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林說國關

    二戰之前的美國強不強?這個問題好像不太好回答,因為強與弱有一定的客觀因素作用,還有一些價值判斷干擾。不過在國際關係中,評價一個國際政治行為主體強與弱還是有一定的公認客觀指標。當然按照現代國際關係理論,如果要評價一個國際關係行為主體(目前普遍公認的最重要的主體是主權國家)的實力強弱的話則需要將其置身於當時所在的國際政治格局中才能得出結論,即該國在特定的國際政治格局力量結構中的作用和地位。結合題主所問的時間和主題,再聯絡世界歷史的發展。則這個問題應該就是問:美國在一戰後,二戰之前的凡爾賽—華盛頓國際關係體系力量結構中的地位如何?以及其表現出來的客觀指標怎麼樣?根據這兩種因素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符合現代國際關係理論的答案。(當然也是僅供參考,不是權威結論)

    國際格局是指國際關係中的主要力量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關係和結構,以及各主要力量所處的狀態,這也就是從國際力量結構來分析國際格局,即主要是研究國際關係中的主要國家或集團的力量對比。

    首先,根據普遍認可的觀點,一戰後形成的國際關係體系,即凡華體系中,起作用的幾個大國分別是美、英、法、德、蘇、日(排名不分先後)。這是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前提,即我們評價美國強弱其實也就是和其他幾個強國的對比。其次就是按照普遍認可的衡量國際關係中力量大小的指標要確定,小編用著名的“克萊因公式”來衡量,當然還要考慮那個歷史時期的特點,做了一定的調整。

    P=(C+E+M)*(S+M)

    對這一公式的解釋是:P代表國家實力的大小,是結論性指標。在中國認為是綜合國力;C是實體,即表示的是人口和領土;E是經濟力量;M是軍事力量;S表示國家戰略方針;W表示國民意志,即為實現國家戰略的決心大小。

    有了這些前提和標準那麼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不過在這些指標中考慮到當時國際關係的實質,即大國之間的爭奪,競爭與戰爭的危險性,而非和平時代。那小編認為這些指標中重點考慮國家的人口,領土(戰略基礎,與地緣因素)以及軍事(畢竟要打仗,這個也關鍵)和經濟實力(任何時代的國家基礎)。至於後面兩種因素的作用力只是做一個總結。

    第二、人口與地理因素(包括領土)

    人口規模在戰爭年代事關一個國家的戰略前途,在哪個時代即使有先進武器,也還是需要大量的兵員作戰,而人口基數就直接關係到這一目標的實現。即使是在和平時期也是一國潛力大小的衡量指標。當時在大國中,美國至1939年時,大概有人口1.32億;英國約4700萬(不包括殖民地);法國4100萬左右;蘇聯約1.6億;日本7800萬左右;德國的話哪怕把後來在二戰前吞併的蘇臺德等地區算進去的話也不會超過9000萬人口。因此總得對比來看美國在人口規模上佔據優勢,而且此時她已經是個較為發達的工業國,其人口中的生產者素質,受教育程度要比蘇聯的強一些。因此總體上來說美華人口在大國中居於前列。

    如果從領土面積來看,美國也有一定的優勢。當然要算上殖民地的話美國就不如英法了,本土面積相比較也沒有蘇聯大。但是美國作為一個整體,在領土上的資源調動,各地區的發展水平來看明顯要優於英法殖民地。蘇聯面積大,但是可利用的土地資源並不是那麼多。要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美國的優勢更是其他國家不可比較的,這種地緣上的孤立主義,為美國的發展,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國家安全提供了天然條件,不然要是地處動盪的歐洲大陸,恐怕再強大也多少被削弱。因此總得對比來看,美國的領土與地緣因素綜合來說是居於前列的,處於優勢地位。

    第二、經濟實力的比較

    凡華體系下,各大國的經濟力量是其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如果從經濟總量來看,這個問題不用多說,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當時以工業生產總值來衡量一國經濟總量)好不多說的世界第一,而且處於絕對領先的狀態。其實早在189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就超過了英國居於世界第一了。194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00多億美元;蘇聯大致是在450億美元左右;德國大約570億美元;英國不算殖民地的話不會超過德國的規模;日本則是近300億美元。因此總的來說美國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望塵莫及。而且此時的美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工業和經濟中心,紐約已經取代了倫敦的經濟中心地位,美國的生產效率、工業部門的規模與專業化程度都處於領先地位。因而在這項關鍵指標的衡量中美國毫無爭議的在總體上居於第一的位置。

    第三、軍事力量的對比

    那個年代,衡量軍事力量的標準可以看軍隊人數的規模與裝備、軍費的開支、海軍力量、以及其他(根據不同國家的戰略目標衡量,這個就不太好展開了)。在軍隊人數上,美國不是最多的。就拿陸軍來說美國在1940年的陸軍人數10萬左右,估計已經是最末位了。當然這和她的地緣與戰略有關,美國不需要維持龐大的陸軍。這點影響不大,因為後來她的陸軍規模隨著二戰的程序增加了。那就看看海軍艦艇噸位的情況。根據《五國海軍公約》規定,美國海軍主力艦艇的總噸位比例和英國保持一致。實際上美國在後來憑藉自己的實力以及條約的破壞,早就超過規定的數量,而且在戰爭爆發後我們也看見了美國造軍艦的速度和能力。而那個年代海軍是一個關鍵的軍種,尤其是對於美國這樣的海洋戰略強國來說。

    至於軍費開支,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戰爭持續力的問題。自古以來戰爭打的就是一國的經濟,這也就是漢武帝能透過三十多年戰爭徹底擊垮匈奴的根本原因。即使再強大的國家沒有了經濟基礎的話,能扛多久呢?美國在1938年的軍費開支並不算最高的。大約在10億美元左右,而英國則在16億美元,德國還超過了英國。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當時美國還沒有把國家經濟轉化為戰時經濟,美國還在全世界做著生意呢,戰爭或許還不是那麼緊迫,不像歐洲的德國和英國那樣。但是就在戰爭爆發後的1943年,美國的軍費開支與軍工產值一下就躍居第一,而且同樣遙遙領先。

    第四、關於國家戰略方針與國民意志的說明

    前面的都是國家實力的基礎因素,後面這兩類是一種促進或者制約作用,當然也很關鍵。在國際關係中我們經常會看見這麼一種情況,實力最強的國家不一定就是最厲害的國家,就好比古代的中國一樣,雖然在整個東亞地區各方面領先,但並沒有把這種力量轉化為一種對外政策。這就是一個國家戰略方針和國民意志的問題了。二戰之前的美國,如果從政治的角度來說可能比不上英國、法國等歐洲大國,甚至在個別地方,如東亞地區還比不上日本。這是和他固有的“孤立主義”有關,相對於世界政治和軍事事務,美華人更看重的是經濟利益。這點從美國並沒有參加國聯,實行《中立法》就可以看的出來。但從美國的解決歐洲德國戰爭賠款的《道威斯計劃》以及《楊格計劃》來看,她對歐洲經濟,國家利益還是十分看重的。因此總得來說在政治和軍事上,美國的國家戰略與國民意志不如歐洲德英法等國。在這種影響了方面美國並沒有太多優勢,不過表面上沒有,實際上是潛伏著的,一旦需要,美國很快就能把其經濟實力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當然,這種情況其實已經是在二戰中及其結束後體現在美國對世界的“領導”上了。

    因此總得來說,單叢經濟實力、軍事力量以及人口地理等硬實力角度來說,二戰前的美國不用質疑就是一個強國,綜合國力位居大國第一位,戰爭的潛在實力更不要說了。但從當時的表現來看,美國製定的國家戰略還是以經濟為中心,並沒有全部展現出她的力量,其當時在世界的政治地位是不及英國的,這種狀態直到二戰以及之後才徹底改變。因此二戰前的美國是一個“潛藏型的超級學霸”,在平時沒有完全發力,但關鍵考試中立馬躋身第一位。或許這個比喻更能說明美國在二戰前的地位和實力吧,她是強國,但是一個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的強國,而且她隨時可以表現。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二戰之前的美國強大嗎?當然強大,但卻並還處於即將實破桎梏的前夜!為何要這樣說呢?只因為彼時的世界老大,還是那將落未落、將衰末衰的大英帝國啊!

    英國這個所謂的殖民地遍佈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其實力雖然因一戰而受到削弱,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國依舊在勉力維繫著“世界老大”的地位——雖然美國對其構成的壓力與挑戰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的實力構成因素有三個,首先是美國處於兩洋相擁的有利位置,且南北兩方沒有可以對美國構成挑戰的對手!更由於美國本土遠離歐洲戰場,故而不僅沒有受到一戰的戰爭波及,反而利用其“中立國”之地位,向交戰中同盟國和協約國,大舉出售武器與物資,大行其左右通吃之道,利用戰爭為自已撈取了一筆不斐的財富,從而既消弱了對手,又養肥了自己,大大增長了美國的實力,已經具備了取代英國世界老大位置的實力!

    其次是,美國是個以英法裔移民為主導的移民國家。移民不僅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勞動資源,而且還隨之而帶來了充沛的人才儲備,而這可是美國能夠在短短兩百餘年內迅速崛起的最重要的基礎和最關鍵的保障!而在這一點即便是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也沒有辦法與之相比!

    最後是,因為美國本土各類資源豐富,足以為其迅速發展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並且美國還有廣闊的適合農業耕作的肥沃土地,足以保障美國自身的糧食安全!況且有發達的農業更是輕工業賴以發展的基礎條件,而輕工業的發達又可以促使美國大力發展重工業,而重工業則是國防工業的基礎,而國防工業的強大與否,則是保障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和戰鬥持久力的先決條件!因此美國發達的工業基礎,是決定其即便是不想強大也不行的主導因素!

    不過即便是美國已經具備了取代英國的各項先決條件,但卻也並不可以一蹴而就。這當然還是英國作為世界老大給世界各國留下了過於深刻的印象,使人們形成了慣性思維!更何況英國在漫長曆史上構建而成的世界統治秩序,也決不是可以被輕易打破的!

    不過呢?美國的運氣似乎太好了,不知是否如同美人吹噓的那樣“上帝徧愛美國”?但是就在美國正欲取代英國之時,二戰爆發了!而在這場以歐洲人自我削弱為主的戰爭中,當年那個曾經無比輝煌的大英帝國,為了戰勝納粹,竟到了幾乎快要輸光一切財富的窘迫地步!而為了擺脫困境,英國不得不乞助於美國的“租借法案”,從此以後便逐漸被美國捆到了自己的戰車之上。

    最終二戰的結果是英法被嚴重削弱,德意以及亞洲的小日本帝國成了戰敗國,於是美國便憑藉其戰後有利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優勢,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世界新老大,一直統治到今天!

  • 3 # 世界史圖鑑

    即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也依然是強大的,但是卻沒有到達之後那樣無比強盛。

    畢竟在當時世界上公認的老大依然是英國。英國依靠著其廣泛的殖民地,即便衰弱也依然是世界上的第一強國。這個已經數百年的殖民帝國,日不落帝國其戰爭實力,雖然受到一戰的削弱。但是這種削弱並沒有使帝國崩潰,英國依然在勉勵的維繫自己的世界地位。

    而美國當時也是非常小心的應對與英國之間的壓力和挑戰。

    不得不說,美國的崛起以及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與英國的衰落使幾乎同時的。

    原本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是由於當時的世界矛盾特別明顯也特別嚴重。在國際安全方面,尤其是應對戰爭方面美國和英國又有共同的國家利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英國和美國不得不聯手。這也是英國和美國突破了修昔底德陷阱實現國際地位安全轉換的原因之一。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確實崛起於一個相對較好的時代。

    美國之所以能崛起,有著其自身的原因,首先美國地處美洲北部這一有利的位置,還抱兩洋,而且周圍沒有任何能構成挑戰的對手。

    美國在本土範圍內幾乎遠離所有戰場,這使美國很難受到其他戰爭或者是世界大戰的戰爭波及。這種相對能夠成為中立國的地理位置,使得美國與同盟國和協約國都有密切接觸,而且美國的民主制度也使得美國政治層面很難控制其經濟利益團體的作為。所以在戰爭爆發以後美國的各大廠商都大舉出售武器和物資左右通吃。利用戰爭撈取了一筆自己的財富。

    當然,這種財富一方面透過稅收進入美國政府手中,一方面是軍火商的利潤。但是更多的卻是民眾對生活物資的生產換取的高額工資。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美國的軍火貿易確實飽受詬病,但是真正使得美國社會,美國民眾有錢的,並非軍事武器的貿易,而是戰備物資的生產,戰備物資生產必須要僱傭大量的勞動力。包括食品,衣物以及醫藥等等。這些企業為了生產這些物資僱傭了大量的美國勞動民眾。在大洋彼岸戰火連天的時候美國政治界眾經濟界,下到社會上的普通民眾都因這場戰爭而大獲其利,這也是美國在戰後購買力成為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方面就是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移民不僅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勞動資源,而且還有充沛的人才儲備,這是美國能夠在短短百餘年內迅速崛起的最關鍵的保障。這是當時的英國也無法與之相比的,尤其是在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不遺餘力地搜刮被歐洲國家所迫害的科學家。甚至在納粹德國敗亡以後,也盡力挽留住納粹德國時期的科學家,幫助他們脫罪給他們美國綠卡。

    當然,在美國崛起的同時向美國一樣的國家,並不止美國一個。除了美國,依然有領土廣大的殖民地,依然進行過資產階級革命,同時也給西方國家運輸戰備物資。但是這些國家很難一樣能夠成為世界大國。而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美國真正的自身實力。

    第一美國土地資源豐富,能夠迅速發展,並充分提供其物質保障。

    第二美國擁有廣泛的適合農業耕作的土地能夠保障美國自身的糧食安全,還可輸出。

    同時以農業為基礎的輕工業,美國在當時也發展迅速。

    並以此為基礎,大力發展重工業以及國防工業。

    這又是美國從經濟自給成為一個擁有戰爭潛力的強大國家。在當時美國的工業基礎是世界上最全的,這也是美國能夠有別於其他獨立以後的殖民地,有別於同期經濟發展水平相當國家,進而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的主導因素。

    當然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崛起和擴張的時候,除了西進運動爭奪印第安人的土地,保障本土為自己所有之外,還透過買賣的方式透過戰爭的方式兼併周邊國家的土地。在本土大陸基本擴張完畢後,開始參與世界殖民地的競爭。美國對殖民地的索要和競爭並非如英國和俄國一般或者將大塊土地作為殖民地或者直接兼併成為自己的國土。美國對一些弱小的殖民國家率先發動戰爭,奪得他們的部分戰略要地,以構建一個海洋軍事強國和海上經濟大國的戰略目標為主。

    並不是一味地圈佔殖民地。這使美國在當時引領了一個新式殖民地的潮流,也受到當時被傳統西方國家佔領地區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迎來曙光,希望與美國姐好。美國提出了更為全面的殖民計劃,我們所熟知的門戶開放和機會對等也是在這一時期推出的美國對外戰略。而當時舊有的殖民國家,由於慣性思維並不能夠積極應對世界殖民形勢,與殖民地的矛盾越來越重。與其他國家的殖民問題和世界劃分問題也多次爆發矛盾,更主要的是歐洲經歷了兩次大戰,自我削弱。

    沒有任何一個強國能夠在此時動搖美國的世界戰略。這時候的美國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迅速出錢,將歐洲日本等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與自己進行捆綁,從而一舉奠定了自己的世界地位。由原本的強大變為一個超級強大的國家。

  • 4 # 二戰歷史紀錄

    ​二戰前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管是工業產能還是經濟總量都穩居世界第一。1939年,美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總份額的38.7%,經濟總量接近1000億美元,黃金外匯儲備更是佔到了世界的一半。美國雄厚的實力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像日本這種弱一流的列強只能仰視

  • 5 # 重慶足球老中醫

    美國強不強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一戰後,世界體系被重新洗牌。經歷了一戰大發戰爭財,又是提供武器,又是提供資源。最後還成為戰勝國。遠離戰爭,不受戰爭之害。可又能在戰爭中謀利。這的確是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根本原因。

    歐洲列強在美洲各個殖民地都因為一戰的影響,被美國從經濟上入侵。

    雖然經歷了嚴重經濟大蕭條,但波及歐洲大陸甚廣,西方列強均有削弱,美國,能不強嗎?

  • 6 # 船長趣談

    美國因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加入二戰,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國相當強大。

    珍珠港事件前夕世界有五個大國美德蘇英倭,蘇德陷入苦戰,倭奴陷入中國戰場泥潭,英國已被打殘,英蘇德倭的實力都受到巨大損失,唯有美國置身事外,可以說是相當強大。

    一、經濟

    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夕,美國因羅斯福新政擺脫1929到1933年的大蕭條,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GDP位居世界第一。英國本土雖未遭德國佔領,但不列顛空襲使得英國損失巨大。蘇聯陷入蘇德戰爭泥潭,工業區損失超過一半,經濟遭受巨創。德國本身經濟較好,加之對佔領區的掠奪,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但德國處於戰爭中,戰時經濟風險很大。倭奴經濟較弱,處於戰爭狀態,經濟風險很大。

    二、軍事

    英國在法國戰役慘敗,盟友法國滅亡,只能退守英吉利海峽。德國在莫斯科戰役遭到慘敗,損失80萬人,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陷入蘇德戰爭泥潭。蘇聯因巴巴羅薩行動損失了400萬軍隊,損失巨大。倭奴陷入中倭戰爭泥潭,百萬陸軍深陷中國戰場,只有海軍實力尚在。美國陸海軍人數雖少,但全國尚武,戰爭潛力巨大。

    三、領土人口

    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領土達3400萬平方公里,人口4.5億。但殖民地距本土較遠,殖民地獨立運動高漲,戰爭潛力受限。德國控制區約有640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但多為佔領區,反抗激烈,巴巴羅薩行動損失巨大,戰爭潛力受限。蘇聯領土約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6億,但在蘇德戰爭損失150萬平方公里領土40%人口,潛力有限。倭奴佔領區約4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億,但佔領區反抗激烈,統治不穩,戰爭潛力受限。美國領土約10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億,戰爭潛力巨大。

    1941年美國加入二戰前夕,英德蘇倭都陷入戰爭泥潭,且美國加入後半年太平洋戰爭就進入反攻階段,蘇聯在美國的支援下反敗為勝,可見美國實力之強大。

  • 7 # 紅色手電筒

    二戰之前的美國國家的實力很強,軍事實力並不是很強,尤其是陸軍,但是美國海軍是當時世界第一。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當時是世界第一,當時美國雖然沒有現成的軍事工業,但是像鋼鐵、汽車、化工、石油等重工業發達,當這些工業開始轉向軍工生產的時候,這種生產能力是驚人的,就像山本五十六說的,底特律的煙囪比日本的樹都多,這仗怎麼打?

    美國由於兩大洋的屏障,在1864年南北戰爭以後,本土就在沒有發生過戰爭,在相對和平的發展過程中,加上美國大量接納歐洲的移民,美國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1940年的時候,美國的各種經濟指標都是世界第一,像什麼鋼產量之類的指標,美國都是其他幾個國家的產量之和。象1939年時,美國的鋼產量是4789萬噸,同期德國的鋼產量是2250萬噸,蘇聯沒有找到1939年的,只找到了1940年的是1830萬噸,這樣雖然美國沒有現成的軍事工業,但是基礎工業強大,這樣如果美國投入戰爭,把國內巨大的生產能力投入軍事生產方面,那麼美國在物質方面的優勢是極其巨大的,而後來的戰爭也證明了這一點。

    二戰中各國的軍工生產高峰時是1944年,在這一年,作為軍工生產基礎的鋼產量,美國是8132萬噸,德國是2850萬噸,而蘇聯是1730萬噸,美國的鋼產量接近德國的3倍,雖然美國軍工產能還有一部分要對付日本,但是蘇聯的那將近1800萬噸可是全部用來對付德國的,這樣德國根本無力招架。

    二戰可以說是一場拼鋼鐵的戰爭,德國的將領比如象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雖然優秀,但是當對手一下子拍過來100萬噸鋼的時候,他們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所以才有德國老兵說,我們在東線是和人打仗,而在西線是和機器打仗。

    德國的國力體量不大,在對付和自己體量相當的諸如法國、英國的時候,德國憑藉自身軍隊素質上的優勢,還能夠透過快速突擊畢其功於一役來戰勝對手,但是這已經是用國運相賭了,在法國是賭贏了。而在西歐賭贏了以後,由於手裡的本錢大了,所以德國才有膽量去賭更大的,就是進攻蘇聯。但是,對於美國這種國家實力更強的對手,手裡沒有更大的本錢以前,希特勒是不會去冒這麼大的風險的。舉世聞名的T34採用的克里斯蒂懸掛系統就是美國工程師的發明,再說的遠一點,馬克沁也是美華人。

    當時的美國雖然沒有參戰,但是自身強大的工業能力是是任何人也無法小覷的,況且美國工程師的才華沒有人能夠否認,只不過這些強大的工業實力還沒用用到軍事方面而已,這個時候的美國就像一個身強體壯、耳聰目明、而且手長腳長,但在睡覺的大塊頭,如果把這個大塊頭叫醒就是一個巨無霸。

  • 8 # 仁如其名

    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很強,非常強。憑藉國內的豐富資源,美國就算一直在遵守蹈光養晦策論,但到二戰前也是再沒法掩蓋那自然而然就散發出的王八之氣了。

    理由一、要當時的美國沒參戰,二戰的勝負不說會改寫結果,但一定不會在近四年後,也就是1945年就結束了。美國於1941年底正式向日本宣戰,很快,日本主要兵力就被美國牽制在了太平洋一帶,隨之雙方的海軍和陸軍就對太平洋上的島嶼展開了激烈爭奪。

    更為恐怖的是,就算和日本打的激烈,美國是還有餘力支援歐洲戰場。對歐洲戰場的物質供應源源不斷,是徹底展露出了它那無與倫比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

    日本偷襲珍珠港,也就日本還自以為佔了便宜而狂歡自喜歡,德國等國家知曉此事後,再看日本那是看豬隊友的眼神了。

    理由二、二戰前美國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最大工業生產國。到1939年,美國經濟總量已佔全世界的三分一還多,高達近千億美元。黃金等外匯儲備更是佔全世界的一半。看鋼鐵生產,就算經歷了經濟大蕭條,美國仍舊有2000萬噸到4000萬噸之間產量,這已經是遠超英、法、德,日本更是還沒到它的零頭。

    理由三、事實上,在一戰是美國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了。一戰的主要戰場都在歐洲,離美國還隔著一個大西洋,美國見此機會,自然是大發戰爭財。日本在一戰也發了點財,不過因其資源還是工業都沒法和美國作比較,自然也就沒美國賺得多。一戰結束,歐洲尤其是西歐的傳統工業強國都快被打成廢墟了,實力已大不如前,此時的美國國力卻還上了一層樓。消此彼長,不覺中美國就這麼和歐洲強國拉開了距離。

    可見,美國能有今日地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是在經歷了兩場世界大戰,因地理位置和其本身的努力一步步才走到了今天。嗯,此後還熬死了蘇聯。

    不過,美國就算再強,也還是沒能走出由盛轉衰這一歷史規律,如今已露出老態的美國又還能稱霸多久呢?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說說潛艇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