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天侃侃

    網咖的吸引力超過家庭,實際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我們都是從童年時期過來的,誰沒有過玩的不想回家的時候。更何況電腦可比小時候的遊戲有趣多了,也更吸引人。別說是孩子,就連成年人也很難抵擋這樣的“誘惑”,看看現在有多少手機黨、低頭族,也就能理解為什麼網咖對孩子的吸引那麼大了。

    那為什麼躲在網咖不回家的孩子終究是極少的一部分?這就像小時候在外面玩,玩的再高興,再不想回家,家長一叫,就乖乖的往家走。原因就是有一種外在的壓力,約束孩子不能放任自流,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必須要聽家長的,不然就會吃苦頭。正因為有這種外在的約束力,孩子才不敢那麼放飛自我。

    但如果這種外在的約束力缺失了,人都是貪圖快樂、舒服的,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自我約束力較低,外界的約束又不夠,自然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甚至就出現了離家出走,玩失蹤去網咖的現象。

    孩子的成長,必須有外界的約束,發展孩子的天性不是放任。老師不敢管,家長不願管(不會管、沒時間管)對孩子的發展沒有半點好處。問題是出現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家長,在教育。家庭的教育不是心血來潮,想做就做一會兒,顧不上了就放在一邊,它是一個需要長久堅持的事業。流連網咖這樣的問題,應該極早介入,出現苗頭就要打擊。當你前期不管,發展到離家出走去網咖這樣嚴重的程度,家長再想糾正,就得付出極大的心血,還未見的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 2 # 阿鵬的金毛犬

    一部分是家庭管教不嚴,所以有機會去網咖。其它的就是厭學,不想學習,覺得坐在教室就是難受,如果他喜歡上網,那他肯定只有去網咖啊。

  • 3 # 卑微的工程師

    網咖是幹什麼的?遊戲娛樂;家庭是做什麼的?孩子的生活和父母的說教場所;學校是做什麼的?孩子知識、能力和毅力培養基地。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已經沒有了吃苦的精神,沒有了堅韌的毅力,或者,已經因為家長溺愛,他已經養成了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品性,他或者她,還想主動的,自覺的待在家裡做功課嗎?還想聽父母和爺爺奶奶反反覆覆的說教嗎?

    而學校裡的教育和教學,主要是教會孩子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課本知識遠沒有馬化騰手下的IT精英們傾盡腦力,開發出來的遊戲更具吸引力。那些遊戲開發專業人士,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想如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把娛樂性和趣味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自然那些還有點懵懂的孩子會無法抵抗遊戲的誘惑了,自然家長要從網咖裡把自己的孩子找回來了。

    網咖真有這麼大的威力嗎?是啊。到網咖的孩子無非有三種,其一,被遊戲迷住了的孩子,其二,孤獨或者好交友的孩子,他們去網咖聊QQ,與網友交流;其三,沒有家庭溫暖的孩子,父母說教太厲害,管教太嚴,讓孩子恐懼,失落,逃避,他們要到網咖躲避家庭的紛擾。

    我們的學校,科目的教學的確有些枯燥,尤其是物理,數學,我們的學科開發專家可借鑑一下游戲,如何把學校教學搞得生動活潑,要提高學科教學的趣味性,娛樂性,但學校教育畢竟是以知識和能力訓練為主,不能完全開設成遊戲或娛樂專業了。

    所以,我們的家庭在孩子還比較幼小的時候,就得大力訓練他們的吃苦精神,就得磨練意志,不能把所有家務都不讓孩子沾邊,家長不能把本該屬於孩子的勞務全包乾,不能讓孩子想要什麼享受,我們家長都去滿足。孩子的情商教育,更不能放鬆,要讓孩子自覺做事,從小學習自我解決與小朋友,同學,或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和問題,經受必要的挫折,不能讓孩子在同學,社會,學校等地方,受了一點委屈,或者犯了錯誤,受到相應的懲罰,家長就去問責,或者,護短。

    當然,孩子的朋友、父母和老師的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想孩子不從網咖裡找出來,家長首先就要做到不要一天到黑都抱住手機玩鬥地主,打麻將,下象棋不放,尤其在孩子面前,孩子做完作業,如還有時間,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聊天,散步,下棋,而不是在家時,爸爸玩電腦遊戲,媽媽玩麻將血戰到底,孩子躲在房間裡老看手機。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關鍵是看我們從小如何薰陶和磨練他的情商,孩子有了強大的吃苦的毅力,良好的上進的心態,還怕他的智商不夠用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裡算不算超級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