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娶個民子真難

    正所謂敵之失誤就是我之機會,德軍頂著幾十年不遇的低溫天氣還要貿然進攻莫斯科,對莫斯科形成三年包圍之勢,到並沒有完成包圍。日軍偷襲珍珠港,南下東南亞,蘇聯遠東危險解除,抽調近百萬新生力軍投入到莫斯科保衛戰。利用德軍側翼雜牌軍的薄弱發起了反攻,解除了莫斯科危險。德軍敗在輕敵,敗在準備不足,士兵穿著單衣零下幾十度作戰,神仙也沒辦法取得勝利

  • 2 # jianchi

    這該怎麼說呢?

    德軍用閃電戰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豪無防備,被打的節節敗退,大批部隊被德軍合圍,希特勒德國一路凱歌的推進到了莫斯科城下。

    而參加莫斯科保衛戰的蘇軍,大部分是從前線撤下來的殘缺甚至建制不全的部隊,小部分是長途拔涉從西伯利亞調過來的疲憊之師,亳無戰術素養可以。

    但他們身後就是莫斯科,斯大林就在莫斯科城中,斯大林不撤部隊就必須誓死保衛莫斯科!

    一人拼命十人難擋,更問況是整個保衛莫斯科的部隊人人拼命,其暴發出來的戰鬥力令人生畏。

    何況莫斯科的冬季異常嚴寒,別說德國的戰鬥車輛在嚴寒中機油凍結不能行動,就連輕重機槍也在嚴寒中故障頻發,在嚴寒中德軍的後勤供給更是無法保證。

    而蘇聯從西伯利亞調來的部隊,其武器裝備就是為西伯利亞嚴寒而而設計,在戰鬥中武器裝備不會出什麼問題,他們背靠莫斯科沒有後顧之憂,後勤供應更是軍人優先。

    所以,莫斯科會戰德軍以大敗告終。

  • 3 # 戰略論

    德軍在莫斯科的失敗原因有很多,既有寒冷氣候的影響,又有德軍後勤補給脆弱的限制,更有蘇軍頑強抵抗的消耗。在這三個主要原因中,前兩個一直被不少德國軍迷無限放大,而實際情況中,蘇軍的頑強抵抗對德軍的遲滯作用根本不亞於氣候和後勤對德軍的影響。蘇軍在戰爭初期雖然遭到了嚴重的損失,但在失敗中也逐漸成長起來,而且讓德軍指揮官們真正意識到不得不撤退的正是蘇軍展現出來的日益提高的戰術素養和消磨不完的戰鬥意志,還有日趨成熟的作戰技巧。不論是蘇軍統帥高超的指揮藝術,還是蘇軍士兵們堅決的執行力,透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成功將德軍趕出了莫斯科,並發動了一系列的反擊。雖然後期的反擊存在著各種問題,沒能達到預想的戰略目標,但已經迫使德軍全線轉入了防禦,這終究是一個新的開始。

    一、“騎兵—機械化叢集”的組建與運用

    第一次將這一理論運用到戰場的是別洛夫少將領導的近衛騎兵第1軍,該戰鬥發生在卡西拉附近,意在減輕德軍第2裝甲集團軍對圖拉的圍困壓力。交戰雙方是蘇軍的近衛騎兵第1軍與德第2裝甲集團軍下轄的第17裝甲師。此時的蘇軍依舊缺乏重型裝備,騎兵雖然在堅固的德軍陣地面前顯現的異常脆弱,但事實證明馬匹可以有效的幫助部隊進入作戰區域。蘇軍騎兵利用德軍稀疏的防線,將各支分隊分別滲透進去,對德軍後方脆弱的後勤單位實施襲擊,隨後各坦克師、高射炮兵、工兵團、火箭炮部隊則從正面發起進攻,最終迫使第17裝甲師撤退,解除了圖拉的壓力,使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從南面迂迴莫斯科的企圖破滅。

    1941年12月5日,蘇軍吹響了莫斯科反擊戰的號角,新組建的加里寧方面軍從突出部北面開始向克林方向進攻,在此過程中蘇軍又組建了數個由步兵師和坦克旅組成的“突擊叢集”。在進攻魯薩的戰役中,蘇軍近衛騎兵第2軍率先衝入了突破口,緊隨其後的是一個“機動坦克群”。蘇軍的其他集團軍也紛紛效仿這種戰法,在這種戰術的打擊下,德軍的防禦逐漸土崩瓦解,不得不拖著殘兵敗卒一路後撤。這一系列進攻作戰中,蘇軍已經意識到快速叢集對戰役發展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嘗試組建更加強大的坦克、機械化軍以及坦克集團軍,以獲得縱深的突擊能力。

    二、縱深防禦體系的建立

    與之前的維亞濟馬防線相比,莫斯科防線更短,因而蘇軍可以擁有餘力增加其防禦的縱深。蘇軍在莫斯科以西修建了兩條完整的防線,而且並非之前那樣由單薄散兵坑組成,而是構築了大量的防禦支撐點和障礙工事。蘇軍一個集團軍所要防禦的正面戰線相比以前也縮短許多,從而可以將更多的師級單位作為預備隊部署在二線,平均防禦縱深高達50公里,這幾乎是10月份時的三倍。蘇軍還將反坦克分隊、步兵、工兵和炮兵依次集中部署在德軍的必經之路上,應付德軍裝甲部隊的集中突擊,蘇軍這一套堅固的縱深防禦體系為抵抗德軍強大的裝甲集團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德軍很難迅速取得戰役自由,不得不陷入持續的正面消耗戰。

    1941年12月1日,德軍第四集團軍沿明斯克—莫斯科公路進犯,在有限的裝甲兵的支援下,第四集團軍迎面撞上了蘇軍精心準備的反坦克防禦區,德軍第四集團軍的進攻陷入停頓,隨後蘇第33集團軍的突擊部隊沉痛打擊了德軍的側翼,迫使德軍第四集團軍轉入了防禦,這是德軍最後一次向莫斯科的大規模突擊。

  • 4 # 平淡47901

    參考中國抗戰就可以發現,戰爭終究靠經濟實力,人口,最重要的是國土面積,以空間換時間,蛇吞象的遊戲規則在滅國這種規模的戰爭中很難實現,蘇聯當時經過斯大林肅反,殺了很多高階,中級軍官,士兵素質普遍不高,但廣袤無垠的領土,比德國多的多的人口,不遜於敵國的工業製造能力,都說明一點,德國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 5 # 在下鋼鐵俠俠俠

    1941年10月,德軍逼近莫斯科,連續雨加雪,泥濘道路變成一望無際的大泥塘,戰馬大量死亡,丟棄無數輜重,汽車摩托車寸步難行,德軍日行僅5至7公里,蠕動行軍。11月,地面封凍,軍隊仍單衣行軍,挖出火炮,大量火炮已損壞,11月底,氣溫降到零下40度,大炮潤滑油凍成固體,數百坦克發動機凍裂,希特勒仍幻想蘇軍已崩潰,12月,乞丐一般的德軍哆哆嗦嗦靠近了莫斯科,德軍用望遠鏡看到了克里姆林宮頂尖的紅五星,這是德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莫斯科,期間佐爾格送來重要情報,日軍不會進攻蘇聯遠東,一列列軍列馳援莫斯科,美英援助物資不斷運抵北冰洋港口,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指揮下,蘇軍反攻了,德軍後撤約100公里,許多蘇軍戰士深入到德軍後方成了游擊隊,雙方對峙到1942年4月,雙方都在醞釀更大規模的戰役,東線驚雷

  • 6 # 熊style

    莫斯科會戰,蘇聯紅軍第一次擊退了納粹德軍的裝甲洪流!它也是蘇聯軍隊戰略防禦轉向戰略相持的開端(正式展開戰略進攻是庫爾斯克戰役以後);

    1941年7月,被打得潰不成軍的蘇聯紅軍統帥部總動員莫斯科居民在莫斯科以西兩道防線上構築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婦女。第一道防線稱做維亞茲馬防線,它的最北端在奧斯塔什科夫以東約三十英里處,據瓦爾代山不遠,中間穿過維亞茲馬以西地區,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長二百餘英里;第二道道防線叫莫日艾斯克防線,在莫斯科以西約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長約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還有四道弧形防線——這就是納粹德軍攻佔明斯克和基輔後,包克的中央集團軍群進抵莫斯科前沿面對的堅實防線!

    1941年10月中旬。納粹德軍才打贏了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可是,俄國的氣候轉為秋雨季節,泥濘的道路、蘇聯獨特的鐵軌、德戰區游擊隊的騷擾讓納粹德國的冬季補給受到制約;

    最要希特勒命的是,斯大林得到了日本不會侵略蘇聯遠東的情報,他毅然下令將數十萬遠東部隊調往莫斯科——這批訓練精良、戰鬥意志堅定的部隊善長嚴冬、尤其是零下氣候的作戰,所有的作戰裝備都是為西伯利亞嚴冬反擊日本侵略準備的——他們抵達莫斯科的時間:恰好進入冬季!

    此外,蘇軍統帥部及時調整了蘇軍作戰編制:將作戰機制指揮不便的機械化軍調整為坦克旅/集團軍,極大的增強了前線蘇軍集團軍的戰鬥力;蘇軍統帥部甚至組建了大本營直接指揮的坦克集團軍,它們在朱可夫最需要支援的時候調撥給他;而中亞的蘇軍部隊也在裝備了嚴冬作戰的裝備以後抵達莫斯科前線!

    儘管,納粹德軍多次調整進攻方向,可是,納粹鐵騎們被莫斯科周邊的三道防禦工事、700公里反坦克塹壕、頑強的蘇軍抵抗困得動彈不得:古德里安進攻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被蘇軍強大炮兵粉碎!

    1941年11月29日當晚,斯大林下達反突擊的命令。蘇軍全線反擊:納粹德軍被擊退了100-250公里,損失軍事人員50餘萬、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15000輛汽車和大量其他軍事裝備——閃電戰第一次被打敗,美英由此開始認真考慮援助蘇聯、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

  • 7 # 東斯坦因

    堅定的戰鬥信念

    歷史上但凡戰鬥力強悍的軍隊,都是有信仰的軍隊。軍隊的信仰,也可以叫做軍魂,簡單地說,就是讓每一位普通戰士也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戰,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做到上下一心、行動一致、將士用命。

    莫斯科會戰中,蘇聯紅軍以蘇聯共產黨員為骨幹,在保家衛國和十月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戰鬥意志堅定,眾志成城,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如喊出那句“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著名戰鬥口號的蘇聯英雄克洛奇科夫·季耶夫。他領導潘菲洛夫英雄小組於1941年11月16日與德軍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上的杜博謝科沃會讓站附近同幾十輛敵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戰鬥,擊毀坦克18輛,未讓敵人透過自己的陣地。在戰鬥的關鍵時刻,身負重傷的克洛奇科夫—季耶夫帶著一捆手榴彈猛撲到敵坦克下,炸燬了坦克,壯烈犧牲。

    戰爭中學習戰爭

    在蘇德戰爭剛開始時,蘇聯紅軍受肅反的動盪,以及對裝甲部隊錯誤的定位,戰鬥力與德國軍隊相比有較大的的差距,被德國裝甲部隊打的落花流水。雖然經歷了無數的失敗,但是蘇聯紅軍裝甲部隊卻也在戰爭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探索,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戰術,並逐步反超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德國軍隊。

    蘇聯政府強大的動員能力

    莫斯科會戰時,蘇聯增援部隊從蘇聯的四面八方趕赴莫斯科;烏拉爾、西伯利亞、伏爾加河流域和中亞運來武器裝備和物資,也是絡繹不絕,

    據統計,整個莫斯科會戰中,蘇軍統帥部先後投入的戰略預備隊,僅合成集團軍就達 18 個。轉 入反攻前夕,蘇軍統帥部向莫斯科方向調去的兵力達 150 個師和 44 個旅,分別佔蘇軍戰略預備 隊師的 52%、戰略預備隊旅的 47%。轉入反攻階段後,蘇軍同時集中 6 個集團軍的戰略預備隊, 對當面德軍形成了兵力優勢。

    德國軍隊隨著戰線的拉長,後勤供應不上,已成強弩之末

    眾所周知,蘇聯的鐵軌軌距與德國的不一樣。原本德國希望透過望繳獲和利用俄國鐵路車輛來保障後勤運輸。但繳獲的機車和車輛難以滿足需求,又不得不將俄國鐵軌改成德國軌距,這一浩大的改造工程直到莫斯科會戰結束也沒有完成。隨著蘇德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後勤保障困難的情況日益嚴重。

    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使德軍所需物資要長途跋涉從後方前運,造成戰時後勤保障的混亂,時常補給不足、供應不上。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補給跟不上,嚴重限制了德軍戰鬥力的發揮。再加之,數月的高強度戰鬥。所以此時的德軍已經是師老兵疲成強弩之末。

    天氣

    德軍幻想莫斯科戰役能在入冬前結束,戰前完全沒有進行禦寒物資 的生產和儲備,以致嚴冬到來時,不能為前線部隊及時提供冬服及其他防寒物資,使得德軍人員大量凍死凍傷,武器裝備無法使用。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8 # 紅色手電筒

    對於蘇軍來說,使用自己的鮮血交了學費,這才逐步扭轉了不利的戰局。在莫斯科戰役中,除了的德國人總是說到的天氣好冷,道路泥濘以外,蘇軍自身的改變也是很大的原因。蘇軍在莫斯科會戰中,使用各種手段遲滯德軍坦克的進攻,綜合運用反坦克壕、雷區、炮兵等各種手段,而當德軍坦克被阻止住的時候,德軍的進攻也就被阻止了。德國人的88高炮號稱萬能炮,蘇軍也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效果也不錯。

    蘇軍從莫斯科城下開始,行動開始變得謹慎起來,這個從蘇軍坦克第4旅在姆岑斯克的行動就可以看出來,蘇軍到了姆岑斯克城外,發現城裡的情況不明,這個時候如果是戰爭初期,蘇軍會不管不顧衝上去,而這個時候,卡圖科夫首先派出了兩批坦克步兵偵察隊,首先摸清情況,然後再根據敵情作出決策,利用坦克設伏,有效的遲滯了德軍的行動,為後方調兵爭取了時間。

    這個方面是蘇軍的行動開始謹慎小心,不再象戰爭初期那樣給德軍送人頭。當蘇軍進入工事開始防禦後,德軍也就好日子到頭了。蘇軍充分利用莫斯科是鐵路中心的便利條件,從蘇聯各地調兵,像著名的近衛第8步兵師就是從哈薩克調過來的,而且這個師還是那種1.4萬的師,齊裝滿員,這個十分不容易。調兵是一個方面,守衛莫斯科的部隊主要是組建的新部隊。蘇軍新組建的部隊數量不少,但是質量不高,在蘇軍後來反攻的時候,主要的機動兵力是騎兵。而且蘇軍還是在慢慢學習戰爭,包括斯大林在內,斯大林依舊是喜歡催朱可夫迅速發動進攻,按照朱可夫的話就是像一個不成熟的拳擊手,急於投入比賽。

    而蘇軍在組織防禦的時候也有改進,原來蘇軍的防禦工事就是一個一個的單兵掩體,到了莫斯科戰役,蘇軍開始構築防禦塹壕體系,羅科索夫斯基回憶,蘇軍開始命令構築塹壕,當時由於部隊沒有受過這種訓練,不過對於羅科索夫斯基這種一戰老兵來說挖溝並不困難。有了塹壕系統,兵力可以透過塹壕機動,這樣隨時可以填補戰線的缺口,而原來在單人掩體中計程車兵左右鄰都看不見,在單獨面對德軍的坦克大炮的時候,很容易就自行逃走,而在塹壕中,由於可以機動兵力,士兵的孤獨感大大減輕,在面對對方的情況下可以相互鼓勵,這樣士兵的心理狀況大大改善。這樣,蘇軍防禦的穩定性大大加強了。更不用說,蘇軍是設定多道防線,並且開始用空間換時間,在德軍的壓力下,蘇軍開始緩慢而有秩序的後撤,這種情況下,德軍就很難快速推進。

    蘇軍經過幾個月的戰爭,對於德軍的行動已經是摸到了一些門道,按照朱可夫的話說就是,德軍裝甲部隊的集結地域就是德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判明瞭德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就要集中自己的預備隊去抗擊德軍的進攻,同時,蘇軍也開始把高炮用來打德軍的坦克,由於莫斯科地區的防空部隊很多,這樣就大大的增加了反坦克火器的密度,這種情況下德軍面對蘇軍的實力開始增強,而德軍自身後勤保障乏力的缺點充分的暴露了出來,德軍的坦克部隊的進攻變得不再犀利並且最終被阻止。

  • 9 # 吳永平33

    莫斯科蘇聯的心臟蘇聯的精神,蘇聯人民的寄託,國家的象徵。莫斯科被踐踏和揉藺也就是踐踏了全體蘇聯人民。所以蘇聯人民和軍隊誓死保衛莫斯科的精神所在!

  • 10 # 高長寬4

    德軍戰線過長,不能速戰速決。天寒地凍,難以禦寒。蘇軍也沒啥戰術,指揮官被自己人殺得沒幾個了。全憑在本土作戰勇敢拚命,拿人往上墊。但蘇聯的軍工生產能力和戰略縱深給了德軍致命打擊。

  • 11 # 軍武小咖

    與其說莫斯科保衛戰時期的蘇聯軍隊戰鬥素養非常強,不如說是莫斯科保衛戰激發了蘇聯軍隊的戰鬥素養。在莫斯科保衛戰爆發前,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無論是蘇芬戰爭還是諾門罕之戰,蘇聯軍隊都暴露出了很大的問題。在諾門罕之戰中,蘇聯依靠著巨大的裝備優勢,以壓倒性的勝利擊敗了日軍,然而從戰後的統計資料來看,蘇軍的傷亡人數卻高於日軍。

    蘇芬戰爭更是蘇聯軍隊的恥辱之戰,芬蘭軍隊採用游擊戰術,消滅了數十萬蘇聯軍隊。在蘇芬戰爭結束後,蘇聯的一個軍官說:我們得到的土地,足以埋葬我們犧牲的戰友。而在莫斯科保衛戰爆發前,德國軍隊在四個月的時間裡面,消滅了數百萬蘇聯軍隊,僅僅基輔戰役德軍就俘虜了60萬蘇軍。從這些情況來看,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前,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戰鬥素養也並不高。

    然而在莫斯科保衛戰爆發後,一直節節勝利的德軍,卻遭到了蘇軍頑強的抵抗,最終狼狽的退出了莫斯科。 蘇聯軍隊的戰鬥力能夠快速提升,主要是因為蘇聯軍隊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戰鬥素養和戰鬥意志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蘇聯軍隊的戰鬥素養和戰鬥意志能夠快速提升,一方面是因為莫斯科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是因為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鼓舞。

    德國軍隊進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時候,很多人都勸說斯大林撤退到後方,但是斯大林拒絕了撤退的請求,堅持留守在莫斯科一線。斯大林沒有從莫斯科撤走,極大的鼓舞了蘇聯軍隊計程車氣。蘇聯士兵在作戰的時候,也喊出了:“蘇聯雖大,但是我們已經無路可退,後面就是莫斯科。”的口號。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原來士氣不振的蘇聯軍隊,爆發出了極強的戰鬥力,最終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也就是從莫斯科保衛戰開始,蘇聯軍隊逐漸找回了狀態,德軍勢如破竹的攻勢被蘇軍擋住,蘇聯也最終贏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可以說正是因為莫斯科保衛戰的爆發,蘇聯才能夠重新找到狀態,蘇聯軍隊的戰鬥素養才能夠迅速提升。

  • 12 # asiavikin雜談

    【asiavikin獨立視角】

    有效地組織了以炮兵為核心的大縱深反坦克防禦體系,以騎兵-機械化叢集為主的機動防禦手段,現場指揮員的靈活決斷。

    以著名的16集團軍在11月中旬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區組織的防禦就可以看出來。

    當時該集團軍構築了三道防禦地帶。其主要防禦地帶也就是受威脅最嚴重的南翼部分,由學員團,316步兵師(即著名的潘菲洛夫師),第50騎兵師全部,以及第18和78步兵師各一個團防守。距離前沿8-20公里的第二防禦地帶也就是中間地帶上,第126,第18和第78步兵師以主力佔領這一地區的重要方向。第三防禦地帶則位於35-45公里的縱深內,利用天然水障礙——伊斯特拉水庫和伊斯特拉河建立集團軍後方地區。由於第16集團軍兵力不足,這一地區轉由西方面軍預備隊構築。集團軍把掌握的各炮兵團有所側重的分配給第一梯隊各師,這樣在左翼的沃洛科拉姆斯克-伊斯特拉方向建立了12個防坦克地域。其中,316師防禦地帶內有3個。該師第1075步兵團防禦地段內的亞德洛沃,250.1高地,戈留內地域的防坦克地域,因加強有兩個反坦克炮兵團,得以有火炮20門。1073團在琴齊地域建立了7門火炮的反坦克地域,而1077團在葉夫列莫沃,阿芙多季一諾,戈盧布措沃則擁有4門火炮。

    由於缺乏坦克,第16集團軍只能以騎兵作為快速部隊。蘇軍的騎兵是以騾馬為機動手段,進入戰場後下馬以步兵的戰鬥隊形投入戰鬥,實際相當於能夠快速機動的步兵部隊。然而這在10月份的泥濘和11月份的冰雪之中顯得極為重要。例如德軍10月27日左右突破了316師防禦,沿沃洛科拉姆斯克向東的公路發展進攻的時候,正是從前沿撤下的第50騎兵師及時機動到位最先攔住了德軍的去路。而11月23日德軍奪取了克林之後,也是多瓦托爾騎兵叢集趕往當地組織第一批防禦。

    而16集團軍的坦克部隊是陸續抵達的,雖然數量不多,但這些部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時候是以設伏手段來打擊德軍的行軍縱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衛第1坦克旅僅在德軍第二次對莫斯科發動進攻的14天中就摧毀了德軍106輛坦克,37門反坦克炮,16門重炮,16門迫擊炮,3個完整的迫擊炮連,8臺牽引車,13個永備工事,27個機槍發射點,55輛汽車,51輛摩托。其自身損失了7輛坦克,另有26輛受損坦克得到修復。

    相機處置,從威脅較小地段抽調兵力加強威脅較大的地段。這不僅是第16集團軍的特點,也是西方面軍的特點。當判斷出一處地段受到較大威脅時,如克拉斯納亞波良納,而另一處雖然也受威脅但較小時,如伊斯特拉防線,16集團軍通常會削弱受威脅較小地段把部分兵力兵器調往受威脅較大的地段,例如數個炮兵團的調動。而西方面軍在德軍奪取太陽山城地區可能從方面軍北段發展突破時,除了用手頭不大的預備隊和責令第16集團軍組織兵力進行封堵之外,還從比較平靜的方面軍中央地段抽調了近衛第7步兵師趕往太陽山城方向增援。

    正式由於蘇軍採取了這些對路的戰術,才逐漸耗盡了德軍機械化部隊的衝擊力,將其擋在莫斯科城下,併為12月初的反攻創造了條件。

  • 13 # 雷姐的機械空間

    眾所周知,德軍之所以於1942之前在西歐和東歐地區的戰事中無往不勝,對閃電戰和空地聯合作戰等先進戰術的使用,一直都是德軍戰爭初期戰必勝攻必取的最主要因素,加上武器裝備也比較精良,士兵戰鬥素養也比較高。

    典型的例子,就是戰術落後意志薄弱的波蘭法國等國的軍隊在被戰術素養高超的德軍機動力量穿插包圍後,包圍圈指揮官很快就會意識到抵抗是徒勞的,從而率領成千上萬計程車兵向德軍投降。同時,由於大量有生力量的損失,德軍在接下來的穿插突進中幾乎如入無人之境,德軍可以迅速佔領各大戰略要點,處於懵逼狀態下當局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根本沒時間進入戰爭動員,兵力完全沒有展開,剛剛開始有點抵抗,在德軍的進攻下,就不得不宣佈向德國投降。

    而在蘇德戰爭早期,戰術素養落後的蘇軍士兵被大批包圍後,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區被善於應用閃電戰、鉗型攻勢的德軍俘虜殲滅大量有生力量。至1941年9月時,德軍直接俘虜殲滅的蘇聯軍隊已經超過300萬,德國中央集團軍185萬大軍已經將戰線已經推進至莫斯科外圍防線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此時的莫斯科正陷入準備不足和兵力不足的雙重困境。雖然,德軍的處境也並不比蘇聯強多少,但是,只要德軍再完成一次漂亮的大規模穿插合圍,蘇聯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德軍在鏖戰三個月後,最終輸掉了這場關鍵性戰役。說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失敗因素,很多人都將其歸咎為該死的天氣,漫長的補給線以及蘇軍的人海戰術。然而,必須承認,假如蘇軍的戰術素養假如相較以往的戰役中沒有任何進步,蘇軍同樣不可能獲得這場意義巨大的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蘇軍戰術素養的提升還要從莫斯科保衛戰2個月前的斯摩稜斯克戰役說起,在斯摩稜斯克戰役中,蘇聯軍隊的損失雖然超過40萬,戰線被推進200公里。但是,值得注意,蘇聯軍隊在這場戰役中首次開始嘗試著進行機動防禦和戰術穿插,而不是固守原地,許多效仿德軍戰術的新戰術的運用和愈來愈頑強的蘇聯軍隊在這場戰役中不僅極大的重創了德軍,還為莫斯科防線的建立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隨後,在莫斯科戰役中,蘇聯軍隊基於此前失敗經驗總結出來的新戰術被不斷應用創新,莫斯科戰役初期,德軍三個裝甲叢集先鋒雖然迅速穿插包圍了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內的超過6個軍的蘇軍部隊,撕開了莫斯科防線。但是,被包圍的蘇軍6個軍並沒有像以往一樣投降,而是積極的運動起來不斷地穿插突圍打擊對德軍的補給線,德國因此不得不將準備進攻莫斯科的28個師調回來打游擊。

    與此同時,認識到閃電戰缺點的蘇軍在同一時間內不斷加強莫斯科防線的防禦以求遲滯德軍,為部隊的支援和集結爭取時間,蘇聯政府也開始進行全國動員,大量青年進行短暫的訓練後入伍,戰役形式開始逐漸逆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使自己更自信,內心更強大,面對生活更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