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流匯海隨波逐流

    世面見多了,眼界也開闊了,思維也會更活躍一些!為人做事也就不會那麼的小家子氣。當然這是泛指,並不代表全部。見世面並不是僅指去幾個地方,它代表著廣泛的內容,比如學識、經歷、見聞等等的增長,就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是巴掌大的天空,其眼界能同老鷹相比嗎!

  • 2 # 想做睡美人的小二baby

    我覺得這個我還是有必要回答一下的,一定得讓孩子見見世面,以防面對多彩世界時選擇錯誤,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上高中之前都沒去過縣城,小時候去一趟縣城來回路費的十塊錢,爸媽覺得沒必要浪費這錢,所以高中之前就只是在我們鎮上玩,中考的時候只知道一所高中,那就是我們縣高中,覺得我們縣高中就是最好的高中了,那會我們學校每年就三四十個學生能考上,分數下來之後高興壞了,進去高中之後才知道,我是可以報考省級高中的,那裡教育資源更好一些,關鍵是我的分數還可以考到那裡,但就當時的情況誰都不知道,高考的時候考完不知道選什麼專業,被我哥含含糊糊辦了一個工科學校,工科專業,畢業之後練成了一枚活生生的女漢子,這就是沒見過世面造成的

    見世面這種看你怎麼理解了,家裡窮可以帶孩子去稍微好點的村鎮看看,讓孩子接觸一些更好的東西,再簡單點,可以花點錢給孩子買些書,從書上了解世界,小時候我爸媽連書都不捨的給我買,這個記憶很清楚,初中語文是需要讀名著的,我這些書都是問同學借的,同學看完了,抽空藉著看一下,所以以後我的寶寶我要帶他看我們中國的大好河山,讓他知道,他生活是多麼幸福,繼而創造自己幸福的生活

  • 3 # 小赫赫玩具

    讓孩子見世面,可以培養他的心胸以及眼界,以及看法。也避免他遇到很多事情時,新鮮東西時不知道怎麼辦。沒見過,沒做過,沒玩過,當上學的時候會被朋友之間說,以及和同學之間沒有話題,插不上話。然後形成膽怯,自卑,內向的性格。

    那你資金足的話,可以讓他嘗試很多不同的東西。多新鮮的東西他想嘗試對他沒有壞處的東西。

    等到你資金緊缺的時候。沒辦法讓他嘗試各種東西,玩各種東西,吃各種東西。至少都要讓他知道一下,瞭解一下。

  • 4 # 爰管閒事兒的老兵

    這個話題並不簡單。廣義上來講,人是群居類智慧動物,是具有受社會教育、影響的個體。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要在漸漸的學習和解惑中成長的,這就要讓孩子從小經常看看家庭範圍以外的環境和他們看到而不懂的景物或事物,從而就能讓孩子形成自主地學習知識和培養感觀興趣。例如人文景觀:

    機場、碼頭、車站、大型超市、影劇院、熱鬧的婚慶禮堂。

    自然景觀:

    田野、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星星月亮、陰雨雷電等等。

    再有就是電視影視等都是見世面的好方法。

    讓孩從小多一些的見聞世界(世面)完全可以造就見多識廣的自身素質,也是人生起跑線上的紮實基礎。

  • 5 # 茹少傑

    見世面它是要孩子走出家門,學校門後到社會上多接觸人和事。瞭解社會,瞭解社會上形形色色事物,各種社會關係和人與人之間關係交往,以及事的之間如何處理。如何做人。如何由二小子成長為社會有用之人。

  • 6 # 墨錦傾城染青衣9636

    見世面是為了讓他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有多麼渺小,只有努力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去看他沒見過的,去看他沒去試過的,去看他不知道的,去看他所瞭解的。

  • 7 # menganne

    必須要見世面。我覺得所謂的世面分兩種,一是書裡的,世界那麼大,一己之力不可能看的那麼多,所以書裡自有世界。二是眼見的,這種更加直觀,更加感同身受,更加有說服力與震撼力。見過世面的孩子,是有主意與定力的。

  • 8 # 趣討教

    見識比較多的孩子,我覺得他今後的路可能會更加寬廣一點,因為他知道自己可能要更加的努力才能去爭取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其實現在的孩子,見識世面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玩手機,或者說看電視,看電腦。

  • 9 # 淺笑如夏658

    有錢就帶到處旅遊,見見沒有見過的外面世界!要是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會盡力帶孩子,去看看別的世面,比如想看大海,就帶去!想去動物園,就帶去

  • 10 # 小小先生娛樂

    見識世面說白就是一種成長的過程,從家裡到學校也可以說見識世面,從學校到職場也可以說見識世面,人這一輩子要見過無數的世面

  • 11 # 壹家農產品

    見過世面的孩子更從容,見過世面的孩子更大氣,可以說人生的經歷讓我們逐漸成長,經常帶孩子見世面,他們更能體會到人間的冷暖,能夠看到世界上不僅有奔波的富翁,還有辛勞的農民,也能讓孩子在心中樹立自己的人生理念,讓自己有一個更加博大的胸襟,變得更加大氣,更有膽氣與志向。他會在體會人間疾苦的過程中,知道自己該計較什麼,不該計較什麼,心胸變得更加開闊,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幸福和舒心。

  • 12 # 劍客談教育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見過世面的孩子比起沒有見過世面的多了一份淡定從容,雍容大度。

    人們獲取知識經驗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經驗,透過身臨其境獲得設身處地的感受,清晰而深刻;一種是間接經驗,透過閱讀聆聽別人的文字、語音陳述增長自己的見聞,朦朧而不夠真實。

    但直接經驗畢竟很少,因為“吾生也有涯”,每一個人生存生活的空間、時間都有限,能親歷而獲得感知的東西也同樣有限,所以,經驗主義者往往給人坐井觀天的感覺。

    而每個人把自己的經歷、體會、感悟都分享出去,互相交流、碰撞,再引起新的思考和體驗,這種不斷傳遞翻番的東西就成了人類獲取資訊、知識的主要途徑——間接經驗。只不過,從個人體悟開始到不斷傳遞當中,第一手經驗都一直處於被加工狀態之下,所以,有很多東西到後來甚至是以訛傳訛了。

    是以,善於思考的人常常會疑。對於一件事情的瞭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謂見世面,實際上就是比一般人更多地親身接觸到、經歷過不尋常的東西。比如說,經常出國的孩子比山野田間的孩子對於外國的瞭解、理解那可不是一個層次了。即便後者從書上讀到過許多介紹,但感同身受與身處其中絕不是一回事。

    孔子提倡的遊學,李杜的行吟詩,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潤之先生的實踐論,無不在強呼叫“知”指導“行”,用“行”去實踐“知”。

    多讀書就好像開啟電視,看到了許多新奇的新鮮的東西;但若不能親歷,則“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比如綜藝真人秀、足球賽、演唱會,看直播和在現場可完全是兩碼事兒了。

    我孩子去年上了大學,在外只待了一學期,回家過年,他的見聞和看法已經不同於高中時期,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理解得更透了。這就是見世面的意義所在。

  • 13 # 北半球的薰衣草143

    孩子多出去走走見見世面,是很關鍵的。孩子的眼界也開闊,膽子也不會很小,也會自信。以後不會說長大自己一個人出門,都不敢。而且孩子總會長大,遲早都得步入社會,帶孩子出去看看很有必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 14 # 古云木木花藝

    見見世面 ,看怎麼理解 。

    孩子天天在家透過網路、電視、是無法豐富外面世界的知識,經驗,交流。

    社會是個大熔爐,簡單來說就是說人啊,不能老把自己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坐井觀天,而是要多出去歷練,經歷的多了,自然不會小肚雞腸,修養高了,自然就會心胸寬闊,多感受大自然,才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與人的交往才會和諧。

    出門在外你去購物、乘車買票、需要別人幫助、或者要去幫助別人、最基本你得會說話,會用語言,會交流 ,這裡就叫做禮節禮貌。

    會交流 有禮貌 有風度

  • 15 # 搬書回巢

    在我家老二3、4歲的時候,我們有次帶她去商場逛。趕上裡面搞親子活動,現場小朋友上去做遊戲。我們就也讓老二上臺湊熱鬧。

    開場白後,老師要求孩子們自由組合,三個一組拉成圈。我家孩子年齡小些,不敢去主動找別人。音樂停的時候,別人都找好隊了,就她和另外一個女孩子單著。幸好有一個主持人拉著她們參加完剩下的活動。

    還好,因為有主持人陪著,她對於這次活動開始的窘境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反倒覺得很好玩。過了一些日子,又有類似的活動。這次她就主動多了,在規定時間內,成功和別的小朋友組成隊伍。

    因此,孩子就是需要多經歷一些,多見見世面才能更好地去應對和處理遇到的問題。

    有次孩子問我,什麼是經驗?我說,經驗就是經歷過的體驗。不讓孩子經歷,他又如何收穫體驗呢?

  • 16 # 安木樂

    謝謝邀請。首先我覺得見世面這個詞本身就不要前面要加個一定或必須。這麼功利。自我感覺所謂的見世面是指自一個人精神和素質的層次提高。那麼任何場合,任何地點能夠觸發孩子精神上每個點的就是見世面。比如出國讓孩子感受不同國家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去山區讓孩子看看困苦的環境。去見些和自己圈子階級不一樣的聚會。帶著孩子去給福利院小朋友送禮物,帶著孩子看雪,看純淨的天空,去農村挖紅薯,撿落葉。等等都是所謂見世面。所以我感覺不要單純的說一定要讓孩子見世面。。是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接觸大自然。認識不同的朋友。提高一個孩子的精神層面就是所謂見世面。

  • 17 # 澳洲可媽

    誠邀,萬分感謝!見世面這個問題,我就談談我的所做和目前階段孩子的表現反饋出來的現象。記得半歲左右開始,我們就有意識的帶孩子去看各種藝術展,2歲左右開始,換了越野車買了結實的推車,就只為在空餘時間帶她出去感受大自然,上小班之前我們就跑遍了江浙滬和周邊的大部分地區。從出生就聽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目前上小四,基本保持每個假期國內遛娃模式,寒暑假國外遛娃模式。只要所住城市有各種音樂會舞臺劇話劇她都主動要求去聽去看,各種藝術展自己在網上買票然後通知我們陪伴。現在她對各種東西的審美尤其是服裝色彩,搭配和各種藝術品的評價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有時候還會和我們討論一番。對自己的穿著,所用的東西哪怕一支筆都要做到合乎心意才買。所以從小三開始,她自己採買自己的一切東西,關於她自己的學習,生活,以及上什麼興趣班都是自己決定。現在她喜歡看國家地理雜誌,也看江蘇衛視的相親節目,尤其喜歡漫威DC的電影,對各種感興趣的東西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很有自己的主張,也學會尊重他人意見,能愉快的討論。所以,帶孩子出去長見識,不是純粹的去玩,而是有目的的玩,當然,很多人帶孩子去玩之前先跟孩子說什麼寫遊記啥的,我反而覺得對孩子是一種壓力,我們帶孩子出去是目的性非常強,譬如當地的博物館,藝術展,當地的大學,文化古蹟啥的,玩的時候順便各種聊,出去國外都是她自己訂酒店問路啥的,什麼時間去哪裡她自己做計劃,跟店員服務員溝通都是她自己,所以現在性格非常活潑,能和班上同學各種聊,大街上碰到老外會用外語聊,這種經歷很鍛鍊孩子的能力的。所以,有目的性帶孩子出去對孩子各方面的發育都是有益的。

  • 18 # 我是Henry呀

    有條件有能力多帶孩子出來走走對孩子是有利無害的。

    首先帶孩子旅遊好處很多,無論是兒童還是青少年。有的人會說孩子三四歲出去幹嘛,帶著孩子不夠遭罪的,大人累孩子也累,但依我自己的經驗,孩子小可以選擇旅途短一點的行程,這樣舒適感會增加,而且帶孩子切記不要走馬觀花的看,不要只顧拍照,所以景點不要貪多,對於孩子有興趣的地方要深度遊,我的建議是第一大家旅遊前做好攻略,對於學齡前孩子他們的興趣點在哪,對於少年他們旅遊的目的是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好好考慮,比如暑假,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可能大海沙灘,或者水世界是不錯的去處,我是很不建議夏天去戶外遊樂園等主題公園的,因為人太多,排隊時間大於玩的時間,而且孩子小可玩的專案很少,長時間暴曬太陽下,孩子和家長心情會變差。對於大孩子來說,暑假真的是開闊視野的好時候,可以參考旅行社的暑期遊學然後自己diy,不願意出遠門,那麼自己家鄉的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都是不錯的。

    第二有的家長說孩子太小根本不會看,這個主要是指學齡前孩子,家長千萬不要這麼想,孩子有充足的感官和視覺能力,透過眼睛透過小手,他們在旅途中會有不少收穫。

    第三,真的不要走馬觀花,喜歡去那家長可以提前定酒店定民宿,住下慢慢的看,真正的去生活半月去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這是我的建議。

  • 19 # 升鴿墨舞

    1

    之前,一篇名為《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刷屏。

    文中稱,一對八零後小夫妻,他們沒有給孩子買800萬的學區房,而是雙雙辭職,帶著他們5歲的兒子去環遊世界了。

    那些旅行中的照片,小男孩都是永恆的主角,孩子的眼睛清澈如溪水般,透著純粹,是那樣的無憂無慮。

    看得出來,孩子是發自肺腑地沉浸在了旅途的美景中。

    這篇文章引來一片爭議。

    有人讚許:

    “比起800w的學區房,這才是最好的教育,富養不是金錢,而是眼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形成主觀意識,明白人生意義,有的人窮極一生忙忙碌碌也不清楚自己是誰。”

    有人質疑:

    “世界旅行對於家長的知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只要自己有足夠多的知識,上哪兒也可以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這是一碗毒雞湯,更是一種變相炫富。”

    “有錢人是可以任性的。”

    雖然,我有一顆急迫帶孩子見世面的心,但要我辭掉工作,舉家去環遊世界,那是萬萬不可的。

    畢竟,詩和遠方,是需要經濟基礎的。

    我提倡帶孩子去旅行,但不是讓人拋棄一切去旅行。

    你可以一個月或者一年出去一次;

    如果沒有錢,還可以去鄉村、戶外;

    甚至,我們可以讀萬卷書,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也是一種別樣的旅行。

    帶孩子旅行的意義,就是帶給他更大的世界,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和環境,培養他生存的技能,並且鼓勵他勇敢地去追求和探索。

    2

    你認為是否應該帶孩子去旅行?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說:

    你信不信,對於一個內陸長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海的願望比什麼都強烈;對於一個南方長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雪才是他/她的夢想。

    深以為然!

    如果條件允許,一定帶孩子去旅行。

    不要說孩子小,帶他去旅行就是浪費時間,玩了也是白玩。

    這世間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中秋節,去北京和同學小聚,同學家7歲兒子和我暢談甚歡。

    去頤和園,看到昆明湖,他解釋說,這個湖是個人工湖,雖然叫“昆明湖”,然而昆明沒有這個湖,這湖的名字取自漢武帝在長安開鑿昆明池操演水戰的故事。

    爬萬壽山,見到松柏和松鼠,他跟我講在東北老家,跟奶奶上山挖蘑菇、採摘野生的木耳、撿松子的故事。

    去佛香閣,他跟我說,昆明的金殿,是李自成的故居,每天香火旺盛……

    孩子豐富的閱歷,讓我這個成年人感覺,自己那點歷史、地理、自然知識,被甩出了幾條街。

    同學的老公,自孩子出生一直在外地上班,那幾年,他們就像隨軍打仗一樣,帶著孩子走南闖北。

    孩子跟著父母,輾轉各地,開了眼界,見識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而這些是書本知識給不了的。

    他走過的那些路,見過的那些人,聽過的那些故事,欣賞過的那些風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腦中,豐富了他的語言和想象力。

    美國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Rosenzweig)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基因資質一致的老鼠分為三組,把他們置於三種不同的環境中做觀察對比。

    幾個月後,實驗結果顯示,在有著鞦韆、滑梯、木梯、小橋等“豐富環境”組環境下生活的老鼠機靈好動,其他兩組卻目光呆滯。

    解剖後發現,老鼠的大腦皮層在厚度、蛋白質含量、細胞大小等方面,都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

    環境越豐富,大腦發育越好。

    旅行,恰恰給孩子提供了不同的環境,開闊他們眼界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大腦。

    3

    錢鍾書先生說:“要想結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旅行,就是面對未知。

    想要夫妻、親子關係更密切,旅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旅途中,一家人一起,一塊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會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

    孩子在旅行途中,能跟父母做一些簡單的互動,提高孩子生存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親子關係。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開播之初,很多人都調侃陳小春說,這是兒子帶爸爸來參加節目。

    很少帶兒子的陳小春,從一個不會照顧小孩的“甩手爸爸”,逐漸變成了一位會照顧孩子的細心老爸。

    在旅途中,孩子跟爸爸一起完成一項項任務的同時,不但增長了見識,更學到了與人合作的樂趣。

    帶孩子旅行,其實不一定非要去多麼遠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去名勝古蹟。

    哪怕是家門口的公園,陪孩子一起觀察他沒有注意過的事物,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前段時間,李亞鵬在微博曬出帶女兒李嫣回鄉下游玩的照片,獲贊無數。

    他寫道:“暑假來臨,一路高鐵回鄉下祖宅小住幾日,一個小院、一井清泉、一枕涼蓆、一頓餃子、一鍋燴菜、田間轉轉、鎮上逛逛、看看親戚、見見故友、日月同輝、天地共存。”

    李亞鵬每年都要帶李嫣去十三陵水庫,對24節氣做實地觀測,風雨無阻地堅持了7年。

    他們揹著各種工具,揹著很厚的《本草綱目》,去固定的地方做水溫的測試,空氣溼度的測試,觀察植物、動物,採集標本……

    心理學實驗證明,大自然中存在著很多對人類有滋養作用的資訊,能夠最大限度地喚醒人類複雜的智慧系統。

    生命,是大自然永恆的主題,旅行會讓孩子見識前所未見的大自然美景,不僅可以開闊眼界,還能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把孩子還給大自然,讓他們在獲得歡愉的同時,學到知識。

    4

    《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一書的作者樸善娥說,自己與女兒小純陽的每一次際遇都是一次歷練,每一次歷練都讓心靈起航。

    旅行中,他們被欺騙,但這讓孩子學會了寬容跟理解;

    旅行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親情,喚醒了孩子內心深處的親情;

    旅行讓他們享受著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與關愛,讓孩子懂得了感恩……

    旅行可以讓人有更多的機會體驗人生、開闊眼界,甚至可以帶來人生的轉折。

    馬雲曾經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為學英語,少年馬雲經常到西湖給外國人做免費導遊。

    這次旅行,改變了馬雲的一生,他見識了新世界,在國外,他見到了電腦,並使用了電腦。後來他一直和莫利保持書信往來,瞭解到了很多知識。

    馬雲自己說,因為那次出國,他的人生徹底改變。

    王家衛在電影《一代宗師》裡說,人這一生,要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最好的旅行是讓人,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想起蘇軾那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一個人,見過天地之大,才能做到心有乾坤。

    5

    旅行帶給人的好處,也許要在幾十年後才能體現出來。尤其是童年,給人的記憶很深刻,它可能出現在未來人生的幾十年裡。

    一位著名的攝影師曾說:“少年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在腦海中。直至成人後,面對人生的分岔路時,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曾經說過的話,而是那曾經看過的風景。”

    某一次你遇到挫折,想起自己曾經爬過的山崖,看過的流民,你的抗壓能力,你的內心力量會比別人多很多。

    你這一路所看到的風景、遇到的人、聽到的故事,都會對你有所啟發,讓你更加懂得生活的意義。

    你喜歡帶孩子去旅行,是想讓他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你喜歡讓孩子去體驗,是想讓他對世界保持好奇心;你希望讓孩子跋山涉水去探險,是想讓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

    成長在路上,旅行是一場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修行。

    人這一輩子,走過的每一步路都算數,帶孩子去旅行,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可以意氣風發,也可以自我成長見識世界,也可以頂天立地做更好的自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時候的旅行就是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等待幾十年後,枝葉茂盛,收穫累累碩果。

  • 20 # 愛好手工的竗竗爸爸

    去見世面”就是指“去見以前未曾見過的東西,去經歷以前未曾經歷的風雨

    見世面其實就是一個人的經歷,那麼侷限於年齡,小孩子之間的差距不會很大,但是經歷對小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那麼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談這個話題。

    1.什麼是世面?

    2.要不要讓孩子見世面?

    3.怎麼樣讓孩子見世面?

    第一個問題

    “釋天性,見世面,

    像個孩子,像個大人。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該駛去哪個港口,那麼任何方向吹來的都不會是順風。”

    出處:《塔木德》

    見世面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

    見世面為的是讓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讀書明理算是見世面,旅遊觀景算是見世面,結交到別領域的朋友 懂得別領域的知識也算見世面。

    那麼我們姑且把見世面理解成:開拓視野,瞭解新知識

    第二個問題

    見世面就是見天地,見眾生,最終是為了去見自己。見過世面的人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見世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思想的變化:沒見過肉的人不會想吃肉,沒讀過書的人不會想買書,在我們瞭解了某事之後,我們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從覺得不可能到有所喜好,從覺得不合理到辯證的看問題,這都是見世面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格局的提高:窮人不會談理財,但我們透過學習有了某種意識,見過了世面,我們的眼界又會不一樣

    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知道用謙卑而虔誠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第三個問題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怎麼樣讓孩子見世面

    1.讀書是見世面的最佳方式。書本上的知識包羅永珍,透過書本,能極大的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眼界。

    2.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出去走走,市裡,近郊,國內,國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出去,也是見世面極好的途徑。去多遠或者多貴的地方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帶孩子去見還沒接觸過的東西,給他新鮮的感受,拓寬自己的認識邊界。

    3.多結交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所接觸到的交友圈子,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最終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是天生的觀察者與模仿者,與優秀的朋友在一起,孩子更加能學到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和素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胎媽媽們,你們是出於什麼理由要二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