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文情感故事

     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三國時期的人物,諸葛瞻長子,諸葛亮之孫。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鋒抗拒魏國大將鄧艾,與其父諸葛瞻同戰死於綿竹,時年十九歲。

     對於諸葛亮這位中華民族偶像級別的人物,《三國演義》當中卻很少提及他的家人後代,似乎他真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超人。在今天全國各地的武侯祠中,除了諸葛亮端坐大殿正中以外,在他的兩側,一般都會供奉有他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的塑像。諸葛亮在隆中時與黃氏結婚,婚後近三十年沒有自己的孩子。在此期間,諸葛亮曾經將大哥諸葛瑾的第二個兒子諸葛喬過繼為子。諸葛喬在25歲時去世。他的兒子諸葛攀在蜀國擔任過翊(yi)武將軍。後來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一家在東吳遭到滿門抄斬,諸葛攀又重新成為諸葛瑾的後人,為之傳遞香火。大約在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

      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後從低級別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據說蜀國朝廷裡面只要有任何順應民意的事情,雖然它並不是諸葛瞻所為,但民間都奔走相告,說這是諸葛亮的兒子做的。後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一度執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戰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死沙場。諸葛瞻去世的時候,他的次子諸葛京當時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倖存了下來。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裡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裡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後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ke)更是青出於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後來死於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後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琅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倖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了。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那麼,諸葛亮是否有直系後代傳承至今呢?目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係。在浙江,諸葛後人幾乎遍佈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源於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藥業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後來,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清代中後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於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築。民國以後,蘭溪的中醫藥業逐漸衰退。目前,諸葛村基本上以旅遊業為主。

    陳世崇 :"孔明之子瞻、孫尚戰死,張飛之孫遵,趙雲次子廣亦戰死,北平王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乃自殺,魏以蜀宮人賜將士,李昭儀不辱自殺。禪不特愧於將士,亦且愧於婦人矣。 "

      孫奇逢:"考蜀之亡也,關氏後彝一門,殲於龐賊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諶、武侯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皆所謂不愧其先者也。"

      羅貫中:"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

      李漁:"諸葛尚以三顧問父,而父方醒司,可謂瞻有子,而亮無兒矣。"

      鍾敬伯:"諸葛尚少年忠義,為臣則忠,為子則孝,為孫則慈,跨父軼祖,可見孔明於地下矣。"

      毛宗崗:"諸葛瞻父子受命於大事既去之後,而能以一死報社稷。君子曰:武侯於是乎不死。蓋戰死綿竹之心,亦秋風五丈原之心也。使當日甘心降魏以圖苟全,則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家訓,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則武侯存。"

      晉.陳壽《三國志》暨裴松之注〈卷35.諸葛瞻〉

      元.羅貫中《三國演義》〈117回〉

      卷28 魏書二十八 王毋丘諸葛鄧鍾傳

      (諸葛亮附諸葛瞻傳內) ...(諸葛)瞻長子尚,與瞻俱沒。幹寶曰: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華陽國志曰: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乃馳赴魏軍而死。

  • 2 # 竹杖芒鞋大頭

    誠邀。諸葛瞻是諸葛亮的親生兒子,諸葛亮死時諸葛瞻才八歲。由於遺傳了父親的優良基因,諸葛瞻幼時就表現的十分出色,成年後更是文武雙全。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殫精竭慮,最終累死在北伐中。後主劉禪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崇,對諸葛瞻格外的關照,諸葛瞻成年後劉禪將宗室公主嫁給了他。諸葛瞻雖備受恩寵,但卻從不恃寵而驕,他一心想繼承父親的意志,匡扶漢室。為了達到目的,他從最低階的軍官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一直做到軍師將軍。

    諸葛尚為諸葛瞻同公主所生的孩子,諸葛尚熟讀兵書,武藝高強。公元263年,魏名將鄧艾率軍攻打蜀地,諸侯尚與其父諸葛瞻駐守綿竹,與鄧艾展開拉鋸戰。諸葛尚作為蜀軍先鋒,身先士卒,在諸葛瞻的指揮下數次擊退敵軍。鄧艾深感敬佩,上表魏帝,欲以琅琊王的爵位來招降諸葛瞻。被諸葛瞻然斷然拒絕。

    然,由於蜀漢內部黃皓干政,劉禪聽信讒言,使得綿竹後方補給乏力,諸葛瞻在一次戰鬥中不幸中伏,最終戰死。諸葛尚聞訓後,悲痛不以,面對黃皓小人,面對昏庸的劉禪,面對獨攬大權的姜維,覺得自己無力挽回腐敗的朝堂,索性孤軍衝入敵陣,力竭而亡,極其悲壯,時年十九歲。

    三國時期,政局動盪,做將軍的不僅要有出色的能力,更要講忠義。呂布雖然能力強,但是反覆無常,遭人鄙視。關羽能力強,又忠心,受萬世敬仰,連一代梟雄,曹操都非常喜歡關羽,欲求之而不得。諸葛瞻、諸葛尚父子,能力不差,事主忠心不二,放在三國初期,至少能和張遼、張郃這樣的名將比肩。

  • 3 # 摘錄史料

    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才八歲。這個年紀過早失去父親的言傳身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好在後主劉禪對諸葛瞻異常照顧。在諸葛瞻17歲時,便把女兒嫁給了他,並任命他為“騎都尉”,從此諸葛瞻正式出仕。

    但對諸葛瞻來言,能得到這一切,都是父親諸葛亮活著時,所樹立起的巨大的威望所賜,他等於是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中,無論他願意還是不願意。因為從此後,每當蜀漢出臺一項好政令,哪怕跟諸葛瞻沒半毛錢關係,老百姓也都會奔走相告:這是諸葛丞相他兒子所賜啊。

    這種情況,對諸葛瞻來說算是一種滿足他虛榮的假象,也令他承受了好大的壓力,被寄予了過高的希望,卻由於身份原因所限,而缺乏相關的歷練,公元263年,鍾會、鄧艾,雙煞拍門。尤其是鄧艾,偷襲陰平得手後,整個蜀漢陷入巨大恐慌中,此刻諸葛瞻站出來了,率領大軍在綿竹跟鄧艾展開大戰。此戰由於諸葛瞻缺乏實戰經營,又不聽從黃崇的建議,致使兵敗諸葛瞻、諸葛尚父子雙雙戰死,諸葛瞻一生為虛名所累,雖然忠義死國,但卻名不符實,就像紙上談兵的趙括,兵敗身死是早晚的事,他的兒子諸葛尚卻是被低估的人物: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 諸葛瞻戰死綿竹

    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諸葛尚匹馬單槍,,戰退二人。諸葛瞻指揮兩掖兵衝出,直撞入魏陣中,左衝右突,往來殺有數十番,魏兵大敗,死者不計其數。師纂、鄧忠中傷而逃。

    可以看到,諸葛尚一人戰退師纂、鄧忠!師纂戰力不詳,鄧忠的戰績卻有據可考,因為被姜維誤認為其父鄧艾,二十多歲時和壯年姜維交戰數十回合,,姜維靠詐敗才略佔上風!

    不僅鄧忠和姜維對陣過,其父鄧艾更堪稱姜維的老對手!而鄧艾和姜維對戰,根據演義中的描述來看,兩人不相上下,每次都是不分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

    維自引兵到侯河搦鄧艾交戰。艾引軍出迎。兩軍對圓,二人交鋒數十餘合,不分勝負,各收兵回寨。又趕到十里,卻遇鄧艾傾兵殺到。兩軍混戰。維抖擻精神,與艾戰有十餘合,不分勝負。

    而說到鄧艾,許多人都知道他有謀略,千里奔襲,偷渡陰平,導致蜀國亡國!但是從《三國演義》中的描述來看,能和姜維不分勝負,可謂是有勇有謀!由此也可得知鄧忠武力≈姜維≈鄧艾!而諸葛尚一人一人戰退師纂、鄧忠。也就是說,諸葛尚完全可以吊打姜維!那麼諸葛尚武力堪比趙雲的證據又在哪裡呢?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一直讓大家津津樂道,而三國後期其實還有一個可以比肩趙雲的武將,那就是文鴦!熟悉三國的可能都知道他,不僅領軍在的大寨裡往來衝殺,殺了一夜!之後又是單人單騎在近萬大軍中往來衝殺,斬殺數百人!而在這一次戰役中,文鴦碰到了鄧艾!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 義討

    鴦縱馬看時,只見一軍行如猛風,為首一將,乃鄧艾也,躍馬橫刀,大呼曰:"反賊休走!"鴦大怒,挺槍迎之。戰有五十合,不分勝敗。

    可以看到,鄧艾和文鴦交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可能有讀者要說,如此看來,文鴦武力不過如此!但是!文鴦和鄧艾交戰時,已經殺了一夜+連斬數將了,體力消耗很大,那麼可以認為鄧艾武力應該略弱於文鴦的!而諸葛尚打鄧忠呢?幾乎可以說是吊打了!

    那麼根據前面鄧忠武力≈姜維≈鄧艾的結論,現在應該諸葛尚>文鴦>鄧忠武力≈姜維≈鄧艾是最後不難得出諸葛尚是後期超一流猛將的結論!只可惜蜀國大勢已去,如果給諸葛尚時間成長,恐怕有諸葛尚在,蜀漢再保20年太平也不是難事!

  • 4 # 我的17號書桌

    前言

    諸葛亮身為一代名相,不僅深受蜀漢人民的愛戴,就算是曹魏的將領鄧艾對他也是尊敬不已。

    劉備有“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的困境,諸葛亮也不例外。

    諸葛亮親生兒子中,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本來能成就一番偉業,結果第一次出征就被團滅了。

    諸葛瞻幼年聰慧,大時了了。

    諸葛瞻幼年就表現出很高的智慧,家裡的人非常高興。只是諸葛亮有點擔心,在寫給兄長諸葛瑾的信裡說到“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諸葛亮的擔憂一語成讖!諸葛亮去世時候,諸葛瞻才八歲,劉禪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敬意。把公主許配給諸葛瞻,並多次破格提拔諸葛瞻。

    沒有經過任何考驗的諸葛瞻,年紀輕輕就擔任軍師將軍,意氣風發。

    誰知道這種少年成名,反而害了諸葛瞻,他以為自己真的可以跟自己的父親相提並論。

    綿竹一戰,父子殉國。

    曹魏徵西將軍鄧艾冒險突襲蜀國,姜維大軍在前方駐守來不及救援。

    劉禪命令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出陣,對付鄧艾。本來是萬無一失,諸葛瞻只需等待姜維的援兵到來即可。

    只是諸葛瞻沒有實戰經驗,被鄧艾一封信激怒,冒險出兵,中了埋伏。諸葛瞻父子為了報國,不願逃跑,衝去敵陣,殉國了。

    後記

    諸葛瞻少年得志,沒有經過磨鍊,身居高位,名過其實。諸葛尚也是年僅17歲,缺乏實戰經驗。

    如果他們兩父子放在三國前期,最多是一個上將潘鳳的水平。

  • 5 # 不沉的經遠

    諸葛瞻在演義中並沒有機會體現他的武藝高低。不過諸葛尚的武功很強,可能還在張郃等人之上。

    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出場已經是在《三國演義》的末期。鄧艾偷渡陰平,取了江油和涪城以後,劉禪命諸葛瞻統兵迎戰。諸葛瞻命兒子諸葛尚為先鋒,父子一同出陣抵擋魏軍。結果在綿竹諸葛瞻父子雙雙戰死,出場時間只有半回而已。

    如此短的出場時間表現機會自然不多,其中諸葛瞻更是一次單挑機會都沒有,只有在最後一戰時親自率兵左衝右突,殺死魏軍數百人,最終被亂箭射於馬下,自刎而死。從這裡看,諸葛瞻雖然沒有和敵方武將對戰記錄,不過他的武藝肯定也有一定基礎,否則不可能在亂軍中往來衝突沒被人殺死。

    而諸葛尚則有一次單挑記錄。在綿竹城下諸葛尚一人獨戰師纂、鄧忠兩人,並將他們殺敗。鄧忠在長城之戰曾經和姜維交過手,兩人鬥了三四十合不分勝負。姜維評價鄧忠槍法無半點破綻,不用計無法取勝。可見鄧忠的武藝至少接近姜維。

    姜維曾經和趙雲交過手,趙雲對他的槍法也是頗為讚賞。能得到趙雲如此肯定,姜維的武藝在前期大致也可以算一流之列。鄧忠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水平。

    師纂雖然沒有單挑記錄,但是他也是鄧艾手下的大將之一,常和鄧忠一起活動。想來師纂的武藝即使不如鄧忠,那麼也不會相差太大。

    所以師纂、鄧忠兩人聯手起碼可以和張郃、張遼等一流高手戰平。諸葛尚能擊敗兩人,武藝自然也在一流之上,比張郃他們強。不過演義中沒有提到諸葛尚擊敗師纂、鄧忠用了幾個回合,因此不能確定諸葛尚到底比張郃他們強多少。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喜歡三國的朋友們都有個共同的感受,《三國演義》這部著作越往後越令人難以卒讀。因為除了自己喜愛的人物一個個凋零逝去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後三國時期的武將戰鬥力急劇下降,精彩的廝殺場面如鳳毛麟角,比起他們的先輩們來,簡直是雲泥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諸葛亮死後,蜀漢大將軍姜維繼承先師遺志,九伐中原,搞得魏國上下是頭疼不已。好不容易熬到政歸司馬氏,東吳內部又發生政亂,魏國緩過一口氣來,實力終於有所發展,就聚集力量,動用三路大軍對蜀漢發起主動進攻。

    鄧艾率一支精兵繞過蜀軍正面防禦,偷渡陰平,奇襲蜀國腹地。而在成都的蜀漢君臣聞知,頓時一陣大亂,朝野震動。怎麼辦呢?此時的蜀漢已無能征善戰的勇將留守,只得臨時點兵派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受命出征,率一支部隊到綿竹去抵禦鄧艾的軍隊,

    諸葛瞻籍其父之名,但與他父親諸葛亮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屬於志大才疏的型別,空有一腔熱血,實無半分良策。其實鄧艾輕師遠襲,率領的是一支孤軍,內無援應,外無兵員糧草補充,只能是冒險突進,以求速戰速決,儘快推進。對付這種敵人,上策是穩守城池,堅拒不出,消耗時間,挫敵銳氣,鄧艾將不戰自潰;中策是利用地形節節抗擊,儘量打成僵持戰,鄧艾後勤困難,無法持久,時間拖長了,等到蜀軍主力回援,形成關門打狗,前後夾擊之勢,鄧艾也得完蛋。

    但這個諸葛瞻偏偏選擇了出城迎敵的下下策,這就導致了蜀漢最後一支可戰之兵被鄧艾悉數全殲,通往成都的路上門戶洞開,再無阻絆,城中也無守禦之軍,使劉禪不得不開城投降。

    諸葛瞻、諸葛尚父子確實忠勇,但他們的武藝如何,如果放到前三分時代,能達到個什麼水平呢?咱們就透過綿竹之戰來分析一下。

    鄧艾兵至綿竹,派鄧忠和師篡兩將到城前搦戰,諸葛瞻先是將他爹的遺像擺了出來,可把鄧忠和師篡嚇壞了,不戰而潰,倉皇逃回。鄧艾搞清情況,勒令二人回軍再戰。

    兩人再到綿竹,諸葛瞻出城迎敵,其子諸葛尚少年英勇,“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蜀軍乘勝追擊,魏軍大敗,鄧忠和師篡“中傷而逃”

    諸葛尚能以一敵二,打跑了鄧忠和師篡,還使二將都帶傷而回,說明諸葛尚的武藝還是蠻厲害的。

    但隨後的情況就不妙了,鄧艾率主力圍住綿竹,諸葛瞻率部開城突圍,“引兵左衝右突,殺死數百人”。被鄧艾下令亂箭齊發,射散蜀兵,諸葛瞻中箭落馬,“拔劍自刎而死”。而其子諸葛尚見父親陣亡,也披掛上馬,殺出城來,“策馬殺出,死於陣中”。父子倆一對愣頭青。

    諸葛瞻沒有與敵將廝殺的戰績,而是率兵出城時無法突圍,中箭落馬,自盡而死,這戰鬥力不堪一提,無論進攻力還是防禦力,都屬於末流水準,放到前三分時代,根本就排不上號。

    諸葛尚的武藝不錯,能以一敵二擊敗鄧忠和師篡的聯手夾攻,還使二將都“中傷而逃”,說明他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厲害的。

    大家記得,在姜維北伐兵進長城時,曾經與鄧忠有過一次交鋒,“二人抖擻精神,戰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姜維看到鄧忠“槍法無半點放閒”,就詐敗而走,以暗箭射之,卻被鄧忠閃過,“挺槍來刺”,危急時刻,姜維閃身躲過,那槍“被維挾住”,姜維拔劍,鄧忠棄槍而逃。這說明鄧忠的武藝不錯,但腦袋瓜子不是很機靈。

    那麼,諸葛尚打敗鄧忠和師篡兩將聯手,可以認為諸葛尚武藝在姜維之上嗎?也不能這麼認為。要知道,鄧艾偷渡陰平,遠襲蜀中腹地,一路上是翻山越嶺,受盡苦累,艱難跋涉,“凡二十餘日,行七百餘里,皆是無人之地”,渡陰平,取江油,下涪城,至綿竹,全軍將士都勞累不堪,到了城下,像鄧忠和師篡這些年輕小夥子們都飢渴疲勞,瘦得都不成人形了,在這種體能極度消耗的狀態下,被諸葛尚一挑二擊敗。如果是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兩軍陣前正常廝殺,鄧忠豈能如此不堪一擊?所以說,諸葛尚是擊敗了體力極度虛弱,精神疲憊,武力值大打折扣的鄧忠和師篡。

    鄧忠的武藝不及年過五旬的姜維,姜維年輕時的實力尚在魏延之下,而魏延的武力值又略遜於張郃。以此推算,那麼諸葛尚的武力值上限頂多也就是樂進、臧霸的水準,屬於“弱一流”,若放到三國前期,恐怕連前三十名都進不了。

    結論:諸葛瞻的武力值不堪一提,在三分前期進不了八十名以內;諸葛尚的武力值要高得多,在三分時期,大約能排到三十名稍後。

    (本文根據《三國演義》分析而來,與正史無關。)

  • 7 # 世界全史羅銳

    喜歡三國的朋友們都有個共同的感受,《三國演義》這部著作越往後讀,越令人難以卒讀。因為除了自己喜愛的人物一個個凋零逝去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後三國時期的武將戰鬥力急劇下降,精彩的廝殺場面如鳳毛麟角,比起他們的先輩們來,簡直是雲泥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諸葛亮死後,蜀漢大將軍姜維繼承先師遺志,九伐中原,搞得魏國上下是頭疼不已。好不容易熬到政歸司馬氏,東吳內部又發生政亂,魏國緩過一口氣來,實力終於有所發展,就聚集力量,動用三路大軍對蜀漢發起主動進攻。

    鄧艾率一支精兵繞過蜀軍正面防禦,偷渡陰平,奇襲蜀國腹地。而在成都的蜀漢君臣聞知,頓時一陣大亂,朝野震動。怎麼辦呢?此時的蜀漢已無能征善戰的勇將留守,只得臨時點兵派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受命出征,率一支部隊到綿竹去抵禦鄧艾的軍隊,

    諸葛瞻籍其父之名,但與他父親諸葛亮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屬於志大才疏的型別,空有一腔熱血,實無半分良策。其實鄧艾輕師遠襲,率領的是一支孤軍,內無援應,外無兵員糧草補充,只能是冒險突進,以求速戰速決,儘快推進。對付這種敵人,上策是穩守城池,堅拒不出,消耗時間,挫敵銳氣,鄧艾將不戰自潰;中策是利用地形節節抗擊,儘量打成僵持戰,鄧艾後勤困難,無法持久,時間拖長了,等到蜀軍主力回援,形成關門打狗,前後夾擊之勢,鄧艾也得完蛋。

    但這個諸葛瞻偏偏選擇了出城迎敵的下下策,這就導致了蜀漢最後一支可戰之兵被鄧艾悉數全殲,通往成都的路上門戶洞開,再無阻絆,城中也無守禦之軍,使劉禪不得不開城投降。

    諸葛瞻、諸葛尚父子確實忠勇,但他們的武藝如何,如果放到前三分時代,能達到個什麼水平呢?咱們就透過綿竹之戰來分析一下。

    鄧艾兵至綿竹,派鄧忠和師篡兩將到城前搦戰,諸葛瞻先是將他爹的遺像擺了出來,可把鄧忠和師篡嚇壞了,不戰而潰,倉皇逃回。鄧艾搞清情況,勒令二人回軍再戰。

    兩人再到綿竹,諸葛瞻出城迎敵,其子諸葛尚少年英勇,“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蜀軍乘勝追擊,魏軍大敗,鄧忠和師篡“中傷而逃”。

    諸葛尚能以一敵二,打跑了鄧忠和師篡,還使二將都帶傷而回,說明諸葛尚的武藝還是蠻厲害的。

    但隨後的情況就不妙了,鄧艾率主力圍住綿竹,諸葛瞻率部開城突圍,“引兵左衝右突,殺死數百人”。被鄧艾下令亂箭齊發,射散蜀兵,諸葛瞻中箭落馬,“拔劍自刎而死”。而其子諸葛尚見父親陣亡,也披掛上馬,殺出城來,“策馬殺出,死於陣中”。父子倆一對愣頭青。

    諸葛瞻沒有與敵將廝殺的戰績,而是率兵出城時無法突圍,中箭落馬,自盡而死,這戰鬥力不堪一提,無論進攻力還是防禦力,都屬於末流水準,放到前三分時代,根本就排不上號。

    諸葛尚的武藝不錯,能以一敵二擊敗鄧忠和師篡的聯手夾攻,還使二將都“中傷而逃”,說明他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厲害的。

    大家記得,在姜維北伐兵進長城時,曾經與鄧忠有過一次交鋒,“二人抖擻精神,戰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姜維看到鄧忠“槍法無半點放閒”,就詐敗而走,以暗箭射之,卻被鄧忠閃過,“挺槍來刺”,危急時刻,姜維閃身躲過,那槍“被維挾住”,姜維拔劍,鄧忠棄槍而逃。這說明鄧忠的武藝不錯,但腦袋瓜子不是很機靈。

    那麼,諸葛尚打敗鄧忠和師篡兩將聯手,可以認為諸葛尚武藝在姜維之上嗎?也不能這麼認為。要知道,鄧艾偷渡陰平,遠襲蜀中腹地,一路上是翻山越嶺,受盡苦累,艱難跋涉,“凡二十餘日,行七百餘里,皆是無人之地”,渡陰平,取江油,下涪城,至綿竹,全軍將士都勞累不堪,到了城下,像鄧忠和師篡這些年輕小夥子們都飢渴疲勞,瘦得都不成人形了,在這種體能極度消耗的狀態下,被諸葛尚一挑二擊敗。如果是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兩軍陣前正常廝殺,鄧忠豈能如此不堪一擊?所以說,諸葛尚是擊敗了體力極度虛弱,精神疲憊,武力值大打折扣的鄧忠和師篡。

    鄧忠的武藝不及年過五旬的姜維,姜維年輕時的實力尚在魏延之下,而魏延的武力值又略遜於張郃。以此推算,那麼諸葛尚的武力值上限頂多也就是樂進、臧霸的水準,屬於“弱一流”,若放到三國前期,恐怕連前三十名都進不了。

    結論:諸葛瞻的武力值不堪一提,在三分前期進不了八十名以內;諸葛尚的武力值要高得多,在三分時期,大約能排到三十名稍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雙航母戰鬥群逼近伊朗家門口,為什麼會讓駐伊美軍處境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