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折小顏
-
2 # 二維碼掃碼槍
這是不同的教科書給出來的答案:
1.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33頁,第一章第2節《聲音的特徵》
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大約從20Hz到20000Hz。
2.蘇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13頁,第一章第2節《聲音的特徵》
書中只講了人歌唱頻率從60Hz~2500Hz和男子與女子說話頻率不同。沒有涉及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
3.北師大版
八年級上冊第83頁,第四章第2節《樂音》
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大約從20Hz到20000Hz。
4.粵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33頁
透過一個表格來表示,其中人耳聽到的範圍是20Hz到20000Hz。表格前的文字是:人和一些動物“聽到”聲波頻率範圍
5.原上科版初中物理一期課改教材
八年級上冊
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大約從20Hz到20000Hz。
6.上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21頁
頻率超過20000赫的聲波叫做超聲波(supersonic wave),頻率低於20赫的聲波叫做次聲波,它們都超出了人耳的聽覺頻率範圍。
7.新加坡《PHYSICS A Course for ‘O’ Level》
全一冊第245頁
譯文:
聽覺
聽覺指的是人耳能聽見的聲音訊率與響度。
人耳聽覺範圍的上限是20000Hz左右,下限是20Hz左右。
每個人的聽覺範圍不盡相同。你也許注意到老年人的聽覺沒有年輕人好,這是因為接受振動的鼓膜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老化,從而縮小了人耳可聽見聲頻率的範圍。
科學家發現,我們聽不見高於20000Hz的聲音(超聲),也聽不見低於20Hz的聲音(次聲)。如果你吹過狗哨(也叫作犬笛)就會發現你自己沒有聽見任何聲音,但你的狗卻已經興奮地叫了起來。這是因為狗哨發出的聲音訊率高於20000Hz,我們聽不見而狗能聽見。類似這種超聲的還有石英和水晶振盪時發出的聲音,蝙蝠發出的聲音等。
超聲可以穿透很多物體,而人耳聲頻範圍內的聲音則不行。人們利用超聲的這個特點探測海底的礦產資源和子宮內的胎兒。
同樣的,科學家也發現我們也聽不見低於20Hz的聲音(次聲)。當長條金屬振動時,就能發出很低頻率的聲音,儘管可以看見金屬條在振動,但是我們的的耳朵卻聽不見金屬振動時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該聲音的頻率恰好低於我們聽覺範圍的下限,人耳不易察覺。
8.牛津上海版科學教材
七年級第一學期第170頁-171頁
詳細地講述了人耳聽到的聲音訊率範圍,並且透過活動得出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大約是15Hz~20000Hz。
-
3 # 暗裡出光
人耳能聽見中國戰勝病毒的聲音。能聽見外國失落的聲音,您聽見我們中國緩降的聲音,能聽見我們中國華人的聲音,能聽見我們為祖國加油的聲音!
-
4 # 小莫墨天使
人能否聽到聲音,不僅取決於人的聽覺系統是否健全,還取決於聲音的頻率和強度。頻率指的是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物體每秒振動1次,它的頻率就是一赫茲,專家論文,符號是Hz。一般來說,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人耳感受的音調也越低。人耳可感受的聲音訊率範圍在16~20000Hz之間,大於20000Hz的聲音是超聲,低於16Hz的聲音是次聲,這兩種聲音人耳都感受不到。聲強指的是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聲音能量或聲波壓力。在人耳能感受到的頻率範圍內,對頻率在1000~4000Hz的聲音最敏感,而人類的言語頻率(人們正常的說話頻率)主要在500~3000Hz之間。據測定,大多數漢語語音訊率在500~3000Hz,聲強在10~50dB之間的區域內
按普通人的聽覺:
0-20分貝 很靜、幾乎感覺不到;
20-40分貝安靜、猶如輕聲絮語;
40-60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
60-70分貝吵鬧、有損神經;
70-9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90-100分貝 吵鬧加劇、聽力受損;
100-120分貝難以忍受、呆一分鐘即暫時致聾。
120分貝以上:極度聾或全聾
音量 類比:
190分貝 導致死亡
140分貝 歐盟界定的導致聽力完全損害的最高臨界點
139分貝 沙爾克球迷的吶喊聲
130分貝 火箭發射的聲音
125分貝 噴氣式飛機起飛的聲音
120分貝 在這種環境下呆超過一分鐘即會產生暫時耳聾
110分貝 螺旋漿飛機起飛聲音、搖滾音樂會的聲音
105分貝 永久損聽覺
100分貝 氣壓鑽機聲音、壓縮鐵錘捶打重物的聲音
90分貝 嘈雜酒吧環境聲音、電動鋸鋸木頭的聲音
85分貝及以下 不會破壞耳蝸內的毛細胞
80分貝 嘈雜的辦公室、高速公路上的聲音
75分貝 人體耳朵舒適度上限
70分貝 街道環境聲音
50分貝 正常交談聲音
20分貝 竊竊私語
人耳所能承受的最強聲音通常為90分貝,人工耳蝸,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即使自己感覺不出來,手語知識,脆弱而敏感的內耳也會受損。不規律、強刺激性的噪聲對聽力傷害更大。經常處於聲音強度常超過115分貝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生耳鳴。長期戴耳機聽音樂也是引起耳鳴的一個重要因素。
回覆列表
聽覺器官&聽覺
聽覺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的耳蝸組成。人聽覺器官的適宜刺激是20~20000Hz的空氣振動疏密波,即聲波。聲波透過外耳和中耳組成的傳音系統傳向內耳,再經內耳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將聲波的機械波轉變為聽神經纖維上的神經衝動,後者經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聽覺對動物適應環境和人類認識自然具有重要意義。在人類,有聲言語更是交流思想、互動往來的重要工具。
聽閾聽覺的產生除對空氣振動的頻率有一定要求外,還要求達到一定的強度。人耳所能夠感受的聲波強度通常用聲強或聲壓表示,聲壓的可感受範圍是0.0002~1000dyn/cm^2。對每一頻率的聲波來說,都有一個剛能引起聽覺的最小強度,稱為聽閾;在聽閾以上繼續增加聲壓,檔增加到某一程度時,不僅聽感受增強,而且使鼓膜產生痛感,此時的聲壓為人耳所能夠感受的最強聲壓,稱為最大可聽閾。下圖是以聲波頻率為橫座標,以聲壓為縱座標而繪製成的聽力曲線。下方曲線表示不同頻率的聽閾,上方曲線表示其最大可聽閾,兩者所包含的面積稱為聽閾。從圖中可以看到,人耳最敏感的聲波頻率在1000-3000Hz之間,人的語言頻率主要分佈在300~3000Hz範圍內
因此正常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範圍就是聲閾,即圖中兩曲線之間的範圍。符合這個範圍中對應聲壓和聲頻的聲波可以被人耳所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