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衣潑墨畫霓裳

    沒看過原著,只看過新版三國的飄過。

    魏延帶兵殺敵自是英勇,五虎上將相繼離世唯有他能挺到最後,論智謀也非等閒之輩,可以說諸葛亮起兵北伐魏延功不可沒,可他傲氣太盛,甚至敢於凌駕軍師諸葛亮之上,也善於投機取巧,賣主求榮,更懷有狼子野心,想傭兵謀反,最終死於諸葛亮靈前,自食其果,也驗證了諸葛亮先前之話,哪怕你有一點不軌之心,我也能將你看破。

  • 2 # 秉燭讀春秋

    三國演義裡面的魏延絕對是一個被丞相諸葛亮打壓的一位高階將領。魏延可以說是五虎將之外最能征慣戰的將領,他和黃忠同時間投奔了劉備,可老黃忠都是五虎將之一了。然而,魏延不論如何表現,丞相諸葛亮都瞧不上眼,倒是劉備屢次為他解除尷尬局面。

    上期講了馬謖是不是該殺,這也是諸葛亮手下的一員重要將領。本期談談魏延這個人。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被劉備賞識,但諸葛亮卻處處防備他,我覺得魏延就像職場裡一個能幹的年輕人,被一個老謀深算的上級始終壓制著,究其原因是不是害怕魏延功勞太大,超過丞相的功勞呢?如果不是,那為什麼始終遏制魏延呢?

    丞相諸葛亮在魏延投奔劉備時,就沒有好感,可謂第一眼印象不佳。關羽戰長沙收了黃忠,魏延殺了太守韓玄和黃忠一起降了劉備。

    〖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玄德驚問孔明曰:“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引自三國演義)〗

    故且不論孔明的相人術如何?他的幾句,殺主、獻地之詞就有失公允,投降和投誠難道孔明不懂,魏延棄暗投明也有罪嗎?況且他的識人之術也未必那麼高明,如果高明為什麼還有揮淚斬馬謖那個橋段,劉備能看透馬謖,為什麼孔明就沒看透?可見孔明在這方面並不高明,但從此孔明就一直帶著有色眼鏡看魏延了。

    孔明在劉備求情之下放過了魏延,一計不成再生一計。魏延惹上殺身之禍還是他的“兵出子午谷”這一奇計上。

    這個計謀是這樣的: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曹魏名將鄧艾滅蜀的計劃,鄧艾、鍾會和監軍衛瓘三個人同時肩負著進攻蜀國的任務。鄧艾提出自己帶2000人,走陰平小路奇襲蜀國成都,鍾會和衛瓘不同意,鄧艾堅持己見,結果鄧艾成功迫使蜀國皇帝劉禪自縛而降。姜維十萬大軍被劉禪命令放下武器不得抵抗。就這樣姜維滅掉了蜀國。

    我覺的是不是孔明嫉妒魏延呢?憑孔明的性格恐怕想也不敢想吧。行軍打仗將帥應該性格互補才對,有不同的意見應該全面考慮而不應該打壓。

    故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大大地失策,錯過了絕好時機。

    自此以後,孔明就算計上魏延了,他安排謀士、相士一步步把魏延引到了絕路。

    三國演義是這樣寫的:

    〖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夢,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次日,行軍司馬趙直至,延請入問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夢頭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煩足下為我決之。”趙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頭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乃變化飛騰之象也。”延大喜……。”爾後趙直碰到費禕曰:直曰:“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頭上用刀,其兇甚矣!”禕曰:“君且勿洩漏。”(引自三國演義)〗

    這就為魏延被殺埋下了伏筆,看似天意,實乃人為。

    其實孔明死後,楊議接了孔明的衣缽了,楊議是個嫉賢妒能之人,就連蔣婉也看不過他,說:“楊儀為人稟性過急,不能容物”。可見一個人處處受到排擠,這種滋味只有魏延最有體會了。

  • 3 # 知常容

    1.魏延是劉備的私兵,換句話說,他是很早就跟隨劉備東奔西跑的人,屬於劉備的鐵忠.

    2.他是獨當一面的將才。

    3.他被殺的主要原因,一是脾氣臭,第二,他不是荊州集團的人。

    魏延最大的悲劇就是他資格老脾氣臭,而且諸葛亮死掉之後沒有人能鎮得住他。會直接危害到蜀漢的統治,以及蔣琬的順利接班,所以他必須被除掉。

  • 4 # 紅皮書1

    魏延

    是一個名將,蜀國除五虎將外就是他了。雖然他在歷史上名聲不好,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因為他吃著韓玄的俸祿卻把韓玄殺了。

    但是,魏延對蜀國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本身就是個狠角色,孔明不得不留他,說:惜其勇而不殺之,劉備也十分信任他、器重他,打西川的時候就帶他和黃忠兩員大將。從這可以看出,魏延還是很受蜀漢重用的,也稱得上是一個重要將領。

  • 5 # 使用者5871006721

    魏延是個頗具才幹的人,以劉備識人用人的眼光,魏延能破格得以重用,且保持漢中十餘年穩定,也足能說明這一點。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魏延每每為先鋒,屢得奇功,然而魏延或個性勇烈、傲矜、諸葛亮即重用魏延、也不喜魏延,加上楊儀和魏延勢同水火,亮曾設計欲除之,又因天降大雨而未能事成,後又遺計斬魏延,滅其三族,可以說對魏延是一大冤案。

  • 6 # 求圓4

    謝謝邀請;魏延很有才能,曾經得到劉備的重用,在諸葛亮率軍出師祁山時,由於魏延為人性格比較高傲喜歡逞強,眾將領對他都能夠忍讓一些,有著較強管理組織能力的文官楊儀,對魏延不服氣,兩人嚴重失和。因為這兩個人都很有才幹,是諸葛亮手下得力的將領,諸葛亮生前對這兩個人的矛盾,採取了將一碗水端平的辦法,不去偏袒任何一方,所以這兩個人雖然都在蜀漢這個陣營的共事,卻能夠做到相安無事,但兩人間的矛盾,只是被掩蓋起來了沒有得到緩解。後來由於諸葛亮病逝,這兩個人的矛盾就像火山噴發一樣愈演愈烈,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最終是魏延走極端,不服從軍令以致眾叛親離最終被殺。

    魏延這個將領,其本領在蜀將中間應該是名列前茅的,也立下了不少戰功,守漢中達十年之久,可見其才能非同一般,但他身上存在著一些缺點,而且這些缺點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在蜀軍從前線後撤,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魏延身上的毛病和缺點氾濫起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釀成了一場殺身之禍。總之魏延領兵打仗是個良將,但個人的性格也有明顯的缺陷。

  • 7 # 使用者68063485589天山

    關於三國名將魏延的事是從《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才出現的,在《三國演義》裡,我認為對魏延是不公道的。諸葛亮單憑以外表取人,違背了他實事求是及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不能正確合理的利用發揮魏延的才幹,對蜀國來說是一種人力資源、人才的重大損失!

    我們可以從《三國演義》第五+三回看出,魏延還是仗義的,長沙太守韓玄要殺忠臣黃忠,被魏延救了,他也識大體,棄曹魏,投劉備。在《三國演義》裡,魏、蜀、吳三家,蜀國劉備還是比較得人心的,他也祘選擇了比較好的君主。

    魏延文武具備,對蜀國也立下汗馬功勞。諸葛僅憑個人印象,用不合理,不客觀的態度去對待魏延可以說是錯誤或不當的!說魏延將來會諜反也是一種主觀看法。最後魏延有諜反語調也可以說是被逼的。從他的所做所為不難看出,他也是為了伐魏,為了蜀國的事業!但偏偏被誤解!如不逼他,他不死,好好利用他,讓他發揮自已的才幹,蜀國也不一定滅亡,最起碼不會那麼快。在對待魏延的問題上,也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又一次用人不當!

  • 8 # Gurunding

    (影視劇中的魏延形象)

    勇猛精進、善待士卒、統御有方,有當世猛將之能;

    何為猛將?猛將是勇猛、勇敢的武將。三國時期猛將輩出,魏延雖然在歷史上算不得最為有名(受三國演義影響),但也是當得猛將的稱呼。

    歷史上魏延自跟隨劉備入川以來,開始嶄露頭角,由於頗有戰功被劉備賞識(歷史上劉備識人之名連諸葛亮也是深感欽佩),從普通將士升為牙門將軍(之前只有趙雲擔任過,說明劉備對魏延才能的認可),之後劉備自封“漢中王”,力排眾議任魏延為漢中太守,為蜀國守禦一方(政績卓越,自魏延守漢中以來,民豐物饒,外寇難入,守穩了蜀國的北大門),並且多次追隨諸葛亮北伐,皆任前軍將領(證明魏延的能力有目共睹)。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摘自《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從這當故事中我們可窺魏延勇猛的一面。

    自負甚高、心高氣傲、恃功而驕、非平世良將之才;

    何為良將?良將是能征善戰的將領。魏延是不是能征善戰?當然是!那他為什麼不能稱為良將呢?因為他有一個缺點:自負。他的自負比關羽過之而無不及。自負的極致便是一意孤行,正因為如此,劉備、諸葛亮必然是看出他的缺點,所以時常壓制他的這一個性,也只有劉備和諸葛亮能夠壓制、鉗制魏延,換做其他人根本無法壓制他,所以這也是諸葛亮死後魏延被殺的一個原因。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摘自《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魏延居功自傲、經常得罪人的情況,如果不是劉備愛其才、諸葛亮願用其才,以魏延的秉性而言估計不一定能活的了那麼長久。

    (暴露年齡的魏延卡片圖(*^__^*) ,大家懂得~)

    粗通謀略、治軍有方、非通政治,至權爭而顯無能;

    做為將領,魏延是極具才幹的,但是做人方面和官場方面確是欠缺火候,可以說沒有政治頭腦。

    《三國志》作者陳壽這樣評價魏延:“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摘自《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從這段話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些魏延對於政治頭腦的缺乏。為什麼?明明是因為自己與楊儀不睦,大可按照政治手段來解決 ,卻一意孤行,莽撞行事。魏延犯下了多項錯誤:錯誤一、不遵諸葛亮遺令私自帶兵追擊楊儀;錯誤二、兩人同時向皇帝說對方謀反,一個文臣一個武將,做皇帝第一反應會選擇相信誰呢?錯誤三:楊儀所率為大軍,帶著諸葛亮的遺體,可以說佔據的是大義,你魏延私自帶兵攔截,揚言要殺楊儀,換做誰都第一時間認為魏延謀反,所以被何平一翻唇舌,兵心皆廢,四散而去。

    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 摘自《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綜上所述,便是我對於魏延的評價,就像陳壽說的:魏延的結局都是他性格使然,咎由自取。

  • 9 # TK強哥讀書

    魏延同學是個時代的產物。

    魏同學在三國前期並無什麼亮眼的戰績,幾乎就是個龍套。劉備在世的時候,魏蜀吳里名將眾多,魏延也並未能展示出特別厲害的才能。

    這就是為什麼魏同學在五虎將時期並無大展拳腳的用武之地,虧了老闆劉備的識人之明,後來擢升他為漢中太守。

    劉備同學打仗雖不怎麼樣,但是識人、用人這一套確實是連諸葛亮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可是魏延同學的性格是有明顯的缺陷。在五虎將健在的時候,魏同學由於年輕資歷淺,並未有什麼發言權,但是他年輕啊。最後終於把五虎將都熬死了,最後張狂自大的性格就顯現無疑了。

    這一點,劉老闆也是早就知道也看出來的,所以伐吳的時候,還派了馬超去“協助”他鎮守漢中。劉老闆這一招有三層意思,第一,漢中拒曹關係到伐吳成敗,怕魏延剛愎自用壓不住場,讓馬超去加強防禦。第二,馬超是降將,單獨讓他鎮守漢中不放心,兩個人剛好,而且又可以相互鉗制。第三,讓馬超協助魏延,而不是魏延協助馬超,是對魏延的鼓勵加磨鍊。

    馬超能力、名聲、地位皆遠在魏延之上,此舉讓馬超更加失望,導致47歲就鬱悶而死。反而讓魏延更加洋洋自得,自認為劉老闆都覺得他很牛。

    事實,劉備和諸葛亮都知道魏延有將才,但是性格比關羽還剛愎自用,能力卻是在五虎將之下。也真是後期蜀中無人了,不然魏延這樣的人才在魏國還真只能做一個太守。

    不然你想想,“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怎麼就成為笑談呢?說明連魏延都並不具備做“大將”的資格。更別說有五虎上將那樣的能力了,甚至還不如後期的姜維。若不是三國演義把他寫的有點看頭,真實歷史上他還真沒什麼可稱道的大亮點。可惜的是,他沒有關羽的命,卻得了關羽的病,結果只落得個叛將結尾。

  • 10 # 劉坤忠120

    魏延武藝在蜀漢盡次於五虎將

    ,跟隨劉備後隨著功績積累做到牙門將軍,漢中太守,後北伐為徵北將軍。魏延在劉表手下不得重用,分派到長沙太守韓玄麾下士兵頭目。劉備在荊州想投其帳下,曹操進攻新野,劉備帶領百姓一路向南,路過荊州,魏延打散守城門士兵,招呼劉備等人進城。劉備沒有進城,魏延與來援的荊州高階將將領文騁打鬥了半天,回到了長沙。後關公戰長沙之際,魏延殺了太守韓玄來投劉備,被諸葛亮叫兵士拿下,推出去斬了。說你不忠主公來降,殺了主公更是不義。還是劉備求情,說正是用人之際,文長人才難得,才饒了他。魏延熱臉貼上冷屁股,夠逼屈。其實是諸葛亮善於相面,魏延涙氣橫生,桀驁不馴,想殺殺他的威風,為劉備所用。後隨劉備取西川,奪關斬將,定漢中屢建奇功。從219年到225年守漢中,漢中安寧。226年跟孔明安南中,228年任一能北伐重要將領,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謀,孔明沒有采納。魏延性格與孔明恰恰相反,孔明謹慎穩重,步步為營。魏延開拓進取,急功冒險。諸葛亮逝世後,魏延不服從命令撒回漢中,繼續前行北伐,被馬岱襲斬,誅滅三族,可悲可嘆。縱觀魏延一生,文武兼備,大將之才。然性格孤傲,凌下傲上,不團結同僚。孔明對他不放心,用與他有矛盾的楊儀牽制他,如孔明信任他,由他主帥北伐,也許會是另外景像。魏延之死,蜀漢遭到重大損失。千古奇冤,歷史不能逆轉。

  • 11 # 七匹狼評論

    魏延有大將之才,這個可以肯定。武藝自不必說,除了五虎上將就是他了。不是匹夫之勇,否則劉備也不會將漢中太守交給他。非但如此魏延還應該深明韜略,否則也不會有子午谷奇謀。

    但問題就在於他有沒有大將之德。是不是靠得住。在三國演義中的魏延是不具備大將之德的。一.出場就定為有反骨。二.諸葛亮一死就反了。三.魏延在諸葛亮時期是不受重用的。每每誘敵,詐敗的事,就是他魏延乾的。我們可以看成是諸葛亮對他的防備。所以在演義裡,魏延是沒有大將之德的。

    但在正史當中魏延有沒有大將之德呢?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一點的。要不然也不會被劉備破格提升為漢中太守。我覺得魏延應該是劉備的嫡系一派而被劉備重用。魏延也做好了這個角色,對劉備還是很忠心的。但到了諸葛亮時代,就不被重用了,反而多受猜忌。這樣的環境,魏延自己也不想好好幹了。結果就有了後面的一系列的事情。

    所以我個人認為:魏延有才,但德行可能沒那麼高。劉備認可,但諸葛亮不那麼認可。結果就造成了魏延的結局。

  • 12 # 清風明月美酒

    魏延在三國裡的定位:武功韜略屬於上乘。可算將帥之才。在西蜀後期應數一哥。其跟隨劉備在征服西川時戰功很大。後來鎮守漢中時,在西蜀屬於最好的,十年來內政外交特別出色。劉備還是信任他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主持大局。魏延始終被諸葛亮排擠。後終於被殺,誅三族。魏延的悲劇主要是。

    其一:諸葛亮重文輕武,對武將防範措施做的很好。諸葛亮對每個人都用計,連環計,讓大家互相抑制。 而不是互相配合。

    其二:西蜀從劉備開始打天下時就風氣不好,幫派氣一直存在。頂層:劉備,關羽,張飛絕對是嫡系。中層:諸葛亮,龐統,法正,趙雲,黃忠,糜竺,糜芳,簡雍等。下層:馬超,魏延,顏嚴,李嚴,彭漾等。這是層級。還有派系,嫡系、荊州系、西川系。嫡系裡包括頂層全部和中層的一部分。這些人,劉備為主。關羽和張飛和諸葛亮就一直不和。糜竺,糜芳也是誰也不服。他們每個人都有特性,劉備對他們是放心有餘,管理不足。諸葛亮對他們是利用有餘信任不足。劉備集團和曹魏集團的區別就在這裡,結局不同的原因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確點有優點,能夠讓手下互補才好。關羽傲,守荊州被孫權擒殺是西蜀沒落的開始。張飛暴,被手下捆殺。劉備義,非要替關張報仇,劉備諸葛亮開始就喜歡火攻,(火山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不計老百姓的損失。最後劉備被火燒連營,白帝城託孤。黃忠不服老,被諸葛亮用激將法出戰被殺。因為劉備集團的不良風氣,造成魏延、馬超、李嚴等難以進入核心。諸葛亮處處提防、排擠。

    其三:魏延的自身問題,人無完人,魏延也有缺點。他武功好,有勇有謀,自命不凡,狂傲不訓,屢出奇謀,膽大而心不細。在關張趙黃忠馬超死後,他感覺自己是第一了,(即使確實第一也要團結大多數啊。)沒成想諸葛亮是對誰也不放心的,何況是本來就看著不順眼的魏延?

    曹操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諸葛亮是人人都疑,卸磨殺驢。

    魏延的悲劇就在於沒有投奔到明主。雖然劉備信任他,但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卻學了呂后殺韓信之計。

  • 13 # _76190356

    明地理 懂人生,這六個字你能領悟透徹所有事或人的性格都能看透,魏延做為軍人你要做的就是服從 絕對服從 完全服從,諸葛亮沒采用你的計謀你就開始鬥氣 發牢騷那肯定不行,還有一點三國演義有一集他和一個將軍犯錯,諸葛亮沒殺他只殺了那個將軍,其實諸葛亮心裡很清楚就是在提醒他,還有一點諸葛亮點名守一個重要地方 其實想讓他去他就不說話,諸葛亮怎麼想 不說拉倒,人家一個上司還會求著你嗎 然後就沒理他,接著又去發悶氣,做為軍人最忌諱生悶氣給上司鬥氣,他只是鬥氣然後誤會越來越大,不過他這氣太重了,他這也不算是造反,諸葛亮正如徐庶所言此人不可屈直,只能說魏延的性格上有點問題,

  • 14 # Lucky

    一是,魏延很有才華。劉備哥很欣賞他,備哥看人還是很準的,不可能欣賞一個無能之人。當初選漢中太守時,大家認為肯定是張飛,結果是魏延哥。而魏延當太守,還是很有政績的。

    二是,魏延很高傲。當漢中太守時,魏哥說過,如果曹操親自率大軍前來,我為大王擋住他。如果一大將前來,我為大王吞之。曹操可是劉備哥心中的大敵,曹操手下不乏智勇雙全的武將,可魏延哥根本看不上。

    三是,魏延並不想反叛。魏哥這麼高傲之人,又在蜀國多年,搞反叛,這個不現實。只不過看不上楊儀一班人而已。魏哥自認為對蜀國有大功,蜀國離不開他,又怎麼會反叛呢。

  • 15 # 走著聊著

    魏延是三國時代的悲劇人物。

    說他悲劇,因為有勇有謀,曾經獨擋一面的大將,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一生沒有戰死疆場,居然在自己人的手裡做了刀下鬼。

    自己人也就沒啥說,砍死他的還是多年的患難兄弟兼親密戰友馬岱。

    馬岱在諸葛亮北伐中多次作為魏延的副手出現,正面戰場馬岱絕對不是魏延的對手。

    演義中馬岱是提前佈局,潛伏在魏延身邊的人。歷史記載是楊儀派馬岱殺的魏延。馬岱能殺死魏延,那麼他肯定也使用了讓魏延放鬆警惕的法子。

    魏延為何會放鬆警惕,不得而知。楊儀已經帶了大部隊返回了,魏延就算燒燬了棧道,但是人是追不回了。魏延父子只得帶了少數部眾,甚至明顯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沒有跑遠。

    不是說魏延造反了嗎?魏延傻嗎,有這樣造反的嗎?早知道諸葛亮行將朽木,沒有作任何準備。

    如果他真的反了,一不跑遠,二不降魏,等著挨宰嗎?

    據《三國志》記載,魏延認為諸葛亮死後還有他自己,說不能因一人之事廢天下之事,他建議諸葛親眷可以扶諸葛亮靈柩回成都,別人都應該留下。而楊儀是領了諸葛亮的遺命撤退,楊儀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魏延和楊儀關係不和,更不願意斷後。魏延就去趕到楊儀前面燒燬了大軍返回的棧道,主動攻擊楊儀,然後魏延和楊儀兩人同時派人上報朝廷指責對方謀反。後主劉禪得到訊息問大臣蔣琬、董允誰會造反,蔣琬和董允兩人擔保造反的是魏延。後來楊儀遣馬岱追至漢中殺了魏延。

    諸葛亮北伐,楊儀任長史。諸葛亮打硬仗倚重魏延,軍中糧草諸事倚重楊儀。楊義和魏延素不合睦,諸葛亮生前從不偏向任何一方,中護軍費禕時常以古喻今,在兩人之中調停。

    如果按照《三國志》說法,有兩處疑點。第一,魏延是公認有頭腦的人,真的會以身犯險以少數人去攻擊大部隊。第二,蔣琬、董允身為蜀國核心智囊,“蜀漢四相”其中的二相,能和劉禪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草率的決定誰是叛賊。

    《魏略》(裴松之註解)對此有不同記載。說諸葛亮把後事託付給了魏延,因楊儀怕魏延加害所以造謠說魏延想投降曹魏,派兵攻打魏延,魏延怕到時候說不清楚只是逃跑而不應戰,最後導致被殺了。

    這應該是比較符合劇情的說法了。

    如果真的說是魏延人品不行,那也沒聽說魏延和費禕、姜維有不和的地方。如果說魏延有反骨,當年曹操攻打漢中勸降魏延,也不會被魏延一箭射中仁中(演義上是黃忠)。

    魏延當年以部曲追隨劉備入川,那時的劉備可是一窮二白。後來他配合張飛作戰,獨守漢中,跟諸葛亮平定南蠻,屢次北伐屢立戰功,可以說戰功卓著,魏延動搖過嗎?!

    如果象蔣琬、董允認為的那樣,楊儀人品好值得信賴嗎?魏延被楊儀所殺,楊儀有什麼權力濫殺大將,還用腳踩在魏延的頭顱上大罵“賤奴”。楊儀回到成都,不滿劉禪讓自已屈居蔣琬之下,所以經常誹謗朝廷,大放厥詞。競然當著費禕的面說早知如此,還不如趁諸候承相死的時候投降了曹魏。

    原來想造反投降的人是楊儀。費禕把楊儀的話帶給了後主劉禪,劉禪仁厚,將楊儀削職為民,楊儀羞愧而自殺。

    憑心而論,魏延和楊儀可能都無反心。他們平時的勾心鬥角有諸葛亮節制,諸葛亮死後就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可以,你願意平平凡凡的過一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