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農舍老喬
-
2 # 便攜玩家
華為實際上大部分的產業主要利潤來自於基站等專業通訊裝置,民用利潤其實並不高,早年做手機基本倒貼,到了P6以後逐步改善但是也是供過於求。目前華為主業務來自於專業通訊市場,但不代表路由器或者是手機做的比別家強,其次半導體真正有實力和市場佔有率的是海思HI針對監控市場的產品,以及部分路由器產品。華為麒麟則形成不了對外市場,事實上你就算給人家也不用,因為高通的專利費用你用麒麟也得交費,那還不如直接用高通或者MTK划算,這就是為啥別家不用回麒麟主因。目前華為主導了一些國內的大型專案以及海外的基礎建設這就是主要產業驅動,而其它現金奶牛則是監控市場,手機則談不上很健康。
-
3 # 小鄉椿
華為的大研發確實令人稱讚,因為在通訊領域的專利能和國際巨頭之間形成專利制衡。這也是華為在國際市場如魚得水的主要原因。但是說到華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水軍,總會藉助一些國外的你不知道的聽起來名字又高大上的機構給華為頒獎,天天拿獎拿到手抽筋。然後藉助民眾對國產雄起的自豪感,再借助各種高水平的軟文大肆宣揚。不過更牛逼的是當年吹下的牛,它一步一步也都實現了。
-
4 # 桀驁不馴的老牛
華為從2萬元創業起家到銷售額2202億元,作為一家無背景、無資源、缺資本的民營企業,華為將西方眾多百年巨頭紛紛斬落馬下。它被眾多跨國對手視作“東方幽靈”。華為為何能在競爭激烈的通訊行業崛起,並做到世界第一,究其原因:其一:華為每年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都非常龐大,一直佔公司總收入的10-15%,比如2015年華為總投入超過90億美元,相當於總收入的15%,而未來華為仍將繼續加大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和研發投入,投入收入佔比將提升至20%,甚至達到30%。 目前,華為在全球有26個能力中心,且大部分位於歐洲,包括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瑞典、英國。華為在歐洲已和200多位科學家、150家科研機構合作,贊助超過80個研究專案,投資7500歐元在100所大學開展學術研究。其二:任正非1968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後入伍。他45歲創業時,還是個通訊行業門外漢;而25年之後,其以1.42%的股權統率一個15萬人的企業,打破全球資訊科技行業最殘酷的定律——華為是有門道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華為就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試驗場。,華為就是“高效率、高工資、高壓力”的“三高”企業,“高工資是第一推動力”。任正非在企業內部推行“工者有其股”的激勵機制,讓員工和企業共同奮鬥,共同受惠,形成了一個有機的命運共同體。比如根據華為2010年業績,每股分紅2.98元,如果一個老員工持50萬股,他將在年底拿到分紅100多萬元。這種股權分配在華為內部稱為虛擬受限股,任正非的股份佔1.42%,剩下的股份由員工持股委員會代持。員工選出的代表進入董事會,掌控企業方向。其三:想要做大做強,產品質量才是根本,只有得到消費者認可,你才能完成驚人的銷售業績。想必很多人也看過華為手機擋子彈的新聞報道,這個新聞從另一面反應出,華為手機在質量上是無可挑剔的。華為手機做得風生水起,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華為在不斷創新的同時,也不放鬆在產品質量上嚴苛的把關。如今華為是屹立於世界的民族品牌,是中國
-
5 # 凡人一個_1102
華為的組織結構
收入結構
產品解決方案是一個綜合部門,他的收入最後是拆分到各個BG的。
各個BG的主要業務
運營商BG:無線網路,主要是3G/4G基站。固定網路,主要是交換機和傳輸網。核心網以及網路能源
企業BG:這個BG業務很雜,有儲存、伺服器、企業無線、企業通訊以及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消費者BG:手機、便攜、家庭寬頻、可穿戴、平板。
其實真正支援華為高速發展的是高研發投入
2016年投入了760億的研發費用,這是關鍵。業務總有興衰,強大的研發才能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在老業務停滯、衰落時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
6 # 夢想科技君
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立於1987年,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最成功的民營企業之一。
去年,美國!商業週刊∀把它列入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個企業的名單,與蘋果、谷歌等齊名。從最初的20000元到今天的超過180億,發生鉅變的不僅僅是華為的年收入,還包括在背後支撐起華為高速發展的集團人力資源。
首先來看看華為的戰略性招聘歷程:( 1) 1988~ 1996。作為一個初涉通訊領域的民營企業,華為主要透過人才市場以及去幾個諸如華南理工之類的學校進行招聘,物件也主要是工科出身的技術人員。( 2) 115000人,其中85%具有本科以上學歷。2005年後,華為在海外業務急速攀升,其公司員工規模也隨之再次膨脹。( 3) 2005年底至今。華為調整了招聘戰略,對財經、管理、外語等文科專業人才及母語為一些小語種的外籍人才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些人才在經過華為的統一培訓後大部分都被派往世界各地的辦事處,顯示出華為國際化經營的決心。華為招聘模式的變化,反映出華為在自身實力不斷增強以及公司戰略目標的改變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著企業的人力資源體系。在經過二十三年的擴張後,華為的問題不再是如何招攬足夠的人才,而是如何管理使用手中大量的人力資源。
目前,華為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存在著幾個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制約了它的進一步發展。1企業的國際化程序與企業文化的矛盾說到華為,很容易聯想到任正非及他所代表的#狼性文化∃%%%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和群體奮鬥。這種獨裁、封閉、強制統一的管理風格在創業初期為華為贏得了輝煌的勝利,而且在企業打進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德國電信運營商QSC選擇華為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理由之一,就是華為能夠快速地響應需求和進行技術創新。而這項優勢,來源於華為人加班加點,有任務立刻頂上去的#拼搏精神∃。但隨著企業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這一略帶血腥的管理文化在華為與國際市場夥伴合作的過程中凸顯出許多問題,譬如華為與3COM公司合資後, 3COM獨立自由的IT人文精神與華為的狼性精神形成巨大的反差;華為在美的全資子公司FutureW ei也因企業文化問題而無力留住美國本地僱員。其實,隨著環境的變化,不僅是在國外,華為的企業文化也為它在國內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帶來許多問題。華為視人才儲備優於公司財務增長,花巨資從Hay引進全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這也使得#狼性∃公司文化的傳承得到制度的支撐。但是近年來華為的高自殺率已經成為除了高增長率之外公眾最主要的關注點,#地鋪文化更是為人們熟知。
諸多人事管理問題暴露出華為的困惑內部文化過於強硬、人性化不足、家長餘風嚴重等已經給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帶來越來越多的障礙。狼性文化∃成就了任正非、成就了華為,但狼性固有本質殘酷無情,無視人性等易造成企業及員工在文化上的迷失,只為肉與利拼殺。顯然,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而言,狼性文化並非一條康莊大道。尤其2005年以後,大學畢業生已經全部都是80後,對於這一個特殊的群體(自殺的也全是這個群體裡的人),過分強調狼性無疑是容易出問題的。2人治和規範管理的矛盾華為公司從創立至今在管理方面一直致力於規範化,但是由於在快速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幹部基本都是技術出身,而技術出身的管理者往往會對管理的規範流程不適應;同時幹部的素質參差不齊,造成目前華為公司的管理工作人治色彩仍然較濃的狀況。華為曾有一句引以為豪的話:#華為的幹部都是跑步上崗的。∃這裡面實際上隱藏著一個問題管理者的素質問題。大多數技術出身的中基層管理者缺乏專業管理知識,很多的時候只是憑著自己的熱情、對管理工作的一些個人的理解在工作。結果一方面造成工作時缺乏思路和計劃性華為有名的加班也有這層原因造成了重複勞動;另一方面,中基層管理者缺乏寬容性,工作中容不下不同意見,片面追求表面的形式。1997年華為就開始與Hay G rouph合作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變革,但十多年過去了,華為的#國際化管理精英團隊∃依然不見蹤影,企業家個人在公司的管理方面仍有巨大作用。外界#沒有任正非就沒有華為∃的議論,凸顯的並不僅僅是華為沒有合適接班人的尷尬。3人力資源成本過高和人才浪費華為的人力資源策略有一個特點,即其人力資源的規劃並非依據企業對供給和需求的預測來制定,而是更多地從切斷競爭對手人才補給線的戰略高度出發。這一舉措,既給華為帶來高速發展,也對其他競爭對手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但是,這種#掠奪性的人才招攬的必然後果是大量高學歷的員工入職後,公司無法全部為他們提供發揮專長的機會。這不僅是一種人才浪費,而且容易使員工因為缺乏個人的成就感而離職,客觀上造成了公司的高流動率,使企業遭受損失。
以華為公司技術支援部的技術服務工程師為例,一名剛畢業本科生的培訓期大約為6~8個月,這期間公司的投入(包括工資、福利補貼、培訓人員的工資等費用)大約在2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華為公司的辭職人員中很大一部分是進公司1~ 2年的員工,即這些員工在還未或者剛開始為公司創造利潤的時候就走了。對公司而言,這些損失最後都將被計入經營成本。面對這種種問題,華為一方面應強化科學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和規範管理的能力,使之可合理制定工作計劃,在保持快速反應能力的同時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更重要的是要軟化內部文化,強調人性管理,尊重員工的訴求,不必#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狼性固有可取之處,但散漫自由的谷歌和微軟也取得了比華為更為出色的成就。雖然各個企業的文化不可簡單移植,但華為在向#羊性文化∃的演變上,或許可更快一點。
-
7 # 請叫我孫太太
華為是國內網路公司的巨頭,公司未上市,市值達千億。現階段主要靠移動通訊裝置,主要針對運營商和大型企業,通常產品是交換機,路由器,都會網路,廣域網等,尤其近幾年,手機行業異軍突起,受到了歐洲市場的追捧。
個人認為華為在國內的地位相當於國外的思科,國內外認可度都非常高。
-
8 # _錦_衣_衛_
我給掃掃盲吧,華為的主要產品分這麼幾塊,1.固網產品,包括接入網和傳輸網. 2.核心網產品. 3.無線產品.4.終端產品.5.IT產品線. 6.業軟.7.雲.8.GTS 和AMS .9.網路能源產品線.10.smart care.
-
9 # 小毅數碼
華為公司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剛剛創立的情況下擁有很多的挑戰,那時候中國的市場早已被領域內別的企業攻佔了,初建的華為實力柔弱,沒有人脈關係。這時候華為公司挑選走鄉村包圍著城市戰略定位,明確提出了一種電子資訊科技的計劃方案即鄉村資料互換解決方法,那樣的做法使華為在猛烈的市場競爭中保護了自身。
保護自身後,華為並沒有墨守陳規,只是又開始了產品研發及其創立專利權部,在一系列的努力下,華為公司北京擁有自身的研發中心,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時,華為集團銷售額達十五億元,這針對剛發展沒多久的華為集團來講毫無疑問是一筆鉅額,該筆錢讓華為公司成功的渡過了艱辛的階段。
華為公司是全世界領跑的電信網經銷商。華為公司的業務流程包含了移動、光纖寬頻、IP、光纖、電信增值業務流程和終端裝置等行業,著手於出示全IP結合解決方法,使終端使用者在任何切時間、任何地址都能夠根據一切終端裝置享有一致的通訊感受,豐富我們的溝通交流與日常生活。
二零零九年的情況下,華為技術領先該領域別的企業公佈了有關100G通訊傳送的解決方法,改計劃方案成功將路由器埠號傳送到機器裝置埠號提高來到100G的水準。二零一零年時,華為變成全世界僅次索尼愛立信的通訊裝置經銷商,也是我國進到世界五百強的公司之一,而這時候我國僅有倆家公司進到世界五百強,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華為是五百強裡邊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
最近幾年裡,華為一直在突破自己,它在手機、平板市場都獲得巨大進步,今日的華為早已超出索尼愛立信,變成了世界最大的通訊裝置經銷商。
回覆列表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裝置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於1988年成立於中國深圳。是電信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的主要營業範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資料通訊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路裝置、服務和解決方案。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涵蓋了移動、寬頻 、IP、光網路、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於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終端使用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透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訊體驗,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1491億元人民幣(約合218億美元),同比增長 19%。營業利潤率14.1%,淨利潤183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率12.2%。根據收入規模計算,華為已經成功躋身全球第一大裝置商。
2010年,華為未經審計的全年銷售收入達280億美元,合1850億人民幣,較2009年增長28%。
2010年,華為超越了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成為全球僅次於愛立信的第二大通訊裝置製造商。全球部署超過80個SingleRAN商用網路,其中28個已商用釋出或即將釋出LTE/EPC業務。在英國成立安全認證中心。與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簽署節能自願協議。加入聯合國世界寬頻委員會。獲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0年度公司創新大獎。
2010年7月8日,美國知名雜誌《財富》公佈了201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華為首次入圍。繼聯想集團之後,華為成為闖入世界500強的第二家中國民營科技企業,也是500強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2010年9月,華為C8500作為中國電信首批推出的天翼千元3G智慧手機,在百日內的零售銷量突破100萬臺,創下了“百日過百萬”的佳績。截至2010年底,華為製造的天翼終端產品發貨已超過2000萬部,已經成為推動CDMA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據賽諾2010年報告顯示,憑藉與中國電信的深度合作,華為終端在EVDO市場整體份額已達到23.1%,繼續保持市場第一。極大地推動了華為智慧手機的跨越式增長。
2011年,釋出GigaSite解決方案和泛在超寬頻網路架構 U2Net。建設了20個雲計算資料中心,預計雲計算投入一萬人。推出華為honor榮耀手機,智慧手機銷售量達到2000 萬部。
華為與賽門鐵克公司宣佈雙方已就華為收購華賽49%的股權達成協議,以5.3億美元收購華賽。
整合成立了“2012 實驗室”。釋出HUAWEI SmartCare 解決方案。在全球範圍內囊獲6大LTE頂級獎項。入選首批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2011年5月9日,華為宣佈,與英國最大移動運營商Everything Everywhere(簡稱EE)簽署合同,全面升級EE在英國的GSM 2G網路。這是華為在英國獲得的首個大規模無線網絡合同;該合同為期四年。
2012年,持續推進全球本地化經營,加強了在歐洲的投資,重點加大了對英國的投資,在芬蘭新建研發中心,並在法國和英國成立了本地董事會和諮詢委員會。在3GPP LTE核心標準中貢獻了全球透過提案總數的20%。釋出業界首個400G DWDM光傳送系統,在IP領域釋出業界容量最大的480G線路板。和全球33個國家的客戶開展雲計算合作,並建設了7萬人規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雲。推出的Ascend P1、Ascend D1四核、榮耀等中高階旗艦產品在發達國家熱銷。
2012年2月26日,於巴塞羅那2012年WMC2012展會上釋出了第一款搭載自研的四核心移動中央處理器K3V2的手機“Ascend D quad”,該處理器由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研發,也是至今封裝最小的四核處理器。同時,華為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自研手機移動中央處理器的手機廠商,該舉對於打破高通,德州儀器TI以及nvidia對手機CPU的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3月18日,華為釋出電子商城進入電商渠道,快遞公司已切換到順豐。
2012年3月27日,華為投標澳大利亞國家寬頻專案,遭到拒絕。
2012年7月30日,華為在北京正式釋出Emotion UI系統,實現了華為可分享自主獨特的應用的目的。這是華為整合自身產品,探索研發獨立作業系統的一次勇敢嘗試,這也為華為在未來推出真正屬於自身獨立的作業系統提供了經驗。
根據IDC的資料,2012年7月,華為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2013年
全球財務風險控制中心在英國倫敦成立,監管華為全球財務運營風險,確保財經業務規範、高效、低風險地執行;歐洲物流中心在匈牙利正式投入運營,輻射歐洲、中亞、中東非洲國家。
作為歐盟5G專案主要推動者、英國5G創新中心(5GIC)的發起者,釋出5G白皮書,積極構建5G全球生態圈,並與全球20多所大學開展緊密的聯合研究;華為對構建無線未來技術發展、行業標準和產業鏈積極貢獻力量。
400G路由器商用方案得到49個客戶的認可並規模投入商用;此外,華為還率先發布了骨幹路由器1T路由線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樣機和全光交換網路AOSN新架構。
持續領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已經進入了全球100多個首都城市,覆蓋九大金融中心。
釋出全球首個以業務和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敏捷網路架構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換機S12700,滿足雲計算、BYOD、SDN、物聯網、多業務以及大資料等新應用的需求。
以消費者為中心,以行踐言(Make it Possible)持續聚焦精品戰略,其中旗艦機型華為Ascend P6實現了品牌利潤雙贏,智慧手機業務獲得歷史性突破,進入全球TOP3,華為手機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長110%。
2013年,華為主要有三大板塊業務,包括通訊網路裝置(運營商)、企業網和消費電子。其中,消費電子業務發展迅速,華為手機銷量已躍升至全球第三位,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2014年
在全球9個國家建立5G創新研究中心。
承建全球186個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網路。
為全球客戶建設480多個數據中心,其中160多個雲資料中心。
全球研發中心總數達到16個,聯合創新中心共28個。
在全球加入177個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在其中擔任183個重要職位。
2014年,智慧手機發貨量超過7500萬臺。
2015年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佈資料,2015年企業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
華為LTE已進入140多個首都城市,成功部署400多張LTE商用網路和180多張EPC商用網路。
光傳送領域,華為與歐洲運營商共同建設了全球首張1T OTN網路,與英國電信合作完成業界最高速率3Tbps光傳輸現網測試。
釋出了全球首個基於SDN架構的敏捷物聯解決方案。
釋出了全球首款32路x86開放架構小型機崑崙伺服器。
智慧手機發貨超1億臺。華為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份額位居首位(GFK資料)。
2015年5月7日,華為宣佈在比利時魯汶成立華為歐洲研究院。成立歐洲研究院,是華為在實施全球創新戰略過程中的重要舉措。歐洲研究院將負責管理華為在歐洲不斷髮展的研發分支,協調華為分佈在歐洲八國18個研究機構工作,主要聚焦於新一代網路技術研究。
2015年,華為在松山湖基地啟動了全球認證檢測中心(GCTC)新實驗樓綠色建築試點。建成後將符合美國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金級和中國綠色建築三星認證要求。
2015年,華為在印度開設了新研發園區,將園區的容納人數從目前的2500人提高到5000人。
2016年
2016年6月8日,《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公佈,華為排名上升20個位次,至第50位。
2016年7月26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披露:2016年上半年,華為智慧手機銷售量6056萬臺,較2015年增長了25%;營收為774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了41%。
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釋出“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
業務領域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整合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訊、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華為將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透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應用體驗。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
華為還將對網路、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種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作業系統廠家、晶片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華為技術(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與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係。華為擁有熱誠的員工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客戶化的產品和端到端的服務,助力客戶商業成功。
華為產品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寬頻、IP、光網路、網路能源、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於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終端使用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透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訊體驗,方便人們的溝通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具體包括以下十方面:1、無線接入 2、固定接入3、核心網 4、傳送網 5、資料通訊6、能源與基礎設施7、業務與軟體 8、OSS 9、安全儲存 10、華為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