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琪侃球
-
2 # 跑者阿飛
(1)只要習慣跑步,就是“真正的跑者”。跟距離無關。
(2)能跑全程馬拉松的,頂多叫做:“全程馬拉松跑者”。
(3)為了健康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去跑全程馬拉松。
(4)跑全程馬拉松的人,除了健康,一定還在追求“健康之外”的東東。
(5)42.195km的馬拉松本身是有害健康的,但是準備馬拉松的過程是健康的!
(6)我從2009年開始跑步,但是直到2016年(上海馬拉松取消半程前一年),一直沒有跑全程馬拉松。我第一個全馬是2016/12,太湖馬拉松,為了2017年能做上馬全馬的領跑員,才開始跑全馬。
而我從2013年開始一直連續做上海馬拉松的官方領跑員,領跑員當然是跑者了!
(7)我認為,21.0975=最長的健康跑,42.195=最短的馬拉松
(8)如果非要說,跑了全程才算“真正的跑者”,
那麼是否應該跑100km才算?
是否應該100英里才算?
是否應該330km的巨人之旅才算?
......
長距離的長,可以很長很長。
路在腳下,只要你願意,你可以一直跑下去。
只要習慣跑步的人,都是真正的跑者,和距離無關。
跑者 = runner
-
3 # 少衛真
真正的跑者?是個偽命題,首先它的指向是業餘跑步者,而不是專業的運動員才對,“跑者”有混淆的意圖,那麼為了成為“真正的跑者”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又為什麼要成為“真正的”什麼又是“不真正”,再者跑步除了專門的比賽外主要是強身健體的需要,更應該是業餘的,為了健康的而不是為了比賽的。跑步商業化了,這是一陣風會很快的過去的,由商業推動的事情從來都是這樣的,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跑者,不會想著成為如此意義上的跑者,跑步只是生活的一個內容,一種習慣。沒必要隨商業起舞,跑步只是為了和天地融為一體的那種自然的狀態,受益的是身體得到的是快樂。
-
4 # 體圈兒狗仔隊頭牌
要看你個人的出發點是什麼,對於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人來說,不斷的增加跑步長度在心理上是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但如果不斷的突破自身的身體極限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進行跑步訓練。
對於跑步初學者來說,建議初期不要將自己的目標定的過高,先要對自己的身體條件做一個測試,看看自身的極限距離是多少,配速上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設定,初期訓練量不要過大,跑步前和跑步後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另外正確的跑步姿勢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否則不僅達不到理想的狀態,還會傷害身體。(很多跑者因為姿勢不正確,導致膝蓋和腳踝變形,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初學者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
體育運動核心精神是“永不放棄 超越自我。”對於一些成熟的跑者來說,完成全程馬拉是心中的一個理想,但任何事情都是因人而異,有些人的身體條件上限只夠支撐10公里的距離,有些人可以輕鬆完成全程馬拉松,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條件來調整自己的訓練目標。我們來看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的體型,幾乎所有的身體都很消瘦,身體各個關鍵由於長期訓練而變形,不少運動員退役後身體也出現各種狀況,因此長期大量的訓練讓身體處於超負荷的狀態對個人健康並沒有好處。
94歲的美國老人哈麗雅特·湯普森4日成為世界上完成半程馬拉松的最年長女性
“真正的跑者”並不需要以是否完成全程馬拉松作為考量,我覺著,就跑步這項運動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長期堅持的習慣,並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跑步的距離。每一個認真堅持跑步的人,都是“真正的跑者”。
-
5 # 王子飯
跑全馬只能說是一些跑者的個人信仰吧!
其實跑全程馬拉松不是非常有利於健康,畢竟人的身體進化到現在,還沒有完全能夠接受全程42.195km這樣長距離的運動方式。
有很多熱衷於跑步的人執著的去參加一些馬拉松的比賽,一方面的原因是馬拉松最近幾年在中國是大熱的專案,另外一方面完成馬拉松似乎是每一個跑著都希望去嘗試的東西。
所以說,不是說完成了全程馬拉松才是真正的跑者,是不是自在你自己的內心。完全為了跑馬拉松而去挑戰全馬,這不是很好的選擇。
全馬在運動中算是一種極限運動,要面臨的風險也是相當的大。據統計,全馬和半馬是馬拉松選手發生猝死的高發區。
有很多原因導致了馬拉松比賽中猝死事件的發生:
1,自身身體方面的疾病,比如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等
2,腦中風,高血壓,呼吸性疾病等疾病導致的猝死
3,外部因素,天氣原因,氣壓太低,風力太大等等
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在跑馬途中發生猝死,所以,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要為了跑馬而去跑馬。
如果真的有很大的意願去完成全程馬拉松的挑戰,建議需要循序漸進的安排自己平時的跑量訓練,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營養。
在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已經準備好的情況下去參加馬拉松的比賽,比賽期間,有任何的不適一定要立即停止比賽。
-
6 # 格子間的事
感謝政府推動的全民運動,再加上鍛鍊身體的概念已經深入民心,今年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注重健康保養,跑步由於其便捷性,不受時間,場地,器械的限制,跑步的市民迅速擴大。尤其最近馬拉松跑進2小時的新聞,轟動全球,這是一個打破人類極限的時刻。
|如何理解“真正的跑者”
怎麼叫真正的跑者,沒有嚴格的定義,問了周邊好多朋友,各有各的看法,大致具備下面幾種行為特徵:
l 參加各地任何的跑步賽事,彩跑,馬拉松,10公里等等。
l 每天跑步打卡。
l 各種跑步裝備齊全,腰帶,臂帶,運動手錶等等。
l 熟悉的瞭解掌握各種運動引數,配速,步頻,心率等等
透過不斷的跑步超越自我,透過最新的裝備和跑鞋武裝自己,然後透過參加比賽,專業拉伸,自豪地穿著各種馬拉松比賽服,是不是隻有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跑者?
其實,當你穿上跑鞋,走出家門,踏出跑步的第一步;當你每天跑步,猶如一日三餐,不為了打卡,只為身心愉快;當你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引數指引下,也能愉快的跑出每一步,恭喜你,這時候你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跑者了。跑步不是裝腔作勢,是完全沉浸在跑步中,只求身心最和諧的狀態,那才是真正的跑者。
|馬拉松的起源和它的推廣
先看看馬拉松的起源,馬拉松專案原本是紀念希臘民族英雄為傳達勝利訊息,在極速完成36.2公里的路程並傳達勝利的訊息而體力衰竭倒地而亡的事蹟而舉辦的。
馬拉松的起源紀念一種人類極限的運動。馬拉松全程40公里,按照最普通的6小時完賽時間來計算,平均每公里耗時9分鐘,認真分析自己的實力,制訂一份詳細跑步計劃。譬如目前最常見的是以5公里分段計時總結:5公里分段距離跑的計劃成績與實際跑步要儘量保持一致,一段一段地落實,計算每公里/4分31秒40 勻速跑。5公里/22分37秒這樣的資料來支撐完成比賽。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的統計資料,800人規模以上的馬拉松賽事,2014年全國有50場,但僅僅過了4年,至2018年,全國285個地級市總共舉辦了1581場,全國馬拉松賽事的增長可以說是瞬間遍地開花。
由於馬拉松運動是一項長距離運動,透過跑道的設計不僅可以展示城市形象,還對城市經濟有拉動作用,因此很多贊助商都願意搞馬拉松賽事。
馬拉松專案廣泛舉行之際,也有很多馬拉松受傷事件的出現,很多地方舉辦這種活動的經驗還不夠,很多救援措施沒有安排妥帖,也有很多參賽者對馬拉松的認識還不夠。
因此,馬拉松不僅僅考驗人的耐力,還要考驗意志力、戰術安排能力,需要謹慎評估自身能力,量力而為,它不是衡量跑者的唯一標準,真正的跑者不在乎形式,真正關注的是內心。
-
7 # BRfootball
首先,我說一下我對跑者的定義以及我的想法。第一隻要習慣跑步,就是“真正的跑者”。跟距離無關。其次能跑全程馬拉松的,頂多叫做:“全程馬拉松跑者”。為了健康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去跑全程馬拉松。跑全程馬拉松的人,除了健康,一定還在追求“健康之外”的東東。42.195km的馬拉松本身是有害健康的,但是準備馬拉松的過程是健康的,這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反觀事實跑全程馬拉松不是非常有利於健康,畢竟人的身體進化到現在,還沒有完全能夠接受全程42.195km這樣長距離的運動方式。有很多熱衷於跑步的人執著的去參加一些馬拉松的比賽,一方面的原因是馬拉松最近幾年在中國是大熱的專案,另外一方面完成馬拉松似乎是每一個跑著都希望去嘗試的東西。所以說,不是說完成了全程馬拉松才是真正的跑者,是不是自在你自己的內心。據統計,全馬和半馬是馬拉松選手發生猝死的高發區,所以謹慎參加。
-
8 # 勞蛛綴網
真正的跑者是什麼標準?能力還是精神?還是對跑步的悟徹者?以是否能跑全程馬拉松作為衡量標準太過狹隘,以我的認知真正的跑者至少須有三個條件:一、長期堅持跑步鍛鍊,具備較好的跑步技能和身體素質;二、跑步的修養良好,心態理性平和,進取而不好勝,執著而不痴迷,心存敬畏,能夠知道放棄;三、如果年齡和身體條件允許,加上鍛鍊的積累,能夠嘗試去完成全程馬拉松那更是能夠體會這項運動的精髓,意志與之昇華,更加完美,但這卻不是真正的跑者的必要條件。就說這些吧![耶]
-
9 # 饃王大大
從我的理解來看“真正的跑者”就是將跑步融入到生活的人,跟你去不去參加比賽沒有關係。只要的生活規劃中有跑步這一項就夠了,並不是因為你參加的一場或幾場半程全程的馬拉松就算做真正的跑者了。
我有時候也在問自己,當初跑步的初心是什麼?好像現在也並不能回答的很確切了,每個人跑步都有自己的初心,或為了身體健康,或為了緩解壓力,或者減脂減肥……從快走的氣喘吁吁到五公里,到十公里,半程,全程,再到越野跑。在跑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然而腳步也越來越堅定。
晨跑的時候經常遇到一位大爺,跑的很慢但動作輕盈,閒聊中得知大爺每天都會跑三五公里。
不管是我這樣還是晨跑的大爺這樣,只要堅持跑步,並將跑步融入到自己生活中,就算真正的跑者了吧。
-
10 # youzoushenzhou
要培養習慣跑步,就是“真正的跑者”。跟距離無關。
能跑全程馬拉松的,頂多叫做:“全程馬拉松跑者”。
量力而行,我兩次備戰馬拉松,結果都是在賽前一個月的時候,膝關節拉傷韌帶,所以健康跑步就行。
-
11 # UC體育滾球
秋季,對跑者而言就是跑季來臨。
相信在這個時間點,各位跑者已經報名了好幾場賽事,準備在馬拉松的賽場上大顯身手!但不知道你們是否像我一樣,對於人生的第一場全程馬拉松或已報名的賽事感到興奮又無比緊張;甚至在思考著如何不被關門而順利完賽?
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初跑全馬心得。
初跑全馬心得
『人生第一場全馬,興奮又緊張!』
人生第一場全程馬拉松是去年被同事拖下水硬去報名的,所以在跑前並沒有做足夠完整的訓練,甚至月跑量不到 150 公里,跑量真的很重要啊!
還記得在比賽的前一天,大家還緊張的睡不著,凌晨 4 點睡眼惺忪的起床,一開啟房門走到室外瞬間被冷醒,當天的氣溫真的非常低(同一時間臺北馬下著雨),一到會場就趕緊找了一個相對溫暖的地方開始暖身及小跑步。
天微亮,被人群慢慢帶往起跑區,心情真的興奮無比。起跑槍響!所有人奮力的往前衝,只有我們以緩慢的每公里 7 分鐘的速度前進,因為我們知道這是無比漫長的 42 公里。第一次的初馬真心建議找三五好友一起參加,因為一個人跑除了無聊也會非常想放棄,有個夥伴在身邊可以聊天丶相互打氣是非常重要的。
邊聊邊跑,因為沒跑過這麼長距離的路程,所以我也不知道要怎麼配速;一路上都是相對平坦的道路,直到 21 公里我們遇到了第一個大上坡,隊友們全部停下來緩走向上爬,而我知道停下來腳步的肌肉會變僵硬,我只好脫隊繼續向前跑,也就在這個 21 公里我跟隊友分開了。
『我剩下一個半馬的距離而已!』我告訴自己
平常自主訓練就有跑過一兩次的半馬距離,我感受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完賽,於是就用了六分速跑到 25 公里 ,再拉快到 5 分 25 秒 跑到30 公里。但一到了 30 公里這個大關卡,就真的如同所有跑者文章所言,30 公里過後會遇到撞牆期,我開始肚子痛丶腳痛丶肋骨右側下方肌肉也在痛(橫膈膜-與呼吸有關)。我真的很想停下腳步,非常想要停下來用走的,我甚至在思考我是不是沒辦法完賽了,我的腳步越來越慢...
『平常 12K 是基本跑量,現在也才剩 12K 而已 !』我再次激勵自己。
身體就這樣莫名的搖晃兩公里之後,慢慢感覺自己沒這麼痛苦了,剛剛的疲憊和疼痛感也消失了,更特別的是撐過了這段撞牆期後,身上的肌肉會自己擺動,你完全不用思考如何跑步,身體就自然而然快速向前了,我的速度拉回到 5 分 20 秒內。
第 40K,最後的兩公里。不管半馬還是全馬,任何比賽的最後一至兩公里都是最遙遠漫長的距離。
回到了終點!我雙腿僵硬,我勉強走到領獎區拿了獎牌丶拿完賽證明,我找了個可以好好拉筋的地方坐著等待隊友,感動得看著完賽證明,我竟然可以完成一個我一輩子也沒想過要完成的事情,到底誰會這麼無聊花 4 到 5 個小時在跑步呢?但我真的就這麼無聊也堅持住了!
真心感謝我的隊友把我拖下水,也感謝我自己堅持全程跑完!
來說說我心目中最終極的馬拉松- 越野跑
路況:與一般城市路跑相比,越野跑的起終點多半在交通比較不便的地方,但由於臺灣地狹人稠,也不乏位於高度開發的市中心登山步道,例如:四獸山步道丶陽明山擎天崗步道等。比起其他國家來說,交通已經算十分便利。
天候:山林氣候比起平地更不穩定。夏季時需注意無遮蔽路徑的防曬丶午後雷陣雨,冬天則要提防冷雨導致失溫的風險。
地形:多變化的地形是越野跑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潛藏著危機。尋常的石階丶木梯,或者樹根盤踞的林道,爬高躍低的陡坡溪流不一而足;要適應五花八門的除了要具備足夠身心素質,還需要大量的經驗累積。
補給:由於前述路況丶天候丶地形三項要素使然,越野跑練習的路徑上通常不會有商家可以隨時取得飲食。學習獨立自主評估路線,準備個人需要的補給品,是越野入門跑者的重要功課。
團體:同樣基於安全考量,山林的突發狀況比起平地更難預料,正所謂:「善泳者溺,善騎者墜。」不只是新手,即便是老練的越野跑者
跑步是一種對自我的挑戰, 你的前方沒有敵人, 只有自己的目標。
所以不管大家如何定義真跑者, 不管是半馬全馬還是我下個目標的越野跑, 只要能堅持到底好好訓練去達成,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位真跑者。
話說, 我想練習越野跑, 有沒有人想一起訓練的呢?
-
12 # 葛羅索
年輕的時候覺得跑馬才算真正的跑者,跑了幾次覺得只有嚴肅跑馬的才算真正的跑者,娛樂型的只是馬拉松賽道上的移動垃圾。年齡日長,覺得跑步這種事情,能堅持的才是真正的跑者,跑距和速度能夠有追求更好,能把跑步當作一件日常事務的才是真高手,哪怕每天就1公里!
-
13 # 手作美食by晴天
真正的跑者,是量力而行,跑步是鍛鍊身體,挑戰一下跑馬也,未嘗不可,前提跑馬需要日常的訓練和堅持,這樣呢身體適應強度,不至於造成傷害,近幾年熱門馬拉松,跑步不等於跑馬這點要清楚,看身邊有一些跑傷的,我也喜歡跑馬但不喜歡跑步,平常日子把跑步變成一種習慣,一是鍛鍊身體二也是訓練計劃,我的原則是無傷無痛跑久遠,跑步6年。[笑]
-
14 # 獨木清秋
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跑者”,並不一定非要用跑一場全馬來證明;
也許對於經常性跑步的人來說,能夠跑完一場全馬對自己來說就是一種信仰;但是,對於普通的大眾來說,它是一種健康的運動方式,生活習慣以及興趣愛好;
跑步是一件很純粹,屬於自己的事情,你不必透過跑馬拉松才能向別人證明你是一名跑者;只要喜歡跑、願意跑、而且能堅持跑;把它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且能夠長久的堅持下去,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就像村上春樹曾經說的“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
路在腳下,只要你願意,你可以一直跑下去。真正的跑者,和距離無關。
-
15 # 張德權的足球人生
生命在於運動,大多數跑者的目的是為了健康,每天能堅持十來二十分鐘是科學的。我們主辦過半程馬拉松,看到好多選手那種精神我是很敬佩的,能完成半程馬拉松的業餘選手就算很不錯。至於全程馬拉松,如果你沒有相當長時間的長跑磨練,最好不要去跑全程,那樣對身體有害。理由有三。
首先,心臟和肺受不了。一個人一生的心跳次數是有限的,約三億次,雖然我們平時的運動可以讓心率下降,但一次全馬跑下來,會多幾萬次心跳。不是專業全馬選手,在跑的過程中呼吸方式不對可能對肺造成不逆 的傷害。再說人多灰塵也會多。
其次,對關節不好,關節的機械磨損次數是限的,雖然現在可以3D列印,原裝的還是可靠些。
第三,有可能打破生物鐘。全馬是極限運動之一。超過身體極限對普通人來講並非好事。當天可能很累回去就早睡了,但半夜容易醒來,調節不好就容易影響生活規律。
平時跑步最好在操場或公園,最好是森林公園。最好別在馬路上跑,別當空氣清淨機。天氣不好可在跑步機上跑,沒有跑步機可雙手按牆壁原地跑。一次一二十來分鐘為宜。跑的時候要注意用鼻均勻呼吸。當你累得張嘴呼吸時要馬上停下來。
真正的跑者是年復一年的堅持,永不言棄。
-
16 # 逗你玩38903233
真跑者的確不能拿是否參加過馬拉松來衡量,我們跑步群裡就有一位大神,曾經挑戰過100+,但是從來沒有參加過比賽,不過這樣的另類是很少的,大部分跑友都最終掉進了馬拉松的坑,以練備賽,以比賽約束自己自律和堅持
-
17 # 羅體快跑
什麼叫“真正的跑者”,每個人的定義不同吧?
在我看來,“真正的跑者”各有各的不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跑起來,享受跑著的狀態!
村上春樹曾經在一篇小說中寫道:跑得再遠,也逃不過自己。
我很認同這樣的觀點,所以至於要跑五公里還是十公里,是跑半馬還是跑全馬,是跑50公里還是100公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認定的心理感受。
享受跑著的狀態?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普通人剛開始跑步的第一段時間腰痠腿痛,氣喘吁吁是常事,享受肯定是談不上的;
當你跑齡越來越久,或者單次跑步的距離越來越遠,感受到體內多巴胺分泌的快感,跑步真的就變成一種享受了;
當你開始享受跑步時,很多身外之物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吧:
無論一個人跑,一群人跑都能享受;
出門跑步變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再只為參加馬拉松比賽才去跑步;
透過跑步獲得精神自由,不再輕易被很多誤解而干擾,更容易放下執念;
英國越野跑者麗茲·霍克(Lizzy Hawker)在《跑者》一書中分享道:
你不需要到另一個世界尋找自由,
因為自由存在於你自己的身體、心靈、思想和靈魂之中。
真正的跑者就是這樣吧,跑了就懂!
-
18 # 山水之墨白
跑全程馬拉松並不是衡量成為“真正的跑者”的標準。
跑步真正的意義在於跑得健康,跑得長久,跑得快樂,能做到的跑者就是“真正的跑者”,而並不是說能跑全程馬拉松才是“真正的跑者”。
而能跑馬拉松並不一定能做到跑得長久,跑得健康,跑得快樂。
跑一次馬拉松需要很長時間的備賽期間,多則半年,少則三個月。這段時間需要打亂平時正常的鍛鍊,不斷地上量上速度,各種交叉訓練輪著來,會加重身體負荷,給身體帶來傷害。
而到了比賽那天,為了PB大家也會竭盡全力,最終會使身體機能下降,而後進入到漫長的恢復期。
馬拉松畢竟是極限運動,每年因為跑馬拉松而受傷停跑的跑者不在少數。
因此,跑馬拉松並不一定能使我們得到長久的健康和快樂。
那些不跑馬拉松的跑者,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健康快樂而跑步。他們不會運動成癮,跑步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每天按部就班地跑步,週而復始地鍛鍊著自己的身體。即使受傷,也只是小傷,休息個幾天也就好了。
如果條件允許,他們會一直跑到老,一直健健康康地活到老。
其實,這不正是我們跑步的初衷嗎?
現實中,許多人跑著跑著就奔著競技去了。拼配速,拼距離,也不管自己身體能不能夠承受得住。到頭來,身體產生了大量的自由基,長期大量高負荷的訓練也消耗了自己,導致自己越來越憔悴,越來越顯老。
而“真正的跑者”依舊不忘初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自己的節奏堅定地健康之路上。
-
19 # 朱老師圍棋思維課堂
不需要。
量力而行即可。
“真正的跑者”既是誇讚也是虛名,只要自己能夠感受到跑步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即可。
-
20 # 大李爾摩斯
這個真不需要。
跑步是一種個人愛好,也是一種鍛鍊身體的基本手段。
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適度就可以了。
過猶不及,可以為了什麼目的去跑步沒結果把自己跑傷了可就真的不值了。
這方面我有經驗:高中時候,參加了一次學校組織的長跑比賽,十幾公里吧,跑完回來好幾天大腿根都是疼得,走路都有點一瘸一拐的。
要知道那個時候我平時每天怎麼也得跑個6000米以上,結果一超量,就有點受不了了。
所以,我認為跑步就是一種自娛或自我保健的運動,沒必要上綱上線要成為什麼“真正的跑者”,更不需要去跑個全程馬拉松。
回覆列表
不知道您所指的真正的跑者如何定義!現在愛好散步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不光是年輕人,許多老人,中年大叔大媽也參與其中!
至於馬拉松運動!更是體現了這項運動的寬廣性,無論你是職業跑步者,還是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其中!
所以我覺的這些愛好跑步運動的人,都可以是真正的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