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孫阿狸

    萬歲的稱呼很早就有,從何時起專門用來稱讚皇上,有兩種說法:

    一種意見認為,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劉邦在馬上得天下,登上皇帝寶座後,仍時常露出草莽英雄本色。大臣叔孫通認為不利於維持天子的尊嚴,於是制定一套御用禮儀,使“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也使劉邦感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雖然這套禮儀為後世禮制不斷補充、修訂,越來越完善,但“萬歲”成為皇帝的專稱,應是從劉邦開始的。

    另一種意見認為,屬於皇帝的“萬歲”,始於漢武帝時。《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呼萬歲者三”,是誰呼的?荀悅注曰:“萬歲,山神稱之也。”15年後,漢武帝又稱自己“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連山神、山石都得喊他萬歲,臣民豈能不呼?從此,帝座前“萬歲”聲不絕於耳,他人稱之,即成謀逆、大不敬了。

  • 2 # 歷史研習社

    “萬歲”一詞在漢語中很早就有,但它最初產生時與皇帝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直到漢武帝之後,萬歲才與皇帝對應起來,唐代之後萬歲就正式衍生為皇帝的代名詞了。萬歲爺們早在周代,漢語中還沒有單獨的“萬歲”一詞,只有“萬歲無疆”、“萬壽”等與該詞本義接近的詞彙。西周時期雖然沒有皇帝,但有周天子。《詩經大雅·江漢》中有記載,邵穆公邵虎受封時稱:“虎拜稽首,天子萬年。”不過,那個時代“萬歲”或“萬年”並不是周天子的專稱,它僅僅表示歡呼、祝願的意思,類似於俄語裡的“烏拉”。另外,萬歲還表示死期的意思。《戰國策·楚策》中就曾記載:“楚王遊雲夢,仰天而笑曰:“寡人萬歲千秋後,誰與樂此矣?”這裡的萬歲、千秋和古人常說的“百年”一樣,都是對死亡的委婉稱法。漢武帝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皇帝的權威極大提高,萬歲開始與皇帝對應起來。群臣稱呼皇帝的時候,開始稱呼“萬歲”。《漢書·武帝本紀》中記載,漢武帝有一次登臨嵩山,官吏隨從們聽到山中隱隱傳來三聲呼喊萬歲的聲音。這被漢武帝看作祥瑞之兆,因此有了“山呼萬歲”的稱法,不過這呼喊更可能是山中的回聲。不過唐朝之前,萬歲都不完全是皇帝的獨家稱呼,很多人取名字還使用萬歲二字。比如東漢章帝之子劉萬歲,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部下刁萬歲。但在唐玄宗之後就再也找不到名字叫萬歲的人了。唐代之後,萬歲就和皇帝劃上等號,誰亂叫可能就犯了殺頭之罪了。

  • 3 # 刺蝟歷史

    在封建社會,“萬歲”一詞十分常見,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和膜拜,但是這個詞本意是表達人們內心喜悅的歡慶語。

    一、秦漢前,歡呼“萬歲”比較常見。馮諼替孟嘗君在薛地燒掉債券,“民稱萬歲”。  

    二、秦漢後,臣見君,常喊“萬歲”,以表膜拜,逐漸成為一種禮節。當時在“君權神授”的影響下,皇帝自認為是天之驕子,所以“萬歲”便越來越來流傳。

    三、到宋朝時,皇帝的“萬歲”癮越來越大。“萬歲”一詞成為皇帝專用名詞,除了皇帝外,誰隨意歡呼“萬歲”,便會有殺身之禍。

    四、明朝後,規定更加嚴格,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五、清王朝被推翻後,“萬歲”一詞才還其固有面目,人們還是把它作為一種慶賀的歡呼語。

  • 4 # 澹奕

    兩種說法,一種是起源於漢高祖劉邦時代,另一種是在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後,群臣正式稱呼皇帝為萬歲。

    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

    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聯絡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而太后、皇后等,身份再尊貴也只能稱“千歲”而已,絕對不能僭越。

    “萬歲萬歲萬萬歲。”最後的“萬萬歲”傳說是武則天時代才出現的,也正是當時的臣子為了阿諛奉承女皇帝武則天而創造的。

  • 5 # 雲熙遠歌

    漢武帝

    從戰國到漢初,“萬歲”一詞頻繁地出現在人們口中,記載在歷史文獻中。《戰國策·齊策》記載益嘗君遣門下食客馮援,前往封邑薛(今山東滕州南)收取債息。馮接到薛後“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但有些貧民實在無力還息,馮援便自作主張,“因燒其券,民稱萬歲”。可見此時的“萬歲”,只是一種歡呼語。

    而皇帝被稱為“萬歲”,是始於漢武帝時的。漢武帝獨尊儒術,“萬歲”也被儒家定於皇帝一人。《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登上了嵩山之巔,吏卒都聽到了向他三次大呼“萬歲”的聲音。漢武問是誰呼的?荀悅說:“萬歲,山神之稱也。”原來,是神靈在向漢武帝高呼“萬歲”,漢武帝為了進一步神化君權以強化封建專制而編造的“鹹聞呼萬歲者三”的神話,成了後世臣民給皇帝拜恩慶賀時三呼“萬歲”——並雅稱“山呼”的不典之典。

    然而諷刺的是,皇帝這個職業是相當短命的:中國古代83朝,209帝,平均壽命只有39歲,而比老百姓的評價壽命少18歲(人口學家推算,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可達五十七歲),可以說是古代最高危的職業。

  • 6 # 文史墨客

    以往我們觀看古裝片時,會發現所有的臣子和嬪妃,都會將當朝皇帝稱為萬歲,尤其是遇到盛典或者朝會的時候。所有的人一同跪拜皇帝,口中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因此,我們也就會認為萬歲指的就是皇帝,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只不過萬歲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成為帝王專用的,卻引起了史學界的議爭論!

    說到萬歲一詞的由來,那是在西周時期,有一個詞叫做萬年無疆。通常是用於為他人祝壽,所以也會稱之為萬壽無疆。而所謂的萬歲,其實就是萬壽無疆的簡化罷了。因此,在這個詞語用來形容皇帝之前,它只不過是一個祝福語進行簡化過而已。根據歷史和史學界眾多專家的討論來看,有人認為萬歲一詞,用來形容皇上是在漢武帝時期。曾經,漢書·武帝紀當中有記載過這樣的一句話,“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而這裡所說的萬歲,指的就是黃帝了。所以,專家也會認為從那時起,已經有大臣將皇帝稱為萬歲,若是用萬歲形容其他人,也會被當做大不敬的做法,是要為此受到處罰的。

    此外,也有另一種說法,有人認為,萬歲被用在皇帝身上不僅是從漢朝開始。而且漢朝時期,除了將萬歲用在皇帝的稱呼上,也會對皇族其他人都稱之為萬歲。透過漢朝的禮儀可以發現,當時臣子在對皇太子行禮時,也會喊“萬歲”二字。而對於皇帝的弟弟同樣會稱呼萬歲,比如說漢和帝的弟弟,就會被大臣們稱為劉萬歲。

    由此來看,萬歲在漢朝時期的使用已經比較頻繁,除了對皇帝使用之外,幾乎與皇帝有關的親人,都可以用到萬歲,大概這是一種對皇室男子的統稱吧。而且在許多古裝劇中,我們也能看到萬歲爺這樣的稱呼,彷彿加上“爺”這個字,更能夠顯示出帝王的威嚴以及身份的高貴。

    由以上內容我們得知,萬歲一詞大約是在漢朝時期才開始用作皇帝稱呼的,與戰國時期當成歡呼的意思完全不同。在稱呼萬歲的同時,也有一套完整的禮儀,面對皇帝要行跪拜禮等。而且,一旦對他人講了萬歲二字,或者是對皇帝大不敬,就會成為謀逆罪,嚴重則可能會危及全家。

  • 7 # 小丑dog

    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萬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詞語。千百年來,匍匐於專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萬歲”就是專指皇帝,誰也不敢把自己與“萬歲”聯絡起來。其實,“萬歲”一詞開始並非是皇帝的專用詞,它的演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戰國以前,傳世文獻中並未有“萬歲”之記載,但在一些銘文中已多有“萬年無疆”“眉壽無疆”這樣的字眼。然而它並不是專對天子的讚頌,而僅是一種行文款式,鑄鼎者皆可用。與此同時,“萬年”一詞也出現在《詩經》中,如“壽考萬年”“君子萬年”“天子萬年”“萬壽無疆”等,從其語境可知,這大多是人們常用的祝福語。宋人高承就曾指出:“萬歲,考古逮周,未有此禮。”戰國以降,“萬歲”一詞開始成為一個較為流行的詞語,它的含意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它的字面含義,即祝福長壽長生的歌頌詞;二是表示致敬讚歎的歡呼語;三是表示“死後”的諱稱。此後,伴隨著專制皇權的確立和加強,這樣一個擁有多重含義的詞語開始為帝王所獨有,並逐漸成為最高統治者皇帝的代名詞。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最早名為“萬歲”的人,是東漢章帝之子劉萬歲,永元五年(93年)封廣宗王,其年即薨,無子,諡“殤”。顯然,這個劉萬歲是個短命鬼,還未成年就命歸黃泉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名為“萬歲”的有南朝劉宋時任寧州刺史的周萬歲、蕭齊時某中丞何萬歲、會稽郡吏王萬歲、北齊後主時的韓萬歲以及西魏文帝時叱吒疆場、深得皇帝恩寵、官居尚書左僕射位進柱國大將軍的李遠(字萬歲)。《周書》卷二十五《李賢傳附弟萬歲傳》記載西魏文帝在討論營救東魏降將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李遠提出出奇兵救援時,太祖(文帝)曰:“李萬歲所言,差強人意。”這至少說明,在這一時期人們名曰“萬歲”是並不犯諱的,而且還可能是取名的一種時尚。

      隋唐時期也屢見名為“萬歲”者。如隋朝戰功卓著屢挫突厥、打敗達頭可汗後被楊素誣陷而死的太平公史萬歲,唐高祖時和尉遲敬德一同降唐的劉武周部將張萬歲,唐高宗時任梓州都督的謝萬歲,唐玄宗天寶年間周玄珞之子周萬歲,安史亂時堅守平原的顏真卿部將刁萬歲等。然而在唐玄宗以後,文獻中再也看不到以“萬歲”為名者。

      何以如此?有人認為一是武周時期連續以“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作為年號,以一種極其特殊的形式強化了“萬歲”一詞的神聖色彩,更是向天下士庶百姓宣告了這一名稱的“皇家化”。二是至武曌、玄宗時期,科舉制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推行和完善,愈來愈成為唐代社會選舉制度的主流。這種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將儒學以政治、道德為核心的學說確立為標準答案的選人機制的長期推行,使儒學透過它全面滲透到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當中去,儒家傳統的“大一統”“君權至上”以及忠孝節義等倫理道德不自覺地深刻規範著人們的思想。三是“中唐儒學復興運動”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家所宣揚的聖賢之道不僅成為社會政治與社會生活的中心,也成為人們精神信仰的中心。因此,任何不符合聖賢之道的行為都被視為大不敬。自然,已與最高統治者劃上等號的“萬歲”,也就不能為他人所使用了。

      至北宋時,“萬歲”已完全為皇帝壟斷專用。據《寇準傳》載:一日寇準騎馬出行,“道逢狂人迎馬呼萬歲”,結果此事為寇準政敵張遜所知而告發,寇準被罷去同知樞密院事之職,降至青州任職。又據《曹利用傳》載: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汭,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呼萬歲”,被人告發,杖責而死。這兩則史實說明,到宋朝,除了皇帝,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呼“萬歲”。自此,“萬歲”定於皇帝一人。

  • 8 # 周朝文DMU

    自西周開始,與“萬歲”含義相近的“萬年無疆”等詞語開始出現。到了戰國時代,“萬歲”一詞相對頻繁地出現在了各類文獻之中。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藺相如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秦王大喜,傳以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這時候的“萬歲”,是一種歡呼語,尚未用來稱呼君王。當時,“萬歲”也作為“死”的一種代稱。如《戰國策·楚策》記載,楚王遊雲夢,說“寡人千秋萬歲後,誰與樂此矣?”。

    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萬歲”由皇帝獨享了呢?

    有人認為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的,也有人認為是漢武帝劉徹。但是,這二種意見都存在明顯漏洞。或許,從史料上考證,劉邦、劉徹那時已逐漸開始把“萬歲”用於皇帝,但遠遠談不上皇帝獨享。

    這裡面有很多證據。如按漢朝禮儀,有時太子也可以稱萬歲。甚至在當時的皇族中,有的人名字就叫“萬歲”。比如,漢和帝的弟弟名字就是“劉萬歲”。漢代以後,一直到唐代,依然有不少場合使用“萬歲”一詞,且並不限於皇帝。如當年郭子儀與回紇會盟,盟書中稱道“兩國將相亦萬歲”。這些都表明,漢代以來,“萬歲”開始用於皇帝,但還沒被皇帝取得專有權。

    到了宋朝,從一些具體事例考證,“萬歲”才開始被皇帝獨佔。如北宋重臣寇準有一次出行。半路上,突然冒出一個精神錯亂的傢伙,迎著寇準的隊伍大喊“萬歲”。事後,立即有人打了小報告,向皇帝告發。結果,寇準被降職,從中央的樞密院外放到青州當知州。當朝重臣因為一個精神病亂叫“萬歲”,就要被降職,那普通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還是在北宋。大將曹利用的侄兒子曹汭,有次因為喝醉酒胡鬧,讓別人喊自己“萬歲”。結果被人告發,最後杖責而死,也就活活打死了。

    由此可見,至少在北宋時間,“萬歲”的稱呼就開始逐漸為皇帝所專有了。

  • 9 # 凡易文史觀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萬歲”一詞是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臣子口中的“萬歲爺”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

    聯絡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其實,在西周、春秋時,“萬年無疆”是人們常用的頌詞和祝福語。《詩經・豳風・七月有“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之句,它描寫人們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後,舉行歡慶儀式的場面。這裡的“萬壽無疆”,是人們舉杯痛飲時發出的歡呼語。

    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這類文字,它並不是對天子的讚頌,而是一種行文款式,凡鑄鼎者皆可用。如“唯黃孫子系君叔單自作鼎,其萬年無疆,子孫永寶享”。表示的只是傳之子孫後代、永遠私有之意。而“萬歲”一詞,是這些頌詞、祝福語的發展和簡化。

    從戰國到漢初,“萬歲”一詞頻繁地出現在人們口中,記載在歷史文獻中。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奉和氏之壁入秦,“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可見此時的“萬歲”,只是一種歡呼語。

    那麼,“萬歲”一詞究竟在什麼時候歸帝王專用呢?史學界意見並不ー致。一種意見以為,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這時的“萬歲”,與戰國時作為一般歡呼語的“萬歲”不同,是與整套朝廷禮儀連在一起的。

    劉邦在馬上得天下,登上皇帝寶座後,仍時常露出草莽英雄本色。名臣叔孫通認為不利於維持天子的尊嚴,於是制定一套御用禮儀,使“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也使劉邦感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雖然這套禮儀為後世禮制不斷補充、修訂,越來越完善,但“萬歲”成為皇帝的專稱,應是從劉邦開始的。

    另一種意見認為,屬於皇帝的“萬歲”,始於漢武帝時。漢武帝獨尊儒術,“萬歲”也被儒家定於皇帝一人。

    《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行幸緱氏。詔曰:“朕用事華山,至於中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成聞呼萬歲者三,登禮嶽罔不答。”呼萬歲者三,是誰呼的?荀悅注日:“萬歲,山神稱之也。”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漢朝在皇帝以外使用“萬歲”的情況,並非沒有。如漢朝禮儀規定,對皇太子亦可稱萬歲。當時皇族中還有以“萬歲”為名的,漢和帝的弟弟就叫“劉萬歲”。

    從漢到唐,對人臣稱“萬歲”的事例也是不絕於書,不勝列舉。如《後漢書・李固傳》記名士李固被權臣梁冀誣陷入獄,門生故舊上書申訴,“太后明之,乃放焉。及出獄,京師市裡皆稱萬歲”。

    唐郭子儀與回紇會盟,“執酒為誓,子儀酹地曰: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亦萬歲,兩國將相亦萬歲”"”(《資治通鑑・唐代宗永泰元年》)。可見,皇帝專稱萬歲之制,尚未牢固。

    只有到了宋朝,“萬歲”之稱人臣才決不可染指。

    《宋史・寇準傳》記載,北宋大臣寇準出行,途遇一精神病患者“迎馬呼萬歲”,此事為寇準的政敵所知,立即上書告發,結果寇準準被罷去同知樞密院事之職,降至青州任知州。

    大臣被人誤稱萬歲,要受降職處分,一般百姓如果稱了“萬歲”,後果更不堪設想。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汭次喝醉了酒,“令人呼萬歲”,被人告發,杖責而死(《宋史・曹利用傳》)。

    可見,到宋朝,除了皇帝,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萬歲。

  • 10 # 超凡博弈

    自趙匡胤稱皇帝之後一直到現在,“萬歲”這個詞語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皇帝的代名詞。

    如果有人膽敢擅自稱為萬歲,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會有被殺頭的危險。

    因此,從宋朝到清朝這一千多年之間,“萬歲”這個詞語一直是皇帝的專用語,這也在今天人們心中形成了一種萬歲是皇帝專用語的假象。

    其實,“萬歲”這個詞被創立伊始,並非代表著某種神聖的權力,而是人們表示內心喜悅的歡呼語。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皇帝才被稱為“萬歲”的呢?

    如果要追溯其根源的話,“萬歲”這個詞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且是普遍使用的。如《戰國策》中《狡兔三窟》這篇文章中馮諼替孟嘗君在薛地燒掉債券,大快人心,於是“民稱萬歲”。

    秦漢以後,大臣進朝拜見國君,拜恩慶賀,也常常呼喊“萬歲”,並逐漸成為一種禮節。同時萬歲也是表示對皇帝的尊敬,“萬歲”便成為帝王的代稱,不過還不屬於帝王的專用詞。

    另外,當時皇帝除了被稱為萬歲外,還可稱之為“天子”,因為皇帝是“天之驕子”,其擁有上天所賦予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到了漢武帝時期,其曾想把“萬歲”作為自己的專用語,但是老百姓高興的時候還是歡呼“萬歲”來表示自己內心的喜悅。

    皇帝的專用詞,並且有人違禁的話,就要受到重罰甚至遭到殺身之禍。有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北宋丞相寇準有一次與溫仲舒騎馬同行,突然路上跑出一個“狂人”,迎面高呼其萬歲。

    於是,寇準的政敵抓到這個把柄就向皇帝告發,致使身為一代名相的寇準被罷官降職,可謂是冤到了家。

    明朝以後,對“萬歲”這一詞的使用嚴格到了極點。

    由此可見,皇帝被稱為萬歲從秦朝時期便已經開始,只是秦朝時萬歲並非是皇帝的專用語,將其規定為皇帝之專用術語,是在趙匡胤登基稱帝之後。

  • 11 # 剛子聊歷史

    “萬歲”是從什麼時候變成了皇帝所專屬的稱呼呢?對此,史學家的意見並不一致,有著多種說法,而其中幾種也似乎值得一信。

    其中一種意見認為,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而在漢武帝時期,由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才使得“萬歲”變成了皇帝專屬的一種稱呼。不過對此,史學家的不少專家也頗有微詞,如漢朝的禮儀規定,對皇太子亦可稱“萬歲”,並且當時皇族中還有以“萬歲”為名的,如漢和帝的弟弟就叫“劉萬歲”。而且從漢朝到唐朝,對人臣稱“萬歲”的事例,也是不絕於書,不勝列舉。

    實際上,直到宋朝,“萬歲”之稱人臣才決不可染指。比如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訥,一次喝醉了酒,“令人籲萬歲”,於是被人告發,被皇帝杖責而死。可見,到了宋朝後,除了皇帝,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自己是“萬歲”的。

    不過,還有一部分專家認為,“萬歲”以及“萬萬歲”的稱呼是女皇武則天發明的。傳說有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其中武則天出了一副上聯:“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這讓在場的大學士們十分尷尬,沒有想到武則天會出如此俗對。這時,一位名叫白馬的學士看出了她的心思,於是急忙回答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於是武后龍顏大悅,當即重賞這名學士。從此,“萬歲”、“萬萬歲”便流傳於朝野之上了,後世的皇帝,臣子們不但稱其為“萬歲”“,也稱皇帝為“萬萬歲”。

  • 12 # 軍史解密

    “萬歲” 這個詞本來只是人們由於內心喜悅以示慶賀的歡呼語。秦漢以前, 歡呼“ 萬歲” 是比較普通的事。《事物紀原》中有這樣的記載:“萬歲,考古逮周,未有此禮。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

    秦漢以後, 臣子朝見國君, 拜恩慶賀, 也常常呼喊必萬歲” , 逐漸地成為一種禮節。為了表示對皇帝的敬意, 便成了帝王的代稱了, 但還不是皇帝的專利。漢武帝曾想把“萬歲” 搜為己有, 不許別人用, 但人們並不全照他的意志, 一到高興的時候, 還是歡呼“ 萬歲” , 禁不了, 也無可奈何。據《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春,武帝登嵩山時,隨從的臣僚們隱隱約約聽到三聲高呼”萬歲“的聲音,武帝認為這是祥瑞之兆,隨把它寫進詔書裡!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萬歲”只是一種祝頌辭,祝福語。它與《詩經》裡的“壽考萬年”、“君子萬年”、“天子萬年”、“萬壽無疆”是一樣的意思。

    劉邦定都關中後,曾說過“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之語。這裡的“萬歲後”,即是 “活到死後”的意思,與現在我們說的“百年之後”的意思是一樣的。

    不管怎麼說,這個時候的“萬歲”,還不是皇帝的專用詞,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用,就連人名也可以叫“萬歲” 有據可查的人名有,東漢章帝之子劉萬歲,北齊後主時的韓萬歲,西晉文帝時的大將軍李萬歲,唐高祖時劉武周部將張萬歲,還有唐高宗時梓州都督謝萬歲,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部將刁萬歲……凡此不勝列舉,但從唐玄宗以後,再也查不到以“萬歲”為名字的人了。據《陔餘叢考》記載:“因殿陛之間用之,後乃遂為至尊之專稱,而民間口語相沿未改,故唐末猶有以為慶賀者,久之遂莫敢用也。“

    到了宋代, “萬歲”就成了皇帝的化身,成了皇帝神聖不可侵犯的專用詞。如果有人隨便歡呼“萬歲” , 輕則貶職罷官, 重則“杖死” , 立招殺頭之罪。《曹利用傳》中說,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因酒醉讓人呼萬歲.皇帝命人將他活活打死。《寇準傳》中也記載,寇準外出被人呼萬歲.被免去同知樞密院事,貶到青州府任職。

    到了明代以後, 規定更加嚴格, 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清王朝被推翻以後, “萬歲” 一詞才開始返樸歸真, 還其固有面目。尤其是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高呼“人民萬歲” 以後, 人們就只把“萬歲” 作為一種慶賀語來使用了。

  • 13 # 洪良

    “萬歲”這兩個字是華人非常熟悉的稱呼。在封建社會里,“萬歲”主要是皇帝的代名詞,是一種與最高統治者劃等號的稱呼。那麼,這個至尊的“萬歲”稱呼,是何時產生的,又是怎樣演變的呢?

    在中國西周以前的古代文獻中,“萬歲”一詞未曾出現過,而其它與此有關的詞語的意義,也不是我們後來所理解的那樣。比如在西周中、晚期的金文中,可見有“眉壽無疆”、“萬年無疆”、“萬壽”這類詞語。但這些詞語不是專對天子的贊煩,而是一種行文款式,凡是鑄造青銅器的人都可以用,它只是傳之子孫後代,永遠私有的意思。再如《詩經》中著名的《七月》有這樣的句子:“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其中的“萬壽無疆”,是描寫年終時人們在舉廳歡慶儀式後,舉懷痛飲時發出的歡呼,倒是有點像俄語中的“烏拉!”

    有人認為,“萬歲”用於皇上,始於漢高祖劉邦。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與此同時,朝臣參見皇上的一整套禮儀也形成了,這是由漢初名臣叔孫通草創的,以後經歷代帝王的御用禮官不斷補充、修訂,形成了後來朝拜“萬歲”的大套繁文縟節。叔孫通制定朝儀後,“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使劉邦感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另有人則認為,“萬歲”成為最高封建統治者的代名詞,始於漢武帝劉徹。自漢武帝起,萬歲歸於皇帝一人。若他人使用,則成了偕越。

    自漢以後,“萬歲”一詞的使用物件與場合日趨嚴格,別人一般不能稱呼。不過,一直到唐代,由於“民間口語相沿未改”,仍有人呼“萬歲”“以為慶賀”。然而在唐玄宗以後,文獻中再也看不到以“萬歲”為名者。

    至北宋時,“萬歲”已完全為皇帝壟斷專用。據《寇準傳》載:一日寇準騎馬出行,“道逢狂人迎馬呼萬歲”,結果此事為寇準政敵張遜所知而告發,寇準被罷去同知樞密院事之職,降至青州任職。又據《曹利用傳》載: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汭,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呼萬歲”,被人告發,杖責而死。這兩則史實說明,到宋朝,除了皇帝,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呼“萬歲”。自此,“萬歲”定於皇帝一人。

  • 14 # 濁世清風

    江蘇東陽小云山一號漢墓出土物有碗,外底有朱書“巨田萬歲”。

    巨,用在姓氏前,是漢代的一種習慣用法。比如“巨李千萬”、“巨王千萬”等等,可以視作一種吉語用法。

    那麼墓主姓田,但其名未必是“萬歲”。“萬歲”在這裡也是吉語。

    據考證,小云山一號漢墓的時間大約在西漢中期左右。

    可見,在西漢中期,民間自稱“萬歲”表達吉意還是沒有問題。

    所以,起碼在西漢中期,“萬歲”還沒有成為皇帝的專用名詞。

  • 15 # 指動濟南

    眾所周知,“萬歲”是古代對皇帝的專稱,那時候如果有誰敢稱“萬歲”,就代表著他要造反了。不過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萬歲”最初並不是皇帝的專稱。

    1、“萬歲”本是慶賀、祝福用詞

    “萬歲”一詞最早出現於《韓非子》:“巫覡(wū xí)之祝人曰使君千秋萬歲之聲聒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大意如下:巫覡(即巫師)給人們祈福時最喜歡說“祝你千秋萬歲”。這種祝福之聲喋喋不休於耳邊,但大家都知道誰也無法活到萬歲,這就是人們鄙視巫師的原因。透過這個記載可得知,“萬歲”本是祝福用詞,所有人無論身份和地位都可使用。

    西漢劉向所著《新序》載,魏國國君梁君打獵射雁時,一名行人不聽勸阻,走動驚走雁群,梁君想怒射行人。車伕以齊景公求雨不用人祭的故事,進言梁君要愛護民眾。梁君醒悟,與車伕回去。進廟門後梁君大呼“萬歲”,說:“今天真好運,別人打獵能得到獵物,我打回來了良言。”

    至少在西漢初年,“萬歲”本意與上古並無多少變化,表達了一種慶賀之情。楚漢爭霸,項羽把活捉的劉邦父親、妻子呂后送還時,《史記》載,漢軍皆呼“萬歲”。在這裡,同樣是表達了一種慶賀、祝福之情。

    2、宋康王、秦始皇最早被稱“萬歲”

    宋康王是上第一個被稱“萬歲”的君王。宋康王是戰國時宋國最後一任國君,力大無窮,相貌堂堂。在位時東征西討,拓地300餘里,滅滕國,成為“五千乘之勁宋”。但因性情暴虐,人們稱他為“桀宋”,拿他與暴君夏桀相提並論。

    宋康王喜歡在宮中整夜宴飲,宮室中人呼其“萬歲”(室中人呼萬歲),宮室內外所有人都應和,最後所有宋華人都高呼“萬歲”,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不這樣喊(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

    秦始皇是第一個被稱“萬歲”的皇帝。《史記》載,優旃(zhān)是秦宮中表演歌舞的侏儒。有一天秦始皇宮中設宴,大殿臺階下的衛士因大雨被淋透。優旃可憐他們,出主意說:“一會兒我叫你們,要很快答應我。”

    不久,群臣向秦始皇祝酒,高呼“萬歲”(殿上壽呼萬歲)時,優旃走出宮殿喊:“衛士!”衛士答:“在。”優旃說:“你們長得高有什麼用呢?只能站著淋雨。我雖然矮,卻有幸在這裡喝酒。”秦始皇於是開恩准許衛士輪流站崗,人數也減了一半。

    3、漢武帝嵩山獲“萬歲”祝福

    秦始皇被稱“萬歲”,但二世而亡,“萬歲”漢初時並沒有繼承下來,重新被用來稱呼皇帝是漢武帝。前110年,漢武帝到嵩山祭天,走到山下聽到空中傳來三聲“萬歲”呼喊,但所有人都表示不是自己喊的。

    於是大家認為,這是中嶽天神在歡呼漢武帝的到來,是天降祥瑞。因此“山呼萬歲”就成為固定片語。此後,漢朝的皇帝均被稱為“萬歲”。前51年,在漢軍持續打擊下,匈奴呼韓邪單于投降,率部到長安俯首稱臣。

    《史記》載,數萬名匈奴君長、王侯夾道排隊,漢宣帝登上渭橋接受跪拜,漢臣、匈奴所有人都高呼“萬歲”,此後“萬歲”成了漢宣帝的專稱。而到了東漢的和帝劉肇時,“萬歲”成了皇帝的專稱,臣下不準使用。

    《後漢書》載,東漢將軍竇憲大勝匈奴而回,駐守武威。漢和帝詔竇憲來長安,尚書以下的官員商量,一會兒拜見竇憲要高呼“萬歲”。這時尚書令韓稜嚴肅地說:“上不諂媚,下不褻黷,按禮制沒有臣子稱‘萬歲"的道理”(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

    東漢時“萬歲”可以用於皇帝,但不能用於稱呼大臣,哪怕立有再大功勞,“萬歲”也只屬於皇帝專用。而且在冊封太子、春節朝賀等重大場合下,大臣都要口稱皇帝“萬歲”。

    4、唐宋兩朝延續“萬歲”稱呼的傳統

    漢朝作為漢文化圈的創造者,稱呼皇帝“萬歲”的傳統被各朝各代所遵循。764年,唐將郭子儀兵解涇陽之圍,與回紇部重歸舊好,他們祝酒盟誓:“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萬歲!”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大軍重回京師,後周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範質和宰相王溥來見趙匡胤。範質最初不肯承認新皇帝,王溥只好獨自跪拜。範質也只好跪拜,還進了一步高呼“萬歲”。可見只對皇帝喊“萬歲”,已是當時的一種規矩。

    金代,章宗完顏璟曾下令,不準戲子演帝王戲、不準在戲中稱“萬歲”。理由是“萬歲”是用來稱呼當今皇帝的。雖然民間曾有酒席宴間稱“萬歲”表達祝福的習慣,但自從皇宮裡用於皇帝的祝福後,就成為“至尊專稱”。

    5、明清兩朝後民間“萬歲”稱呼消失

    儘管從漢武帝開始,“萬歲”就被漸漸固定為皇帝專用。但因為民間傳統的力量,直到唐宋時,平頭百姓道喜祝賀時仍然互稱“萬歲”。甚至有大臣立下戰功時,部下高呼“萬歲”也沒有因此獲罪。

    而且民間自古就有用“萬歲”起名的習慣:《後漢書》記載有個人叫王萬歲;《北史》記載有兩個人叫李萬歲、史萬歲;《唐書》記載顏真卿抗擊安史之亂時,部下有將軍叫刁萬歲……沒被記載下來的“X萬歲”想必更多。

    從明朝起,大臣見君,高呼“萬歲”成為必備之禮。清朝則把“萬歲”之禮發揮到極致,衍生出“萬歲萬萬歲”等叫法……

  • 16 # 葛振勝1

    謝謝邀答。抱歉,對‘萬歲’這一皇帝的專稱是怎樣的由來我還真不知道的。光聽說宮內皇帝為‘萬歲’,其他大臣怎麼稱呼幾‘千歲’或者皇親國戚各為幾‘千歲’是有嚴格區別的。帝穿龍袍,下官有鴆袍或什麼服飾是有嚴格定位的。其他真不懂。這一題目真的答不了。謝大家了。

  • 17 # 劉一千五

    古代最牛逼的奉承話多如牛毛,其中最大的就是"萬歲"。偏是這大話讓帝王喜歡。並與朕一樣納入帝王專用,成了帝王專用名詞。看來,這吹牛從古到今,連綿不絕,令聽者賞心悅目,百聽不厭。

    翻了許多書,也不見究竟出在何處。既然說到朕,那就多說幾句。朕在秦王政稱皇 帝之前,就是個第一人稱代詞"我","我的",誰都可以用。屈原於《離騷》開首就有: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皇攬葵於初度兮

    賜餘以嘉名

    意思就是,我的祖上是伯庸(的後代)。後來秦始皇搞專制主義,把"朕"確定為自稱。其他人不得染指。

    那麼,萬歲又該何處尋呢?

    大概在《詩經·幽風·七月》找到這樣相類的的詩句:“臍彼公堂,稱彼篁觥,萬壽無疆。”這裡的“萬壽無疆”,譯過來戲謔一下

    大家吃得肚子圓

    舉著瓦罐灌燒酒

    長願到處都一樣

    真是好啊真是好

    是人們舉杯痛飲歡暢的歡呼語。“萬年無疆”在當時就是這樣存在的。後來語境發生了變化,恐怕"歲"與"年"互用,萬年就變成萬歲了。希望幸福長久,表示時間永恆。

    金文中也有,如“唯黃孫子系君叔單,自作鼎,其`萬年無疆,子孫永寶'享”這樣的句子,"萬年無疆,子孫永寶”這萬年與萬歲非常接近了。

    到戰國時的趙國外交官藺相如入秦一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奉和氏璧入秦,到了咸陽宮偏殿,相如心頭有氣了,但沒發作,使者“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之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秦昭王非常歡喜,騙到美玉了,高興之餘,讓自己的姬妾們傳著看,無視趙國特使,這是重色輕邦呀!那些女人,宦官大喜大叫萬歲,就是喜極而奉承秦王英明,表達無比的讚歎。讓相如設計奪了回去。這是一樁外交糾紛。

    秦始皇幹了許多大事,其中有一件就是找長生不老藥。並因此而屢次受到術士們欺騙。術士們本來就該去求方找藥煉丹制定長生不老藥。讓主子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長享太平。但是他們不,騙了錢就算了,沒成績不受待見背後議論秦始皇專權好斷。讓秦始皇一怒之下"坑術士”。秦始皇上泰山封禪,得罪了儒生,儒生們心頭不滿,嘲弄秦始皇無德而封。秦始皇讓御史審查。不久就發生了"坑術士",被人定論為"坑儒"。追根溯源,是秦始皇欲長生不老,萬壽無疆而術士不專業引發的惡性案件。秦始皇求長生藥不成,反倒成了另一事件的背鍋者。看來,萬歲這牛皮也不好吹。

    司馬遷《封禪書》:

    三月,遂東行緱氏,禮登中嶽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太山,太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太山巔。

    很清楚了,"萬歲"這一詞來歷非人言,而是泰山上的神靈似是而非的語言。漢武帝正在祭天,是傍邊的隨從們聽見的。他們後來問上天,上天自然無動於衷;敬問皇上,皇上當然不應答。於是,大家頓悟天機不可洩露。從此稱皇上為"萬歲"。正式成為皇帝的專用名詞,漢朝禮制增一條敬稱,規定只能皇帝才可以用。

    自此之後,歷代歷朝皇帝自朕;群下敬稱皇上為萬歲。稱到高興處,剎不住車,就一衝到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實,這話連秦始皇都知道是假的。更不說漢武帝了。他們心下明白人不可能不死,也就那麼幾十年,但他們喜歡聽。更明白修皇陵有何用處。

  • 18 # 譙郡太守

    萬歲的本意是永遠存在,後喻指萬能的上天。最早見於先秦時期,軍隊打勝回來,振臂高呼“萬歲”!意為表示對上天的讚美,以示有上天的支援,戰無不勝!萬歲作為皇帝的稱呼始於漢代,初期並不專指。但到漢武帝時期,成為皇帝的專稱,臣下不得稱:“萬歲”。否則就是僭越、謀逆。從東漢後期到隋朝,由於經年戰亂,對萬歲皇帝的稱呼也並不嚴格,民間也有臣下稱呼。到了唐朝時期,雖然《大唐律》沒有規定萬歲是皇帝的專稱,不這麼叫要怎麼怎麼處罰,但基本上已確定是皇帝的稱呼。宋朝建國後,對此制定嚴格的規定。萬歲是皇帝特指,臣子決不可以染指。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納,一次喝醉酒,讓人“呼萬歲”,而被仗責而死。其後朝代萬歲就是皇帝的專稱,臣子不可妄稱,否則必受嚴懲。併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定!

  • 19 # sunrishan

    漢高祖劉邦想必大家是知道的,他原本是草根階層,沒什麼文化修養,行為習慣比較隨性。當劉邦建立起漢朝後,一開始依然保留著許多先前的習慣,看起來不那麼的高貴典雅,這不利於維持天子的尊嚴。

    叔孫通是儒家弟子,對禮法很有研究。他作為劉邦的臣子認為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有別於秦朝時期的皇帝專用的禮儀制度,規範劉邦的行為習慣,體現劉邦尊貴的身份地位。於是當劉邦上朝時,便有了下面的群臣高呼萬歲的程式。

  • 20 # 一笑讀史

    在封建社會,“萬歲”一詞,可不能隨便使用的,因為,他是皇帝的代名詞,也只有皇帝才配用“萬歲”這個詞,除了皇帝,誰敢自稱“萬歲”那可以滅九族的死罪。要是見了皇帝,不高呼“萬歲”也會被以大不敬而論處。

    那麼 ,“萬歲”一詞成為皇帝的專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這件事,和漢武帝有關,為了加強君權,強化傳權制度,漢武帝可謂是煞費苦心。

    元封元年春,漢武帝登華山,釋出詔書: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意思就是,我登上了嵩山之巔,吏卒都聽到了三聲“萬歲”。

    荀悅曾對這件事做過專門的解釋,說“萬歲,山神之稱也。”意思就是說,山神見到了漢武帝,也向漢武帝致敬。

    漢武帝聽到山神的呼聲,向山神致意還禮,山神都一一應答。

    既然山神都喊皇帝“萬歲”,天下百姓還有什麼可以說的,於是臣民們見到皇帝都要高呼“萬歲”。

    從前,“萬歲”一詞成了皇帝的代名詞。

    隨著帝制的消失,“萬歲”一詞慢慢就轉變成了表示祝願的話,有時候還含有開心快樂的意思,人在高興的時候,也會為自己高喊“萬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note20曝光價格,不知道香不香,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