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觀菌

    石達開出走的原因是自己不想待在天京受洪秀全的猜忌排擠,又擔心“天京事變”可能在自己的身上重演,他想施展自己的抱負,因此出走。石達開本身已經是翼王了,因此沒必要自立為王。

    一、石達開出走天京的背景

    “天京事變”,1856年9月2日,韋昌輝、秦日綱等人殺害楊秀清和他的家屬部眾2萬多人,而當時的石達開還在與湘軍激戰,這時候“天京事變”爆發,石達開不得不撤軍,放棄了這次戰役。

    從洪山撤軍之後,石達開返回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天王級別的人物,這等大事肯定是要出面的。但是,等到石達開回到天京的時候,等待他的卻是韋昌輝的殺機。

    韋昌輝想要除掉石達開。石達開感覺到韋昌輝的不友好,便提前離開,自己逃過一劫,但是很是不幸,他的家人全部遇害。到了安慶後,在這裡石達開給天王洪秀全上書,要求處死韋昌輝。

    韋昌輝塑像

    二、處死韋昌輝,石達開執政太平天國

    處死韋昌輝之後,洪秀全派人把首級送到安慶,讓石達開親自檢視,在看到真的是韋昌輝本人的首級之後,石達開這才放心,心裡的怨恨才得以解除。不久,石達開受洪秀全的勸解,返回天京。

    這個時候的太平軍內部,元老級別的除了洪秀全和石達開外,馮雲山、蕭朝貴在1852年就戰死,楊秀清被殺害、韋昌輝被處死,剩下的就只有石達開的資歷最老,洪秀全此時能依靠的將領,恐怕就只有石達開了。

    “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

    石達開回到天京後,獲封“電通將軍”開始處理太平軍的事務。在石達開的指揮下,太平軍的不利處境有了稍微的好轉,軍事上桐城大捷,就很是鼓舞人心。

    石達開的影視資料圖

    三、石達開出走的原因

    洪秀全沒有從根本上汲取“天京事變”教訓,在石達開返回天京之後,仍然不信任他,對他還是猜疑。

    雖然再次返回天京的石達開被封為電通將軍,主持軍務,但是天平天國的大權已經在好洪秀全的手上,軍政大權此時已經落到了洪秀全的手上。在天平天國建立之初,軍政大權都是在軍事手上,這已經作為了太平天國的政體,是不能改變的。另外,洪秀全為了平衡世石達開的權力,加封兩個自己的族弟為王,與石達開平分秋色。他的這兩個族弟,既無才幹,也無軍功,因此惹得天平軍內部很是不滿,大家議論紛紛,背後流言四起。

    但是大家的輿論並沒有讓這種情況得到化解,而是矛盾加劇。洪秀全在得知眾人的議論後,反而更加猜忌石達開,認為他在天京的影響力已經超過自己,因此更加深了對石達開的排擠。終於石達開的軍務處理也慢慢的少了,這種少不是好事,是一種變相的排擠,是對石達開軍權的架空。

    影視資料

    四、避禍自保,石達開終於出走天京

    1857年6月2日,石達開率部眾出走天京,在安徽的安慶安營紮寨。到達安慶後,石達開向太平天國發布布告,號召將士遠征,一時間,許多將士追隨著他去遠征。天京這邊著急了,洪秀全向石達開伸出橄欖枝,他先是撤掉兩個族弟的封王,然後給石達開刻了“義王”的金印送到安慶,但是石達開一心要實現自己的遠征抱負,對這種誘惑不聞不問,石達開堅持自己的理想抱負,自己遠征。

    但是天不隨人願,在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屢戰屢敗,國土不斷地縮小,糧草補給困難,慢慢計程車氣低落。而另一邊的天京,洪秀全任用有能力的青年將領,取得了不少勝利,天國迎來一點曙光,此時石達開這邊許多人認為他脫離天京就是脫離天父,沒有天父的庇佑,他們對石達開未來很悲觀,一些人相繼流失,脫離石達開,石達開的的軍隊戰鬥力越來越弱。

    石達開大渡河兵敗處

    五、凌遲處死,石達開的悲慘結局

    1863年,石達開領兵進入四川,5月來到大渡河,大渡河本就是天險,再加上石達開為了慶賀喜得貴子大宴三天,錯失了渡河的時機,而被清軍包圍。為了突圍,石達開數次強渡大渡河均告失敗。

    這時,清軍認為石達開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於是對石達開進行招降。此時的石達開進退兩難,前面是天險,後面是敵兵,投降又不甘心,又要考慮到身邊追隨他的人,最後石達開選擇隻身一人去清營投降,以換取手下將士的性命。

    不料石達開的軍師所言,清軍的招降就是騙局,清軍的目的是抓活的好去邀功。等到石達開到了清營,立馬被抓住,石達開恍然大悟這是個騙局,1863年,石達開被壓解到四川成都,石達開始終不投降,至死不渝,最後被凌遲處死,終年33歲。他的父親和部將均北殺害,2000餘名士兵也被屠殺殆盡。

    ✍太平天國是歷史上農民起義規模最大的一次,在“天京之變”、石達開出走後,太平天國慢慢的走向了覆滅,內部的爭權奪勢,君臣猜忌,這些弊端是太平天國始終甩不開禍端。

  • 2 # 破乞

    天國悲劇,從石達開出走開始,他為什麼要出走呢?他的悲劇,是命運悲劇,也是性格悲劇,他是命中註定要與王權決裂的,不管是清王朝的王權還是天國的王權,他都要決裂,這由他的性格即自由意志所決定,這就是命。

    而石達開與洪秀全之間的關係,就不是面子問題,而是骨子問題。天王在天京濫砍濫伐,面子早已千瘡百孔,不值一提,一刀刀都砍在骨子裡。

    石氏出走,起初非有戰略遠圖,亦無既定政治目標,更非一時率性,如浪子遠遊。他在天京主政,可人身並不自由,以講道出了南門,立馬就走。

    由銅井渡江,前往安慶。他在安慶,駐留了三個多月,看透了一切。洪秀全這才慌了,罷免兄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派人送來“義王金牌”,邀他回京主政。

    可石達開不信。一來不信洪秀全所謂“誠意”,二來反對洪只守天京。

    天王兩次調他回京,他都無條件遵命,結果葬送了他的西征。

    這次,他提出了折中方案:赴援江西,進取浙江,配合天京作戰。他雖然對洪不滿,但還不想與洪鬧翻,因為,他還要維護太平天國政權。

    此時,他已深知洪為人陰險,起義諸王,如今只剩下他倆,要麼他取代洪,否則洪必滅他。現在一切都水落石出,惟有他知根知底。

    那些死去的人,死到臨頭,都不知早已被洪算計,而他已知。

    洪秀全的算計,早在金田起義之前就已開始。那時,洪本來是去投靠馮雲山,可他卻利用馮雲山入獄,起用了蕭朝貴和楊秀清,用巫術將馮排擠。

    最早看透了洪,難免惡言惡語,金田起義時,洪又與楊秀清合作,將蕭朝貴排擠,所以永安建制時,原來五王共和,改為皆受東王節制。

    馮、蕭二王,力戰而死,看似偶然,實亦欲以死明志。

    洪、楊合作,從表面上看,楊飛揚跋扈,佔盡上風,實則洪已陰結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握有絕對優勢,卻以忍辱蠱惑楊的野心,並煽動韋、石二人。

    韋與楊有私仇,一有天王指令,就下殺手,洪佯裝不知,待韋殺夠了人,就以石氏來號召,再將韋殺掉,看似平民憤,其實是殺人滅口。

    一個文不得、武不得的傢伙,竟然一步步走向專制。

    第一步,依靠楊、蕭二人,不惜以巫術確認其教權的合法性。

    天國初期,教權由天父、天兄、天王三權分立,而以天王代理;政權乃五王共和,馮、楊、蕭、韋、石都有自己一份實力,而洪沒有,故政教分離。

    因此,洪地位雖高,而實力卻有限,沒有實力,哪來實權?

    第二步,洪欲從教權進入政權,便拉攏楊秀清,實施政教合一,先從教權內排除蕭朝貴,使教權從三權分立,政權從五王共和,同歸於二王分治。

    在二王分治的格局裡,洪成了宗教領袖和國家元首,取得了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權,而楊在教權上保留了代天父立言的身份,在政權上節制諸王。

    這就是為什麼太平天國政權自有平山登基之後,還要有永安建制。平山登基,確立了三權分立和五王共和,而永安建制則以二王分治打破了這格局。

    平山登基以三權分立排擠了馮雲山,永安建制以二王分治排擠了蕭朝貴,此二人者,一為洪秀全老友,一為楊秀清老友,洪楊合謀排擠了老朋友。

    本來,二王分治,一掌教,一執政,也能共和。可政教合一後,權力交叉。洪執掌教權,楊卻能代天父立言;楊執掌政權,卻須奉洪為天王。

    兩人分庭抗禮,而天王示弱,東王用強。東王不僅在政權上將天王掛起來,在教權上,還常以天父下凡佔據上風,甚至以天父名義棍責天王。

    誰要天王當年接受了天父下凡所賦予他的權力合法性?有一利,就有一弊,偷吃了一回天父的禁果,從此就要忍受天父的折磨,他好難過,卻忍著。

    而動不動就拿天父來演戲的東王,其本來面目日漸暴露,此術久用必敗,何況用來作惡!天王用弱,獲得普遍同情;東王用強,日久失人心。

    翼王東征,安定了東南半壁,東王伸手來要最高權力——逼天王封他萬歲,連名義都要拿走,二王分治已經走到了盡頭,該出手時就出手!

    東王一味用強,卻不知天王早已安排妥當。東王自以為握有軍政大權,可西征以後,兵權都歸了翼王,有了翼王聲援,誰敢向天王下手?

    石達開與馮雲山相知,當年,他率領自家宗族起義,立馬投奔馮去,他有實力,且多智,少年英雄,風雲際會,給太平天國運動帶來青春氣息。

    他一味打仗,不問政治,對天父下凡之類的鬼把戲,從來就不感興趣,卻認定馮、洪一體,馮不在了,就跟洪走,天京事變,他也有預謀。

    可天王知道,讓他去誅殺東王,他肯定下不了手,他講義氣,是性情中人,不喜歡這樣的陰謀。可天王有了保護者還不夠,他還需要殺手。

    於是,天王跟北王結成盟友,虧了天王有眼力,一眼就能看透。同在東王屋簷下,一起低過頭,陰謀,眼神就能交流,只要握一握手。

    韋昌輝動手了!原以為,殺個把人是小手術,沒想到是惡性腫瘤,一刀下去,癌細胞就擴散了。跟著,一刀接一刀,越殺越收不住了。

    洪與韋、石單線聯絡,他既沒有制止韋的殺戮,也沒有通知韋,要讓石回來安定大局,他這樣安排,使韋、石相疑,殺戮蔓延石的家室。

    於是,天國將士無不以為韋氏罪大惡極,人人皆欲殺之。

    翼王舉兵,而天王誅之,韋氏死不瞑目矣。天王躲在深宮裡,可憐似漢獻帝,韋氏替他開了劫,他以數萬天國將士做劫材,以打劫自娛。

    此劫無他,不過想做王而已。他一開劫,就找到了做王的感覺,因此,他要把打劫進行到底,打出一個真“秀全”——“禾乃人王”――我才是真命天子來。

    他以韋殺楊,以石誅韋,三下五除二,原來五個王,如今只剩下翼王了,是與翼王分治,還是由他專制?當然要專制,翼王成了絆腳石。

    不專制,做王還有什麼意思?赤手空拳,熬了這麼多年,終於熬到了這一天,他要揚眉吐氣做真王了,可偏偏還留著翼王這麼根刺。

    他決定,不管這根刺有多粗,有多硬,他都要拔掉。

    石達開當然也明白自己的處境,與洪合作,要麼等死,要麼取而代之。他既不想等死,也不想取而代之,怎麼辦?唯一的辦法——走!

  • 3 # 歷史名將錄

    首先,石達開為何要出走?金田起義之初,楊秀清是太平軍的實際領導,洪秀全多為名義上領導。隨著太平軍不斷壯大,打下南京定都,摧毀江南大營。楊秀清功勞日盛,野心不斷膨脹,產生了取洪秀全而代之的念頭。

    洪秀全感覺到楊秀清的威脅,暗中調韋昌輝與石達開來勤王。韋昌輝離天京近,先帶兵入天京,殺死了楊秀清。楊秀清死後,韋昌輝取代了楊秀清,囂張跋扈,大肆誅戳,儼然又一個楊秀清。

    石達開後入天京,指責韋昌輝濫殺,兩人不歡而散。韋欲殺石,有人告密,石達開連夜縋城逃出。韋昌輝於是殺石達開全家。石達開跑至安慶調兵來攻韋昌輝,又求洪秀全殺韋昌輝以謝天下。由於人心都向著石達開,韋昌輝見勢不妙,情急之下帶兵攻打天王府,被效忠天王部眾所殺。

    這場內亂之後,石達開執政。洪秀全鑑於楊秀清、韋昌輝之變故,對外人石達開並不放心,開始起用自己的兄弟來牽制石達開。石達開眼見遭受猜忌,處處受到牽制,心灰意冷而出走。由於石達開深得人心,大量士兵都隨他出走。甚至洪秀全派去追殺石達開的部隊也倒戈追隨了石達開。

    其次,石達開為何要帶兵入川?石達開出走後,並無明確目標。先在安慶待了一個多月,便率兵萬人進入江西。在江西轉了一大圈之後,又調頭進入浙江西部。在浙西待了數月之後,調頭進入福建。之後兵分兩路,一路走向廣東,一路西進湖南,最終跑到了自己廣西老家貴縣。

    由於石達開深得人心,在一路流竄過程中,各地太平軍將士 從者雲集,到廣西時已有十萬大軍。石達開在廣西待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廣西太窮,養不起自己這麼多軍隊。終於想明白了只有北上四川,學劉備、王建、孟知祥,做個四川王,然後北伐中原,以圖天下。

    也許造化弄人,石達開沒有劉備那麼好命。劉備前半生東奔西走,到處投靠,卻無立足之地。直至遇到孔明提出《隆中對》,明析跨荊連益,三分天下之目標。並因一系列因緣際會,終於取得西川,三分天下有其一。

    石達開出走之後,與劉備頗為相似,東奔西走,無處立足。等到想明白學劉備、王建、孟知祥當蜀王時,卻沒有這些人那麼幸運。當他帶領大軍一路進入四川,走到大渡河時。前受阻於大渡河,後有清軍追兵,陷於絕境。

    為替這十數萬兄弟求一條活路,石達開向清軍請降,終被凌遲處死,一代戰神就此隕落。石達開沒能做成劉備、王建、孟知祥,反倒成了公孫述、劉季連、蕭紀這類割據未遂的失敗者。

  • 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石達開極富傳奇色彩,16歲出山,19歲就統率千軍萬馬,20歲封翼王,26歲時離開天京獨自率兵與清軍作戰,32歲兵敗,為了保全部下主動捨命,受凌遲酷刑而死。

    後世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年他不離開天京(南京),未必會有這樣的命運,天國也不一定會亡。也許吧,但更大的可能是石達開早早死於內鬥,天國該亡還得亡。可以說太平天國從來不是亡於外敵,而是亡於自身。

    石達開是天國中難得的頭腦清明之人,他從來沒想自立為王,離開天京只是為了避禍。至於更長遠的事兒,還沒想到。或者說,太平天國失敗的最大原因,就在於領袖們似乎都只顧眼前,不想未來。

    (石達開塑像)

    石達開出走的前因,那一場慘烈的大內鬥。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北王韋昌輝在天王洪秀全的支援下,誅殺東王楊秀清及其黨羽,上萬東王部屬慘遭殺害,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比殺清軍狠多了,天京處處是哀嚎慘呼之聲。

    本在前線的石達開聞此訊息,趕回天京指責韋昌輝濫殺無辜,不想韋昌輝殺得性起,連石達開也想一起殺了,石達開在部將的保護下逃出天京,留在城中的家人全被韋昌輝殺了。

    石達開大怒,舉兵靖難,上書洪秀全要求誅韋昌輝,洪秀全也覺得韋昌輝有要成為第二個東王的趨勢,順應民意捕殺了韋昌輝和附從他的燕王秦日綱(天國王很多,秦日綱的二弟是畏王,三弟報王,四弟慶王,五弟賀王)。

    雖然有滅家之仇,但石達開很理智,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和燕王的家屬、部將都得到保護和重用,天京得以安定,他的威望也大漲。

    洪秀全的疑心一直很重,以前猜忌東王,在背後主導了天京事變;之後猜忌北王,順勢殺之;現在石達開深得人心,當然也在他猜忌之列。為了制衡石達開,他將自己的兩個哥哥封王,甚至試圖加害石達開。

    石達開心灰意冷,當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怎麼變成這樣了呢?為什麼所有人都忘記了初心?

    他不想被殺,也不想對昔日戰友拔刀相向,於是帶著自己的直屬隊伍離開天京去了安慶(安徽省西南部)。

    (初衷很好的太平天國)

    但這並不代表他想自立為王,依然以天國的名義與清軍作戰,承認自己是天國將領。

    1857年9月,天京形勢危急,洪秀全調石達開回京,石達開自己沒回去,但調了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解了天京之危。

    關於石達開當初到底帶走了多少人,因為天國史料的缺失,已經無法確切的得知。一說20萬,一說10萬,但從石達開離開時的渡江時長來看,人數並沒那麼多。

    經過安徽無為州時,當地官員上奏摺稱“五月十八日(即1857年6月9日)石逆由金陵帶其黨與數千,道經該州前往上游,到處張貼偽示,傳諭各賊。察其詞意,因洪逆疑忌過甚,懼害脫逃。”

    這奏摺既說明了石達開出走的原因,也說了人數只有“數千”。所以“石達開的出走分裂了天國”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不過之後投奔而來的太平軍將士挺多,只能說他太得人心。

    總之,哪怕石達開對太平天國失望至極,也沒有背棄它,而是踐行當初的誓言。在他心中,也許真有個完美的天國。

  • 5 # 明道若昧

    1856年夏天,正當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到全盛的時候,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為爭奪太平天國的領導權力而內訌,發生了天京事變。天京事件也給太平天國帶來了極大的損失,不僅親手放棄了軍事上的大好形勢,而且對於天國內部的穩定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此時,除了洪秀全和石達開,太平天國的首義諸王均殞命殆盡。而且因為這場聲勢浩大的內部動盪,使得洪秀全在太平天國內的威旺大降,為了穩定內部,重拾人心,洪秀全不得不讓石達開回京輔政。而且從領袖才能上面來說,石達開確實要強於洪秀全。但剛剛經過了天京事變的洪秀全,對於權力的下放變得更加謹慎、多疑,想方設法將權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直接影響到石達開出走的目的。

    十一月,石達開率軍從寧國經蕪湖回到天京,受到天京軍民的熱烈歡迎,“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洪秀全亦加封石達開為“電師通軍主將義王”,命他提理政務。石達開回京輔政,軍事節節取勝,穩定了形勢,極大地鼓舞了太平軍計程車氣,安定了人心,使天國轉危為安。這是洪秀全眼前滿是楊秀清獨攬大權和逼封萬歲的情景,生怕石達開成為下一個楊秀清,而石達開出走的目的也是為了避免落得楊秀清的下場。

    石達開輔政功績卓著,所部多精壯之士,軍力雄厚,加之石達開為首義之王,威望極高,這都使洪秀全深感不安。於是洪秀全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干預國政,以牽制石達開。洪秀全對安、福二王的封賞,破壞了他親自立下的非金田同謀首義、建有殊勳者不封王爵的規定。

    隨後他又“專用安、福王”,使“主軍政”。在挾制、架空石達開的同時,還要奪取他的兵權,“終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發展到對石達開有“陰圖戕害之意”。

    說到底還是洪秀全想消滅其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獨裁專政。

  • 6 # 狂奔的中年

    石達開的出走是為儲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第一,石達開在無為州和皖南青陽縣所貼告示都未署“太平天國”的記載。石達開另立“太平天國”只是孤證,實難令人信服。第二,石達開出走後,雖對太平天國的官制禮文進行更改,但始終應用太平天國國號,遵守太平天國的正朔。另外從石達開本人及其部將遺存的文物、文告、文書來看,也說明石達開雖然分裂出走,但所承擔的反清歷史使命與洪秀全一直是一致的。第三,石達開出走後,洪秀全對石達開的態度以及太平天國官書中對石達開的評價都沒有變。天王不忘石達開的開國立功。天王、幼天王在後期所頒的詔旨中,仍對石達開親切地稱呼為“達胞",“達叔”。可以說,石達開出走主要是出於,“吾當遠征報國,待異日功成歸林,以表愚忠耳”。也就是,石達開的出走是為了儲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戰略思想不同而已!

  • 7 # 瞳麋

    並非如此,“翼王”,“義王”也,石達開為人可以說是豪爽大氣,石長得高大俊秀,十三歲已“凜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經略四方”,因急公好義,常為人排難解紛,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從容赴死時年僅三十三歲,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沒,死後仍令對手心有餘悸,在他身後數十年中都不斷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從事反清運動,辛亥革命黨人曾透過詩歌,小說,繪畫等各種媒介宣傳他的事蹟以激勵民氣,號召志士,鼓吹革命。他身後流傳的傳說等不可勝數,更是在24歲時與號稱“立功,立德,立言”的曾國藩大戰並一舉擊敗了他,逼得曾國藩都要跳河自殺了!

    這樣的人物一旦確立了理想目標,又怎麼會輕易為了私利更改,更何況他當時已經是王了,要想再進一步只有殺天王了吧,但石達開終究不會這麼做。

    回首天京事變,石達開家人與下屬被北王韋昌輝所殺,他在事後依然保持忠心,想要完成未完成的反清大業,但遭洪秀全猜忌,一步步看著洪剝奪自己的權利,曾經的兄弟們走到這一步了,石達開此時心中必是無比淒涼,負氣出走天京已經是他唯一的出路了,不然就將永遠被困在這小小京城之中,一個30多歲的鐵血漢子怎會屈從,有不少的將士因翼王的威望而跟從西征,數量竟達十萬之眾,可惜石達開終究是命數盡了,又或是時代的侷限,成於百姓,卻也敗於百姓,石的軍隊在徵西中與當地土著居民相處並不友好,又因為為小兒子擺宴錯過了渡河的大好時機,最終在大渡河結束了自己悲壯的一生。

  • 8 # 欣欣然趣味說歷史

    石達開出走是因為韋昌輝受洪秀全指使,殺死東王楊秀清,並殺害了相關的兩萬多人。石達開指責韋昌輝殺人太多,韋昌輝轉而又要殺石達開。失望至極,石達開帶部隊出走。這次內部分裂導致太平天國的實力受到嚴重影響,為以後的失敗打下了基礎。

  • 9 # 北玄吾

    為何要自立為王?太平天國封的前五王之一的翼王號召力難道沒有自己封的王高?顯然不是!

    石達開出走主要原因歸於兩點:

    其一:政治鬥爭

    經過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實力遭受重創,楊秀清,韋昌輝等天國元勳均已隕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早已犧牲,此時五王只剩翼王石達開主掌大局。

    但是天王洪秀全卻越來越忌憚石達開的能力與威望,便扶持兩個哥哥為王削弱石達開。石達開考慮到自己的處境,怕重蹈楊、韋的覆轍,於是憤然率眾離開天京,獨自發展。

    其二:軍事方面

    由於太平天國拿下天京後,西邊又一直受到湘軍的壓迫,全國局面遲遲打不開,石達開決定率軍二次西征開啟局面。

    然並卵,石達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被湘軍、清軍趕回了自己的老家一圈又繞到四川最後兵敗大渡河!

    希望幫到你!

  • 10 # 松於峭壁

    石達開的出走是有原因的。1856年夏天,正當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到全盛的時候,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為爭奪太平天國的領導權力而內訌,發生了天京事變。天京事件也給太平天國帶來了極大的損失,不僅親手放棄了軍事上的大好形勢,而且對於天國內部的穩定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在天京事變後,跟隨洪秀全進行起義的元老就只剩下石達開了,洪秀全也因此召回石達開回京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但是洪秀全這個人生性多疑,特別是石達開回京後軍事節節取勝,穩定了形勢,極大地鼓舞了太平軍計程車氣,安定了人心,聲望達到巔峰。這些引起了洪秀全的不安,楊秀清的前車之籤他不得不防。因此他把他的兩個哥哥分封為王,奪取兵權,用以牽制石達開。正是這一些列的舉措使石達開感到了恐懼和不安,同時為了儲存力量,避免再次內亂,石達開才決定出走了,並非是為了自立為王。

  • 11 # 王松林

    石達開太平軍的英雄名將。因氣不過天王洪秀全猜忌,一氣之下率部出走,孤軍奮戰,最終,兵敗大渡河。

    石達開久在軍中,知道太平天國的虛實,也頗知當時的形勢。他雖然與天王慪氣,卻並非完全搞分裂,他走時並沒有帶走多少部隊,李秀成、陳玉成等諸路人馬都還駐防原地。不過即使這樣,也令太平軍士氣低落。江北的清軍趁機進攻天京,拿下了句容,並威脅鎮江。洪秀全見無人主持軍政大局,慌忙派人刻了“義王”金印,送到安慶請石達開回朝。

    石達開拒不接受“義王”的金印,率大軍南下進攻江西,企圖別創一處事業。但在江西,石達開也沒有久留,而是聽了張遂謀的計策,放棄了重鎮九江,東向進攻浙江,爭奪浙江的財賦。

    石達開進入浙江,連克江山、衢州、開化等地,清廷害怕太平軍全據浙江,斷了財源,便急命曾國藩率大軍救援浙江。石達開無法在浙江久留,又分兵回到江西、南進福建。湘軍一路尾追不捨,石達開駐軍江西南安,視情要向湖南開進。

    原來石達開出走之日,便想西進四川,效法劉備當年入川之策,打出來一個三分天下的局面。

    1859年5月,石達開分兵兩路殺進湖南,進攻寶慶(今湖南邵陽)。湘軍當時正在計劃進攻安徽安慶,聞訊立即全軍南返,救援根本重地。

    而一向用兵如神的石達開,終於遇上他一生的苦主:駱秉章。駱秉章時任湖南巡撫,他是個儒生出身的文官,對太平軍充滿了刻骨的仇恨,他指揮部隊拼死抵抗。太平軍見攻城不下,湘軍主力又接連到達,無奈只好撤圍而去,轉道進入廣西老家。

    石達開前此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雖然也是流動作戰,但基本是沒打過什麼敗仗,都是根據形勢作出轉戰的決策,這是第一次作戰失利而被迫撤兵,對石達開部下的軍心士氣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石達開部下很多太平軍老戰士痛心於分裂行為,紛紛離開石達開,重新返回天京,這說明太平軍內部還是有一定團結力在的。但石達開既然已經走上此路,就決不再想返回天京。他進入廣西后,拒絕了手下人招兵後迴天京的建議,一度心灰意冷,想要歸隱山林。

    樹欲靜而風不止,石達開是清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官府在廣西懸賞緝拿石達開,讓他無處藏身。無奈之下,他只好再度整軍經武,帶著殘存的數萬人,轉戰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數度率兵北上,企圖渡長江進入四川。

    1863年2月下旬,他派出部將賴裕新北上開路,自率4萬人為後繼。賴裕新向石達開報告了開路順利的情況,不久便被當地少數民族兵擊敗身亡。石達開不知就裡,4月份率兵北渡金沙江,此時四川擋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一條大渡河。

    石達開率兵一路急馳奔向紫打地,準備強渡大渡河。紫打地是個軍事上的絕地,前面是天險大渡河,後面是馬鞍山,左邊是松林小河,右邊是鹿子河和老鴉漩河,絕不能久停。

    石達開到紫打地的時候,大渡河還未漲水,清軍只有土司王應元一部尾隨而來,兵力不多,雖然佔了地利的優勢,但並不能對太平軍構成太大威脅。石達開就沒有立即組織部隊渡河。

    正巧,石達開的第十四小妾劉氏生了個兒子,石達開非常高興,下令全軍就地休整三天,慶祝自己兒子的降生。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

    清軍王應元緊急徵調的彝、漢增援兵勇,也都開到松林河的西岸,與太平軍對峙下來。大渡河北岸的清軍也利用這三天時間加固了防守,使太平軍渡河的難度大大提高。

    更糟心的是,大渡河因為上游冰雪融化,水流大漲,跟著連松林小河的水位也急速上漲,太平軍不管是前進,還是繞行,都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石達開意識到了危險,立即組織兵力強渡,結果因為水流太大,太平軍將士用竹筏根本無法達到對岸,因為清軍對岸火槍的轟擊,還犧牲了不少人。石達開前進不成,便向進攻松林河,結果由於王應元援兵大至,加上河流阻隔,同樣無法突圍。

    太平軍原本在後路馬鞍山留兵駐守,以保護糧道,結果也被彝兵殺散,太平軍遂陷入絕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時已升任四川總督的駱秉章繼續調撥兵馬,源源不斷地向紫打地開進,石達開縱有天大的能耐,也再不能跳出包圍圈了。

    但石達開又豈是輕言放棄之人,北面大渡河、西面松林河、南面馬鞍山雖都被清軍守住,但東面鹿兒河和老鴉漩河還有路可行,只是此路兩側是高山絕壁,山下又是湍急的河流,行進極難。石達開毅然率軍東行突圍。

    太平軍經過苦戰,損失了一半人馬,好歹渡過了鹿兒河,因為山路實在過於險峻,前方老鴉漩河又灘險流急,無法繼續行進,結果被川兵楊應剛部包圍。

    楊應剛想生俘石達開,立下不世之功,便遣人向石達開說,已經得到上面的命令,允許石達開投降。

    石達開走投無路,心生一計,想學當年李自成被困車廂峽時詐降。他答應了楊應剛的條件,將部下兵馬遣散四千多人,只剩二千多不動,也不向清軍繳械。

    楊應剛將石達開騙到他營中,當即將其綁縛,送往成都。太平軍殘部二千多人全部被殺害。

    石達開到成都後知道大勢已去,面對駱秉章的審訊,他大義凜然毫不屈服,最後受凌遲之刑而死。

    石達開是太平軍中被俘殺的最高級別的將領,他的出走和戰敗,是太平軍歷史最令人痛惜的一段歷史。以其才智和能力,如果留在蘇皖一帶,率領李秀成、陳玉成等後起之秀,與清軍繼續角逐,勝敗可能尚在兩說。然而他終於因為自己一時之氣, 又無法擺脫舊式農民起義者的固有侷限性,終於一手給自己製造出一出悲劇。

  • 12 # 老森

    如果說“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的第一次陣痛的話,石達開出走則是太平天國的第二次陣痛。

    這兩次陣痛,所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一是極大地削弱了內部的力量。二是讓太平天華人心動搖,產生了嚴重的信仰危機。三是損失了兩個天才級別的軍事家:楊秀清和石達開。所以說,這兩次事件後,也宣告太平天國從此往滅亡的路上一路狂奔。

    其實,不僅太平天國在往滅亡的路上一路狂奔,石達開的出走,也在往滅亡的路上一路狂奔。而大渡河全軍覆沒,只不過是這次狂奔的一個終點而已。也就是說,石達開的覆滅是註定的,一開始就做錯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石達開出走,名不正,言不順。

    石達開出走,名不正在哪裡?一是石達開出走,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中,是一種背叛。誠然是因為洪秀全猜忌石達開,立自己的親兄弟為王,限制石達開的權力,石達開才出走。但是,這在皇權社會里,就是一種背反,一種造反。就像劉邦要殺韓信,要誅滅異姓諸侯王一樣,大家覺得理所當然。二是石達開出走以後,又不獨立,不自己做大,讓他的身份很尷尬,讓大家猶豫彷徨,離心離德。石達開如果自己做大獨立,雖然他因此背上了背叛的罪名,但是,這樣他有一面很大的旗幟。這就像古代那些諸侯,為什麼都要稱王一樣。有這面旗幟的好處在於,手下的人都有盼頭。覺得跟著石達開,可以封王,封妻廕子。而石達開只是個偏師,因此其號召力非常有限。

    因為名不正,所以,石達開出走後,將士打仗再沒有那種勇猛的勁頭,也很少打勝仗了。

    第二,石達開出走天京後,戰略規劃屢屢出錯。

    石達開打仗異常勇猛,能打勝仗,能打硬仗。但是他顯然不是一個戰略家,缺乏宏觀的戰略規劃,仗打得很亂。他的戰略規劃有哪些錯誤呢?

    一是石達開的戰略規劃多變。石達開出走後,先是想建立江浙根據地,接著又準備建立兩湖根據地,再接著又準備打到四川去,建立巴蜀根據地。但是他都是打一處,丟一處,打一城,丟一城。而且,受到挫折就轉移地點,這樣就變成了流寇作戰,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

    二是石達開最終選擇四川作為根據地是錯誤的選擇。四川在歷史上,確實很容易建立割據政權。但是這個割據政權要想發展壯大,卻非常難。要想獲得全國性政權,還是要到中原腹地去爭奪。石達開由於屢屢受挫,最後選擇了四川,明顯是一種錯誤的規劃。

    第三,石達開的軍隊人數越來越少,素質越來越低。

    石達開其實很能帶兵的,而且具有古代名將的優秀品質,但是,他從天京出走後,所帶的軍隊的素質越來越低,越來越不能打仗,根本的原因,一是因為不斷有人離開他,或者投降清軍,或者重新回到洪秀全那裡。這樣,他不斷補充兵員,都是新兵。二是因為沒有根據地,要籌集糧食與戰略物資,就不能嚴明軍紀。三是在過大渡河之前,因為缺少兵員,讓天地會加入進來,最後天地會又撤離,從而使他的軍隊人數越來越少,素質都越來越差。

    第四,在大渡河邊遇到天災。

    石達開在大渡河邊,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過不了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第五,石達開太講英雄主義,不是政治家的表現。

    石達開最後是為了保護兄弟們的生命安全,自己去清營和清軍談判時,被抓獲的。結果他不但沒能保護他的兄弟們,自己也因此喪命。如果他像古代的那種政治家一樣,隻身逃脫出來,那麼他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當然了,他如果這樣做,他早就自立為王,此後一切都不存在了。

  • 13 # 一枝青荷

    導語:石達開離開天京,出走安徽,主要是為了防範天王洪秀全的猜忌,避免“天京事變”的悲劇再度發生。

    石達開雖然離京出走,但是他始終忠於太平天國的事業,並沒有自立為王,另起爐灶。無論石達開打到何地,他都一直高舉著太平天國的旗幟。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威名卓著的領軍人物。他是太平天國首義六王之一,在太平天國中的地位極高。尤其是“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成為太平天國的頂樑柱、主心骨;他主持天國的軍政事務,收攏人心,鼓舞士氣,一度挽回了太平天國的頹勢。

    但是,在“天京事變”中深受刺激的洪秀全,看到石達開在天京軍民心目的威望越來越高,心中極為妒忌,對石達開非常猜忌,採取了很多手段來牽制、防範石達開。

    最後,石達開實在無法忍受洪秀全的猜忌防範,更擔心洪秀全施展陰謀手段,讓自己落得個楊秀清那樣的下場;所以,石達開斷然決定離開天京,到了自己一手開創的安徽根據地,坐鎮安慶,號召天國將士前來追隨自己。

    石達開此舉也確實有負氣的成分。他四處釋出文告,公開自己與洪秀全的矛盾,又號召太平軍將士離開自己的駐地,前來投奔自己.......石達開的這些行為似乎是在向洪秀全示威,意思好像是要洪秀全好好看看,在天國內部,到底咱倆誰更有號召力。

    集聚了“滿朝好文武”,坐擁安徽、江西等根據地,石達開卻沒有自立為王,獨樹一幟。他對眾將士宣稱:自己永遠忠於太平天國,永遠為太平天國而戰。

    但是,隨後的石達開就變得讓人不可思議了。

    首先,石達開對於近在咫尺的九江重鎮不管不顧。無論九江守將林啟榮如何泣血求援,石達開坐視不理,置林啟榮與幾萬名天國忠勇將士於死地。

    九江失陷,林啟榮死難以後,陳玉成、李秀成等將領對石達開的行為感到心寒,都不願追隨石達開了。

    其次,石達開決定離開安徽,另闢根據地。結果是一事無成,成為到處奔竄的流寇。

    石達開從安徽進入江西,受挫以後,又打算進入浙江、福建,建立閩浙根據地。由於洪秀全的拆臺,楊輔清離開福建,拋棄了石達開。使石達開建立閩浙根據地的計劃成為泡影。

    後來,石達開又計劃進入湖南。結果,在1859年的寶慶之戰中,石達開數十萬大軍竟然被打得大敗而逃,不得不退回了廣西。

    在廣西期間,石達開已經心灰意冷,無心進取,竟然想退隱山林。追隨石達開的將士大多都對他失望了,大家紛紛離開石達開,返回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

    1861年,石達開鼓起餘勇,離開廣西,經過湖北,進入四川,準備攻取成都平原,建立根據地。

    後來的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1863年,石達開兵敗大渡河,被四川地方清軍擒獲、處死。

    結語:石達開離京出走之後,整個人好像失去了靈氣;既不自立為王,封賞將士;又不顧天國安危,遠走他方。

    最主要的是:石達開自此開始,完全失去了戰神的光環,屢戰屢敗,使所有人都大跌眼鏡。他漫無目標,到處流竄;無數將士失望之餘,離他而去。他自己也有了歸隱山林的念頭。

    這樣一來,石達開完全喪失了一個領袖的資格,他的失敗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了。

    但是,有一點:無論石達開走到何地,他的軍隊始終打著太平天國的旗幟!

  • 14 # 一貳一橙

    說自立為王是不對的,因為石達開當時已經是太平天國翼王,而在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相繼死去之後,石達開的地位在天國中已僅此於天王洪秀全,更是名滿天下的“義王”,所以他沒有必要還去自立什麼王。

    問題所問的應該是:石達開在天京之亂後毅然出走,是想要自立一派,和太平天國割席嗎?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損失慘重

    公元1856年九月,發生了一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天京事變”,天國最具戰爭天賦的東王楊秀清被奪權的北王韋昌輝所殺,殺了兩萬人,據清廷咸豐收到的奏摺來看:楊氏被殺,株連人數應該是多於兩萬人的。

    八月二十五、二十六等日,見有長髮屍骸不可計數,由觀音門口內漂流出江。首逆楊秀清已被殺死,並殺楊逆黨羽多人。

    而翼王石達開趁夜出城回到駐地安慶,急調武昌、漢陽前線的四萬軍隊討韋,軍隊來到天京城下時,韋昌輝早已因為倒行逆施而被天王洪秀全拿下處死,石達開取代了楊秀清和韋昌輝的地位,“提理政務”,下令只追究韋昌輝和一些餘黨,不興株連,總算沒釀成大亂。

    不過洪秀全受夠了楊秀清、韋昌輝等人的掣肘,他也想自己做主,可現在又來了個民心所向的石達開,尤其是他才能不在楊秀清之下,名望更是遠超洪秀全本人,這讓本來就如驚弓之鳥的洪秀全更加忌憚石達開了。為此,洪秀全違背國家制度,越級提拔了毫無戰功的洪仁發和洪仁達為安王和福王,和石達開三人理政。

    這兩人沒有任何才能,只有一點:他們是天王洪秀全的哥哥,如此任人唯親,讓為天國付出了一輩子心血的石達開心灰意冷。洪秀全不顧前線戰事吃緊,偏偏要在名號上玩花樣,將本應賜給石達開的“正軍師”名號廢除,由自己兼任,另外賜石達開“通軍主將”名號。

    石達開以全家性命,國家以前線被破的代價(石達開調走了武昌、漢陽軍隊討韋,兩地很快就被攻破,湘軍兵鋒直抵九江,石達開在湖口大捷所創造的大好局勢全部奔潰)所換來的,卻是在這次事變中得益最多的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和不信任。功高震主這事石達開自然知道,於是他在天京事變後半年就帶著軍隊離開了天京,另外開闢浙閩根據地,以護衛天京。

    這就是“天京事變”的簡單介紹,而討論石達開是否要自立門戶的關鍵,就在於他從天京帶了多少軍隊以及他後面對太平天國的態度如何

    關於石達開所帶走的軍隊,目前很多研究資料都說至少有十萬,更甚者的還有二十萬之多,要照這個數目來看的話,那石達開的出走無疑是雪上加霜、趁火打劫之舉,完全不顧天京的死活了。但事實上石達開帶走了多少人呢?

    以石達開出走的路線來看,他在太平天國丁巳年五月十一日(公元1857年6月2日)離京,經過江寧鎮,從銅井鎮渡江,走和縣、無為州回去安慶,這一點得到了清朝兩江總督何桂清、安徽巡撫福濟、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等人的確定:偽翼王石達開已於五月十一日帶兵數千出金陵南門,由江寧鎮以西的銅井鎮渡江經無為州至安慶,到處張貼偽示傳諭各賊,察其詞意,因洪逆疑忌過甚,懼害脫逃。

    在石達開出走當天下午,洪秀全派了當年金田起義僅剩的元勳老人蒙得恩去把他追回來(何桂清的奏摺中的“洪逆令蒙賊禾賊追之”印證了這一點),根據蒙得恩的回報,他率領兩百騎兵追擊,一直追過江寧、銅井,當地鄉民說石達開已在當天上午就渡過江了,人數大約有五千。蒙得恩認為這五千兵馬應該就是石達開從皖南帶進京的。以石達開在當天凌晨離京,上午就渡過銅井渡,可見他的軍隊不多,大多是騎兵,再者,石達開如果真的帶走了十萬乃至於二十萬軍隊,難道沒人報告洪秀全嗎?別忘了,當時的石達開可是受到了洪仁發、洪仁達兩個活寶的監視的,而且他是以出城對民眾宣傳“反清”教義的藉口離開的,可見石達開當時並沒有帶走過多的軍隊,才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清廷方面關於石達開離京帶走的兵馬數目是可信的。

    另外石達開在路上四處傳諭的《五言告示》也多處表明:石達開自己還是太平天國的人。“力酬上帝德,勉報主恩仁。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勳。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而且石達開在出走後,依舊掛著“通軍主將”的名號,四處安撫人心,並且在當年九月天京軍情危急時,將部下最重要的李秀成、陳玉成、韋俊等人調回天京援助。這些人後面都成了太平天國的頂樑柱。

    有人說:為什麼石達開不親自回去天京呢?這很正常,一則當時離京和洪秀全鬧得太僵了,連洪秀全給他鑄造的“義王”金牌都退了,此時距離離京也才四個月,雙方關係還沒解凍呢!二則當時石達開的情況也不樂觀:最重要的基地江西面臨著極大的危險,曾國藩雖然回家了,可他弟弟曾國荃已經新建完成,湘軍李續賓、王鑫、劉長佑部不斷進逼,幾處重鎮不是被攻破就是被圍困,這時的石達開是分身乏術。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石達開還是將李秀成等人派迴天京救援,可見石達開對天國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不存在“割席”的情況。

  • 15 # 縱橫點

    石達開,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其為人也比較正直,頗具謀略,是太平軍中少有的不只是靠四肢擁有清晰頭腦之人,更是清廷的強勁對手,當然其結局也頗為悲慘,無不令人扼腕嘆息。

    石達開,有個著名的綽號石敢當,何謂石敢當?中國古代宅院建築裡常見的小石碑,因石碑上刻有“石敢當”字樣而得名,是民間驅邪鎮妖的一大法寶,太平天國稱清廷統治者為“清妖”,而石達開又是鎮妖的“石敢當”,可見其對於清廷的難纏程度,更是令其頗為頭疼之人。石達開是廣西的客家人,是太平天國永安建制的“首義五王”,受封為“翼王五千歲”,是五王中最年富力強的一個,也是最後故去的一為,他幾乎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形象,也在民間頗有傳說。

    說到石達開,其少年之時種過田也做過生意,飽經風霜,也體會到了人間疾苦,金田起義前,洪秀全和馮雲山都力邀其加入,石達開自己就入夥了四千多人,在太平軍攻城掠地的過程中,石達開可謂屢立戰功,聲名鵲起,曾國藩就對他頗為忌憚。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石達開第一資歷夠深,是首義五王,第二又頗有韜略,所以一度協助東王楊秀清處理軍務政務,此時農民起義的侷限也逐漸顯露,享樂主義滋生,爭權奪利、派系傾軋也愈演愈烈,但石達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了自我的清醒。

    他領導西征,攻略安徽,督建水師,重創湘軍,且已經接近端掉湘軍曾國藩集團,更為可貴的是石達開在政務處理上也展示了過人的一面,是太平軍中少有的有遠見之人,比如在經略安徽的時候,他登記戶口,選拔官吏,還組織科舉考試,為太平天國的政治穩定和軍事供給都奠定了基礎。

    但天京事變的一系列內訌是整個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東王楊秀清被韋昌輝所殺,且引發了大規模的東王部屬殺戮,石達開的勸阻,使得韋昌輝瘋狗咬人,石達開家人和部屬也多遭毒手。石達開起兵靖難,得到洪秀全支援得以“義王誅韋”,應該說是力挽狂瀾的作用,如果這個時候洪秀全放手讓石達開處理內政外戰,太平天國運動或許之後也不會敗那麼慘。但是洪秀全這個人生性多疑,不允許功高蓋主情況的出現,他又封自己的兩個哥哥為安王和福王,處處制約石達開,甚至有意加害。

    因為繼續再留在洪秀全身邊,一定是危險的,楊秀清和韋昌輝就是鮮明的例子,對於權力的爭奪一定是嗜血的,石達開深諳這一點,為了逃離這個爭鬥的漩渦,也看清了洪秀全的為人與處事,石達開選擇了出走,但是卻依然安排陳玉成、李秀成等回援與勤王,同時還繼續為太平天國出戰,無論是針對浙江福建的攻伐,還是對於江西湖南的征戰,他都是為太平天國的前途所積極出力的,從退出湖南起,石達開的軍事生涯就開啟了不順之旅,進廣西入四川,直到兵敗大渡河,其遭受凌遲之刑的時候,不吭一聲,被老百姓甚至清廷當局都深感驚奇。

    可以說石達開的一生轟轟烈烈,也得以史上留名,其離開天京獨自作戰,確實削弱了太平天國的整體戰鬥力,但是他們的敵人都是清廷統治者,石達開建立各種根據地,也沒有自己謀求過更高的政治地位,因此他並非是想自立為王,對於洪秀全等人進入天京以後不思進取與苟圖偏安,石達開是不滿的,但整體上還是一家人,據記載清臣德興阿的奏報曾提到,石達開離京以後還是有向洪秀全的奏章並得到了洪本人的批覆,這從側面說明了石達開沒有多大的私心,無非是有點二郎神跟玉帝“聽調不聽宣”的意思,畢竟共同的敵人是一樣的嘛。

    石達開一生的逸聞趣事也比較多,感興趣的話都可以多去了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比較奇特的人,值得探究。

  • 16 # 秋雨魯北說歷史

    翼王石達開離開天京不是逃走的而是高調離開的,而他的離開是因為洪秀全不願意恢復軍師負責制,為了防止權力之爭再演變為內訌,翼王石達開選擇了離開天京自謀生路。

    天京事變後翼王石達開回到天京主持朝政

    天京事變中東王楊秀清被殺,北王韋昌輝被天王洪秀全處死,加上被處死的燕王秦日綱,太平天國早期分封的六位王爺就只剩下翼王石達開了。此時的翼王正在主持太平軍西征,石達開部將及國宗遍及湖北、安徽、江西,其個人威望在天京事變後到達了頂峰。

    天王洪秀全不得不順應民意將翼王石達開請回天京主持朝政,但是洪秀全不願意恢復軍事負責制不願意把真正的實權交給石達開。洪秀全還封了自己的兩個庸才哥哥為王掣肘石達開,在天京無法得到施展的石達開為防止再次內訌就選擇離開了天京。

    離開太平天國主戰場流寇作戰逐漸喪失人心

    1856年因為翼王石達開部隊的離開,變成孤軍的武昌守將韋俊棄城,湘軍胡林翼、李續賓部進駐武昌。隨後湘軍主力圍攻九江,此時石達開率領自己的主力在江西駐紮近在咫尺卻不去救援,九江林啟榮部在堅持了一年多後被李續賓部吃掉,江西戰場的局勢開始變得對太平軍不利。

    石達開的部隊在江西、浙江、福建、廣西、湖南等地四處流竄作戰,沒有建立起根據地也沒有壯大自己的實力,反而劍走偏鋒去了四川。四川的湘軍守將駱秉章老謀深算以逸待勞最終在大渡河消滅了石達開主力俘虜了石達開。

    離開天京是正確的選擇,但是離開太平軍主戰場是失敗的決策

    由於天王洪秀全的集權專制,翼王石達開離開天京是明智的選擇。假如再發生內訌那麼太平天國運動距離失敗就不遠了。翼王石達開憑藉自己的威望在江西聚集大軍鞏固西線防禦的做法很正確,假如他能救援林啟榮部和湘軍主力在江西周旋,那麼整個革命的形勢就會變得對太平軍有利。

    只可惜石達開見死不救,在江西作戰不順利又進入浙江福建,後又經江西折返廣西,本來廣西作為起家之地可惜積蓄力量,但他又選擇從湖南進入四川。一直流寇作戰的石達開眾叛親離變成了孤軍,很多將領帶軍回到了太平天國主戰場,失去後援的石達開最終兵敗大渡河。

    翼王石達開本就是位列天王洪秀全下僅存的開國老王爺之一,自立為王的說法自然是不成立的。石達開出走後還是使用翼王稱號說明他沒有叛變革命,但他固執的性格和沒有根據地的戰略最終導致自己走向了絕境。

  • 17 # 歷史鋭鑑

    在太平天國首義諸王中,石達開年紀最輕,有突出的軍事才能,太平軍從廣向金陵進軍,途徑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石達開均為開路先鋒,攻城守鎮,所向無敵,號稱“石敢當”。在天京事變中,他興師靖難,支援洪秀全平定韋、秦、陳的叛亂,被朝野尊為義王,併成為洪秀全的首輔大臣。就是這樣一位集聲望功勞卓著於一身的石達開,卻徑自率部20萬出走天京,與洪秀全分袂,最後全軍潰滅於大渡河,石達開自己也慘遭清軍凌遲處死。

    一、石達開出走原因

    洪秀全作為農民領袖,具有濃厚的帝王思想,而且非常狹隘自私。天王洪秀全經過天京事變,變得如驚弓之鳥,從此不信外臣,專信同姓。在合朝文武擁戴石達開輔政之時,他卻產生不樂之心。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後,請難歸來,滿朝傾心,居於輔政之位而又震主之危,在洪秀全看來,這對他是很大的不利。他懷疑石達開有朝一日會重演楊、韋的故事。這是典型的功高震主君有所疑,這是原因之一。

    石達開出走的原因之二,我們可以從石達開個人的性格和品德來進行分析。就其性格說,石達開講義氣,善於獨立思考,不是唯唯諾諾的人。天京事變後,由於洪秀全的猜疑,用安福二王挾制石達開,這令石達開不能忍受,據說石達開親信張遂謀勸石達開取洪自代,對此時代開堅決地回答:“予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節。”石達開有實力取而代之卻不為,可見其忠。

    石達開出走的原因之三,我們從石達在太平天國所處的地位和形勢分析,石達開為什麼不能委曲求全?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首義之王,開國元勳,加上朝中文武人心所向,有擁有雄厚的實力,洪秀全對他至少表面上禮讓三分,石達開如果犯顏直諫,會被看成對洪秀全的威脅,而且洪秀全對石達開已不受兵事,石達開所處的地位十分被動,犯顏直諫必然招致不測後果。石達開在天國內深得民心,人民這種擁護形勢對他十分有利,如果委屈求全,洪秀全也不可能相信他,這也就是石達開為什麼不能犯顏直諫和委曲求全的原因。

    其次,石達開為什麼不能解甲歸田?因為在當時的形勢,石達開已經處在危險之中,如果失去部將的護衛,處境會更加危險。要石達開自動棄職換取洪秀全的信任,當時的形勢來看,是不可能的。

    最後石達開既不能委曲求全又不能取而代之,他只能率部出走,而非是自立為王

    二、石達開出走對太平天國影響

    石達開出走是繼楊、韋以後對太平天國的有一次沉重打擊,他帶走了很多將士,不在受天京的控制,使整個大局和太平天國中央所能指揮的兵力受到了嚴重影響。緊張的戰鬥需要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而石達開出走以後,造成了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危險局面,而且使很多兄弟痛心內部不幸事件接踵而來,增加了離心傾向,革命力量分崩離析的局面。這些都是石達開出走對太平天國造成的直接影響。

    石達開率部出走只是客觀上減輕了太平天國天京的壓力,主觀上仍是棄之於不顧,石達開這支太平軍越來越脫離太平軍的主體,變成了一隻長期流動作戰的孤軍,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戰鬥力,而且日益陷入了被動局面,直至最後滅亡。

    石達開的出走,從一個側面再次證明了舊式革命運動中,由於農民小生產者的分散、自私、狹隘等特點,使革命團體內部缺乏統一的革命意志和遠見,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從楊韋事變到石達開出走這一連串的領導核心內部都鬥爭和事變,標誌著太平天國關於“平等天國”的一套政治理想的破滅,太平天國革命自此走向了下坡路直至最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研發手遊需要什麼樣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