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兔子先生
-
2 # 做書
如今的出版業早就不再是出版社全權把控的時代,圖書質量的良莠,也不再是單靠圖書封面上一個出版社的logo就能評判。
如果你想了解書商相關的資訊,拿到一本書,最好先看書脊,就是側面立著的這部分,書脊的最上面,往往會印有書商的品牌Logo。
過去,操控圖書出版的大單位是出版社,簡單說,就是受到國家肯定的、能夠出版圖書的正規出版機構,這些人手裡攥著國家每年分配的書號,而圖書,只有有書號才算正規出版物。
現在…… 手握書號能夠讓非法出版物變合法的,仍然是出版社。
-
3 # 太嗯了
個人認為出版社是哪家是件比較重要的事,我算個輕小說愛好者,我買書一般會看是什麼出版社的,就像拿天聞角川和精品堂的去對比,在排版,紙質,翻譯等細節上都有所不同,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
4 # 鵝媽媽講閱讀
買書挑出版社也是一種標準,和買衣服買電器選品牌的,是一個道理,不太瞭解為什麼說根本不會買書。
如果說出版社現在是市場經濟,以市場為主,一些好的出版社還是會維持名聲,選擇較好的書籍來出版,比如商務印書館。
我自己買書會按兩個路徑來挑選:
1按主題來,比如最近在研究大資料,我就會在第一本書裡找到要看的第二本書,在第二本書裡找到第三本書,以此類推,直到覺得一個主題看差不多了,了結。
2關注名人看最前沿的書。這個時代最大的便利就是你坐在家裡就能知道大家都在看什麼,大家都樂意分享自己的思想。
-
5 # 隔壁老王0199
我買書還是習慣挑挑出版社的。傳統文學正統文學首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經史子集往往第一反應買中華書局的,次選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外國文學首選譯林出版社。等等。不是說其他出版社的不好,只是心理上不習慣。算是強迫症吧。
-
6 # 大兜兜14653458
瞎扯,本人不敢苟同,術業有專攻,出版社也是如此,古籍方面必是上海古籍和中華,漢譯名著必是商務,人家傳承百年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一部二十四史加清史稿人家中華搞了半個世紀,飲冰室合集人家前後也有五六十年,這不是什麼下三濫的出版社能做得來的。
-
7 # 姜塵默
提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一個很會買書的人。!買書,不挑出本色哪條什麼,就拿個哪個說明再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去買一本是這樣的嗎?我感覺提問的人才是大神。
現在的書參差不齊印刷質量,較定質量,還是要去挑出版社的。
-
8 # 華富強
有些沒文化的人,買書只知道書名,不知道出版社,結果買回來一堆垃圾。譬如《新華字典》,正規書店賣的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正牌子貨。在一些小書店,地攤,超市(即使大如沃爾瑪),賣的居然是什麼“新疆伊犁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之類。
結論,當你在書的海洋中徜徉,為選書而困惑時,可以選擇一些老牌、大牌、名牌出版社的出品,雖然可能還是不滿意,但是肯定值得一讀的。
-
9 # 皛舒
這個觀點不周延。問題是你要買什麼書。比如買工具書就一定要選權威出版社的,比如商務出版社。小說類的圖書要看作者是誰,出版社就不重要了。圖片類的書籍是專業類的資料還是買專業出版社出版的好。而理論書籍則要看作者的權威性,哪出版的比你重要。如此等等,關鍵是看你買什麼書了。
-
10 # Wg7637359
“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這個觀點在當下應該是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因為目前圖書市場亂象叢生,同樣的書名不同的出版社,質量差距太大,尤其是盜版盛行的情況下,否則買回來一堆垃圾,浪費錢,而且現在很多人喜歡解讀一些書籍,尤其是古籍善本,參差不齊,更要謹慎。
-
11 # 李明裡的日記
不挑出版社的才是根本不會買書的。同一本書。質量能相差十萬八千里。刷次。裝幀。翻譯。校對。用紙。都是細節點。一般比較大的出版社質量也比較牢靠。因為資金雄厚後會找到可靠的印刷單位。
-
12 # 閒人午哥
我們導師就是這個觀點的堅定支持者。
但有個前提,就是在專業書籍(政治學)上。這個主要是因為這些書涉及到翻譯和刪減,一個出版社往往對應著一個翻譯版本,如果選擇了錯誤的版本,你會發現一些專業詞彙被翻譯成了另外的一個,一些非關鍵的地方則可能被刪減,導致在之後的某些地方邏無法自洽。比如,《資本論》、《論法的精神》…各出版社的書差得就多了。
-
13 # 偽文藝小短腿
一般來說比較好的出版社,編輯水平會比較高,譯者出現渣翻譯、書籍裝幀質量太次的情況會比較少。對於一些比較好的出版社,比如公認的水平比較高的三聯書店,也曾召回過質量實在太差的書。
挑書時有書評看作為參照就更好了。
1.商務印書館:老牌出版社,質量有保證,出從著名的漢譯名著、學術論文集到幼兒讀物、外語教材、新華字典等很多種類的書籍。
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多出版文史類書籍,比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這些學術味濃厚的出版社,三聯書店的書要更為“閒”一些。也出版科普讀物,三聯的新知文庫就是十分有趣的科普讀物叢書。
3.上海三聯書店:21世紀成立的出版社,和上面的並不是同一家,書籍的裝幀、紙質都比不上上面那一家。對裝幀和紙質有較高要求的書友謹慎購買。
4.中華書局:多為和我國文史相關的書籍。最為有名的當屬點校本二十四史。有這出版社真是我國文化的幸事。
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以前多出學術書籍,近幾年出的甲骨文圖書相當好,裝幀相當新潮。
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很正經的學術書= =
7.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同上。
8.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和貝貝特公司合作出版有理想國、新民說系列圖書,多關注近現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
9.譯林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風格比較接近的出版社,翻譯水平有保證。
10.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書種類很雜,不過裝幀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11.上海文藝出版社: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相當好的出版社,短經典系列(短篇小說集)、巴別塔詩典(詩集)、企鵝經典(與企鵝出版社合作)這幾套書籍都相當棒。
12.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大概是四家我國出版文史類書籍量較多且質量高的大學出版社了吧。
13.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冰與火之歌系列和重現經典系列都不錯,可惜紙質不行。
…
-
14 # 子語梵歌
以前沒錢的時候就是買盜版,或者那種小字的書,比如嶽麓書社的,便宜啊!後來寬鬆了當然還是要買好出版社的書,裝幀精美,排版整潔。名著首選人民文學出版社;雜文當然是三聯的;外國文學首選譯林出版社;工具書商務印書館;古籍選中華書局的,財經類中信出版社。個人最喜歡三聯書店的書,內容質量高,買書首選。
-
15 # 馬維
我不能同意“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這個說法。
真正喜歡讀書,並且經常買書的老讀者都知道,就像買衣服、鞋子和日常用品要看品牌一樣,出版社就代表了圖書的品牌,而品牌就是質量的保證。
比如說吧,我們都知道,如果是文學書,人民文學社的品牌可信任度最高,無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這家出版社所擁有的作者和翻譯者資源,都是最牢靠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文壇的大多數名家,莫言、餘華、格非、遲子建、方方、劉震雲等等人物,都喜歡把自己的作品交給他們出版的緣故,他們長期以來跟名家打交道,編輯素質相對較高,合同履行時也更講信譽,而且,能在這家出版社出書,本身也是實力的體現,因此,如果你要買中國或者外國經典文學書,選擇這家的,一般沒錯。
同樣,在外國文學領域,上海譯文出版社也是很不錯的。學術書,則是商務印書館和三聯書店出的最靠譜,因為這兩家都積累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學術出版經驗,跟各領域i的專家學者關係良好,學者們都願意把書交給他們出。此外,在古籍領域,則是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天津古籍的質量最高,這也是大,家公認的。
因此,如果你買一本書,發現有多個版本,卻不知道哪個更好的時候,選擇一家信譽好的出版社就非常重要。同樣的書,好的出版社裝幀精良、編輯到位、價格還一定高;有些不太專業的出版社,印刷錯誤多,編輯和圖文都做得看起來不舒服,讓閱讀缺乏良好體驗,價格有時候還很離譜。更不要說,那些翻譯作品,尤其是翻譯的文學作品,因為譯者的緣故,文字質量本身就有著天壤之別。所以,並不是說,只要是書,一樣的內容,讀起來效果就都一樣。懂行的讀者,挑書是必定要看出版社的,尤其是在能夠選擇的情況下,必定是非名社不選。
-
16 # 對方向你比了個2
完全不贊同題主的說法,出版社是買書的重要關注點之一。
1.同一本書,不同出版社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書很多出版社都會出,如四大名著等經典古籍。常見的有人民文學,嶽麓,各古籍出版社以及其他雜類出版社等。綜合印刷、校對和註釋質量(以下推薦均同)個人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
2.各出版社術業有專攻。由於選題傳統和購買版權的側重不同,有些出版社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明星書系,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如三聯(非上海三聯)的西方學術,商務的漢譯名著,社科文獻的甲骨文,廣西師範的理想國,上海世紀的世紀文庫,上海譯文的名著精選,譯林的經典譯林和人文譯叢,人民文學的名著名譯,中華書局的國學文庫,北大的元典和通識講座都可以算是質量的保證。另外前些年四川科技的科幻,近年來新星的推理和科幻,江蘇文藝的科幻,中信的社科,重慶的暢銷小說也很有特點。
以上兩點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
17 # 公孫的父親大人
買書與所有的事物一樣~你一開始根本不知道怎樣區分好壞~只有好的書才是對人有助益的~隨著看書的增多~買書也就增多~隨著知識的累積~對知識對文字對審美的提高~你就越來越會甄別~當你會甄別以後你會發現~你不光挑出版社~你還要挑作者,挑譯者,挑版本,挑裝幀~一切你都會挑~只有不會看書不懂書的人,才會網站推什麼自己買什麼~因為他還很淺薄~
-
18 # 踢淘在轉究
不贊同,買書挑出版社就跟我們去買衣服挑牌子一樣,大家一般喜歡買覺得適合自己風格的衣服品牌,書也一樣喜歡買對自己口味的品牌,因為常買書就會發現有些出版社編輯選的書內容、排版風格和書籍封面設計等等都比較符合自己胃口,就會去買,比如個人就比較愛中信和三聯的書
-
19 # 艾米麗艾拉
我不同意“買書挑出版社的人根本不會買書”的說法。我買書,肯定是要看看出版社的。在我看來,買書不挑出版社,那人才不會買書。買書為什麼要挑出版社?一句話,出版社是品牌,好的出版社出的書靠譜。
買書這麼多年了,我早就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印象,八九不離十。
比如,買國產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權威)的,灕江出版社(小清新)的;買翻譯小說,譯文出版社,上海譯文的;買中國史的,中華書局的(最愛那套經典的豎排24史);買學術的,商務印書館的(一直收藏著那套漢譯學術名著,看了一輩子了,也沒看完)。
這些出版社共同的特點是可靠,編輯水平一流,裝幀大方美觀,書一入手幾乎沒有什麼毛病,你完全可以信任出版社。
還有一個人民出版社,編輯和裝幀質量絕對高,不過它的書一般不用買,單位會發,你懂的。
近年來也有些大學出版社不錯,陝西師大出版社,北大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等,都有些讓人眼睛一亮,很有意思的書問世,質量也不錯。至於地方出版社,部門出版社(專業書除外,我不大懂),某某城市出版社,我特別警惕,常有賣書號嫌疑,一般也就是在書店瞄一眼,不買。
順便說一下,我現在買書一般也不在書店裡買。不過又很愛逛書店。逛的目的是瀏覽,看哪本書入眼,翻一翻,可以接受的話掏出手機網上買。大家不要指責我佔書店便宜,實在是書店裡的書太貴了。感覺實體書店都在苟延殘喘,說不定哪天就消失了。我其實特別不希望它們消失掉,有書店可以逛逛是個很不錯的消遣。
-
20 # 史鐵生
買書當然要挑出版社,尤其是買譯本更要挑選好的出版社,比如上海譯文、人民文學、江蘇譯林(鳳凰)等。當然真正會買書的人更挑譯者,林少華的日文譯作,汝龍草嬰的俄文譯作,梁實秋余光中的英文譯作,王道乾的法文譯作,楊武能的德文譯作等。
回覆列表
從“器”的角度來說,出版社決定了紙質質量,裝幀質量,排版質量以及校勘水平等等。
從“道”的角度來說,不同的出版社會有不同的出版傾向,不同的出版口味等等,比如上海譯文的口味就是經典,廣西師大的口味就是先鋒等等。
一般來說,書店閒逛,如果不知道該讀哪本,找與自己對味的出版社是很有效率的做法。
此外,當面對著某一本自己不太瞭解的書和作者時,出版社也能直接反映出書籍內容的質量。當然,面對一眾自己不瞭解的譯本時,選擇一個對路的出版社也很有用。
此外之外,某些藏書家也會挑一挑出版社。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