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年的欽

    其實這個問題就像是我們到底是要著眼於團隊利益還是個人利益一樣。但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脫離問題來討論答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就是說面對具體的問題我們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為了怎樣的全域性考慮,如果個人為全域性考慮了,那麼自己是否會損失利益,又會損失多大的利益?這個全域性對於你而言的意義又是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團隊的一份子,現在有一個事件需要去你們團隊去做,在做之前你們每一個人都被分配了固定的工作,然後你先完成了你分配到的工作,然後在這個事件的規定日期即將到來時,你們團隊中的某一個人來不及完成他分配到的工作,而其他人手頭都忙不過來,這時團隊希望你能加班幫他完成這一工作,這時你就面臨了一個問題,是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幫助他完成這項工作還是置之不理讓整件事無法按時完成?

    這只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卻同樣有著個人得失與全域性問題,其實,在考慮這類事情時,你需要衡量的不只是利益得失問題,還有你的為人處理,內心想法等,當個人與全域性有了矛盾時,你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選擇,而不是單單根據利益問題來做出抉擇。

  • 2 # 愚人草民

    一般情況下人們做事應該為全域性考慮,如能考慮到個人得失也更好。如果你是中層幹部,在工作中考慮每件事情儘量考慮全域性,全域性事情的好壞能衡量一個人的組織能力,作為中層領導所以要把每個員工的總體計劃做好,每個細節儘量考慮到,讓每個員工按照步驟按照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去貫徹落實計劃,把每件事情做好,當工作遇到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盡力的去考慮全域性利益,大家心擰成一股繩,這樣中層的整體工作就是總計劃的部分落實,結合其他的中層計劃的落實,這樣同時也就實現了總體計劃的全面落實。作為員工的各項利益也就得到了全面落實。

  • 3 # 不知道你幹什麼

    我個人認為,個人得失非常重要,支援你去考慮,去追求。但是,前提是事情必須要完成。所以做事應當先顧全域性,再考慮個人得失!

    因為只有顧全域性才能把事情做成,而個人得失也是建立在事情圓滿完成的基礎上實現,同時,也才提現個人價值。就像現在疫情嚴重,假設你有大量的口罩不拿去給需要的人員,反而留著自己用,那你有再多也不可能抵抗的了疫情發展,最終受難的還是自己。拿出來給需要的人,戰勝疫情,大家會記住你的好。也就像拔河一樣,力氣再大你也拔不動一群人。

    雖然你覺得世界那麼大,又不缺你一個。但是每個人都這麼想,那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個人的小“犧牲”換來的是所有人“勝利”。

  • 4 # 明智慧擇

    大概有的人總期望只有得而沒有失,也許不只是內心的自我安慰,有的人就是這麼做的。殊不知俗語已有云,"有得必有失"。患得患失,過分的看中自已的利益而有損大局,一種是成就事業的大礙,另一種是損害了全域性的利益,也會牽涉到自身的利益。

  • 5 # 金陵胡哥

    如果一個人想幹事,而且想幹成大事,他就必須具備超強的大局觀,做事必須從全域性的角度考慮。惟如此,始成事。古往今來,國內國外,概莫能外!如果一個人對眼前的利益患得患失,斤斤計較,就說明這種人的格局低下,患得患失!那麼他也根本成不了事,更不可能幹成大事!

  • 6 # 使用者6860691546160

    過去的社會都是整體關念,當然為全域性考慮,

    而現在經濟社會,個人利益考慮就多了,全域性

    考慮就少了,因為狼多肉少了,爭搶的也多了

  • 7 # 肖昌洪0304

    做事應先從大局考慮,還是先著眼個人得失,你怎麼看?

    兵法雲,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個人的眼光,如果僅僅先著眼自己,不顧大局,什麼事情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大局的利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你到手的利益,最終還是會失去的。

  • 8 # 行者JXM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做事應全域性考慮。無論怎樣都不能應小失大,特別是防控新型冠壯病毒肺炎感染期間,每個人都應嚴防死守,科學應對,遵守社會法治。而不應個人利益為由,自私自利,隨意而為。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贏得控疫防災的最後勝利。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了。

  • 9 # 教育詞人趙運全

    答:做事從全域性考慮是對的。我們生活在一起,都是集體中的一員。不論個人的能力的大小,都離不開集體。我不論做啥事都應從全華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只有從全域性的觀念去做事,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個人利益應該服務於集體利益,只有集體利益好了,我們的個人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證。

  • 10 # 老范家信陽毛尖種植

    凡事,都有個大局,小到家庭生活,大到國家事物。

    個人得失是短時間的和侷限性的,長期顧及個人得失的人,會時時都會遇到利益衝突,當所有這些利益衝突都跟個人利益相掛鉤的時候,你就會生活在隨時的算計和痛苦之中。

    顧全大局是一個人的心胸開闊的表現,當一個人用你的能力去顧全或者是掌控大局的時候,你的個人利益就會自然而然的得到很好的處理。大局觀是一個眼界的問題。你是一個人氣度的問題。

  • 11 # 開心爺爺咪虎哥哥

    個人與全域性的關係變數,主要的支撐支柱體系完善建立了之後,個人沒有後顧之憂,那麼,我肯定個人利益自然會傾向於服從全域性利益。(在災難中,振臂一呼,群民響應,領導便是希望和生存所在,符合人類社會的自然特性),在鬆懈放縱的安定環境中,人類的安逸追求必然是大多數人的選項。(比如古羅馬的角鬥場,娛樂興奮民眾)

  • 12 # 大帥642

    大是大非面前不能計較個人得失,就像這次疫情,假如有人為了個人利益置政府臨時策略於不顧,會給其他人和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後果,所以,我們應該舍小家顧大家:顧大局!

  • 13 # 使用者6588447002671

    看你自己的位置,人微言輕,只能先考慮個人的得失了,而大人則不同了,哪怕是嘔心瀝血的為自己謀利,對外一定要冠冕堂皇的疾呼,國家利益重於一切!否則有損形象,好運一定不長!看新聞,多少次的大人物在痛心疾首的批評某些行為,信誓旦旦的表白,可後來結果讓我本來就差不多要掉的下巴掉落一地!我就納悶了,為什麼?是不是大家都看過魯迅先生的吶喊,彷徨?學的那麼的真實?空談,廢話,盛氣凌人,彷彿成了一種趨勢。長此以往,會有多少凝聚力?自毀根本,我非常的擔憂。

  • 14 # 王高華9999999998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依。福禍是相互隱藏其中。有常中的無常。人生活工作在群,是相互依存,榮辱共戴。

    遇事從全域性考慮,謀全域性利益,在關鍵時彰顯睿智胸懷及做人高調風格,聲譽鵲起,為今後的個人前程,打下良好基礎,識時務者為俊傑。

    遇事先從個人利益出發,投機鑽營,無利不為,等於孤立自己,固步自封,作繭自縛,封堵了自己的前程。鼠目寸光,發不了財,始終都是小情小調,不登大雅之堂的人。

    眼界決定格局,格局體現人品,人品影響未來。

    欲做事,先做人。人品完美,是遇事先從自已考慮最高智慧,成大事者,概莫能外。

  • 15 # 使用者101954271798

    我就是普通農民可能沒有那麼高能境界。我就這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社會祥合安定人民安聚樂業對普通百姓來講就是最大的富利和利益,如果社會動盪受苦受難將是老百姓,所以普通百姓只要豐衣足食,社會公平他們就是最願顧全大局維護和平的中堅力量。

  • 16 # 168飛翔的天空

    看情況,假如全域性重要的時候就要考慮全域性,但如果被別人無故侵犯個人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先考慮個人,維護個人尊嚴有時還是有必要的!

  • 17 # 夕陽族生活

    做事從大局出發考慮,實施從細節入手操作是應掌握的做事規律。期望只有得而沒有失的現象是不存在的。(付出勞動也是失)應對事物的發展規律使得少失或不失是檢驗素質和水平的標準。殊不知俗語"有得必有失,不失才能得”。得到什麼都是有條件約束和因素影響的結果。

    “大河無水小河干”的道理都清楚,過分的強調自身的利益而有損大局,是不足取的。一方面是影響個人事業發展和人品形象,另一方面是損害了全域性利益而滿足私慾,當會牽涉到自身利益,遭到社會嫌棄。得不償失。

  • 18 # 聖睿昱

    做亊應看後果,檢驗"公"與"私",看事情發展最終的社會結果,一定會發現端倪。不論任何人,為了一己私利,危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危害了社會,必定得不到好結果,必定遭到懲罰和良心的遣責!為自己無可指責,但要有公心!不能為己而損公。

  • 19 # 吉祥如意

    做事應為全域性考慮,還是著眼個人的得失?這個問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就是針對某一件事來說,當全域性利益大於個人個人的得失時,不用說,當然應該為全域性來考慮,畢竟全域性涉及到的是眾多人的利益。

    有關全域性與個人利益得失方面的例子,在共和國的一些重大工程上最能體現出來。著名的三峽大壩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涉及的移民數量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三峽工程移民數量多達一百多萬。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由於加高丹江水庫大壩,僅河南淅川縣一個縣移民多達十多萬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為了全域性利益而著眼,暫時放棄個人的得失。

    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全域性與個人利益衝突的情況,如何應對如何處理就看每個人的思想境界,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格局大小問題。古人曾經說過:君子坦蕩蕩,小人長唧唧。人的格局大小,自古有之。城市改造,一條筆直的馬路中間矗立著一處破爛不堪的民宅,象孤島一樣擋住了來往車輛,這就是所謂的釘子戶。出現這種情況,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為當事人是不是未免格局太狹隘,過於強調個人的得失?難道一個上千人的村莊,幾百戶人家都沒有Te聰明?這就是典型的只顧個人眼前利益,沒有全域性和長遠利益的考量。

    做人做事還是要有起碼的全域性思維,一味地強調個人的得失,最終吃虧的還是個人。原因是一旦法律、法規或政策施行以後,對少數人的過分要求縱容,就是對大多數人的不公。

    所以說,人的性格和思維定勢決定人的命運。放眼長遠,照顧大局,不為眼前個人的得失而斤斤計較,就是一個人的大格局。(2020/11)

  • 20 #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謝邀

    這兩個問題,不應分割。私人投資做件事情,首先考慮的是全域性的方向,順著這個方向向前,理推,綜合分析此事,能否長久。牽扯許多問題,決策人的能力及思維方向。作出判斷,方可決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老師遇到一幫非常調皮的孩子,怎麼跟他們搞好關係,從而更好的教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