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棒大帥

    貓兒瓜是藥用植物,很少個人種植。

    貓屎瓜,又名貓兒屎、鬼指頭、貓屎筒,木通科貓屎瓜屬落葉灌木植物,高達5米。分佈於秦嶺、巴山的深山之中,在四川巴中、重慶萬州、湖北恩施等地山區叫做“貓兒屎”;在雲南昭通地區又叫雞腸子。因其果實成熟後,呈藍紫色,多漿汁,形狀很像貓兒拉的屎,所以俗稱“貓屎瓜”,又稱“貓兒屎”。

    貓屎瓜屬木通科,叢生落葉灌木。高達2~6米,樹皮深灰棕色,幼枝黃綠色,莖中髓心粗大,色白而疏鬆;大型奇數羽狀複葉,長達50釐米,互生,小葉13~25片,對生,卵圓形或矩圓形。

    優先選地整地

    在進行貓屎瓜種植之前我們需要做好選地工作的進行,選擇好適宜種植的土地之後,我們就需要進行整地工作的進行。儘管貓屎瓜是一種野生的多功能水果,對其土壤的適應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為了提高種植產量,我們在選土地時候也是需要對其進行考量的,為了貓屎瓜的品質得到保證,我們需要將其種植在距離水源的近的地方、交通運輸方便以及地勢開闊,土壤的選擇上我們儘量不要種植在粘性的土壤中,雖然貓屎瓜可以生長,但是產量以及發育情況會大大的下降,我們將其種植在土質鬆軟的沙性土壤中、土壤中富含有機物質的、土壤溼度適中的。土壤選擇好之後就要進行整地工作,我們將土壤中的石子以及大顆粒土質進行處理,我們儘量把種植的土壤進行深耕的方式,然後再向土壤中加入適量的肥料,這樣可以讓土壤更加的通透,接下來就可以進行貓屎瓜的種植了。

    種子的處理

    種植貓屎瓜的方式,我們一般採取種子繁殖的方式進行種植,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種子的成活率。在種植之前我們需要將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將其放在帶有消毒作用的水中進行浸泡,這樣可以大大的降低種子的病害發生,浸泡好之後清洗乾淨,再將其放在溫水中進行一天的浸泡這樣做的目的是起到催芽的作用,然入土的的種子科很快的啊破土發芽。種子處理好之後就可以進行種植了。

    幼苗管理

    在貓屎瓜生長初期在幼苗階段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我們需要將其進行正確的管理,在這個非常時期,為了幼苗得以健康的生長,我們需要及時清理田間的雜草,以免生長需要的養分被雜草佔去,我們在平時還需要對其進行水肥的管理,在幼苗階段需要的水肥也是非常大的,我們每間隔三天就需要對其進行一次澆水,這樣可以讓幼苗快速的生長,每間隔十天就需要進行肥料得施加,這樣可以對幼苗進行營養的補充。在幼苗的階段管理工作是非常關鍵的,這關乎到植株以後的生長趨勢,幼苗期間的管理是非常關鍵的。

    病害的防治

    在貓屎瓜的生長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經常對園地進行消毒處理,這樣可以預防病害的出現,從而促使貓屎瓜的產量會變得更高,一旦園地出現害蟲就要及時進行處理,我們可以噴灑藥物進行處理,提前做好防範工作,在整地的時候就需要對土壤進行消毒,這樣也可以對病害進行防治。雨水多的季節也很容易造成病害,當田間積水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及時的排水。

    以上就是種植貓屎瓜的田間技術管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2 # 我是農村曹哥

    貓屎瓜生於海拔900~2200米的谷坡灌叢或深山溝旁陰溼處,分佈於陝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及西南各省區,為淺根性樹種,有喜光特性,必須選擇Sunny充足的地方栽培,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才能獲得高產、穩產、優質,土壤酸鹼度選擇微酸至微鹼,表土要求含較多的腐殖質

    1、種子處理:貓屎瓜種子在9月底成熟,10月上、中旬選擇軟熟或已經開口的果實採種,將採摘來的漿果及時水洗搓去果肉,用溼潤河砂,在10月至11月室溫條件下儲藏30至35天,讓種子完成形態後熟作用和層積發芽。

    2、種子播種:貓屎瓜適宜種植時間為4~10月,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太陽偏斜時,按行距20~25釐米開溝條播,株距可依土質肥瘠、管理粗細、排灌難易而定。種子播人溝內後,覆土2~3釐米,鎮壓即可。

    1、選地整地:選用山地或林地,進行播種育苗或穴播,能充分利用林地有機質含量、肥力、對溫度和水分的緩衝能力及土壤理化性狀比農田土壤要好些的優勢。伐林栽培應在播種前1年進行,讓有機質充分分解,增加土壤的有效養分,對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協調土壤固、液、氣3相比例,消滅病源和害蟲,促進生長都十分有利。

    2、搭架攀緣:貓屎瓜是纏繞性攀緣藤本植物,選用緩生性明顯的油茶、柑橘或小喬木樹種做攀緣架,按3米行距,修剪活體攀緣物後間作貓屎瓜。人工攀緣支架可以用雙排水泥柱或雙排木材,每隔4~6米設1立排柱。

    3、苗地管理:貓屎瓜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撤除蓋頭草,併除草、間苗,第一片真葉全展後,按株距6釐米定苗,並追肥1~2次,施尿素或複合肥300千克/公頃。及時灌溉排水,乾旱澆水,雨澇排水。苗期病蟲害主要是紅體葉蟬為害幼小莖尖,應及時防治,否則會導致莖藤短縮。

    4、適時修剪:貓屎瓜修剪能極顯著地提高先年母莖的粗度和材積,提高當年木通藥材產量和質量。結合新梢引上搭架第一道鐵絲、綁在第二道鐵絲和剪掉超過第二道鐵絲相互纏繞結團的小莖等田間管理工作進行。5月中旬,每條先年母莖選留2~3個新梢,第4~8束幼葉時摘掉新梢莖尖,稱為4/4修剪或2/8修剪。5月中、下旬間隔5天左右修剪1次。

    5、病害防治:貓屎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鏽病、短縮病、枯萎病、鏽病和葉斑病,主要蟲害有紅體葉蟬、蚜蟲、毛辣蟲、尺蠖等,防治應採取農業綜合措施與藥劑防治並舉方案,做好種子、種苗及土壤消毒工作,多雨季節注意及時清溝排澇,鬆土施肥,發現病株應及時清除,並用生石灰消毒病穴,控制傳染。

  • 3 # 會哥的生活記錄

    貓兒瓜有什麼作用,如何種植:

    貓屎瓜是一種很有開發價值的野生經濟植物,別稱貓兒屎、鬼指頭、貓屎筒等,為木通科貓屎瓜屬落葉灌木植物,因其果實成熟後呈藍紫色、多漿汁,形狀很像貓兒拉的屎,所以俗稱“貓屎瓜”,具有較高的種植價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貓屎瓜種植技術吧!

    1、貓屎瓜的種植環境:

    貓屎瓜生於海拔900~2200米的谷坡灌叢或深山溝旁陰溼處,分佈於陝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及西南各省區,為淺根性樹種,有喜光特性,必須選擇Sunny充足的地方栽培,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才能獲得高產、穩產、優質,土壤酸鹼度選擇微酸至微鹼,表土要求含較多的腐殖質。

    2、貓屎瓜的播種技術:

    1、種子處理:貓屎瓜種子在9月底成熟,10月上、中旬選擇軟熟或已經開口的果實採種,將採摘來的漿果及時水洗搓去果肉,用溼潤河砂,在10月至11月室溫條件下儲藏30至35天,讓種子完成形態後熟作用和層積發芽。

    2、種子播種:貓屎瓜適宜種植時間為4~10月,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太陽偏斜時,按行距20~25釐米開溝條播,株距可依土質肥瘠、管理粗細、排灌難易而定。種子播人溝內後,覆土2~3釐米,鎮壓即可。

    3、貓屎瓜的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用山地或林地,進行播種育苗或穴播,能充分利用林地有機質含量、肥力、對溫度和水分的緩衝能力及土壤理化性狀比農田土壤要好些的優勢。伐林栽培應在播種前1年進行,讓有機質充分分解,增加土壤的有效養分,對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協調土壤固、液、氣3相比例,消滅病源和害蟲,促進生長都十分有利。

    2、搭架攀緣:貓屎瓜是纏繞性攀緣藤本植物,選用緩生性明顯的油茶、柑橘或小喬木樹種做攀緣架,按3米行距,修剪活體攀緣物後間作貓屎瓜。人工攀緣支架可以用雙排水泥柱或雙排木材,每隔4~6米設1立排柱。

    3、苗地管理:貓屎瓜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撤除蓋頭草,併除草、間苗,第一片真葉全展後,按株距6釐米定苗,並追肥1~2次,施尿素或複合肥300千克/公頃。及時灌溉排水,乾旱澆水,雨澇排水。苗期病蟲害主要是紅體葉蟬為害幼小莖尖,應及時防治,否則會導致莖藤短縮。

    4、適時修剪:貓屎瓜修剪能極顯著地提高先年母莖的粗度和材積,提高當年木通藥材產量和質量。結合新梢引上搭架第一道鐵絲、綁在第二道鐵絲和剪掉超過第二道鐵絲相互纏繞結團的小莖等田間管理工作進行。5月中旬,每條先年母莖選留2~3個新梢,第4~8束幼葉時摘掉新梢莖尖,稱為4/4修剪或2/8修剪。5月中、下旬間隔5天左右修剪1次。

    5、病害防治:貓屎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鏽病、短縮病、枯萎病、鏽病和葉斑病,主要蟲害有紅體葉蟬、蚜蟲、毛辣蟲、尺蠖等,防治應採取農業綜合措施與藥劑防治並舉方案,做好種子、種苗及土壤消毒工作,多雨季節注意及時清溝排澇,鬆土施肥,發現病株應及時清除,並用生石灰消毒病穴,控制傳染。

  • 4 # 留香仙居

    貓兒瓜是一種很有開發價值的野生經濟植物,別稱貓屎瓜、貓兒屎、鬼指頭、貓屎筒等,為木通科貓屎瓜屬落葉灌木植物,因其果實成熟後呈藍紫色、多漿汁,形狀很像貓兒拉的屎,所以俗稱“貓屎瓜”,具有較高的種植價值,它的果實營養豐富,果肉中富含糖類、蛋白質、脂肪、果膠、維生素和礦物營養。味甜如蜜,可供鮮食和加工製糖、釀酒、食品、果膠、果凍、果醬等。其種子含油量為18%~22%,出油率與棉籽相近,油可食用,其味香美,富有營養,還可制肥皂,作工業用油。其果皮內富含橡膠,含量約為乾重的10%~20%,且橡膠的化學結構和一般天然橡膠相同,與丁苯膠摻和使用,可作一般橡膠製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貓屎瓜種植技術吧!

    貓屎瓜的種植環境

    貓屎瓜生於海拔900~2200米的谷坡灌叢或深山溝旁陰溼處,分佈於陝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及西南各省區,為淺根性樹種,有喜光特性,必須選擇Sunny充足的地方栽培,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才能獲得高產、穩產、優質,土壤酸鹼度選擇微酸至微鹼,表土要求含較多的腐殖質。

    貓屎瓜的播種技術

    1、種子處理:貓屎瓜種子在9月底成熟,10月上、中旬選擇軟熟或已經開口的果實採種,將採摘來的漿果及時水洗搓去果肉,用溼潤河砂,在10月至11月室溫條件下儲藏30至35天,讓種子完成形態後熟作用和層積發芽。

    2、種子播種:貓屎瓜適宜種植時間為4~10月,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太陽偏斜時,按行距20~25釐米開溝條播,株距可依土質肥瘠、管理粗細、排灌難易而定。種子播人溝內後,覆土2~3釐米,鎮壓即可。

    貓屎瓜的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用山地或林地,進行播種育苗或穴播,能充分利用林地有機質含量、肥力、對溫度和水分的緩衝能力及土壤理化性狀比農田土壤要好些的優勢。伐林栽培應在播種前1年進行,讓有機質充分分解,增加土壤的有效養分,對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協調土壤固、液、氣3相比例,消滅病源和害蟲,促進生長都十分有利。

    2、搭架攀緣:貓屎瓜是纏繞性攀緣藤本植物,選用緩生性明顯的油茶、柑橘或小喬木樹種做攀緣架,按3米行距,修剪活體攀緣物後間作貓屎瓜。人工攀緣支架可以用雙排水泥柱或雙排木材,每隔4~6米設1立排柱。

    3、苗地管理:貓屎瓜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撤除蓋頭草,併除草、間苗,第一片真葉全展後,按株距6釐米定苗,並追肥1~2次,施尿素或複合肥300千克/公頃。及時灌溉排水,乾旱澆水,雨澇排水。苗期病蟲害主要是紅體葉蟬為害幼小莖尖,應及時防治,否則會導致莖藤短縮。

    4、適時修剪:貓屎瓜修剪能極顯著地提高先年母莖的粗度和材積,提高當年木通藥材產量和質量。結合新梢引上搭架第一道鐵絲、綁在第二道鐵絲和剪掉超過第二道鐵絲相互纏繞結團的小莖等田間管理工作進行。5月中旬,每條先年母莖選留2~3個新梢,第4~8束幼葉時摘掉新梢莖尖,稱為4/4修剪或2/8修剪。5月中、下旬間隔5天左右修剪1次。

    5、病害防治:貓屎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鏽病、短縮病、枯萎病、鏽病和葉斑病,主要蟲害有紅體葉蟬、蚜蟲、毛辣蟲、尺蠖等,防治應採取農業綜合措施與藥劑防治並舉方案,做好種子、種苗及土壤消毒工作,多雨季節注意及時清溝排澇,鬆土施肥,發現病株應及時清除,並用生石灰消毒病穴,控制傳染。

  • 5 # 老胡說三農

    貓兒瓜,又稱貓屎瓜、貓兒屎。為木通科貓屎瓜屬落葉灌木,最高株高可達5米以上。由於貓兒瓜的果實在成熟後呈藍紫色,而且多漿汁,形狀猶如貓兒拉的屎一樣,所以俗稱"貓屎瓜",又稱"貓兒屎"。

    貓兒瓜原為野生植物,因其果實營養豐富,果肉中富含糖類、蛋白質、脂肪、果膠、維生素等而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並且,貓兒瓜在工業領域和醫學領域均有一定的用途,所以,近幾年被引入人工種植。那麼,對於沒有種植貓兒瓜經驗的農民朋友來說又該如何種植呢?貓兒瓜具體又有什麼作用呢?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一、貓兒瓜的生物學特性

    野生貓兒瓜一般生於海拔900~2200米的山坡、灌叢或深山溝旁的陰溼處,因此,貓兒瓜比較耐廕庇、潮溼的生存環境。但是,要想使貓兒瓜有較高的產量表現,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進行種植。

    二、貓兒瓜的種植方法

    (一)播種育苗

    1.苗床整理

    在地面上開挖一個寬1米、深15釐米、長不限的地槽,然後用廄肥將地槽填滿並“摟”平,最後澆足水。

    2.種子播種

    一般情況下,貓兒瓜應在3月中旬進行播種。在播種前,應將種子放置於40℃的溫水中浸泡5-7小時,然後撈出進行播種。播種的深度為1.5釐米。播種後在苗床上扣一個小拱棚即可。

    (二)移栽前的準備

    1.施肥耕地

    貓兒瓜較喜肥,尤其喜歡有機肥。因此,應採用農家肥做底肥。依據經驗,每畝應採用廄肥1500公斤;土雜肥1000公斤;人糞尿500公斤混勻撒施,這樣可以提高肥效。農家肥撒施後,深耕耙平。為預防乾旱,應做一米寬的高畦利於澆水使用。

    2.大田澆水

    貓兒瓜有喜潮溼的習性,尤其在苗期,更喜潮溼的土壤環境,因此,在移栽前還應澆水“洇”地。這次澆水一定要徹底澆透,不能“水過地皮幹”。種植地徹底澆透後,還要曬田三天,然後用鐵耙將種植地表土“摟”松,為移栽做準備。

    (三)移栽

    當苗床上的苗子有3片真葉並且高10釐米時即可進行移栽。移栽應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太陽偏斜時進行。在移栽前先挖種植穴,並將穴與穴之間的距離均控制在2x2米或2x3米,挖穴的穴深應控制在2釐米,以便有8釐米植株露出地面。

    穴挖好後,應垂直將貓兒瓜的苗子放入穴內,然後覆少許土,以苗子不傾倒為宜,接下來進行澆水,並將穴灌滿。待穴中的水徹底“洇”完後進行最後一次覆土,並在覆土完畢後將土壓實即可。

    (四)栽後管理

    1.追肥

    當移栽後的苗高達15-18釐米時進行第一次追肥。追肥應以非常稀薄的人糞尿為主,也可採用0.1%的尿素水進行追施。在追施肥料前,應在距植株根部15釐米處開一淺溝,然後將稀薄的人糞尿或尿素水順溝灌入,待肥料徹底“洇”完後覆土即可。

    第二次追肥可在苗高25釐米時進行。此次追肥應採用複合肥。追肥的方法是:在距貓兒瓜植株根部10釐米處挖穴,穴深為10釐米,然後將複合肥施入並覆土即可。一般情況下,每畝需肥量為30公斤。

    第三次追肥可在苗高30釐米時進行。此次追肥應以追施尿素為主,以追施磷肥、鉀肥為輔。一般情況下,可畝追尿素3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5公斤。追肥的方法與第二次相同。

    2.中耕除草

    由於貓兒瓜的種植密度不大,因此,易出現田間草害。原則上不要使用除草劑除草,因為有一些除草劑對貓兒瓜有危害,可導致貓兒瓜死亡。所以,應採用人工拔草的方式進行除草。具體除草次數可根據草害情況進行確定。

    中耕應進行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一次追肥之後的第五天進行,此次中耕宜淺不宜深;第二次中耕在六月末進行,此次中耕可以深一些,但不宜超過8釐米;第三次中耕應在七月中旬進行,此次中耕的深度應在10釐米左右,以便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3.澆水

    一般應根據土壤的乾旱程度適時澆水。在夏季,原則上應每隔10天澆水一次,以確保土壤中有足夠的水分供給。

    4.搭架攀緣

    貓兒瓜是纏繞性攀緣藤本植物,因此,一定要搭架。當貓屎瓜藤蔓長到50釐米長時,就要及時搭架並引蔓上架。搭架的方式有多種,最好在兩株葛苗中間斜插一根竹竿,再將相鄰兩行的竹竿交叉為"人"字形,並在架上放一根長竿,然後用繩索捆綁固定即可。這樣的棚架不容易被大風吹倒,比較結實。

    5.適時修剪

    貓兒瓜修剪能極顯著地提高產量。一般情況下,修剪應在5月中旬時進行,修剪方法是:每條母莖選留2~3個新梢,將餘下的剪除即可。

    三、貓兒瓜的病害防治

    貓兒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短縮病、枯萎病、鏽病和葉斑病,主要蟲害有紅體葉蟬、蚜蟲、毛辣蟲、尺蠖等。

    (一)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為害貓兒瓜的葉片,降低葉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可採用20%四氟.吡唑酯、15%粉鏽寧1000倍液、2%抗黴菌素水劑200倍液、10%多抗黴素1000至1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噴灑3-6次,間隔期為5天。

    (二)短縮病

    短縮病會導致貓兒瓜幼葉中脈兩側的細脈間出現透明的退綠虛線小點,以後透明線點增多,葉背主脈上生出長短不等的蠟淚狀突起。病株葉片變寬變厚,葉色濃綠、節間縮短,植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發病嚴重時,會導致貓兒瓜不能結果。

    防治方法:發現病株應拔除並深埋。另外,應對健康植株噴施病毒抑制劑,如菌毒清和病毒A等進行預防。

    (三)枯萎病

    枯萎病由真菌或細菌引致,可導致貓兒瓜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可採用41%聚砈·嘧黴胺按600倍液-800倍液進行稀釋噴灑,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5天。

    (四)鏽病

    鏽病為害貓兒瓜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採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10天。

    (五)葉斑病

    葉斑病為害貓兒瓜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採用20%矽唑·咪鮮胺1000倍液、38%惡霜嘧銅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矽唑1000倍液、50%託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錳500倍液 、80%代森錳鋅400-6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7天。

    (六)紅體葉蟬

    紅體葉蟬主要為害貓兒瓜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採用2000倍的2.5%的溴氰菊酯可溼性粉劑、90%敵百蟲原液8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7天。

    (七)蚜蟲

    蚜蟲主要為害貓兒瓜的葉片和幼芽。

    防治方法:可採用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 2.5%溴氰菊酯乳劑3000 倍液或 40%吡蟲啉水溶劑1500-20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防治次數不定。

    (八)毛辣蟲

    毛辣蟲主要為害貓兒瓜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採用50%馬拉硫磷乳劑、50%馬拉硫磷乳劑、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2.5%敵百蟲粉劑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7天。

    (九)尺蠖

    尺蠖主要為害貓兒瓜的花蕾。

    防治方法:主要採用人工捕捉的方法進行防治。

    四、貓兒瓜究竟有什麼用

    (一)工業用途

    貓兒瓜的果皮中含有橡膠成分,可以製作汽車輪胎以及其它橡膠製品。

    (二)食品用途

    貓兒瓜的果實營養豐富,其果肉中富含糖類、蛋白質、脂肪、果膠、維生素和礦物營養。而且,味甜如蜜,可供鮮食和加工,可以製糖、釀酒、用於食品、果膠、果凍、果醬的生產。

    (三)醫藥用途

    貓兒瓜的根和果有清熱解毒之效,可做藥用。

    綜上所述,貓兒瓜原為野生植物,因其果實營養豐富,味甜可口,且有一定的工業及藥用價值而被引入人工種植。種植貓兒瓜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一般情況下,只要按照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種植,就一定能夠種植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合格的男人應該具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