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竹大力

    竊以為:

    研究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還不如就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去推導研究以後的事情—————

    以後的放空導彈,應該是將無人機智慧化模組放入在戰鬥部件裡。

    1:智慧鎖死目標

    2:因為造價問題,允許錯失目標(以後續數量機率來攻擊、攔截目標)

    3:解決好錯失目標後的無人機導彈回收問題

    4:大力研究電磁動力或基地無線充電技術(以便造成基地內導彈擁有無限動力的可能)

    5:衛星、雷達、氣象感應。。。多維度防禦預判,把事情預防在更前端,才是必勝的基礎

  • 2 # 南國軍情

    矛與盾之間的對抗一直在繼續,導彈類武器雖有高命中率的優點,卻不是百分之百,沒有命中的導彈自然打飛了,也無法預知其飛到那裡,所以很容易造成誤傷問題,沒有命中的防空導彈與空對空導彈本身就是一個小號的對地導彈了,其戰鬥部都不算小太的,甚琺可以100公斤以上,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在導彈設計時就增加了一個自毀功能,一般在引信上設定,如果在發射之後,多長時間內沒有命中目標,那麼引信就自動引爆,或者導彈控制系統在失去目標之後,達到一定條件後,向引信發出起爆指令。

    目的只有一個,讓導彈在無法命中目標的情況,自我摧毀。由於發動機燃料已基本消耗光了,再讓戰鬥部起爆,那麼整個導彈將被炸成破片,無論落到什麼地方,也不至於造成大的傷害了。以前也發生過,因自毀系統沒能正常工作,或者沒來及工作,防空導彈在失去目標後,落向地面的事情。結果造成的損失比它可能取得的戰果更大。

    再有一點,不自毀的話,有可能造成技術漏洩,上世紀50年代,我軍在東南沿海地區的作戰行動中,遇到臺軍響尾蛇導彈,結果那時的導彈可能設定上有問題,讓我們在打掃戰場時,找到一枚相當完整的導彈殘體,以及幾枚不完整的導彈,隨後蘇聯在取得相關資料後,搞出了AA2空對空導彈,中國引進其成為霹靂2空對空導彈。也因此,自毀設定在導彈中屬於標準配置了!

  • 3 # 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防空導彈有戰鬥部,戰鬥部安裝有幾十甚至上百公高能炸藥、預製破片,如果掉到地面,會對地面人群、建築造成很大威脅,所以防空導彈上面有自毀裝置,沒有擊中目標,會在飛行一段時間之後就啟動自毀裝置,將自己炸燬,這樣也可以防止導彈殘落入對方手裡,造成導彈效能洩密。

  • 4 # 魑魅涅磐

    像防空導彈空空導彈這類彈種,現在都具備迂迴多次攔截技術,當然,在多次攔截失敗後,要麼燃料耗盡自行墜毀,要麼導彈自毀。還有像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反艦導彈這類大多要麼墜海要麼陸地墜毀。

  • 5 # 小—雪—人

    空戰用彈都是有自毀裝置的!防空炮彈,空空導彈,地空導彈,這些都有自毀裝置。有時打不上,還可用破片殺傷敵機,比如近炸引信裝置!

    時間裝置、速度裝置、高度裝置都可以用來做自毀引信!

  • 6 # 恰恰無心用

    導彈的發動機燃料非常有限,打不中飛機以後飛行一段時間就失去動力墜落了。上世紀50-60年代,中國的國土防空作戰中曾搜尋到比較完整的美製響尾蛇導彈和麻雀導彈,就是未擊中目標後墜落的。現在有的導彈上安裝自毀裝置,失去目標後可以自毀。

  • 7 # 毒刺劍客

    防空導彈在第一次穿越但沒有擊中目標,會重新調整位置,二次追逐目標,但是在燃料耗盡前會自動啟動自毀裝置,避免掉到地上造成傷亡。

  • 8 # 大話精說實話

    那是因為導彈裝有自毀功能,防空導彈雖然命中率高,卻也不是百分之百,為了避免打擊目標失敗後,或者導彈燃料耗盡,在導彈落地之前就會自毀,從而不會誤傷其它地面事物。

    個人覺得其實防空導彈應該設定一個導彈回收功能,在一定距離內,若導彈沒有打擊到目標沒被敵方導彈催毀,就會自動返回到發射原地,新增燃料後可實施二次攻擊。

  • 9 # 長空雄鷹46

    飛了唄,有可以追蹤的導彈,假設到動力耗盡還沒有打著,肯定是墜落。問題是墜落後爆炸與否。估計在超視距戰爭中,如果有一方在本土,可能不會引爆回頭收回來。相反情況,死活都是一聲響。還要看這傢伙值錢不,值錢可以那樣幹,不值錢肯定空中就爆了。這問題準確的說在設計時就已經有計劃了。

  • 10 # 火線零距離

    目前防空導彈都有自爆功能,攻擊方式也是透過,鎖定目標並在一定的殺傷範圍內進行自爆摧毀,也有直接透過動能攔截直接撞毀目標。即便第一次攻擊沒有擊中目標,那麼導彈也會在剩下的燃料許可的前提情況下繼續追擊目標,直至燃料耗盡啟動自毀裝置。

  • 11 # 三度武器裝備故事

    這個也是隨著技術的進不在不斷的改進,早期防空導彈由於技術限制大多屬於被動制導就是雷達發現目標後根據目標高度速度等引數計算出目標飛行軌跡然後發射導彈,導彈自己有雷達鎖定後會自己跟蹤它 直到幹了它或燃料用盡。現代導彈多是主動複合制導不僅自己會跟蹤目標而且衛星雷達等都要幫助修改彈道預知其飛到那裡,沒有命中的防空導彈與空對空導彈本身就是一個小號的對地導彈了,其戰鬥部都不算小太的,有的可以達到100公斤以上,掉到哪裡都是個重磅炸彈,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在導彈設計時就增加了一個自毀功能,一般在引信上設定,如果在發射之後,多長時間內沒有命中目標,那麼引信就自動引爆,或者導彈控制系統在失去目標之後,達到一定條件後,向引信發出起爆指令。 另外這裡要提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做,其一大家都知道這麼大一個炸彈掉到哪裡都會危害四方。另一個原因就涉及到國家對導彈的保密問題了,一個這麼高科技的東西萬一掉到其它國家的領土或領海戰鬥部沒有爆炸,人家拿回去研究一下你懂的。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上世紀50年代,我軍在東南沿海地區的作戰行動中,遇到臺軍響尾蛇導彈,結果那時的導彈可能設定上有問題,讓我們在打掃戰場時,找到一枚相當完整的導彈殘體,以及幾枚不完整的導彈,隨後蘇聯在取得相關資料後,搞出了AA2空對空導彈,中國引進其成為霹靂2空對空導彈。也因此,自毀設定在導彈中屬於標準配置了!

    中國的紅旗26防空導彈帥吧

    閱兵時的紅旗9防空導彈

    美國的愛國者

  • 12 # 龍起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防空導彈並不是在與飛機有物理接觸之後才會爆炸的,而是在靠近飛機的地方達到一定條件後,內部引信引爆戰鬥部,利用破片和爆炸擊落敵機。

    這樣解釋之後就很清楚了,導彈即使沒擊落敵機也會爆炸,因為引信還在裡面呢!

    如果不採用這樣的措施,那麼墜落的導彈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尤其是在進行國土防空的時候,萬一砸中友軍,那大家以後見面的時候就很尷尬了!

    而且,如果是在國境之外,那還有可能被敵對勢力撿去,像這樣的事我兔以前可沒少幹,美軍在戰場上遺棄的裝備就被撿了回來,最後研究成了更先進的裝備!

    所以,導彈如果未能擊中目標,一定會在空中自毀。

    這在發射之前就已經給引信設定好了,不光是擊毀目標需要達成的條件,發射之後多久還未能擊中目標的話就引爆戰鬥部,也需要事先設定。畢竟導彈內部的燃料是有限的。

  • 13 # 四代重機

    導彈有制導系統,在發射前或者飛行中被輸入或者更新目標資料,透過對比目標位置,導彈自身位置,參照物導彈不斷修正航跡,最終精確命中。但確實也有例外,不是百分百得成功率。那沒有擊中目標的導彈去了哪裡呢?一般分為三種情況,1、自毀。避免先進導彈技術外洩 ,造成不必要的損失。2、沒有擊中目標,導彈戰鬥部繼續工作,直到擊中其他物體。 3、沒有擊中目標,進入‘再尋’狀態,自主搜尋發現目標(比如很多亞音速反艦導彈都帶有再次尋的功能,一次攻擊不中進入再次攻擊,英阿馬島戰爭中大西洋運送者號就是被這樣擊沉的)

  • 14 # 皇家馬德里0031

    地對空導彈 殺傷半徑大約200米 由於地對空導彈戰鬥部都很大 裝藥很多 不觸發引信的可能並不大 有2種可能打不到目標 地面雷達被破壞 不能再引導導彈追蹤目標 超出導彈本身的打擊半徑 導致燃料耗盡 可能會掉下來或者自毀

  • 15 # 手機使用者67315071389

    應該開發一款打不到又飛回來繼續掛在那裡,等出現了又飛出去打!要麼把敵方的飛機識別圖片輸入導彈,發射出去後尋找匹配目標直到打中為止!飛機回機庫了,導彈就在天上臥著,等它再次飛出來又追到打!

  • 16 # 幸生

    樓主這題很有趣,激起和大眾的興致。我們知道防空導彈的威力和作戰軍功都是很強大的,它的命中率一般會較高,但也有掉鏈子的時候,打不到飛機的這些導彈都去了哪裡呢?

    且聽分析:

    01、首次跟屁失敗自爆

    這點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的。把導彈稱為跟屁蟲,不知道導彈會不會生氣(偷笑)

    跟屁蟲導彈的整個制導系統都很智慧化,準備跟屁的時候就設定好引信,不僅是跟屁的目標擊毀條件,還有在一定時間內沒擊毀目標時的情況,都會自動開啟內建的自爆命令,一般就在高空自我摧毀。(後面會講到為何要在高空自爆)

    02、二次跟屁失敗後自爆

    還有一種情況,在跟屁蟲在第一次跟蹤沒有擊中目標後,不會善罷甘休,繼續下一次的智慧跟屁。

    由於跟屁蟲的精力即內部燃料也是有限的,在體內即將空虛,又沒有“戰果”,達到了自爆條件,就如同第一次自爆一樣,選擇在高空自我摧毀,了結自己。

    03、回航等待再次出站

    如今,有的跟屁蟲導彈不僅智慧還很理智,如果跟屁沒有戰果,或者沒有攻擊價值,它不會自爆自棄,而是選擇“回家”。

    這種能回航能再次出戰的導彈,即巡飛導彈。

    像我大中國的CH-901型號、WS-43型號的導彈支援回航的高階技術,就有“回家”功能。

    04、不知所蹤、落入恐怖分子或敵軍國家

    前面提過跟屁蟲有自爆程式,但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倘若這個程式出現問題,沒有在高空自爆,或者燃料殆盡,誰都保證不了它任性起來會落在哪裡。

    如果落到在地面上,自爆了,那影響和損失大到不可估量。

    落到地面沒有自爆,而是落到敵方國家,軍事技術可能會洩露,對自己國家得不償失。

    就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我軍在一次清掃戰場中,就偶遇臺軍由於最初指令出現紕漏而沒有自爆的響尾蛇跟屁蟲和幾個導彈殘骸。

    這麼個天上掉“餡餅”哪個國家都不放過,中國和蘇聯把握了這個機會,分別研製出霹靂2、AA2的空空跟屁蟲,這可以說是撿了個大便宜。

    即使沒有落到敵軍,落到友軍地界,也有種掉進黃河也洗不清的尷尬地步。

    要是落到恐怖分子手上,後果更加不敢想象。

    但若是跟屁蟲不知所蹤,它隨時都是一個隱患。

    這些也是前面提到過兩次要讓導彈在高空自爆的原因。

    跟屁蟲導彈有強有力的自衛作用,希望不管哪個國家,什麼時候,都沒有戰爭,也不用發動導彈。

    因為這個世界需要和平,各國的每個家庭需要完整幸福。

  • 17 # 儒道之主

    100%的命中率,只有在理論上可能,現實當中無論如何是做不到的。戰鬥機等空中目標與防空導彈就是矛與盾的關係:防空導彈隨著科技的進步,效能在不斷提高,戰鬥機等空中目標也一樣在發展,對付來襲導彈(包括防空導彈在內)的辦法也越來越多。

    就拿戰鬥機來說,都裝有導彈來襲告警裝置,當有導彈來襲時向飛行員發出警報。針對不同的來襲導彈,飛行員會採取釋放紅外誘餌、金屬箔條等等措施,對來襲導彈實施干擾,並採取一系列戰術動作來擺脫導彈的威脅。導彈在受到外界環境干擾(紅外、電磁干擾等)、自身發生故障等都可能出現“丟失目標”的情況,這很正常。

    舉個例子來說,在2017年6月18日的時候,美軍一架F—18“超級大黃蜂”戰機與敘軍蘇—22對地攻擊機在空中相遇。美軍戰機先發射了一枚AIM—9X近距空空導彈(紅外導引近距格鬥彈),這是AIM—9的最新型號了,號稱“命中率100%,可抗各種紅外干擾”。結果:蘇—22俄飛行員只發射了紅外干擾彈,AIM—9X脫靶,美軍飛行員補射了一枚AIM—120(雷達導引中距空空彈)才將蘇—22擊落。看來美國《偵察戰士》網站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武器並不總像軍火商吹噓的那麼靈。AIM—9X

    打不到飛機等目標,被稱為“脫靶”,那麼脫靶的防空導彈最後去了哪裡,怎麼處理?

    就在上個月(應該是6月22日),某島試射導彈失敗,不得不啟動了導彈的自毀程式。根據“聯合報”的報道,某島中科院為其空軍研發的“萬劍彈”在發射後“彈體發生不規則的滾動”,失去控制。測試人員啟動了導彈的自毀程式,導彈自毀。這是導彈發射失敗採取的措施,同樣也適用於那些脫靶的導彈——不僅僅是防空導彈,還包括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等大多數都裝有自毀裝置。

    現代的防空導彈都裝有自毀裝置,脫靶後飛不多遠就會啟動自毀程式,最終自毀——以免造成意外傷害,再有就是防止洩密。如果在自毀裝置未啟動之前,或者是自毀裝置啟動失敗,導彈發現了其它目標,那麼就會撲向新的目標:2001年10月4日,烏克蘭進行S200防空導彈的訓練,就有一枚導彈脫靶,又飛了320公里,最終把俄羅斯的一架圖154M客機擊落,機上78人全部遇難。

    美軍的自毀裝置也有不起作用的時候,在今年4月美、英、法空襲敘利亞過程中,美軍就有一枚戰斧巡航導彈的自毀裝置失效,法國也有一枚巡航導彈未啟動自毀裝置。這兩枚巡航導彈被敘利亞政府軍交由了俄羅斯軍方“保管”,閒著沒事的時候,俄羅斯還會拿出來“噁心”一下美國——俄方正在對戰斧進行研究,開發新的干擾裝置。

  • 18 # 軍武資料庫

    問到點子上了,防空導彈多用於本土防空,如果打不中飛機直接掉下來會造成地面損失。其實不僅僅是防空導彈,其他的大部分導彈也都裝有自毀裝置。

    從引信機構學來說,自毀引信是基本上所有現代導彈都具備的一套系統,在引信解鎖後引信內的計時器開始工作,在計時器達到某個時間點的時候啟動自毀裝置。

    在自毀的過程中,如果是小型導彈那麼自毀裝置就會直接引爆導彈戰鬥部達到自毀效果,但如果是大型的導彈系統,那麼還需要在爆炸過程中對彈體進行破壞。

    通常是引爆在彈體上的自毀炸藥將彈體徹底炸碎。

    這樣碩大的導彈就不會從高空整個掉下造成嚴重損失。

    另外在一些大型的導彈上還包括遙控自毀裝置,在導彈出現異常或者目標不正確的時候透過人工遙控的方式對導彈進行自毀操作。

  • 19 # 航天兔

    防空導彈系統作為現今地面防空系統的主力,已經發展成各國的防空反導的標配了,但是正如題主所說,目前防空導彈系統的命中率確實做不到100%;

    中國早期某型紅外製導的防空導彈系統的命中率甚至還不到9%,而近年來儘管隨著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防空導彈系統的命中率雖然有了大幅提高,但實際命中率還是不高,半主動雷達制導+主動碰撞殺傷戰鬥部攔截彈(比如愛國者PAC-3)的命中率一般也就是70%-80%之間,而採用半主動制導+破片殺傷戰鬥部的攔截彈(比如毛子的S300的48H6E3)命中率可能還不到50%。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各國在進行防空攔截測試的時候,多采用雙發齊射的原因,就是為了確保命中率。

    那麼既然如此,那些沒有命中目標的防空反導攔截彈去哪了呢?

    其實很簡單都自毀了,現在普遍的反導攔截彈,甚至洲際彈道導彈都有自己的自毀裝置;圖注:導彈安全自毀裝置組成,主要由安全控制系統、各敏感探測系統、保險引爆裝置和爆炸裝置組成。

    目前導彈自毀裝置根據技術與結構、作用原理的不同,一般分為機械自毀技術和電子自毀技術兩種,而根據技術發展與時間的關係又可以劃分為四代。圖注:導彈各自毀系統分代間的區別。

    其中第一代自毀技術主要是機械自毀技術,一般採用鐘錶定時自毀,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普遍使用。

    而第二代自毀技術,一般採用分立電子元件自毀技術,主要應用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可以看作是第一代機械自毀向第三代電子自毀技術的過度。

    第三代自毀技術則在第二代的基礎上,採用大容量充放電的方式來完成自毀時間要求,並用專用IC繼承電路來完成自毀技術要求,雖然相比第二代自毀技術有了大幅進步,但是這種自毀裝置體積還是相對較大,同時響應時間也較長,可靠性也相對較低。

    而如今的第四代自毀技術則開始普遍採用“微功片微控制器(微處理器)”自毀技術,與第三代專用IC積體電路具有很大差別;

    第三代專用IC積體電路需要構思自己的結構,精確設計多種邏輯序列,以達到所需元件數目最少的要求,而對於第四代微控制器技術來說,由於內部結構已經存在,所以只需寫入一定的程式,就可以讓自毀裝置以最有效的使用內部結構達到自毀任務需求。

    所以第四代微控制器在體積與重量上都相對第三代專用IC繼承電路有巨大優勢,目前已經成為各國先進防空反導系統攔截彈的主要自毀技術,比如國內某型地空反導攔截彈,愛國者PAC-3均採用這一自毀技術。圖注:當前技術最先進的防空攔截彈“愛國者PAC-3”

    而當防空反導攔截彈自毀裝置失效的時候,也不用擔心,一般防空反導系統在進行測試的時候都會劃出一定的“危險區”,以防止攔截彈在沒有命中目標,同時自毀裝置又失效的時候,對其他非軍事目標進行誤傷。

    而反導攔截彈“危險區”的劃定非常複雜,不同體制、射程的攔截彈危險區都不一樣,甚至攔截彈沒有命中目標的原因不同危險區也不同,(比如攔截彈導引頭丟失目標與攔截彈彈道偏離的危險區就非常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所以這裡就不細講了。

    但是,無論是導彈的自毀裝置還是攔截彈的“危險區”劃定,都僅是作為一種“備用”手段來預防“誤傷”,不能100%確保非軍事目標的絕對安全。

    可武器裝備的應用本身也一向如此,沒有“誤傷”的情況基本不可能,所以一旦真的有防空反導攔截彈丟失目標,而誤傷平民的話,大家也不要過於震驚。

  • 20 # 皇室大西瓜

    1、自毀。現代彈藥不斷的朝著智慧化的方向發展,防空導彈更是靈巧彈藥的當紅花旦,可以說是集尖端技術於一身,但是必然有失手的時候,這個時候當然是不希望這枚導彈被敵方或者其他國家得到,哪怕是殘骸被找到,也有可能會造成機密技術的外洩,所以一般的防空導彈都是裝備有自毀引信的,在距離導彈發射之後一定時間內沒有擊中目標的話就會啟動自毀程式,自行引爆戰鬥部。

    2、重新分配目標。有一些防空導彈在沒有命中目標後會再次搜尋第二優先順序目標,最大限度的對敵方單位造成毀傷。在搜尋不到目標或者燃料耗盡的情況下也會採取自毀的措施。然而2001年,一架俄羅斯的客機就倒了黴,這架客機經過黑海的時,正好遇到一枚脫了靶的防空導彈,這個導彈雖然脫了靶,但是彈載雷達馬上搜索到了這個大客機,客機被當場炸碎解體,78名乘客連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脫靶的導彈就是俄羅斯的S-200防空導彈系統攔截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農民的根本出路在於規模化創業,放棄傳統思維,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