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簿君
-
2 # 神遊五千年
何進之所以召董卓帶兵進京誅殺宦官,應該是想多了。
當時,何進已經除掉手握禁軍的宦官蹇碩,親自掌控禁軍,再加上已有的兵,完全可以把宦官按在地上摩擦。
然而,何進卻沒膽量這樣做,很大可能他想到了一個和他很像的人。這個人名字叫竇武,也曾是外戚,也曾謀誅宦官,結果是以慘敗告終。
竇武是怎麼敗的呢?當時,謀誅宦官的訊息敗露,宦官先劫持漢靈帝,關閉宮門,逼令尚書官屬作詔書,再派人逮捕竇武,陳藩等人。
竇武自恃有兵,不接聖旨,立馬召集數千人馬與宦官及其黨羽對抗。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由於竇武名不正言不順,在宦官的鼓動下,部下紛紛倒戈,因而一敗塗地。
何進是知道竇武的,曾經袁紹向他提起過。大概擔心步竇武后塵,何進才不敢貿然行事,萬一部下如竇武部下般倒戈,可就悔之莫及了。
再者,當時宦官權勢確實不小。有人說,西漢滅於外戚,那麼東漢則滅於宦官,說白了東漢後期是宦官的天下。何進對宦官心有餘悸在所難免。
所以,何進才屢屢徵求其妹何太后的意見,準備等其同意就將宦官一網打盡。哪知,宦官與何太后,何苗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導致計劃落空。
何進又沒想到其他辦法,只能召董卓進京了。最後事實證明,何進真是想多了,不用董卓,憑藉已有的力量,是完全能夠誅滅宦官的。
最後附上歷史學家蔡東藩對竇武,何進的評價:何進之謀誅宦官,反為所害,其事與竇武相同,而情跡少異。武之失,在於輕視宦官;進之失,則又在重視宦官。
-
3 # 四馬奔程
何進,年少時以屠羊為生,身在市井目睹了宦官所犯下的樁樁罪行,深惡痛之。後來憑藉外戚身份又剿黃巾軍有功,被封為大將軍,因為擁立太子與宦官產生了紛爭 國仇加上私怨使何進決定誅殺宦官。
然而何進貴為大將軍,獨攬大權,為何不自己動手,召集京城的軍隊,卻要召遠在西涼的董卓進京協助呢?何進是有他的苦衷的。
宦官集團在京城深耕多年,手下的勢力不容小覷。而且在何進之前有誅殺宦官失敗的例子,早年間竇武曾引軍誅殺宦官,最後落得個身死的下場,竇武與何進相比較,名臣之後,手下有很多幫手,然而還是避免不了失敗。何進意識到了這點,所有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引進援軍,一擊必勝。
而董卓恰恰是何進心中作為援軍的首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董卓當時的身份是為東漢鎮守邊境的一方諸侯,在任上屢立戰功,聲名遠播;而且他手下計程車兵常年作戰,軍事素質比京城的守備軍不知道要強多少倍。何進十分認可董卓的為人又需要作戰勇猛計程車兵,所以董卓成為了不二人選。可誰知董卓進京後,原形畢露,廢少帝,獨斷專權,縱容士兵燒殺搶掠,生靈塗炭。何進萬萬也沒想到,董卓之於宦官有過之而無不及,想來何進應該會死不瞑目吧。
-
4 # 密探零零發
何進密謀誅殺宦官,反被宦官誅殺,一切都源於他性格的缺陷,不怪他實力不強,只怪他自己作死了自己,更是引來了董卓,導致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這一切都是何進叫董卓帶兵進京惹的禍呀!
何進與宦官火拼,爭奪控制權。在漢靈帝死後,何進作為外戚權傾一時,企圖誅殺宦官,從而獨掌朝廷的大權。雖然何進手握重兵,但畢竟為新進的權貴,地位並不穩固,甚是忌憚宦官的勢力,一再按兵不動,為了穩妥起見,四處調兵遣將,董卓的西涼軍就是其中一支。
何進性格上優柔寡斷,一再錯過了誅殺宮中宦官的機會。後來,宦官們得到訊息,決定先下手為強,假借太后的名義召何進入宮,埋伏好的幾十個太監,就把還在做夢的何大將軍給誅殺了。何進性格的缺陷,導致他在這場鬥爭失敗。
何進被殺,為董卓做嫁衣。何進死後,董卓、袁紹一干人誅殺宦官,董卓更是廢了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專權,天下諸侯蠢蠢欲動,從此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天下大亂,群雄逐鹿,風起雲湧,且看天下英雄的精彩表演。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何進是漢靈帝何皇后的兄長,官拜大將軍,不僅手中有兵權,而且門下還有大量計程車族名士作為門生,如袁紹、袁術、盧植、王允、陳琳等人,陣容可謂非常豪華。
何進是外戚,漢靈帝死後,何進及何皇后與以董太后為首的另一股外戚勢力,對於立皇帝的人選產生爭議,何進與何皇后支援立劉辨為帝,董太后及宦官蹇碩支援立劉協為帝,後何進誅殺蹇碩,立劉辨為帝。
為何何進要誅殺宦官?
何進想要獨掌朝政、大權獨攬,而宦官集團是最大的障礙,而且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勢力很大,不僅左右皇帝的意願,而且對宮廷禁軍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何進要誅滅宦官,打擊皇權,控制皇帝,獨攬朝政。
為什麼何進有兵權,卻還要叫董卓帶兵入京?
何進不傻也不蠢,在黃巾起義中,何進憑藉個人統帥能力及軍事才能,成功調兵平定黃巾起義,可見何進有一定的才能和名望,而且其門下有以袁紹、袁術為首計程車族集團的支援,何進調董卓帶兵入京至少有以下四個原因:
1、袁紹提議調外兵入京,並得到何進門下大多數手下的支援。袁紹兄弟及何進門生大都是士族集團,剷除宦官勢力對於士族來說是最大的利益,而且士族集團因黨錮之禍仇視宦官,因為大多數人支援,所以何進同意。
2、何皇后與何苗不同意何進誅宦官。何皇后靠宦官上位才當上皇后的,宦官的存在對於何皇后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失去宦官,讓何進掌控皇帝,對何皇后來說,有損自身利益,而何皇后的不同意讓何進投鼠忌器,徵調外軍是一個好的選擇。
3、董卓是何進的親信。何進是叫自己的親信下屬帶兵入京,是完全能控制董卓的,只是誰也沒想到,外兵還沒進京城,何進就被殺了,而宦官集團也被袁氏兄弟及何進手下誅殺,於是董卓坐收漁利,完全是意外。
4、何進雖掌握兵權,還是擔心宦官勢力對禁軍的影響力。而前朝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均手握兵權,還是被宦官所殺,這讓何進擔心皇宮禁軍是否完全聽命於自己,所以何進調親信外軍入京合情合理。
-
6 # 真誠地看著你
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除了何進本人,怕是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想法。我們猜測不外乎有這幾點:根源是何進的性格,自卑、懦弱、少智而且寡斷。外戚的權力主要是來源於宮裡的女人,何太后反對對十常侍動武,何進也不敢把關係弄僵。何進親自動手怕十常侍鋌而走險迫害皇帝,到頭來士大夫集團會讓他背鍋。對付十常侍,有人出主意“只需一個酷吏,幾個獄卒,剪除首惡即可”,有人提議“調兵進京誅殺所有宦官”。結果,他選了最複雜最難以把握的那個。(可能也是想測試諸侯對自己的態度,一舉多得吧。沒想到事情才開個頭他就先把自己的人頭送了。)
-
7 # 學歷史蠻有趣的
外戚大臣何進所犯最大錯誤是這個, 何進自己明明有兵,還要董卓去消滅十常侍。 當時何進大權獨攬,想要消滅十常侍曹操說一個獄卒就足夠。 可何進說曹操是黃口小兒,沒甚麼見解。何進卻對袁紹言聽計從,大概因為,袁紹四世三公之家,名門望族之後吧。從古至今,人們都看重出身吧,曹操出身畢竟不如袁紹。 其實並不是非得引兵才能誅殺宦官。曹操當時的建議是:如果真的要治宦官的罪,誅殺首惡,脅從不論,只用一個獄吏就能辦好的事,何必引外兵入京?(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而殺豬的出身的何進恰恰沒有聽孟德的正確意見,而聽了心懷鬼胎一門心思坑害自己的袁紹的。何進輔政的同時,靈帝時期就已經形成的十常侍依然把持著宮廷,而且很快就博得了何皇后的歡心,繼續保持著對朝廷局勢的影響力。何進希望誅殺十常侍,本來已經說通了何皇后,但是十常侍向何皇后哭訴哀求,何皇后畢竟是女人,心軟了,就答應放他們一馬。其實,只要能做好何皇后的工作,何進又是輔政的大將軍,誅殺十常侍並不難。但因為有 黨錮之禍,何進就有些心有餘悸,怕自己弄不成事,反而被十常侍陷害。 事實證明,董卓在何進死之前一直都在控制範圍當中,在他死後失控了。何進的錯不是召董卓丁原這些人進京,而是囂張狂妄,忘記了兔子急了還咬人的道理,自己不慎先被宦官砍了腦袋。其實誅殺宦官缺的只是一個正當的理由,在何進被殺之後,袁術等人帶兵殺進宮中,宦官勢力瞬間煙消雲散,毫無抵抗之力,可為了這個理由,何進付出了生命,東漢王朝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
8 # 伯延
無謀何進作三公。
何進本是屠狗之輩,但是他的妹妹卻非常漂亮,被漢靈帝看中封為皇后。
靈帝死後,何太后兒子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何進成了重要外戚,成了大將軍。
何進此人本就是無能無謀之人,突然提拔到高位,權柄握到自己手中,一時適應不了。
旬攸說何進此人扶不起也不必扶。
何進當大將軍後,想建功立業,除宦官,得名聲。
但其妹何太后不同意,何進的弟弟和媽媽被宦官收買,也不同意除宦官。
何進本人以前長期受宦官壓迫,對宦官還懷有畏懼之心,所以事情一直被擱置。
後來,袁紹建議何進引外軍入洛陽,逼何太后同意。曹操笑說:宦官曆朝歷代都有,是不可缺少的人,只要不給他們權柄,誅殺幾個帶頭為禍之人就行,何必召外軍。
但何進同意了袁紹的意見,派了好幾個將以誅殺宦官為口號領在洛陽周邊起事。又讓董卓率軍進駐,來逼迫何太后同意誅殺宦官。
董卓本就時刻關注朝中政事,待朝廷一亂便想進京城取利的人,一接到命令,當然求之不得。
董卓還沒進入洛陽,何進就讓宦官殺死。
天下從起大亂。
-
9 # 夜半品史
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何進字遂高,南陽宛人。東漢靈帝的大舅子,官封東漢大將軍。何進的妹妹因入選貴妃被漢靈帝寵愛,並生下皇子被立為皇后,所以水漲船高他也隨之高升。建寧二年張角率領黃巾軍大規模起兵造反,何進被冊封大將軍,統領御林軍鎮守京師,因及時發現並且鎮壓了馬元義的密謀,被封為慎侯,自己的威望大漲。漢靈帝死後,董太后與宦官蹇碩密謀商議誅殺何進立皇子劉協為皇帝,可惜最終沒有成功,反而被何進率御林軍把他們都給殺了。
何進採納手下袁紹的建議,趁機誅殺其餘剩下的宦官並且廣徵天下智謀之士為自己所用。從此自己大權在握,然而何進不聽手下謀士陳琳的諫言,反而徵召西涼刺史董卓的兵馬,匯聚京師,與袁紹等人密謀商議誅殺宦官張讓等人,可惜事情被洩露出去,卻被張讓等剩餘的太監先下手為強,慘遭殺身之禍。於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既然何進掌握朝中大權,統率軍隊,為何還要去請董卓入京一起來誅殺張讓等太監?筆者根據三國演義來做以下簡要分析。
第一何進迫於何太后的壓力,而沒有殺掉張讓等其餘的太監。漢靈帝駕崩之後,董太后與太監蹇碩商議如何除掉何進,並立皇子劉協為新任皇帝。然而此事被何進知道,於是自己率領五千御林軍殺入皇宮,成功誅殺宦官蹇碩,後把董太后鴆殺於河間驛館之內。剩餘太監張讓等人得以逃脫,去向何太后說情救他們性命。原文是這樣說的:
太后密謂曰:“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意思就是說,我們兄妹兩人皆是出身卑微之人,如果不是賄賂十常侍等人,並且張讓對我們有恩,現在有怎麼能夠享受榮華富貴。今天蹇碩雖然不仁,但是已被你給殺了,你如今又何必聽信他人,欲殺其餘等人。被何太后罵了一通之後,何進出宮之後就再也沒有殺張讓等太監。
第二何進本身就是沒有主見的人,手下說什麼就是什麼。何進本是一個殺豬的,後因自己的妹妹被皇帝寵愛,自己也被封為將軍,但是自己本身卻沒有什麼主見,別人說什麼他就聽什麼,於是被袁紹給忽悠,卻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原文如下:
進曰:“太后不允,如之奈何?紹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后不從。進曰:“此計大妙!意思也就是說,袁紹建議何進廣招天下四方英雄人士,齊聚京師,來逼迫何太后,盡殺剩餘的宦官,向來太后也沒有辦法阻止。只可惜事與願違,事情被洩露出去,被張讓等人先下手為強,先把自己給殺了。
第三何進逃高估自己的實力,而忽略了董卓的野心。卻說董卓因奉命討伐黃巾軍,卻什麼什麼戰績,被朝廷降罪,後來因為賄賂十常侍等人,才倖免於難,後來又結交權貴,擔任大官,任西涼刺史,掌管二十萬西涼大軍,自己常常有反叛之心,於是聽到召見後大喜,便上表朝廷。原文如下:
“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於是董卓借誅殺十常侍等人為藉口,率領大軍進入洛陽。可惜何進不知道董卓的為人和野心。董卓面善心狠,如果進入洛陽必定生出禍患,卻還要迎接董卓於澠池。試想何進手底下兵馬也就那幾千御林軍,何如能夠與董卓手底下驍勇善戰的西涼大軍相抗衡。所以董卓進入洛陽之後便對不服從者盡皆殺死。
-
10 # 楊大眼看歷史
古人沒有上帝視角,古人有古人的智慧!
其實這個事情,要從東漢一建國就說起。東漢那時候,還沒有大規模的選官制度,最終導致權力的急劇集中。最終形成了東漢的三大權力集團相互制衡,那就是外戚,宦官以及士族!
但是每一任皇帝都有自己的一拔宦官和外戚,而士族卻是雷打不動,所以有後面所謂的袁家四世三公,楊家五世四公等等!最終,士族的力量越來越大,他們就想擴充自己的權力。但蛋糕是固定,他們想要權,從誰那裡要呢?他們第一個目標選擇了宦官!
所以,他們開始聯合外戚,極力的慫恿何進誅殺宦官。這事情也符合外戚的利益,因為他們也可以從宦官空出的蛋糕裡分一杯羹,但是何進不得不想,那些士族殺了宦官後,又會去殺誰呢?一細想,肯定會不寒而慄,所以,何進才會遲遲定不下決心!所以,何進才會最終給自己選了個保險,召董卓進京!
董卓是在黃巾起義中發家的軍閥,出身和士族基本沒有什麼關係,加之何進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能聯合董卓一起對抗越來越強大計程車族。
但是事於願違,董卓還沒進京,何進就被宦官殺了。董卓進京後,又開始殺士族,不過話語權是在士族口中的,董卓的名聲就越來越壞了。其實政治鬥爭,外戚、宦官和士族哪個又是好鳥!
不過董卓這一攪和,也延緩了士族掌握全部政權的時間。一直到曹丕完全採納的陳群的九品官人法,甚至說一直到司馬家篡魏,士族才真正全部掌握了政權。
從這個角度看,何進這個做法,給士族帶來了多大的麻煩,我們還能簡單認為何進愚蠢嗎?
-
11 # 留名斯基
這故事講起來就長了,東漢皇室好像基因不好,大部分皇帝很短命,即位的小皇帝大的十幾歲,小的才百天。所以權力基本是由太后他們家掌握,也就是所謂的外戚。小皇帝從小在封閉的環境下長大,接觸最多的是太監,對他最順從和最好的也是太監,所以太監們就成了皇帝們重新把持朝政的唯一依靠。自漢和帝開始,太監和外戚就開始輪番上場,其實他們都是皇權的延續,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大將軍何進是個殺豬的屠戶出身,並不善於政治鬥爭,更不明白打敗宦官的最大憑藉是什麼。
那政治鬥爭的憑藉是什麼呢,就是鬥權,話語權,人事權,財政權,軍隊掌控權。而這些何進並不佔優勢,尤其是禁軍一度是由宦官進行控制。他根本說不上話。
而朝中的門閥士大夫其實也並不是真正的何進鐵桿支持者,巴不得外戚和宦官拼的兩敗俱傷。
在何進被殺之前,實際上朝中是形成了一個短暫的均勢的,而何進為了打破這個均勢,就想起了找外援。而朝中的大臣又何嘗不需要一個外援來打破宦官和外戚的均勢呢。所以董卓的出現,屬於朝廷各個勢力心懷鬼胎的妥協結果。
如果按照士大夫的劇本,應該是何進借董卓的兵力滅了宦官,而董卓再與何進不和後,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董卓殺了何進,再有士大夫出面以董卓殺了皇帝的舅舅為罪名殺了董卓。然後撥亂反正再造盛世。嗯,好劇本,好故事!
但董卓不是任何人的刀,他雖然在下棋方面不是朝臣的對手,但他會掀桌子,直接廢舊帝,立新君。朝廷的大臣失去了話語權。軍閥的時代開始了。。。。。這真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
12 # 微史春秋
智不足而權有餘,這是對外戚何進敗亡的最好詮釋。
何進為何要召來董卓等誅殺,原因如下:
一、宦官掌握禁軍,控制少帝何進的身份是外戚,這是他發跡的基石,但是外戚的身份也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
漢靈帝為了分外戚大將軍何進兵權,特設立了西園八校尉,以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
宦官的特殊身份更使得他們容易控制皇帝,“中官親近至尊”,一旦發生事情,宦官很容易調動人手控制皇帝的。
二、何太后不同意誅殺宦官,袁紹獻計召外兵進行,脅迫何太后何進家雖是外戚,但是何家內部對於誅殺宦官意見分化。
何進是想誅殺宦官的一方;但是與他同父異母的何太后卻不想如此做。而且何太后的生母及同母弟何苗接受了宦官的賄賂也站在何進的對立面。
沒有何太后的支援,誅殺宦官難以成功。
於是袁紹給何進出了個主意:
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進然之。這是個餿主意,主簿陳琳勸諫“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但是何進不聽。
三、何進“權有餘而智不足”,優柔寡斷,果斷不如宦官何進是屠戶之子,因為妹妹受寵而發跡,這裡雖不是看不起何進的出身,但是這樣的出身造成何進可能不無學術,智謀有限。
聽了袁紹的建議後,何進立刻行動。
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鮧,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但是何太后還是不同意誅殺宦官,何苗也趕過來勸諫何進。
結果,何進竟然猶豫了,“進意更狐疑”。
召來四方之兵,已經是和宦官撕破臉,箭在弦上他竟然猶豫了。
袁紹無奈只好陳述厲害:“交構已成,形埶已露,事留變生,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何進這才堅定信心,開始行動。
但是後來何進有搖擺不定了。
太后乃恐,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里舍,唯留進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諸常侍小黃門皆詣進謝罪,唯所措置。進謂曰:“天下匈匈,正患諸君耳。今董卓垂至,諸君何不早各就國?”袁紹勸進便於此決之,至於再三。進不許。董卓來了,太后害怕了,把中常侍小黃門都趕走了,讓何進的人守衛省中。哪知何進此時卻希望宦官們“何不早各就國?”
刀都亮出來,卻不想殺宦官了,放他們回家去。
此時袁紹勸何進早下決定殺人,但是何進此時猶豫了卻不聽。
而且誅殺宦官本該是機密之事,但是事情一再洩漏,也可見何進慮事不周。
等到何進最終想動手時,宦官們搶先下手誅殺何進。
-
13 # i紙弋i
講起來就長了,東漢皇室好像基因不好,大部分皇帝很短命,即位的小皇帝大的十幾歲,小的才百天。所以權力基本是由太后他們家掌握,也就是所謂的外戚。小皇帝從小在封閉的環境下長大,接觸最多的是太監,對他最順從和最好的也是太監,所以太監們就成了皇帝們重新把持朝政的唯一依靠。自漢和帝開始,太監和外戚就開始輪番上場,其實他們都是皇權的延續,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大將軍何進是個殺豬的屠戶出身,並不善於政治鬥爭,更不明白打敗宦官的最大憑藉是什麼。
那政治鬥爭的憑藉是什麼呢,就是鬥權,話語權,人事權,財政權,軍隊掌控權。而這些何進並不佔優勢,尤其是禁軍一度是由宦官進行控制。他根本說不上話。
而朝中的門閥士大夫其實也並不是真正的何進鐵桿支持者,巴不得外戚和宦官拼的兩敗俱傷。
在何進被殺之前,實際上朝中是形成了一個短暫的均勢的,而何進為了打破這個均勢,就想起了找外援。而朝中的大臣又何嘗不需要一個外援來打破宦官和外戚的均勢呢。所以董卓的出現,屬於朝廷各個勢力心懷鬼胎的妥協結果。
如果按照士大夫的劇本,應該是何進借董卓的兵力滅了宦官,而董卓再與何進不和後,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董卓殺了何進,再有士大夫出面以董卓殺了皇帝的舅舅為罪名殺了董卓。然後撥亂反正再造盛世。嗯,好劇本,好故事!
但董卓不是任何人的刀,他雖然在下棋方面不是朝臣的對手,但他會掀桌子,直接廢舊帝,立新君。朝廷的大臣失去了話語權。軍閥的時代開始了。。。
-
14 # 青峰山女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答案就在這位大將軍何進身上。原因是這位靠妹妹的關係,被妹夫漢靈帝火箭提拔,當上了大將軍,可惜以前他只是個殺豬的屠夫,讓他當大將軍,就知道會壞事。
在他與宦官集團矛盾激化,雙方都想找機會幹掉對方。何進手下袁紹建議,大將軍既然已經誅殺了掌管禁軍的蹇碩,掌握屯兵兵權,應該趁機殺掉這些宦官,以除後患。何進稟報何太后,太后不同意。於是,袁紹又進言,招四方猛將豪傑,引兵進京,目的是脅迫何太后就範。主簿陳琳認為不可,現在何進兵權在握,自己足以剷出宦官。 不需要引外兵相助。而且引外兵,則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功不成,實為亂介。何進不聽,招前將軍董卓屯上林苑……這下天下不亂,都難。
何進
回覆列表
何進這個人,不得不說是比較悲劇的,他的後半生致力於剿殺宦官,為漢室清除毒瘤,結果在快要功成的時候反被宦官所殺,作古!作古!而對於何進的死,很多後人卻不買賬,他們認為,正是因為何進的死,才導致後來的董卓專權,人間為煉獄。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身為大將軍的何進,為何要招一個外官來帶兵誅殺宦官呢?他自己手上沒有兵嗎?區區幾個宦官而已,何須動用軍隊?
驚文認為,有這麼二點原因~
一.大將軍不是大將軍何進雖貴為大將軍,地位顯赫,但是說實在的,他的手裡倒還真沒有啥料(一點兵都沒有),就是個空架子,有個虛位。當然,這樣說的比較大了,誅殺幾個閹人自然是不需要動用什麼軍隊,何進的家將就足矣,何況還有袁紹曹操等一大幫人打下手。何進之所以不敢親自動手,是因為自己如果擅自行動,很容易落下個犯上作亂的罪名。
二.何進的野心這一論點還是比較有爭議的,但是我比較贊同這一點。其實是何進想做皇帝,把諸侯召入京城,誅殺宦官是其次,威懾諸侯才是重點,因為你要想當皇帝是得要得到諸侯的認可的。按照何進的想法——逼諸侯認可自己的帝位,如果有不從的,也好即使幹掉,防患於未然。
之後何進率先昇天,這倒是讓董卓始料未及,白白撿了個大便宜,我想董卓心裡一定是十分感激何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