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黃曉紅果果

    土壤的傳播病害是指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又透過蔬菜的根系的根尖、傷口等侵入到了蔬菜的內部,並且還讓蔬菜引起發病的一類蔬菜病害的總稱。目前情況下危害比較嚴重的主要有番茄青枯病,番茄枯萎病,茄子黃萎病,西瓜枯萎病,甜瓜枯萎病。

    蔬菜土壤傳播病害主要有以下特點:

    ①防治比較困難

    大家都知道由於土壤傳播病害的病菌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並且還是在土壤中進行越冬,而土壤的體積又是那樣的龐大,一般情況下采用農藥進行滅殺是很難的。有時雖然用了熏蒸劑進行處理對土壤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不可以完全能夠處理徹底,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又會發病且很嚴重。還有就是採用的土壤處理劑對作物是有損傷的,對土壤處理之後,一般情況下需要經過7~10天或者是更長的時間,讓土壤中的殘留農藥充分的向外散發,只有等到了土壤中的農藥散發盡了以後才可以進行生產,這樣是不利於蔬菜栽種茬口的安排和調配。

    聯絡對發病比較嚴重的地塊進行更換土壤,讓它能夠有效的預防土壤傳播病害,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如果更換土壤的工作量太大,這種方法農戶是無法接受的,即使採用了這種辦法,那麼多帶有病菌的土壤的歸宿也是很難把問題解決的。所以在蔬菜的實際生產中,選用農藥和一般的農業措施去有效的防治土壤傳播病害也是很困難的。

    ②由於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時間比較長

    當一些條件比較適合的時候,土壤傳播病害的病菌它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時間可以達到4~5年之久,尤其是個別的病害(像西瓜枯萎病菌)甚至能夠存活達到了10年之久。所以採用傳統的輪作換茬方法來進行預防,它對生產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它不利於形成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

    土壤傳播病害它在植株體內的潛伏期是比較長的,而且往往是在植物進入了結果期,營養大量的用在了開花結果,而莖葉的生長勢減弱了以後就開始發病。在這個階段發病它不僅讓蔬菜的結果期有很明顯的縮短,導致產量和品質都下降,尤其是對於像西瓜,甜瓜,番茄一類的,它們是以成熟果為產品的蔬菜,在發病以後由於果實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標誌,嚴重時會造成絕產。另外,對於一些發病比較嚴重的地塊,需要採取重新進行播種或者是選擇定植其他種類的作物,但這個時間段又不是後一茬作物的適宜栽培的季節,是很容易造成閒地。就是地塊閒置起來。

    ④危害太嚴重

    由於蔬菜土壤傳播病害的重要的危害特徵之一就是會造成植株的輸導組織出現崩潰死亡,導致植株因為營養供應不足讓整株或者是整個的枝蔓枯死,如果一旦發生病害,它的危害絕大部分都是毀滅性的,就是絕收。

    ⑤它對侵染的作物具有比較強的專一性

    所以根據這一個特點,土壤傳播病害的病菌對侵染蔬菜具有比較強的專一性的特點,可以透過全用比較適宜的砧木,來代替栽培蔬菜的根系進行生產,這樣就可以達到避開病害栽培的目的。

  • 2 # 愛種者

    蔬菜種植減少土壤傳播病蟲害,從這五點做起! 

    保護地蔬菜或露地蔬菜,一般都輪作換茬比較困難,土壤中的病菌數量不斷增加,加上生產上缺乏對土傳病害的抗(耐)性品種,土傳病害的發生日趨嚴重,在一些地方已成為制約蔬菜優質高產的明顯障礙因素。

    尤其是番茄青枯病、黃萎病、枯萎病、褐色根腐病、潰瘍病、辣椒立枯病、炭疽病、鏽病、灰黴病、萵苣菌核病、細菌性角斑病、葉黴病、晚疫病等都是主要的土傳病害,常帶來毀滅性災害,尤以對棚室保護地蔬菜造成的威脅更大。一般的土傳病害從零星發病到普遍發病只需3~4年,病株率可達100%,造成的減產損失達50%以上。如果採取以病治病的方法防治,收效不大,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土傳病害的發生與溫度、溼度、光照等氣候條件及耕作措施關係密切,溫度適宜,尤以在棚室內病菌可安全越冬,並能週年發生。在乾燥的土壤中絲核菌和鐮刀菌可大發生;土壤溼潤有利於細菌生長,從而抑制病原真菌生長,土壤淹水可抑制土傳真菌性病害。連作使病害發生嚴重,尤其是茄科蔬菜連作,會導致疫病、青枯病等嚴重危害,如茄子連作2年以上死苗率可達30%~50%,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

    保護地蔬菜連作,一方面會造成地力消耗過大,影響蔬菜生長髮育,抗病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會使病菌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誘發多種病害大量發生。研究表明,保護地栽培蔬菜因大量施用化肥也會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

    1、實行輪作:這是防治土傳病害經濟有效的措施,合理實行作物間的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對預防土傳病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輪作能使有寄主專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適宜生長和繁殖的寄主,減少致病菌的數量,同時還可調節地力,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輪作年限應依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而定,如瓜類枯萎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8年左右,應與非瓜類作物輪作6~7年。

    2、改進栽培方法:土傳病害可以透過改變栽培方法來達到防病的目的。如採用深溝高廂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等;合理密植,改善作物的通風透光條件,以降低地面及棚室保護地的溼度,有利於控制或減少發病;清潔田園,拔除病株,並在病穴內撒施石灰消毒滅菌,對易感根系病害的蔬菜還要清除殘根等;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在作物生長的中後期結合施藥,噴施葉面肥2~3次,有利於提高抗病性。

    3、換土:對一些比較固定、品種選擇餘地小而且投資大、效益高的蔬菜設施栽培,如日光溫室可用去老土換新土的辦法控制土病害。一般將菜地耕層的表土全部剷除移出,用比較清潔的無毒表土來填補。

    5、嫁接:針對某些危害嚴重的土傳病害,採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嫁接,可控制土傳病害的危害。如利用黑籽南瓜對枯萎病免疫的特性,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黃瓜,可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黃瓜枯萎病的為害。

    夏季棚室休閒時密閉溫室,利用夏日高溫,殺死病原菌。或在夏季休閒之機,將土壤翻耕或灌水,用透明塑膠膜蓋嚴、曝曬,使土溫達到50℃以上,並維持5天以上,然後揭膜通風使用。

    蒸汽消毒是預防各種土傳病害,尤其是對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好。將蒸汽通入埋在土中的管道中,使30釐米深的土壤溫度保持在82℃處理30分鐘。處理時土表要覆蓋嚴密,四周壓實,防止蒸汽跑掉,以殺滅多種病原真菌和細菌。

    1、藥土消毒:即每平方米用多菌靈或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兌水2~3公斤,拌細土5~6公斤均勻撒到土裡;石灰消毒,即酸性土壤結合深耕曬垡,每畝撒施石灰50~100公斤。

    2、苗床土壤的消毒:為培育壯秧,可選用託布津或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克,拌細土12~15公斤,均勻撒於床面;或每平方米用甲基硫菌靈10克,拌細土12~15公斤,拌勻後做成藥土苗床消毒。

    3、土壤消毒:根部消毒即在生長過程中用多菌靈500倍液灌根,或用噁黴靈2500-3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200毫升;病株消毒,即拔除病株後向穴內撒施石灰或草木灰。

  • 3 # 一路長淡

    蔬菜土壤傳播的主耍病毒是一種彎曲病毒,叫鐮刀菌。

    主耍危害作物徑杆,這種病有一種分秘物堵斷水份疏通。透過水在地下傳播,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黃瓜。我從前絕收過的,損失慘了,用農藥灌過根,土壤也消過毒,完全不能剋制。都是在結果時得了病,開始是萎焉缺水壯,三天後整塊田全思這種壯況。得過這病的田土表面水乾後,有粉紅色毒黴。

    輪作種植,種豇豆也有零性得這種病的,土壤用藥消毒太費錢了,效果不思蠻好。這種鐮刀病每可以在土壤中成在15年,就是說在這期間在種同樣物種還可以莊次暴發這種病。我是從前在種植蔬菜書中看到的,最好的辦就最改變土,燒火糞能消滅這種病毒,得過病的植株都可傳到土裡。燒火糞很多地方都會,就是打場子,柴火鋪墊一層,土放上面燒一遍,燒好后土變成黑色。

  • 4 # 80後小溫

    土傳病害是指發生在植物根部或莖部以土壤為傳播媒介的侵染性病害,如:辣椒番茄黃瓜猝倒病、根腐病、青枯病。其危害巨大,造成農作物的品質下降、大幅減產甚至是絕收。那麼,土傳病害的發生原因是什麼,又如何防治呢?

    一、土傳病害的發生原因:

    1,連作:一方面連續種植使土壤肥力消耗過大,進而影響栽種作物的生長髮育,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另一方面連續種植同一類作物,會使病原菌連年累積從而形成病土。

    2,施肥不當、用藥不當

    長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導致土壤的有機質減少、土壤微生物生態遭受破壞;化學制劑的使用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理化性質,使土壤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催使土傳病害的加重,並且還有抗藥性積累、藥物殘留等一系列問題,造成惡性迴圈,加大防治難度。

    3、線蟲:線蟲會給植物的根系造成傷口,病原菌從傷口侵入作物,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同時有很多土傳病害是和線蟲同時發生的。

    二、生物菌防治土傳病害的機理

    生物菌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同時能夠改良土壤、促進作物生長等,在防治土傳病害上具有多重作用方式,其對土傳病害的防治機理可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個方面:

    直接作用:

    1,產生抗菌物質。生物菌會產生對病原菌具有殺死作用的物質,如抗生素、細菌素、鐵質素等代謝產物。這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具有專一性、滲透力強,防病效果穩定等特點。

    2,爭奪生態位點:施入的生物菌在土壤中會形成優勢菌群,迅速佔領植物體上一切可能被病原物侵染的位點,搶奪病原菌的營養和氧氣,使得病原菌無處生存。

    間接作用:

    1,啟動植物的次生代謝:生物菌可開啟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生酚類、黃酮類、生物鹼類等,這些物質具有直接殺菌的作用。

    2,活化土壤養分,復壯作物:生物菌的固氮、解磷、解鉀等作用可獲取養分、把土壤中被固定的營養元素釋放出來,增加土壤養分,從而復壯作物、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

    3,調節作物的內源激素:生物菌可增加植物體內吲哚乙酸、乙烯等生長調節素的生成,增強根尖活力、促進作物的生長髮育,間接的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三、防治措施:(若有線蟲配合淡紫擬青黴使用)

    1,土壤處理:配合施基肥,用“生物菌劑地力旺土壤調理劑”隨有機肥一起撒施,隨後耕翻。

    2,蘸根:如茄果、瓜菜苗等在移栽時,用地力旺菌劑蘸根後定植。

    3,衝施:定植後澆水時,用地力旺菌劑+青枯立克隨水衝施,以後澆水時再衝兩次。整個生長週期衝3-4次,可代替衝施肥。

    4灌根:發現病株,可取“地力旺菌劑”+青枯立克灌根,根據長勢或病株變化適時再灌。一般間隔7-10天,連灌3次。

    中草藥製劑:“青枯立克”一方面可隨著植物的代謝迴圈進行上下傳導殺滅潛藏維管束裡的病原菌,一方面可修復傷口,切斷病原菌的入侵途徑,其中含有的黃酮類、氨基酸類、多糖類、螯合態中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可及時給作物補充養分,增強作物生長勢,還有增加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從而提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養分增強樹體的抗病、抗逆能力。

  • 5 # 新農人沐陽以樸

    蔬菜病害傳播一般需要介質,比如有蟲媒、風媒等,而土傳病害顧名思義是病害主要以土壤為傳播介質的傳播方式。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如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隨病殘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線蟲等。其中以真菌為主,真菌還分為非專性寄生與專性寄生兩類。

    一、土傳病害危害特點

    土傳病害一般危害作物的根和莖。作物生長前期一旦發生病害,幼苗根腐爛或者是莖腐爛猝倒,幼苗很快就會死亡,嚴重影響作物生產。作物生長後期發生病害,一般年份減產20%~30%,嚴重年份減產50%~60%,甚至絕收。土傳病害發病後,比較難以防治,病菌藏在土壤中越冬,很難被殺死, 來年繼續侵害作物,如此迴圈,病害越來越嚴重。

    二、土傳病害的主要成因

    1、連作

    連作是導致設施蔬菜發生土傳病害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菜農或合作社實行訂單生產,透過與大型超市或企事業單位食堂合作形成了穩定的供銷關係為保證蔬菜產品的穩定供應量,只能不斷重茬種植一種或幾種蔬菜,如果輪作、休耕或減少茬口數,不僅會影響經濟效益,還會失去固定的銷售渠道。因此,大多數蔬菜生產基地長時間、高強度連作,導致土壤理化性狀不斷惡化,造成土傳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

    2 、田間管理不科學

    有些菜農為追求產量,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鹽漬化;換茬時,未及時清理乾淨田間植株殘體或未進行土壤消毒,為土傳病害病原菌的繁殖和傳播提供了條件;防治其他病蟲害時過量使用農藥,殺死了土壤中大量有益微生物,造成土壤微生物菌群喪失協調能力。以上因素均會破壞土壤理化性質,並間接影響作物根系菌落及其分泌物,從而導致植株抗病性減弱,土傳病害肆虐。

    三、土傳病害特點

    1、土傳病害種類繁多,但是侵害有專一性

    土傳病害囊括了細菌、真菌、病毒、線蟲幾大類的病原體,幾乎所有蔬菜都有相應的一種或幾種病原體,危害面極廣;但是同一病原體往往只侵害同類植物。

    2、防治難度大

    因為土傳病害是以土壤為傳播介質的,一旦發生就很難根除。一方面化學防治成本高,土層面積大,用藥量會很大;另一方面,益生菌(以菌治菌)難形成競爭優勢。

    土傳病害一旦發生,基本無法用藥物進行控制,常稱為“植物癌症”。

    3、可以透過種苗傳播

    病害侵入植株後,能透過種苗傳播,這給土傳病害防治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四、綜合防治措施

    1、選育無病菌的種苗;可選用嫁接苗等;

    2、合理安排茬口,科學輪作;

    3、多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培育益生菌;

    4、改進栽培方式,使用基質栽培或者水培。

  • 6 # 八零後新農人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如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隨病殘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根病的嚴重程度受根端分泌物成分和濃度的左右。因此,抑制根圍系統病原物的活動就成為保護根系並進行土傳病害防治的基礎。但必須重視和考慮土壤理化因素對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間相互關係的制約作用。

    防治措施

    防治土傳病害,必須認真實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減少溫室菌源為中心目的,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消滅菌源、加強管理、培育壯苗、實行輪作。

  • 7 # aaa無期

    蔬菜種類多,(複種指數高)生長迅速,產量高,要求品質鮮嫩,需要較高的土壤條件,一般喜歡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但是在生產實踐中,不可能完全具有這樣土壤,粘土、粘壤土、砂土、(鹼性土)的地區也要生產蔬菜,必須根據各種不同的蔬菜種類對土壤的適應性不同,進行適當的安排,因地制宜地種植,還要進行(土壤改良)儘量利用好土地資源。

  • 8 # 翻身進行時

    蔬菜的土壤傳播病害,是蔬菜透過生長,把土壤裡的致病微生物帶入蔬菜根莖葉花果實。蔬菜葉子等腐爛後,這些微生物再帶入土壤,可以傳播給別的農作物。

  • 9 # 豫見彭老3

    你的問題是:什麼是蔬菜的土壤傳播病害?有哪些特點?

    保護地蔬菜或露地蔬菜,一般都輪作換茬比較困難,土壤中的病菌數量不斷增加,加上生產上缺乏對土傳病害的抗(耐)性品種,土傳病害的發生日趨嚴重,在一些地方已成為制約蔬菜優質高產的明顯障礙因素。

    尤其是番茄青枯病、黃萎病、枯萎病、褐色根腐病、潰瘍病、辣椒立枯病、炭疽病、鏽病、灰黴病、萵苣菌核病、細菌性角斑病、葉黴病、晚疫病等都是主要的土傳病害,常帶來毀滅性災害,尤以對棚室保護地蔬菜造成的威脅更大。一般的土傳病害從零星發病到普遍發病只需3~4年,病株率可達100%,造成的減產損失達50%以上。如果採取以病治病的方法防治,收效不大,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土傳病害的發生與溫度、溼度、光照等氣候條件及耕作措施關係密切,溫度適宜,尤以在棚室內病菌可安全越冬,並能週年發生。在乾燥的土壤中絲核菌和鐮刀菌可大發生;土壤溼潤有利於細菌生長,從而抑制病原真菌生長,土壤淹水可抑制土傳真菌性病害。連作使病害發生嚴重,尤其是茄科蔬菜連作,會導致疫病、青枯病等嚴重危害,如茄子連作2年以上死苗率可達30%~50%,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

    保護地蔬菜連作,一方面會造成地力消耗過大,影響蔬菜生長髮育,抗病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會使病菌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誘發多種病害大量發生。研究表明,保護地栽培蔬菜因大量施用化肥也會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

    1、實行輪作:這是防治土傳病害經濟有效的措施,合理實行作物間的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對預防土傳病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輪作能使有寄主專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適宜生長和繁殖的寄主,減少致病菌的數量,同時還可調節地力,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輪作年限應依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而定,如瓜類枯萎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8年左右,應與非瓜類作物輪作6~7年。

    2、改進栽培方法:土傳病害可以透過改變栽培方法來達到防病的目的。如採用深溝高廂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等;合理密植,改善作物的通風透光條件,以降低地面及棚室保護地的溼度,有利於控制或減少發病;清潔田園,拔除病株,並在病穴內撒施石灰消毒滅菌,對易感根系病害的蔬菜還要清除殘根等;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在作物生長的中後期結合施藥,噴施葉面肥2~3次,有利於提高抗病性。

    3、換土:對一些比較固定、品種選擇餘地小而且投資大、效益高的蔬菜設施栽培,如日光溫室可用去老土換新土的辦法控制土病害。一般將菜地耕層的表土全部剷除移出,用比較清潔的無毒表土來填補。

    5、嫁接:針對某些危害嚴重的土傳病害,採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嫁接,可控制土傳病害的危害。如利用黑籽南瓜對枯萎病免疫的特性,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黃瓜,可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黃瓜枯萎病的為害。

    夏季棚室休閒時密閉溫室,利用夏日高溫,殺死病原菌。或在夏季休閒之機,將土壤翻耕或灌水,用透明塑膠膜蓋嚴、曝曬,使土溫達到50℃以上,並維持5天以上,然後揭膜通風使用。

    蒸汽消毒是預防各種土傳病害,尤其是對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好。將蒸汽通入埋在土中的管道中,使30釐米深的土壤溫度保持在82℃處理30分鐘。處理時土表要覆蓋嚴密,四周壓實,防止蒸汽跑掉,以殺滅多種病原真菌和細菌。

    1、藥土消毒:即每平方米用多菌靈或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兌水2~3公斤,拌細土5~6公斤均勻撒到土裡;石灰消毒,即酸性土壤結合深耕曬垡,每畝撒施石灰50~100公斤。

    2、苗床土壤的消毒:為培育壯秧,可選用託布津或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克,拌細土12~15公斤,均勻撒於床面;或每平方米用甲基硫菌靈10克,拌細土12~15公斤,拌勻後做成藥土苗床消毒。

    3、土壤消毒:根部消毒即在生長過程中用多菌靈500倍液灌根,或用噁黴靈2500-3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200毫升;病株消毒,即拔除病株後向穴內撒施石灰或草木灰。

  • 10 # 綠之洲植保

    土壤是作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和根本保證,它不僅為作物供給營養、水分,同時也是根系的安身之所。土壤生病了,那麼作物就會受到牽連。

    那麼,什麼是土傳病害?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如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隨病殘體透過大量繁殖,從作物根系、莖基部的傷口、毛細根等薄弱部位侵入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線蟲等。其中真菌為主,如腐黴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絲核菌引起苗立枯病。如微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鐮,黃萎輪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

    常見的土傳病害有:十字花科根腫病、草莓紅中柱根腐病、辣椒、茄子、黃瓜猝倒病、根腐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油菜、萵苣的菌核病,根結線蟲等。

    那麼土傳病害發生的條件是什麼?土傳病害暴發流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種植模式單一

    種植模式單一(連作)是土傳病害流行的主要人為因素,由於連年種植一類作物,使相應的某些病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成為土壤微生態系統中的優勢種群,侵佔了其他微生物的生存空間,形成一家獨大的形式,成為年年發病根源。如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草莓連作兩年以上則死苗30%-50%。

    2、肥藥使用不當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傳病菌中的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生。灌根殺菌劑的大量使用在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滅了其他有益微生物,使得土壤中的微生態系統嚴重失衡,土壤微生物減少至幾近空白,一旦外來病菌侵入,在缺乏其他微生物制衡的情況下極易快速繁殖二使病害爆發。

    土傳病害如何防控?

    土壤引發的問題最終還是的從修復土壤著手,尤其是修復土壤微生態系統,讓土壤恢復自身的抗病性免疫能力。

    微生物菌劑是中醫、中藥,重在調理,而不是防治;重在抑制病菌,而不是殺滅病菌。幫助土壤重建/恢復自身生態系統。

    微生物菌劑的使用能夠控制根際營養和資源,使重茬、根腐、立枯、流膠、灰黴等病原菌喪失生存空間和條件,減少病害發生。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微生物菌劑都有控制土傳病害的效果,國家登記的農用微生物菌劑達到153種,功能性各不相同,最有效的的微生物菌株,應該是能夠啟用土壤中原有的有益菌(土著菌),構建新的、種群結構豐富的、接近原始土壤的微生態系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扣籃大賽,戈登奪冠穩嗎?你看好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