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士悠然行
-
2 # 生活百態百味
三不朽指的是:立德、立功、立言
從傳統的社會價值上來講“立德、立功、立言”,主要是指一個人對社會的影響,並以此作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立德就是做一個品德良好的人,多做善事好事,做一個社會大部分人認定的“標準榜樣”,就是做一個優點大大多於缺點的“焦裕祿和雷鋒”式的人物。
立功就是做英雄,做一個開疆拓土屢建功勳的將軍,或是拯救人民於水火的救世主,無論如何就是要做出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民的大事業,能夠讓後世後代作有功業萬代的記載。如岳飛精忠報國,北上抗金。
立言,就是著書立說,寫文章,文采飛楊,留下有價值可傳後世的理論,如王楊明寫心學。
-
3 # 良知修行
古人說的三不朽是立德,立言,立功。需要注意的是這三者的順序不能調換。德永遠都要放在第1位的,立德就是要有崇高的品德,一定要有能夠使天下誠服的品德,一定要有能夠讓當代和後世子孫誠服的品德。立言就是要著書立說,要能夠有讓天下人接受的著作,一定要有能夠流芳百世的著作。立功是指要建立不朽的功勳,要為國家民族建立起偉大的功績。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上能夠做到這三點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能夠在歷史上記載流傳下來的卻不超過三個人。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明朝的王陽明。清朝的曾國藩在立德上不足,可以算半個聖人。
-
4 # 曉木愛詩文
1.古代三不朽一般指的是《左傳》裡的立德的不朽,立功的不朽和立言的不朽。
原文如下:“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立德”應該是指道德操守而言,樹立高尚的品德。
“立功”是為國為民建功立業。
“立言”是把真知灼見形諸於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
2.“立德”要放在第一位,因為如果沒有德行的作為,也不可能是造福人類的事業。
表面看來,無論是立德,立功還是立言,好像是在追求名利,追求身後之名,追求不朽之名。然而恰恰是對於“三立”的追求,才使得古聖先賢能夠具備超越個體生命,超越物質需求而獨立追求精神境界的特殊形式。孔子也曾說過,“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屈原的《離騷》講“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都是擔心自己不能不朽於世的憂慮。
3. 一旦心中有了對“三不朽”的追求,能夠拿出潛在的能量,從而拼搏奮進,建功立業。沒有這種追求的人則會及時行樂,
得過且過,像是行屍走肉。真正獲得不朽之名的人必須付出艱苦的代價,做出實際的努力和犧牲才能功成名就。比如,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 知其不可而為之”,不論春夏秋冬,頂著風霜雪雨,周遊列國講學傳教,遇到了很多的艱難險阻。“累累若喪家之犬”;比孔夫子付出更慘烈代價的,史學家司馬遷因實是求是講真話,而遭到宮刑,仍然能憑藉超人的毅力,發憤著書,才留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4.當今有很多人經常會感到茫然,沒有生活的目標,沒有事業的追求,不知道自己生存生活的價值何在?就是因為沒有受到“三不朽”的教育!首先第一條“立德”就做不到,有人甚至說“德行多少錢一斤?”受拜金主義思想影響非常嚴重。導致短期行為氾濫,“近視眼”行為太多。
沒有了“立德”的大前提做保證,那麼“立功”就成了“面子工程,有些人就出現了假仁假義,損公肥私的一種作秀官員,某些初期很“好看”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最後都成了“豆腐渣”工程。
再說說當代某些人是怎麼立言?某些人的著書立說也成了追名逐利的一個手段,而不是潛心去研究學問。更有甚者,一些明目張膽的文抄公行為更令人不齒。
5.所以,古代先賢倡導的三不朽,在當今社會仍有重要意義。建議有關部門把三不朽的思想,列入到中小學國學教材當中去。這樣我們的後代才會出現更多卓越的“三不朽”人才。
-
5 # A忘憂谷
"三不朽"是我國倫理思想史上的一個命題。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
"三不朽"思想,具有較強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很多相似之處,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推廣和傳承。
-
6 # 宇璽龍
立德:簡單理解就是人要有德行,不能只考慮自己,要時刻想著佈施他人;
立功:就是人的一生要在朝廷或是社會上有所建樹,不能碌碌無為;
立言:一旦上面兩條都做不到了,可以著書立說,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
幾千年前的古人真是十分偉大,儘管當時生產力極度不發達,生活條件極為有限,但對自己以及別人的要求卻從來沒有降低標準,若是當時人人都能達到以上三條了,可以說幾千年前的社會就是一個公平、富有、發達的世外桃源。
可惜要求只是要求,能真正達到的有幾人?況且這三條本來就是一個很高的人生境界,常人意志力不強或是有私心,後期又不加修煉,亦或是庸人,離要求就有十萬八千里了,談何德功言?
即使拿這三條與幾千年後的現在人相衡量,又有幾人能達到要求呢?現在是一個多元社會,人的三觀本來就是多元化的,估計更難拿這些東西去衡量了。甚至說我們的很多人可能還不如古人有範和偉大的。
古人說的這三條要求標準是極高的,但真正落實到人身,有哪一條真正是對個人在現實中很有益處的呢?貌似都是為了名聲,也就是說古人是很重視百年之後的個人名聲的,為了名聲,在世時可以克己奉公,可以有所犧牲,但只要後人會對自己有一個好的認識或是評價,那就足矣,就可以死後瞑目了。這是古人提出這三條的根本目的。
這些認識與現在人有很大差異,現在人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而置別人於不顧,許多人甚至說是很自私的,今天重提三不朽,它的意義就在於告訴今人要向古人學習。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
7 # 南壯二哥
至今我的牆上還掛著一幅字,正是這“人生三不朽”,算是我的座右銘,用於鞭策自己。
“人生三不朽”的三不朽為“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傳》。作者提出這三不朽定義為人生至高標準。我用通俗一點的說法闡述我對這三個不朽的看法。
一、立德,即樹立德業。德業,便為修身養德。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總難免會吸收到各種資訊。要將德業樹立起來,得知榮辱,識大體,通人性,更得懂得抵制誘惑,剔除所有不良的負面資訊,將一切優秀的正面的能量收為已用。
二、立功,即建立功績,奉獻功勞。不管是什麼時候什麼年代,功績、功勞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道路必經之路。沒有功績,如何論功行賞,沒有功勞,有誰會記得你的付出,你又憑什麼得到社會認可。
三、立言,即做好學問,學習好文化,規範言行,有正確的主張。想做好學問,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郭德綱老師就常說:藝人到最後拼的就是文化。沒文化是件很可怕的事。並不是一言一語都是文言文,說一兩句別人聽不懂的話就是文化人。其實把最基本的常識學懂弄通,融入你的生活,會讓你的一言一行都能得到昇華。在正確的事情上不胡塗,可分辨是非黑白。說白了,可以做個明白人。
總的來說,立德、立功、立言,到現在仍然可以當成人生的最高標準,只是我們得剔除一些與現在三觀人道相違背的標準。用我們現在的正確觀念確立我們的不朽。
-
8 # 阿祥79874
從古至今真正做到三不朽的人少之又少。我個人認為,真正做到超越三不朽的人是周恩來總理。
周總理與日月同輝,與江山共存。永垂不朽。
周總理是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最偉大的偉人。
-
9 # 平安行者3
古人所崇尚的三不朽,指的是立德的不朽、立功的不朽、立言的不朽。這三不朽言論,首先出自巜左傳》之中,原文:“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立德,應該是三不朽中最重要的修為,自古就有德行天下之說,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可想而知德行是多麼的重要,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品德,才能不朽於天下。
徳高望重,指的是有道德基礎的人,只不過有了一定的口碑,如一些行善積德的人。而要具備不朽之名,必須在道德制高點上有大的建樹,如為廣大民眾謀福利,救民眾於水火 ,挽狂瀾於既倒,將自身的道德修養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不貪不浮,不驕不矜,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以頑強的意志與水患作鬥爭,劈山引流,為民造福,
立功,要想有不朽之功,必須是為民立功,人們往往把立功歸於戰功,其實戰功只不過是一方面,而人民敬仰的是為民造福之英雄,他們為民眾所謀的利益才是不朽之功。如戰國時所造的鄭國渠,此渠造成,四萬多頃土地受益,解決了幾千萬人的溫飽,此功勞比攻城掠地所取得的戰果巨大的多,鄭國此功應為不朽。
立言,立言之人首先應立德,沒有德行之人,即使著書立說,洋洋灑灑幾萬言,又能說明什麼?立言之人之所立之言,需充滿正能量,有引導之力,讓心靈有正的感悟,不能旁門左道。如司馬遷的巜史記》成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司馬遷遭受宮刑後,憑著頑強的毅力,傾注畢生的精力書寫而成 ,是難得的不朽之言。
立德、立功、立言這三者的關係應是相輔相成的,立德是立功、立言之人必須具備的修養,想立不朽之功,想寫不朽之言,就必須要有崇高的品質修行,要有堅定的道德操守。如曾國藩家書,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種忍讓,每字每句話都含有一種謙和,勸說引導都有一種低格調,讓讀者心悅誠服。
立不朽之功,胸中要有大的格局。心繫天下百姓,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所立之功,定然不朽。
立言之人,要檢點自身的行為,心術不正的人是寫不出不朽的文章的。孔子是聖人,孟子是亞聖,他倆文章得依後傳,是立德樹人的表率。
而我們要想在社會上立言,必須要有高崇的道德修養,要有高超的文學修養,要有高深的學問學識。
所謂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是對有理想的人物的高要求,真正符合這種要求的人很少,但即使這樣,大家也要有自己的道德原則,做一個有原則的人。
-
10 # 娑婆智慧
據《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三不朽當為人生的三個最高標準,也是人生中成功必不可少的三部曲。
-
11 # 從盆地中走來
古人所說的“人生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其實就是做人做事的三個內在要求和意義之所在。它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原文“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人之一生,逃不過自生至滅的定律。赤條條而來,兩手空空而去,即便什麼也不留下,也不會有人把你從土堆裡刨出來,質問一聲:“你就這樣走了!安心嗎你?”
據說,人出生的時候,是攥著雙拳呱呱墜地;而離世時,則是雙掌攤開,是謂撒手人寰。於是人們說,人來到這個世界,是要爭一番的。而到最後,終於了無牽掛,靈魂化風而去。
但人之所以為人,較與其他生命最大的區別在於有智慧,智慧化無窮,生無限,便有了各式各樣的人,迸生各式各樣的慾望與索求。進而有了思想,信仰,是非,正邪,善惡,貧富與得失!
“三不朽”的立德,是指人的品行和道德。古人追求以德立身,以德服人,以德報怨,之於現代人同樣是有現實意義的。許多人嘆息社風日下,人心不古,因為他們見多了損人利己,唯利是圖,貪腐墮落,麻木冷漠;還有些人指責別人時義憤填膺,身在其位時卻變本加厲;要求別人時義正辭嚴,輪到自己做的時候就降標準,耍滑頭,什麼道德,品格,誠信,早想不起來了。時代呼喚道義,使命需要責任、擔當。只有人人講道德,守法律,正“三觀”,我們的社風才會健康,人間才充滿溫暖,各種陰暗腐杇才無處遁形。
立功,指的是建功立業,造福社會和人民。要求每個人都胸懷天下,裝著人民,那是痴人說夢,無稽之談。人的能力有大小,認識有高下,格局有寬窄,力量有強弱。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真幹實幹,我們都能夠做很多有益有意義的事情,為社會為他人作出奉獻,那麼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個例就會形成社會效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按新時期的願景來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變成現實。
立言,當是指發人深省、激勵後人的立命言論。到世一遊,神馬都是過眼雲煙,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卻會經久流傳。有人或許會說,我大字不識一筐,大事沒有做過,能講出個什麼道道來。但“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類話不見得出自聖賢之口,其樸素的道理同樣千古流傳。悠悠古國,史海宦沉,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又啟人心智的名言警句,這些都是無價的寶貴財富。今天的人們,會陸陸續續離開這色彩紛呈的世界,離開時叮囑活著的人的臨終話何償不是立言呢?
無論貧窮富貴,無論位卑位尊,也無論偉大平凡,“人生三不朽”就是做人做事的本真含義,不求高大上,生命有意義就夠了!
-
12 # 泉sqf4412芳
立功,立德,立言……中國人道言皆可虛……~;良心……影子――;本體,上帝,上帝裡永生……惟實之立人……――
-
13 # Asbefore3839
古人所說的“”三不朽”,應是指《左轉》中立德、立功、立言。儒家思想有五德——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而“功”,應指有能力建功立業,對國民對社會有所建樹,有所奉獻; 言,則是能夠著書立說,可為學術留下可考依據,後人留下有價值的言論。能夠做到以上“三立”之人可謂是位高品極,堪稱“不朽”,延展到整個社會,雖然不能人人都做到不朽,但若是人人能以這樣的標準自我約束,那至少“和諧社會”也不會只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目標。
-
14 # 水滴紋繡
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三件大事。立德:就是建立道德規範,行為準則,自己做到,垂範後人。立功:立功就是建立功勳,過去主要是指做官,效忠朝廷。立言:就是著書立說,有一個自己的學術提,思想要旨,傳給後世。三不朽的說法,最早見於《左傳》:範宣子問穆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春秋時期,魯國的孫叔豹和晉國的範宣子就“死而不朽”這個話題展開討論。範宣子認為他家祖上從夏商周以來都是貴族,這特麼就叫不朽。孫叔豹說你那算個屁,你那就是官二代,真正的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這三個不朽。拋開古聖先賢不說,近代能做到三不朽的公認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曾國藩。三不朽麻煩就麻煩這個三,有些人德立了沒有立言立功,有些人立了言但沒有立功或者德不行。總之三不朽是古人樹立的一個目標,後人前仆後繼都在為之奮鬥,但很難做到。
-
15 # 不落紅塵不悟空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出自魯國大夫叔松豹到晉國出訪時與晉國執政大臣範宣子的對話。範宣子問叔松豹“死而不朽,何謂也?”範宣子認為虞舜陶唐氏、夏朝御龍氏、商朝豕韋氏等名門世家為不休,叔松豹認為那些 只是世祿非不朽,由此說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說。
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治天下始稱“皇帝”,到1912年溥儀退位,經歷了2100多年83個王朝,800多位皇帝。細想一下,常人可以說出來的皇帝能有幾個?也就十個人八個,而能說出來的,大都歸功於影視作品,與其本人的功績並無太多的關係。但是說起老子、孔子、莊子,李白、杜甫,王陽明、曾國藩…文人名士,思想家、教育家,大家卻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立德,立功,立言,雖說是三不朽,其實這三立是統一的。沒有“德”的功不能稱之為“功”,沒有“德”的言也無從可立。不朽的落腳點,在一個“德”。孔子說過,“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德”幫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我們的“才”與“藝”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為我們立功立言打下堅實的根基。
有人認為三不朽,那是大人物的奮鬥目標。其實不然。我們普通人,有我們自己的“不朽”。比如立德,對於一個家庭,那就是家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勤儉節約,積極奮鬥,這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家的傳承中,那就是不朽的。
國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下,當我們把自己的小家、小天下治理好,我們的大家大國必定會越來越好。
-
16 # 不知命不知禮不知言
“三不朽”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對於三不朽我有如下的看法:
一、太上有立德
古人把立德擺在太上的位置,說明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礎。德不立,則功不成,言更無從談起。舉個例子吧:
三國時大將魏延原本劉表部下,因與蔡瑁不和投奔長沙太守韓玄,後劉備攻打長沙時,因對韓玄不滿而舉眾投降劉備。諸葛亮當時想把魏延處死,因為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德有很大的問題,但因劉備愛惜將才,不許殺之,諸葛亮無奈只好服從。諸葛亮死後,魏延又謀反了,可見德不立,功無從談起。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立德呢?有句話叫“由道而德”,也就是說首先我們要學習做人的道理,然後再讓它變成內在的德性。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要孝順父母、關懷別人,積德行善。
二、其次有立功
當我們的德立起來的時候,立功就不難了。這裡的立功並不一定是指豐功偉績,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要認真做事認真工作就OK了,世上哪有那麼多大事讓你去做呢?
三、其次有立言
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續,是對怎樣做人怎樣做事產生新的看法,新的思想,把它們記錄下來,供人們學習借鑑,讓文明不斷傳承不斷升級。
古人的三不朽,是為了不朽而不朽;對於我們今天的人只需做好人、做好事,至於朽還是不朽,管他去!
-
17 # 王燁讀書會
怎麼看?對這樣的三不朽,當然要高看了。
這才是真正的高山仰止。
可能我們的一生都未必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高度,達到這樣一個聖人要求的標準,但是,他也不會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向那個方向去追逐,這就是人生的三不朽的最可貴的地方。
中國人常講德行天下,一個無德的人,無論到哪,都不會成就一番事業的。
一個只為自己,不為他人,不想為社會付出一點能能量的人,也是不會在這個社會上有什麼太大成就的。
所以古人講立德,立言,立功。
一個人只有麗得住這些,你才會在這個社會上有一番天地,有一種人願意與你為伍,那麼有了,很多人與你為伍,你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變得非常容易。
成就一番事業的最終目的,是成就自我,造福於社會。
這是三不朽的根本。
離開了利人利他的根本,那一個人在社會上,也就是猶如行屍走肉,沒有任何的意義,人生的完善,人生的不斷的成長,目的就是能夠做到利他,利社會。
如果人人都為了一己私利,鼠目寸光,從來不為他人著想,活著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如果一個連自己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人,讓他去理他,也不現實。
所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先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再解決他人的問題,最後再來解決社會的問題。
請多多關照。@王燁藝述匯
-
18 # 隨手談詩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說來容易,做起來何其艱難。有些人,能創辦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企業,可以說是立功了,立德嘛,鏡頭前道貌岸然的樣子,也足以欺騙世人,唯獨立言,本來作為青年導師,也算立起來了,奈何膨脹,一不小心德、言俱失。
當然了,上面所說的“立功”、“立德”都是為了便於理解而說,並不是說創辦個了不起的企業就真的“立功”了,大家不要在這個事情上槓。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傳》: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啥意思呢,就說你如果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那麼你這個人就不朽了。所謂不朽,是道家的哲學思想,意思是生命長存,永不死亡。
人當然不可能做到長生不死,但是人的精神可以做到,古往今來,多少賢人,他們高尚的思想品德,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繼承發揚,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不朽。
著名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人模狗樣,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人血饅頭吃得不亦樂乎,想不朽,不你大爺個朽。
立德立,建立、豎立的意思;德,指德行;立德,就是規範自己的德行。
中國人講德,品德、美德都是德的體現,人無德則不立,你有再好的家世,再多的金錢,如果沒有德,也不會長久,為什麼古話說“富不過三代”,因為家中太富有,後代容易得意忘形,成為紈絝子弟,敗壞家門。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都是中國人所崇尚的德的體現。
有的人,假仁假義,剝削了勞苦民眾100塊血汗錢,然後拿出1分做慈善,就真以為自己是慈善家了,這不叫立德,這叫作秀,叫不要臉。
立功立功,當然是成就的意思。
古人追求功名,一來是為了自身的榮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家衛國,所謂“功名只向馬上取”。
所以,立功不僅僅是滿足自身,而是要胸懷天下,為國家、為人民,這樣的功勞,稱之為不朽奇功,才會被人們永遠記住,永不磨滅,立功的不朽,是社會的不朽。
有的人,拿著人血滿頭換來的錢,搞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便面看來風風光光,內在全tm是渣滓,這就不能叫立功,這叫立牌坊。
立言立言就很簡單了,言行,是文化的載體。
聖人立德了、立功了,怎樣讓後世之人學習並繼承他的思想呢?那就要立言,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啟迪後人,也鞭策後人。
橫渠四句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不立言,就朽了,因為沒人知道,只要立言了,才能讓後人知道天地、生民、往聖的絕學、萬世的太平。
簡單點說,就是要有辦法傳承。
《老子》、《論語》、《史記》,這些古來經典,都是一輩人甚至幾輩人的心血而成,所以他們能在幾千年之後還影響著中國人。
有的人,三天寫一本書,花錢找人寫個序,就自稱作家了。這不叫立言,這叫瞎比亂來。
回覆列表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立德,在道德上有所建樹,立功,建功立業,立言,留下有價值可傳後世的理論,此為三不朽。觀今,立德不易,立功較可,立言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