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祥79874
-
2 # 大林W
講格律沒毛病,時代在發展,文化在前進。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老講格律顯得有些死板教條。就拿對聯來說,有的聯句如果按照仄聲去做,所接的聯句,會出笑話。從這一點體會著,仄聲過份嚴格的話,確乎視了意境之妙處。本人愛好對聯,因為對聯是兩個人在對話,交流。很少利用仄聲之類規格,有的名人老師為了指教,常指點,但是我挺感激,沒做任何表態,我也無法表態。我相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老想法,老作為,我不反對。這必定是時代造就的必然理念而已。只能不作回駁。都是為了好字所為,保持留給雙方一個面子。不為三間房二畝地,發生爭指不值得,只是誤解。
再見。
-
3 # 文軒178550919
詩歌應該是雅俗共賞,您說的老幹體水平低,有很高雅的詩言,還是少數人欣賞,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老百姓都喜歡。
-
4 # 甘棠詩韻
這個問題提得好,它困擾了很多老同志。所謂老幹體就是致力於格律詩創作的老幹部,他們只講詩詞格律,盲目忠於格律且守舊,詩作呆板,空話套話連篇,一上來就是成語、口號,歌功頌德甚至死搬硬套盲目用典,有的讀起來十分拗口,有的整首詩沒得中心思想,散亂差不說,讀完後讓人感到所言非他,不知說些什麼。這些老幹們阻礙了詩詞的發展。
但寫律詩而不講究格律的話,那也稱不上律詩。當然,老幹體詩作者中,也不乏不懂格律的,有的寫了四句不倫不類的詩也標作七律,讓讀者涕笑皆非。
寫律詩講格律與意境並不相悖,回顧一下唐代律詩大家的詩,不都是既講格律,又追求意境嗎。
寫詩,不論是新詩古詩沒有意境就不是好詩。創作好詩難,難就難在既合律又意境開闊有新意,符合時代的要求。而絕非詞藻砌方圓,全詩上下無詩眼,空餘呻吟少人憐。因此,不管是老幹體詩作者,還是流行詩作者,都要既講詩格,又必須有意境,方能稱作詩。
-
5 # 使用者9635879133446
有好多社會詩詞協會團體……他們成了詩詞產物……每天這裡來哪裡去……到處做詩!
千篇萬首詩叢出不窮……
每首詩都符合~格律!!……洋洋自得……
逢人便說,正宗詩社!!
說白了……就是:照著葫蘆畫瓢!
-
6 # 四顧20DD
老幹體是指外在形式為格律詩,內容多為對於當前時勢的歌頌、點評的一類詩詞。主要特點為:緊跟形勢與政策,口號性語言較多,修辭手法較單一,象徵手法運用自如,字詞喜用高大,格律要求不嚴謹或太拘泥。因多為原來的老幹部們所作,常體現為律詩、絕句、詞等格律詩的形式,所以稱為“老幹體”。
老幹體詩作,會不會拉低詩的標準?我看不會。
不會拉低詩的標準的原因有:一、詩的標準,具體到格律詩而言,是長期文學歷史發展,不斷總結歸納形成,得到認可併發揚的。換句話說,標準就是標準,詩言志,言之有物,志有所託,不僅僅是格式,更重要的是內容、意境。所以說詩,人人按照格式,格律都可以寫,但要真正寫的好,能流傳,那意境不可缺。所謂“功夫在詩外”,需要作者生活的沉澱,思想的感悟,文學修養的累積。
傳統詩歌千年以來,各朝各代的讀書人蕃多,得功名成才者很多,流傳下來的詩也燦若星辰,但相較於寫過的詩那也是寥寥可數,必是精品,才可以留下。要知道古時讀書者開蒙後,學聲律,對對子,就可以開始學習寫詩了,佼佼者才可以得功名。《唐詩三百首》一書是詩歌盛世唐朝的精品集,載錄的詩人作品何止是在錄的那幾首?詩的標準是從這些大家處總結歸納的,並由歷代評論家整理的,當時的打油詩之流不能干擾其,那麼“老幹體”就可能了?勿憂,無憂。
第二,“老幹體”的發行範圍較窄,流傳範圍不大,基本上是老年雜誌,或部門內部期刊為主。當然,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有部分“老幹體”走上網路,走到新媒體前臺。不過也不用擔心:“老幹體”本身也是在發展中,原先的用四句幾個字,就是幾言絕句,沒有平仄格律,沒有起承轉合的詩也越來越少了。透過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也會逐步回到正途。
沒必要對“老幹體”冷嘲熱諷。古人也有張打油,打油詩也表達想法的一種方式,“老幹體”也是個人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一種手段,從詩的本質而言,都是言志,抒發心聲。至於如何解決只講格律,不講意境?只能建議多讀、多聽、多看,然後多思、多悟。畢竟意境是個較玄妙的東西,表現手法可以學,修辭表達能力能提高,但意境實在難求,正所謂“不可言傳”是為妙。
-
7 # 菩薩事業0688
關於詩歌的格律問題,本人認為,是時代的產物。格律運用得好詩歌確實美。但是,我同時認為,格律提高了詩歌創作的門檻,會使很多人望而卻步、敬而遠之,不利於詩歌的健康發展。我還認為:詩歌是靈魂的吶喊,是語言的高度凝練美,是文字景象化(意境)理念化(抒發個人情懷)的創作過程。所以,關於詩歌創作,我更傾向於詩歌的意境深遠和禪意幽深,而不是華麗的詞藻和古板的格律要求。
-
8 # 如冰之水
老幹體詩作,真是在拉低詩的創作氛圍,對詩歌欣賞也造成傷害。首先,這些人文化修養與古典文化相去較遠,有些人甚至與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格格不入;其次,長期的“專職”工作中,這類人表面上認同甚至喜好古體詩作,但由於其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氣韻吻合,使他們對此類文化或作品,輕言“揚棄”,流於膚淺;更致命的是,這類人最具有現當代人的浮躁的“進化論”觀念,動輒以新觀念新倫理解釋生活,“歌德“派風氣濃厚,缺乏古典作品一以貫之的文氣及韻致。
-
9 # 詩詞書院
“假如你沒有寫過老幹體詩詞,只能說明你水平還不夠”。
記得在數年前,我跟晚報的一位編輯聊天,調侃地跟他說:“你的版面,怎這麼多的老幹體了。”起文那句話,就是他的回覆。儘管是開玩笑的成分居多,但從他的角度看,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作為大報,他們的約稿物件,自然非泛泛之輩。
一直以來,“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都是傳統媒體選刊詩詞的一項標準。相反,他們從來都沒有要求過,作品一定要符合詩詞傳統審美哲學和符合詩詞傳統創作技法。儘管後來有所改變,但對那些執著要說“詩家語、詞家話”的作品,也通常是以1+1的形式,用“外一首”的身份刊出。
因而,在我認為的當代詩詞大家當中,還沒有那位不曾寫個類似“老幹體”般的詩詞。畢竟,活在體制之內,難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我從來都不認為,因為有這類詩作的存在,會拉低他們的詩詞創作水平,或拉低詩詞的創作標準。
“老幹體”也好,“網路體”也罷,都屬於較新的名詞,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大抵都是指向一些不依傳統審美哲學和傳統創作技法而寫的詩詞,而“老幹體”則可能多了個歌功頌德的標籤。
如果是以這個作為標竿,那這也不是當代的專利。如古代臣僚奉皇帝之命所作所和的應制詩,就頗為相似。唐代的大詩人,也沒有幾位不曾寫過這類詩作的,包括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杜甫,不妨摘兩首:
同樣,我不認為因為有這些詩作的存在,會拉低杜甫、王維的詩作水平,更不認為會拉低唐詩的水平或標準。
當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多,從而也帶動了詩詞的寫作熱。其中大多數作者都因為未受過專業的詩詞創作基礎訓練,對傳統詩詞的創作方法缺乏瞭解,所以寫得不太專業。出現了諸如“網路體”、“老幹體”這類詩作,這很正常,無可厚非。即使有一些作者將寫詩詞,對對聯僅僅是作為一種休閒消遣,其亦不失為一項健康的值得鼓勵的群眾文化活動。
至於如何改變這種現象?我倒認為不需要刻意去改變些什麼,更不應用歧視的眼光看待。如果覺得自己走的專業路線,那就堅持下去,做好自己,把自己的創作問題解決好就行了。
話說回來,即使在當下的專業領域,有意境有意蘊的佳作又有多少?前段時間我便寫過一篇文字,認為當下的詩壇,已經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問題,而是面臨著很大的斷層。
別擔心,就正如街頭足球不會拉低國足水平一樣,他們既不會拉低你的創作水平,也不會拉低詩詞的創作標準。
-
10 # 大慶星之原
我是題主。我沒想到,這個題目會有這麼多人反感反擊。甚至有點兒辱罵的味道。
如果他們只是隨便互相寫寫而已,倒也沒什麼,但是他們通常會有一些資源和關係,會把這些自認為不錯的詩作結集出版,說白了就是自費或拉贊助賠錢出書,到處贈送和散發,會讓某些人感覺這個好像很厲害的樣子。會誤導一部分人。
這個邏輯其實是不堪一擊的。比如我們到飯店去吃飯,我感覺這個飯菜味同嚼蠟。然後批評一下。廚師就出來暴跳如雷大喊大叫,有能耐你做一下呀?
-
11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今日雜詩)
那個自由那個來,那壺上手那壺開。
管它平仄格律事,敞將心扉乃妙才。
-
12 # 成熟男子漢24
我也願在這個問題上發表一些我個人的意見,畢竟我也是詩詞愛好者,雖然一直停留在順口溜的水平,畢竟已經成為了詩詞的讀者,為擴大詩詞的讀者隊伍貢獻了一個成員。
首先我明確我的立場,我對這個問題看法是否定的,也就是:儘管有的作者只講格律沒有很好的立意,老幹部詩作也不會拉低詩的標準,而且老幹部群體喜歡詩作還促進了詩的發展。理由如下:
一,老幹部群體多是業餘愛好者,水平高低都可以理解。
老幹部群體從各行各業退休後,有寬鬆的時間,或是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或是在網路上互相溝通,把有共同愛好的朋友組織(當然可能是網路上互相溝通的朋友)在一起,相互切磋詩藝,這些人從前大多數都不是詩詞的讀者,更不是詩詞愛好者,他們從一張白紙,發展成愛好者就已經難能可貴了,最起碼增加了為數不多的詩詞讀者群體的人數,使得讀高水平詩詞的人增加了。但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他們作詩,處於愛好,以此豐富文化生活,交流相互之間的感情,即使很少數的作品在某些媒體刊登,有的透過朋友出版成冊送人,不管他們自己有怎樣的成就感,專業的高水平詩人們也可以不看,偶爾學生們看到,他們也會在老師們的評析下而辨別水平高低,也不會因為這點,
就把詩作引向歧途。如果僅憑老幹部們寫那麼一點點詩,發表和發行的更少得可憐,就能把整個詩作的標準降低的話,我們的詩詞界的免疫力就太差了。所以,只要詩作界的免疫力不是這麼低,就不可能因為老幹部詩作而降低詩的標準。
二、關於解決只講格律不講意境問題。
據我的觀察,老幹部們寫詩,多數是從寫順口溜開始,由於從前他們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品詩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一些高水平的詩,也沒有精力去細細品讀,甚至看都不看,更談不上理解詩的意境了,對於那些文言味十足的格律詩,更是一瞟而過,至於蘊含在詩詞中的詩情畫意,更沒有時間和興趣去慢慢領會。所以大多數人是門外漢。退休後,老幹部們在一些內行人的帶動下開始學習詩詞,才產生了對詩詞的興趣,一點一點的慢慢學,一開始先學習押韻,再慢慢學習格律,多數人學習了格律知識後就開始試著寫一些東西,雖然水平不高,但他們的成就感很好,積極性很高,就形成了所謂老幹部體裁的詩,也就讓人產生了老幹部詩詞只講格律不講意境的印象。但我認為這只是階段性的問題。我們一是要正確認識,老幹部們處於這一階段的現象會長期存在,因為這個隊伍會不斷的進來新人
,水平提高了,歲數也大了,沒有能力寫作的會逐漸的退出,所以在這個階段的人總是多數。二是要提高他們的水平,就要加強對他們的培訓,老年人工作者,老幹部工作者,社群工作者,要多組織老師給他們講課,糾正習慣性錯誤,激發他們提高立意檔次的積極性,指導他們的習作,減少偏差。
老幹部們經歷豐富,知識面寬,又有詩詞創作的基礎知識,具備了格律、節奏、文字、對仗要求等方面的知識,只要深入開發他們的思路,所謂只講格律不講意境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
13 # 遼海醉仙
《我寫“老幹體“詩(六言詩)》(修改版)
我寫“老幹體”詩,充滿我的愛意。
熱戀我的祖國,江山妖嬈美麗。
我從南走到北,如畫景色我醉。
盡敘山澗原野,瀑布連著碧水。
我寫“老幹體”詩,流淌我的詩緒。
挺起人生之旅,充滿憧憬絢麗。
坎坷令我不屈,光明給我動力。
目標糾結曲折,方顯成功披靡。
我寫“老幹體“詩,凝鍊藝術句子。
熱戀我的生活,真摯又有情意。
共鳴幸福歌兒,奏響優揚樂曲。
Sunny照耀生活,日子勝過甜蜜。
我寫“老幹體“詩,舒發讚美詩句。
評擊晦澀怪文,揭批朦朧邪語。
唱正能量韻律,尤如鯉魚躍起。
善栽詩壇鮮花,敢到網路斬棘。
-
14 # 密州詩語
看了大家的評論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提問者有意混淆黑白,把格律詩說成老幹體,這不僅是對老幹體的否定和偏見,更說明了你對格律的無知。格律詩不等於老幹體,老幹體不屬於格律詩。格律詩的平仄對仗,起承轉合,是有嚴格規範的,是文學藝術的特有表現形式。但凡寫格律詩的都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和錘詞煉句的文字審美能力,至如意境與個人的修為、胸懷、人生閱歷及所處環境相關。這不等於意境不高的格律詩就是老幹體。所謂老幹體是指不遵格律規範的五言或七言詩,語言習慣上且帶有口語或口號式,在內容上以歌功頌德為主題的大眾流行詩體。一個懂格律的人在錘詞煉句上是下過功夫的,在語言表達上是合乎語法規範的,其表達的內容和意境是有美感的,是作者詩意化的內心獨白和對生活的感悟。試問哪一首老幹體符合格律規範?又有哪一首格律詩是順口溜?試問今人又有多少懂格律的?也包括提問者。這是經典文化在當代的斷層引起的一種對民族文化的錯誤認知和否定。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格律詩也罷,老幹體也罷,都是對經典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
15 # 信敏498
“老幹體”這個帶有歧視意味的專有名詞,大約出現在九十年代。它是用來概括老幹部,軍政退休人員,和在職幹部,教師以及多年遭受風吹雨打過來人的舊體詩作的。到了這個世紀,生活日漸好起來,這些人按不住內心的喜悅,便開始抒遣胸懷,自吟自唱,大膽提筆,甚至開始爭奪報紙副刊和詩刋的版面了。許多紙質媒體,也樂於在盛大節日和歡慶活動時,刊登這些詩作,因為這些詩具有喜慶情緒,和歌功頌德的韻味,一般短文起不到這樣的效果。但是在平時,報刊上也很少見到這類作品。所以有的編輯說:“不會寫老幹體,說明你水平不夠。”這確實有道理,因為被報紙錄用是很難的。
其實,認為老幹體很礙眼,大多數是穿有“恊”字號馬甲的人。他們巡天查地,管得很寬,覺得這些作品拉低了詩的標準。在某個權威詩刊上,就發表過幾篇專文,歷數了老幹體的不是,當然平仄格律,意境詩情的不如意,是其原罪。比較文雅的先生,舉出盛唐時期金鑾殿上的王維,杜甫,岑參,沈佺期,蔡襄,王淇等人的應制詩,作為古代老幹體的樣板,認為現代的作者水平太差。而有少數網上的年青“詩人”,甚至對老幹體作者出言不遜。不顧時代,不論天高的做法也真的是太過頭了!
大家知道,當前有些互爭前衛的現代詩人,在作品中,離經叛道到了脫鞋散發,解頻寬衣,汙濁不堪的地步。先生們,你們愛管,為什麼不去管管這樣的詩作呢?!
-
16 # 子風長歌
反覆有類似此種問答提出,今天就隨手
打些字作個剖析回答。
至於老幹體到今天的涵義已不是具體指代
特定人群的詩作了。而是專指一類在格律
形式下機械敘述、意象單一、缺乏各類修
辭手法和想象力、情感色彩枯乏無味的詩
作。
2、至於老幹體詩作,會拉低詩的標準
嗎?這個問題很籠統也難以具體判斷。因
為詩沒有具體的標準,只有優劣與否的問
題。不過既已被定為老幹體,那麼這詩就
自然不能算作好詩。
至於有人說老幹部體也有好詩,這顯然
是概念沒有搞清楚。老幹體並不是指初始
由老幹部類人群創作的詩作。主要是指詩
中意象描寫達到的程度和層次(境界)較
低,又缺乏感情色彩(情調)的詩。老幹
部類人群寫的詩作自然也有好作甚至佳作,
但這不是老幹體。而是屬於“老幹部詩作”
的概念範疇,這兩個概念一定要理清。
那麼為什麼老幹部類人群寫的詩會被稱
作貶義的老幹體呢?因為這類人群所作的
大部分詩具有前面所說(定義解釋)的特
性,所以才被冠以老幹體。
所以老幹體詩作,會拉低詩的標準不能
作這種說法。只能說老幹體屬於不是好詩
的範疇,是豐富的詩型別中一種特殊性的
作品。拉不拉低標準,是看你是否提倡老
幹體。如大家推廣提倡老幹體,自然會拉
低對詩的創作標準。
3、至於如何解決老幹體只講格律不講
意境的問題。首先所謂意境是指“詩中的意
象透過各種形象描寫反應出來的層次、程
度及情調的狀況。很簡單,在保證格律的
情況下(當然詩的意境有高度可不論格律)
增進豐富意象;運用豐富的想象;變化多
端的運用各類修辭手法;融入更多的情感
和情感化描寫;避免枯燥的敘事式回憶式
流水賬描寫和嵌入固定式感慨感嘆等。
♥☞總之詩詞的技藝靈魂是:“包羅永珍而
永珍無常;百態千姿而多姿多彩;合乎於
理則無可不擬無所不能;上天入地窮古探
今賦以精髓;遣情動容暢懷撼心揣之無窮;
是朦朧是暗示是直抵心肺莫可一衷;冷暖
悲歡古今春秋盡在變幻筆中!凡此等等,
只歸一言而括之,即在合理之下什麼都行,
切忌死板,要萬變不同”!
(以上內容見題隨手而就,未細作細審,
恐有誤漏。)
-
17 # 雲隱
老幹體不會拉低“詩”的標準。對於老幹體,我們應該以“欣喜”和“寬容”的目光來看待,我們可以將老幹體比作初學詩之習作,無所謂好壞,只是一個過程。老幹體創作的首要原因是對傳統文化的喜好
而這種喜好其實也是傳統文化的迴歸。對於中國文人來言,詩是最能表達心中“志向和情趣”的文學體裁,也最能體現漢字和文言的內質。詩從古到今,雖然格式有變化,但其核心卻沒有變化。可以說,詩就是中國的文脈。
在現今社會,西方審美體系和文化霸權橫行的今天,華人迴歸自己的文化,迴歸自己的審美,是非常值得鼓舞的地方。我們應該高興這種“附庸風雅”,我們應該欣喜這種文化迴歸。
而且要寫好一首詩,或者說寫的像一首“格律詩”,必然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脈絡、文言體現、字詞典故,音律平仄等詩詞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容。
這個過程就是文化自覺的過程,也是文化自信的過程。對於初入詩詞門徑的老人,要以寬容的眼光看待現代社會,我們的文字語境和體系都是白話體系,而古代是文言體系。兩個系統的東西所呈現出來的審美和意境是不同的。我們當代人在失去文言使用環境下,你不能苛求現在人能用當今的白話語言習慣去傳神的表達出文言體系下的詩意。
對於老幹體,能根據“格律”寫,我覺得已經非常欣慰了。這就是文化的魅力,也是老人們的努力,你難道希望每個人都能達到古代詩人的水準嗎?。而且古代的大眾能寫詩的又有幾個?
詩詞意境的高度,需要大量的傳統文學資料的閱讀和練習,這種意境的提升是整個審美境界的提升,我們不能對一群熱愛傳統文化的老人有太多的苛求,“意境”的提升需要一個步驟。在當代社會,能用“格律詩”表達出自己當代的生活,就是當代的“格律詩”,就是當代的詩風,詩意。寫詩的人多了,讀詩的人多了,寫的多了,見的多了,欣賞和寫作水平自然就會上去。而且這個過程是非常快的,我想到了下一代人,其老幹體的作品就可以讓後輩們,歎為觀止了。
-
18 # 封護勝463
對於這個問題要擺正了心態,老幹部退休後搞起詩詞的創作,能在有生之年抒發感情,做自己喜歡的事,發揚自己的愛好和長處,這本身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至於寫得詩詞只講格律不講意境,不是老幹部的問題,而是所有的寫詩者都要面對的問題,這也是個詩詞寫作的共同問題。
第一,老幹部寫詩肯定是一個好事,說明此人還是有一定的藝術素養,退休後又操愛好之道,每天都要吟詩作對生活自然豐富多彩,把晚年的生活過得紅紅火火,何樂而不為呢?
寫詩的愛好總比去打撲克齊吵亂嚷的強,比打麻將噼裡啪啦的強,寫詩很是文雅,有儒雅之風,對於修身養性大有益處。
片面的看這個問題,就會與真實有悖而馳。
第三,中國的古詩詞就應該發揚光大,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到老幹部,而是所有的炎黃子孫,如何去做好這件大事?是個很重要的命題。
-
19 # 老張335536
所謂老幹體,起碼都是處長以上老幹部群體所作的詩。他們有與民眾不同的經歷和生活,寫出來的詩自然別具特色。我雖然也是老人,但卻布衣一個,不在此列。請看老夫應時而作,
排律:風景獨好!
有詩為證:
美府哀傷冠肺延,
川公竊喜自疾安。
七十五座城池破,
億萬饑民火熖燃。
搗毀公局劫夜市,
砸開市府搶銀錢。
軍車碾向平民倒,
警棍揮得凡肉癱。
冠肺催人奔地獄,
飢腸輾體赴羅閻。
排山倒海淹洲府,
縱火翻江毀利堅。
斷魄陰陽隔幢景,
喪魂淚水灌芝田。
蛇蠍自利由神恨,
炮艦揚威讓世嫌。
政客旁門猴唱戲,
商家左道狗咳痰。
黔驢誡盡開槍掃,
霸氅剝光賭本完!
-
20 # 佛子詩文創作釋出中心
不會降低詩的標準。詩本身就是沒有標準的。自由詩,打油詩,古體詩,近體詩。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不是說只講格律的才是詩。例如《春江花月夜》,例如《三吏三別》,《長恨歌》,《琵琶行》。古體詩是不講格律的。
學詩有早晚,水平有高低,都需要一個過程。不要指責他人,不要以為自己很牛。
回覆列表
應邀簡答:我個人觀點是在格律的基礎上寫出有意境的好詩詞。
寫現代詩也要寫出有意境的好詩。寫詩非一日之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