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保保
-
2 # 豪氣當年劉豫州
輕症,一般是重大疾病發展的早期階段或其他治療手段,理賠條件比重大疾病寬鬆。
中症則是2018年才開始出現的保障責任,一般比輕症賠付比例高,為50%~60%。中症病種來源有3種:①把部分發病率較高或治療費用較高的輕症,直接歸到中症(變相提升理賠比例);②將輕症病種重新細分,程度較重但未達到重疾標準的,升級為中症;③重大疾病降為中症。
中症的出現,讓我們能夠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理賠額、更多的理賠次數,顯然是一種非常有利的創新。
如果因為健康原因,無法投保帶中症的產品,退而選擇只保輕症的,只要病種保障全,實際缺憾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在挑選輕症/中症時,主要考察是否包含常見高發病種、賠付比例、賠付次數等。
(1)常見高發病種
輕症、中症並非重疾險必備保障,而且出現時間較短,加上病種及疾病定義沒有統一規定,目前並沒有權威的發病率資料。
①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
②輕微腦中風後遺症
④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⑤微創冠狀動脈搭橋
⑥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
⑦慢性腎功能衰竭
⑨較小面積Ⅲ度燒傷
⑩視力嚴重受損
⑪主動脈內手術們總結業內公認的常見高發病種,並與醫生朋友確認,一款優秀的重疾險,至少要包含如下11種輕症或中症病種:
如果有阿爾茨海默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家族病史,可重點關注相關輕症或中症,如果沒有,只要包含上述11項,就已經很全面了,其餘病種都是錦上添花。
(2)挑選輕症、中症其他注意事項
除了常見高發病種外,輕症或中症的賠付比例自然是越高越好。
目前市場上的輕症、中症一般都是不分組、無間隔期、理賠額度不佔重疾保額,甚至有的產品(康惠保2020)理賠後重疾保額反而提升25%,所以,遇到有疾病分組、間隔期180天等要求的產品,就不要考慮了。
舉個例子,兩款重疾險產品:
產品A,重症在60歲前額外賠付60%,也就是投保50萬,按80萬賠;輕症按40%賠付。
產品B,重疾在50歲前額外賠付50%,輕症按45%賠付。
我會選擇產品A,因為重症保障高。
在醫療這一塊,百萬醫療險其實可以覆蓋重疾險,報銷範圍更廣。但重疾險的主要職能不是醫療費用,而是康復和失能補助。
康復明確不在百萬醫療險的報銷範圍內。失能補助,是指大病之後喪失工作能力,沒錢吃飯的問題,更不在醫療險的保障範疇。
這時只能靠重疾險了。
這也是我們反覆強調重疾險保額第一的原因,保額不高,重疾險就不能彌補百萬醫療險的缺失。
如果預算有限,先砍掉中輕症,然後考慮削減保障時間,最後才是降低重症保額。
-
3 # 隔壁二胖
不一定全都要買。
近些年重疾發病率逐年上升,消費者對重疾險需求量增大,各大保險公司重疾產品每年都在更新升級,出現除重症以外的中症和輕症,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眼球從而佔領市場。在重症的基礎上增加輕症和中症,有些保險公司對重疾做了分組賠付,中症和輕症多次賠付,並且某保險公司重疾險在輕症賠付後,重疾保自動提升高達60%,此外有些保險公司還額外附加惡性腫瘤或者特定疾病等等,這時候作為消費者,我們選購重疾險時就要從自己需求出發去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切勿盲目跟風。
我們購買重疾險的初衷是生了大病保險公司賠錢,自己儘量不掏錢或者少掏錢,不影響自己原有的生活質量,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在選購重疾產品時,如果只包含重症,這類產品相對於要便宜些;如果包含重症,中症和輕症的重疾產品相對於要貴一些。自己經濟能力寬裕的情況建議還是買保障全面的產品,從各保險公司理賠資料上看,輕症近幾年理賠率較高;自身經濟能力有限,還是從保額出發,儘量用更少的錢獲取更大的保障。當然也可以組合購買重疾險產品,以此滿足自身的保障需求。以上就是我的意見和看法,僅供參考,覺得有用可以轉發擴散。
-
4 # 小白撩險
重疾險每家公司區別不大的就是重疾部分,25種高發重疾已經被國家規定必須有的,重疾部分說白了,看分組不分組、賠付次數和間隔期就好了。
值得去品的就是輕症部分,就目前市場上的重疾險來說,四類高發輕症原位癌,不典型心梗,輕度腦中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產品梯隊大致可以有三類,最差的高發輕症只有原位癌,其次高發輕症缺少一個輕度腦中風,比較正常或者說良心的四種都有。輕度腦中風是輕症中理賠率最高的,有些公司把這個從輕症中拿掉,降低理賠風險,更有不錯的產品會把輕度腦中風放到中症裡,這對消費者來說非常好,提升了賠付比例。
最後強調,重疾險裡的輕症並不輕,總體來說重疾,中症,輕症都很重要,買重疾就是要保疾病,如果只有重疾責任,那麼輕度腦中風的疾病程度達不到重疾的要求,必然不會賠付的,也會損失對保險體驗感受。
-
5 # 楚路
不必,因為有些病症不需要,比如:一男性,保險的疾病有婦科範疇,就非常沒必要了。這個舉例說明過於極端,但希望可以讓你理解其中意義。再比如:年齡50歲了,而保險的疾症中有幾類病症的發病年齡大機率在35歲左右,這個也就沒必要了,對吧?就是這個意思。但對於個人而言,無論重症、中症、輕症,但凡有極小的機率發生,那麼從自身保障本質出發,也不要放棄。
-
6 # 花小白說保險
好的險種,這三種都包含的,不需要單獨購買!
市場上現在很多產品都有包含的!而且都不貴!賠付比例也都很高!
-
7 # 明亞保險經紀人張義明
重疾險肯定都是帶重疾的,中症你可以理解為介於重疾和輕症兩者之間,賠付案例很少,個人覺得不用太在意,但是輕症還是要附加的,輕症可以理解為重症的早期,及時發現及時治療,而且目前大多數重疾產品都帶有輕症豁免,得了輕症約定病種,後續保費不用再交,重疾保障繼續,但是也要看輕症不能佔用重疾的保額,意思就是輕症賠完重症依然能賠付100保額,還要關注輕症第一次賠付比例,畢竟早發現早治療,第一次拿到的錢越多越好,比輕症之後重疾漲保額要好得多,市場上產品說的天花亂墜還是看自己需求和辯識力
-
8 # 六年保險人
每個人需求不同,
不能一概而論。
只能說買了更好,
保障更全面。
輕症不是真的就是輕微的病,(如下圖)
也需要大量的醫療費,
也會造成大量的收入損失,
所以輕症也需要一份保障,
同樣中症也是如此。
保險沒有最好,
只有最合適。
-
9 # 雲中君侃保險
目前市面上的部分公司的重疾險就囊括了重疾,中症,輕度疾病,只需要交一份錢,就可以同時擁有,比如華夏的常青樹2.0和常青樹旗艦版。從發病率來看,輕度,中症和部分重症的發病率較高,比如腦中風後遺症,重度癱瘓,心臟搭橋術,紅斑蘭瘡等,所以聯絡都購買,最好選擇一款重疾包含中症,輕度疾病的險種,這樣相對全面。希望以上建議夢幫助到你的選擇,本人從事保險數十年,關注我給你不一樣的建議。!!!️️️️️
-
10 # 妍石尚淘媽
重疾險更新換代很快,現在的重疾險,重疾,中症,輕症基本都包含了,還可以多次賠付,有的賠付比例還特別高。不過3月30號剛下發重疾關於《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輕症賠付比例統一規定不能超過20%了。
-
11 # 康博士講保險
如果條件允許,當然要配置齊全。
我們先來說下以前重疾險有什麼不足
(1)第一,重疾險當然就是有條件賠償,那麼問題來了,達不到理賠條件你這個保險是不是就沒有發揮理想中的作用。無論重疾險保的是幾十種疾病還是上百種疾病,總有它不包括的疾病吧,就算包括了疾病但達不到理賠條件,是不是也不能賠付,這也是以前很多客戶出險沒有得到賠付,罵保險不保險的原因。
其實我們要知道,很多疾病並不是突然出現的,是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只不過到我們發現的時候一般也很嚴重了,這就是通常我們理解的重大疾病,為什麼叫重大疾病,因為已經不能讓我們自己透過簡單的調節就能弄好的,必須透過去醫院進行專門的治療才行並且並不容易治好,要是好治就不叫重大疾病了。
(2)第二,目前重疾險包含輕、中症、重疾是配備一些疾病的三個時期,也就是早、中、晚,不同時期的疾病對人體危程度不同,治療方式不同,花費自然也不同。那麼帶有輕症、中症的重疾險實際上是拉低了重疾險的理賠門檻,讓我們普通人買了保險可以得到相應的理賠,這是重疾險迎合需求的必然結果。
(3)包含輕症、中症的保障內容不僅是有些疾病的早期、中期形式,還包括一些難度不高的手術,比如高發的動脈搭橋手術,重疾要求開胸,但現在醫療水平提高了,透過介入就可以,所以難度降低了,就變成了輕症的保障責任。再比如癌症中的原位癌,重疾是不賠的,而輕症可以賠付,因為雖然叫癌症,但並不危險,手術也好做。
可以說有了輕症、中症的重疾險不僅拉低了重疾險的賠付門檻,也多了很多非常實用的保障。而對於重疾險而言,輕症跟中症的作用遠不止如此,它們還有額外的增值作用。
(1)保費豁免,對於包含輕症跟中症的重疾險,如果被保險人得了輕症或中症的保障責任,那麼其他保障依然有效並且豁免繳費期內剩餘的所有保費。這樣有減輕了客戶的經濟壓力。
(2)多次賠付,按照保額一定比例賠付不佔用重疾險保額,重疾可能我們一輩子也就一次,但輕微的疾病罹患的次數還是很多的,多次賠付更讓客戶收益,並且無論輕症、中症賠多少,不影響你大病的保額,是不是很合理呢
那麼知道了輕症、中症的好處,我們還糾結要不要?一般人以為加了這麼多的保障責任,價格肯定比純重疾的保費高很多,然而實際上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高,甚至比較起來跟某些公司的產品比較起來還便宜不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1)以前的公司不厚道,保險行業沒放開之前,就那麼幾家公司,缺乏競爭,價格確實高的離譜。
(2)新晉公司為了搶市場,必然要拿出誠意,而受益的就是我們客戶。
(3)已經形成行業未來標配和價格帶,就像是科技行業的革新,剛開始大哥大手機幾萬一部,現在主流智慧機幾千元一樣,一旦一個技術成熟推向市場必然會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所以現在各家(除了知名大公司的)險種的重疾險費率在保障責任近似的情況下,費用都差不多。
那麼如何選就是最大的問題了,目前輕症跟中症沒有做規範,所以各家比較疾病的數量跟理賠標準差距還是有一些的,所以挑的時候我建議按照這幾個因素進行:
(1)是否包含高發疾病的保障責任
(2)這些高發疾病的理賠標準對比一下
(3)賠付比例越高越好,賠付次數越多越好
(4)整體險種現金價值越高越好
現在也方便,只要會比較,很容易挑選到自己滿意的!
-
12 # 豐險筆記
兩年前寫過關於重疾險中輕症中症的分析,當時市場才剛開始出現輕症中症這個概念,存在一些問題。
所以我當時的觀點是認為輕症中症雖然有用,但我並不是那麼滿意。
連結:《是噱頭還是真保障?解析輕症+中症》
現在時隔兩年,重疾險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輕症中症已經成了重疾險的標配,那麼,輕症中症真的有用嗎?
或者說,輕症中症賠付率真的高嗎?
兩年前我沒有什麼資料去佐證,所以不敢下定論,現在有了點資料,把這個坑補上。
當下的輕症中症是否已經完善了?
和兩年前比起來,現在的輕症中症在覆蓋面上,基本上是已經完善了。
大部分保險公司的輕症中症都沒問題,要知道,去年連被平安福的輕症都升級到合格水平了。
不過,這個完善是指標對目前的舊版25病種重疾定義規範的完善。
舊版25病種重疾定義中存在缺陷,主要就是那些手術要求,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慢慢變的落後。
畢竟舊定義是十年前設計的,比如“冠狀動脈搭橋術”,十年前是要開胸手術治療,現在已經不用這樣了,改進成了對身體損害更低的介入手術。
在舊定義規範還沒有修改的前提下,保險公司設計的輕症中症就能很好的彌補這個缺陷。
這是一種市場自發的完善機制。
要弄明白輕症中症的發病機率,就要先要弄明白當下輕症中症中對舊定義規範補充的部分有多少。
而在新版重疾定義規範已經公佈的當下,我們就有足夠的資料來粗略判斷了。
接下來我要列資料了,如果只想知道結論可以不去嘗試理解我列的圖表,直接跳過看結論。
如果想看明白我列的資料的意思,就要先看我之前寫的關於新版重疾定義規範的文章,看完再回來,連結:
《以後甲狀腺癌和原位癌不賠了?》
《解讀新版重疾表,重疾險定價的大變革》
先看同樣是舊版25病種重疾定義規範下,舊版重疾發生率表和新版重疾發生率表的區別。
下圖是我整理的25病種新版重疾表除以舊版重疾表得出佔比的走勢圖:
可以看出幾點資訊:
新版的小孩子的重疾率比舊版低很多,最低只有原來的50%。
這很好理解,現在的小孩子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醫療條件,都遠比我們那輩人要好得多,父母對小孩的照顧程度也要細膩的多。
所以小孩子的重疾率下降了不少。
25歲到45歲青中年階段,新版重疾率反而比老版要高非常多,特別是女性,甚至翻倍。
這裡兩個重疾表都是同樣的25病種定義規範,同樣的確診標準,所以,並不存在現在的人更注重體檢,更容易確診重疾這一說法。
而且這是重疾,不可能拖著不確診;並且現在的生活條件比10年前肯定是要好的多的,這個資料是很反常理的。
所以,唯一能解釋的通的是現在的年輕人身體狀況反而不如以前的年輕人。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是提高了,更多從事腦力工作,所以,很多年輕人缺乏運動。
並且,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熬夜,作息不正常,普遍亞健康,所以客觀存在重疾年輕化的現象。
60歲之後的老年階段,新版重疾率要比老版低,分為兩個角度思考。
一方面是和小孩子的情況類似,因為生活水平和醫學水平提高,現在的老年人身體素質比10年前好,並且很多小病能及時治療,降低了重疾的風險。
另一方面則存在前面提到的類似“冠狀動脈搭橋術”這種手術在過去是主流,現在則很少用,而舊規範確診這類重疾的條件不變,導致現在更難被確診的這種可能性。
有可能是因為被確診的難度變高了,同樣的重疾,如果沒做這個手術就不算重疾,所以確診率低了。
透過對比25病種定義規範下的新舊兩版重疾表,就可以得出上面的三點結論和對應存在的兩點疑惑,接下來,我們來重點分析這些疑惑點。
新版28病種定義規範和老版25病種定義規範的區別主要可以總結為三點:
1- 對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後遺症這三個最高發重疾進行分級,重新定義規範,並剔除較輕階段的甲狀腺癌。
2- 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臟瓣膜手術要開胸這類過時的醫療技術進行最佳化,更符合當下醫學條件。
3- 新增加了三個重疾病種。
這三點改動中,後兩個是加保障的,所以,是增加機率成本的,也就意味著這兩個變化是應該會增加重疾確診率的。
下圖是我整理的28病種新版重疾表除以25病種新版重疾表得出佔比的走勢圖:
透過解讀這張圖表就可以解釋上面的兩個疑惑點了。
新版28病種重疾率在青中年階段相對舊版25病種重疾率有大幅的降低。
前面說到,後兩點改動是加保障的,也就增加了確診重疾的機率,所以,導致新版28病種重疾率下降的原因只有第一點改動。
特別是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明確分級這裡。
因為除了甲狀腺癌這裡明確分級之外,這三個最高發的重疾定義在分級之後,並沒有比老版定義規範嚴苛多少,體現的是更規範。
不信你看這三個重疾險新舊定義的描述就知道了:
惡性腫瘤:
急性心肌梗塞:
腦中風後遺症:
新版的“惡性腫瘤”規範採用了最新的國際標準,明確了某些老版確診規範存在模糊爭議的地方,就像甲狀腺癌。
而像腦中風後遺症新舊規範對比,幾乎沒有什麼大改動。
所以,青中年人群的重疾確診率出現上圖那樣的明顯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新版28病種定義規範剔除像早期甲狀腺癌這類不算嚴重的癌症。
28病種的對比25病種資料客觀反映的確實是癌症確診的年輕化。
新版28病種重疾率在60歲之後的階段相對舊版25病種重疾率並沒有明顯變化。
60歲之後,28病種的發病率僅比舊定義25病種略高一點點,男性約高1.5%,女性甚至整體還略低。
也就意味著,舊定義下被詬病多年的要開胸的“冠狀動脈搭橋術”這類過時定義,並不是導致老年重疾確診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否則,新版28病種定義規範已經完善了這類手術要求,老年確診重疾率應該要有明顯的的提高才合理。
所以,老年人確實是因為生活水平和醫學水平提高,確診重疾的風險下降了。
理解上面分析的新版28病種定義規範和舊版的區別,並且看完對應在重疾率資料上的反映的問題之後,我們終於可以開始說輕症了。
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癌症在青中年階段為重疾中最高發,癌症分級之後大幅降低了青中年的重疾率,
也就意味著分級後歸為輕症的早期癌症,發病率一定會是非常高的。
2-新版規範最佳化的開胸手術類重疾,並沒有對整體重疾確診的機率有什麼大影響,
也就意味著當下市場上的輕症中症中的那些不要求開胸的手術輕症,雖然是一種對舊版過時定義的完善,但實際上提升的保障有限。
這兩個結論對於分析輕症非常有意義。
因為透過這兩個結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對於輕症的初步判斷。
目前的輕症中症中,最高發的仍然是早期癌症,而且,早期癌症佔絕對的大頭。
新版28病種定義規範對核心三個最高發的重疾進行了分類,新增了三個輕症,
分別是“輕度惡性腫瘤”,“較輕急性心肌梗死”,“輕度腦中風後遺症”。
新版重疾表也列出了60歲前,對應3病種輕症發生率佔28病種重疾發生率的百分比資料,我整理成圖表如下:
這個資料就很有意思了。
首先,可以看出,小孩和老人的輕症發病率是遠低於重疾的。
而青中年的輕症發病率卻要高很多,特別是女性,在接近30歲的階段,輕症的發病率能高達重疾的160%。
根據通用再保險公司的資料,我們可以找到導致這種女性輕症那麼高的原因。
女性確診癌症的佔比遠大於男性,高達80.3%;男性在心腦血管重疾機率上大於女性。
而且癌症屬於青中年高發重疾,心腦血管屬於中老年高發重疾。
而即使是男性更偏向高發心腦血管重疾的前提下,在青中年階段,男性的輕症機率仍然是低於重疾的。
結合這個資料和上面28病種重疾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導致女性青中年輕症那麼高的核心就在於女性在青中年階段是癌症的高發期。
為什麼男女在罹患癌症上的差異那麼大呢?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2月釋出的《2019年中國癌症最新資料報告》顯示,我列出的各性別前十位癌症發病佔比,整理如下:
透過這個表可以找出原因。
乳腺癌,宮頸癌這兩個男性沒有的癌症,卻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像近十年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使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得以早期發現和治療。
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還有被剔除重疾範圍的早期甲狀腺癌,在女性中也屬於高發癌症。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女性癌症發病率遠高於男性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在青中年階段的輕症發病率遠高於重疾的原因。
透過這篇分析,可以看出輕症確實和我們感官不同,輕症看起來保障更高,更容易理賠,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除開早期癌症來看的話,輕症中症的整體發病率是要遠低於重疾的。
輕症比重疾在確診病種上面更集中在癌症上面,可以說早期癌症是輕症的主要保障內容。
現在市場上的那些輕症中症,沒有敢不保早期癌症的,所以在保障的覆蓋是足夠完善了,我們也不需要過於追求保的疾病數量。
新版規範為什麼只列出這三個輕症,原因也在這裡。
總而言之,在新規範落地執行前,輕症中症還承擔最佳化開胸這個作用。
而新規落地執行之後,輕症中症則更偏向保核心的那三個輕症,特別是早期癌症。
輕症很實用,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最有用。
透過資料確實可以看出,重疾年輕化的趨勢,而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水平提高,體檢常識化,將更容易確診輕症,而不會等到重疾才發現。
輕症能讓人更願意去參與體檢,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和重疾不同,輕症的意義更多在於健康管理,是一種善意。
回覆列表
這些所謂重症,中症,輕症的,只不過是保險公司推出來的一種說法,重疾險是都包括在內的。
具體分成這些型別對於消費者來說呢,好處是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症狀是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賠付,壞處就是本來有可能是重症,然後劃分到中症,輕症上面去了,賠付的金額就少了很多了。
如果您需要購買重疾險,請具體情況去分析,是否多次賠付,是否是不分組賠付,多次賠付的間隔時間等。
像某保險公司就有癌症間隔賠付時間5年,這有等於無嘛,癌症治療存活時間也就是3到5年,活了5年肯定痊癒了麼。
所以看清楚條款,是否是保險公司拿來吹噓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