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三寸金蓮在古代是美女的標配,蘇軾《菩薩蠻》詞中有“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辛棄疾《菩薩蠻》詞中有“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把三寸金蓮形容的惟妙惟肖,美不勝收。

    我見到的三寸金蓮卻沒有這麼美,大概是三寸金蓮的美也僅僅是形容女子年輕的時候。

    在我們村裡有一個老太太,三寸金蓮走路都走不穩。

  • 2 # 麥玥奇10

    我小的時候見過小腳的老太太走路,但是她們光腳我沒見過,後來長大了,我在圖片上見過逛腳的小腳,真的是不忍直視,我感嘆自己還好生在這個美好的時代,不然有的苦受,還好裹小腳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 3 # 淑琴記錄生活

    我的奶奶就是裹腳的小腳,走路很吃力!別說幹活了!但是那個年代日子很苦,幹活家裡吃的就不夠,更別說還要去幹活,什麼體力活都要做,真的難以想象奶奶那個年代裹腳的人是怎麼過來的!遇到陰天下雨天還會疼呢!畢竟裹成小腳傷害到了骨頭,所以難免有些後遺症!心疼奶奶還會那些裹腳的老人們!

    記得小時候,我調皮的時候奶奶的那雙腳是根本追不上我的!當然長大了難免懂得奶奶的辛苦幫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 4 # 夢中晴雨

    古代女人裹小腳,美得血淋淋?我作為一個臨稀之人,乘機前來插一言。我國女人注重腳型美觀,歷代不乏注重,女性的鞋上都要繡上鮮美圖樣,比如富貴不斷頭,牡丹玟瑰等。新鞋比較偏小,備有穿鞋的鞋鎦子才可套上去。在穿之前,在鞋裡用木棒搗實裝上幹小麥或豆類糧食,然後加水澎漲撐好新鞋,方可用鞋鎦子才能穿著。但到元朝,因為漢族女性中,有武朮傳承的人太多了,一般交手,男人會手下留情,但女性會痛下殺手,因為女性自我保護意識強的緣故,蒙古人不怕男性,只怕親近漢族女性時受傷害,於是想了一個高招,強令女性包手裹足。後來為了讓女性參於勞作,放棄了包手號令,強令裹足。當女性裹成三寸金蓮時,再也沒有反抗的能力。在元朝封建統治時,婦女受盡凌辱,受盡折磨。當漢族男人聚到新娘時,當天先入洞房的"家長"蒙人,以後才歸還新郎。為了統治漢人,在漢人區派有蒙人"家長"監管,一切刀具收歸家長,做飯時零時領取,按時歸還。元朝的統治是血性殘忍的。漢族人為了爭取自由,便想了一妙招,在中秋節送月餅,在月餅夾帶字條,約合在臘月除夕晚上統一行動,一夜都殺了家長韃韃。由於陰魂不散,後來人就尊為所謂的野蠻家神。婦女裹腳的漫長時間的經歷形成了習慣,一直延續到了辛亥革命之前。我母親也也封建沿襲的受害者,由於外祖母早逝,外祖爺不會纏裹,腳與其他同輩女性比較略大一些。當父親娶回時受到大伯媽等的恥笑和譏諷。母親承受了封建社會制度的不公平對待,父親也為母親的大腳受到其他同齡男性的譏笑。解放後,中國女性在封建的精神枷鎖下解救了出來。在集體勞動中獲得了優勢,比大伯媽利索麻利多了,工分就是別大伯媽高很多。從此腳不如人的羞澀一去不復返了。新中國給了女性的人格尊重,有了平等的對待。新中國好,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謝謝!

  • 5 # 過時美

    呵呵!我外婆就是裹過小腳的!

  • 6 # 石建雲

    我的奶奶,就是一位裹著小腳的家庭婦女。她生於一八九八年農曆六月廿四日,於一九九O年農曆正月初十逝世,享年九十二歲。離開我們整整三十年了。奶奶去世時,我在外當兵。當時,家裡知道我快要退役了,也就沒有通知我。當我退役回家時,才知道第二天已是奶奶的“四七”了。奶奶一生清貧,十分賢惠;勤儉持家,做得一手好飯,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我從來沒見過她給誰發過脾氣,與人交流總是和顏面色。她老人家經常教育我們,要安分守己,兢兢業業,與人為善,樂於助人。這些成為奶奶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永遠懷念奶奶。曾計劃在適當的時候,寫一篇懷念奶奶的文章,但還沒有著手。今天,借回答這一問題,談談奶奶,也算是對奶奶的一種懷念吧。

  • 7 # 杜彩萍

    我奶奶和姥姥都是小腳。在我記憶裡,奶奶不大動,老坐在花樹底下做針線。姥姥可就不同了,顛著一雙小腳愛上街,並且走的飛快,那時我小走的慢,經常被她催促。

    如果碰上太陽好的一天,姥姥就會洗腳。她洗腳時老把我關在大門外,不讓看,並且一洗就是半天,我一直很好奇她的小腳。

    後來看文學作品,才知道女人小腳的由來。也對那些因古代男人的審美觀,而使婦女受盡摧殘的“三寸金蓮”所震撼。後來新中國解放了,也解放了婦女們,不再被強迫裹小腳。

  • 8 # 迷你三寶

    古代女人以腳小為美,裹小腳又稱纏足是古代社會的一種陋習,卻還是一種審美標準。古代女人一般從四五歲開始裹足,裹足前先以熱水燙腳,把腳燙的沒了知覺後,將除拇指外的四個腳趾強行向腳底彎曲,讓腳趾緊貼腳底,並裹上白布,纏上線,剛開始時十分痛苦,難以站立,只能臥床或爬行。經過長時間的纏足,腳就會被纏得短小。那時結婚主要看腳,所以女人腳纏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她的婚姻大事。

    我鄰居家奶奶就是裹的小腳。她的腳特別小,每次走起路來都是小碎步,一扭一扭的。我當時還小,很好奇她的腳咋那麼小,我就問她,她總是呵呵一笑說:小娃娃,這叫“三寸金蓮”,明白不?我總疑惑的搖搖頭。

    有一次,她在洗腳時被我看到了,當時真有點害怕:因為多年的纏裹,4個腳趾已經蜷曲到腳掌下面,只有拇指還保持原來的形狀。腳掌與腳跟之間有道很深的縫隙,腳心就在那個縫隙裡面。看著都很疼。

    鄰居奶奶看到我害怕了,就故意逗我說:娃,你敢摸摸不。我嚇的扭頭就跑。

  • 9 # 無奈的人1968

    我奶奶就是裹小腳的,封建時代的女人,美不美看腳小不小,三寸金蓮,我奶奶的就是三寸長,她回憶在二歲時,她娘就用布把她的腳纏起來了,一直纏成人。我爺爺死得早,聽鄰居說,別看我奶奶腳小,但幹起農活來,一點都不差,重活,粗活都幹。特懷念我的奶奶!

  • 10 # 一介農夫w

    奶奶生於1901年,從清未到“大包乾”前去世,歷三朝,真正的三寸小腳。從五六歲開始裹腳,直到把除大腳趾外的四個腳趾全壓折在腳掌底下定型為止。穿的尖頭小繡花鞋,奶奶在我的記憶裡睡覺從沒脫過鞋。只有要洗腳剪指甲洗裹腳布才脫鞋,那捂得發白弓著腳背,用腳趾頭當腳底的腳:難看死了,真不忍直睹,又噁心又可憐。奶奶說收莊稼她們一直在砂地裡跪著拔麥子,糧食袋子爬著背,娶媳婦時挑腳小的,幹活時沒人因為腳小而放過你,倒因腳小幹活不吃勁行動不方便更讓男人們盛氣凌人。

    也不知從哪個朝代起,要女人受如此折磨,還美其名曰“三寸金蓮”,完全就是泯滅人性的酷刑。而且是一輩子的酷刑。

  • 11 # 秋葉翁

    見過,我外婆就是一個小腳老太太,我小的時候淘氣,我在前面跑,外婆總是追不上我,我繞著房子跑了一圈又一圈,外婆拿我沒找招,只能在後面罵,小腳女人的行動不便,給她們帶來的痛苦是終生的,是別人無法理解的。

  • 12 # 鴻樓書主

    見過。現在村裡還有裹小腳的老太太呢。當然年歲都大得很了。如果你對裹小腳感興趣,推薦你讀讀馮驥才的小說《三寸金蓮》。你會有大大的收穫

  • 13 # 我從山中來570328

    女人裹小腳,在我們這一帶有一個傳說。大體意思是這麼說的,雞精害死蘇妲己以後,把自己變成了蘇妲己,可是腳沒變過來,怕被紂王發現,就把腳裹了起來,但還是跟別人不一樣,就攛掇紂王下令讓全天下的女人都裹腳,從那以後,女人就都興裹腳了。因為蘇妲己的腳小,上行下效,所以民間就認為腳裹得越小越美。

    舊社會的農村,女人沒有幾個不裹腳的,在三四歲五六歲的時候,在大人們的威逼利誘下,把腳裹起來了,而且裹得越小越好,標準就是所謂的三寸金蓮。過去有的人家娶媳婦,把腳大腳小作為一個條件來衡量的,腳大的女人不好找婆家。

    最後一批裹腳的女人,現在已經八九十歲了,我們村裡還有好幾個呢,都是那種半大不小的腳。這些人經過了裹腳放腳兩次過程,裹腳的時候哭著喊著不裹,放腳的時候又哭著喊著不想放。聽她們自己講,剛解放的時候,政府號召放腳,很多人還不願意放,是區上的幹部,帶著村裡的識字班強行放開的。由於裹的時候腳趾已經受傷了,所以,放也沒有完全放開,沒有恢復正常,就成了現在的半大不小的樣子了。

  • 14 # 大妮談古今

    在我印象裡太姥姥就是裹腳,由於“三寸金蓮”的緣故使我太姥姥有很多生活上的不便,當時年齡太小曾問過太姥姥為啥要纏腳,他老人家的回答是風俗定的改不了。在清朝只有小腳才能“深入人心”。男人娶妻必須要“三寸金蓮”,大腳漸漸不入流,就連西南和西北的少數民族都開始盛行。

    這種病態的審美實數就是沒事幹吃飽撐得,由於他們自身審美的扭曲,將封建社會女人地位底下更是詮釋的淋漓盡致。

    直到孫中山釋出總統令禁止纏足,社會上才開始慢慢剎住這股邪風。

    可以說政權給百姓帶來的影響是及其重大的,當新中國成立之際提出了婦女能頂半邊天。將婦女徹底從封建王朝對女人的種種不公中徹底解放出來,跟男人一樣當家做主。

  • 15 # 國家文史

    這個問題令我淚目了,因為想起了去世十多年的奶奶。

    我就以自己真實的經歷來說一說吧。

    還記得剛記事的時候,大約四五歲吧,奶奶在我的印象裡就是個小腳老太太,走路總是不穩當,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著尖角布鞋、用綁帶緊裹著褲腳,更顯出那雙腳的小而不穩。

    小時候不懂事,奶奶用背馱著我出去玩,我還總嫌棄她走路慢,遇到不平的地面或者水窪的時候,她怕我掉下去,總是習慣性地把胳膊勒得緊一些,然後穩穩地透過障礙,而我還在她背上嬉鬧調皮。

    慢慢長大了一些,我才開始真正注意奶奶的那雙腳,因為那雙腳與全家人的腳都不一樣。有一次奶奶洗腳的時候,我蹲在旁邊仔細觀察,那是一種怎樣的扭曲啊——除大腳趾外,每一根腳趾都往腳底心的方向彎曲著。

    看著老人家的腳,我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

    我輕輕地問奶奶:“你的腳窩成這個樣子,很痛吧?”她慈祥地笑著:“早就不痛了,小時候纏腳的時候痛,每天痛得走不了路,後來啊,就習慣了!”

    人對於長輩的認識和理解,是一個從片面到完整、從刻板到鮮活的過程。在我的回憶裡,奶奶永遠是那麼個慈祥、溫暖、勤勞、善良的老人,好像一直沒有變過,就那樣定格在自己的腦海裡。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閱歷的增加,我開始嘗試著覆盤長輩們的人生。由於熱愛歷史的原因,我特別喜歡把他們置於歷史中,還原他們的人生經歷。這很有代入感,也容易找到決定他們命運的關鍵。

    奶奶出生於1917年,這一年清王朝覆滅已經六年,辛亥革命之後不久就頒佈了禁止婦女纏足的政令,可是,為什麼六年之後我的奶奶以及全國無數的女孩們還在纏足呢?

    這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1911年辛亥革命雖然終結了滿清王朝,但是封建時代的一些習俗,已經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新政府頒佈了禁止纏足的政令,但是廣大民眾仍在延續那些,已經延續了很久的習俗——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先進取代落後、文明取代野蠻,最難的不在器物層面,也不在制度層面,而是在人的思想層面

    從辛亥革命頒發禁止婦女纏足的政令,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提倡新生活運動,再到新中國成立徹底解放婦女,用了38年時間,才徹底把纏足這一陋習掃進歷史垃圾堆。

    而這一個小小的舉措,意義卻是無比的重大的,不僅終結了華夏婦女自北宋以來長達千年的纏足史,而且從身體上真正給予婦女完整的人格和平等的地位。

    有學者考證中國婦女纏足史,最早可能追溯到漢代,在《孔雀東南飛》中就有“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的詩句,反映了以小腳為美的扭曲審美觀。

    婦女普遍纏足的習俗,應該在北宋時期開始形成,到南宋時期大規模流行,特別是程朱理學的興起,對婦女的禮教約束達到了新的高峰。

    元代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加劇了對婦女身體和心理的摧殘。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全盛時期,甚至出現了“三寸金蓮”這樣的變態審美。

    清代曾出現反對纏足的呼聲,從1644年入關到1664年二十年間,順治、康熙都曾明令禁止,但此時纏足之風已難以禁止,到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只好罷禁。

    從北宋到新中國成立這中間長達千年的歷史中,我們難以想象,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在纏足上遭受了怎樣的痛苦,在冷酷的封建禮教下又承擔了多少苦難的角色。

    萬幸的是,文明終於取代野蠻,一切泯滅人性的事物也終將進入歷史。人類唯有把曾經遭受過的所有不幸,化作光明與力量,才能更加勇敢地前行。

    懷念的我的奶奶,並致敬天下所有偉大的女性。

  • 16 # 愛歷史與地理的老丁

    我沒有見過裹小腳的老奶奶,但是我去看過專門為裹小腳的奶奶們建造的一個博物館,在建川博物館裡有一個獨立的館,為三寸金蓮文物陳列館,講述的了古代女性從纏足到放腳的過程,裡面收有各種裹小腳的布以及那些精美的蓮鞋,雖圖案精美,做工考究,但過於殘忍,於心不忍,還有一些介紹的畫,看的我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我很慶幸我沒有家人裹過腳,特別是老一輩的人,因為他們本就不易了。

    最近尹正新劇中也有經典片段,美則美矣,實則殘忍

  • 17 # 木橋故事

    我還真的見過,而且,真心話,一點不覺得美!

    一般來說,大家對小腳這種事物大概都是隻聞名,未見面。可我在小的時候,卻偶然見過一次真人版的。當然,那絕對不是什麼愉快的記憶。

    一次去小夥伴家玩,正好她的姥姥剛剛洗完澡,穿好衣服後,坐在床上認認真真地準備裹腳。

    我當時都驚呆了,那畸形恐怖的腳,簡直一輩子都忘不了。怎麼說呢,那已經不能稱之為腳了吧。腳趾都已經被勒斷,呈現一種非常詭異的形態。遭受了這樣的摧殘,別說參加勞動,恐怕連正常行走都是問題。

    現在想想,那位奶奶,平常走路也是搖搖晃晃的,經常需要用手扶著牆。真是慶幸,自家長輩都沒有經歷過如此變態的折磨。

    到現在,我也無法理解,古代的男人怎麼會有如此變態的嗜好,居然會覺得那是一種美。蘇東坡就曾有詩,說“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類似的詩歌在古代並不少見,實在令人髮指。裹腳是徹頭徹尾對女性的摧殘,將女性視為玩物一般。那些口口聲聲說小腳美的男人,若是把同樣的痛苦加諸於他們身上,估計連半刻也忍受不了。

    如今,已經不會有人用這種畸形的美去要求女性了。但如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美,依然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比如說,前幾年流行的蛇精臉,讓很多年輕人不惜花費重金,忍受身體上的折磨和手術的風險去追求。還有,很多女明星都出現了撞臉的情況。我這人本來就有臉盲的毛病,看新《倚天》的時候,一眼掃過去,居然覺得女主和幾個重要的女配,乍一看都分不出誰是誰。

    或許是我老古董了,心裡總認為,健康、自然、自信才是真正的美。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魅力,是人工手術和濃妝豔抹無法比擬的。

  • 18 # 歡樂頌歡樂GO

    眾所周知,胡適先生是懼內的典型。可是,讀完先生的《敬告中國的女子》一文,文章亦莊亦諧的文字,旁徵博引的貫古今的材料,及字裡行間蘊涵的深情,著實給人眼前一亮之感。如果說《差不多先生》反映的是先生對中庸迂腐矇昧思想的鞭笞,那麼《敬告中國的女子》傳達出來的則是先生對女權主義思想的高揚。  “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的痼疾古已有之,經過時間的淘洗,儘管去弊不少,但從古代一路漫溯,不同的歷史時期,這種思想自產生起,在“男權主義”至上的國度裡已經貽誤了多少奇女子的前程,戕害了多少巾幗的性命。從該思想傳遞的資訊看,本身存在著對立——有才無德和無才有德,即才與德是無法“同人而居、同體而在”的。於是,在這種思想的誘導下,四萬萬五千萬的國民中近兩萬萬的女子為了成為有德之人,而疏於才能的培養。當然,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三綱五常”這把隱形利刃所釋放的殺傷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很顯然,先生的這篇文章寫作的源起一定程度上受“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的刺激。從全文看,先生對這種思想是持否定的。在先生看來,不論是女人,還是男人,才與德不是水火不容的二元對立,而是可以有機融合於一體的,德才兼備方為完人。尤其在男尊女卑思想作祟的生存境遇下,女子要站立起來,要直立行走,更應該在才與德方面進行自我的修煉。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子君的“我是我自己的,誰也干涉不了我”的決絕和勇毅。  談及古代的四大發明,國人都引以為傲。可是,正史上記載的四大發明雖然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一度讓我們在世介面前揚眉吐氣了一陣子,但從實利性的角度審視,四大發明真正給國人帶來的福祉與給異邦帶去的益處相比,是嚴重失衡的。而與正史的四大發明相對應的,坊間流傳的四大發明——女人裹腳、男人留辮子、麻將和吸鴉片——則把根實實在在地植入厚重的土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普羅大眾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它們給生活,乃至人生造成的衝擊。撇開其他三個不說,單就女人裹腳而言,自五代始,可能是受小而美的審美思想的影響,人們對什麼都追求精緻。其中,對女人纏足當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有些人說腳纏小了,走起路來,那一種嬌嬈的模樣,甚是好看。”於是,三寸金蓮這個中國特色的專屬性詞語就應運而生了。在胡適先生看來,女人纏足是對人體的摧殘,是一種畸形的變態審美。為了申訴自己的觀點,先生沿著歷史的軌道,從五代往上梳理,周朝的西施是最標緻的美女,她擁有一雙健全的腳;漢朝的曹大家,南北朝的木蘭,漢朝的緹縈,她們也是一雙大腳走天下。雖然是身為女兒身,但在中國的史冊上都留下或輕或重的一筆。而與此相反的,古時墜入青樓幹著賣身營生的女子,她們擁有精緻小巧的三寸金蓮,卻做著傷風敗俗的事情。“可見得那纏足不纏足,和那賢德不賢德更是不相干渉了。”反而思之,如果面對“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花木蘭是三寸金蓮的弱女子,弱柳如風,縱使有替父從軍,征戰沙場的壯志,也無法東市、南市、北市、西市購買出征的行頭。即使可以一身戎裝,馳騁沙場,也不可能做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 19 # 妖冶的尾巴

    見過裹著的沒見過拆開的只在圖片中看過,太畸形了不忍直視,不明白為什麼古代會有這種畸形的思想,讓女同胞受阻與腳幾百年來無法頂起半邊天,現在的女同胞們比起以前都幸福的飛起了

  • 20 # 木子的日記00400

    古代女人裹小腳由來已久,據學者驗證,裹小腳始於北宋,興於南宋,止於民國

    我曾經聽奶奶講起過她裹腳的經歷,奶奶從小家庭優越,家裡一直捨不得讓她遭罪

    直到十歲的時候,才狠下心開始裹腳,因為當時的風俗是女人腳大了嫁不出去,其實當時已經年齡大了,一般人家的女孩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裹腳了

    因為年齡越小骨頭越軟,裹出來的腳也會很小,裹好以後基本腳就不會再長了

    聽奶奶說,就是用長長的白綾把除了大拇指外,其他腳趾全部向下折起來,壓到腳底下

    就像植物的果實,如果剛剛結果就把模具罩在上面,果實就會根據模具的形狀生長,這是一樣的道理

    剛開始裹腳的一個月疼的根本無法走路,只有等固定好形狀以後才開始慢慢練習走路

    因為是小腳,奶奶走路總是很慢,看著都是顫顫巍巍不穩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餐館生意如何?大家還會願意在外面就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