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醜八怪小李

    一般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很強,比如讀書的時候,只要老師一教他就會了,遇到這樣的孩子有很多家長就會猶豫在想要不要把比他高一年級的東西讓他學習。其實還是沒什麼必要,因為孩子不管在學習什麼東西都要有一定的基礎,如果你只看到他現在學習能力強就用其他方面的東西來佔據他現在學習的時間,到了以後鞏固的時候可能就沒那麼隨心所欲了,所以說現在孩子學什麼就讓他專心去學,學紮實了以後用到才會隨心所欲。

  • 2 # 哈哈育兒

    不好,不要輕易給孩子超前學習。

    現在的媽媽們都好焦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去學什麼都想要自己家的孩子也去學,看到社會宣傳什麼好也要讓孩子去學。

    都沒有考慮過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也不考慮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歡。心想的就是“反正技多不壓身”。

    但是媽媽們,孩子跟大人一樣,精力是有限的。讓孩子學習奧數、學習繪畫、學習游泳、學習彈琴.......

    這樣做只會肥了商家的錢袋,苦了自己的孩子。

    媽媽們讓孩子學習的時候,要遵循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不要盲從,適合的永遠是最好的。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曾說過,不要讓孩子提前奔跑,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跑早了,跑快了,到後面就跑不動了。

    我見過好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背古詩詞、學數學、上各種興趣班,結果到孩子3年級左右,開始出現後遺症了。

    孩子厭學的情緒越來越大,當初提前學的知識在一二年級很有用,自己也受到老師的喜歡,但隨著難度的提高,知識不夠用,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厭學了,學習成績自然下降,加之受到父母的責備,越來越討厭學習。導致慢慢的跟不上同學,最後有些是放棄了自己的。

    明白家長們的心情,想要出人頭地,要選對方法。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的是陪伴,需要的是玩,需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交流。

    各位家長也不要把所有的焦慮都壓在孩子身上,焦慮了,自己去學。畢竟大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要把所有的勁都往孩子身上使。

    你累,孩子更累,他小小年紀擔負了自己本不該擔負的慾望。真的為了孩子,就用心愛孩子,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 3 # 小可心的成長記錄

    好不好決定於給孩子超前學習的內容是什麼知識,孩子的反應又是怎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如果籠統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不支援超前學習,超前學習大機率會影響孩子未來學習的心態以及面對學習的態度。超前學習就意味著比同齡人學得多、學的深,如果是小朋友都會面對的學習內容,那超前學習的孩子就容易產生優越感和自負心態。調整不好反倒會因為超前學習造成心理問題。

    其次,如果超前學習的內容並不是孩子們普遍都會面對的學習內容,比如一些興趣特長課程以及為將來做打算的培優課程,這些學習內容的話我個人支援超前學習。例如鋼琴、舞蹈、歌唱等等有可能成為孩子未來發展之路的超前學習那就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提前投資,這種提前和超前是很有大意義的。

    第三,所有的超前學習還必須尊重和麵對一個核心因素,那就是孩子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意願。也就是家長給孩子超前學習的知識是不是孩子樂於學習的、是不是孩子能長期堅持的、是不是孩子可以無怨無悔投入的。如果家長樂於投資培養,孩子也願意開心接受,那不妨就超前學習。否則那就要認真審視一下這種超前學習對孩子究竟有大意義。

    最後我想說的是超前學習沒有絕對的對錯,完全在於題主的家庭情況和孩子的面對態度,只有考慮好雙方面的因素,那答案就自然出現了。

  • 4 # 昭昭之語

    超前學習在0-6歲小孩中,其實是一個早教問題,是否要對小孩進行早教。現在市面上各種培訓班,如英語,程式設計,音樂,美術,體育等各種各樣培訓課程。看身邊的小朋友,至少一個英語班,一個興趣特長班。

    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給小孩進行早教,超前學習。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佟樂泉曾提出“早教,就是要超前一步”,換而言之,就是家長要超前一步在前面引導。

    那麼早教的內容是什麼?是英語提前學會聽說讀寫,語文提前學拼音漢字,是學畫畫彈鋼琴這門技能。

    我覺得早教不是學技能效能力,技能效能力很容易透過反覆訓練達到。而是要遵循兒童發展規律,發展思維能力,拓展感官體系,拓寬想象力。讓身體和腦袋開發到很好的狀態,為技能學習打下基礎。

    如英語啟蒙,我們遵循二語習得理論,抓住語言敏感期,透過沉浸式方式習得英語。而不是透過學得方式,背單詞,背課文,背語法提前學完小學內容。(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只能透過學得方式學習英語)

    如學畫畫彈鋼琴,過早的學習技能,會扼殺其想象力。我們對小孩進行藝術音樂的啟蒙。明白各種顏色,各種色彩,各種聲音透過各種組合會發生奇妙的反應。去博物館藝術館去欣賞美,去音樂廳開啟耳朵的翅膀,刺激觸覺,視覺,聽覺等的發展,為將來學畫畫彈鋼琴插上翅膀。這樣不會在學畫畫時,只會照圖畫,只是一個畫匠,而不是成為一個藝術家。不會在彈鋼琴時,覺得枯燥無聊,每天被家長逼著練習。

    我們也不是提前教小孩加減乘除,而是訓練小孩思維能力。排列,分類,排序,空間,方位等的訓練更能開發數學素質能力。

    所以,我們需要給小孩早教,但是不是提前教會技能性的能力。

  • 5 # 24時大緯緯

    什麼是超前學習?怎樣的超前學習是有益的?

    早期教育可以促進小兒的智慧發育。

    胡幼芳, 陳榮華, 鄧靜雲, et al. 早期教育對0~3歲小兒生長髮育影響的研究[J].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 2002(6).

    有兩個詞,一個詞叫做“拔苗助長”,還有一個孿生兄第叫做“笨鳥先飛”。

    拔苗助長

    從前有個人,希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的快點,每天都到田邊去看。可是,一天、一天又一天,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他就在田邊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快快長大。”一天,他一排腦瓜子,“有了!”於是就匆匆忙忙的跑到田裡,把正田的禾苗一節節的拔高。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當他回到家裡時,一邊喘氣一邊對家人說說:“為了這一田的禾苗可把我愁壞,還好我想到一個好主意,辛苦了一天,總算讓小禾苗都長高了一節。” 家裡人沒明白怎麼回事,第二天,看到田裡的禾苗都奄奄了。

    笨鳥先飛

    從前有個小小鳥,它跟其他鳥兒一起生活在大森林裡,每天早上他們一起飛出去找食物。小小鳥每次都因為飛的慢,別的鳥兒在前面把小蟲子都吃完了,所以它就找不到小蟲子吃。鳥兒的媽媽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鳥媽媽就對小小鳥說:“你飛的慢,以後早上要早點出發。”從此小小鳥總會快“鳥”一步。

    兩相比較就發現,“拔苗助長”和“笨鳥先飛”是不同時期對待事務的不同方法。重新定義超前學習

    超前學習是一種態度,即使對學習的態度,也是對生活的的態度。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多少家長為孩子操碎了心。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明白“人生而平等”,在人生這條漫長的長跑旅途中,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堅定,始終邁步永不停歇;需要的是咬定青松的堅持,始終向前死不旋踵。

    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引導孩子學習

    孩子要學習的是他當前年齡段要學習的事情,比如寶寶從“”坐立、到爬行、再到站立“”。這是人類正常的發育規律,無法人為改變。這個階段的超前學習就是沒有必要的。需要的是深度學習,比如寶寶開始爬行了,這裡就可以鍛鍊他攀爬不同的地方,攀爬不一樣的高度,不一樣材質的東西。

    在教學內容上不要超前學習

    為什麼不要超前學習呢?孩子在超前學習後面的課程內容以後會產生“我會了,我沒有興趣再聽第二遍的心理”,也就是所謂的“厭學”。

    所以在這階段的超前學習,應該是正確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能力。

    比如:我們都學習過的語文課文《看雲識天氣》,我們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到山上、到田間地頭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的大自然。在玩的中間逐步激發孩子的學興趣和探知慾望。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

    “子不教,父之過”。一個愛看書的爸爸,不會教出一個厭惡閱讀的孩子。

    各位寶爸寶媽不要學我。

    你看寶寶這麼小就開始跟隨你目光去探知世界了,所以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勝過一切學習方法,戰略上的正確,勝於戰術上的勝利。

    最後祝福所有的寶寶在人生這場長跑中跑出風采,賽出水平。

  • 6 # 琋琦媽媽育兒

    我們知道孩子在六歲以前對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探索性學習。

    就是讓孩子自由的去探索這個世界,讓孩子在探索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求知慾。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的學習一定要以遊戲為主。在遊戲當中,讓他去探索,讓他發現學習的樂趣,主要是培養孩子的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和求知慾。在孩子的小時候他的學習,一定要是以自己孩子的興趣作為切入點。

    小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我們加強什麼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比較強。孩子六歲之前最好不要進行掌握性學習,什麼叫掌握性學習?通俗一點講,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一萬小時定律,就是反覆重複的記憶背誦練習。那孩子上小學以後,學校都是比較重視這種掌握性學習的。認字啊,背誦啊,計算啊,都是透過大量的練習中達到掌握熟練精通的程度的。

    所以我認為孩子六歲之前最主要的還是讓他自己自由的去探索。在探索當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和求知慾,培養孩子對學習的一種樂趣。孩子在六歲之前,最主要的是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說他的專注力,就是圍繞一件事做事的專注力。這些都需要家長有意識的去培養的,這種能力他不會自然而然的形成的。孩子自由去探索,他不等同於讓孩子去瘋玩。

    在孩子小的時候也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是閱讀的習慣。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孩子將終身受益。

    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對時間的一種認知能力。讓孩子對時間有概念。在小時候培養孩子的秩序感也非常的重要,這將有利他以後上學以後能夠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運動能力協調能力培養也非常重要。我們知道靈活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差。還有良好的身體,機能也是學習的一個基礎。身體不好,一方面影響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 7 # 海涵看教育

    對孩子超前學習好不好,這要根據孩子個人的實際能力水平和興趣天賦,來判斷這個問題。

    就說天賦也是天分,是一個人生來就有的生理特點,通過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使個人的才智得到發展。每個人的天分又是不同的,這樣的孩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關注孩子的個人實際能力水平和興趣方向,加以支援。在學校學習中,我們常可以看到,有個別孩子頭腦思維和理解能力等,要高於同齡的孩子,而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求知慾又是非常積極的,這樣的孩子不滿足“按部就班”的學習,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作為家長應當尊重孩子,做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

    但是另一種超前學習是違背了孩子本身身體發育規律,沒有根據孩子自身的實際能力水平,抱著一種“從眾心理”,不管孩子是否理解或者能力是否達到,是否有興趣,把孩子的學習變“被動輸入”,最後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和“死記硬背”。束縛了孩子的靈活性思維等。

    所以給孩子超前學習好不好,要根據孩子個人的實際能力水平和興趣天賦,是需要“因人而異”的。

  • 8 # 博士爸爸JackingChen

    這個問題可以歸類為“早教有沒有用”的問題。

    事實上,“早教有沒有用”仍然是一個兒童心理學領域的“學術問題”,還沒到有“科學結論”的地步。

    該問題的爭論焦點在於: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究竟是“自然成長”重要還是“學習促進”重要?在陳鶴琴先生的《兒童心理》這本書中,有兩個兒童心理學的實驗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認識這個問題。

    科學實驗一:格賽爾雙胞胎爬梯實驗

    1929年,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Gesell)開展了一項針對雙胞胎嬰兒成長的實驗。格賽爾選擇了一對同卵雙胞胎女孩T和C,並透過基線觀察確認她們的發展水平是相當的。在她們出生第48周時,格賽爾對女孩T進行了爬樓梯、搭積木、肌肉協調和運用詞彙等訓練,而對女孩C則不作訓練。

    在第53周時,格賽爾把女孩T和女孩C放到相同的環境中測試爬梯技能。結果顯示,接受訓練的女孩T在爬梯這項技能上明顯優於女孩C,兩個人的爬梯時間分別是17秒和47秒,女孩C比女孩T落後了30秒。

    之後,格賽爾讓女孩C也開始接受相同的訓練。結果顯示,只需要少量的訓練,女孩C的爬梯技能就趕上了女孩T的技能。到了第55周,兩個女孩的爬梯技能已基本看不出差別。

    格賽爾的實驗表明,人為外加的“學習”在身體成熟之前作用非常小,而在身體成熟之後訓練效果會特別明顯。

    這個實驗給我們提供的啟示是:當我們給孩子提供“外加”訓練時,首先要做的是識別出孩子處於哪個成長階段,做到在恰當的時間給孩子提供恰當的訓練。如果一味地追求快,所施加的訓練明顯超前於孩子的成長,那麼結果很有可能是白費功夫,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生理成長。

    科學實驗二:考恩體能訓練實驗

    第二個實驗是由尼爾森·科恩(Nelson Cowan)指導的一項體能訓練實驗。有一個女孩K由於曾患重病而禁錮在床上數月,導致失去了行走能力,其他運動能力也處於呆滯狀態。科恩透過自己設計的體能訓練,成功讓女孩K恢復了行走能力,其他運動也都能正常適應。

    科恩指出,女孩K之所以缺乏行走能力,是因為她缺乏了健康兒童所特有的肌肉活動,當女孩K的生理機能都發育成熟之後,透過人為的方法,加強肌肉活動,是可以恢復其應有的運動能力的。

    科恩的實驗表明,一種技能成熟之後如果不給予適當的練習和運用,會出現衰退和呆滯的現象。這個實驗給我們提供的啟示是:完全“自然成長”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技能(如語言、爬行、行走、跳躍等)在形成之後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練習和運用,之後可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掌握。

    早教究竟有沒有用?

    上述的兩個科學實驗,嚴格來說是屬於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範疇,具體涉及的是兒童行動能力的發育問題。不過,相關實驗結果對我們分析“早教”話題仍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因為“早教”的本質就是希望透過“學習促進”來讓孩子獲得更好、更快的發育。

    對於“自然成長”和“學習促進”之間的相互關係,陳鶴琴這樣寫道:

    “我們認為成熟與學習二者,在心理生活的發展上,都不能有所偏頗。如果過分地重視了成熟,那麼便會流於自然生長的“等待主義”,其對人的心理發展,實是莫大的危害。因此,在說到成熟與學習的問題時,我們不能不重視學習的效用。”

    根據前述兒童心理學家的觀點,我個人對“早教”有以下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早教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成長髮育情況。

    對於具體的某項技能,如語言、行走、思維能力等,在孩子開展這項技能的身體機能發育成熟之前,早教基本可以認為是沒用的,有時候過分訓練還會帶來“拔苗助長”的負面作用;在孩子開展這項技能的身體機能發育成熟之後,早教是有用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舉個例子,當孩子身體機能還沒發育到預爬行階段,就開始給孩子施加爬行訓練,那肯定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當孩子到了爬行月齡,多給予機會讓孩子鍛鍊,那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反而如果長期不給孩子提供聯絡爬行的機會,孩子的爬行技能很有可能會出現發育滯後的問題。

    第二,每個孩子的發育都有自己的特點,想要準確地識別出孩子的發育狀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我看來,早教老師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家長識別出孩子所處的發育階段,並給孩子制定出與發育階段相符的練習計劃。不過,想要找到一位具備這種能力的早教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能遇到,那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情,這樣的早教老師是能夠給寶寶提供很多正面幫助的。

    第三,那些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用各種“贏在起跑線”、“挖掘大腦潛能”、“提高孩子智商”為口號來吸引家長報名的早教機構,基本可以判斷它們提供的並不是純粹把孩子放於首位的早教服務,接受這樣的早教反而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負面作用。

  • 9 # 言之娓娓

    這個問題一定要根據孩子情況來定。

    1.如果孩子接受度很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靈”孩子,完全可以提前接受一些相關的知識學習,當然,學習形式很重要,切勿讓這種學習成為枯燥繁重的任務,這就是大家最擔心的提前學習造成厭學的問題。低齡段的學習內容不是最重要的,思維習慣的培養是關鍵,可以將數學問題做成各種遊戲,學習效果相當好,這就是關鍵值得研究的學習形式。不但掌握知識點,也鍛鍊孩子的思維與增長實際結合經驗,現階段的小學課程應用已經是重點,所以學以致用也可以是用而學之。

    2.如果孩子接受度一般,切忌盲目灌溉,造成的後果很可怕,所謂的越學越笨就是如此。如果孩子在這方面開發晚,那就不急,首先鍛鍊孩子反應能力,邏輯能力,還有體能的開發,是的,是體能的開發,體能的鍛鍊提高可以加大孩子對身體的自我操控,更能增進各種反應能力。在適當的時候,慢慢引入學習知識,這類孩子切忌“急”,反之,培養這類孩子的自主意識很重要,培養好的話,他們是穩定從容且沉的住氣的那類孩子,內心強大及自我認可是極其重要的!

    總之,孩子各具特色,好的壞的都歸到“特色”裡吧,我們必須認可且接受,不急不躁、假面微笑的一起成長吧

  • 10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應當肯定,一些家長這樣做,其出發點是好的,但殊不知,這種做法是有悖教學規律的。因為大凡教師講課前都要認真備課,找出所講新課的重點、難點以及前後的聯絡,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而家長由手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既不知道所講新課的重點、難點,也不清楚所講新課的教學要求,更不懂得教學的方法,這樣做,教給孩子的知識往往是不紮實的,而且有時還容易出現錯誤。而孩子在老師講新課時,又自以為已經掌握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不再用心聽課和認真思考。結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反而不夠理想。

    超前學習,走在老師前面,就能解決這些學習問題嗎?顯然是不能的,而且對這些學習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聽不懂、學習吃力,對於新的學期,課程難度增大,學習上倍感吃力,也是正常現象。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學生會擔心聽不懂課?主要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像幼兒園的孩子一樣,等著老師講課,等著老師灌輸知識,而不提前做科學的準備,

    1、 超前學的方法是做好準備

    我們在觀看田徑運動的時候,短跑運動員都會在跑道上提前準備,預備槍響,運動員們就會在起跑線做好搶跑準備了,搶跑意味著在學習的過程中爭取到領先優勢,有了主動權,自然就能取勝了。所以,學習就和賽跑是一樣的,正確的超前學習方法就是做好準備,那麼做好哪些準備呢?

    我們學生常發現,即使是去補習班上過了超前學習的課,在老師講課的時候,仍然有吃力的現象。明明是已經會的內容,聽一聽就又不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還是因為沒有準備好,聽不懂的內容我們為什麼不先自己畫出來呢?課後的問題,哪些是知識點,不瞭解的都記錄下來。那麼在老師講課的時候,著重對自己記錄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目標課堂內容獲取。讓聽課變得更主動些,自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而我們小學生,往往在方法的理解上需要時間,所以常常會想著把老師講的內容都抓住,主次不分,能力有限,造成學習效率不高。

    2、 讓頭疼課不頭疼,就要對症下藥

    讓頭疼課不再頭疼,我們就需要先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頭疼課。孩子一上此類科目的課,就頭疼、效率、煩躁、睏倦、學習效率低,有很多種原因,比如不喜歡這門課的老師,認為老師講的無聊枯燥。還有是因為自己的學習自信不足,潛意識覺得不管自己怎麼認真聽講,也不會。這兩種原因是頭疼課的主要原因,只有瞭解了為什麼頭疼,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不喜歡的老師來上課,害怕嚴厲的老師來上課,都能讓我們的學生從心底去厭倦這門課。如何來克服呢?需要超前學,提前去自己瞭解這門課的趣味性。把這門課的內容枯燥的部分,變成有趣的部分,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特別去聽一聽。梳理自己的學習節奏,也試著對老師包容一些。而這些道理,讓小學生做,非常難,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共同引導孩子,去超前學習如何釋放這些不良的情緒。

    3、 培養好學習習慣,比超前學習更重要

    其實超前學習,就是讓學生們能夠明白,在上課前,自己是有哪些知識想學的,學什麼?帶著超前梳理的問題來上課,這樣一來,課堂就是你自己的,學習也不再是別人的事,真正的課堂主動權便掌握在自己手裡了。同時,小學的知識體系比較簡單,關聯性很強,在超前學習的過程中,必然能碰到很多已經學過的知識點。這樣一來溫故知新的學習習慣就能被逐漸培養出來,查缺補漏。

    超前學的真正意義就是做好提前聽高效課的準備,自然讓聽講就不覺得枯燥了,畢竟上課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難題,而不是製造難題,接下來課後的整理和消化,也能讓學習效率更好地提高,考試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

    所以,在平時,家長切不可超前讓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應當指出,除了不應超前學習課本知識外,父母提前讓孩子學習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如,閱讀一些健康有益的少兒讀物,則是完全可以的。因為這樣做,既有利於開闊孩子的知識視野,也是對課本知識的一種補充。但在這個問題上,家長應注意兩點:一是要以課本知識為主。提倡孩子在完成學習課本知識的前提下,讀一些課外書籍。二是要注意適量、適當。即所讀的課外書不能太多、太濫;所讀的課外書應適合孩子閱讀。

    當然,提前讓孩子預習課本知識,還是有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業園如何銷售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