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郡忱某人
-
2 # 春秋筆談
我的觀點是,范文程、洪承疇不僅不是英雄,而且是民族罪人。
先說洪承疇,作為大明帝國的高階將領,1642年松錦之戰兵敗被俘,在皇太極的多次安撫下,最終投降清軍。洪承疇不是一般的將領,他是與清軍作戰的最高統帥,也是崇禎的愛將。
洪承疇兵敗後,崇禎以為自己的愛將戰死沙場殉國,大為悲痛,並下令建立專祠堂紀念。沒想到,洪承疇轉過身來變成崇禎的敵人,並且在隨後進軍江南攻打南明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之勞,頗受皇太極欣賞,最終加官進爵至太傅太保。
只是,他的高官厚祿是用背叛大明換來的,沾滿了南明老百姓的鮮血。
和洪承疇不一樣,范文程是主動投靠後金,並且是在他21歲的時候,足見此人本質上就三觀不正。此人智謀過人,被稱為“中國十大謀士”,為後金積極出謀劃策,在努爾哈赤屠殺遼民和四次入關搶奪的過程中,都要他的影子,也為清朝最終奪得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出賣同胞,投奔敵人,換取榮華富貴,不可饒恕,洪承疇和范文程都是十足的民族罪人!
-
3 # 懸疑推理飛翼
我今天來重點講解下洪承疇吧。在當年學習李自成的歷史中,我對洪瞭解比較多,他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沒有本著儒家思想兵敗盡節,而是投降了清王朝,還成為了反南明急先鋒,讓當年給他立碑到處傳頌他的漢人尷尬無比,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絕對算不上一個英雄,用漢奸表示更恰當,可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下這個人物。洪承疇,少年得志,在大明朝金榜題名,入閣封疆,位極人臣。後來在抗擊清軍的松山戰役中,13萬大軍盡沒,淪為滿清的階下囚。
路過錦州時,他曾寫下一手絕命詩,那時候肯定想的是陷於賊手為國盡節。
大明崇禎皇帝,聽說他戰敗後自殺的傳言,以為他不辱朝廷,不負君國,更賜祭九壇,以國家禮儀安葬,並對其家人加以撫卹。
豈料洪承疇是個二五仔,在生死關頭被勸說幾次,加上皇太極一番禮賢下士的表演,竟然讓他選擇了背家棄國,剃髮留緶,成為了滿清的一員。
等到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攝政,洪承疇和范文程一起勸說滿清進取中原,為其獻計獻策。順治帝勤政後,更是遊走各地,為滿清的大一統不辭辛苦。
史學界關於洪承疇的評價,一直就存在爭議——或因現實利益與正義原則的衝突,或因政治觀念與歷史環境的枘鑿,導致了不少對明清易代背景認識的偏差和對清朝歷史地位認識的分歧。
評價洪承疇,其所作所為應該是最基本的依據。洪承疇身為明朝一品大員,在明朝尚未滅亡的情況下,在失敗的戰場上投向敵對方清朝,他身後躺著的是明朝千萬戰死的將士屍骨。降清後,他,過河卒子往前拱,出賣明朝外交機密,替清朝招撫西北、江南,尤其是在南明與清廷處在戰略相持階段時,他在湖南前線苦支死撐四年餘,為清軍最後消滅南明永曆政權,徹底平定西南地區,奠定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基礎。他,為清南北東西征戰十數年,一直做到“鞠躬盡瘁”,與明統徹底斷絕。
評價洪承疇,還應明確他所處的歷史背景,特別是要弄清當時明朝和清朝的歷史關係。清朝皇室先世從明初開始就是東北衛所武官,他們所代表的女真人就是明朝臣民,是明白無疑的一箇中國邊疆民族,雖然清朝統治者極力隱瞞這層關係——從努爾哈赤反明自立起,開始隱沒與明朝的傳統關係,稱明為“仇國”;甚至清兵入關後,多爾袞還習稱明朝為“中國”,而自稱為“中國家”;順治帝也強調過滿洲與明“本為敵國”,一直到雍正帝仍堅持稱明為“中國”,而自居為“外國之入承大統者”,相互間“則鄰國耳”。
洪承疇降清之時,明朝和清朝的現實關係是:明末農民起義激烈,李自成、張獻忠等都建立政府,與明朝爭奪統治權,力圖取而代之,但國家並沒有分裂,不存在由誰統一的問題。如果說有分裂,那就是從後金(清)自立為國開始,自外於明,互為敵國——清軍入關前後,實行屠城、擄掠、剃髮、易服、圈地、緝逃等民族屠殺、民族壓迫和征服政策,激起明朝官民的猛烈反抗。所以,談論明清雙方的關係必須在一定的歷史範圍內,就事論事,實事求是。明確了以上的認識,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在洪承疇評價問題上出現的這樣一種論調很成問題——即所謂“洪承疇降清,是從腐朽的明朝轉入蓬勃興起的清朝,從鎮壓明末農民起義轉到為清朝的統一。這一轉變,對清朝,屬於開國功臣;對中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對中華民族,減少了生靈塗炭”。說洪承疇降清為清開國,這算是歷史事實的描述,但至於說他降清“對中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就有問題。
試問:當時的“中國”是什麼概念?明是中國還是清是中國?或者兩個都是中國?如果是前者,洪承疇降清,不僅沒有維護國家統一,而是挖了國家的牆角。如果是後者,說洪承疇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若不把明朝從中國的範圍裡踢出去如何說得通呢?至於說兩個都是中國的話,明朝的中國原本就是統一的,是清人舉起旗號硬要跟明朝劃清界限!至於說“對中華民族,減少了生靈塗炭”,就更站不住腳了。怎麼不先想想生靈塗炭從何而來?中華民族又是什麼概念?明朝的統治的確腐朽,所以天災人禍迭起,引發了農民起義的熊熊大火,造成了生靈塗炭,這是一個來源;而清朝火中取栗,從而造成了新一輪的生靈塗炭,而且,這一輪的生靈塗炭,無論是從時空範圍論還是性質程度來看都要嚴重得多!因為清朝不僅要佔領明朝的地盤,還要把自己的生活習慣、社會風俗強加於人,一切政治以“首崇滿洲”為出發點,社會經濟運轉以滿足“滿洲生計”為歸依,思想文化要永遠保持“滿洲風俗”以便維持自己特權者、壓迫者、獨裁者的絕對地位,而把明朝那些不腐朽的甚至是先進的、民主的平等自由、崇尚氣節、堅持公平、正義原則等珍貴因素徹底剷除!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降清可以說是以暴易暴、為虎作倀。因為,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專制獨裁統治最強化的朝代,並非代表著中國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洪承疇也並非是中華民族的救世主。如果承認洪承疇降清是喪失氣節,這是承認事實。 在事實面前,人有權利沉默,甚而可以懺悔。但是,如果後來的人因為出於或政治或經濟或文化等等現實利益目的,拉大旗做虎皮,因為洪承疇沒有氣節,已經喪無可喪,卻要偽造出一種假“氣節”——用“中國”或“中華民族”做包裝,再貼上“國家統一”的標籤,就難免令人不齒。
總之,評價洪承疇絕不能從現實利益出發,絕不能離開其生活的歷史環境,用現代的疆域、國土、民族、政治、意識觀念來裁剪或閹割歷史,或拔高或貶低。這是常識,也是底線。要知道,追求現實利益的代價是在忽略得益背後的巨大危險!因為,在這危機四伏、弱肉強食的世界上,一旦出現強敵入侵,我們必須直面這樣一個問題: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究竟該怎麼做?向哪一類歷史人物學習?是以文天祥、于謙、袁崇煥、史可法為榜樣,堅貞不屈,為國獻身,還是像秦檜、洪承疇、吳三桂、方伯謙那樣,奴顏婢膝,打不過則非降即逃?這值得我們深思。
-
4 # 歷史趣味多
站在清朝的立場,洪文成洪承疇是英雄,沒有他們,滿人不一定能入得了關,即便入了關,也不一定能坐穩天下,可謂是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站在明朝的立場,他們是不折不扣的漢奸,人人得而誅之,其罪足以千刀萬剮,滅九族。
因為苟且求生,投降了後金,范文程洪承疇成了叛賊,他們無顏愧對祖宗,他們成了天下人唾棄的物件。在無人時,獨自一人坐在寂寥的房間裡時,他們的內心也很羞愧,自責,甚至痛恨自己為什麼不自我了斷。待到痛悸的心平復,他們會想,到了這一步,即便現在自我了斷,也不過徒讓天下人恥笑罷了。
對他們的政敵,或許也會這樣想,那些小人現在看我的笑話,等以後輪到你們投降時,且看你如何。
抱著這樣的心理,他們比他們的主子更希望被俘的人投降,用主子對他們的手段對待他們以前的同僚、手下,讓他們也投降,投降的人越多,也就越能減輕他們心中的負罪感。
當後金入關,改國號為清時,他們內心一下子燃起了希望,對投降的人來說,這是洗刷他們罪過的大好時機,他們肯定會這樣想,只要全天下的人都投降了滿清,誰都一樣了,誰還會說三道四嗎?
他們對滅明的態度,是負罪感的掙扎中帶著另一種病態的渴望。最終渴望佔據了上風。至此他們想方設法為滿清統一天下掃清障礙,他們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洗清身上的罵名,不過間接地為滿清滅明立下了不世功勳。當然,滿清也投桃報李,洗清了他們身上的罵名,成了後世的大英雄。
他們,是一群被負罪感苦苦折磨,心理呈病態的投降者。
-
5 # 荒漠甘泉56
當然要算了!
他們憑一己之力,順應歷史的發展,促進了王朝更迭,帶給人民相對的安定,得以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日趨蘩榮,推進人類文明進步……如此種種還不是嗎?
評價歷史人物萬勿以小家國情懷論之,要看看是否利於人類發展方向,看看對大世界的大作用。
-
6 # 歷史課肖老師
【漢奸比敵人更可恨,滿洲主子都看不上的奴才,豈可算英雄】
范文程、洪承疇以及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都是實打實的漢奸,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罪人。今天題主問的是范文程、洪承疇,那就來分析一下這兩個人為什麼是漢奸而不是英雄。
一、范文程: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范文程(1597年—1666年),遼東瀋陽(今瀋陽)人。號稱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在瀋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時年18歲。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
范文程出身名門,18歲就獲得秀才功名,這在明朝也算是非常厲害的了,假以時日完全可以在科舉道路上越走越遠。明朝沒有哪裡對不起他吧?如此年輕也談不上“懷才不遇”吧?
21歲時范文程趁著努爾哈赤攻下撫順,隔著一百多里從瀋陽去投靠,這可不是在走投無路或刀架在脖子上的情況,而是完完全全的主動投靠行為。說白了就是不想在明朝的體系裡面一步一步向上爬,而希望人生走捷徑的行為。
他知道投靠的是異族政權嗎?當然知道,只要眼睛不瞎,從髮型、服飾、語言、習俗上當時的漢人與女真人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這個由努爾哈赤領導的女真政權是一個怎樣的政權?這是一個將遼東漢人都當做奴隸,動不動就對漢人進行種族清洗,以各種諸如“漢人是奸細”、“浪費糧食”的理由先後進行了多次大屠殺,在遼東估計屠殺總數不下於400萬人。
請問范文程的行為,不是漢奸是什麼?他是第一批主動投靠女真人的漢人知識分子,為後來者樹立了極壞的榜樣。他為幾代滿洲皇帝出謀劃策,不過都是在幫助異族政權更好的禍害當時的漢人。正如毛主席說的那樣:“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二、大明辜負了很多人,從未對不起洪承疇。
洪承疇,1593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家境貧寒但幸遇名師教導,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洪承疇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陝西布政使參事,洪承疇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這些職位都是文臣體系的巔峰了。
看看這份履歷表就能明白,明朝雖然腐朽,對不起黎民百姓,可沒有任何一點對不起洪承疇。
松山一戰十數萬明軍全軍覆沒,曹變蛟等將領都壯烈犧牲,作為飽讀詩書,一天到晚把忠君愛國當做基本信條計程車林領袖,文臣魁首,居然就投降異族了。
這是當時明朝這邊誰都沒有想到的,崇禎皇帝甚至帶領群臣為他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追悼儀式。為什麼?因為在大家的認知裡,他實在是沒有任何理由賣身投敵。可沒想到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居然也……
他既對不起君,難道就對得起民嗎?且不說滿洲軍隊在關外對遼東漢人的屠殺,我們僅僅看看崇禎年間清兵多次入關劫掠的相關暴行吧。
可以說,如果他投降農民起義軍,還可以說是民族內部矛盾,可是投靠對漢人窮兇極惡的清朝,回過頭來更加兇殘的屠殺自己的民族,這樣的人不是漢奸是什麼呢?
三、清朝入關都都幹了什麼?
明朝滅亡、清兵入關,這一改朝換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劇變。野蠻的清兵入關後將屠殺當做是常規操作,什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還只是一部分。據多位學者考證,清兵入關後的多次屠殺,被殺的漢人以及各民族無辜人民數量估計在2個億!很多次的屠殺,正是由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們親自實施。下面的表格記錄了部分入關後的屠殺行為。
這一樁樁一件件,全是禽獸行為。滿清的江山建立在億萬漢人的屍骨只上,范文程、洪承疇們可是立下了“大功”啊。真不知滿清大肆屠殺遼東、福建地區的漢人時,看到家鄉父老鄉親都慘死在屠刀之下時,他們是何種感受?
四、就算認賊作父,盡心盡力,主子還不一定看得上。
范文程算是最早投靠滿洲人的漢人知識分子,據說皇太極如何如何尊重他,可當多鐸見色起意,強行霸佔他老婆三個月,給老範帶了頂大大的綠帽,范文程能幹什麼?而多鐸受到什麼懲罰了,罰了點款,暫時奪了些牛錄而已。可見在皇太極等清朝皇帝眼裡,你也不過是一個漢人狗奴才而已。
好在范文程入行早,死得也早,清朝皇帝在他死後還給了點哀榮。洪承疇可就沒那麼好運了。按說洪承疇為清朝立了那麼大功勞,按道理應該受到清朝的重賞,但是在洪承疇退休的時候,康熙皇帝授予洪承疇微不足道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襲職銜。在清朝接受了儒家文化以後,乾隆皇帝認為他是“叛明”,將洪承疇列入《貳臣傳》。
至於其他著名的漢奸們也很少有好下場的,孔有德死在農民起義軍手裡,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也最終被逼飯,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
7 # 甲申十七年
這兩個都不是英雄。范文程自己說自己是范仲淹的後代,此事出自他的求饒之口,不能做準。
努爾哈赤時代的建州,是個非常野蠻殘忍的政權。1618年,范文程主動投敵,只是為了自家的榮華富貴,即使真的是范仲淹的後代,也是個忘卻祖宗的漢奸。
洪承疇就更不是了英雄了。兵敗被俘,可以投降,這一點上無可指摘。但他不該因此而決心讓全中國都變成建州的奴才。而建州對他也是看不起,對他的評價就是十個字:不重要,無高位,是個小人。
-
8 # 海賊說歷史
范文程和洪承疇到底算不算英雄呢?
叛徒范文程范文程(字憲鬥),遼東瀋陽衛人。他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後裔,自幼好學,精通文史政事,聰明好學。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攻陷撫順,范文程投降歸順,從此以後為大金效力。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范文程成為他最為仰仗的謀士。藉助范文程的漢人思維,皇太極攻打明朝勢如破竹。范文程還幫助皇太極建立了清朝政權,將明朝的制度逐步加入到清朝統治中去。范文程多次為皇太極出謀劃策,爭取漢官的歸降,為清軍南征北戰提供詳細的戰略方向。可以說,沒有范文程,清朝制度不會那麼完善,也不會發展得那麼迅速,明朝覆滅還會推遲許多年。
叛徒洪承疇洪承疇(字彥演),松山之戰,明軍大敗,洪承疇被俘,後投降清軍。(有野史說洪承疇是因為抵擋不住皇太極的妃子孝莊的色誘才投降的。)投降後,受封為漢人大學士,1644年洪承疇隨清軍入關,官任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洪承疇一直主張儒家學術,他多次向大清朝廷提出以孔孟之道治理天下的主張,建議滿洲的集團也需要學習漢文懂得漢語,為日後的滿漢合流打下了基礎。
德行有愧范文程和洪承疇在德行上因為背叛祖國,沾上了洗不乾淨的汙名。這也是沒辦法洗白的客觀事實,但是我想說的是,古人有句話“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明朝政權岌岌可危,他們二人也是報國無門,一身才能無處施展,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權宜之計也好,苟且偷生也罷,活下來就行。從清朝統治天下之後,對待漢人的方法上來看,這一點上有著他們二人付出的心血。
止戈倘若沒有二人,明朝也許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但是天下大亂的格局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改變的。範洪二人能做的,就是找一個值得輔佐的明主,盡心盡力輔佐他,安定天下才是首要任務,只是他們遇到的是滿人而已。試問沒有二人的輔佐,清軍沒辦法脫穎而出,最後戰爭還是得延續很多年。張獻忠、李自成等人還得在國土上殺戮好多年,至少最後統一天下的大清朝並沒有肆意殺戮,對於天下是好事。
說到這裡我想到曹操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所以苛刻一點要求,二人的確不算英雄。可是二人至死不降,誓死效忠明朝,白白搭上性命,天下繼續亂下去,二人就能算得上是英雄了嗎?我看那樣反而不是吧。
綜上所述,不從道德制高點上看這兩個人,他們的確算得上是一個時代的英雄。
回覆列表
范文程洪承疇是重要歷史人物而不是英雄,要是他們這樣的人都算的上英雄,那麼英雄這個詞彙真的就太廉價了,讓那些真正的英雄作何感想?第一,英雄的定義是什麼:
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2、指具有英勇品質的人。
3、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這三點范文程洪承疇算嗎?他們配不上這三點。讓我們翻開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一年正式提出編纂的。《貳臣傳》
“因思我朝開創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疇以經略表師,俘擒投順;祖大壽以鎮將懼禍,帶城來投。及定鼎時,若馮銓、王鐸、宋權、金之俊、黨崇雅等,在明俱曾躋顯鐵,入本朝仍忝為閣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夢庚、田雄等,不可勝數。蓋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以明順逆。
今事後憑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受命,輒復畏死幸生,忝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長足錄,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復叛之李建泰、金聲桓,及降附後潛肆詆譭之錢謙益輩,尤反側僉邪,更不是比於人類矣。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勳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蹟,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連他們所投靠的滿清王朝都為這些人而感到不恥,他們又有何顏面稱為中華民族的英雄。但是洪承疇和范文程這兩個人性質又有些不同,范文程是瀋陽人後金攻下撫順之後,他為了自身的考量主動投靠了後金,為他們出謀獻策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他深受滿人倚賴, 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北韓、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他想要博取一個封妻廕子。他算是不得志的讀書人為自己找出路。算是清朝開國重要的歷史人物,對於他我從個人情感上認為他是漢奸,客觀上來講他也是個人物。對於洪承疇這個人如果是英雄,那麼著呢就玷汙了英雄這個詞。洪承疇,字彥演,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 萬曆四十四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他真正被人所熟知是鎮壓農民軍起義,頗有成效,然後,崇禎十二年初,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後於崇禎十五年戰敗投降,投降前洪承疇還刻意營造一個英勇赴死為國效忠的英雄形象,但是內心早已有了投降的打算,何必做作一番呢?令人可笑。投降以後積極絞殺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勢力以及鎮壓反清民族起義,他對待同胞比滿人還要狠毒清兵的多次屠殺都有洪承疇的參與,他忘了自己姓甚名甚了。著名的少年抗清人士夏完淳被俘虜後有這樣一幕:洪承疇裝出一副溫和的神氣對夏完淳說:"我看你小小年紀,未必會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頭歸順大清,我給你官做。"夏完淳假裝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疇,厲聲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先生,是個豪傑人物,當年松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中外。我欽佩 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面。"這番話把洪承疇說得啼笑皆非,滿頭是汗。旁邊的兵士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識洪承疇,提醒他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完淳"呸"了一聲說:"洪先生為國犧牲,天下人誰不知道。崇禎帝曾經親自設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汙辱忠魂"說完,他指著洪承疇罵個不停。洪承疇被罵得臉色像死灰一樣,不敢再審問下去,一拍驚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朱由檢:“又聞卿絕食數日,氣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猶不瞑。死事重於泰山,意氣化為長虹。”范文程:“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乾隆帝:“洪承疇在明代身膺閫寄……一旦力屈俘降,歷躋顯要,律以有死無貳之義,固不能為之諱。然其後洪承疇宣力東南,頗樹勞伐……雖不克終於勝國,實能效忠於本朝。昔戰國豫讓初事範、中行,後事智伯,卒伸國士之報,後之人無不諒其心而稱其義,則於洪承疇等又何深譏焉?”楊海英:回想松山兵敗後,他“畏死幸生”降了清,成為鑲黃旗下的貳臣,留下千古罵名;經略西南時,因為“畏難”,幾次三番請求解任,想撂擔子逃脫。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關鍵時刻,洪承疇總是經不起考驗,挺不起脊樑,這充分表現出洪承疇性格中軟弱的、本質的一面,是造成他品行有虧的根本原因。因此,儘管他對清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但在清廷統治者眼裡,卻不足為憑,不屑一顧。這就是為奴才、為附庸者的必然下場。洪承疇的一生,實在可悲可嘆。總結,民族英雄或者英雄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有著著重貢獻的人物,他們或為國盡忠或捨身忘死,他們是中華先烈,是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會永遠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榮光。,那些人是張煌言張同敞李定國鄭成功。而范文程洪承疇等人,他們在危機的關頭選擇了做一個最現實的人,他們或委曲求全或為新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或對同胞痛下殺手,誠然他們生前享受了榮華富貴,但是死後無論何人無論滿漢都對這些人感到不恥嗤之以鼻,他們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但是他們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