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二號目標

      

      水下的“船”

      

      如果不從“潛艇”的嚴格定義出發,潛艇史早在二千年以前就開始了。古代和中世紀的歷史,記載著不少關於潛水員英勇業績的類似例子。

      有確切資料可查的關於潛艇的第一次敘述是在1578年,英華人威廉?伯恩在一本書中闡釋了潛艇的原理:要建造一艘能潛入水中並能隨意浮出水面的艇,那就應保證這艇的排水量能夠變化,“。

      

      直至1620年,長居英國的荷蘭物理家科尼利斯·德雷布林才根據伯恩的理論設計製造第一艘潛艇。

     

      

      第一次潛艇攻擊

      

      一百多年後,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才為潛艇提供了施展的舞臺。

      1776年9月7日,《獨立宣言》簽訂後不久的一個寂靜的深夜,一艘停泊在斯塔頓島外的英軍巡邏艇,突然發現了一個怪物在水面緩緩移動。

      這艘命名為“烏龜”的原始潛艇,是耶魯大學畢業學生戴維特·布什內爾三十多歲時的作品。

      首先是要解決如何使火藥在水下爆炸的問題,接著是解決如何利用潮水把漂浮的水雷(實際上是笨重的火藥桶)送至目的地。

      操縱者透過緊靠艙蓋下的三個小窗進行了望,用腳操縱一個腳閘以開啟水閥讓水進來,當艇半潛到約與水線齊平時,搖動一個手柄旋轉推進器來前進。

      在攻擊時,艇需位於敵艦下方,使操縱者能旋轉“烏龜”上面伸出的鑽頭鑽入敵艦底板。

      “烏龜”艇的攻擊目標是紐約港外裝有六十四門大炮的快速帆船“鷹”號。原來計劃是由熟悉“烏龜”艇的布什內爾來擔任攻擊。

      

      第一次實戰勝利

      

      過去,潛艇在戰術上的應用一直只限於如何打破封鎖,使敵艦離開己方海岸這一目的上。

      南軍究竟建造了多少艘潛艇人們已無從知道。當北軍佔領查理斯頓海港時,至少繳獲了九艘按早期的標準建造的潛艇。這些艇統稱為“大衛”。

      這種艇其實是用小型蒸汽機發動的裝甲艇。在壓載航行時,艇僅上層建築很少一部分露出水面,不易暴露目標。艇上裝備有長杆魚雷——安在長杆一端的烈性炸藥。

      事實上,不管“大衛”艇是否能被稱為“潛”艇,它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容易出危險的軍艦。駕駛它的艇員並不一定需要敢死隊員的那種狂熱。

     1864年2月17日傍晚,“亨雷”艇在一位名叫狄克遜的步兵中尉的指揮下潛入查理士頓港。九點左右,該艇逼近北軍的新輕巡洋艦“休斯敦”號。

      爆炸後一瞬間,“亨雷”艇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戰後數年,潛水員在調查“休斯敦”號的殘骸時,發現這艘潛艇緊緊地躺在“休斯敦”號的一旁。

      就能夠摧毀水面艦船這一意義來說,“亨雷”艇被認為是第一艘成功的潛艇。

      為什麼從德雷布林到亨雷,潛艇技術的進展是如此的緩慢呢?主要原因是動力這個關鍵問題沒有得到任何改進。雖然過了兩個半世紀,但人力仍然是潛艇的唯一的動力。

  • 2 # 君子點兵

    潛艇又稱之為:黑魚或者黑水船這是因為他的外邊塗層給起的名字。

    潛艇型別很多,形式各異小到自動或者一兩個人操作的民用潛艇,大到可以裝幾百人連續潛航幾個月的俄羅斯颱風核潛艇。

    潛艇大多都是圓柱體其中部設定一個垂直結構,也就是指揮台內有通訊,潛望鏡,指揮系統,控制裝置等。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進行了廣泛應用,擔任了很多大國海軍任務。其任務主要是攻擊敵方軍艦和潛艇,近岸防護,突破封鎖,偵查和掩護特種部隊等等!

    在二戰時期德國的狼群戰術更是把潛艇戰術及應用發揮的淋漓盡致。讓盟國頭疼不以。

    其實呀,潛艇早期只是跟蹤工具,潛艇噪音降到90分貝就可以淹沒在浩瀚的海洋噪音裡,就不是當代聲吶所能偵測到的

  • 3 # 軍武決戰

    早期探索階段

    傳說義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芬奇最早進行了關於潛艇的設計。

    而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

    1578年,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1535-1582)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理論的著作--《發明》。

    ▲威廉·伯恩設計的一個採用皮囊注排水控制浮力大小的潛水器。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Cornelis Drebbel,1572-1633)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德雷爾潛艇的複製品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因此他被稱為“潛艇之父”。

    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停滯期”。

    直到1724年,俄國木匠葉菲姆·尼科諾夫在沙皇的支援下製造出了他設計的潛艇,但卻在試航中因為密封不嚴而沉沒,他本人差點送命。雖然彼得一世沒有怪罪他並繼續提供了支援,但在1725年彼得一世逝世後,這件事就沒了下文。

    ▲尼科諾夫設計的潛艇

    戰爭的藝術不僅體現在戰術上,還體現在對新式武器發明及應用的狂熱上。

    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臺。 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什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援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龜”艇

    “龜”艇外形酷似烏龜,(可能是一隻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30分鐘。

    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開啟,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

    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

    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

    “龜”艇的運動透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

    武器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藥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

    遺憾的是,“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

    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藥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

    雖然“龜”艇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發展到了水下,“龜”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稱號,在世界潛艇發展史佔據了一席之地。

    1797年,美國發明家羅伯特·富爾頓(Robert Fulton,1765-1815)向法國政府提交了一份潛艇計劃,鸚鵡螺(Nautilus)號潛艇於1800年完工。

    ▲鸚鵡螺號

    鸚鵡螺號上浮時採用風帆推進,下潛後由人力轉動螺旋槳前進。

    其基本結構是全金屬的,出於防鏽考慮其外殼為銅製。

    為了解決呼吸問題,富爾頓在艇內佈置了一個壓縮空氣罐,可供4名乘員與2支照明蠟燭在水下使用3小時,這也使鸚鵡螺號成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實現完全水下潛航的潛艇。

    1801年鸚鵡螺號試航成功,基本奠定了現代潛艇的雛形,潛艇技術在進入19世紀後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亞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利(Horace Hunley,1823-1863)19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製出了“亨利”號潛艇。

    ▲亨利號潛艇

    “亨利”號長約18.29米。

    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海里。

    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來控制潛艇的浮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要補充新鮮空氣只有上浮到水面上。

    武器為一枚魚雷,用一根60.96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後面。

    由於“亨利”號是用鍋爐改裝的,所以存在著長寬不相稱的先天缺陷。首次試航和第二次試航,“亨利”號都被波浪掀翻,艇員幾乎全部罹難。第三次試航由亨萊本人親自擔任艇長,算是順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試航時,厄運再次降臨,包括亨利在內的所有艇員全部遇難。在屢屢失敗後,“亨利”號做了一定的改進,並在艇首安裝了一枚撐杆水雷,其後的幾次試航都獲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利”號在燈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休斯敦”號駛去。9點左右,“亨利”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亨利”號上的撐杆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離“休斯敦”號彈藥艙不遠的地方轟然爆炸,隨後便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攻擊成功了!

    “休斯敦”號被擊沉,230人喪命,這是人類歷史上潛艇第一次實戰勝利。

    不過,由於攻擊距離太近,“亨利”號被“休斯敦”號舷部大洞的水流吸住無法逃脫,兩者同歸於盡。

    同樣,在1863年,法華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艘不需要人力驅動就能行進的潛艇普隆熱爾(Plongeur)號。這艘潛艇不僅有著381噸的“超大”排水量,更可透過53立方米的壓縮空氣進行驅動,水下續航力為5海里,航速可達4節。

    ▲普隆熱爾號

    在電驅動裝置被髮明出來之後,人們很快將這種不需要空氣的推進系統安裝在潛艇上,從而誕生了第一批電驅動潛艇。1889年,第一艘魚雷攻擊潛艇——西班牙的皮拉爾(Peral)號服役,這艘80噸的潛艇於1890年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潛射魚雷試驗。

    ▲皮拉爾號

    現代潛艇登上歷史舞臺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現代潛艇終於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臺。

    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

    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

    ▲霍蘭號潛艇

    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

    該艇採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里,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里,續航力50海里。“霍蘭”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後,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準目標。

    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

    一戰初露鋒芒

    經過長期發展,潛艇在海戰中的作用終於被國際海軍界所承認,到1914年夏天,各海軍強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潛艇部隊。其後不久,這些強國紛紛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也有了一顯身手的好機會。 當然,一戰時各國海軍的主力還是水面艦艇,尤其是當時叱吒風雲的戰列艦,潛艇還只能是輔助性的兵力。戰前,德國有28艘,法國有38艘,俄國有23艘,美國50艘左右,英國最多,為76艘。其中,以德國潛艇效能最為優秀,尤其是U23--U41艇,它們的最大下潛深度為48米,水下航速將近10節,巡航速度4節,蓄電池可供潛艇在水下航行1小時左右,蓄電池能量耗盡後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機充電。

    在一戰中,德國海軍是最為重視潛艇的運用,並第一個發動潛艇作戰的國家。在戰爭期間,德國共擁有350艘潛艇,在潛艇的主要作戰武器--魚雷的發展上也有了顯著提高。名垂潛艇史冊的“一艇沉三艦”就是德國潛艇部隊的經典之戰。

    ▲德國U9潛艇得勝歸來

    1914年9月22日拂曉,英國巡洋艦“阿布柯”,“霍格”和“克雷西”號正在離荷蘭海岸大約二十英里的海面成一直線緩慢航行。同時,一艘德軍潛艇---U-9號,處於艇長奧托·魏丁根上尉的指揮下,在返回基地時穿過了北海南部海域。由於U-9號艇的電羅經出了毛病,所以才偏離航向很遠,以致偏航到這兒來了。

    9月22日6時整,天氣已經好轉,而英軍3艘裝甲巡洋艦正以10節的速度巡邏,並列成一線航行,之間相互隔開3.2千米。這時,U-9指揮塔上的瞭望員向艇長魏丁根報告,發現前方有目標在行駛。原本U-9被命令攻擊位於比利時奧斯坦德市的英國運輸船隊,但是因為強烈的風暴而被迫下潛隱蔽。

    三艘英國巡洋艦仍以二海里間隔直線編隊向前航行。U-9號艇向一艘英國巡洋艦發射了魚雷。

    “轟隆”一聲巨響,居中的“阿布基爾”號艦體被炸開一道口子,緩緩下沉,其餘兩艦以為““阿布基爾”號觸雷了,趕忙上前去救護。它們放下救生艇搶救倖存者。

    在發射了最初一枚魚雷後,U-9緩緩浮出水面進行觀察,看見兩艘英國巡洋艦正在努力救援下沉中的“阿布基爾”號上的船員。魏丁根又向他的下一個目標(已經靜止的“胡格”號)發射了兩枚魚雷,此時雙方距離僅為270米。不過,由於魚雷離開了母艇,艇艏的重量瞬間下降,因此U-9的艇身前部分浮出了水面,立即被警戒的“胡格”號發現了,於是英艦集中舷側火力向德軍潛艇射擊。但“胡格”並沒能逃脫覆滅的命運。剎那間,兩枚魚雷命中了第二艘裝甲巡洋艦。10分鐘後,“胡格”號傾覆,並於7時15分沉沒。

    此時,英國的“克雷西”號巡洋艦還在拼命搶救倖存者,它看見“胡格”號爆炸後,認定遇到了潛艇的水下攻擊。於是,拉響了戰鬥警報,準備反潛戰鬥。幾分鐘後,它發現了德國潛艇的潛望鏡,最後決定躲避。但是已經為時太晚了,兩枚魚雷中的第一枚擊中了它,緊接著,第二枚魚雷就把它送到了海底。就這樣,在一個小時之內,三艘一萬二千噸的戰艦毀於U-9潛艇之手。

    獲全勝的U-9號已經在偷襲中耗盡了幾乎全部電量,只好以14節的最高水上航行速度逃離戰場。之後,潛艇在夜晚潛航,以躲避敵方艦船的探測,並於次日返回母港。最後,魏丁根和他麾下的艇員在港口受到了英雄凱旋般的熱烈歡迎。魏丁根本人榮獲了一級鐵十字勳章,而其他艇員則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勳章。

    德國的U-9號潛艇在一小時內擊沉了3艘萬噸級英國巡洋艦,創造了海戰史上的奇蹟。英華人對此卻無可奈何,只能對U型潛艇驚人的攻擊能力目瞪口呆。

    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潛艇共擊沉商船5000餘艘,1400萬噸;最重視潛艇作戰的德國佔有其中的1300萬噸,戰果堪稱驚人。1917年2月11日,德國宣佈進行無限制潛艇戰,共有111艘德國潛艇投入了戰鬥,給協約國方面,尤其是英國造成很大損失,並且牽制了協約國方面的大量人力物力,初次顯示了潛艇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作用和對整個戰爭的重要影響。

    二戰再立新功

    一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義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裝置、電子裝置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餘艘、2000餘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

    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佔據了主導地位,其兇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一戰時期擔任潛艇艦長的卡爾·鄧尼茨曾在攻擊一艘有護衛艦的商船時被俘虜,此後他便開始潛心研究多艘潛艇攻擊的戰術,也就是一單艦巡邏,發現船隊而不動,報告周圍的潛艇一起集結再發動攻擊,這也就是狼群戰術。

    1940年秋季,德軍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開始實行“狼群戰術”。大西洋上開始了一場血腥的廝殺。

    ▲德國U型潛艇

    1940年10月,由德國“王牌艇長”普里恩指揮的“U-147”號潛艇在英國北海峽口柯卡爾沙洲附近發現了一支代號為“XH179”的船隊,該船隊由34艘運輸商船和6艘護航驅逐艦組成。他一面緊緊跟隨,一面向潛艇司令部發報。很快,在“U-147”號附近的所有潛艇迅速向其靠攏,實施結群作戰。這些潛艇實質上剛剛才襲擊了盟軍“SC7”運輸船隊,此時聞到血腥味,立刻如同鯊魚一般遊了過來。夜幕降臨,數十艘英國戰艦對此一無所知。點點星光下,這群狩獵的“餓狼”開始了攻擊,商船觸雷聲此起彼伏,爆炸的聲響一直持續到天亮,潛艇們時而潛入水中,時而又浮上海面,時而在船隊前端,時而又撲向尾部,攻擊,閃避,再攻擊,海上遍佈著船骸、屍體、物資,空氣中瀰漫著焦煳的火藥之氣,其景象慘不忍睹。但災難還在繼續,第二天黑夜時分,它們繼續攻擊,直到打光艇上所有的魚雷,再也找不到攻擊目標時才悻悻離去。

    整個1942年,也是鄧尼茨的“狼群戰術”戰績最輝煌的一年,他們不斷襲擊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在大西洋上的運輸船隊,給盟軍造成嚴重損失。每艘德國潛艇的日擊沉量常在100噸至200噸之間,最高時可達1000噸。美、英商船的月損失都在60萬噸左右,且該數字居高不下。在鄧尼茨發起“狼群作戰”的高潮時代,有數百隻“狼”同時在海上覓食,每日每時都有盟國商船被送入海底。其中,尤以英國損失巨大。

    核動力潛艇誕生

    潛艇投入戰爭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常規潛艇水下航行時所用的是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推進方式,當蓄電池能量耗盡後,潛艇必須浮出水面充電,這就喪失了潛艇最大的優點--隱蔽性。而且電力推進航速低,續航力短,嚴重削弱了潛艇作戰能力的發揮,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著將潛艇從“半潛艇”變成真正的潛艇的各種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現,人類才終於夢想成真。

    美國海軍核動力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將核潛艇構想變成現實,成為了“”核潛艇之父”。

    1948年5月1日,在里科弗上校的積極申請下,服艦船局上級設立了核動力部,但是也就是設立了部門而已,並沒有獲得實際的支援。里科弗四處遊說,陳述將核技術與潛艇相結合的種種好處, 美國最高決策當局作出了建造核潛艇的決定,里科弗被任命為國家原子能委員會和海軍船舶局兩個核動力機構的主管,同時兼任核潛艇工程的總工程師。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美國格羅頓舉行鋪設龍骨的儀式。

    1953年3月30日美國當地時間11時17分,陸上模擬堆熱中子反應堆達到了臨界狀態,也就是說,反應堆內部的鏈式反應開始了。6月25日,核動力裝置達到了滿功率,並完成了持續4天4夜的滿功率運轉試驗,標誌著這艘核潛艇已經具備了以不間斷的全速橫渡大西洋的能力。

    1954年1月21日,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上萬名觀眾的歡呼聲中下水。經過努力,“鸚鵡螺”號在這年底全部竣工。

    鸚鵡螺號艇長90米,排水量2800噸,當時的造價為5500萬美元,最大航速25節,最大潛深150米。從理論上講,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連續航行50天、航程3萬海里而無需新增任何燃料。艇上還裝備了自導魚雷。

    ▲鸚鵡螺號核潛艇

    核潛艇在50年代出現在海軍行列後,一直是各大國海軍競相發展的寵兒。在五個核大國中,美國率先實現了潛艇全部核能化,英國、法國也在90年代基本實現了潛艇核能化。俄羅斯雖然在核潛艇建造數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規潛艇,而中國還是以常規潛艇為主。在世界其它國家中,除了印度租借過俄羅斯一艘核潛艇外,均因各種原因沒有裝備核潛艇。所以,常規潛艇仍在當代海軍潛艇部隊中佔有一席之地。

    核潛艇雖然先進,但也存在著技術複雜、造價昂貴、只適合在深海使用的弱點,一般國家往往沒有戰略需要,或是沒有經濟和科技實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個核潛艇大國。而常規潛艇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尤其是經過各種新技術的改造,具有技術成熟,造價低廉,淺海活動力強等諸多優點,很適合中小國家裝備。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不依賴空氣的AIP推進系統,使常規潛艇這株百年老樹又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未來潛艇發展趨勢

    未來潛艇除繼續強化其隱身能力,巡航能力,機動性等已知專項能力外,其無人系統的應用勢必成為海底基地佈局的主要突破方向。

    無人潛艇符合現代戰爭理念,更易偵察情報。無人潛艇越來越受到主要軍事強國的重視,現代戰爭越來越重視高精確、小損失和大科技的理念,發展無人潛艇正符合了這種理念,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主要軍事強國對海洋的重視。冷戰結束以來,隨著軍事發展策略的轉變,潛艇已經從秘密探測器和追蹤器,轉變為水下武器和協同作戰裝置。主要軍事強國在“海平面以下”的明爭暗鬥比冷戰前更加激烈,未來水下衝突的可能性在增大。隨著科技的發展,海洋資源成為各國追逐的焦點。各國發展包括潛艇在內的海上力量,也助推了無人潛艇的研發熱潮。此外,除了軍事用途外,無人潛艇在探礦、排除障礙等方面也具有發展潛力。

    ▲中國HSU001無人潛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買的水龜在曬臺上一直閉眼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