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彩24小時

    事實上,李世民篡改史實一事並不是空穴來風的推測,《資治通鑑》曾有記載: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諫議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陛下獨覽《起居》,於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恐曾、玄之後或非上智,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如此,則莫不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觀,蓋為此也。”上不從。玄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刪為《高祖》、《今上實錄》;癸巳,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隱,謂玄齡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委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也就是說,李世民登基之後,曾經違反歷朝歷代,天子不得翻閱當代史書的規定,而且,他不僅違反了,還在翻閱之後,對史書提出了修改。唐朝從李淵始,到李治止的階段,最出彩的人物是李世民——英雄出少年,在沙場上衝鋒陷陣,無比英勇,單槍匹馬救過隋煬帝,公元616年,平定山西內突厥人的入侵,公元617年,以右元帥身份,率兵攻打隋朝首都洛陽成功,他打下了李唐半壁江山,可饒是如此,他也從未因為功勳卓著,心生不軌之心,忠孝兩全,為人謙遜,從未居功自傲。這樣一個人,因為過於優秀,被兄長嫉妒,為求自保,他不得已射殺弟兄。之後,他立為皇太子,再後來登基為帝,勵精圖治,“貞觀之治”名流千古。自此,李世民在隋唐歷史裡,以他勵志的經歷,完美的個性,樹立起千古明君的形象。

    分析至此,李世民為什麼要篡改史書,答案呼之欲出,他想要揚名立萬,想要掩蓋他不顧血脈親情,為了皇位不擇手段的事實。可是,這僅僅只是其一,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他在懼怕,他懼怕什麼呢?

    他在懼怕一個人,即使他已經死去,那個人就是隋煬帝楊廣。

    楊廣並不是一個昏君,這一點,天下人不知,可是李世民知。隋煬帝在位期間,征戰四方,平定天下,開鑿運河,改革科舉制,這一切都是為了百姓謀福祉,只不過他的這些舉措,為百姓帶去的福利不是立竿見影能看到的,需要時間。只可惜,隋煬帝沒有等到那一天,在他三徵高麗之際,起義軍已成氣候,隋朝曇花一現。李世民繼位以後,他心裡很明白,李家不過是鑽了一個空子,百姓看到的前朝年年征戰,屍骨累累背後,其實是隋煬帝還沒有來得及證明的功績,太多人還不懂,開鑿運河,疏通南北交通,促進經濟繁榮,戰事也好,大興土木也罷,只有如此才能發展國家,而李家卻利用大多數人的不懂,來藉口起兵。可時間終究會證明一切,到時候,天下悠悠之口,李家不過是一個竊國賊。這樣的恐懼催始著李世民篡改唐史,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隋煬帝開始被抹黑——楊廣為了看瓊花,要開鑿運河;楊廣性情慘烈,所以戰爭四起;而後宮情事,更是傳的不堪,甚至杜撰出楊廣姦淫母妃宣華夫人……

    李世民在政治上,其實也當的起大有作為四個字,只可惜,他糊塗了,歷史的真相併不是人為篡改就能被掩蓋的,發生過的事情,終究會留下擦不掉的痕跡,有心人會從蛛絲馬跡中一點點還原真相,而他篡改歷史,抹黑他人,誇大自己的行徑也終究會昭告天下,這才是,他一生最為人詬病之處!

  • 2 # asd153426

    有改寫歷史書的,玄武門之變,導致許多事實不清楚了,李建成為人之迷,李淵是推翻隨朝是因為李世民鼓動推到的嗎?不是的,類似的問題,成為迷案

  • 3 # 一本夏聊歷史

    千古明君是需要歷史認可的,所謂的昏君也需要時間來證明。唐太宗李世民是個有作為的君王,這一點我們透過大量的史料可以認可,但說實話,要說李世民是千古明君,我覺得有點誇大其詞,他開創的‘’貞觀之治‘’,也被史官加了很多的修飾詞,有點粉飾太平的味道。

    李世民因為皇位來路不正,所以在他做了皇帝以後,處處隱藏他的鋒芒,對大臣們也表現出了特別的恭謙,並表達自己願意接受大臣們的建議。因此就出了魏徵這樣相互捧場的人。李世民能殺太子李建成,卻能留下魏徵,這本來就不是正常的現象。魏徵本來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李建成被殺後,魏徵投靠了殺主子的兇手李世民,併成為了李世民眼前的紅人。

    魏徵除了會說幾句硬話外,其實一無是處,我們幾乎沒有發現他有什麼治國思想,也沒有具體的為政方案。李世民卻重用他,如果沒有任何目的和意圖,那李世民就是個地道的昏君。李世民是個心胸狹隘,私慾極強的人。他和魏徵兩人只不過是玩太極給世人看,這個雙簧唱的是李世民善於納諫,廣開言路,表現一代明君之風。事實上,是魏徵說魏徵的,我李世民幹我李世民的。只要宣揚的廣告一直在滾動播出就可以,賣的什麼藥,只有李世民自己知道。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讓大家對李世民的為人有個初步的瞭解。李世民的功績被後人過度的宣揚,這當然跟歷史的記錄有關,《唐史》把李世民描繪成了:英俊瀟灑、風流倜儻、雄才大略、親民仁德等。咋一看很完美,也很迷人,但歷史上真實的李世民果真如此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一點都不英俊瀟灑。其次說他雄才大略都是真的,李世民確實能徵善戰,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點唐高祖李淵心裡也明白,可李世民不是長子,所以他並不是太子,唐高祖李淵也沒有想打破這個立長的世俗。即使李世民心裡非常向往皇帝之位。

    隋煬帝楊廣是李世民的偶像,我這樣說大家肯定很奇怪,其實仔細想想就很正常啦!楊廣本來也不是太子,太子是他哥哥楊勇。可楊廣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一直覬覦皇位,但楊廣的高明是善於隱藏,他透過各種方法取悅父母。讓自己父親隋文帝楊堅和母親獨孤皇后,把楊勇的太子之位給廢了,楊廣最後順利繼位。說實話,這點李世民比楊廣差遠了,他沒有辦法讓父親李淵廢哥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只好自己親自動手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然後逼父親李淵退位。這樣做,怎麼掩蓋都會讓世人看不起。

    李世民一系列的醜行,在做了皇帝后,他必須透過行政手段,進行干預。他深知史料是最關鍵的環節,因為史料是要代代相傳的。於是李世民不斷的對編纂史書的人施壓,讓他們歪曲歷史,為自己歌功頌德。大家一定很奇怪,雄才大略的隋煬帝楊廣,怎麼會是一個荒淫殘暴的昏君呢?

    說到底這都是李世民的功勞,李世民對隋煬帝楊廣真的很崇拜,楊廣是李世民學習的榜樣。楊廣開鑿大運河,完善科舉制度,開疆拓土,其它的功績不說,就這些,一代名明君李世民能比嗎?絕對不能。但李世民懂得成者為王的遊戲規則,四兩撥千斤,用創改歷史的方法,極力貶低自己的偶像隋煬帝楊廣,無限的放大自己的光環。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後人透過對歷史的研究,會發現被掩蓋的一切。

  • 4 # 冉明正道

    應該是改過了,唐太宗開了帝王檢視自己起居注的惡例,原來帝王不能看自己的起居注,因為這個東西無論好事壞事都給你據實記載,目的就是為了約束帝王。結果唐太宗不是發動玄武門之變嗎,殺兄逼父,心裡面不踏實,三番五次要看起居注,雖然史書上說被大臣們勸阻了,但我覺得還是修改了。很明顯《唐書》對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記載應該是故意抹黑了,活脫脫一個紈絝子弟,驕奢淫逸,陰狠狡詐,自己沒本事沒功勞還嫉恨弟弟李世民,設計陷害,李世民本來兄友弟恭,屢次忍讓,最後實在被逼無奈才被迫反擊,怎麼看怎麼像小說話本。而真實的李建成不可能那麼不堪,想想他父母李淵、獨孤氏還是很會教孩子的,李世民就是明證。如果李建成真的那麼不堪,毫無才幹,作為開國雄主的李淵不可能讓他長期擔任太子,在他擔任太子期間處理中樞政務,保持了政治穩定,為統一戰爭提供了後勤保障,重用賢才魏徵等等,這人不僅不無能還很有才幹。真實的政治鬥爭是非常殘酷,帝王之家沒有親情只有利益,古往今來為爭奪帝位兄弟相殘父子相殺屢見不鮮,玄武門之變就是爭奪皇位,沒有親情!

  • 5 # 娛樂好事君

    這個嘛……即便李世民不做,唐朝後世的皇帝們也會美化一下。畢竟是自己的老祖宗,怎麼著還給自己的臉上抹黑嗎?再者說了,史官也並非剛正不阿。人嘛,畢竟都會有自己的主觀情緒在,所以記錄的時候肯定會有所修改。至於他有沒有那麼做過,恐怕還真不好說。

  • 6 # 藍環魚

    很多資料中顯示,唐太宗是改變了一定歷史的,首先我們來看,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同時也是最具有爭議的皇帝之一,他在滅隋的戰爭中功勞卓越,在當政期間,出臺了很多有利的政策來促進國家的發展。

    首先我們最為熟悉的夜不閉戶的"貞觀之治"將唐朝一手帶進了聖世,但是在當政前期,經過一系列的宮門斗爭取得皇位,發動"宣武門兵變"殺死自己的大哥和四弟,為防止後代報復,將2人的子孫全部殺死,逼迫父親將皇位讓給他,但是在許多的資料中寫成了這是無奈之舉,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篡改了國史。

    古代的史官制度是最能反應當代歷史事件的,唐太宗當時的史官褚遂良和唐太宗有過一次對話,史官的獨立性讓李世民心生害怕,所以他改變了史官制度,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中將李世民多寫為正義的代表。

    但是還有一本書是溫大雅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這本書是一本隨軍日記,所以相對來說是具有很大的真實性的,在這本書中,李淵才是大唐創業的主要謀劃和實施人,李世民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配角。

    李世民善於使用人才,最著名的就是魏徵,他用強大的業績,把他的過錯隱蓋了,李世民經常親自監督史官們的工作,親自檢視他們的工作,這我們就可以想像,因為皇帝的關係,肯定偽造了許多的情節,編造了許多的理由。

  • 7 # 70後大叔講歷史

    提起中國歷史,不得不說漢唐威武;提起歷朝歷代的明君,總落不下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千古明君不假,但其一生也有“汙點”,其篡改史書的行為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已經被史書所記載,不容否認,近代思想家章太炎甚至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寫道:“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縱觀隋唐,在李世民影響下修撰的史書,絕大多數是符合歷史實情的,這可以從其它史書加以佐證,但有兩人的情況被按照李世民的意願“修正”的有些過大。

    1、唐高祖李淵

    2、隱太子李建成篡改史書的證據

    李世民稱帝后,曾多次要求觀看記錄皇帝言行的《大唐創業起居注》,但遭到了史官褚遂良的拒絕。陛下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陛下獨覽《起居》,於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恐曾、玄之後或非上智,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

    因此事,諫議大夫朱子奢上書勸言李世民不要做這種“惡”事,以免以後的繼任者效仿,但李世民根本不聽。

    李世民對大臣向來寬厚,也以明君標準要求自己,不願做出逼迫史官的事情,只能去找“能聽話的老好人”宰相房玄齡,房最終同意與許敬宗一起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和《今上實錄》。

    在這期間,李世民下旨將史館移入禁中,由宰相房玄齡監修,便於史官按皇帝的意願撰寫。史書上關於這件事的記載是明確的:李世民在看到有關玄武門之變的情節時,發現寫得很隱晦,於是要求“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俗話說得好“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如果李世民不想篡改史書,何必去做一些容易引起嫌疑的事情?

    篡改的內容

    根據史書間的比較,修正的內容主要是兩點:

    1、太原起兵的發起人是李淵還是李世民。

    2、太子李建成的品性和功績。

    修改後的史書,把起兵謀劃的功勞歸在李世民身上,對李淵的能力和功績做了調低。總之,大唐能夠一統中原最大的功勞是李世民的,他繼承這個皇位當皇帝是理所應當的。

    從《大唐創業起居注》來看,從太原起兵到進入長安建唐,建成的功業並不亞於李世民,簡單彙總了一下:

    1、公元617年,參與平定西河、霍邑、長安。

    2、公元618年,征討洛陽。

    3、公元619年,討伐關中盜賊。

    4、公元621年,討伐稽胡。

    5、公元622年,平定二次起兵的劉黑闥。

    6、多次備禦突厥侵犯。

    7、協助李淵處理政務,能力獲得文臣集團的肯定。

    李建成的形象從“太子及王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到“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

    不得不說,李建成的形象前後反差太大,要說沒有李世民的首肯或者說史官為了諂媚李世民刻意的醜化是不可能的。

    時至今日,史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貞觀史臣因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不光彩行為,確實對李世民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與此同時,失敗者李建成和李元吉則遭到了不遺餘力的口誅筆伐,被醜化成了昏庸卑劣之人。

    玄武門之變也成了李世民迫不得已的自保行為。雖然李世民對待兄弟子侄毫無親情,大肆殺戮,但對百姓、對國家功不可沒,被認為是“千古明君”也是名副其實。

  • 8 # 半分品史

    皇帝篡改歷史就是始於李世民!李世民做上皇帝可是殺兄滅弟,逼父退位!這個事情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威脅!所以李世民不得不篡改史書!掩蓋歷史,把自己塑造成明君形象!

  • 9 # 蕭子北談人生百態

    “天可汗”李世民作為千古一帝,其雄才大略歷來是明君典範,雖然有“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的倫理汙點,但是對於大唐,對於百姓來說,確實是個好皇帝。而且從諫如流,開創“貞觀之治”,讓後世銘記千萬年。

    或許是李世民對於“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納弟妹(親手射殺大哥李建成,逼父皇李淵退位,手下大將尉遲敬德殺了四弟李元吉後,李元吉的老婆被李世民接入宮中做了妃子)的事情一直耿耿入懷,雖然開創的“貞觀之治”千秋偉業,如果後世把自己寫成跟隋煬帝楊廣(隋煬帝楊廣弒父殺兄妻後母)一樣的人,那就白忙乎了,畢竟楊廣幹過的事情,李世民也都幹過,完全一模一樣的,區別就是隋煬帝亡國了,而自己手裡沒有亡國,但是在兒子李治手裡李唐還是被武周暫時取代了。等於變相的亡國吧。

    所以李世民對史書上自己的記載非常擔憂,多次找到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當時是大書法家褚遂良擔任起居郎這個職位。

    唐太宗李世民對褚遂良說:“你每天記載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嗎?”

    褚遂良回答說:“設立起居郎這個職位,就跟古代的史官一樣的,善行惡行都要記錄在案的,用來督促皇帝自省,不要犯錯。而且我從來沒有聽說皇帝本來要看這些內容的。”

    李世民接著問到:“如果我有不好的言論和行為,你會記錄下來嗎?”

    褚遂良不卑不亢的回答:“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要把所有的言行記錄下來的。”

    因為正直的褚遂良擔任這個職位,所有李世民要看自己起居注的願望一直沒有達成。但是這難不倒我們聰明絕頂的千古一帝。他讓自己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和“千古佞臣”許敬宗來修史,這兩人主導將《起居注》刪訂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於貞觀17年獻給李世民,雖然李世民沒有從褚遂良手裡看到《起居注》。但經過長孫無忌和許敬宗的手,史書記錄的內容就變化了。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玄武門之變”的直接參與者,策略的制定者,可以說“玄武門之變”主要是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人的謀劃,其他人跟著執行而已。讓一個策略的制定者來評判自己。這跟現代“又踢足球又當裁判”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我們看到的“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被逼的不行了,不得不反抗而已。但是據現代很多學者來論證,其實隱太子李建成並沒有那麼昏庸無能,其才能甚至更李世民不相上下。好好的“兩雄之爭”變成了“李世民痛扁昏庸無能之輩”,一下子形象就美化抬高了。 變成小節有虧,大節無礙了。長孫無忌的修史,就是李世民官方指導修史了。

    而用許敬宗來修史,那更加是開啟了千古阿諛奉承之輩,自編自導自演的編劇節奏,而不是記錄實事了。根據史籍記載,許敬宗因為跟封德彝關係不好,所以在修史的時候,把封德彝的罪惡之事,小事變大,大的演化無窮,而對於封德彝做的好的事情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一番神操作下來,封德彝就變成唐朝的佞臣了。

    還有尉遲敬德,都知道尉遲敬德是個威風凜凜的武將,所以很多細節都不注意的,因此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完美,但是許敬宗跟尉遲敬德是親家(許敬宗的兒子娶了尉遲敬德的孫女)。就把那些不好細節全部抹平,全盤美化歌頌尉遲敬德。而且李世民做《威風賦》用來賜給長孫無忌,敬宗做傳時卻改寫是賜給尉遲敬德,已經到了這種張冠李戴的地步了。

    另外許敬宗這個人非常貪財,有個叫做龐孝泰的,被高句麗打敗了,但許敬宗收了龐孝泰的許多財物,居然在史書裡面把龐孝泰寫成了一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虛假美化和隱匿醜惡到了這個地步,可以想象,許敬宗給李世民的上陳的史書是多麼的虛偽了。

    而且許敬宗這個人阿諛奉承上級的本領非常了得,在高宗朝又支援“廢王皇后立武氏”,說出了“田舍翁多收了三五斗麥子都想換個老婆,何況帝王呼”,說立皇后換老婆這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大臣們不用管,結果武則天上位。最後取代了李唐江山,這裡面,許敬宗立下了關鍵的一功,後來更是一路官運亨通,做到了宰相,而且善終了。只是死後,被人翻案,做的醜惡事情都被人揭發出來了,大家才發現許敬宗原來是個這麼一個玩意兒,盡做一些阿諛奉承,取悅皇帝的事情,這跟後世的“大清第一貪和珅”有的一拼呀。

    正是李世民繞過褚遂良,用了許敬宗這種只顧取悅皇帝的人來修史,開啟了後世皇帝干預修史的先河,後世阿諛奉承之輩層出不窮,對帝王的評價也越來越只有謳功頌德,再無公允評價了。

    而李世民開啟的這種官方指導修史,讓後代史學家看到的都是美化過的歷史,而歷史的真相只有等考古發掘和大家的推測了。也讓現代導演編劇拍古代劇多了很多演繹的空間呀。

  • 10 #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中國傳統上有百年寫史的說法。也即:前朝人的歷史由後朝人去寫,依據的是前朝史官密封存下的文件。這些文件連當朝的皇帝也不能開啟。所以皇帝可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本朝史官記錄留下的大實話。

    最典型的一例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武將出身,一次上朝議事,嫌一官員上湊太囉嗦,竟上前揍他幾拳,打掉了門牙,當這位官員彎腰撿牙時,太祖怒問,你還想告我嗎?答,我哪敢告您。但相信公正的史官會記下這一筆。太祖忙下座賠不是。我們今天仍知道這些。還是史官記載下來的。

    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徵,做為君明臣忠的典型代表享譽至今。這不是純為李世民有多麼偉大,還存在一個重要原因一一原罪意識。

    他殺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全家可謂慘忍無比。他長期夜不能寐,靠秦瓊、尉遲恭值更,說明他內心一直不安寧。

    這反而在之後的做事中,倍加註意,以至成就了他千古名君、從諫如流的好名聲。

    李世民篡改歷史之說並不存在。

    如若可能,玄武門之變一一殺兄射弟逼父皇退位是他致命汙點。早已潤筆抹平。何必留下遭人非議的名聲。

    魏徵曾為太子府慕僚,後成為李世民所倚重的朝臣。這正是李世民的高明之處魏徵多次犯顏直諫,使李世民心中懊惱卻又不能表露出來。

    一次怒衝衝回到後宮,誓言要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後聞言恭賀:只有賢君才會出這樣的諫臣。

    後宮這些私密的話能出現在史書中,可見史官曆害。

  • 11 # 叔孫無憂

    現今有一種說法,說唐太宗篡改歷史,把自己在建立唐朝過程中的作用與功勞誇大了,把李建成的的作用和功勞抹殺掉了。但我認為這種看法不對,雖然史書記載的很多東西很難考證,但我們可以從邏輯上來分析。

    首先是從年齡上來看,李世民18歲就跟隨李淵在太原多次出征,而27歲的李建成則攜家屬在河東居住。論戰陣經驗,應當是李世民更豐富一些。

    我們再想一想,論年齡李建成比李世民大9歲,為何那麼多謀臣猛將都去跟隨李世民而不去跟隨更為成熟的李建成?而李世民的下屬中,房玄齡大李世民19歲、杜如晦大李世民13歲、尉遲敬德大李世民13歲,他們這些30多歲、40多歲的中年大叔為何要去跟隨並支援一個只有20歲的青年統帥?

    唯一的解釋就是李世民本身就擁有足夠的能力,另外就是李世民勇於任事,並且透過多次統兵出征並戰勝敵人獲得了用事的機會,以此被李淵賦予了遠遠超過李建成的權力。有權力、能任事才有更多的機會提拔人才、使用人才,才會導致大批人才圍繞在李世民身邊。

    再看秦王府僚屬,李世民秦王府的僚屬堪稱猛將謀士如雲,只論武將就有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公孫武達、杜君綽等人。李世民20歲起就領兵破薛舉、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史籍中記載,在這些戰爭中秦王府僚屬均有跟隨李世民作戰。

    而李建成的東宮僚屬,比如薛萬徹、韋挺、馮立等人,雖然李建成也多次出戰,並打了不少勝仗,但他的東宮僚屬卻並無多少跟隨李建成作戰的記錄。

    故此可以認定李世民在軍功上肯定是遠勝於李建成的。

    另外有人說李世民雖然長年統兵作戰,但後方的李建成協助李淵處理政務、統管後勤,功勞更大。我看則不然,不要忘了,後方是李淵在總攬一切大權,哪裡輪的到李建成來擔這個功勞?

    如果真的是李建成功勞更大,那用事之人必定手握大權,朝廷中還會有奪嫡之爭嗎?況且作為太子,歷史上沒有幾個太子是手握重權的,也沒有幾個太子可以在儲君位置上建功立業的。因為太子雖然是接班人,但與皇帝仍然是君臣關係,若太子有重權並建功立業,必定功高蓋主,這樣的太子是可以合法架空皇帝的。

    因此一般皇帝絕不會容忍太子與朝臣過於親近,也絕不會容忍太子過多參與政事,所以從邏輯上來講李建成也不太可能有太多機會在政事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因此我認為,即使李世民有篡改過歷史,但總體出入沒有有些人說的那樣大。

  • 12 # 微希夷

    歷史永遠是統治階級的歷史,為統治階級服務。雖然真相只有一個,但歷史也需要媒介也需要載體那就是文字。任何歷史與偉人都是相對的,李世民作為一代君主在治國,齊家,休天下確實是治世明君,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慾望和野心。人是有短板的,他利用權利玩了文字遊戲,自欺欺人,篆改記錄他歷史的文字。只不過他的故事太過於敏感,時間終歸會和歷史完成真實的邂逅,他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對於治國之舉加以肯定,對於上位之爭留與歷史,讓時間和後人品足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唐女法醫》周潔瓊的演技如何?劇情評價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