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淮書畫報道

    孔子曰:我欲無言,天何言哉。王陽明不希望弟子記自己所言等等。聖人之言,開化民智,非執言而教。人人各正性命,物各附物,人人都能率性窮理盡心,無需聖人之教,無需聖人存在,才是天下太平,人人各正的天之大同盛世。每個人都可以與天地齊,每個人都可以裁成天地,輔相萬物,不需要偶像、神佛、英雄救贖,可以自己自強不息,乘龍御天。聖人者,執一而化者,非道之大全,非道之本也。道存人心,人人心中之道,即為道之本。聖人止,則人人皆可以自心而行,得自我之道。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其為人之道自治於己。天下之人,真正的全部獨立自由,全部為真正的人。

  • 2 # 平靜64643908

    盜亦有道,因為要想成為大道,必須要遵守聖人的教條,能夠判斷哪裡有財有能力領導的就得用聖人的腦子;莊子中有一遍專講怎樣做大盜。所以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人發明了槍炮是為了保家為國,但是;有人就用槍炮去殺人放火燒殺搶劫。

  • 3 # 東方智庫

    這句話來自莊子的道家思想。不是說聖人就是大盜,或者說大盜是聖人帶來的,要滅絕大盜必須先滅絕聖人。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道德典範,沒有了理想,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大盜。個人理解,這句話是對“竊鉤者誅竊國者候”和“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一種針貶,主張世界上無所謂“聖人”,也無所謂“大盜”。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是因為竊國者侯,時勢造之,大盜之所以為大盜,是因為竊鉤者誅,都是時勢造成的。有人做了聖人,必然會有人做了大盜,其實這世上永遠都存在聖人,也永遠都滅不了大盜。也正是道家樸素的陰陽哲學的基本觀點的體現:陰陽之道。

  • 4 # 勒農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這句話出自莊子《逍遙遊》。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完美的人能忽略自己的存在,可以瞭解萬物規律的人不計較得失,超越他人的偉大人物不在乎名利。

    這就是莊子和儒家學派對聖人的定義不同。

    聖人無名,真正不追求名利的人才能是聖人。而廣為人知的聖人無不是被宣揚傳頌的人物,聖人這個稱號可以帶給他巨大的利益和超凡的社會地位。我們有理由懷疑當時“聖人”的那些行為是沽名釣譽。即便這些名譽不是“聖人”自己追求得來的,真的聖人也不會去利用自身的名聲獲取名利。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我理解為聖人都是欺世盜名之輩,偷人心、偷名聲、偷後人的祭祀,假聖人的危害比盜賊大得多,都是真正的大盜,甚至流毒百世。這一點從配享孔廟祭祀的宋代聖人朱熹身上得到體現。

  • 5 # 尚藝文緣

    “聖人”是儒家崇尚的建立社會行為標準和思想教化的社會精英人士,“大盜”此處我認為指的不是盜竊財物,而是過度主觀的人治思想(禮制),因而就違背了自然規律,束縛了人的天性。使人為了遵守禮制不斷付出財力和精力,所以做為道家代表人物的莊子稱其為“盜”。

    《老子》中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就是說不宣揚主觀論定的行為和思想是出色的表現,民眾也就不會去爭論是非;不要把日常生活不需要的少見物體,給予文化上定義的如何貴重,也就沒人會去盜竊它。這和“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表述不同,但旨意歸宗。

    時代在不斷進步,進步意味著舊的矛盾得以解決;但新的矛盾,又會不斷出現。人有七情六慾,也有智商差異。所以社會的安定,少不了精英人士來做合適的平衡管理,平衡也就是合情合理安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好人對自然界的得當索取。所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之說,雖有辯證之理,但應用於現實社會,還是稍顯極端。

  • 6 # 三教一家共華夏

    改了好幾次,總覺得哪裡不對,後來才發現,這是莊子外篇的!

    一般來說,莊子外篇,幾乎不是,或者只有少數才是莊子的思想的!上面這段話,也不能說不對,只是狹隘了一點。

    因為,我們老百姓為了生存、發展,被迫建立了國家,被迫建立了制度,被迫設立了國家機構,我們也被迫被國家統治了,並且,我們還誰也離不開誰了!可是,國家,我們沒法不要,雖然因此而讓那些竊國者就此竊取了天下,掌控了天下,可我們還是得建立國家、支援國家;

    聖人,我們也不能不要,因為,雖然有了太陽之後,我們有了白天,也因此產生了黑夜,但是如果沒有太陽,那我們豈不是要一直不白不黑的生活下去,讓天一直灰濛濛的!並且,雖然由此開始,我們有了黑夜,但這絲毫不損太陽本身的偉大!

    聖人不止,大盜不止,確實,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設想,人人都沒有了高下,沒有了比較,沒有了攀比,人人都過著自己的生活,不影響別人,不傷害別人,可這現實嗎????

  • 7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這是矛盾律和對比論。這麼理解: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都是正反共生,陰陽同住。所以老子說“長短相形,前後相隨”所以如果有什麼事情是非常合理的,那就一定有問題。

    很簡單的白話:沒有男人,就不會有女人。沒有善良,就不會有罪惡。沒有聖人,就不會有欺世盜名之輩。是故: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 8 # 是我非我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任何事物都有其辯證關係,我們追求的是因為我們缺乏,我們講究素質提升是我們低素質,我們渴望強大是因為我們曾經衰弱,國家動盪君主不賢明時才知道誰是忠臣,可忠臣的誕生也就意味著君主的昏庸或者國家的動盪,同樣如果不需要忠臣出現,就表示天下安穩或政府還過得去,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就是這意思。

  • 9 # 道之塵

    從古到今歷史中許多人都在斷章取義或歪解聖人之言行,達到行大盜名利之實,大則騙天下人,小則騙錢財,所以我們用某一人的思想學說時,不要把他絕對神聖話或把人封聖,神聖化後肯定會人人爭學,爭學時肯定不能全做不到,做不到就會斷章取義或歪解只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卻對別人說聖人都是這樣說來騙別人

  • 10 # n是名n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我理解為一種現實社會、人類文明常態。所謂“聖人不死”,就是聖賢教誨永不休止;“大盜不止”,就是教育的需求也是永無止境。這是一體兩面的兩種世相,構成了世事、人心的各種遷變演進。

    比較搞笑的是我們一看到這樣的話語,就不自覺得玩起了“上帝”角色的扮演,打著“止大盜”的名義去想辦法怎麼“弄死聖人”,莊真人怎麼可能這麼無聊呢。

    真想“滅聖”,也得自己步入“聖人”的境界,然後再自己對自己“絕聖棄智”、“去聖就凡”,才有意義,那可能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 11 # 蓋世神算

    莊子思想,若非逍遙之客難理解。“北海有鯤,鯤之大……”或“蝴蝶一夢”等有容乃大的虛而涵的思想,是莊生思想精華。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肯定了一個前提:聖人死,大盜止。

    莊子是說二者不能相容,是容量有限之故。

    容量有限,不能網羅盡賢才,則賢才國外風雲;秋寒肅殺,肅殺之氣不滿,則病樹頭前,萬木春!因不能容盡而有界,不能容物而生敵!

    所以莊子說,山谷虛而能容故長久,山孤高而常塌;河流洶湧澎湃,冬季常乾涸。而平靜淵藪卻常藍波幽幽萬頃有盈餘。

    聖人治常民,而治不了大盜,只因聖人之善欺民之善而化不了大盜強橫。聖人使民善而不知大盜之惡,於是內治中“竊鉤者小惡而誅”;大盜或不受聖人挾持影響的並列國、諸候等類,因貪慕眾民崇聖交付權力與聖的巨大利益,即使提前宣佈造反者的斧鉞之刑,順從聖人而賞賜的旌旗嘉勉,還是有人要當大盜而奪權篡位的!

    莊子的有容乃大不是妥協模糊地相容;嘆息的,是指聖人本身不具備敵大盜之才而不敢容盜,致使“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網路圖片)

    現在有些人想以渾渾然善惡一體的理論灌輸給別人,那是一種妄想。莊子等先秦思想家,思想明澈,不是濁濁的相容;聖人無駕馭大盜之才,使大盜本性在聖人底下潛移默化,所以聖盜分離,聖不亡而盜不休。

  • 12 # 0老三兩0

    我是這樣看的:

    一,善會遷就惡,太善不是好事。

    二,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人不該管閒事,特別是那些你無法準確預見其後果的事。所以,我主張公民尊紀守法高於見義勇為。

    三,我曾說每個人都應該自私自利,被網友罵的狗血淋頭。我堅持認為,既然沒有聖人就沒有大盜,那麼,每一個人都特別的自私自利,騙子就無空可鑽。

    四,一切的有為要衝著自己而來,要反省自己管好自己。對外在的事要無為,越無動於衷越接近真理!這就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 13 # fileww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體現了中國樸素的哲學陰陽論的道理,有陰必有陽才符合宇宙規律。若全陰或全陽社會就沒了前進的動力,只有陰陽互動這個世界才精彩,單一的世界只會走向滅亡。

  • 14 #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屨竊》其中對於此明理,竊以為胡謅。以聖,信,知,仁,勇闡述盜亦有道,必須失當。我認為更好闡釋的例子是“秦穆公用由余”。由余——戎王大臣,出使至秦,穆公有問,山東諸國,詩書禮樂,皆完備哉,民仍難治。今戎之人,無詩書教,豈不更難。由余對曰,禮俗教化,實是弊也。禮判上下,兩相異也,上下爭利,則國危矣。我之西戎,無此類教,可同上下,一國同體,無有利爭。

  • 15 # 蜀山散人81750681

    個人觀點,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不是聖人與大盜的關係,而是人心,人心的善惡及是聖與盜。細說太難,舉例吧,王莽!誰都知道王莽在奪漢之天下前是被稱為聖賢的,可他偏偏把漢朝皇帝趕下臺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所謂的新朝,生生把一個強大的漢分成了西、東。縱觀其一生不正應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麼!還有比竊國大盜更大的盜嗎!

  • 16 # 少先隊員yan

    人生不過百年,執政不過幾十年。所謂聖人,也是人,活著的時候把執政者的馬屁拍好,死後不理生後事。都是沽名釣譽之徒!真正的大聖人是能一套完善的懲惡揚善的機制,這不是一個人,是所有人的智慧的結晶!

  • 17 # 琥珀裡的長頸鹿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反之則不然,天地有明法大美,不顯於世人,而維持世間執行,聖人則以世人可見的“仁義”“美德”“哲思”等等可見的東西來約束教化世人。因為天地無形的秩序讓有心人無法捉摸,故而無懈可擊,而聖人的能力是有形的,有人之人可以借鑑,偽裝,利用來達到竊盜的目的,聖人脫離了天道的自然執行,以有形方式經營世間萬物,教化世人,往往不可避免給大盜做嫁衣,故而聖人生,大盜興,莊子所謂聖人不過是一把鎖,最終是白白為竊賊鎖住偷來的財富的道理也就是這樣了,有很多人在“辯術”“話術”的角度言之鑿鑿道“大盜不死,

    聖人不止”——妄圖說明聖人就是大盜,這種解釋簡單粗暴而有煽動性,但是已經偏離了本意的理解,自我的加工臆測往往看不到他人更深層的表達。

  • 18 # 華開蓮現2

    莊子所說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不是一般層次意義的理解,應該上升到靈魂高度,聖人是人,大盜也是人,也就是佛法中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以及愣嚴經第五卷十八句偈頌中的頭幾句:"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花,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所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

  • 19 # 選票和槍

    這句話最能反映老莊思想的深刻,所謂的"聖人"教化百姓,安貧樂道,謙卑隱忍,無非是討好當政者。老百姓變得象柔順的綿羊,是便於統治,可當外族(大盜)入侵的時侯,也更容易征服。滿清入關,區區二十萬人馬,幾年時間竟征服了上億人口的漢族。日本侵華,十幾個日本兵就能統制幾十萬人口的縣城。所謂的"聖人"早就該死了!

  • 20 # 石風歷史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聖人利用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名望制定了一套掌控天下的道德、法律標準來治理天下,就難免會有人利用這套制度、打著聖人的旗號來為自己謀私利。要想天下老百姓過上真正安穩的日子,世上的聖人還是少一點的好。

    這句話反映的是二千多年前莊子的治世主張。用現代話來說,就對公權力的探討。莊子認為,公權力要少一點好,公權力越大,帶來的危害就越大。

    事物都有兩面性。限於歷史的侷限,莊子的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即莊子只談了權力集中的壞處,而迴避不談權力集中好的一面。

    好處是:集權是國家意志體現的需要,能有效抗擊外來的危脅。

    舉兩個例子:

    1、秦始皇統一中國。

    戰國時期,秦國行商鞅之法,改分封制為郡縣制,統一徵兵,廢除世襲改為按軍功封賞等系列加強國家權力的措施,最終統一六國。

    相比之下,楚國無論疆域、人口還是經濟都強於秦國,但因地方宗族勢力過大,中央的政令無法有效調動全國的力量,最終不是秦國的對手。

    因此,莊子要是活到秦統一六國,恐怕就不會把話說得這麼絕對了。

    當然,接下來發生的事,始皇動用天下的民力財力築長城、修阿房等,及至後來趙高篡權禍天下,則印證了莊子說的話又是對的。

    所以,聖人、英雄適合平天下,卻不適合治天下。

    2、二戰英國首相丘吉爾

    二戰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實行戰時計劃經濟,率領英國與盟國一起打敗了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但是戰後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丘吉爾卻在連任的選舉中敗選了。傷感之餘,丘吉爾作了御任演講:

    “……英國人民成熟了,他們學會了選擇,他們不需要一個英雄領導他們重建家園。”

    儘管丘吉爾無限落寞,但還是表現出了一個英國貴族的氣度和一個現代成熟政治家的品質:“我打仗就是為了捍衛民眾把我趕下臺的權利。”

    從歷史的發展潮流看,公權力無可避免的會越來越大。為保證公權力既能有效實現國家意志,又不損害社會公民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現代國家必須制定完善《憲法》和建立建全民主選舉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植物即能土栽又可水培,為什麼土栽的水不能多澆或怕積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