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珺樂寶的兒創

    大多小孩都溫順乖巧,討人喜愛,但是也有如果小孩愛發脾氣,容易暴躁,這很可能不是小孩性格的因素,而是父母需要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

    1、小孩用憤怒掩蓋內心傷痛

    一些小孩看起來氣勢洶洶,不斷大吵大鬧,其實,他只是想用外在的這些表現掩飾內心的不安與悲傷。有時候,一件很小的事,都有可能會觸動小孩敏感的內心,使他感覺受到了威脅,因此小孩就會用吵鬧、發脾氣來宣洩內心的不滿。

    一個小孩對父母發脾氣,做出捶打等動作,很有可能是他內心處於一種極度痛苦的狀態。他主要想用這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幫幫他。哭鬧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小孩的發脾氣、哭鬧等可以減緩他們內心的恐懼、慌張,讓他們的心情開始變得平復。

    孩子如果出現哭鬧、發脾氣、捶打家人的情況,父母要試著去幫助和安撫孩子,讓他們消除內心恐懼,恢復平靜。因此,父母要學會如何去靠近滿懷憤怒的小孩,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他。

    2、小孩用憤怒掩蓋某種可怕的經歷

    小孩子獨處,或看到一些殘忍的事,亦或是感到處境危險,常會感到一種巨大恐懼,但是他們又無法反抗,這會在小孩心中留下烙印,即使稍後他們脫離這種狀態,這種不安、恐懼的也會在小孩內心深處深深紮根。

    有時候一些很小的不快,都可能會引起小孩內心的那份恐懼,讓小孩反應過度,雖然此時並沒有危險圍繞小孩,但是小孩內心依然感覺到恐懼彷彿存在,所以他會做出過激發應,哭鬧、發脾氣等。這個時間段,父母要陪在小孩身邊,不斷的安撫小孩,讓小孩知道,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他,不會有危險。

    3、孩子的憤怒有時可能是針對著不公平

    如果小孩覺得受了委屈、不公平對待等,也會容易憤怒、發脾氣,孩子主要是透過這種方式發洩內心不滿。

    這時候,父母要注意傾聽和引導,讓小孩將自己不滿的緣由說出來,及時採取應對、改正措施,但小孩知道還能補救,憤怒自然就會消失。

    小孩如果愛發脾氣,父母就需要特別注意了,要多給小孩點關愛,讓小孩有一種安全感,這樣小孩的情緒會慢慢平復下來,發脾氣、大吵大鬧的現象也就會很少見了。

  • 2 # 河南卡友小蘇

    孩子的成長跟家長的教育有著很大關聯,孩子就像一張白紙 你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是怎麼指引的跟他以後的生活道路有很大關係,所以 當孩子出現問題 請檢查自身原因並且及時糾正自身和孩子的過錯

  • 3 # 袁金龍

    1 理解憤怒的幾種情形

    憤怒是一種感受,是隨著你相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對一種情形感到無能無力而產生的。憤怒還可能是對傷心的一種掩飾。

    發怒的孩子,有可能是對自己的父母,其他孩子,自己,生活或對他們發怒的其他人感到沮喪。孩子們通常都有充分的原因感到憤怒,即便他們有時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當孩子們被別人指手畫腳和控制,並且沒有選擇時,就可能會感到憤怒。

    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常常會感到憤怒。

    如果成年人對孩子進行身體或語言虐待孩,孩子們會感到憤怒。

    如果一個孩子看到父母用攻擊性的方式迴應別人的憤怒,他也會這樣做

    父母們往往以更多的控制和威脅來回應孩子的憤怒和攻擊性行為,使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感到憤怒,你們之間可能出現了權利之爭,擺脫這種權利之爭併為合作而努力是很重要的

    2 你可以這樣做

    1. 要認可孩子的感受。

    “你真的很生氣。感到生氣沒關係,但你能用言語而不是行動告訴我,你在生誰的氣或什麼事情讓你生氣的?”

    等待孩子的迴應,並且有興趣地傾聽。

    不要說:你不應該生氣。

    2. 孩子們在生氣的時候辨別不出自己的感受。要讓你的孩子知道,過一會也沒關係,當他準備好之後可以隨時找你談。

    3.你可以透過搞清楚孩子想要什麼(可能要透過猜測)並幫助他得到,來平息他的憤怒.

    比如,“你很生氣,因為姐姐可以比你晚睡,你希望自己也能睡得晚一些。當你長到姐姐那麼大時,你也可以像她一樣睡得晚一些”。

    4. 當孩子們爭吵或打架時,不要選擇站在哪一方,因為這是引起孩子們憤怒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反,要同等地對待他們,並且說:“孩子們,我看你們現在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你們可以先冷靜一下再試著解決,或者你們既可以到別的地方吵,也可以在這裡把問題解決掉,但是我不會站在任何一方。”

    5. 如果你的孩子好爭論,可以試試讓他們說最後一句話,或者擁抱他們,而不是再反駁。要詢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告訴他們去做什麼。當你意識到你們之間正在發生權利之爭時,要停下來對孩子說:“我不想控制你,但是我會感謝你的幫助。讓我們看看我們都冷靜下來後能想出什麼辦法吧。”

    6.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用攻擊行為傷害別人,要讓孩子知道你認識到了他可能因為什麼事情感到傷心和生氣,但你不能讓他傷害別人。如果你的孩子還小,要馬上帶他離開現場,並和他一起坐下來,跟他談他生氣的原因。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要對他說:“我愛你。等你準備好能談一談的時候,可以隨時來找我。”然後,你就離開。如果孩子們需要一起坐下來解決一個問題,在他們討論得時候,你要跟他們坐在一起。

    7. 不要以攻擊迴應孩子的攻擊行為,這會造成權利之爭,並且會讓孩子看到一個與你期望的相反的榜樣。也不要對孩子的攻擊行為作出讓步,這會加劇孩子的攻擊行為。

    3 預防憤怒的發生

    1. 要找找你可能在哪些方面招致了孩子發怒。你總是不斷干涉孩子的事情嗎?比如對孩子在學校的功課,朋友,穿衣等等總是長篇大論地說教?你總是嘮叨孩子,而不是建立日常慣例並運用堅持到底的方法嗎?你總是懲罰孩子,而不是專注於解決問題嗎?你總是命令孩子,而不是請求嗎?孩子們對“該吃飯了”的反應,要比“馬上到餐桌來”好得多。

    2. 要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以便你的孩子知道他們每週都有一個場合和時間來談論困擾著自己的事情,得到傾聽,並找到對每個人都尊重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3.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要運用有限制的選擇,而不是告訴他們怎麼做。

    4. 要讓孩子參與制作家庭常規表,以便讓常規表說了算,而不是由你說了算。當你問孩子,“按常規表,晚餐之後該做什麼”時,他們會感到自己被賦予了更多權利。

    5. 在孩子心情好時,可以提起你注意到他經常生氣,並請他幫忙想出既能表明自己生氣而又不傷害別人的辦法。可以建議孩子打枕頭,聽最喜歡的音樂,或找一個能讓他冷靜下來的原因寫下來,或畫一幅自己發怒的畫。

    6. 如果你是一位單親父母親,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說一些貶低你的前配偶的話。這往往會造成孩子心中對父母中的一方感到極大的憤怒,還會導致孩子對自己認為不好的那個父母以攻擊行為進行反攻。不要像對別的成年人那樣對你的孩子說話。

    7. 不要害怕表達你自己的憤怒。要學會說:“我很生氣。”當你用言語而不是透過發脾氣來表達這些感受時,就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8. 要讓孩子看到你以尊重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憤怒。要表達你的真實感受:我對_______感到______並且我希望________。要讓孩子看到你透過“暫停”冷靜下來,並以尊重的方式處理了自己的憤怒。

    4 孩子們能夠學到的生活技能

    孩子們應該理解,他們的感受與行為是不同的----感到憤怒沒有關係,但不能傷害別人或作出不尊重的行為。孩子們能夠了解他們有力量而且能夠控制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沒有人喜歡無能為力的感覺,孩子更願意知道他們如何才能不必為自己的需要而戰,就能作出貢獻並取得成功

  • 4 # 匯聲老王

    這個可能跟家庭環境有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還有就是孩子的自身原因 要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 孩子長大成人真的挺不容易的 作為家長要付出很多

  • 5 # 柚子拍影片

    小孩子任性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說小孩子經常性發脾氣或者特別容易發脾氣`那麼就應該理解為一種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

    意見建議:孩子會形成這樣的情況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先天的性情暴躁易怒`那麼這就需要醫生的心理疏導`二是後天的養成`例如長輩的過分溺愛`非常容易使孩子養成一種過分自我的心理狀態`也會造成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缺失`那麼家長首先應該與孩子進行足夠的溝通`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問他為什麼要發脾氣`哪裡讓他感到不開心`

  • 6 # 駿馬奔騰73143951

    孩子愛發脾氣,有攻擊行為,這就要大人引起注意了,有可能是大人長期溺愛孩子造成的,對孩子不講理衝動,大喊大叫,大人可以暫時不理他,過後可以給他講道理,當面批評這種行為,叫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萬萬不能不管隨他而去。

  • 7 # 開計程車的猴子

    那是你的脾氣太好了。如果你比他還暴躁還野蠻能動手堅決不說話那就好了。不要把他當做小主人。當傭人古代的那種用人沒有薪水還該你錢的那種。不服不管對錯就是鞭子。你一個眼神他就知道幹什麼了。哈哈哈哈

  • 8 # 軼觀生活

    首先,咱得知道孩子為什麼是脾氣暴躁的?一般也就是下面一些原因:

    1.疾病原因

    很多孩子其實不是故意發脾氣,而是可能有不舒服的地方。比如消化系統或者迴圈系統類的並不會時刻犯病的慢性疾病,試問,咱們大人不舒服的時候,脾氣會好麼?

    2.遺傳因素

    科學表明,如果父母脾氣不好,尤其是父親是個易怒的人,這種性格是會遺傳給孩子的。

    3.家庭因素

    比如父母經常吵架,摔東西,大吼大叫。這樣孩子是很快就能“學會”的。

    4.孩子只會以此來表達情緒

    孩子發脾氣,有很大可能性是他並沒有學會用別的方式去表達。

    知道了以上一些主要原因,那麼接下來就是怎麼去改善。

    1.排除疾病

    首先要排除是否不舒服,如果除了脾氣暴躁,還有一些附加問題比如精神狀態不佳,食慾不佳的話,應該儘早就診排查。

    2.父母自我改善

    如果我們作為家長,自我衡量就是個脾氣不好的人。那一定是會影響孩子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去埋怨孩子,而是管住自己的脾氣,控制自己的情緒。就算是孩子做錯了,我們也一定要冷靜,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3.嚴肅≠打罵

    當孩子做錯的時候,我們要嚴肅對待,不能嘻嘻哈哈,更不能打罵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很強烈,尤其在他還不知道做這件事是對是錯的時候,打罵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4.教會孩子更多的正確的宣洩情緒的辦法

    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溝通,或者轉移注意力,引導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等。等情緒過後,再進行勸導說明。

    改善性格的過程或許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耐心,不能還沒等孩子平復下來,父母就先急了。

  • 9 # 嘎姐的世界

    憤怒是一種情緒,當惶恐、焦慮與無助交織在一起時冒出來的情緒就是憤怒。其實,憤怒並沒什麼不好,它只是一種防衛機制,能讓人分清對與錯。任何形式的發怒,都隱含著一種對環境和周圍世界的攻擊。所以憤怒就像一把雙刃利劍,不僅傷害自己還傷別人。

    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對於孩子產生是憤怒,我們做為家長的要做的是:

    一、要學會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接納不是忍受,更不是縱容,而是要真正的感受到、瞭解到孩子憤怒底下或者說背後究竟是什麼,給予真誠的肯定的迴應。

    我姑娘有一次做完數學題後,讓我幫著她檢查,我檢查後告訴她有五、六道做錯了,我讓她把那幾道錯題改正了,忽然她大發雷霆,向我發脾氣,我冷靜了一下,感受到她的焦慮和無助了,我定了定神,真誠地跟她說:“寶貝,媽媽看到你很著急了,媽媽知道你學習很認真,一直也很上進,你做了一整張卷兒才錯了六道小題,要知道你做對了80%的呀!”

    二、要幫助孩子,消除無助的感覺。幫助孩子不是代替孩子做,真實的教會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時,我姑娘情緒穩定了一些,但她不吱聲了,我又接著說:“媽媽,看到你做錯的這六道題都是關於百分比的知識,這部分是不是沒掌握好?”孩子瞬間說:“是的,我都不清楚,這個百分比是指什麼?”這時,我也真正的明白了,她無助的點在哪兒裡了,我又引導她把百分比的知識學習了一下。

    接納孩子的情緒,就要做到發現情緒背後的原因,之後肯定、讚美、認同他,及時幫助他。

  • 10 # 二豬的快樂生活

    1.家長首先做要做的是--表情嚴肅的及時制止和叫停孩子的行為。這裡我提到表情嚴肅這個細節,其實是十分重要。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打人,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即使制止孩子的行為,表情總是笑嘻嘻的,別小看這個表情,如果是笑嘻嘻看待孩子打人這件事兒,對孩子來說,就說明這是家長對他行為的默默鼓勵,不會讓孩子有迫切改變的意願。這樣,就算後面說得再有道理,也是於事無補的。所以,必須表現出這個事情你特別重視,對你特別重要,甚至拿出點威嚴儀態出來。

    2.制止孩子錯誤行為後,必須處理孩子的情緒。只有情緒平復了,後面的教導才是有效的

    3.平復孩子的情緒,一定要理解和接納孩子,做到充分的共情。比如,我先前朋友說的情境。孩子要拿櫃子頂上的糖,於是拿了小凳子要站上去取。結果外公擔心不安全,就制止了他的行為。結果他大怒,搬了小凳子就試圖砸外公。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嚴肅的制止了孩子,和孩子溝通時,應該對孩子表達理解。“媽媽看到你剛才很想吃糖,被外公阻止後,很生氣,是嗎?媽媽很理解你想馬上吃到糖,所以很著急,這個時候你只想很快取到糖,不希望別人阻止你,是嗎?”一旦孩子肯定,就可以順著這個情境往下走。“所以如果外公不阻止你就好了。你用兩隻小凳子,站著爬,然後會從上面摔下來,你一點也不怕疼,對不對?”到這時,孩子的情緒的溫度應該會慢慢降下來了。

    4.和孩子溝通正確的表達情緒的辦法。一旦孩子的情緒應激狀態消失了,看起來他已經能夠聽道理了,就可以開始討論表達情緒的正確辦法了。“所以,如果媽媽說生氣的時候不可以打人,那麼以後生氣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最後的引導方向,一定是把情緒“說”出來。這裡,我特別強調和孩子溝通正確表達情緒的辦法,而不是直接告之孩子表達情緒的正確辦法,是因為,孩子自己的體會,一定比大人告之他的結論來得深刻。我有一次做出租車時,遇到一位很睿智的父親。這位父親的女兒十分優秀,已經考取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學。而且據這位父親所說,這個女孩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都很好,而且十分努力上進。我向他請教教育心得,他答:“她小時候,我什麼事都讓她自己做,自己摸索。哪怕桌上放一杯熱水,眼看她要碰上了,我都不說什麼,因為燙一次她就長記性了。”沒錯,透過自己摸索,得到的經驗,才能真正“長”在自己的腦子裡。

    5.鼓勵孩子自己想到方法的這個行為。一旦透過引導,孩子認識到了情緒應該說出來,一定要對孩子的這個行為表示讚許。“嗯,這真是一個表達情緒的好辦法呀!你怎麼這麼厲害,這都被你想到了!”並適當放大,“你看,我覺得很多時候,你是可以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這個鼓勵,對孩子特別重要。因為如果這樣的思考習慣形成,他將來在遇到問題時,就可以自主思考,而不是總依賴你來幫他想辦法。

    6.要不斷重複強化“把情緒說出來”這個行為。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打人這個行為,透過一次深刻的聊天,就可以得到徹底的改變。因為說到和做到之間,還隔著很長的距離。成人也是如此。有些人知道自己應該減肥,就是看到食物走不動路,有些人總想每天早早起床鍛鍊身體,可是每天總有理由晚起。所以,即使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好的,情緒發作時,一下子不可能想到那麼多之前想好的道理,會習慣性的順應天性。這個時候,媽媽也不要太過失望,而是要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不斷的提醒。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當然,在這裡,我建議家長們更多使用鼓勵的作用,而儘可能少用懲罰—其實你總可以找到鼓勵的理由,只要你用眼睛去發現。鼓勵比懲罰作用大,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鼓勵孩子時,孩子的內心是愉悅的,愉悅狀態時,人的記憶力會更好。而如果懲罰孩子時,孩子的情緒低落,人是有忘記不開心事情,記得開心事情的天性,所以結果可想而知。總體來說,孩子發脾氣時愛打人的問題,值得家長重視。但是,這也並非洪水猛獸,值得讓家長為孩子的未來擔憂,擔心孩子的進攻性太強,影響到未來的為人處世,只要方法得當,引導得當,孩子的行為還是可以很快得到修正的。所以遇到問題,見招拆招,才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終極辦法。

  • 11 # 平成奶爸

    孩子為什麼總是發脾氣?

    要解決孩子為什麼總是發脾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都有哪些?

    由於孩子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隨心所欲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做事情的時候也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無法自己解決,這時候孩子會用哭來求助,用發脾氣來表達心中的不滿。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喜歡按照自我的意識去行動,有了自己的要求,不喜歡父母過多幹涉,一旦目的沒有達到也會發脾氣。孩子的情感管控能力還不成熟,感情外露,衝動,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緒,所以讓人覺得愛發脾氣。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與遷就,許多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長期下去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優越感,認為人人都得聽自己的,稍有不合心意的事便又哭又鬧,不吃飯,動手打人等,每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怕哭壞了孩子,餓壞了孩子,只好妥協,對孩子百般哄勸,這種情況多出現幾次,孩子發現任性撒潑,發脾氣可以達到自己的所有目的。於是,只要有機會就用發脾氣來滿足自己的要求。有樣學樣,父母的一些特徵在孩子身上往往都能找到,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愛發脾氣的人,動不動就透過發脾氣來解決問題的話,無形之中孩子也會和他們一樣,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起脾氣來。身體不適,當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煩躁,脾氣也會變差。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瞭解孩子現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每個階段孩子的身心狀況都不盡相同,相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得有所變化。2歲左右是孩子第一個自我意識飛速發展的關鍵期,對於外界事物,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想法,不像嬰兒期一味地順從和聽話,他們更願意去表達和分享,自己嘗試和探索,這種反抗行為是孩子發展自我和追求獨立的體現。接納孩子的情緒。人的身心特點決定了“情緒先於理智”。只有處理好了情緒,才能聽進去道理。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用接納的態度與孩子共情,您可以說:“你一定很生氣,你想自己完成這件事”;“你很不開心,看小嘴都嘟起來了”;“我知道你傷心難過, 眼睛都哭腫了”,等等,這種接納會讓孩子感到熱情的關注、溫暖的尊重和真誠的理解,即無論他的狀態、感受、行為是什麼樣的, 都是具有自我價值的,同時,這種接納會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教育氛圍的形成。設立冷靜區,如果你的孩子經常無理取鬧 愛發脾氣的話,可以在家裡設立一個冷靜區。當孩子發脾氣時將孩子帶到這個區域,大人離開,不要理睬孩子,同時要告訴他在規定時間內安靜下來,孩子哭鬧一會兒發現沒人理他也就會安靜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有原則,家人態度要一致,特別是爺爺奶奶們不要心軟,就算孩子再怎麼哭鬧也不要過去哄,如果對孩子又哄又抱,只會助長他的壞脾氣。這個方法能堅持下來的話,過一段時間孩子就會發現發脾氣沒用,脾氣就會變好些,不會透過哭鬧來達成要求。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處在消極情緒中不處罰孩子,人在消極情緒中分析和判斷能力會大大下降,家長應在情緒冷靜後再處理問題。另外,愛發脾氣的家長要及時疏導自己的情緒,儘量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我們應該正視孩子的情緒

    孩子雖小, 卻同樣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同樣也有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並由此產生許多願望,這些願望也許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然而,孩子的能力卻非常有限, 還不能夠幫助他們實現每一個願望,這一點是他們最不願意正視,也最不願意接受的,在這種時候,孩子就會感到沮喪,無助無望、煩躁不安、緊張焦慮,這種沮喪的心情足以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使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這種情緒所左右,於是,開始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愛他們,所以他們才敢跟父母耍性子,只要父母認真加以關注,靜靜地傾聽他們的怒聲,他們就能充分釋放出內心的緊張、不安和沮喪,擺脫孤立無助的挑戰,而且孩子發脾氣的起因和過程,對孩子都是一個很大的觸動,能從中學到同情、理解別人。孩子發脾氣之後會逐漸靜下來,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所以,我們不應該“厭煩”孩子的發脾氣,而應看到孩子發脾氣是他們心理發育成熟的必然過程。

  • 12 # 博文熙熙

    孩子愛發脾氣原因有很多,我列舉出來你可以對應著看一下。

    1、首先可能是孩子在嬰兒時期,你對他的關注太少,沒有及時滿足他的要求,會讓他經常哭的不舒服,導致孩子的肝和脾記住了這種不好的感覺,以致長大一點脾氣特別不好。如果是這種原因那我們就需要經常給孩子食補一下,經常喝一些潤燥的梨汁啊,去去火這樣,慢慢調理。

    2、其次,在孩子的心理方面,也許他會和媽媽發脾氣,但是不會和爸爸發脾氣,或者反過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因為孩子還小他不知道要怎麼表達出來他需要媽媽或者需要爸爸的這種想法,他只能用哭鬧發脾氣來表達出來,我需要媽媽陪,我需要爸爸陪。可能以前你陪他時間多一點,現在少了他不適應所以發脾氣,那麼我們就要好好的安撫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是非常愛他的,抱起來耐心的哄哄他,千萬不要以暴制暴,那樣後果會很嚴重。

    3、再次,如果孩子是任性因為你沒有滿足他無理的要求,你管教他不聽,然後使勁發脾氣生氣摔東西。那麼你就要更淡定,把他帶到臥室門關上你陪著他一起,跟他說這件事情媽媽的原則,一定是不可以讓你做的,你可以哭可以鬧,我在這裡等你哭完鬧完,你就可以在旁邊靜靜地陪著他,等他發完脾氣,去洗條熱毛巾給他擦擦臉,告訴他媽媽還是愛你的,但是你也要適當的約束你自己,發脾氣傷身體不可愛諸如此類的給孩子講講道理,但是不適合長篇大論,因為這個時候你說的話孩子一輩子都會記住,記住不是讓孩子聽話,而是讓孩子懂得自我約束。

    4、最後,多花點時間陪孩子,要和孩子共情,就是要努力的去了解他在想什麼,而不是假共情自以為是的認為他就是這麼想的,那是不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屬從越1級彙報,到現在越2級彙報,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