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運動

    一、罪行認定方面,岳飛死的是真冤枉,袁崇煥在某些程度上也不冤罪行方面,秦檜把岳飛老底子翻了個底朝天,雖然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又捏造張憲口供將岳飛下獄,但是始終處於空口無憑的狀態,沒啥證據,最後岳飛罪名是“莫須有”也就是可能有的意思,按照現代法律常識,疑罪從無,這個莫須有是無法證明岳飛的罪名,也就是說岳飛案是個明顯的冤案,況且趙構的養子可是承認這是冤案,而且還平了反,宋寧宗時還追封他為鄂王。這就等於官方定調了這是個冤案。岳飛而袁崇煥則不同,他的罪名是“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從這裡的罪名來看,袁崇煥被殺在律法上其實並不冤,擅殺毛文龍,不聽調遣(孫承宗讓其把後金擋在北京外,袁未聽從),欺君(計五年可復全遼),而且袁作為原兵部尚書(孫承宗之前),督師薊遼,被後金殺到京城劫掠,還想入城避難。按照他的罪行和崇禎的作風,被殺也不冤。但是說他袁崇煥後金勾結推翻明朝,這個不可能,況且那個反間計屬於孤證不大可信。總而言之,袁崇煥雖有重罪但是處於可死可不死的模糊地帶,但是畢竟自身有明顯罪行,在某些程度上死的也並不是很冤枉。綜合以上來看,岳飛的冤案是明明白白,而袁崇煥的案子多多少少有一定實證,顯得不那麼冤枉,這麼來看,岳飛流芳千古是有道理的。二、功績相比,岳飛遠遠高於袁崇煥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不像現在功過分明,古代某些程度上執法也講究以功抵過、功過相抵,岳飛和袁崇煥被認為是冤枉,一方面是罪名不實,他們無罪受過或者輕罪重罰,另一方面則是本人功績甚大卻被冤殺,不僅沒能以功抵過,甚至因功被罰。從功勞方面看,岳飛的功績是明顯大於袁崇煥的,自然能流芳千古。袁崇煥在金滅北宋,南宋立足未穩之時,岳飛幾次挫敗金軍,不僅穩固了南宋的局勢,還收復了大量失地,四次北伐多次大敗金軍主力精兵,打的號稱文武兼備的金軍第一名將完顏兀朮無法招架,使得金軍不得不大量使用漢族將領。戰略上,主張聯合黃河反金義軍,號召百姓響應北伐;戰役上,大敗數次使用鐵浮屠和柺子馬完顏兀朮佔有優勢的後金騎兵。作戰成果,岳飛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維護了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甚至岳飛如果有一個全力支援的後方,恢復北宋甚至收復幽雲十六州,統一全國都有可能,而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的只有朱元璋一人而已。再說袁崇煥,其初被賞識來自孫承宗,寧遠之戰一戰成名,後來的寧錦大捷使其聲望達到高峰。然而寧遠大戰和寧錦大捷只是防禦性作戰,守城部隊是精銳的關東鐵騎,擁有先進的守城器械--大炮,卻遠未達到使後金傷筋動骨,後金軍主力數量和戰鬥力大致上和先前相比未減退太多,也並未收復失地,作戰成果是守住了遼東地區。袁在戰略上不如孫承宗,僅僅因為毛文龍不願受其統制而殺掉文龍(文龍對於後金後方的襲擾很大的牽制了後金),擅自與後金議和(不能說議和不對),而袁對於後金繞過遼東由蒙古進軍關內認識不足,反應較慢,導致回援不及時,回援之後堅持在遼東的那一套‘主守後戰’,導致後金軍蒙古聯軍大肆擄掠關內人口,其後北京之戰雖然擊退後金,但是自身傷亡也很大。綜合以上來看,岳飛為南宋奪回了半壁大宋江山,為其成功續命,其是議和的有力保障,功勞是明明白白的事情,所謂“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而袁崇煥僅僅是守住遼東,未能給後金致命打擊,而且其引金兵擄掠,功勞部分有所爭議。三、個人才華方面岳飛是一個儒將,性格沒啥毛病,也沒啥可以指摘的地方,讓人說不是,可謂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代表,岳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岳飛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他是寂寞英雄,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他寫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絃抒發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岳飛這一生,為南宋抗金,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但是袁在個人行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孫承宗在時未經請示擅殺貪汙總兵,之後與滿桂不和,殺文龍(此舉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在寧錦大捷後因為賞賜不足而辭官(部分原因),為魏忠賢修建生祠等等。不過死前的遺言‘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說明其整體是愛國的。最後,岳飛死的時候“都人皆涕泣”,許多大臣百姓都覺得他死的冤枉,不久後孝宗就查清案情為其平反,而且在宋朝後人就為其蓋廟紀念,香火不絕,算是徹徹底底平反了,而袁崇煥因為身處明清交際,多事之秋,案情難以查清。死的時候,人們都爭著吃他的肉,可見對其痛恨,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裡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裡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後世評價不一,所以造成其爭議頗多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望江樓主

    相同之處首先都是碰到了昏暗的朝廷與不英明的皇帝。岳飛的上司是趙構,是一直想與金議和的,加上一個秦檜,岳飛的主戰主張是無法施展的。

    袁崇煥在明朝是千方百計要講和的,雖然崇禎皇帝私底下是講和的,但是表面是對臣民說不講和的。碰到這樣的主子也活該袁崇煥倒黴。

    這兩個人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都是悲劇的英雄;還都是抗擊金朝的英雄,並且相同的命運都是最後被皇帝處死了。雖然一個在南宋,另一個在明末,但他們何其相似。

    不同之處就很多了,岳飛領導的岳家軍英勇善戰,個個都驍勇,打的金朝與齊國哭爹喊娘。金人都怕死岳飛了。而袁崇煥卻遜色太多,與後金的皇太極、多爾袞打仗敗多勝少。他的關寧軍很少主動出擊過。

    他們處死的結局有點相似,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宋高宗真是一個昏庸的皇帝。袁崇煥說是"謀反"被處死,但這是多爾袞他們使用的"離間計"。我說崇禎皇帝也英明不到哪兒去。袁崇煥可是崇禎皇帝的守住邊關的"飛將",可惜,袁一死,多爾袞的軍隊更是為所欲為了。

    岳飛與袁崇煥何其相似呀,但是岳飛的名氣可是家戶喻曉,因為他是讓金朝膽寒的英雄,尤其是詩篇《滿江紅》更是中外傳唱。

  • 3 # 史海浮沉假行僧

    他倆都是身處亂世的英雄豪傑,卻都死的不得其所。那我們就來梳理一下“英雄之死”的同與不同!

    相同處

    01同為抗金英雄而被殺

    岳飛4次北伐,百戰百勝,打的金華人看著岳家軍的大纛就腿肚子發軟。然而眼看就要收復故都“汴京”時,卻被皇帝12道金牌召回,蒙冤下獄,最終慘遭“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

    袁崇煥作為薊遼督師,經營大明的遼東,抵禦後金,這個後金跟宋朝那時的金國一樣,都是女真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在那個紛亂局勢下苦苦支撐這道關寧防線,打過明末為數不多的像“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勝仗,最後也死於皇帝的猜疑,朝內奸佞的抹黑!

    02 同因自己的性格所被殺

    岳飛心繫國家,治軍嚴明,卻耿直不懂變通,毫不揣度身處核心的皇帝的心思,同朝內的大臣關係也很一般,比如得罪了老上司張俊,以至於在誣陷岳飛的時候,這位老上司不遺餘力的輸出。岳飛這個性格於國於公都是沒問題的,但是身處奸佞混行的時代,要想更好的做事,只能多留點心思!

    袁崇煥有才能,也有一顆報國之心,但是他給人略有些浮躁激進不踏實的感覺。《明史·袁崇煥傳》有記載,他跟崇禎皇帝說“五年可復遼”,完了同殿大臣問他是真的嗎?他卻說是逗皇帝開心的。在國家已經千瘡百孔的情況下,還拿國事來開玩笑,也是沒誰了。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性格肯定是要佔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不同之處

    岳飛肯定是被冤殺,但袁崇煥不一定都是冤的

    岳飛從從軍入伍開始,每戰必身先士卒,成長為統帥了,對國“恢復中原,迎回二聖”對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無論身在何處,都是正氣凜然,忠心為公。

    宋高宗一是怕岳飛作為武將專權,二是怕以他的能力真的收復了中原,迎回了徽欽二帝;以秦檜為首的奸臣則是怕岳飛一路征戰收復故土,功勞蓋過自己,自己從此失寵,而自己的長處在談判桌上,所以他們只想和談,保住這半壁江山,保住自己的地位!

    兩方原因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註定岳飛逃不過這一劫!皇帝趙構也曾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秦檜也是“莫須有”,就知道岳飛為什麼死,這兩方都心知肚明,但絕對不是因為他為國不忠,為己謀私!

    袁崇煥被魏忠賢餘黨以“擅殺毛文龍”、“與後金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皇太極就利用這個機會巧施反間計,致使崇禎皇帝相信他真的與後金有勾結,於是慘被凌遲處死。

    這三大罪名後兩個多是被冤枉的,所謂“市米資敵”是指袁崇煥把米賣給了蒙古人,蒙古人轉身又賣給了後金,後金正好靠這些糧食度過了那年難過的寒冬。賣米給蒙古人確有,但是蒙古人賣給後金都是明人猜的,畢竟“己巳之變”蒙古人也沒跟著後金一起攻打京城啊。

    “與後金議和”就更不用說了,崇禎皇帝本身就極度多疑,有勵精圖治之心,卻無中興大明之能,加上一幫奸黨餘孽誣陷和皇太極的反間計,而袁崇煥正好與後金目前是處於相持狀態,皇帝就真信了。

    唯一有待商榷的就是這個“擅殺毛文龍”,毛文龍作為皮島總兵,身處敵後,物資供應艱難,所以私自搞搞貿易,偶爾搶一下後金,對後金總是一種牽制,起碼當後金決定傾兵進攻遼東時,要想著後方這個麻煩的傢伙。

    但是毛文龍是個粗人,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明廷很難實施有效管轄,久而久之,他就成了一個土皇帝,目中無人,囂張跋扈是肯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飄”了嘛!

    這種人按理說還是可以用的他首先還是忠於國家的,堅持敵後鬥爭沒有投敵,就只是人又些飄,整治整治還是可以一起為大局做貢獻的,但是作為他頂頭上司的袁崇煥就是眼裡進不得沙子,最後毛文龍都跪地求饒了,還是火氣上頭,把他斬了。

    於是,在後來的“己巳之變”,後金毫無顧慮的長驅直下,袁崇煥也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結語

    岳飛正義公道的徹底,所以得到後世一致的敬意和推崇,連刻薄寡恩的朱元璋都評價“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 4 # 老龔166916589

    南宋岳飛與明末袁崇煥的同樣被皇帝殺害其性質完全不同。

    ,南宋髙宗趙構是投降主義,怕打仗主和派頭子,岳飛是愛國主義收復失地主戰派。兩人相反的原因是:趙構在奸相秦檜的饞言唆使下,情原在臨安做皇帝滿足一偶之安。怕岳飛收復失地,打敗金兵直搗黃龍府,接二聖回朝,搶他的皇位。所以阻止北代,主張同金國議和,主題條件是放母親韋太后回朝,金國同意議和主題條件是殺死岳飛(金兵怕岳飛),所以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朝被奸臣秦檜殺害。在議和時南宋沒有了岳飛談判佔了劣勢,金國提出割地賠款南北分治(南宋向金賠白銀二十五兩,綢絹二十五萬匹),以長江為界南北分治。趙構是不孝子孫,賣國求榮的昏君。

    。袁崇煥是明末一員大將,。在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殺毛文龍後,發生了清軍兵臨京都城下,(即己已之變)北京戒嚴,兵部侍郎王洽急調各路兵馬勤王軍保衛京師。袁崇煥得知趙率教陣亡,遵化陷落的訊息,急行軍三百餘里,比清早到二日,崇禎即召見,大加慰勞,袁崇煥請求讓疲憊的軍士入城休整,沒有批准,只好駐守北京廣渠門外,二日後(十一月廿日)二軍在廣渠門外大戰,大將祖大壽陣於南側,大將王承允陣在西南側,袁崇煥陣於西側,此時清兵敗退,廣渠門外被潰敗的清軍,在北京效外大肆燒殺,城外戚畹中貴園亭莊舍被蹂躪殆盡,引起該地權貴不滿。向朝廷告狀,袁崇煥把來犯的清軍阻擋在魝州和通州一線,而非跟躡,十一月十五日率部北京。

    。十二月初一,崇禎召見袁崇煥,滿桂及其部將黑雲龍於平臺,崇禎以殺毛文龍,勾結清軍,射傷滿桂,三事責問袁崇煥,袁一時語塞,帝命錦衛拿下。祖大壽聞訊頓時大噴,立即領兵回三海關,情勢再度逆轉,此一戰場由皇太極親自指揮,明軍節節敗退。大將滿桂。孫祖壽戰死,時兵部尚書應變非所長,遵化陷,帝怒其偵探不明下獄。

    。大明末代皇帝崇禎。當時的戰將兵馬並非衰弱,有一定戰爭力,主要對戰場指揮失控,清軍野戀。特別對袁崇煥是保衛京都的頂樑柱。對三罪下獄:殺毛文龍即有過錯,也不該藉故問罪;勾結清軍是小人進饞所至;射傷滿桂是失誤,在兵臨城下殺大將。確實是自毀長城,袁崇煥死後,清軍再次圍城,袁崇煥的戰友,祖大壽,孫祖壽,滿桂,心灰意冷,感到大明氣數已盡,皇帝昏庸,不問青紅皂白。爛用皇權,戰場上是戰死,吃敗仗被問斬,橫豎終是死,還是烘烘烈烈戰死在疆場。末代皇帝爛用皇權,怎能不使人心寒。袁崇煥有錯誤,但不至於問罪殺頭。崇禎最後,成了孤家寡人,吊死煤山。

  • 5 # 愛國兔

    相同之處

    一:都是被冤殺。

    二:都是死於皇帝之手。

    三:都有奸臣在搬弄是非。

    四:兩人之死都使各自朝廷的軍事力量大大受損。

    五:都是皇帝中了敵人的反間計。

    不同之處

    一:岳飛的歷史定位沒有爭議,袁崇煥爭議較大。

    二:岳飛在本朝就被平反,袁崇煥被自己的敵人平反了。

    三:岳飛死後,宋金兩國和平了。袁崇煥死後,滿清與明朝繼續衝突。

    四:殺岳飛的人正常死亡。殺袁崇煥的人自殺了。

  • 6 # Children我誒

    1)岳飛因為朝廷和金議和,先上疏抗議,後憤然辭官,他認為那是恥辱,而且金這種民族根本沒有任何信義可言。

    袁大人千方百計想議和,後金都沒有打招呼,他就厚著臉皮去弔喪,這是連北韓都認為是恥辱的事情,後來他還說服崇禎議和,還說“和為旁著”,回援京師都不忘帶著翻譯官。

    2)岳飛因為堅決抗金而被朝廷十二到金牌招回。

    袁大人在朝廷兩次催促下才敷衍了事的去“策應”友軍和盟友。

    3)岳飛在抗金過程中斷然拒絕了別人送予他的“士族美女”和“金帛”。

    袁大人卻在寧遠前線娶小妾玩樂。

    4)岳飛千方百計保護韓世忠,使其免遭議和派的迫害。

    袁大人卻一面與後金議和,一面以越權、違制、私刑而謀殺了同樣抗擊後金的愛國將領毛文龍。

    5)岳飛對投靠偽齊的漢奸堅決予以剿滅。

    袁大人卻重用一幫當了二十幾年漢奸的兩面派。

    6)岳飛掛帥以後連戰連捷,步步進逼金國,並聲稱要直搗黃龍府。

    袁大人出關才一年多一點兒的時間,後金就打到北京城下,燒殺搶掠。

    7)岳飛被害以後,岳家軍依然是宋朝的軍隊,並沒有譁變。

    袁大人因為證據確鑿的罪狀下獄後,關寧軍竟然在首都和百姓遭受後金威脅的時候譁變,這袁家軍可真是“袁世凱”的“袁”啊。

    8)岳飛為將在外可也聽從朝廷的調遣。

    袁大人數此抗命不遵,還越權、違制,用私刑謀害持尚方寶劍的邊帥,並以糧資寇,罪大惡極。

    9)岳飛抗金時帶的軍隊讓對手感慨“撼岳家軍難”。

    袁大人的關寧軍從來沒有主動出擊過一次。

    10)岳飛用兵如神,百戰百勝,先後攻克數座城池,並有擊潰金國主力的戰績。

    袁大人在“畿東鎖鑰”之稱的薊縣堵截時瞎指揮,讓聚集的軍隊四散,從而導致後金軍過了他都不知道,在北京城下關寧軍還上演了“以多敗於少”的經典,竟然被後金薄弱的“左翼”擊潰。

    11)岳飛從不向權臣和反動勢力妥協,並予以堅決鬥爭。

    袁大人卻不僅聲稱要以“三千兩”白銀賄賂權臣打通關節,還修魏忠賢的生祠以阿諛奉承。

    12)岳飛愛兵愛民如子。

  • 7 # 彼岸長安

    袁崇煥是找死的,岳飛是笨死的。

    我是袁大仙,現在我給大家闡述一下我是怎麼把脖子塞在刀下的,大家鼓掌。

    這就開始了,我就看主人的那個後面抽冷子的傢伙跟我一樣牛逼不舒服,同樣的主人為什麼我不舒服,砍了,那傢伙瞬間這就涼涼了,哈哈。

    不會吹牛逼的司機不是好裁縫,不就是一群野豬嘛,我五年之內把他幹回原始森林。五年到,野豬皮把主人家院子裡的水靈靈的白菜拱了。

    你是主人你咋辦?沒能耐還胡來那不是找死是幹嘛。

    你好,我是鄰居嶽大爺,接下來我給大家喧一會兒,阿門。

    隔壁那大金那王八蛋把他家柵欄⭕到我家地裡了,還帶走了我大爺大娘,還好大爺和大媽家小少爺跑出去了。結果小少爺變成大爺了,老牛逼了沒有爹媽管著那家產揮霍起來那叫一個爽。小老爺左手諾基亞右手摩托羅拉,正高興著,我一想這一家人必須團聚啊就帶著一幫兄弟幹大金去了。

    爽歪歪啊爽歪歪,大金真不經打,啦啦啦啦。隔壁家二傻子告訴了小大爺,大爺畢竟大爺,少爺可不能不能揮霍家產,小大爺一想想通了。

    小大爺讓我回家看著家裡的菜,大金就不用管他了。不回不回就不回,大爺沒回來。小大爺十二遍都快喊脫力了,我都幹到大金家門口了,喊得沒辦法生著氣回來了。

    小少爺也是恨鐵不成鋼,不會想事,笨成這樣,結果讓二傻子弄game over了。

  • 8 # 小程看歷史

    前言

    兩人都是忠君護國的良將,可惜的是他們最終都不是死在敵人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的君王手中,二者的死都印證了封建社會中那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二者之間的死也有明顯的不同的地方,岳飛之死是宋高宗有意而為之,是違背良心的殘害;袁崇煥之死,是因為崇禎皇帝對袁崇煥心存懷疑,卻中了敵人的離間之計,促使他將袁崇煥給處死的。二者之間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岳飛之死

    岳飛是因為與宋高宗在政見不合而導致的,面對金人的威脅,身為武將的岳飛一心主戰。但作為南宋王朝的當家人,宋高宗趙構一心求和。政見上的分歧導致君臣間的關係漸行漸遠。為了抗擊金軍報效國家,岳飛求戰心切在很多問題上觸怒君心。

    比如說:岳飛在北伐的過程中所喊的口號“收復中原,迎回二帝”。對於這一點岳飛並沒有想到,他已經威脅到了趙構的皇權位置,可謂是犯了大忌的,在趙構看來岳飛並不是完全忠君於自己,對於不忠於自己的臣子,即使再有能力也是死不足惜的,所以才欲殺之而後快;

    另外他違抗聖旨,正當岳飛在前線與金軍交戰正酣之時,宋高宗趙構為了與金人達成和議,竟然在一天之內向岳飛發去十二道君令,但都被部下扣留岳飛一道也沒看到,所以面對皇帝發出的這麼多道指令,岳飛卻一道都不予回覆,在趙構看來分明就是違抗聖旨抗命不遵。可能在任何朝代作為一位皇帝都不會容忍這樣的臣子的存在的。

    岳飛之死其實還有很多原因,但在筆者看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自己本身,岳飛這種剛正不阿一生正義的性格,不適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宋高宗時期官場黑暗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有道是出淤泥而不染,岳飛就猶如身在爛泥之中一根蓮藕。雖然自身潔白但是很難融入到當時那種環境之中,在政治立場上與宋高宗是對立的,所以就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袁崇煥之死

    袁崇煥是崇禎皇帝時期,保衛大明江山最後的一位棟樑之才,明朝軍隊在他的帶領下,打得清軍節節敗退,讓清軍不能前進一步。真是因為這樣,清軍才有了要將這位明朝大將給除掉的決心,因此他們決定給明朝軍隊來個釜底抽薪。

    湊巧的是就在清軍即將攻入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產生了猜疑,因為此時袁崇煥的大軍還在山海關前線與清軍作戰,由於袁崇煥的力戰,使得清軍很難攻破這天下第一雄關,所以清軍其他部隊利用袁崇煥被清軍主力牽制的時機,派出另外一支軍隊,避開山海關借道直取北京,所以當袁崇煥偵知這訊息後,立馬調動大軍直接回援北京,幸好回援及時,所以才使北京得以倖免。

    但是崇禎皇帝認為這時袁崇煥作戰不力導致的,對袁崇煥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因為袁崇煥在接手明朝軍隊的時候,曾經誇下海口說五年內能夠平定北遼,但是實際上被他的大話打了臉,北遼不但沒平定,還使得清軍越逼越近。

    另外袁崇煥在作戰期間,擅自處死了欽定的大將毛文龍,這讓崇禎皇帝早已就對袁崇煥起了疑心。所以清軍為了儘快消滅打敗明朝軍隊,皇太極得知了明朝內部事情後,秘密派人向崇禎皇帝告迷,說袁崇煥與清軍有密約,所以這樣以來更進一步坐實了袁崇煥的謀反罪名。

    所以才導致了一代名將袁崇煥被殺的悲劇,對於明朝統治來說,這無異於是自毀長城。透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袁崇煥之死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內部的,皇帝朱由檢對他懷有疑心,第二是來自外部,清軍利用崇禎皇帝的猜疑,實施了之計,借崇禎皇帝之手斬殺了他們一直以來最大的對手。

    結語

    所以無論是岳飛還是袁崇煥,他們的死都跟自己的皇帝有著莫大的關係,只是兩個皇帝有所不同,趙構自甘墮落向金人委曲求全,而崇禎皇帝不是,他是想全力抵抗忠貞不屈,只是一時失察才鑄成大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為什麼歌唱藝術有一種懷舊情緒,大家願意聽老歌,是新人跟不上培養不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