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兒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我會打罵他,這時候婆婆就會在邊上說,小孩子不都這樣,別吵了,別打了,兒子以前是很聽話的,自從一歲斷奶跟他奶奶,現在壞的我有時候氣的想哭,吃飯也不會好好吃,幹啥都是破壞,出去玩,但是看見什麼都要買,不買就哭,一直哭,有時候調皮的他奶奶看不上去就過來給我說,你兒子怎麼怎麼了,我說我不管,今天在家一天帶他,真的令我失望,兒子現在快三歲,被他奶奶帶的,現在這脾氣,我真想放棄了,我不要孩子了,甚至我不想給他們一家子過,對生活一點信心都沒有……
24
回覆列表
  • 1 # 親子成長手冊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多交流溝通,如果出現如上的這種問題,已經很嚴重到影響到家庭了。

    1、存在問題,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婆婆已經的生活環境都比較苦,所以現在就受不得讓孩子受一點點苦,所有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

    2、存在問題,因為教育理念不同。婆婆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吃好喝好,沒有為孩子的性格塑造,沒有為孩子的行為習慣考慮。

    3、存在問題,因為教育出發點不同。我們的教育是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而婆婆教育的出發點就是孩子可以很好的長大。

    造成分歧,就要解決問題,不然最終受害的則是孩子。

  • 2 # 沛澤媽加油

    婆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分歧大,很多人會將其歸結於教育理念的不同,這當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我認為遠不止於此。暫且拋開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仔細想一想,與婆婆在生活上、為人處世等問題上就沒有分歧嗎?肯定會有,只不過彼此覺得各過各的,互不干涉就好,但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老人的掌中寶,所以,婆媳在這個問題上,都不會讓步,各自為政,堅持自己的看法,甚至迫使對方按照自己的教育方法來,而且大家的目的都是為孩子好,出發點都是好的,但結局往往是婆媳關係劍拔弩張。

    換個思路來說,如果是媽媽和閨女一起照看孩子,會不會有這麼大分歧呢?分歧肯定會有,但到了劍拔弩張地步的要少得多,為什麼呢?歸根結底是媽媽和閨女的關係要比婆媳關係要親密,閨女說了不中聽的話,媽媽不會往心裡去,媽媽發發牢騷,閨女也不會計較,換做婆婆,可以嗎?

    同樣是一句話,從媽媽和婆婆的嘴巴里說出來,聽者會聽出不同的意思,“孩子尿溼了,你這當媽的都不知道給換一換。”媽媽說這句話,閨女最多是媽媽嗔怪自己,會不假思索的回覆一句:“不是有姥姥呢嗎?”如果婆婆這樣說,媳婦就會覺得是婆婆說自己懶,不懂得照顧孩子,弦外之音就是嫌棄我這個兒媳婦,這樣想肯定會生氣了,說不定還會毫不客氣地頂撞兩句,這能不吵起來嗎?

    所以,我覺得婆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分歧大,最重要的原因是溝通不暢,而溝通不暢又是什麼導致的呢?婆媳關係不和睦,婆媳關係和睦,有什麼問題大家坐下來,當面鑼對面鼓的說一說,什麼難題都解決了。我認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分歧大,只是婆媳關係緊張的一個突出表現而已。

  • 3 # 言勸

    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你為什麼不抽出更多的時間帶孩子、教孩子呢?

    婆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分歧,難道母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就沒有分歧嗎?

    孩子好吃零食不好好吃飯,也是婆婆寵的;孩子沉溺手機,也是婆婆慣的;孩子罵人打架,也是婆婆仗的。孩子的一切毛病都是婆婆的不是。

    當媽的自己帶一天孩子就沒有耐心了,你婆婆帶幾百天是怎麼過來的?

    捫心自問,當媽媽的你不吃零食嗎?你不玩手機嗎?你不打人罵人嗎(自己描述教育孩子就是打罵)?多問幾個為什麼?

    孩子的一些毛病,不要老拿婆婆說事,要多從自己身上找不是。你說是嗎?

  • 4 # 茜媽然兒

    婆媳關係在中國社會從古至今都是很敏感的話題,說到分歧又何止在育兒這一方面?有著20幾年不同生活習慣的人,要想沒有分歧的生活在一起,就十分的不容易。沒有孩子的時候,大家還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會出什麼問題;一旦有了第三代,年輕的媽媽還要去工作,那老人幫忙帶孫子,就減少了大家的距離感,每天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孩子吃喝拉撒睡這一堆事下來誰都會煩心,會看不順眼,分歧出現,可能一場家庭小戰役就此爆發。說是清官難斷家務事,所以這些分歧沒有對錯,是立場和經驗問題,我們要多角度分析。

    首先,媳婦是孩子的媽媽,對孩子有第一監護權,撫養和教育孩子是權利也義務。所以,無論是親媽還是婆婆,她們都沒有義務替你照顧家,照顧孩子。我們作為兒媳應該有感恩之心,她們捨去自己的晚年生活來照顧我們,出於這個善意之心,還有什麼不能溝通化解的呢?同樣如果與丈母孃住一起的爸爸們也要同樣感恩、理解。

    其次,辛苦的老人們,謝謝您對我們,對這個家無條件的付出,操勞一生。但您一定要明白您帶的小孩是您的孫子,不是兒子女兒,所以您在保證他們吃飽穿暖的情況下,不要過多的參與孩子的教育。時代變遷的太快,現階段的中國社會又是處在高速發展的高速公路上,您所瞭解的社會,職場早就變樣兒了,我們教育的孩子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人,但一定是可以走進社會,實現自我的人。所以孩子的爸媽由於年齡小,身邊處於同一時期的朋友多,自然在教育的適應性上有著先天的優勢。您還是應該尊重子女對孫輩的教育方式。

    第三,爸爸們,媳婦和親媽這兩個女人,都是因為你才走到一起,成為一個鍋裡吃飯最親近的家人。你不要感到壓力,因為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愛,她們都愛你,愛這個家。很都事情就是一句好話,一個玩笑就過去了,用高情商和幽默感化解家庭矛盾,愛媳婦和疼老媽都不耽誤嘛~

    下面我給拋幾個小磚頭,來說明下怎麼化解婆媳矛盾。

    1、把尿還是尿不溼。老人擔心尿不溼捂屁股,不無道理,我家孩子在可以表達的年齡也說過不愛穿尿不溼,當然把尿也確實不科學。我的解決辦法就是多買褲子,尿了就換,每天回家洗4-5條,夏天的褲子婆婆隨手就洗了,我都省事了。這就把問題矛盾轉移了。

    2、就要吃好吃噠。隔代疼愛真不是蓋的,孩子要啥給啥,沒有科學沒有原則,如果直接跟老人說,他們一個“你從小就吃這個長大的,怎麼他(她)就不能吃了?”,分分鐘把咱噎死。這個問題治標先治本,孩子他要,老人就給,不要了當然就不給了。我平時就多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個有想法的個體,只要他能認同你的道理,堅持原則孩子比大人做的好。

    3、堅持科普。我們已經是父母了,科學育兒,多看書,多分享好的育兒經驗。老人們都能玩微信了,轉發他們一些溫和的育兒經,總比他們傳那些“不看就晚啦!!!”的文章要有意義多了吧?文章的選擇一定要溫和,不要有直指老人帶孩子不好的內容,不但達不到效果,沒準直接爆發啦。

    家庭之事無對錯,大家都要有感恩、體諒之心,溝通和理解才是處事之道。

  • 5 # 寶寶與天使

    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頭疼傷神的問題,尤其是面對長期生活在鄉下,沒有文化,思想閉塞的公公婆婆,很多教育理念更是無法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他們來說絲毫無用。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很多小夫妻不可能不出去打拼,白天孩子多數都是爺爺奶奶帶,面對這種情況,為人父母的我們,也一定要絞盡腦汁如何化解這其中的衝突與矛盾,更好的教育下一代。

    首先,孝為立德之本,公婆縱有千般不是,也不是我們和他們大吵大鬧的理由,從小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好榜樣。小孩子的心是清明的,以榜樣的力量教育孩子。

    二,工作時提高效率,下班回家後,放下一切,全心陪伴孩子。和孩子多溝通,多談心。

    三,正視自己的位置,公婆,父母,他們不是教育孩子的主導者,只是輔助者,時刻反省自己對孩子關心夠不夠,是不是該陪伴孩子的時候,你卻在打手機,該傾聽的時候,你卻不耐煩。

    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謹記時刻提升自我,生活中處處存在矛盾,婆媳之間的矛盾,夫妻之間的矛盾,家庭與工作的矛盾,但一定記住,只要你足夠優秀,就一定不會養出熊孩子。

    最後想說的是,愛心伴孩子長大,只要你足夠愛他,生活中的困難矛盾都是有的,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與所有徘徊在婆媳之間而煩惱的人共勉。

  • 6 # Crystal-可樂媽

    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其實不只存在於婆媳間,與自己的父母,與老公甚至與學校老師也會存在某些分歧。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私人邏輯圈,也就是說對同一個事情有不同的感受想法和行動。

    在目前看到比較多的可能是婆媳間的教育分歧比較明顯。媳婦與婆婆的成長環境,和經歷的年代不同,思想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就是說兩個不相關的人湊一起共事“帶孩子”,總需要磨合的過程,有些可能磨來磨去最後只剩下火藥味。

    大家又會覺得:那我跟我爸媽也不同年代不同經歷啊,怎麼就感覺與婆婆分歧特別大?那是因為自己的父母是養育我們長大的,從小就開始養成三觀與父母類同,幾十年的與父母能磨合的都磨合了,不能磨合的也就這樣擺一邊算了。婆婆畢竟是個新的合作伙伴而且沒有長年的共同經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相比起自己的父母,當然會分歧多一些。

    還有就是界限的問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有界限模糊不清的時候,這個時候一旦被越界,自己沒能堅守住自己的界限,我們內心會泛起漣漪,同理婆婆也會這樣。

    溝通方式也是一個因素,說話的語氣,態度直接影響表達效果和聽者的感受,是舒服還是刺耳。你說出去的是“和”對方說話,還是射出一把箭“對”對方說話?

    婆媳雙方都有想改變對方或者希望對方按我說的做,這也是容易造成分歧。改變對方談何容易,要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又有什麼意義?

    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尊重每個人的做事方式,包容,體諒從自己做起吧。

  • 7 # baby快樂日記

    我認為這個事情我們可以考慮這麼幾個問題:

    首先一點,教育孩子並不是某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家庭的共同責任與義務。父母有的時候因為生活所迫,要外出工作掙錢來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把孩子完全的交給奶奶來教育。還是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跟孩子交流和溝通的。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實時觀察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的動向。我相信孩子養成的壞習慣,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一段時間內逐漸發生轉變的。那麼這段時間內咱們父母在幹嘛?是不是該從自身找一下原因呢?其次,我們來說說奶奶的問題,其實現在社會“隔輩親”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會導致爺爺奶奶過於溺愛孩子的情況。以至於很多年輕人出現明明不放心讓老人看,但是為了不耽誤工作和事業,不得不讓老人來帶孩子的情況。所以有的時候老人也該找找自己的問題。我們得承認老人本身年齡大,照顧孩子會比年輕人更辛苦。但是孩子的撫養不僅僅體現在身體健康、茁壯成長,還要從精神層面上讓它們懂的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情應該去做,什麼事情堅決不可以去做。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要因為一時的放縱毀了孩子的一生。我相信爺爺奶奶們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那麼從今天為孩子轉變一下你們的思維應該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吧。

    再者,無論婆媳之間在教育孩子上有多大的分歧。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就大吵大鬧,這樣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且你們會發現越吵越沒有結果,只會矛盾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會給孩子心裡帶來很大的壓力和陰影。這時男人的作用就要體現出來了,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在中間做好協調。客觀的來分析這件事,畢竟兩個人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不要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千萬不要幫助媳婦或是老媽去指責對方。畢竟兩個女人都不容易,都值得包容和理解。儘量讓她們兩個冷靜下來,然後把出現的問題梳理一下。爭取讓她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去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有人說這種觀點過於理想化,很難實現。但是我想說,如果你連嘗試都不敢,那就真的什麼都不用做了。我也經常見到很多婆媳關係親密的跟親生的一樣。他們能做到咱們就能,畢竟事在人為嘛。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任何有利於孩子的事情我們都要去嘗試一下。對嗎?

  • 8 # 拍照的喵

    首先是隔代親,對於愛的表達方式已經不一樣了,我們會因為孩子做錯事情去懲罰他們,但是長輩可能就會寵愛或者說是溺愛。其次,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溝通少了。當我的兒子一出生的時候,我就對以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婆婆進行了溝通,請教她我應該如何做,怎麼才能把孩子教育的像你的兒子,我的老公那樣優秀。在探討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見解,把婆婆拉到教育隊伍裡來。這樣她才能更加客觀的去想這個問題發生了,她應該怎麼去做。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渴望,老年人會更多。

  • 9 # 何小元

    老人帶孩子的問題就是存在溺愛的問題,因為太過於寵愛孩子反而給孩子帶來了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問題當中所說的搞破壞、哭鬧的問題。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會挑人,在爺爺奶奶面前撒嬌,在嚴厲的父母面前不會這樣。這就是說孩子知道什麼招數就什麼人有用。如果孩子的要求太過分,可以心平氣和的告訴他你不會滿足他的要求並說明理由,任由孩子如何都不要去理睬。一般兩三次後孩子就會發現他的招數不靈了,就不會再用了。婆媳之間存在分歧很正常,但是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也有共同利益,就是都想為孩子好。可以商量如果下次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現在不是追究責任,則是考慮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10 # 霸氣側漏Joanna媽咪

    兩代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存在分歧是無法避免的。婆婆帶孩子的時代,能吃飽穿暖就知足了,她們沒有網路資源,沒有育兒書籍可以看,靠的就是她們上一輩的經驗帶孩子。她們的口頭禪就是:“瞧!你們不也是活的好好的,一樣有出息。”

    孩子剛出生時,我和婆婆、媽媽在帶孩子方面分歧很大,最後選擇自己帶孩子。現在孩子長大了,回過頭想想,其實挺理解她們的想法和做法的。

    畢竟,我們現在有這麼多資源可以參考,餵養孩子方面更加科學些,老一輩的經驗和思想的確和我們現在接觸到的知識出入很大。我媽和婆婆看見我們這兩年自己帶孩子的情況,也肯定和認可我們的成果,她們的孫子健康、懂事、習慣好,也承認我們現在科學性的帶孩子的好處。

    解決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分歧,我覺得我們年輕人需要更加有耐心的,告訴自己的父母,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懂得上網學習育兒知識的很少,年紀大了,眼睛花了,讓他們自己抱著育兒書看,不太現實,也太為難他們了。如果我們可以耐心的教他們,跟他們講解我們所學到的育兒知識,相信婆婆們也會接受我們的教育方法,最好不要硬碰硬,畢竟我們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

  • 11 # 讀書與成長

    你的心情非常理解,因為我也經歷過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而且也在經歷著,孩子不聽話時非常生氣,但當時只是生氣而已,應該冷靜分析原因,我覺得根據你描述,不能把所有問題歸咎在婆婆身上,應該綜合分析問題。

    首先,孩子本身的性格問題,年齡問題。有的孩子從小乖巧懂事,有的孩子本身就特別淘氣,愛搗亂、不聽話叛逆,好動,這些問題我兒子身上都有。尤其是在2-3歲這個年齡段,孩子也到了叛逆期,有了自己主見和意識,想法和自己不一樣就鬧脾氣哭鬧。首先應該理解,再慢慢引導教育。

    其次,打罵孩子本身是不應該的,因為打罵確實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的脾氣更大,性格更古怪,但是孩子不聽話時候確實難以控制情緒,應該給自己時間調整,多學習些育兒知識,情緒管理方面的內容。

    再次,婆婆本身和我們不是同一代人,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思想,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婆婆的做法,應該和婆婆好好溝通,如果實在不滿,可以不讓婆婆插手教育孩子的事情,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對於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可以事後好好給他講道理,不能硬碰硬,可以給他立下一些規則,原則性的問題確實不能老慣著,比如愛打人,做錯了事等,必須制止他。

    教育孩子比工作累多了,如果自己的孩子個性再倔強,好動不聽話等,確實比一般孩子費勁很多,耐心耐心再耐心。

  • 12 # 海綿媽媽育兒

    我家從大寶大概3個月的時候,婆婆到我家幫忙帶大寶,一直到現在大寶上幼兒園中班了,仍然是婆婆在主導大寶的生活,而我則成了輔助帶孩子的角色。我知道也清楚婆婆帶大的娃有很多問題,但是我也願意花時間去跟大寶好好相處,跟婆婆好好溝通,在這個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不愉快的發生,但最後都解決了。

    後來我自己總結了一下,婆婆帶孩子也非常辛苦,那為什麼還會有矛盾產生呢?

    第一,站在婆婆的角度來說,人老了,如果沒有其它的生活愛好,那麼她的生活重心就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不斷的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讓孩子逐漸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行為。

    而對於這一點,作為媳婦,肯定是不贊同的。媳婦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那麼這就會產生矛盾。

    第二,老人帶孩子,由於都是參照自己之前的老觀念、老規矩,更有甚者,還會有些舊風俗,比如:剃胎頭、給寶寶戴手鐲、寶寶睡覺時頭下墊書、月子期間寶寶不洗澡等等,這都會引起媳婦的不滿,那麼矛盾就會產生。這時候,媳婦又不能聽之任之,就會反對婆婆的這些做法,從而讓婆婆不高興。

    第三,從心理來講,老一輩的人有些比較強勢,由於長期在家裡都是婆婆說了算,作為一家之主,從心裡可能會認為:我吃過的飯比年輕人走過的路還多,那麼年輕人就應該聽老人的。婆婆就會有著想掌控人的心態,那麼這樣,媳婦肯定就同意了。媳婦會想:你在我家,為什麼我要聽你的呢?寶寶是我自己的,為什麼要受婆婆的控制呢?於是,矛盾就進一步激發了。

    第四,當小孩生病的時候,這時候全家人都非常著急,婆婆更是急得不得了。婆婆會四處打聽治感冒的偏方,但就是不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還會說:藥吃多了不好。於是各種偏方齊上陣,害苦了寶寶不說,寶寶的病還不見好。這時候媳婦肯定心裡就會埋怨婆婆,甚至會吼婆婆為什麼不讓寶寶去醫院。這裡要呼籲那些帶孩子的婆婆,小孩有不舒服一定要去醫院找專業醫生看看,以免釀成大禍。

    第五,寶寶小的時候,由於括約肌發育不成熟,還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有時候甚至會發生便秘的情況。而有些婆婆呢,由於偏聽偏信,竟然用肥皂或者用手去幫助寶寶便便,看著寶寶痛苦的大哭,媳婦肯定就受不了,也許積攢在心裡的所有不痛快會突然爆發出來,矛盾就此升級。

    雖然生活中婆媳之間關於怎麼帶小孩有很多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產生,但我還是想對作為媳婦的人說:每個人帶孩子都不容易,特別是婆婆,一方面要照顧家庭,一方面要帶寶寶,看著婆婆日漸消瘦,多理解婆婆,有空的時候也多幫幫婆婆,讓婆婆不會覺得自己就是個老媽子的角色,那麼婆婆就會有耐心跟我們聊天溝通,那麼這時候作為媳婦的我們就可以告訴婆婆哪些風俗習慣我們要摒棄,有哪些好的育兒觀念可以介紹給婆婆學習實踐。這樣下來,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一個和睦的家庭。老話不是說嘛,家和萬事興!

  • 13 # 熊貓姐姐育兒記

    在中國很多人都說婆媳是天敵,有些婆媳在生孩子前還能保持很好的關係,可是生完孩子之後矛盾就突然爆發了,並且愈演愈烈,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看看生完孩子的產婦對老公的態度吧,我身邊有不少的寶媽,在有了孩子之後對老公的吐槽簡直不絕於耳,比如說老公天天抱著手機,或者打遊戲不撒手,不幫忙帶孩子,當甩手掌櫃,為此老公們有了個光榮的稱號叫做豬隊友!

    再看看婆婆對自己兒子的態度,她們的兒子在自己眼裡簡直就是完美無缺,看手機是瞭解國家大事,玩遊戲是放鬆精神,偶爾幫忙帶一下孩子那簡直就是好爸爸的典範,心裡想的是,我兒子真棒,不愧是我教出來的……

    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都應該有界限感,對待婆婆要尊重孝順,千萬別把婆婆當成自己的媽媽一樣,因為這本身就是不同的,而婆婆應該理解和支援自己的媳婦,不過多的參與到媳婦和兒子的小家庭中,做到進退有度,才能讓家庭和諧!

  • 14 # 小碎嘴

    教育理念不同,立場不同。婆婆常常會以過來人的身份,以自己的從前教育自己子女的方式指導媳婦,但教育孩子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二三十年前的我們,ipad沒有這麼火,肯德基麥當勞也沒有這麼普及。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就會有更開闊眼界,更容易早熟,所以精神上也父母長輩更多的關注和理解。

    另外,隔代教育一般都會更加寵溺孩子,而作為媽媽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教育往往容易起衝突,對孩子性格養成也很不利。所以家人在教育孩子上儘量要溝通協商好,婆婆放手一些,媽媽讓步一些,一家人多些溝通,都是為了孩子好。

  • 15 # 婷媽育兒筆記

    其實婆媳不止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存在分歧,生活中處處都會有意見不合的地方。

    首先,婆媳是兩代人,兩代人的原生家庭所處的時代不同,所經歷的苦難不同。婆婆生活的年代,物質還是很匱乏的時代,所以婆婆可能會比較關心物質生活,會盡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媳婦可能更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注重陪伴,連線,會透過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看書來實現親密的親子關係。

    其次,婆媳兩人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婆婆沒有接受過有關育兒方面的專業教育,帶孩子憑藉的是自己的經驗;媳婦會注重科學育兒,會根據孩子的行為習慣,來塑造孩子的性格。

    如果我們需要婆婆幫忙照顧孩子,可以把孩子的生活起居交給婆婆,而自己儘量多的陪伴孩子,負責孩子教育這方面。當然,需要提前跟婆婆約定好。這個也可以讓先生出面跟婆婆溝通。說實話,老人和我們一樣,是愛孩子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儘可能的,可以用有效溝通來減輕一些不必要的隔閡。

  • 16 # 家有小女初成長

    因為寵著孩子比管教孩子容易的多。

    寵著孩子無非就是要什麼給什麼罷了。

    可是管教孩子就難了,孩子到了哪個年齡段有哪些特點,要怎麼跟孩子說他才會聽,要建立什麼樣的規則跟孩子一起執行。

    這是一件費心費力又不一定有成效的事情!

    比要什麼給什麼難一萬倍。

    婆婆只把孩子當孩子養,因為等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她都不一定在人世間了。她根本不會去想孩子以後長大了擁有這樣的性格會對他以後有什麼不利影響。她不用去想這麼長遠,她只需要想眼前。眼前讓孩子吃飽穿暖跟她親近,可以陪伴她就行了。所以只用寵著。

    但父母不行,父母要把孩子當一生的責任來培養,要想到他的不良習慣對他以後人生的影響。所以要有管教。

    所以這位媽媽,你不應該讓孩子完全跟著奶奶,你要承擔起責任來。

    第一,別在孩子面前說奶奶的不好。

    第二,看一點專業的育兒書籍,學一點好的育兒方法。

    第三,不要放棄孩子,他絕對需要你的引導,請你調整心態、樹立信心,行動起來。

  • 17 # 凌兒媽媽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年齡不同,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不同就會有各種觀念上的分歧。何況是面對一個小孩的教育問題,而你是媽媽,她是奶奶,身份不同,那麼對待孩子肯定也會以不同的方式。

    另外我覺得有分歧了要主動積極去化解,而不是一味抱怨,生悶氣。孩子調皮搗蛋是一定的,但必要的教育,教養還是要有。作為父母要設立一定的規則規矩,然後明確的告訴婆婆,教育問題她不能插手。

    如果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那麼就自己接手照顧孩子。畢竟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大問題,必須要認真對待。但是孩子才兩歲多,千萬不要說放棄孩子之類的話。給予孩子愛和陪伴,再給孩子多一點點時間吧。

  • 18 # 櫻桃小滿紫

    雖然我現在沒有孩子。但是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時代在進步,兩代人之間有代溝。首先就是老一代人覺得自己有經驗完全按經驗來。而年輕一輩則透過電視 報紙 網路等新媒體形式獲得育兒經驗。第二點就是兩代人經歷的時代不同 價值觀不同,所以兩代人的分歧會很大。

  • 19 # TT三寶麻麻

    育兒觀的分歧,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而題主的描述裡,不僅僅是兩代人育兒觀的差異,簡直是典型的中國家庭育兒矛盾的縮影。

    1.人們都習慣於指責別人的錯誤。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大部分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果孩子表現的好了,會覺得是自己的功勞。如果孩子表現的不好,會認為主要的責任是其他的照料者或者家庭成員。

    比如題目中敘述的媽媽和奶奶,媽媽認為兒子被奶奶帶壞了,奶奶卻覺得孩子不好是媽媽沒管的緣故。

    我們家也是這樣的情況,但凡我女兒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情,我婆婆一定會說,都是她媽媽寵的。而我也會吐槽我婆婆總是對我女兒不停的說教,害得她現在每每聽不進大人的話。

    最糟糕的事,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只是習慣了抱怨,很少去反省一下自己或者想辦法改進。

    2.婆媳之間家庭話語權的爭奪

    中國式育兒矛盾的一個表現就是“丈夫缺位,婆婆越位”。很多小家庭中,婆婆(或者其他的長輩)並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總覺得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主人,凡事都要過來管一管,也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很多父親完全從家庭教育中隱形,孩子的教育成為媳婦和婆婆爭奪話語權的戰場,育兒分歧被婆媳矛盾無端地擴大化。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本來分歧事小,但是因為婆媳雙方都堵了一口氣,明知道對方說的是對的卻偏遠反其道而行之,孩子教育成為婆媳戰爭的犧牲品。

    3.兩代人育兒觀的分歧

    兩代人的育兒觀可謂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大碰撞。老人總覺得自己養過孩子,並且有一個甚至多個成功案例,認為自己經驗十足。年輕人心裡吐槽你的所謂的“成功案例”毛病多多,害人不淺。我要結合我的成長曆程和書上/網路上大咖的育兒經驗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產品,肯定比你的舊思想就方法強的多。

    碰撞中兩種思想的分歧又導致了新的矛盾。這些矛盾如果是母女之間,可能很快就能調節過來,但是婆媳之間則變得不可調和。

    4. 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

    要想解決問題,只能讓孩子的爸爸出馬。如果孩子的父親能夠和媽媽一起參與育兒,那麼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畢竟同代人之間思想比較相近,交流起來比較容易。

    一個健康的家庭關係,必定是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的。或許在糾結與婆婆之間育兒分歧的同時,我們可以考慮改變一下老公在家庭中的角色,爭取用他把婆婆這個越位者替換出去。

  • 20 # 創新教育者叢叢

    我的觀點可能比較直接,因為從補充說明來看,不僅僅反應了“婆媳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問題,而且呈現這幾個問題:

    1.婆媳都沒有正確的或者適合自家孩子成長的育兒理念和方法

    孩子不聽話就要打嗎?有沒有分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打了幾次都沒有用,婆婆也跟著說“別打了”。

    媳婦說孩子一歲前很乖,但斷奶後跟奶奶卻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不知道孩子媽媽在斷奶後給到了孩子怎樣的陪伴呢?如果自己懂孩子、知道如何透過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式養教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對媽媽形成正確的依戀關係,每天給到高質量陪伴,相信孩子也不會被奶奶“帶偏”。

    2.媳婦對養育孩子沒有信心,婆婆恰又想抓住話語權

    自己的孩子本應自己養教,不能說因為孩子出去玩就要買玩具、吃東西、哭鬧撒潑等等壞毛病一堆就說不想管孩子了。可能寶媽說出這話也與家庭生活環境和其他人事有關係,但有句話叫“孩子越是不可愛的時候越是需要疼愛的時候。”所以寶媽,請堅定自己對孩子的關愛,也相信孩子並不是一醒來就要把媽媽逼瘋,他只是以錯誤的方式來引起家庭成員的關注,孩子需要你有信心、開心地陪伴和引導他的成長。

    自古中國式家庭裡就有婆媳關係的問題,俗話說“多年媳婦熬成婆”,婆婆也曾經是個小媳婦,在兒子成家生子以後,若婆婆還是以一家之主想要爭取生活瑣事、教育孩子的話語權,著實有些不妥。這個時候寶爸就是關鍵的人和紐帶,有些問題問題需要他的出面解決,請不要讓孩子生活在媽媽、奶奶育兒觀點不同而爸爸又缺位的成長環境裡。

    3.養教孩子,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養教即撫養、教育,給到孩子衣食住行的撫養,也要懂得合適的方法進行教育。栽一棵樹最好的時間,一個是十年前,另一個就是當下。同理養育一個孩子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父母用心栽培,從當下的每一天開始。如果寶媽對不懲罰不嬌縱地、和善而堅定的正向養育孩子的方法感興趣,可以私信我,這裡就不再詳細展開。

    正面管教親子成長教練、兒童社會情感與技能培養指導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因是如何被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