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廣西三姐Vlog

    我家寶寶三歲了,已送幼兒園,送的是禮儀連鎖幼兒園。老師有發字卡,老師有教識字,回來我也有教,可是孩子不記,我也不會強制讓他認字。我認為孩子還小,3-6歲立規矩,等孩子上大班才讓他識字。

  • 2 # 山果生活錄

    每個孩子的天分不同,認字也有早晚,一般孩子在這個時間點開始,是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強的時候,如果他經常問你為什麼,你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將注意力放到字上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他買套識字卡片,看看他有沒有興趣玩下去,孩子興致高的話就可以慢慢的教孩子。所以孩子的興趣是最重要,有的孩子喜歡車,你就可以帶入有關車的相關詞,如果喜歡看繪本,就可以引導孩子認繪本上面的字。這個階段主要以興趣為主,適當的引導孩子學習

  • 3 # 不服老的伽人

    3歲孩子看孩子本人體質好和差來決定的,我兒子身體好,在他上小班時就認了200個字,腦洞大開,現在已經是博士畢業了。

  • 4 # 嘿呦喂哦

    3歲的小孩子,可以開始認字了嗎?有媽媽說,聽到很多觀點說小孩子認字會阻礙想象力創造力,所以孩子想認字的時候,也不敢教。

    我個人認為,孩子想認字的時候,就是識字敏感期到了,應該妥善迴應孩子的需求。

    我的觀點是:可以教,但不是必須教。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太小開始學習認字,寶寶的大腦發育還達不到那個水平,無法理解認字的這種行為,反而會讓寶寶對認字產生厭惡和排斥,不利於後期教育。

    而如果太大才開始學習認字,又會錯過寶寶學習的最佳年齡,讓寶寶錯失識字記憶的腦力高峰期,讓寶寶在後面的學習中更加吃力,時間長了會讓寶寶失去自信心。

    大量研究表明,寶寶從3歲起,記憶力和認知力開始逐漸快速提高,到4歲6歲之間達到頂峰,所以在3-6歲之間教寶寶識字是最佳年齡段。

    也是大多是寶寶讀幼兒園的時期,老師會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寶寶認字識圖,家長也應當在課餘時間,多教孩子認字寫字,在寶寶最佳腦力發育期,讓寶寶得到科學的識字教育。

    對於寶寶識字認字,其實方法很簡單,我總結有以下幾種:

    1、在家裡佈置一個漢字環境。可以把傢俱、電器、房間、牆壁上貼上相應的字卡,讓孩子把漢字與實物聯絡起來。

    2、路上指認各種招牌。有一次在車上哭急了,還是靠認招牌哄好的。

    3、電視。廣告裡會有很多字,欄目的片頭、天氣預報裡的城市預報,都是教孩子的機會。

    寶寶和成人不同,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耍,而玩耍就是他們學習的最好方式。

    寶寶透過玩耍,可使身體的各機能發達起來,學到許多知識,增加社會意識和豐富思想感情。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寶寶,對識字產生極大的興趣,並且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透過各種各樣的遊戲來幫助寶寶學習識字。

    父母在教孩子識字的時候,要注意激發孩子的興趣,應該多使用一些遊戲方法,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下學習識字。

    比如說使用【貓小帥學漢字】,這個軟體內豐富的故事和遊戲都是孩子會非常感興趣的,更能提高孩子對識字的興趣。

    另外,也不要急於求成,幼兒的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善的需要多次反覆的學習才能真正學會,做父母的要耐心的陪孩子學習,不要讓他感到壓力。

  • 5 # 北漂的娟子

    兩個孩子的寶媽路過,個人建議還是不要刻意教孩子識字,買點繪本,帶字的卡片給寶寶,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寶寶,培養他的興趣更好

  • 6 # 童心媽咪

    我的觀點是,認字關鍵的不是年齡和時間點,而是方式。只要方法得當,什麼時候認字都可以。

    首先為什麼要認字?是為了閱讀,對吧?

     

    很多人會覺得3、4歲認識幾千字的孩子很厲害,是“神童”。

    但是,如果這樣的識字“神童”,是透過在家裡到處貼字,或者有的機構用閃卡的方式訓練出來的識字能力。其實,孩子只是單純的把文字當成圖形來識別並記住了,跟閱讀能力完全是兩回事。

    用“神童”來誇大這種識字效果,確實存在誤導。

    這樣的認字方式,主要是刺激視覺的發育,刺激孩子右腦的成像。

     

    而我們所說的識字,它不僅僅是一個識別影象的視覺行為,還包括對字義的理解。

    所以,真正的識字,不應該機械的認字,也不用藉助所謂的識字軟體來完成。因為識字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工具,一種獲取知識,跟書本溝通的工具。

    識字要像孩子學習說話一樣,要放在一定的情境中,這樣的字,在孩子內心才是有意義、有情感的。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建議這樣認字:

    1、反覆閱讀。我發現很多孩子最初的識字,都是因為前期喜歡讓爸爸媽媽反反覆覆的讀喜歡的繪本,以至於她們都能把媽媽講的內容背下來了。後來,她們就會很好奇的把媽媽講的內容,跟繪本上的字一一對應起來,慢慢的就認識字了。

    或者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用指讀的方式,孩子慢慢的就會把我們的發音,把故事的內容,跟對應的漢字聯絡起來。

     

    2、生活認字。這是很簡單,效果也不錯的方式。

    比如說,路上、地鐵裡面、公交站臺看到廣告牌,就可以給孩子讀,他們開始會對那種很大的字感興趣。

    剛開始雖然他們也只是把這些字看成了影象,但是廣告牌上面其實還有圖畫等等其他的內容,他們透過自己的觀察,或者透過我們的介紹,把這些聯絡起來的時候,就能領悟這些字的意思了。

    包括去逛超市,也是很好的認字方式。

    小朋友肯定會認識超市裡面的很多物品,不過他們主要是透過外觀+我們的發音來識別的,這時候,如果有意的把食品包裝上的字指給他們看,他們也會很好奇,原來我們天天說的薯片,這兩個字是長這樣的。從而激發他們去觀察更多的包裝上面的字。

    總之,生活中隨處出現的文字,我們都可以引導孩子去看。而所有的這些字,都不是孤立的字元,都跟孩子的生活有關係。

     

    3、激發內在驅動力。

    識字不是目的,而是工具。

    尹建莉老師激發女兒認字慾望的方法,是透過讀小說。

    就是在給孩子講到故事的高潮部分的時候,跟她說後面的故事媽媽也還沒來得及看,媽媽現在很忙,沒有時間看,如果你想早點知道結局的話,可以自己先去看。

    孩子為了能看懂故事結局,就想辦法多認字。

    也就是說,孩子識字的目的是瞭解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者獲取知識,所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孩子識字的原動力。

    有的孩子隨時隨地如飢似渴的看書,我想就是因為求知慾。

     

    4、學習、識字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享受。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就開始識字,會不會很辛苦。實際上,獲得知識和成長,會讓他們感到高興。

    但是,如果我們常常給孩子傳達,學習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識字是件痛苦和煎熬的事情,那麼,孩子有可能就真的不喜歡閱讀,不喜歡識字了。

    又比如,同樣是上幼兒園,如果跟孩子說:“假期結束了,明天要上幼兒園了,就不能玩了喲”。

    和跟孩子說:“明天又可以上幼兒園了,又可以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玩了”。

    這兩種說法,可能會讓孩子對“上幼兒園”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我們也可以體會一下,“別玩了,快回家啦,你今天還有20個字要學呢!”跟“如果我們今天多認識了20個字,那你就可以看懂更多的故事啦”,感覺是不是也不一樣?

     

     

    再分享我們孩子認字的經歷: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是聽音訊或者經常走路的時候念三字經,沒有看著書讀。

    後來等到她對三字經的前面一大段記得滾瓜爛熟的時候,拿到三字經的書,就根據自己背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的去對比著讀。

    那時候她自己指著書讀,不知道的以為她認字了呢,其實她不認識,是背出來的只不過後來指著讀多了,就慢慢認識一些了。

    後來是唐詩,也是先念熟了,才去對應上面的字。

    再後來是每一本書的書名,一個字一個字的去對。

    然後是一本書前面的那幾句介紹語,就是一套書裡面,每一本都有一段話是一樣的。每讀一本書,都會重複一段話,所以那段話很容易記住。

     

    我覺得三字經、唐詩認字有個好處就是,不會多一個字,也不會少一個字,所以她自己很容易去對應。

    讀到一句話的時候,她就發現,常常因為多一個“的”,或者少一個“的”,就對不上了,得反覆讀幾遍,字數才剛好一樣

     

    這個過程,小朋友其實一點都不苦,都是她自己要求去認的,她還給我當老師,讓我一個字一個字跟著她念,我就假裝不會,跟著她學,這樣她學習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上小學之前,我們孩子沒有專門認過字,也沒有提前上幼小銜接。現在上小學了,學習課本上的字並不吃力。

    除了上學之外,課後也我們沒有花時間在獨立的認字上面,而是繼續大量閱讀,這時候,她對繪本、課外書上遇到的字越來越有興趣,進而認識更多的字。

    而且透過閱讀認識的字,不是一個一個積累的,而是爆發式的增長。而且她還能明白這些字詞的意思。平時說話的時候,不知不覺就用上了。

  • 7 # 麗女記錄

    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從一些簡單的字認起,可以買一些帶有圖片字的卡片,一邊和孩子做遊戲,一邊學習,這樣日積月累,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的字,下面這段影片就是我自己孩子讀的,孩子學習到了不少的字。

  • 8 # 張衝同學

    我家大寶四歲,小寶一歲半,我覺得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不建議太早教孩子認字數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讓她玩,注意安全就行,小孩有特別強烈的認知慾望,對待各種事物保持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們自然而然就會學習各種知識,雖然在大人的眼中這些都是無用的,因為大人有先入為主的眼光在那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儲備各種知識,不單單是識字數數,畢竟你又不需要她在這個年齡考級!

  • 9 # 來自麻麻的愛

    我的觀點是:可以教,但不是必須教。

    在認字學習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把要教寶寶的東西放到遊戲中去,讓寶寶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這樣他會比較樂於接受。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太小開始學習認字,寶寶的大腦發育還達不到那個水平,無法理解認字的這種行為,反而會讓寶寶對認字產生厭惡和排斥,不利於後期教育。

    而如果太大才開始學習認字,又會錯過寶寶學習的最佳年齡,讓寶寶錯失識字記憶的腦力高峰期,讓寶寶在後面的學習中更加吃力,時間長了會讓寶寶失去自信心。

    大量研究表明,寶寶從3歲起,記憶力和認知力開始逐漸快速提高,到4歲6歲之間達到頂峰,所以在3-6歲之間教寶寶識字是最佳年齡段。

    也是大多是寶寶讀幼兒園的時期,老師會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寶寶認字識圖,家長也應當在課餘時間,多教孩子認字寫字,在寶寶最佳腦力發育期,讓寶寶得到科學的識字教育。

    對於寶寶識字認字,其實方法很簡單,我總結有以下幾種:

    1、在家裡佈置一個漢字環境。可以把傢俱、電器、房間、牆壁上貼上相應的字卡,讓孩子把漢字與實物聯絡起來。

    2、路上指認各種招牌。有一次在車上哭急了,還是靠認招牌哄好的。

    3、電視。廣告裡會有很多字,欄目的片頭、天氣預報裡的城市預報,都是教孩子的機會。

    寶寶和成人不同,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耍,而玩耍就是他們學習的最好方式。

    寶寶透過玩耍,可使身體的各機能發達起來,學到許多知識,增加社會意識和豐富思想感情。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寶寶,對識字產生極大的興趣,並且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透過各種各樣的遊戲來幫助寶寶學習識字。

    父母在教孩子識字的時候,要注意激發孩子的興趣,應該多使用一些遊戲方法,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下學習識字。

    另外,也不要急於求成,幼兒的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善的需要多次反覆的學習才能真正學會,做父母的要耐心的陪孩子學習,不要讓他感到壓力。

  • 10 # 微家童裝

    不用刻意去教,要讓他感覺是一種遊戲,是玩,我家孩子就是,我兩歲多就開始帶他認字了,現在三歲多,很喜歡認字,也能認很多的字了,自己沒事拿個筆還老在那寫,能寫幾個他比較喜歡的字了

  • 11 # 花生麻麻育兒筆記

    3週歲的孩子,該不該教他去認字?

    我覺得不是該不該,而是看你的目的,以及方法。

    我個人認為,教孩子東西,不要刻意而為之,而是融入生活,自然而然的去學。

    什麼是刻意?拿著識字卡,機械化的教孩子去認,即便孩子記住了這個字,但只是單純的記住,並不明白字的意思。

    就像現在都教孩子被唐詩,出去一說孩子會被多少首唐詩了,把別人家的孩子比了下去,倍兒有面兒。但孩子壓根兒不知道唐詩背後的含義。

    這就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只中數量,不求質量。

    什麼算融入生活?比如馬路上看見一個廣告牌,公園裡看見一個指示牌,可以告訴孩子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這樣孩子也能把這個字具象化,更容易理解,記住。

    我們家孩子今年三歲,他現在還沒有表現出對漢字的強烈興趣,偶爾在戶外活動的時候,看見路牌,會問我媽媽,這上寫的什麼,我就告訴他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

    我們沒必要去追求孩子能認多少字,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愛上閱讀,認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12 # 艾米爾墨

    有些專家認為兒童早期會數數、會背詩並不表明孩子將來的學術傾向,因為有很多證據表明,正規的學校教育開始後,那些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很快能趕上來。但也有些專家認為,提前讓孩子識字,可以讓他們儘早學會自己閱讀,他們上學的時候處於領先的優勢地位,有助於他們的自尊、學習信心和興趣。無論如何,在兒童生命的頭3年中,生活環境是否充滿刺激對兒童有著長期的影響,向兒童提供豐富的刺激有助於他們的大腦發展,推動學習的十億個神經細胞連線。多和孩子談話,給孩子讀書,播放音樂,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這些都是環境刺激。

    教孩子學習應該是遊戲式的、放鬆的,如果孩子覺得認字也很好玩,就教他認字。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學習,那樣會使他形成學習是痛苦的事情這樣一種印象。更不要和其他孩子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導他學習,讓他按照適合自己的步子進步。

    其實,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識字最重要的結果不是孩子掌握多少漢字,重要的是在識字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 13 # 夕水街勤勞的胡椒

    贊同的觀點是,孩子早認識文字能儘早自己閱讀書籍,開啟知識的大門,掌握更多的知識。反對的觀點是,如果孩子過早認識文字,孩子會更多的關注文字資訊從而忽略了圖畫、聲音等其他資訊。

    我的觀點是:可以教,但不是必須教。

  • 14 # 花醒育兒

    我看很多人都持反對意見,認為不要過早地教孩子認字,不然孩子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認字呢?我想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

    臺灣清華大學幼教系主任周育如說,孩子閱讀繪本有4個時期:翻書期–圖片期–故事期–文字期,當孩子開始關注文字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教孩子認字了。如果錯過認字敏感期,孩子的閱讀能力會止步不前。當然這個文字期不是按孩子年齡來分的,而是看孩子對文字是否有興趣。

    尹建莉老師說,她的孩子沒有刻意去教她認,但每次看到字都會有意無意的讀出來,漸漸地孩子就會認了,所以當拿到一本書時,上面的字都會認。

    因此,是否教孩子認字,取決於以下兩點:

    1、孩子是否想認字?我曾看過很多網友說,孩子當初想認字時沒有教,現在想教了孩子卻不願意學了。所以,如果孩子想學我們就要教。不用害怕孩子以後不好好學。

    2、讓孩子學得輕鬆。之所以很多識字的孩子到後來學習不好,那是因為認字時讓他有壓力。如果在認字時,不要強迫孩子去認,也不要當成任務去學,就在不經意的情況,向孩子輸入即可。由於孩子的記性比較好,很多字自然而然就會了。

    我經常讀唐詩給女兒聽,慢慢地,她會發現有的字是相同的,她會興趣大增,這時你告訴她是什麼字,她會記住,下次出現時她就能說出來。

    因此,不用刻意去教,順其自然,孩子想學咱就教。

  • 15 # 使用者6873646525509

    他只要喜歡就可以,我家的四歲都認識一兩千字,能自己讀書了。沒刻意教,孩子喜歡看故事書,一直講繪本,自己就都認識了。

  • 16 # 小舞老師講故事

    我是媽媽也是老師,我想說這個年齡不應該。三週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這個時候應該是大動作、細微事物、空間、畫畫等敏感期,在剛入園的時候我們可以做的很多陪孩子成長。

    認字一般是在4週歲後出現敏感期,但也不建議教。我見過很多媽媽給孩子讀書的時候一邊指一邊讀,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指讀,這樣時間長了孩子會認識一些字,但是會剝奪他們閱讀的興趣。讀書只是親子閱讀,不應該有功利性的目標。給孩子讀書只是讓孩子愛上讀書這件事而已。

    還有的爺爺奶奶買一些字卡或者一些識字的書來教孩子認字,短時間看效果真的挺好。認識很多字,可是字組合在一起卻不明白句子意思。那麼認字也就沒有必要了。

    什麼時候可以認字?孩子五六歲了,想問我們這個字是什麼,我們經常看見的這個字。這個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們先看看我們的象形文字,瞭解文字的圖片和形狀,然後來學習我們的常用漢字。

    孩子學漢字不要拔苗助長,找準他們最需要的時間點,這樣學習起來就容易多啦。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 17 # 卿卿子衿67

    該不該不是大人說了算,要看孩子感不感興趣呀!我表哥家的老大,17個月就認識黑白卡的80多個漢字,英文字母都認識,那就是學霸呀!他自己就感興趣,自己就要學,床單上有m,他就給我指著,一遍一遍的念m,他家老二就差點,沒認識那麼多,老大現在7歲了,自己閱讀看書都沒問題,地圖啥都會看,我是服了。到我兒子這,我也是想好好教他呀,可我剛把字卡拿出來,他就跑了,馬上三週歲了,10個數字勉強認識,今天給他下了一個洪恩識字,他剛看一會兒就玩兒別的了,就認識一個大寫的一,但是他唱歌好,只要聽兩遍就會唱了。詞記不住就自己編,會好幾十首歌了,背詩也挺快,反正不是傻子,早晚都會,我也不著急了,準備今年讓他把我和他爸爸的電話號碼背下來就行了,不要拔苗助長,孩子和孩子不一樣,我表哥表嫂都是留美醫學博士,基因在那,我一個學渣美術生,從小就不愛學習,我憑什麼要求他要多愛學習,孩子的苦日子還在後面呢!何必讓他在本該最快樂的6年裡,加入苦澀的回憶,到時候厭學了,就得不償失了,順其自然就好。

  • 18 # 李筱慢

    有這個困惑的家長其實是在用成人的思維揣度孩子的世界。成年人當然很清楚字和圖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字母式的語言差別更大,漢字這種象形文字其實還好一些),可對於幼兒可不一樣。

    在3週歲的孩子眼裡,字和圖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字是比較難懂的圖而已。如果家長一直刻意地教孩子認字,甚至給孩子施加一些識字方面的壓力,制定一些識字的階段性任務,相反會讓孩子對這些難懂的圖更加望而卻步。

    教育孩子,需要先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世界。3歲的孩子本身對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好奇心,有強烈的瞭解世界的慾望,因此他們會不斷問“為什麼”,“是什麼意思”,“他在幹什麼”,家長能儘量耐心地滿足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解答他們的問題,就是成功的教育。

    對於認字,如果沒有家長和學校硬性的規定,孩子並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和“看小兔子喜歡吃什麼”、“這幅圖裡的人在幹什麼”、“動畫片裡的人物吃的是什麼”有很大區別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這僅僅是這個世界上他們看不懂的其中一項東西。把認字和其他事情區別開來,當做一件特殊的教學任務的,恰巧是孩子的父母。

    但同時,有些父母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為了給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把認字當成了一件要刻意避免的事,好像覺得識字這種活動是“不應該”進行的事,識字讓孩子變得不快樂不童真了。

    可這種想法,和前面我所說的,把識字和其他學習活動剝離開,有什麼區別呢?還是那句話,父母才是在糾結“識字該不該”的人,孩子的世界裡並沒有如此嚴肅的區分。

    從現實層面考慮,孩子遲早要走入學校,如果完全不進行有意識的識字練習,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會感受到巨大的學業壓力,之前的“快樂教育”這會兒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所以,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認字是可以在家庭裡進行的學習活動,但卻不應該是有硬性任務、規定和目標的“打卡式教學”。

    6歲前的兒童是一塊巨大的海綿,在無意識地瘋狂吸收周圍世界的資訊。識字的活動完全可以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完成。這個過程根本不需要讓孩子意識到他在“學習”。

    例如,到餐廳用餐時帶著孩子讀一讀巨大的餐廳招牌,玩搖搖機前帶孩子看一看玩一次搖搖機要多長時間,逛動物園時指給孩子看每個籠子前的動物名字,當孩子問你新買的快遞是什麼東西時給他們指讀產品名稱等等。

    最有效的辦法自然是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對於字少而大,語句重複簡單的繪本,家長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段落指讀。那些字太多太小太密的繪本,就要看孩子自己是否有興趣去了解,千萬不可強求。但所有家長都可以做到的是指讀繪本封面和扉頁裡的標題,同時找一找封面上的圖畫和標題有什麼聯絡。這是一種不會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又能引起孩子閱讀繪本興趣的方法。

    有些家長會在家裡貼一些大幅的圖文並茂的識字卡片,這也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方法,但同樣,不要把認讀這些卡片當成硬性學習任務。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興趣點,結合日常生活利用這些識字卡片與孩子做一些遊戲。例如當孩子今天到動物園玩了之後,在這些識字卡片裡面找一找我們今天看到了什麼動物。孩子主要是透過圖畫在玩遊戲,但家長可以在孩子找到圖畫之後指讀漢字。

    長期這樣做,孩子自然就在潛移默化中認識了大量的漢字。

    所以,與其問“該不該認字”,還不如想一想孩子是如何自然而然學會看字的呢?而我們家長應如何輔助這個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呢?

    教育是一件自然的事,需要的不是教條的“應不應該”,而是最大程度的順應孩子本能裡的好奇心並加以培養。

  • 19 # 蘋芯媽媽

    一邊做遊戲,一邊學習認字,人越多,玩得越開心首先買認字卡片或者自己製作每天學習3個,日積月累把學習的卡片放到一大堆卡片裡讓寶貝找出來,然後讓寶貝藏你找,這樣每天重複下面影片是我兒子當小老師

  • 20 # smile小予

    不建議刻意的去指讀,可以多進行親子閱讀,透過陪伴孩子閱讀不同的繪本,不僅幫助孩子養成了閱讀習慣,終身受益,也會讓孩子很自然的積累很大的識字量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不可以推薦幾部有看點的穿越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