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畫點亮生活

    1、孩子做事沒耐心要觀察是在什麼情況下,家長可以仔細研究孩子的日常,看他喜歡什麼,對於喜歡的事是否能夠做到專注。

    2、看孩子是否喜歡畫畫,愛畫的孩子會主動去畫,不需要家長督促,可以坐下很長時間安安靜靜地塗鴉。

    3、畫畫對於專注力訓練是否有用?回答是肯定的。我教畫畫發現,但凡能坐得住的孩子一定是進步最快的。畫畫能陶冶性情、釋放壓力,也能鍛鍊控筆能力和造型能力,是兒童課外生活的調劑和補充。

    4、如果您的孩子喜歡畫畫,可以參加正規的美術培訓班,不僅能鍛鍊專注力,還能學特長,一舉兩得。

  • 2 # 黃SIR熱評

    先談一談孩子沒有耐心這件事,要理性對待。是對所有的事情都容易放棄?還是對別人強迫乾的事容易放棄?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也許孩子只是缺乏信心。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探索的習慣,作為家長我們要及時關注孩子在做事過程的細微變化,及時給出正向積極的評價能強化孩子的信心。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我們家長要先反思,我們希望的到底是孩子變得有耐心還是希望孩子學會妥協服從。努力學著去傾聽孩子自己的聲音。關注他的真實需求,興趣會讓他變得更有耐心。

    希望對您有幫助。(黃SIR侃電影,用教育的視角看電影)

  • 3 # 張旭語文

    孩子做事缺乏耐心,也容易暴躁,這是性格使然,讓孩子學習美術,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急躁是性格顯露出的特徵,有急躁特質的孩子,不光是對待學習如此,對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時也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說,想要改變孩子在學習上的急躁行為,就不能只在學習的急躁行為上下功夫,生活中的急躁行為同時要給予矯正。

    我們知道,性格是遺傳的,是很難被改變的。前人說過: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所以,我們只能透過干預,使急躁能夠控制。或者說,透過干預,讓急躁有所減緩。

    為此,我的建議是:

    第一,當孩子急躁時,暗示或者提醒他(她)一句。

    暗示或者提醒是對急躁的一種心理安慰,它會起到減緩的作用,所以是一種比較合情合理的做法,而且孩子是容易接受的。

    成人應該有這樣的體驗:你的車開的太快了,坐在旁邊的人暗示或提醒一句,你就會減速。在公共場所你正在大聲說話,愛人給你一個手勢,你會趕緊放低聲音。

    對待孩子的急躁行為,我們更應該這樣做。

    如果你暗示或提醒時,是笑眯眯的,眼睛裡充滿了愛,那就再好不過了。

    記住,當孩子急躁時,一定要暗示或提醒他(她)一句。

    第二,給孩子找一種能磨練急躁的事情做。

    磨練是對急躁行為的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學習美術,或者練鋼筆和毛筆字是一種可取的方法。

    為什麼呢?

    學習美術也好,練字也好,都需要靜心,需要一筆一劃,急躁了是沒法學習的。

    問題是對急躁的孩子而言,一個人坐在家裡學習是不起作用的,因為一方面他(她)不會靜心,不能專注;一方面缺少監管和競爭,他(她)可能只為完成任務。所以,最好是找一個培訓班,和其他孩子一起學習,這樣既有人監管,又有競爭態勢。對孩子靜心和專注的幫助更直接、更有效果。

    我不是培訓機構的老師,也不是他們的代言人,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第三,絕不能指責、呵斥孩子。

    急躁性格的孩子,需要安慰和愛,這樣才能讓他(她)慢一點。

    當孩子急躁時,大人總是責怪,或者呵斥,孩子的心裡會更發毛,越發毛就會越急躁。所以,責怪和呵斥是急躁的敵人。

    作業由於急躁做錯了,洗碗由於急躁沒洗乾淨,刷牙由於急躁只刷了幾下……

    這一切有什麼大不了的呢?用得著責怪,或者呵斥嗎?

    因為你就生了一個急躁性格的孩子。

    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急躁,一定要記著:千萬不能責怪,或者呵斥孩子。

    我們要用尊重和愛護來幫助孩子控制急躁的行為。

    總之,愛自己的孩子,就要換位思考,就要給予孩子尊重和愛。因為急躁本不是孩子的過錯!

  • 4 # 乾坤計算機普及教育

    孩子做事沒耐心容易放棄暴躁,想用學美術來改變一下,這種做法可別著急

    首先:你的想法是對,畢竟美術是一項高雅的藝術,可以提高人的修養,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眼界,充實人的生活。最主要的是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提高對美鑑賞力和感受力,培養個性,藝術情操和完整的任何等。

    But,孩子為什麼性格容易暴躁做事容易放棄,這才咱們應該關心的。孩子性格易暴躁,這說明孩子可能被嬌生慣養習慣了,沒有挫折教育。或者是孩子被嫌棄多了或者做事被嫌棄,沒有成就感。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可不能隨便去給孩子報什麼輔導班參加什麼培訓輔導。家長應該做的是認真給孩子溝通,瞭解孩子造成現在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嬌生慣養的話,那麼家長就應該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能獨立自主,如果缺乏自信心的話,那麼就要培養孩子自信心。這樣慢慢來改變孩子的暴躁症。

    其次:孩子做事易放棄沒有耐心,是不是咱們家長對孩子做事有過多幹預。讓孩子做了很多家長認為對,而孩子卻不認為是對的事。這樣的話孩子本事就不喜歡甚至是牴觸的事,他做起來肯定是不願意做或者做不好,或者乾脆就放棄,養成了一個破罐子破摔的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咱們家長就應該自我反思一下,是不是對孩子瞭解不清楚,是不是對孩子關心不夠,連孩子的興趣愛好都不清楚,還要對他強加要求做什麼事情。所以讓孩子培養耐心,做什麼事情不要輕易放棄,正確的做法就只有多於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後投其所好這樣就能事半功倍。

    最後:改變孩子,首先家長要做一個表率,樹立榜樣起到帶頭作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 5 # 愛講故事的牛仔爸

    首先,我想告訴這位家長的是,學習美術固然能夠培養孩子的審美、激發創新意識,也能夠促進智力和能力的發展,並且還可以提高心理素質。但是孩子暴躁、沒有耐心,並不是讓他去學習某項技能就能改變的,平時多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讓孩子學畫畫的初衷,應當是孩子喜歡,而不是你認為他應該學!只要他喜歡學、願意學,這就足夠了。

    而對於你說的孩子暴躁、沒耐心,我們要明白一點,他們之所以哭鬧並不是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傷心,而是他們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哭鬧、發脾氣,父母就一定會去滿足他們給他們買想要的東西,這已經成為了他們滿足自己小小慾望的一種方式。

    如果父母放任孩子這種不良方式不管的話,孩子長大不僅容易變得暴躁、易怒,而且也會自私和沒有耐性,成為一個成年“熊孩子”,所以奉勸各位家長,不要輕易屈服於寶寶的哭鬧。

    我們有時候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商場又或者在超市,熊孩子們指著某個想要的東西又哭又喊,滿地打滾。他們的家長一般就在旁邊大聲呵斥,或者默不作聲“冷處理”。如果你注意觀察,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家長妥協給孩子買了。因為孩子這樣的毛病就是家長的一再縱容和妥協造成的。

    那麼如何教會孩子們不哭鬧,耐心一些呢?

    1.首先要教會孩子等待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等待,並且在滿足他的願望前,等待的時間需要一點點地變長。愛發脾氣的孩子,經常會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而哭鬧不止。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他認為透過這種方式有可能會讓家長妥協之外,還有他對家長所說的“不”無法預期,從而陷入了焦躁不安、易怒的狀態。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不妨先說“好的”,先接受他的請求和願望,然後再告訴他只要稍微等待一段時間也可以是滿足某一個條件,他的願望就會得到滿足。

    2.學會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要求“我能看電視嗎”“我能吃零食”的時候,不要直接拒絕孩子說“不”。而是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時間或數字來回答他,比如“可以,做完作業後可以看10分鐘”又或者“好的,吃完晚飯可以吃一塊餅乾”。小牛仔很小我們就開始培養他了解時間,從最早的“你可以玩分針走10格的時間”到現在的“你可以玩10分鐘”,一步步培養他對時間和數字的正確理解,讓他學會認識時間、遵守時間。

    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不使用“以後”、“過幾天”、“一會兒”這樣含糊的詞彙,儘量用時間和數字來明確他們的願望。這樣他們才能認為他們的願望是可以預期的。

    3.家長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確認滿足願望的時間和前提條件,這必須是一個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認可的過程,不能僅僅是父母單方面的確定。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不認可,也不遵守,甚至會哭鬧的更兇。

    所以家長應當與孩子充分地、心平氣和地協商。一旦這樣的規則確定下來,孩子會超出你的心理預期地去遵守和執行。在這也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認為孩子還小,過兩天就忘了,或者說隨口一說,隨意地哄騙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在騙自己,下次就不會再聽家長的話了,我們前面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另外,家長們也需要靈活判斷來決定孩子的哪個要求應該馬上滿足,哪個要求應該適當的再等等,又或者哪個要求根本就不能滿足,將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希望以上回答對這位家長能有幫助。

  • 6 # 程捅矢得卵菜

    孩子學畫畫的過程也是鍛鍊孩子耐心的過程,因為繪畫原本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細心的事,一幅看似簡單的畫作也有很多細節需要處理,這就需要孩子必須要有耐心了。

    學習畫畫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會獲得增長,下面我們來看看學習美術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改變:

    第一,表達的願望與表達邏輯的形成。

    表達與交流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由於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沒有形成,繪畫無疑就成為幼兒與外界交流表達的重要出口。

    在他們稚拙的畫面中往往會呈現非常豐富的資訊

    在這個階段,恰當的引導,會使他們更願意表達,也有助於他們形成表達的邏輯。

    第二,觀察力與感受力。

    是否具有良好的觀察力與感受力不但是做為從事美術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是否具體是否豐富的重要條件,一個不會觀察缺少感受的人會喪失掉很多生活的樂趣。

    而美術對於培養觀察力和感受能力的作用是其他門類無法取代的。

    第三, 審美的願望與形成。

    美術,顧名思義,美的藝術,就是培養人們對美的認識,對美的熱愛

    而早期的審美教育的意義是很大的,因為一旦早期的審美出現誤差或缺失,後期隨著觀念的成型就很難改變,所以,早期給他定的基調會影響其一生。

    我們現在很多成年人,缺少基本的審美,就是因為從小缺少審美環境的薰陶。

    審美的形成需要一個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的漸進過程,因而從小接受審美的教育就很有必要

    第四,對生活和世界的理解。

    世界本就是由各種具體豐富的形象構成的,繪畫是理解世界最直觀最本能的入口,尤其是對於孩子,他們沒有更多獲取關於對世界、對生活了解和理解的能力和渠道,而繪畫對他們來說是最形象、最直接、最容易理解世界的方式。

    美術對孩子成長所帶來的好處還有很多,我想這也是中國現在重視對兒童進行藝術教育的原因,另外,從今年開始,多個省份都會將美術成績納入學生的高考總成績,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報名了美術寶1對1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如果你的孩子對畫畫感興趣,那麼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後他一定回變得更有耐心的。

  • 7 # 冬瓜瓜

    先從孩子喜歡的事情做起,他會對喜歡的事情投注精力,收穫成就感。畫畫,能夠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想象力,能夠讓人靜下來,有個愛好不錯。書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8 # 7777777往事如風

    沒有耐心的話可以學圍棋,不知你兒子多大了,如果五六歲的話真的可以嘗試一下學圍棋,可以培養耐心,還可以培養高度專注的能力。也可以學畫畫,這要看孩子的興趣所在了,我家孩子五六歲時選的下圍棋,於是下了四五年,感覺做事什麼的都蠻有條理,有耐心,更重要的做事比較專注。現在都初中生了,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如果要我重選的話,我可能當時會逼孩子去學畫畫,多才多藝,還是一種謀生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變壓器出來三線電,能安裝兩個戶頭嗎,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