吃就感染!所以要保護動物,愛惜生命!
回覆列表
《大明劫》
在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關於鼠疫的描述,鼠疫初發時,醫者只會當是尋常傷寒醫治,就算是發現是傳染性極強、死亡率極高的瘟疫,受到古代醫療水平的侷限,也沒有藥物能夠快速治癒病情、阻止瘟疫傳播。
最可悲的是,古人缺少阻斷傳染的醫療知識,不懂隔離、沒有防護用具,還要為患病家人端湯喂藥、抬棺送終,傳染率基本是百分之百,於是鼠疫的範圍就越來越大,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在明朝末期崇禎皇帝治下的這一場鼠疫的到來,成為了大明王朝終結的導火索。
明朝末年這場大面積的鼠疫是如何爆發的呢?這就要說古代的天災對人類的殺傷力是巨大的,在明朝崇禎十四年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大旱,旱災持續了整整四年之久,田地荒蕪,顆粒無收,百姓只能餓著肚子四處逃難。
正如老話所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在逃難過程中餓殍遍地,老鼠沒有食物吃,就偷吃人屍,人們沒有糧食吃,就吃老鼠肉,掘老鼠洞中藏的糧食吃,惡性迴圈之下,許多人都感染上了鼠疫,人們四處逃難,又將疫情傳播的更廣,導致這場瘟疫愈演愈烈,最後一發而不可收拾。
此次鼠疫的患病症狀也是相當恐怖的,發病快,死亡速度也很快,起初患者身上會有一塊肉疙瘩隆起,只需幾刻之後就會發病而死;另一種症狀就是嘔血,患疫者嘔血不止,最終吐血而死。
那場鼠疫傳染性高,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往往一人患病,接觸過的人無一倖免,故而基本都是一人患病,全家死絕,也無人敢去收葬,長此以往導致大明城內十室九空。
沒有應對良策,朝廷只能眼睜睜看著病情蔓延,到了崇禎十六年的時候,瘟疫愈演愈烈,甚至擴散到了京都之內,京城內每日死亡人數超過萬人,來往送棺材出城的人竟將城門都給堵住了,城中百姓活下的也就十之四五。
劇中有一個姓吳的官員準備去工作時,自己的一個僕人因鼠疫而死,他差遣另一個僕人前去買棺材,但僕人卻遲遲未歸,那僕人竟因為傳染了鼠疫死在了棺材鋪內。
更令人冒冷汗的是,二人騎馬而行,前一刻還在交談,後一刻人就死去了,看得我心驚肉跳,這一場鼠疫到了令人聞風喪膽的地步了。
京城內死的不僅僅是一些小商小販平民百姓,更多的是保衛京城計程車兵。據資料顯示,崇禎十六年時京城內共有十萬士兵駐守內外,因鼠疫死亡的就有五萬餘人,剩下計程車兵也都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戰馬原有三萬匹,最終也只剩下一千餘匹。京城內剩下計程車兵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力,又談何保衛都城呢?
因而有不少人認為,結束了明朝的並不是闖王李自成,而是這場恐怖如斯的鼠疫。這場瘟疫使得京城內守備力量大大削弱,毫無還手之力。讓李自成僅僅在兩日內就拿下了京都,結束大明王朝的統治。
而攻下京城的闖王的老家米脂也是因為旱災連年,鼠疫猖獗才逼得他兵變起義,所以就出現了“老鼠亡明”的說法。
後世也有人認為,後來李自成的大軍兵敗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感染了鼠疫。
不僅僅是在中國,自鼠疫出現有關記載之後,在全球範圍內因為鼠疫而喪命的人將近有三億之多。鼠疫危害之大、影響之深遠,實在是令人不敢置信!
在瘟疫面前,人類的力量總是顯得那麼渺小,即使是在擁有先進醫療水平的當代,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敬畏自然、愛護家園的道理,與地球上一切生命和諧共生。
很不幸,在20年代伊始的時候,又一次疫情降臨在中華大地,考驗著中華兒女,儘管情況並不樂觀,但我們都堅信華人眾志成城的精神一定會攻克難關。
或許我們都是普通人,不能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我們能做的就是響應國家號召,宅在家自行隔離,不隨意出門,遏制病毒傳播,為他人,也為自己,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此可見:
1、都是人傳人
2、都是從動物身上而來
3、發病速度快,蔓延性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