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葉子的龍少

    1941年6月,希特勒啟動謀劃已久的“巴巴羅薩”計劃,納粹德軍及其僕從國出動550萬兵力,在3900架飛機和3500多輛坦克的支援掩護下,兵分三路撲向蘇聯,開始了震驚世界的閃電突擊。北方集團軍群由東普魯士出發,沿波羅的海南岸方向進軍,旨在佔領和摧毀蘇聯革命聖地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由華沙向東出擊,沿途攻佔和摧毀蘇聯重要的工業區有生力量,經白俄羅斯直取蘇聯首都莫斯科;南方集團軍則負責進攻烏克蘭,意圖奪取西烏糧倉和巴庫油田。三個集團軍群相互策應,利用閃電戰方式,對蘇聯重兵集團採取大合圍殲滅戰術。面對德軍的突然襲擊,蘇聯紅軍倉促應戰,不到三個月就損失700萬人,明斯克、基輔相繼淪陷,列寧格勒也陷入重圍之中,希特勒驕傲的說:“世界上還有哪個民族哪個國家能夠取得如此的輝煌!”並信誓旦旦地要趕在蘇聯革命節到來拿下莫斯科,希特勒要在紅場搞一場羞辱式的閱兵。然而希特勒的美夢並未成真,英勇的蘇聯人民堅守住了德軍瘋狂的進攻,莫斯科的冬天降臨之後,天氣愈加寒冷德軍後勤補給線開始吃力,戰場的局勢逐漸改變,1942年東線德軍全面轉入戰略防禦,巴巴羅薩計劃宣告失敗,希特勒的神話從此破滅,納粹德軍開始走下坡路並最終覆滅。

    德軍進攻蘇聯慘遭失敗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把它歸結為莫斯科的嚴寒的冬天,我覺得這不是很恰當。的確那是一個一百四十年未曾遭遇的寒冬,夜晚溫度達到了零下35攝氏度,嚴寒的天氣使得儀器失靈,裝備無法使用,人員、馬匹凍傷,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德軍後勤補給的壓力,延緩了進攻,但這種極寒的天氣對失去大部分工業區的蘇軍也是噩夢,並且嚴寒之中德軍仍儲存了大部分的實力,否則在1942年他們不可能掌握著戰場主動權,所以把天氣作為戰敗主要原因過於膚淺。

    我認為德軍失利的主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以小博大,輕視蘇聯的戰爭潛力。儘管戰前德國在軍備、工業化和經濟方面對蘇聯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在人口、面積、和資源上同蘇聯相比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而這些才是戰爭成敗的決定因素,閃電戰在戰爭史上無疑是劃時代的,但蘇聯不是波蘭,也不是法國,他太大了,廣袤的國土給他提供了良好的戰略縱深;戰爭初期,蘇聯因為準備不足,承受了巨大傷亡,但是他們緩過勁來,源源不斷的蘇軍投入戰場,一批批先進武器湧現,儘管在戰術素養和武器裝備上,德軍依舊領先,但補給和兵員補充上逐漸力不從心。持久戰的泥淖之中,蘇軍越戰越勇,德軍且戰且退,勝負已然。

    2,極端的民族政策。按照希特勒的構想,他並不是去瓦解社會主義的,而是要去滅亡斯拉夫民族,希特勒認為斯拉夫民族是劣等民族,東方的土地應該交給高貴的普魯士人。德軍在佔領區內實行慘無人道的高壓統治,這激起了蘇聯各民族的仇恨,他們化悲痛為力量,空前的團結一致,英勇抵抗。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尤其是中國戰場上對法西斯軸心國日本的牽制,使得蘇聯能夠把精銳的西伯利亞師從遠東調回,正是這支十萬人滿編部隊的投入,反攻計劃才有了實施的血液。

  • 2 # MaxSports

    野心太大,胃口太大,貪心不足蛇吞象,希特勒過分低估了蘇聯當時的實力,過分高估了納粹的實力!妄圖透過閃電戰速戰速決吞併蘇聯,有點痴人說笑的意思!

    雖然納粹德國透過⚡閃電戰迅速搞定了波蘭,挪威等周邊小國,一來出其不意,二來速戰速速決機械化大兵團作戰,多點開花同時發動強力攻擊使目標首尾不能兼顧應接不暇!再者納粹的武器裝備當年更勝一籌所以短期內納粹版圖擴張很快!

    希特勒過於自信葬送了東征軍的大批兵力物資,妄圖吞併全歐洲,甚至是非洲,戰線過於龐大,如果只是如果,希特勒當年集中全部力量東進入侵蘇聯,把北非戰線,英法戰線的優勢力量集中,結果未必會怎樣!反法西斯戰爭可能會推遲幾年才能結束!!!

    另一點,閃擊戰變成持久的消耗戰令納粹德國始料未及,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拖快納粹德國!持久戰對德國軍心衝擊力很大,蘇聯軍隊的頑強抵抗外加寒冷的西伯利亞寒流讓納粹德國苦不堪言!

    誓死不做亡國奴,保衛莫斯科,保衛蘇維埃共和國,空前團結的蘇聯共和國紅軍和民眾,產生強大的力量,視死如歸保衛家國的決心打退了狼子野心的希特勒納粹,歐洲戰場的全面勝利就此拉開帷幕!

  • 3 # 量子聊軍武

    野心太大。對自身實力估計不足,對對方實力估計不足。雖然一開始希特勒憑藉機械化部隊發動閃擊戰擊敗了周圍的小國。無論是波蘭還是法國,國土面積都很小。希特勒的機械化部隊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可以橫跨他們的國界。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但到蘇聯地廣人稀,地形複雜。加上希特勒對蘇聯的不屑一顧。認為在入冬之前就可以拿下蘇聯,而沒有給德軍準備過冬的衣服。結果導致戰爭開始戰線拉得太長。給了蘇軍可以實施穿插迂迴戰術的空子。

    德國的閃擊戰對一些小國確實是致命的,但對於像蘇聯這樣的大國來說。就有點不太現實了。二戰時候的三大軸心國,國力都不適合打消耗戰。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會陷入到中國戰場不能脫身。還有就是蘇聯人民保家衛國的精神。

  • 4 # 彈痕947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遭到了嚴厲的制裁,軍備受到了戰勝國集團的嚴格限制,所有的軍工企業被強制關停,軍隊人員被限制在10萬,陸軍不得擁有重機槍、坦克、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海軍只能保留有限的幾條老舊戰艦,不得擁有潛艇,空軍則被完全禁止;領土被肢解,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法國,北石勒蘇益格歸丹麥,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歸波蘭,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由於要支付鉅額戰爭賠款,再加之被割讓的領土大部分都是之前很重要的經濟區,再加上世界性經濟危機的衝擊,一戰結束後德國經濟一度濱於崩潰。希特勒上臺後雖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軍備和經濟,但德國整體實力在二戰開始前恢復水平相當有限,而且德國在特種金屬、橡膠、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方面無法實現自給。二戰初期德國吞併了波蘭、法國等大片領土,但在“巴巴羅薩”行動前尚未對佔領區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利用,整體戰爭潛力相對蘇聯依舊有差距。德國在入侵蘇聯之前尚未完成同英國的交戰行為,又使本就相對有限的戰略資源進一步分散。

    蘇聯在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改造之後,已經初步建立了完備的軍工體系,且蘇聯幅員遼闊,各種資源豐富,擁有較強的戰爭潛力。雖然戰爭初期蘇聯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是以圖拉、車裡亞賓斯克、下塔吉爾等為代表的重工業生產基地卻依舊保持了正常運轉,而且蘇聯軍隊屬於內線作戰,人員、物資補充的壓力遠比戰線跨越幾乎整個歐洲的德國要小。遠東地區蘇軍透過哈桑湖戰役及諾門坎戰役後打消了日本同蘇聯開戰的圖謀,這使得蘇聯可以集中全力與德國作戰,而且蘇聯還得到了美國、英國等西方盟國的援助。德軍部隊的戰術和戰役水平雖然高於蘇軍,但由於上述種種原因,無法將戰術和戰役層面的優勢轉換為戰略層面的勝利,也無法承受長期的戰爭消耗,所以最終難逃覆滅的結局。

  • 5 # 銳不可當1799

    最主要的是個戰略錯誤,根本就不應該在那時進攻蘇聯。當時的形勢是,蘇德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向德國提供戰略物資,是德國事實上的盟友。而法國等歐洲國家已被擊敗,進攻英國受阻,美國是英國事實上的盟友。沒有搞定英國,而進攻蘇聯,是對蘇聯國力的判斷失誤。

    雖然經歷了日俄戰爭、一戰,俄國都表現的很虛弱,一戰以後西方國家還聯合對新生的蘇維埃進行了干涉。但是,經歷了兩個五年計劃建設,蘇聯的工業力量已經大幅度提高,國力大幅增強。只是在內部進行了肅反,犯下了擴大化錯誤,看上去比較混亂,但這些都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戰爭爆發後,很快恢復了大量被審查將領的職務,進行了戰爭總動員。

    同樣因為輕敵,在戰略目標上,也存在分散兵力的問題。希特勒自認為懂得戰爭經濟學,把作戰急需的石油作為主要目標,因此,對巴庫的門戶斯大林格勒發起了進攻,這無疑是正確的決策。但是,卻還分別對列寧格勒、莫斯科發起進攻,企圖透過佔領蘇聯新舊兩個首都,摧毀蘇聯人的抵抗意志。這種想法不能說沒有道理,只是因為同時在三條戰線上作戰,必然分散兵力,三個城市(後來列寧格勒被圍困除外)之間相互馳援。結果,一個戰略目標都沒能夠實現。

    如果選擇巴庫作為主要目標,那麼,可以在斯大林格勒周邊布兵,圍點打援。少量部隊佯攻列寧格勒、莫斯科,進攻列寧格勒的部分部隊直取巴庫,也許勝算更大一些。

  • 6 # 閆sir漫聊

    這個因素太多了

    1東西線同時作戰,英國還沒擺平就進攻蘇聯

    2裝甲部隊推進速度迅速,但後勤補給速度有點慢,沒有實現全部機械化

    3連續的下雨和氣溫下降遲緩了德軍進軍速度

    4日本對美國的偷襲,德國被迫對美宣戰,美國的加入改變了雙方實力

    5日本的南進計劃沒有配合德軍夾攻蘇聯,使蘇軍東部戰區精銳部隊加入了對德作戰,有力的改變了蘇軍戰場上的頹勢

  • 7 # 使用者6568679005

    對於二戰時期的德國,如今很多人稱他們是軍事素養最高的一支部隊,而事實上,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的表現也的確讓人興嘆不已,可是這樣的一支優秀隊伍,在歐洲戰場節節勝利,一往無前的納粹軍團,為何在攻打蘇聯時就失敗了呢?

    有人說德國失敗是因為蘇聯嚴寒的冬天,其實天氣並不是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天氣只是客觀因素.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德國太狂妄自大.錯誤的估計形勢,認為英國和法國一樣不堪一擊,戰前準備過於倉促。

    且德軍沒有足夠的戰略預備隊,歐洲國家小,數量多,沒佔領一個就要分散兵力,希特勒的進攻目標不明確也不準確,他先進攻波蘭、奧地利,而不是先拿下法、英兩國,在未完成英吉利作戰的時候卻又對蘇開戰,致使兵力過於分散,首尾吃緊,對蘇作戰的前期勝利使得德軍產生了蘇軍不堪一擊的盲目輕敵觀念,當遇到蘇軍的頑強抵抗和西泊利亞的寒冬時,戰爭的轉折點就來臨了,加之美英開闢了第二戰場,使得德軍在盟軍登陸諾曼底的時候就已經輸掉了戰爭

    以當時的綜合國力,德國跟蘇聯還是差距巨大的,雖然前期蘇聯錯估戰爭形式,倉促應戰,節節敗退,但是廣袤的國土帶來的是巨大的戰略縱深,也給了斯大林反擊的時間,最終德國國會大廈被蘇軍攻佔,一代梟雄飲彈自盡。

  • 8 # 瘋狂軍爺

    說到二戰,大家都知道最主要的戰場是在德國和蘇聯之間。而直接影響二戰勝負的也是德國和蘇聯。可以說德國在前期對蘇聯的對策是十分的成功,先是穩住蘇聯,集中進攻法國和英國,隨後在對蘇聯進行偷襲。1941年的6月22號,德國發動了對蘇聯的偷襲,550萬大軍,3900多架飛機直接開始發動進攻。

    按照這樣行軍的速度和進攻規模,蘇聯戰敗在所難免。然而沒過多久,蘇聯卻奇蹟般的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莫斯科也得以保全,更讓蘇聯高興的是,德軍遭到了重大失利,德國開始轉向防禦。

    這時候的蘇軍乘勝追擊,從東向西一路上將失去的領土收復回來,而且在1943年的時候,蘇軍順利進入德國本土,在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下,納粹德國開始走向敗亡。

    蘇軍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勝利呢,這當然離不開蘇軍艱苦卓絕的抗爭,但除了抗爭之外,還有一方面也是蘇軍勝利的重要原因,這個原因就是蘇聯的氣候。

    蘇聯憑什麼守住了莫斯科?戰鬥民族就算一打三也抵擋不住轟炸機的轟炸,機甲坦克的攻擊啊。還記得當初元朝三次攻打日本都因為颱風而失敗吧?德國的失利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天氣,不過不是颱風,而是低溫。

    其實德國對這次偷襲是準備已久,這個計劃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巴巴羅薩”。而德國的計策也是受到了十分好的成效,前期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因為蘇聯對此毫無準備,不到一年的時間,蘇聯就全線失守,到了1941年10月,列寧格勒也被德軍包圍,這時候德軍的坦克距離莫斯科僅僅幾十公里。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蘇聯守住了莫斯科,開始反擊,並最終一路打到了德國去。

    憑藉著德國的工業能力,生產幾百萬套棉衣完全不是問題,何況從歐戰的佔領國也可以收繳棉衣,為何希特勒還是沒有準備。原因在於希特勒根本沒有想把戰鬥拖到冬天,攻擊蘇聯的時間在4月份,以德軍的軍事能力,在冬天前攻克蘇聯,問題並不大。而造成戰局拖延的原因在於德國的好盟友義大利。

    就在德軍要攻打蘇聯的前夕,義大利墨索里尼打不過法軍的殘餘勢力,突然轉變思路,幹不過法國就打希臘吧,結果還被希臘以少勝多給包圍了。希特勒只好抽調15個師去支援義大利,這樣一去一來就相差了2個月。

    蘇聯的冬天的低溫一點都不輸東北,夜間的溫度可以達到零下35攝氏度。然而德國軍隊在與蘇軍戰鬥的時候,身披單衣,看不見一件保暖的棉衣。於是大量的德軍被凍傷,連槍都扣不了,戰馬一批批地倒下。

    難道德國後勤補給不上,還是覺得自己的戰士都是鐵做的?希特勒精心策劃了這次作戰,以他雷厲風行的性格,部下根本不敢懈怠,參謀部更不會考慮不到天氣原因,然而德軍還是沒有準備冬衣。

    德國參謀部最後說出了原因,只有三個字——義大利。我們知道,二戰歐洲戰場上,義大利是德國的死黨,按照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是在四月份,德國完全有信心在嚴寒來臨之前,準備非常充分的戰略物資。

    然而,就在三月份的時候,義大利開始向德國求援,因為義大利打不過法國殘軍,這時候義大利開始攻打實力較弱的希臘,沒想到希臘軍隊也不好惹,九萬義大利軍隊最後被希臘軍隊擊敗。

    義大利在對希臘的作戰中,吃虧非常大,他們不但沒有佔領希臘一點土地,相反還把自己在阿爾巴尼亞的殖民地給丟失了,這真是二戰版本的“丟了夫人又折兵”。

    德軍本身是準備4月發動進攻的,結果義大利的27個師在希臘被打的丟人現眼,德軍不得不出動主力軍團去解決希臘,這就耽誤了2個月時間,直到6月下旬才開始對蘇聯的進攻,而這2個月時間,其實就決定了最後的命運。

  • 9 # Zg輸入中

    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兩國領導人的性格。就單純對蘇德戰爭來說,德國領導人希特勒屬於狂妄自大的一類人,甚至有點頭腦發熱,好大喜功,在對英戰爭沒有取勝的情況下,絲毫不考慮世界局勢悍然發動對蘇戰爭。而蘇聯領導人相對來說則比較冷靜,有堅強的信念,在蘇德戰爭初期那般劣勢下,依然堅強的抵抗,毫不退縮!

    二,國際局勢。二戰初期德國橫掃歐洲,滅亡法國後,發動了對英國的侵略,在英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下,戰勝了德國的侵略!這就說明德國的閃電戰的神話已經被終結。在這個時候,中日戰爭也即將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而義大利法西斯在北非也丟盔棄甲!世界各國逐漸認識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必要。而美國因為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對英,法,中,等國家進行軍事及財政援助!

    三,戰略縱深問題。希特勒在對英戰爭沒有取得勝利的情況下,狂妄的發動了對蘇戰爭,而且缺乏對這場戰爭的永續性,以及雙方應對戰爭的潛力性!二戰時期,德國橫掃歐洲不可一世,驕狂之下侵略蘇聯,對雙方的國力,國土面積,以及蘇聯軍民的抗侵略的決心估計不足。蘇德戰爭初期,德國打的蘇聯丟盔棄甲。可當蘇聯反應過來時,其侵略勢頭已然受阻!蘇聯國土面積是德國的多少倍?相信大家心裡都明白,德國每佔一個城市就要分兵把手!蘇聯則是本土作戰,軍民一心,眾志成城!!!毛主席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就是這個道理!!!莫斯科保衛戰就是證據!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希特勒才狂妄的說蘇聯可以輕易地拿下!不給部隊冬裝,補給受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四,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中國自古有句老話,叫邪不勝正。一切非正義的侵略行為必將導致失敗!世界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也只有人民才能代表正義!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也只有人民才能創造歷史!一切違反人民利益的行為也必將以失敗而告終!!德意日的侵略行為讓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民眾志成城,最終結成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 10 # 毒家精選

    蘇德戰場上德軍為何會戰敗?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蘇德戰爭是二戰歐洲戰場的一個轉折點,德軍為何會被打敗呢?

    首先說一下蘇聯

    從巴巴羅薩行動一開始蘇聯就被打得措手不及,動輒幾十萬人被俘虜,甚至連莫斯科保衛戰反攻階段都被德軍打得傷亡慘重。但是自身的人力資源太豐富了,瞭解日本不會進攻後從西伯利亞調兵,反覆在國內徵兵,使得紅軍可以承受這些損失。與此同時,紅軍的指揮官在戰場上也一直在進步,紅軍士兵在信念的鼓舞下,也越來越敢打硬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蘇軍的損失遠遠大於德軍,但是仍然能保留住城裡一點點立足點,最終拖死的第六軍團。

    再看德軍這邊。

    從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儘管古德里安的回馬槍讓基輔會戰俘虜了紅軍六十多萬人,但是也被認為錯失了進攻莫斯科最好的機會。最終導致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受挫。同時希特勒對前線部隊的干涉越來越嚴重,德軍將領雖然優秀,但是隻能在希特勒劃下的很小的框架內作戰,嚴重限制了他們的發揮。最重要的轉折點庫爾斯克會戰中,本來德軍是有機會取勝的,但是關鍵時刻,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希特勒立刻喪失了冷靜,要求撤出部隊援助西線和南線,這樣不僅根本來不及支援義大利,更是讓庫爾斯克會戰徹底失敗。

    以我的個人觀點看來,戰敗的原因如下:

    一是德國過高地估計了自己承受傷亡的能力,又過低的估計了蘇聯的人力資源。

    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沒幾周,德軍傷亡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對波蘭法國等國作戰的傷亡總和。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是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第六集團軍被殲滅之後。即便在這之前,莫斯科會戰的時候,德軍就已經出現了缺乏預備隊,無法完成戰役預設任務的情況了。蘇聯方面則正好相反,德國進攻階段,從最高統帥部到普通前線士兵,一次又一次地認為:經過這一仗,紅軍已經失去了戰鬥力,紅軍兵源已經枯竭了,布林什維克已經失去蘇聯人民的支援了。但是一個又一個滿員師從西伯利亞運來,一個又一個預備隊組建,一支又一支敢於密集衝鋒的紅軍部隊,證明德國錯得非常離譜。於是德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進攻。

    二是場地限制,蘇聯廣袤的國土,寒冷的冬季,尤其是泥濘的道路,大大限制了德軍作戰能力,特別是德軍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使其很難發揮全部實力。大量的裝甲,比如坦克,被困在泥地裡面無法動彈,在資源快要沒有了,士兵們還在前線打戰,忍受著飢餓與寒冷的折磨,這也使得德軍在戰場上的實力大大下滑。

    1.在敦刻爾克給了30萬英國人一條生路,這30萬人日後對於保衛不列顛島和開闢第二戰場有很大的意義,

    2.在沒有擊敗英國的情況下發動蘇德戰爭。

    3.在1941年春天幫助義大利掃蕩巴爾幹半島和希臘,從而耽誤了進攻蘇聯的最佳時機,事實證明,如果提前一個月入侵蘇聯,蘇聯的歐洲部分十有八九將落入德國手中。這也是日後數個東線錯誤的導火索。

    4.在中央集團軍勢如破竹之時,將霍特和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南北分兵支援南北叢集進攻列寧格勒和烏克蘭,導致颱風計劃至十月底才重新開啟,此時已是隆隆寒冬,德軍強弩之末。莫斯科不能拿下,蘇聯人才能緩上這口。

    5.將南方叢集分為AB兩個叢集分別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導致兩邊兵力不足,分身乏術。

    至1943年一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失利後,德軍失去最後的精銳保盧斯元帥的第六軍團,德軍已無戰略進攻的實力,至此失敗已註定。

  • 11 # kangkang1999

    因為德國太缺乏戰略問題專家了,戰略方向錯誤及二戰初期的快速勝利,導致太急於求成不能正確的分析問題,嚴重低估蘇聯的實力~。戰術上對與戰爭的長期性估計不足,導致後勤跟不上,無法完成戰役目標……。

  • 12 # 海中巖haha

    多簡單的事,凍死的。不光是人,還有軍火。德國人低估了蘇聯的嚴寒程度,而且過度自信,認為能在蘇聯的冬天到來以前打敗蘇聯。事實上他們也確實做到了,如果他們肯在9月就和蘇聯籤個停戰協定,讓蘇聯割讓點土地賠款停戰,蘇聯也是會答應的,就象在1918年那樣結束東線戰爭。但希特勒過於偏執,堅決不和蘇聯談,堅持要滅亡蘇聯,蘇聯政府只有堅持到底了,同時他們還拒絕建立一個俄國的偽政府取得形式上的合法性,讓俄國人民放棄打下去的想法,堅決要完全消滅俄國,奴役整個俄羅斯民族,俄國人只有抗戰到底了,就堅持到了冬天,冬天德軍沒有準備棉衣,嚴寒下很多德軍都還沒有發棉衣被凍死,發了棉衣的部隊沒想到太冷了,坦克都凍了起來開不走了,槍也凍住了,而蘇軍武器設計時都是耐寒的,可以正常使用,德軍無法對抗。

  • 13 # 大熊爸爸2

    和所有侵略者一樣,貪心不足蛇吞象,胃口太大,任何人任何國家單一都是無法同時向全世界宣戰的。即使它多麼強大,多麼富有,失敗是一定的!蘇聯的疆域國土太大,國民戰鬥意志又強,氣候寒冷,不光德國,誰在那都不會撿到便宜。

  • 14 # 沙漠城市化設計師

    從天時地利人和3個方面分析德軍必定戰敗。

    天時,德軍應該在1941年2月發動對蘇戰爭,讓前線將領感受一下冬季的嚴寒,而且,乘著1940年佔領法國這個高漲情緒,順勢而為,而且,閃電戰對於剛剛脫離蘇芬戰爭的蘇軍一次重大的打擊,蘇軍士氣低落,而且蘇德戰爭至少要半年完成,半年後到8月,是最熱的時候。

    地利,德軍沒用利用好地利優勢,借俄羅斯大平原,主力向南向北突擊,中部軸線可以延緩,計劃在9月形成對莫斯科夾擊之勢時候,一個合圍,蘇軍的西伯利亞部隊無法救援,那麼,莫斯科就變成甕中之鱉,取得莫斯科指日可待,還有,德軍沒有在戰爭初期突襲克里米亞半島,殲滅蘇軍黑海艦隊,讓黑海艦隊一直騷擾德軍,而南線對巴庫油田的突擊和普洛耶什蒂油田的保護沒有做到周詳的計劃,讓德軍地利上是弱勢,而物資補給的缺乏,讓前線德軍飢寒交迫,沒有發揮最好的作戰力。

    人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就算了,還把斯拉夫人,烏克蘭人列為劣等民族,這是希特勒人和的不足,還有希特勒沒有做到鼓勵德意志民族交配,還有,德軍在佔領區沒有讓佔領區人民有所好感,沒有把戰俘拉上前線做炮灰,這是德軍的第三個大失誤,消耗敵人的民族,潛在戰鬥力,就是消耗敵人,敵人的服役年齡人員應該補充德國士兵拉上最前線,把戰俘拉上前線,第一減少本國士兵消耗,第二,減少物資補給的壓力,用蘇軍的炮火消耗蘇軍計程車兵,這是多麼好的計劃,不願上戰場的,就死,願上的,你能突襲成功,就可以獲得封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德國人設計的坦克配件過於精密,昂貴,不適合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天時地利人和德軍都沒有優勢,這場戰爭從斯摩稜斯克戰役開始就註定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MSI失利,IG會不會像RNG一樣,成為網友口誅筆伐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