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Dawn木木

    蝙蝠俠不殺小丑,是因為蝙蝠俠有原則,就是不殺人,英雄的使命感不允許他殺人

    《蝙蝠俠——致命玩笑》(Batman - The Killing Joke)裡面,蝙蝠俠和小丑有這樣一段對話。

    蝙蝠俠說:你讓我幫你吧,現在還來的及。

    小丑說:不,太遲了。

    然後小丑講了這樣一個笑話。

    兩個精神病逃出了精神病院,在屋頂上走。兩個屋頂之間有個空檔,精神病A跳了過去,但是精神病B不敢跳。於是精神病A說:我有個主意,我這裡有個手電筒,開啟把光線射過來,你踩著光線就可以走過來。精神病B說:你瘋了嗎?我走到一半,你把電筒關了,我不就掉下去了?

    講完後,蝙蝠俠和小丑都哈哈大笑起來。

    小丑的玩笑隱喻很明顯。蝙蝠俠是精神病A,小丑是精神病B。他們都是法外之徒,沒有太大的區別。所謂的區別只是,蝙蝠俠有善心,有準則(不殺人),而小丑沒有。但是法外之徒的善心和準則,就像玩笑裡的精神病A好心提供的“手電光線”,不僅荒誕可笑,而且空虛無物。

    這個論點在電影《黑暗騎士》裡面也有體現。戈登把小丑抓了以後讓蝙蝠俠刑訊逼供。小丑對蝙蝠俠說:在他們(警察和市民等)眼裡,你和我一樣也是個怪物,等他們用不著你了就會把你拋開。蝙蝠俠對此惱羞成怒。因為他心裡很清楚,行俠仗義也是破壞法律,他和小丑的區別只在一線間——也就是蝙蝠俠有那麼一點自我約束的規矩(不殺人),而小丑沒有罷了。而小丑百般挑逗,甚至不惜以自己的性命為賭注挑蝙蝠俠下手,就是為了把蝙蝠俠變成第二個自己。

    而超級英雄殺人是否合理這個問題,DC是經常探討的。不義聯盟裡超人幹掉了小丑,一路膨脹,最後變成了地球主宰(《蝙蝠俠大戰超人》裡有鏡頭)。網飛的《夜魔俠》也有探討。夜魔俠的準則也是不殺人,遇到懲罰者(punisher)後來還攔著他殺人。懲罰者可什麼都不管,舉著M4到處突突突。但後來敵人太強,夜魔俠也撐不住了,在一次行動中他說,就開一次殺戒吧,以後絕無第二次。但懲罰者說,紅頭哥你想清楚了沒,過了這道坎就沒有回頭路。

    可見蝙蝠俠不殺小丑是自我約束的結果

  • 2 # 津津樂會

    如果用一個字來描述蝙蝠俠給人的印象,恐怕最貼切的就是,“黑”。

      黑色的頭甲衣裝,一襲黑色披風,身為黑暗騎士的他,奔走在同樣黑暗無光的城市夜色裡。

      他散播的不是快樂和粉紅小心心,而是濃得化不開的恐懼之霧,讓罪犯都喘不過氣來,正如“黑”之印象,蝙蝠俠他一直孤獨、寡言、肅穆。

      無論是正義聯盟,還是身邊的羅賓,都無法真正在靈魂上與蝙蝠俠產生共鳴。

      但是有一個人,即使相隔千里仍然能預測他的一舉一動,看他的內心如同看一冊落落展開的書,這個人的名字,叫小丑。

    遊民星空

      蝙蝠俠與小丑的關係是如此絕妙,既是鬥爭不休的仇敵,也是深諳靈魂的知己,以致於DC恨不得在所有蝙蝠俠的相關電影中,都想安排小丑露臉。

  • 3 # 和平路動畫

    首先蝙蝠俠是有能力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其次他是哥譚的“法外製裁者”,就是說他打擊罪犯的行為凌駕於法律之上,是以一個公民的道德觀促成的。

    從小丑的角度,他也執著讓蝙蝠俠殺了他。這個時候的小丑已經不是普通的惡人那麼簡單。惡分為三種:秩序惡、中立惡和混沌惡。

    所謂秩序惡,顧名思義是想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就像《復聯3》的滅霸想要均衡宇宙那樣;

    所謂中立惡,這一類是普通惡人的強化版,因為自私可以製造出任何殺戮與破壞;所謂混沌惡,早已超脫出前兩種,這一類惡人不想建立新秩序,也不以殺戮為樂,他只想要破壞現有的秩序。

    而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就是混沌惡。

    他不渴望毀滅人類,也不需要金錢和榮譽,他要的是毀滅人們心中所信任的法律和道德。所以小丑一直在激怒蝙蝠俠,

    一旦蝙蝠俠殺了他就失去了自身行為的合法性。到那個時候,普通人對蝙蝠俠不再是信仰,而是一種恐懼,因為想到在法律之外還有一個超級英雄能輕鬆殺死每一個普通人,這才是小丑最想要的。

    但蝙蝠俠遵守了自己的信條,我想這也是老爺能被這麼多人喜歡的原因。可能沒有很強大的能力,但老爺的隱忍和大局觀不是普通超級英雄能做到的。

  • 4 # 九日桑

    蝙蝠俠是不殺人的。

    蝙蝠俠不殺人,這是他給自己劃下的底線。他說過他越過這個底線,就不能再回頭。也是老爺的獨特魅力所在。

    蝙蝠俠不殺人是他保持自我的最終底線,一旦越過了這道鴻溝,那麼蝙蝠俠和小丑之流也就沒了區別。

    無論何種情況,始終堅信秩序,相信法制,將抓獲的罪犯交由S法系統處置,這也正是蝙蝠俠可貴之處,也是他行俠仗義最艱難,最歷經考驗的地方。

    哪怕小丑殺了他的徒弟2代羅賓,殺死再多的無辜,他始終堅守信念秉持自己的一貫原則,罪犯應該交由S法系統審判而不是他,很多人說為什麼不殺人,說他固執,其實這正是他吸引人的地方,要知道殺個惡人很簡單,但是堅守住自己的信念不動搖這點才保持住了蝙蝠俠的人性。

    如果看過《致命玩笑》這部漫畫的話,應該可以瞭解到,蝙蝠俠和小丑是類似於硬幣兩面的兩個角色,都因為一場悲劇,家人的不幸死亡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蝙蝠俠是從此執著於打擊犯罪,而小丑是執著於報復社會,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小丑正是他的反面,代表著蝙蝠俠可能成為的某種怪物。

    漫畫裡,在小丑用幻像騙超人誤殺了懷孕的路易斯,超人怒不可遏殺死小丑,並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超人集團每天所謂的“殺一人救千人”,也只是在自己製造的無序混亂做的杯水車薪的一點努力而已,他們越是這樣,反而為世界存下了更大的隱患,表面是隻死了一個人,黑暗中波濤洶湧的混亂、無序、罪惡不斷地積蓄能量,吞噬著世界和每個人的心

    什麼叫原則?什麼叫底線?是絕對不能妥協的規則,是絕對不能越過的最後的線,這種東西很脆弱,卻又很簡單,可能就像殺個人這麼簡單,你殺了一次,好像沒走多遠,其實已經把自己的原則撕了個粉碎,既然你破了例,你就會有下一次,最後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回不了頭了

  • 5 # RockyMan20

    動畫裡的小丑很笨很搞笑犯二,但動畫明顯不可能有殺人情節。電影裡的小丑智商高,情商也高,做任何事都有種極端揭斯底裡的衝動,但又總給自己留有退路(或planB),蝙蝠俠就算讓小丑害自己生不如死,也只是想制裁小丑,本質並沒有殺人意圖,即使有那麼一刻衝動!我個人讓為,眾多英雄與邪惡鬥爭的電影中,那怕毀天滅地的災難之下,沒有人(主要人物)死亡,以及百分百英雄終勝,是劇本的缺失,不夠現實!

  • 6 # 天天服飾

    蝙蝠俠是正義的使者,他為了剷除罪惡,在世界各地學習格鬥技巧,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選擇用殘酷的訓練和令人難以想象的自律來要求自己,從而讓自己擁有了人類極限的身體水平和思維能力。

    為了給蝙蝠俠製造一個對手,小丑應運而生。蝙蝠俠是正義的守護者,那麼小丑就是邪惡和麻煩的製造者。小丑的行為是正常人看不懂的,他綁架別人,殺人,並不是讓自己得到某些物質,而是單純的想要殺,或者是想要驗證自己的某種想法。他完全解放了自己,把一個人應有的約束完全拋棄,或許這也是小丑那麼多年來一直被人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反派的原因。在面對蝙蝠俠的追捕時,他如果覺得逃不了或者是沒必要逃,就會把選擇自首,乖乖的被蝙蝠俠帶回,他知道不殺人的蝙蝠俠不會殺他。等到他被關進瘋人院之後,他想出來的時候再伺機而動,進行下一次犯罪!

    蝙蝠俠不殺小丑應該有兩種原因,第一個是他本身是正義的使者,他只抓捕罪犯而不會殺死罪犯,這是蝙蝠俠的設定,也是他作為超級英雄的魅力所在。第二個原因應該是蝙蝠俠覺得小丑從一個普通人在他抓捕罪犯的過程中掉入化學試劑桶中有他的責任,他想要感化小丑,所以並不殺他。

    像小丑這樣以作惡為樂的人,其實也已經超越了普通人的範疇,如果說超級英雄是來保護這個世界的,那麼小丑天生就是來破壞這個世界的,是一個反社會的角色,是一個瘋子。

  • 7 # 音樂達人小木木

    蝙蝠俠是不殺人的。

    蝙蝠俠不殺人,這是他給自己劃下的底線。他說過他越過這個底線,就不能再回頭。也是老爺的獨特魅力所在。

    蝙蝠俠不殺人是他保持自我的最終底線,一旦越過了這道鴻溝,那麼蝙蝠俠和小丑之流也就沒了區別。

    無論何種情況,始終堅信秩序,相信法制,將抓獲的罪犯交由S法系統處置,這也正是蝙蝠俠可貴之處,也是他行俠仗義最艱難,最歷經考驗的地方。

    哪怕小丑殺了他的徒弟2代羅賓,殺死再多的無辜,他始終堅守信念秉持自己的一貫原則,罪犯應該交由S法系統審判而不是他,很多人說為什麼不殺人,說他固執,其實這正是他吸引人的地方,要知道殺個惡人很簡單,但是堅守住自己的信念不動搖這點才保持住了蝙蝠俠的人性。

    如果看過《致命玩笑》這部漫畫的話,應該可以瞭解到,蝙蝠俠和小丑是類似於硬幣兩面的兩個角色,都因為一場悲劇,家人的不幸死亡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蝙蝠俠是從此執著於打擊犯罪,而小丑是執著於報復社會,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小丑正是他的反面,代表著蝙蝠俠可能成為的某種怪物。

    漫畫裡,在小丑用幻像騙超人誤殺了懷孕的路易斯,超人怒不可遏殺死小丑,並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超人集團每天所謂的“殺一人救千人”,也只是在自己製造的無序混亂做的杯水車薪的一點努力而已,他們越是這樣,反而為世界存下了更大的隱患,表面是隻死了一個人,黑暗中波濤洶湧的混亂、無序、罪惡不斷地積蓄能量,吞噬著世界和每個人的心

    什麼叫原則?什麼叫底線?是絕對不能妥協的規則,是絕對不能越過的最後的線,這種東西很脆弱,卻又很簡單,可能就像殺個人這麼簡單,你殺了一次,好像沒走多遠,其實已經把自己的原則撕了個粉碎,既然你破了例,你就會有下一次,最後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回不了頭了

  • 8 # 弗蘭克內爾

    小丑對於哥譚市來說就是一個異類,而且可以這樣說,小丑真的做到了沒有任何超能力卻讓蝙蝠俠頭疼的唯一一個大boss。

    蝙蝠俠和小丑就像是一個鏡面,他們兩個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蝙蝠俠有很多錢,小丑也同樣不缺錢。蝙蝠俠沒有任何的超能力,小丑同樣也沒有。蝙蝠俠擅長恐嚇對手,小丑同樣也是。甚至他們都有著同樣悲痛的童年回憶,正是因為如此,後來的他們成長為了兩個極端。蝙蝠俠把世界的痛苦一個人扛在肩上,承受了太大的孤獨和悲傷,被誤解,被欺騙,被唾罵,甚至被遺忘。一個人默默地走來,只是為了貫徹自己心中的正義。而小丑則是把世界的痛苦經過自己的煽動而還給了全世界。他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最後的無政府狀態,他要把人性最扭曲最陰暗的一面給發掘出來,他想要全世界陪他一起傷痛,一起瘋狂。最極端的一點就是破壞,打破這個世界所有的不平衡,煽動人們互相傷害,並用極端暴力的方式來對抗政府,對抗蝙蝠俠。

    小丑自從成為joker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完全放棄了自己,成為了一個黑暗世界的領袖人物。完全墮落的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讓他牽掛,讓他在乎的。也就是說,他沒有了任何的賭注,任何的軟肋。他的癲狂,他的變態,他的不按套路出牌,讓蝙蝠俠十分的頭疼,電影裡的蝙蝠俠嚐到了那種無力的挫敗感,最後的他只有化身黑暗騎士以近乎自爆的方式,維護著最後的一絲正義的尊嚴。

    小丑是玩弄罪惡的大師,他用幾乎完美的人性弱點的考量,用於每個人之間互相傷害的博弈。他是一個瘋狂的賭徒,一個嗜血的狂魔。他的心理戰術,他殘忍的殺人手段都讓人不寒而慄。所有殺不死蝙蝠俠的都會另蝙蝠俠越來越強大,但是如果是恐嚇,是要挾,是對於蝙蝠俠人性的解剖,無疑會摧毀蝙蝠俠心裡的一道道防線,讓他深陷自我懷疑和對於童年悲慘回憶的陰影之中從而無法自拔。

  • 9 # 劉次次

    1.不殺的原則,超級英雄永遠不能凌駕於普通人之上,剝奪誰生命,而是應該把罪犯交給法律處理(參考歐美的尊重生命價值觀以及殺人的在歐美不叫英雄而是叫反英雄)

    2.蝙蝠俠有精神問題一但越線很可能再也停不下來

    3.蝙蝠俠認為如果小丑死了,那麼必然有一個更加邪惡的存在出現

    4.小丑人氣太高了,不管輸多少次,總能找到讓他活下去的理由,哪怕在決戰時候蝙蝠俠和小丑同歸於盡,小丑也活下來了

  • 10 # 拍客龍Sir

    蝙蝠俠不殺人,這是他給自己劃下的底線。他說過他越過這個底線,就不能再回頭。也是老爺的獨特魅力所在。

    蝙蝠俠不殺人是他保持自我的最終底線,一旦越過了這道鴻溝,那麼蝙蝠俠和小丑之流也就沒了區別。

    無論何種情況,始終堅信秩序,相信法制,將抓獲的罪犯交由S法系統處置,這也正是蝙蝠俠可貴之處,也是他行俠仗義最艱難,最歷經考驗的地方。

    哪怕小丑殺了他的徒弟2代羅賓,殺死再多的無辜,他始終堅守信念秉持自己的一貫原則,罪犯應該交由S法系統審判而不是他,很多人說為什麼不殺人,說他固執,其實這正是他吸引人的地方,要知道殺個惡人很簡單,但是堅守住自己的信念不動搖這點才保持住了蝙蝠俠的人性。

    如果看過《致命玩笑》這部漫畫的話,應該可以瞭解到,蝙蝠俠和小丑是類似於硬幣兩面的兩個角色,都因為一場悲劇,家人的不幸死亡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蝙蝠俠是從此執著於打擊犯罪,而小丑是執著於報復社會,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小丑正是他的反面,代表著蝙蝠俠可能成為的某種怪物。

    漫畫裡,在小丑用幻像騙超人誤殺了懷孕的路易斯,超人怒不可遏殺死小丑,並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超人集團每天所謂的“殺一人救千人”,也只是在自己製造的無序混亂做的杯水車薪的一點努力而已,他們越是這樣,反而為世界存下了更大的隱患,表面是隻死了一個人,黑暗中波濤洶湧的混亂、無序、罪惡不斷地積蓄能量,吞噬著世界和每個人的心

    什麼叫原則?什麼叫底線?是絕對不能妥協的規則,是絕對不能越過的最後的線,這種東西很脆弱,卻又很簡單,可能就像殺個人這麼簡單,你殺了一次,好像沒走多遠,其實已經把自己的原則撕了個粉碎,既然你破了例,你就會有下一次,最後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回不了頭了

  • 11 # 一隻咡

    只是想大概談談對於蝙蝠俠不殺小丑的問題的看法,能力所限,沒法深度分析。此處是分析整個DC漫畫,而不是黑暗騎士一部電影。

    一、沒必要。上帝視角來看,小丑確實永遠會逃出來,但是換個角度想想看,這也意味著蝙蝠俠永遠可以在不殺原則的限制下把小丑抓起來。那麼為什麼要殺掉小丑?

    二、小丑從來都不是蝙蝠俠的最大“對手”。假設說蝙蝠俠的精力是100%,小丑可能也就佔個二三十。沒了蝙蝠俠,小丑可能就是像黑歸裡一樣成了個植物人。但沒了小丑?毒藤女、企鵝人、正聯事務等等哪一個都足夠蝙蝠俠忙活。是,小丑危險,小丑瘋狂。但是稻草人、急凍人哪一個就不危險了?小丑對蝙蝠俠來說只是一個很危險的罪犯而已,還沒有到要下殺手的地步。

    可能這就是小丑和蝙蝠俠的本質區別。小丑是為了蝙蝠俠而存在,而蝙蝠俠存在的意義卻不只是小丑。

    三、聖母的存在。對超英稍微有點了解應該都會知道有“不能殺人,否則你會變得跟他們一樣”那套說法。其實這種看法是有些問題的,比較理想化,因為節制的武力和無節制的武力終究有區別,有些算是控制破壞的意思吧。這種看法真正的要命之處在於你不能保證所有人看待事情都會足夠現實。要知道二戰戰犯都有無罪釋放的前例,那小丑只是在一個城市活躍的罪犯,對他行為持聖母看法的人肯定更多。蝙蝠俠作為聯盟創始人,他的地位是非常特別的,因為他是聯盟眾多英雄之中少見的行事帶有黑暗色彩的英雄。唯一阻止聖母對他地位說三道四的可能就只有不用槍和不殺人這兩條原則了。要是殺了小丑,受輿論影響,蝙蝠俠聯盟地位很可能不保,這對聯盟的影響是致命的。哥譚警察估計也會礙於壓力不再和蝙蝠俠合作。

    四、殺人的話,威懾力反而不強了。這要是個蝙蝠裝版的懲罰者,膽子小的會跑,膽子大的直接玩命,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威懾力?而且殺人的罪犯哥譚太多了,蝙蝠俠不殺人,卻使用各種恐嚇手段,這樣才有真正的震懾力。

    那麼真的不能殺小丑嗎?不,漫畫之中就出現過動殺心或直接殺了小丑的情況,而且不違和。

    不義聯盟超人夢境、蝙蝠俠殺了小丑後自首。黑暗騎士歸來,蝙蝠俠扭斷了小丑脖子。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再沒有前面那樣的顧慮。不義裡面自首,直接了斷。黑歸裡面到那個時候誰都看得出來小丑沒法康復了,而且蝙蝠俠那時已經成為了一個傳說,每個人對蝙蝠俠的看法基本都已經固定了,殺不殺小丑都不會有很大影響。此外那時蝙蝠俠已經是能打一天是一天的狀況,不能把小丑再留下去了,所以他下了殺手。

    所以這個原則吧,應該說不是不能打破,而是要有可以打破原則的環境在。(這比死守原則的強多了)

    因為扎導有過蝙蝠俠會殺人的言論,所以這裡從創作角度上再補一句:如果說蝙蝠俠見犯人就殺,那這個人物其實也沒有很大的存在意義。殺人的英雄,懲罰者、金剛狼一大堆。蝙蝠俠沒有不殺原則的話,人物魅力會大打折扣。馬上就會變成泯然眾人矣(反英雄裡面)。說真的,要看殺人的英雄,懲罰者那些就夠我看的了,幹嘛非要來看蝙蝠俠?人們如此熱愛蝙蝠俠就是因為他類似於一條界線,區分了超人一類的英雄和懲罰者一類的英雄,他面對著深淵卻又沒有被深淵所吞沒。

  • 12 # 勤勞的橙子醬

    小丑是蝙蝠俠內心深處的投影,殺死小丑,就是殺死蝙蝠俠自己。

    在韋恩夫婦遇害的那一夜,布魯斯·韋恩就已經死了,活下來的只有蝙蝠俠。小丑每死一次,蝙蝠俠也隨之“死”去一次。

    《天國降臨》中,超級英雄瑪各無法忍受面對小丑,超人和蝙蝠俠的不作為,憤然將小丑殺死。群眾輿論一邊倒的支援瑪格,象徵著蝙蝠俠的“不殺主義”失敗。隨後而來的,是正義聯盟解體,超人歸隱,韋恩莊園被毀,老爺只能依靠支架行動,老爺的“堅守”,在此刻蕩然無存。

    《黑暗騎士歸來》,小丑得知蝙蝠俠“重出江湖”,興奮的從阿卡姆瘋人院逃出,製造各種惡性事件。在下水道中,感覺時不待我的蝙蝠俠,捏斷了小丑的脖子。為了讓蝙蝠俠所有的“堅持”都化為烏有,小丑給自己補了一刀,死在了蝙蝠俠面前。

    《不義聯盟》裡,小丑透過氪石,讓超人神志不清,誤以為路易斯是末世日,親手將路易斯殺死。清醒過來的超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憤怒,一拳捅死了小丑。目睹了這一切的老爺,最後因為超人強硬的超級英雄手段,退出了正義聯盟。在此之後的幾次交鋒中,無數超級英雄和反派的“犧牲”,讓老爺的“堅守”,成為一紙空談。

    無論老爺是直接或間接甚至沒參與殺死小丑,但只要小丑死了,曾經的那個蝙蝠俠就會死去。許多答主都提到了,當蝙蝠俠殺死小丑,所謂的“法制精神”和“不殺主義”最終都會淪為一個笑談,是對蝙蝠俠“神性”的一種侮辱。

    我同意這些答主的想法,但我沒有他們這麼理性。在我眼裡,不殺雙面人、企鵝人、謎語人、瘋帽匠、貝恩等反派,是為了留給法制希望,而不殺小丑,是留給自己的希望 。

    小丑的起源故事有很多,但這些故事都逃不離悲慘二字。

    比如他曾是一個失敗的喜劇演員,為了養家,外出偷竊。在行動途中遇到了蝙蝠俠,為了躲避蝙蝠俠掉入了化學藥桶內,好不容易爬出來,妻子卻遭遇車禍而死。經歷了這一切的喜劇演員,最後變成了瘋狂的小丑。

    還有小丑是個“失敗”的推銷員,妻子懷孕在家中。為了給妻子買些補品,小丑不得不進在外行竊。但是在行竊過程中,捲入到了幫派糾紛中,躲避糾紛的小丑遇到了警察,擔心自己偷竊的事情敗露,逃跑途中摔進了化學池,跑出來的小丑,回到家,卻發現妻子死在床上。

    關於小丑起源的故事還有很多,許多影視作品或漫畫中也有不同的演繹。但是我們可以知道,他經歷了“糟糕的一天”,然後這一天把他逼成了小丑。就像布魯斯夫婦的死去,把布魯斯韋恩,逼成了蝙蝠俠。

    有時仔細想想,老爺和小丑不就是一個人嗎?同樣的命途多舛,同樣的聰穎過人,同樣的看清世界的真相,同樣的永不妥協,連對事物的偏執,他們都一模一樣。

    就像在《致命玩笑》中,小丑和老爺開的冷笑話:

    兩個精神病逃出了精神病院,在屋頂上走。兩個屋頂之間有個空檔,精神病A跳了過去,但是精神病B不敢跳。於是精神病A說:我有個主意,我這裡有個手電筒,開啟把光線射過來,你踩著光線就可以走過來。精神病B說:你瘋了嗎?我走到一半,你把電筒關了,我不就掉下去了?他倆都一樣,都是悲慘世界中的犧牲品。他倆都一樣,都奮然的以自己的方式,迴應著整個世界的不公。

    我們都是神經病,都是偏執狂,你不會在往回跳,我也不會聽你的往前走。但我會盯著你,你也會望著我,一動不動。就像看一面鏡子一樣,照出自己相反的輪廓。

    老爺願意信賴超人,是因為超人的Sunny、樂觀、面對苦難報以真摯微笑,這是彌補蝙蝠俠“缺陷”的良藥。而不殺小丑,則是蝙蝠俠留給自己的希望。小丑的存在,讓蝙蝠俠始終堅信,無論命運有多少磨難,生活有多少不甘,世事有多少沉淪,總有人像他一樣,堅守著心中純粹,堅守著有“光”必有“影”的自然法則。

    說到這裡,這個問題可以反問——

    為什麼小丑不殺蝙蝠俠?

    是小丑沒有機會嗎?不是。

    是小丑只想逼老爺放棄原則嗎?也不是。

    是小丑不能殺死老爺。

    如果說超人和蝙蝠俠是“世紀最佳拍檔”,那麼小丑和蝙蝠俠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小丑和蝙蝠俠都深知他們在進行一場“貓鼠遊戲”,這個遊戲並不像外人看起來強弱分明,在他們倆個眼裡,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他們不是為了誰去戰勝誰。誰輸誰贏,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

    他們彼此心照不宣,默契的形成了一種羈絆——“活下去”。

    這三個字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也很輕鬆,但對於蝙蝠俠和小丑來講,太難。生活的苦難,現實的真相,讓他們揹負了比一般人更多,稍稍一根稻草,便能將他們墜入地獄,永劫不復。

    小丑用他在地獄的模樣,時刻提醒的這蝙蝠俠,如果你被壓倒,就會和我一樣,化為惡鬼。你曾經對世界有多大的善意,會千倍萬倍化為對這個世界的惡意。你行一善,我做一惡,我永遠都是你的背後的“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在一段時間內非常痛苦的經歷,怎麼走出來的,有何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