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山飛狐王紅
-
2 # 羽林軍團
這個哪有可比性,楊秀清在的時候還沒內亂,大家都來救援或者牽制清軍,石達開孤軍奮戰,而且和當地民眾也發生衝突,如何突圍
-
3 # 歷史燒錄機
楊秀清指揮戰爭是在太平天國草創時期,都發生在湖南湖北江西及江蘇西部,都在內地,起步階段沒有引起清王朝的高度重視,當時清王朝的重點防禦物件是由海路侵略中國的西方列強,重兵都佈置在沿海,力量對比官軍不佔優勢,到石達開西征進入四川時,清王朝已經將所有人力物力用來絞殺太平軍了,官軍優勢明顯,天京事變後,天王洪秀全對其猜忌日深,石達開與其說西征,不如說是逃命,將帥離心離德,孤軍深入,又沒有後援,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最後堅持7年,在大渡河畔被剿滅,在時間跨度上來說,已經是不錯的了。
-
4 # 薩沙
其實,楊秀清的才能遠遠強於石達開。
楊秀清從廣西的轉戰,根本目的是為了尋找一個堅實的根據地。
從廣西出發時,楊秀清只有幾千兵力,不足以對抗廣西的數萬清軍。
無奈之下,楊秀清率部北上,一路經過湖南,湖北,然後沿著長江順流而下,經過安徽和江蘇,攻佔了防禦空虛的南京。
由此,楊秀清在滿清最富裕的江南建立了牢固的根據地,初期兵力就超過5萬人。
即便楊秀清被殺,太平天國憑藉這個根據地,還是堅持了10多年之久。
畢竟,浙江不但富裕,人口也眾多。
可以說,楊秀清是很了不起的,他明白根據地的重要性,也明白流寇終究要完蛋。
但石達開就差了不少。石達開是軍事戰術高手,但缺乏戰略眼光。石達開離開南京以後,始終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根據地,讓自己成為流寇。
在持續不斷地作戰中,石達開的幾萬大軍逐步消耗,無法補充,更疲憊不堪。最終,到了四川大渡河邊只剩5000人,然而最終全軍覆沒。
可以說,以中國之大,建立一個根據地還是難度不大的。在那個時代,中國很多地方几個土匪都能佔山為王,何談時代開的部隊。
這說明,石達開缺乏一定的戰略眼光,沒有選擇合適的地方站住腳。一說,這是因為石達開部將中沒有軍師。
當時只有張遂謀,賴裕新,傅忠信,餘忠扶等幾人跟著石達開離開,其中沒有一名侯爵,除石達開親族外,記載所知丞相僅一人,檢點也只有三人,後來遠征軍中被提拔起來的的名將朱衣點,彭大順,吉慶元,汪海洋,譚體元等,此時還都名不見經傳,如朱衣點在天京事變時還只不過是個“將軍”,是太平軍佐將中最低的一級。
相反,石達開的嫡系大將,比如安慶張朝爵、陳得才,無為朱鳳魁,彭澤賴冠英,潛山葉芸來,還有梁立泰,陳坤書,這些都是受石達開節制多年的舊部,也是安徽地方的主要將領,但他們都沒有跟隨石達開南下江西,其中如張朝爵、陳得才、葉芸來,陳坤書都是太平天國後期的棟樑之將。
說白了,石達開最多是將才,而楊秀清是帥才。
-
5 # 古德體育說2
楊秀清和石達開同為首義天王之一,在太平天國享有非常尊貴的地位,其中石達開是翼王,楊秀清是東王,在天國內地位權勢僅次於楊秀清。可以說,太平天國能有半壁江上,楊秀清是首功勞,除了利用宗教團結內部外,楊秀清的能力還體現在它的軍事才能上。
1851年9月,太平軍殺進永安,清軍圍追堵截,在永安將太平軍包圍,在被包圍的半年裡,楊秀清始終鎮定自若,指揮士兵抵抗清軍攻城,城內糧食、彈藥、藥品奇缺,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楊秀清堅持下來了。1852年4月,趁著大雨夜,楊秀清讓羅綱目率2000精銳往古蘇衝偏向解圍,撕開清軍防備缺口,而後楊秀清率大隊跳出包圍圈,前往桂林,為太平軍儲存下實力。
1852年10月,聞知西王蕭朝貴在長沙陣亡,楊秀清率軍北上攻打長沙。在長沙城下和清軍主力遭遇被圍,清軍有左宗棠壓陣,太平軍被圍在城下受兩面夾擊。危急時刻,楊秀清調派精銳渡過湘江,搶佔西岸龍回譚,一舉旋轉戰局,而後三軍平安撤退。
反觀石達開,在率軍負氣出走後,軍中有些將領在西進途中選擇離開石達開,一時間石達開軍總中人心浮動,童容海、朱衣點率二十餘萬雄師離開石達開回到天京,石達開幾乎就成了光桿司令。石達開舉行挺進四川,在大渡河時,石達開僅剩7000餘人,且暴雨傾盆,大渡河一時不能渡,被早已經準備好的清軍圍殲。
石達開被圍一次就失敗原因是第一,太自負,他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以極少的兵力一樣可以開創根據地,在離開天京時,麾下名將一個也沒帶。第二,太平軍的優勢是流動作戰,而石達開為了建立根據地,不停攻擊大城市,損兵折將。第三,石達開只是一個將才但並非帥才,對戰局沒有通盤籌謀“才氣”,格局太低。石達開想進來四川發展,清軍早就推測了且做好了籌辦,本人也曉得這點,但他卻非要往死裡鑽,連續實行已毫無可行性之決策。而楊秀清是帥才,有全域性觀,或許這就是楊秀清總是能突破重圍,而石達開一次被圍就身死軍滅的原因吧。
-
6 # 歷史茶坊
楊秀清雖然野心勃勃,大權在握後仍不滿足,居然想和洪秀全平起平坐,自導自演了“逼封萬歲”的鬧劇,死於內訌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楊秀清確實是太平天國最傑出的帥才,他注重精兵戰略,強調建立根據地(小天堂)的作用,使太平天國自起義之初便屢屢突破清軍重圍,進而殺出廣西,下岳陽,克武昌,最終定都金陵(今南京)。反觀石達開,在太平軍第一次西征時,能將屢屢獲勝的湘軍打得落荒而逃,還差點生擒統帥曾國藩。但自從率部出走後便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先後輾轉贛、浙、閩、湘等十五省,行程兩萬餘里,活活把一支疾風勁旅拖成疲憊之師,最終兵敗大渡河畔。
那麼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導致石達開兵敗如山倒呢?
孤軍奮戰 糧餉無繼1857年9月,石達開率部從安慶出走,帶走了太平天國十餘萬精銳人馬,李秀成在天國十誤中寫道“翼王與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將合朝好文武將士帶去。此誤至大!”石達開率領這支精銳大軍在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兜起了圏子,沒有建立起牢固的根據地。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要維持一支軍隊的正常運轉,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是萬萬不行的。石達開是傑出的將才,卻不是帥才。他沒有深刻認識到根據地對軍隊的重要性,加上清軍四處圍追堵截,只好率領大軍轉戰四方,避實就虛,一路征戰。
分裂主義 眾將叛逃石達開率部遠征時雖打著太平天國“通軍主將”的旗號,實際上卻準備另起爐灶,對太平天國的官制禮儀大幅更改,使得跟隨的將領看出石達開的真正意圖,部將吉慶元、汪海洋、童容海等紛紛率師回到天國,餘忠扶、蔡次賢等因洩密被軍師張遂謀設計殺害。內部分裂大大削弱了石達開部的軍事力量,以致於湘軍不再將他放在眼裡,一門心思進軍安徽,圍攻安慶。石達開受此挫折也萬念俱灰,寶慶戰役失敗後,他回到貴縣老家,準備歸隱山林。可上船容易下船難,清廷豈能如此輕易便放過他,四處懸賞捉拿。石達開只好再次拉起隊伍,再次踏上征途。
陷入絕地 彈盡糧絕再度出山的石達開充分認識到了根據地的重要性,準備佔據“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以四川做為根據地。為此,他率部轉戰滇、黔、川三省,四入四川,於1863年4月突破金沙江防線,進抵四川寧遠府河西司的紫打地(今四川雅安石棉縣安順場),準備從這裡渡過大渡河向四川腹地進發。紫打地屬於彝族地區,前有大渡河,後靠馬鞍山,左有松林小河,右有鹿子河和老鴉漩河,正是兵法上所說的絕地。當地土司王應元奉命在大渡河對岸嚴陣以待,阻擋石達開部渡河。
石達開事先既未與當地土司溝通聯絡,又恰逢他的一位小妾產子,大喜之下傳令全軍休整三天。沒想到,大渡河水突然暴漲數丈,清軍又尾追而至,石達開腹背受敵,先派敢死隊強渡大渡河失敗、後偷襲土司指揮部又告失敗。軍糧吃完便殺馬充飢,馬吃完了又吃野菜。彈盡援絕之後,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於1863年6月13日向四川巡撫駱秉璋乞降,所部被遣散4000餘人,被殺2200餘人。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被凌遲處死,年僅32歲。在人生的最後時刻,石達開不愧為鐵骨錚錚的漢子,至死未出一聲,觀刑者無不動容,讚歎他為難得一見的“奇男子”。
-
7 # 使用者96816661689
石達開的軍事統帥能力遠遠不如楊秀清。甚至是不如後期小將陳玉成!所謂口碑都是後人吹出了的,石達開也就是個將才或者是副主任角色,不適合統治全軍。離開了太平天國率軍屢戰屢敗,其德才不具備獨立作戰水平!大渡河畔其性格憂柔寡斷暴露無遺。一將無能累死兵!
-
8 # 秦野雁
太平天國的建立和天京城的鞏固,自然離不開楊秀清和石達開兩個人。太平軍從金田村起事開始,一直到打下天京,再到後來破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楊秀清就是軍事方面的實際指揮者,太平軍都由他統一指揮,其實也是太平軍的總指揮。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也曾被清軍圍困。但是,楊秀清憑藉著自己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華,最後把太平軍帶到了天京。說他是太平天國的奠基人一點也不為過。
石達開,當時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但是,他的軍事才華的確讓人讚歎。曾國藩和他的湘勇在石達開這裡吃過不少苦頭。湖口戰役和九江戰役兩次讓曾國藩死裡逃生。當曾國藩被困南昌只能坐以待斃之時,楊秀清一聲令下,石達開馬上率軍撤圍,曾國藩因此逃過一劫。太平軍在楊秀清的統一指揮下,大家齊心合力,又取得了攻破江北江南大營的勝利,徹底鞏固了天京的安全。
透過這些可以看出,楊秀清之所以能數敗清軍,除了他的正確和統一指揮外,也離不開大家齊心協力,步調一致的因素。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然而,江南大營剛破,向榮剛死。天京就發生了洪秀全聯合韋昌輝殺楊秀清的“天京之變”,太平天國形勢因此急轉直下,攻勢變為守勢。
雖然石達開在“天京之變”僥倖走脫,但是,“天京之變”給他蒙上了很大的陰影,他心灰意冷,對洪秀全徹底失望了。之後,石達開負氣帶兵出走,太平天國的形勢也一瀉千里。
石達開的遭遇和秦將章邯很類似,都是開始時十分厲害,後期一團糟,不堪一擊。石達開率軍出走,流動作戰,這麼龐大的軍隊流動,吃穿住行都是問題,沒有目標,沒有紀律。很多將領跟隨石達開走後又後悔,雖然石達開殺了很多要回天京的將領。但是,他依然控制不住局面,導致將領們也自相殘殺,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打勝仗?一敗再敗,石達開心裡也沒有自信了。大渡河岸邊,甚至無法突破土司保安隊的幾門火炮,等清軍合圍之後,就再也無法突破大渡河了。
石達開率軍出走,曾國藩一開始就斷定他必敗無疑。連自己的對手都看出自己的失敗,石達開應該不會不知道自己的結局吧?可惜的是,石達開明知自己不可為,但是又不得不為。這也許是天意,天意不可違!
-
9 # 大國布衣
在太平天國,楊秀清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能居東王之位,必有非常之能力。石達開自天京出走後,一路自皖鄂贛湘一直打到太平天國的老巢廣西,也是足可以獨擋一面的大將。但是石達開為何強渡大渡河不成就遭致全軍覆沒?
在太平天國早期,因為建制還不夠完整,統軍打仗的也就那幾個核心王。這其中屬楊秀清能力最突出,而隨著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在東征途中先後戰死。石達開開始得到重視,至此長期在外帶兵征戰,軍事能力得到了發揮。天京事變發生後,石達開與洪秀全的兩個哥哥安王、福王關係不合,再加上洪秀全自入天京後耽於享樂,偏安一隅而不能謀圖進取,石達開最終帶著十餘萬太平軍將士離開天京另闢根據地。
石達開出走,是天京事變的延續,這個為太平天國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匡國柱石,始終以大局出發,其出走神似三國時期姜維避禍沓中。天王對聲望日漲的石達開本來就不是很放心,所以才安排兩個無才無德的哥哥參與機要藉以牽制排擠最後加害於石達開。石達開為了避免天國發生二次內訌,乃迫不得已於咸豐七年(1857年)5月離開天京前往安慶,此後便長期轉戰各地遠離中樞。可以說,石達開的出走給天國帶來了巨大的震動,但是他的出走,卻也為太平天國開闢了更大的根據地。
石達開南下西進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儘快佔領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四川,以此牽制大量清軍緩解天京周邊的壓力。但是,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能好好經營群眾基礎深厚的黔滇桂三省,而是想著能北渡長江奪取成都據有四川,建立四川根據地以牽制清軍,為此他先後四進四川,最終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至5月,到達大渡河。此時清軍還沒追及,但石達開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並沒有爭取時間搶過大渡河。結果當晚天降大雨,大渡河水暴漲,船不能行。三日後,清軍追及,列陣對岸 ,太平軍多次多次搶渡不成,糧草耗盡,深陷絕境。
此時此刻,數萬太平軍僅剩5000多人,前後皆是清軍,陷入了重重包圍。石達開為了保全這些僅存的與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太平軍將士的性命,決定冒死入清營談判,5000將士有3000人被清軍收編。餘下2000人於石達開被押送成都後都被清軍屠戮殆盡,僅300餘老幼倖存。6月23日,石達開在成都過堂受審後,被處以凌遲酷刑,臨刑時,神色凌然,至死默不作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19歲領千軍,20歲封王,曾打的曾國藩差點跳河自盡。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一計既失全盤皆輸。沒有好好經營廣西大本營,卻轉戰清朝根基深厚的四川,最終身死軍滅。
-
10 # 老威觀史
其實這個關於這個問題,我只說最主要的,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問題,其他關於戰略戰術等等問題都影響不大。
先看看楊秀清,也就是太平天國剛開始的時代,那會兒雖然兵力不是很多,金田起義2萬人起家,但是名將雲集,首義的六個主要的王就不說了,天王、東西南北加翼王,都處於團結一心,奮力進取的時代,那個時候陳玉成李秀成這樣的後期統兵大將還都是童子軍。除了六個首義的王以外,還有羅大綱 秦日綱 胡以晃 林鳳祥 李開芳 曾天養等等一大批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太平天國的最能打的部隊,基本都是出自於兩廣的老兵,那會也清一色的都是兩廣的兵,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志都是最強的。反觀那個時候的清軍,基本都是綠營兵,很多還是雙槍兵,戰鬥力非常差,當然在和那會的太平軍作戰的時候很容易吃虧,經常出現太平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情況。要知道,那會還沒有湘軍。還有我個人觀點就是楊秀清實際上是太平天國最好的統帥。
再看看石達開的時候,石達開天京出走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帶走多少精銳部隊,一路上收編的也多是一些臨時加入的新兵,戰鬥力遠不及剛開始的那些兵。而且石達開手下也沒幾個得力的干將,基本都沒什麼名氣。反觀他在湖口大捷也就是他人生巔峰的幾場戰役中,那會他指揮了太平天國前期的精銳,名將很多,羅大綱 胡以晃 這些,指揮的軍隊也是前期戰鬥力強、作戰意志頑強的部隊,而且那個時候是在天京事變之前,太平天國人心齊,容易團結一致。
實際上石達開天京出走以後,一路上軍事上少有建樹,實際上我的觀點,主要他統領的軍隊大不如前,同時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也不是前期無能的綠營兵,主要以湘軍為主,同時對付太平天國的作戰,清朝已經有了相當的經驗,所以在後期的戰鬥中,太平天國很少以少取勝了。
所以,其實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此消彼長,前期太平軍強而清軍弱,後期太平軍弱而清軍強了。
-
1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個問題很好。
不管對一支軍隊,還是一個人,總會遇到困難,如何突破重圍呢?兩位太平天國高階領導的事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面對困難,內部是否保持堅強的凝聚力。楊秀清面臨圍困時,積極鼓舞士氣,凝聚人心。
太平天國運動早期,雖然一起行動的人動輒數萬,但大多數是家屬,實際上能戰之兵,常常就只有幾千人。這幾千人還要照顧家屬的行軍速度,遭到清軍的圍困是常態。
我們以永安之圍為例。當時,太平軍雖然封王建制,牛逼轟轟,但是,戰場形勢上,卻陷入到敵軍的圍困之中。
面對不利狀況,太平軍內部團結一致,紀律嚴明。楊秀清甚至抓住了一個危機將計就計,把太平軍計程車氣充分提高了。
當時,周錫能被清軍引誘,決定在內部尋找機會與城外清軍裡外合應,一舉攻入永安。
楊秀清在察覺後,並沒有立刻行動,而是暗地蒐集證據,檢查情況。然後,以“天父下凡”的名義抓捕周錫能等人。
由於楊秀清對周錫能的證據蒐集清楚,以“天父”之口一條一條列出,讓周錫能等人驚懼不已,他們也相信了“天父下凡”的神蹟,由於害怕被處決後,繼續遭到“天父”的懲罰,這些人在被處決前,居然現身說法,承認自己的錯誤,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心生異志,要好好跟著太平天國奮鬥!
封建迷信,絕非正道。早期或許能依靠這個鼓舞士氣,取得突破,但長期依賴此路徑,終究自欺欺人,遭到拋棄。因此,早期的太平軍即使面對極端不利的狀況,始終能充滿信心,堅決戰鬥下去。
這方面,石達開就略差了一些。
石達開面臨困難時,奉行來去自由的主張,終於四散而去,各為”流寇“。
石達開在出走後,屢遭挫折,軍心士氣長期低迷。石達開此時依然表現出”深明大義“的姿態,奉行來去自由的思想,你只要不投清朝,或者回到洪秀全陣營,或者自己鬥爭,來去自由。
儘管這樣的做法,使得石達開本人獲得了大家的尊敬,但是,對一支需要不斷面對困難的隊伍來說,就是一個致命問題了。
石達開的來去自由,深明大義,雖然能獲得部下尊重,但過於寬鬆的管理風格,最終導致隊伍人心不定,軍紀鬆弛。面對困難時,最重要的凝聚人心,團結一致,忘卻後路,努力向前。過於”人性化“的姿態,會使得隊伍缺乏凝聚力,各懷打算。石達開鄙視迷信值得尊敬,但是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凝聚隊伍,克服困難,而不是過於寬鬆地任其自由行動,最終自己和下屬成為”流寇“,被各個擊破。這是對自己,也是對下屬的不負責。
在最後的大渡河邊,石達開面臨絕境時,依然把兄弟們的死活建立在敵人的”仁義“上。終於,讓自己和兄弟們全部赤手空拳地葬送了生命。
石達開本人都曾經有”歸隱山林“之心,石達開的最終敗亡,跟他本人後期意志的不堅定有相當大的關係。領導者本人都想”歸隱“了,下屬怎麼辦呢?面臨圍困,是否能有效爭取外在支援,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楊秀清:積極宣傳自己的主張,爭取百姓支援,分化、瓦解清軍。
還以永安之圍為例。在永安,太平軍積極宣傳自己的主張。不但獲取了百姓的支援,還分化、瓦解了敵軍。
當時,前來鎮壓太平軍的清軍,很多部眾都在拿了清軍的軍餉後成建制地加入太平軍。
石達開:軍紀鬆散,未能積極爭取當地少數民族的支援,最終陷入絕路。
石達開透過收買土司,很快抵達大渡河邊。可是,由於僅僅只是簡單收買,未能爭取少數民族各級群眾的支援,在清軍重新收買土司後,大軍迅速陷入進退無路的”絕地“。
事實上,後期過於寬鬆的石達開軍紀鬆散,經常掠奪百姓。四川、貴州等地很多地區的人都遭到過太平軍的劫掠,這些人,當然不會支援石達開!
紅軍在大渡河邊遭遇的客觀困難比當年的石達開更大。但紅軍堅持嚴明的紀律,堅持正確的民族政策,順利突破大渡河,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相比之下,後來的紅軍,就得當得多。他們在少數民族區域,以專業的宣傳隊宣傳紅軍的主張,”天下窮苦百姓是一家“。他們明明手裡有槍,卻在遇到不明真相的彝族同胞襲擊時堅持”一槍不開“的政策。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紅軍也不僅僅只是送搶結交,劉伯承司令還和小葉丹把酒言歡,歃血為盟。這樣的紀律,這樣堅決的政策,又怎麼需要擔心敵軍對少數民族同胞的離間和收買呢?
早期的太平軍能夠保持嚴明的紀律和組織性,儘管遭遇困難,不但能同心協力,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支援,順利突圍。而石達開的隊伍,到後期紀律鬆散,人心渙散,連基本正常的軍民關係都不能保持,又如何能順利突圍呢?
人生絕非一條坦途,總會遭遇重重圍困。但如果能保持堅決的意志,積極爭取可能的支援,我相信您總是有機會突圍的。
願您總能順利”破局“,不斷攀登人生的巔峰。
-
12 # 法紀線
楊秀清不夠狠!
從相關歷史記載來看,楊秀清無論從政治才能、軍事才能、個人魅力上都甩洪秀全幾條大街。
楊秀清有很多機會幹掉洪秀全!大家說了很多原因,其實原因就一個,楊秀清沒有洪秀全下手狠。
如果讓楊秀清再選擇一次,洪秀全沒有任何機會可言。
楊秀清是個大局為重的人,但他的才能威望在當時就是幹一把手,當領袖的,太平天國放著這麼現成優秀的人不推,反而自己內訌幹掉一大波人,合該失敗。
楊秀清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太平天國著想,反觀洪秀全就一酒囊飯袋,但就這樣楊秀清還是讓他在酒囊飯袋上瀟灑,只是後面有人挑撥離間,導致洪秀全的危機感,才導致洪秀全要出手。
當時的情況,楊秀清已經是事實的一把手,但他沒有采取措施鞏固和加強,以至於讓人鑽了空子。
當時的情形,洪秀全也習慣了驕奢淫逸的生活,習慣了楊秀清的主持大局,甚至於楊秀清假借天父讓他下跪,也並不像大家說的這樣洪秀全心裡不服,應該來說還是比較逆來順受的!洪秀全只不過想過過他的小日子。
誰對楊秀清不滿,就是那些想鑽空子的人,絕對不是洪秀全,這些人就是利用了太平天國兩個領導問題,一個實權但影相不夠,一個有影響但能力實權沒有,才有了天京事變,導致的太平天國大傷元氣。無論洪秀全還是其他將領事後盤點都是後悔不已的!
而這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是恰恰是滿清。
-
13 # 道法自然一二三
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發展壯大的軍事戰略家,能跟洪秀全平起平坐,建立天京根據地。實力不一般,但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存在的內部矛盾一直沒有解決,造成內訌,走向滅亡。實際上楊秀清就是取代了洪秀全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原因如下,1是政治理念不符合當時形勢,還是皇帝享樂思想,群眾不擁護。2無視外國列強為開啟中國市場的利益需求。3沒有建立適宜的經濟秩序。4內部矛盾激化,管理模式天生缺陷落後。
石達開是一員猛將,無戰略思維和獨立掌握全域性的能力也不足。前期在太平天國大平臺上打了些勝仗,那是集體配合的力量。天京事變他猶豫不決,愚忠思想害了家人,部下,甚至天國。帶部出走,連廣西老根據地都沒站住,一路流竄,入川更是自尋死路。還放下武器讓駱秉章饒恕部下性命,多麼幼稚。性格決定命運。
太平天國確實動搖了大清的根基,但對中國的危害太大,只能算是中國式的邪教。
-
14 # 獨守那片寧靜
說到底,還是時運和戰鬥力的問題,起義初期,楊秀清的“天父下凡”,使起義軍頗有凝聚力。
初期太平軍運勢好,作戰勇猛,故能屢破清軍。後期太平軍運勢差,作戰不那麼勇猛了,故屢戰屢敗。
石達開到大渡河時巳是1863年,那時全國的形勢都不利於起義軍,天京也被天京圍困,農民起義軍巳是強弩之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石達開也不會有好的運勢,憑他一人之力,就算他是姜子牙復生,也難扭轉大勢。其實他也同後期的李秀成一樣,巳感到太平天國難以有所發展,只不過都心存僥倖,妄圖開啟一條生路。石達開自負才幹終全軍覆沒,大渡河百年不遇的山洪豈不是天要亡他?
回覆列表
石達開是五千歲翼王楊秀清九千歲東王有天父下凡節制諸王天京事變以前東王沒有壓力上下一心令行兵出天京事變後天王石達開有矛盾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