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觀粉碎機
-
2 # 萬事之始
先來破一下題。這個問題其實是兩問,一是李斯為何不幫助扶蘇而是幫助了胡亥?二是扶蘇是李斯的女婿?
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李斯為何不幫助扶蘇而是幫助胡亥?最常見的解釋是:李斯害怕扶蘇即位後,改立蒙恬為丞相,使自己喪失了權力。而如果擁立本來沒有繼位資格的胡亥為帝,則胡亥必須要依靠自己,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權位。此說有一定道理,符合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可是,對於胡亥的承諾,李斯憑什麼相信他呢?畢竟,胡亥此時不過是一個12歲的孩子。
可能有人會說了,胡亥不是生於公元前231年嗎?在公元前210年繼位的時候,已經21歲了,應該已經具備從政的基本素質了。
《史記》: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
可是根據《史記》的記載:
“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非常明確地說明了胡亥是12歲繼位的。
同樣是《史記》,同樣是胡亥,記載相差如此之大,叫人莫衷一是。
秦始皇像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說,胡亥的年齡跟李斯是否支援他有關嗎?
當然有關了。如果說胡亥僅是一位12歲的孩子,那他說的話是否真是胡亥本人的意願根本無法確定,或許就是趙高在背後攛掇的;可如果胡亥是個21歲的青年,就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說的話就會值得信任得多。
可因為《史記》前後記載的自相矛盾,叫後人根本無法確定胡亥繼位時的真實年齡。
既如此,李斯又為什麼會幫助胡亥呢?或許我們換種思路,為什麼一定是李斯幫助胡亥呢?為什麼就不能是李斯聽從了秦始皇臨終的遺命立胡亥為帝呢?
趙正書據《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有一篇《趙正書》,以大部分篇幅記錄了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李斯被害前的陳詞以及子嬰的諫言等,成書年代據信在西漢早期,要早於《史記》。
據《趙正書》: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復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後不勝大臣之紛爭,爭侵主......哀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
根據這段記載,在秦始皇臨死之前,秦國並沒有確定究竟由誰來繼位,不然秦始皇也不會提出“其議所立”。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由扶蘇繼位。但是,秦始皇巡遊在外,如果自己死亡的訊息傳出,大臣們勢必要各自扶持自己擁護的公子為帝,就會嚴重破壞秦朝的穩定。因此,秦始皇才在臨死之前一定要確定繼位的人選,只有大位已定,才得以杜絕其他人的覬覦之心。而此時,在秦始皇身邊的兒子中也僅有胡亥一人,因此,秦始皇徵求李斯的意見,其實就是要告訴李斯,自己的繼位人選就是胡亥。
秦始皇雕像
秦始皇雖然表露了要立嗣的想法,但作為臣子,忠於主上是必須的,不能因為主上要你舉薦繼承人你就舉薦,尤其是面對秦始皇這種雄猜之主,對話間,稍有不慎,就會人頭落地。因此,李斯極力表態自己對秦始皇的忠誠,可是這一次,李斯很顯然是誤會了秦始皇的意思。
據《趙正書》:
趙正流涕而謂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議所立。”
見秦始皇再一次要求自己舉薦繼承人人選。李斯只得和馮去疾只得上表舉薦胡亥為帝。
據《趙正書》: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以此看來,李斯根本不存在幫助誰的問題,而是在執行秦始皇的遺命。如果《趙正書》是真實記載了歷史的話,那麼,後世對李斯的為了自己的權力而拋棄了扶蘇,篡改聖旨,改立胡亥一說就是胡說八道。
李斯墓
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嗎?這件事還真的是無從考據。我們先從胡亥的年齡來推斷扶蘇的年齡。
作為秦始皇的幼子(第18子),無論胡亥是12歲繼位還是21歲繼位,作為長子的扶蘇年齡都不會小。筆者認為最少有40歲,畢竟,扶蘇的兒子子嬰都已經是有兒子的人了。據《史記》:
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
假設扶蘇是李斯的女婿,自己的女兒已經為扶蘇生了兒子,連外孫都有了,李斯又不是那種權臣,他為什麼要為了一點所謂的權勢拋棄自己的女婿呢?即使他幫助了胡亥,他在胡亥身上得到的東西能比扶蘇給的多嗎?他和胡亥之間的關係能有扶蘇近嗎?根本就說不通。
總結筆者認為,所謂的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再結合《趙正書》的記載,李斯矯詔立胡亥之事更是沒有的事。《史記》這麼記載或許是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為了突出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其二、現在流傳的《史記》根本就不是司馬遷所做的原本《史記》,而是在流傳過程中被羼入了符合統治階級需要的各種內容。不然,也不會出現同一本書在記載同一個人的時候,連基本的年齡都搞錯的情況,這根本不符合司馬遷作史的嚴謹作風。
由此看來,《趙正書》的記載還真的是真實的。
公子扶蘇像
-
3 # 斯文卿相
女婿很了不起嗎?春秋時,鄭武公有個女婿,老丈人看上女婿的地盤,女婿不給, 怎麼辦?找茬兒把女婿殺了。
那麼,留下的女兒怎麼辦?西漢時上官桀有個孫女當了皇后,後來上官安想造反,想自己當皇上,有人問了?你造反之後,咱孫女咋辦, 上官桀 就說了,追趕麋鹿的獵狗,哪還顧得上兔子。
毫無疑問,李斯就是獵狗,趙高以及他所代表的權勢,就是麋鹿,而李斯的女婿扶蘇,不好意思的很,已經淪落成兔子了。
獵狗的目標只是麋鹿,饞慣了那坨肥膩膩的肉,沒有他生活就沒了意義,這種狀況下,還哪把精巧的小兔子放在眼裡,小兔子固然很好,紅燒兔頭也是很多人的摯愛,但,
正如 喜歡麋鹿的人不喜歡兔子,喜歡SUV的人不喜歡緊湊型一樣,對一個貪慕權勢,並且把追求權勢當人生唯一目標的人講親情,無疑等於對牛彈琴白費勁兒。
至親骨肉都不放在眼裡,,至於什麼女婿、丈人之類,在乎,他就是個事,不在乎,還有人喊丈母老嫂子呢。
生氣嗎,氣憤嗎,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世上就沒有絕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扶蘇有蒙恬,不一定保證李斯的富貴,所以李斯必須得另想辦法,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
4 # 無鹽三味
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是學術的不同,造成如此格局,因為,扶蘇是儒家思想,李斯是法家思想,剛好趙高也是法家思想,胡亥是趙高的學生,當然是法家思想,而當時秦始皇治國,沿用了商鞅法家體系,所以,扶蘇就顯得格格不入,就連秦始皇也不太喜歡扶蘇。
不過,我以為李斯不一定就不幫扶蘇,也不是說扶蘇是李斯的女婿,這一點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只是我想,李斯當時是秦王朝的左丞相,右丞相是馮去疾,以左丞相為大,李斯確實是實權在握,他支援誰,在秦王朝中,誰就勢力大,並且作為秦始皇的老丞相,以李斯的學識與修養也明白扶蘇與胡亥的高下優劣 ,應該懂得為國家著想,從這點想李斯也應該支援扶蘇。
問題是,當秦始皇在沙丘去世後,從擬詔到用印,都在趙高手中,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即就是趙高沒有篡秦的想法,胡亥繼位,就憑皇帝是他的學生,他也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在這種情況下,趙高必定要拉李斯入水,肯定許李斯許多好處,只要支援他一起擁立胡亥,好處一定不少,但從官位來看可能性不大,李斯已經是左丞相,除秦始皇外,應該是最大的了,可以想到趙高一定還用了威脅的辦法,不光威脅到李斯左丞相的官職,還可能威脅到李斯的生命!使李斯不得不支援趙高!
如果是李斯受趙高的威脅與控制,使他幫不了扶蘇,那李斯肯定後悔死了,他應該早些時間扶持扶蘇為太子,也就不至於關鍵時刻受制於趙高!
所以,李斯可能是根本不想幫扶蘇,也可能是在秦始皇去世後,李斯受趙高制約,想幫扶蘇也幫不了,最終歷史事實是李斯幫趙高,一起逼死扶蘇,扶胡亥繼位!最終導致秦王朝二世而亡!
-
5 # 藍風破曉
(李斯)
李斯的成功靠了誰?秦始皇。
而李斯慘死,起源就是“秦始皇病死在巡遊途中”。因為在這裡,李斯走出了人生最錯誤的一步棋,和趙高同流合汙支援胡亥上位,之後不久被趙高送入了監獄,並打上了造反的烙印,最後被五馬分屍腰斬,從此生死道消。
問題是,李斯是個智者啊,為什麼選擇支援胡亥,而不是扶蘇呢?此事要從一場突變說起,那就是“沙丘之變”。
1、沙丘之變中李斯支援了胡亥的原因。(李斯劇照)
秦始皇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在巡遊當中溘然長逝,也沒有想到,自己死後不久,江山會換了人。
公元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出遊,此時他僅僅49歲,如果是現在,49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但是誰也無法保證意外什麼時候發生。
在巡遊途中,秦始皇病了,到達沙丘宮(今河北省廣宗縣)時,秦始皇病已經非常嚴重了。知道自己大限已近,秦始皇讓中車府令、兼掌符璽事務的趙高寫了遺詔給扶蘇,內容是: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
這話什麼意思?老子不行了,扶蘇你給我把葬禮辦了,這意思很明白,讓扶蘇即位。
但是,此時出了個大大的BUG,因為秦始皇病越發的重了,趙高私藏詔書沒有讓人發出去。於是,一個驚天的陰謀開始醞釀。
秦始皇很快死了,而陪同秦始皇的人中,有他的小兒子胡亥,還有左丞相李斯等人。
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想法走,讓扶蘇上位,趙高的錦繡前程就毀了。只有胡亥上位,趙高的利益才能達到最大化,畢竟,趙高是胡亥最親近的人,相當於胡亥的老師。
讓胡亥上位,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說服李斯,二是做假詔書。
關鍵就是如何說服李斯?事關大局,趙高找到了李斯,這就有了下面一段精彩的對話。
《史記》:乃見丞相斯曰:“上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崐人臣所當議也!”高曰:“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
啥意思?
趙高找到胡亥說道:“皇上給扶蘇的詔書和符印玉璽,都在胡亥那裡。誰來當太子,其實就是我兩說了算。”李斯說道:“怎麼能說這種亡國的話!”
趙高問道:“你的能力、謀略、功勞、吃苦耐勞、以及扶蘇的信任,哪一點可以和蒙恬比呢?”李斯低下了頭說道:“都不如蒙恬。”
趙高乘熱打鐵說道:“既然都不如蒙恬,那麼扶蘇上位後,你會去哪裡呢?胡亥挺仁厚的,可以為儲君,希望你好好想想。”
李斯想到自己因為改革得罪了很多人,想到扶蘇並不欣賞自己,於是在最後選擇了和趙高同流合汙,並且和趙高一起製作了偽詔書,以秦始皇的名義讓扶蘇自盡。
扶蘇是個老實人,看到詔書後竟然真地自盡了,這就成就了胡亥,也成就了趙高。
透過上面的表述不難得出李斯支援胡亥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扶蘇上位,他會失勢,他心有不甘。
趙高正是抓住了李斯虛榮的心理,成就了陰謀。
不過,據說也有威脅和逼迫的成分,這一點多來自傳說,未見正史當中。
李斯的女婿是扶蘇?假的。關於扶蘇娶了誰的女兒,民間有一個傳說,說扶蘇是李斯的女婿。這是一個假得不能再假的訊息,為什麼如此說呢?
1、任何史書都沒有記載。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在秦始皇去世的時候已經31歲了,這個年齡結了婚是一定的,因為人家啥都不缺。
但扶蘇娶了誰,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在李斯的相關資料中,只提到李斯的女兒們嫁給了秦國的公子們。
《史記》記載: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但是,秦國的公子多了去了,光是秦始皇就有十來個兒子,何況其他同族之人?
因此,說李斯是扶蘇的岳丈,有點太牽強。
2、如果李斯是扶蘇丈人,怎麼會支援胡亥?
趙高拉攏李斯的理由就是:扶蘇上位後,李斯將大權旁落,會失去很多。也正是因為趙高這句話,李斯才入了夥,把自己放到了烤爐上。
試想,如果李斯是扶蘇的老丈人,那女婿上位後,岳丈豈不是更受尊崇?李斯腦子也是沒問題的,是個絕對智慧的人,這筆賬他不會算不清。
所以,說李斯是扶蘇的岳丈,這只是傳說罷了,而且傳說的沒有一點根據。
李斯聰明瞭一輩子,在立胡亥這事上還是犯了大糊塗,畢竟,趙高才是胡亥最紅的人,趙高連扶蘇都敢搞,何況李斯?
因此,李斯最後被腰斬、被滅族,完全在趙高的掌握之中。
可惜了,如果李斯稍微正義點,秦朝的結局也就不是那樣的結局了。當然,後來的結局也就大變化了。
-
6 # 烏衣巷裡
首先,秦國丞相李斯,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了秦朝歷史上的大功臣,可以說深得秦始皇信任,獨攬大權的一位丞相,他秉承他的法學學說,藉助秦始皇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和郡縣制,打擊宗室力量,他力主禁書令和禁私學,阻斷了後來的挑戰者,李斯一時間風頭無兩,這也膨脹了李斯的野心,所以他不會輔佐傾向於儒家的扶蘇而是更喜歡一位在他的影響下不會有所作為的君主,這樣才能鞏固自身的地位,只要秦國不亡,他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與權利。
其次,反過來講,扶蘇上位,他們倆一個法家一個儒家,水火不相容,扶蘇更願意親近蒙氏兄弟,所以扶蘇登位蒙氏兄弟勢必會取代他的位置,而丞相落馬淪為客卿的後果也是李斯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李斯接受了趙高提議,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亂臣賊子,兩個人可以說是同流合汙,一拍即合。
-
7 # 大宋汴梁哥
我是汴梁哥我來回答!
秦朝作為第一個一統天下平定中原的朝代,很多人應該是希望它能夠活得久一點。在很大程度上,秦朝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是在秦始皇死了之後,趙高篡改了聖旨,把大公子扶蘇給逼死了,扶持了胡亥即位。胡亥登基之後,胡作非為到處亂來,導致民不聊生,才有了後來的農民起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秦朝滅亡。
大公子扶蘇品性強於胡亥,而且他是李斯的女婿。秦始皇去世前,把後事囑託給了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李斯在秦始皇那裡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可以說,當時秦始皇提出的一系列統一措施,都和李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秦始皇在去世後,也是賦予了李斯很高的權利。
其實,趙高如果想瞞過李斯,去篡改聖旨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那這樣,我們又陷入了一個疑問,扶蘇作為李斯的女婿,為什麼李斯不幫扶蘇,反而是幫著胡亥呢?
雖然秦始皇不太喜歡扶蘇的“婦人之仁”,但是,他知道扶蘇會成為一代明君。然而,這樣一來對趙高的威脅就非常大了,扶蘇上位之後,第一個沒有好下場的就會是他自己。於是,趙高為了保住自己,也為了可以更好地放縱,他選擇了讓沒有吃過苦,典型的紈絝子弟胡亥上位,而且趙高跟胡亥玩得非常好,太清楚他的秉性了,趙高可以很好地控制胡亥。
那麼,趙高是怎麼做到讓位高權重的李斯放棄自己的女婿,反而去幫助胡亥的呢?趙高雖然是一個太監,但是他擅長玩弄權術,他知道李斯是一個特別重感情的人,那麼就對症下藥,利用李斯的家人來對他進行威脅。
剛開始,其實李斯是不同意的。但是趙高這個人也是不會善罷甘休,趙高利用李斯和蒙恬扶蘇的矛盾,逼迫他同意自己的建議,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李斯對自己的家族是特別看重的,因為他自己本人是白手起家,所以會非常地在意自己家族的興亡,剛好,當時又有何蒙恬扶蘇的矛盾存在,所以,李斯最終因為這些原因堆積決定袖手旁觀,導致扶蘇自殺,胡亥即位。
胡亥上位之後,趙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成為了胡亥身邊第一紅人。然而,趙高此時的野心也顯露出來了,在朝中獨攬大權,之前,李斯黨羽一概被他打壓下去了,而且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李斯滅口,並且滅了李斯三族。
-
8 # 華英雄說歷史
李斯聰明一世,卻糊塗一時。在關鍵時刻,他站錯隊、搭錯車、認錯主,最終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滅三族。眾所周知,秦始皇巡遊途中暴斃沙丘,臨死前下詔讓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做好繼位登基的準備。可趙高遊說並利誘李斯擁立胡亥為帝,合謀矯詔殺了扶蘇。等胡亥登基後,他沒能鬥過陰謀家趙高,僅兩年時間就被抄家問斬。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句話用在李斯身上真是太貼切了。
李斯劇照
扶蘇真是李斯的女婿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目前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扶蘇娶了李斯的女兒。《史記·李斯列傳》只是說: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很多野史和現代的一些影視作品以這段話為依據,說扶蘇是李斯的女婿,這是是站不住腳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我們試想一下:李斯身為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既然秦始皇留下遺詔讓扶蘇繼位,作為岳父大人的李斯為什麼要幹掉自己的女婿呢?幹掉自己的女婿,就意味著讓自己的女兒當寡婦。他有必要押上重注去調轉槍口支援胡亥嗎?自己女婿當皇帝不是更好嗎?
李斯能坐上丞相的位置,就證明他不是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草包。趙高和胡亥的許諾,只是期貨和願景。而成為國丈大人,那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利益。如果扶蘇是李斯的女婿,那麼李斯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不會去做這種蠢笨如豬的傻事。所以李斯和趙高矯詔殺掉扶蘇,本身就證明了扶蘇不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趙高胡亥劇照
既然扶蘇不是李斯的女婿,那他與趙高合謀就不足為奇了。那麼李斯為什麼不遵循遺詔,要與趙高狼狽為奸呢?理由有三:
其一:李斯和扶蘇政見不一,不是同路中人。扶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為人寬仁,剛直誠信,反對實行嚴刑峻法。因焚書坑儒之事,扶蘇上書勸諫,觸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覺得扶蘇在政治上還不夠成熟,於是將他派往上郡,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而李斯奉行的是法家的治國思想,主張嚴苛刑罰,加強集權。李斯說: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 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於是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焚書的建議。所以說李斯是焚書的始作俑者,而扶蘇恰恰因為焚書坑儒而受懲罰。所以說,李斯與扶蘇在政見上分歧較大,這就是李斯不支援扶蘇的主要原因。
李斯劇照
其二:趙高和胡亥已掌握先機,對李斯威逼利誘。趙高是秦始皇的貼身太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秦始皇暴斃時,只有趙高一個人在身邊,皇帝符璽和遺詔都在趙高手上。可以說,趙高和胡亥已奪得先機,具備了篡改遺詔甚至發動政變的必要條件。不把李斯拉下水,趙高和胡亥照樣可以篡改遺詔,只是風險係數高一點而已。如果拉攏李斯,則萬無一失。趙高是個人精,在利誘李斯時直接擊中李斯的痛點。趙高說:“如果扶蘇繼位的話,你比得過蒙恬嗎?丞相之位你保得住嗎?命保得住嗎?如果胡亥繼位,你不僅可以繼續當丞相,還可以幫你除去政敵蒙恬。榮華富貴無窮無盡。”李斯分析盤算一番後,也就一起踏上了賊船。
其三:李斯低估了趙高的狼子野心和毒辣手段。李斯治國理政是一把好手,但他的鬥爭水平確實要差趙高很遠。在這一點上,李斯對趙高有著嚴重的誤判,更沒想到胡亥是一個荒淫無道之人。趙高先是利用秦二世的信賴剷除政敵,然後利用胡亥的荒淫讓胡亥不理朝政,一步一步將朝中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李斯,就是趙高專權路上的最後一塊絆腳石。已將秦二世淪為傀儡的趙高要殺李斯自然輕而易舉,趙高以李斯之子李由勾結陳勝吳廣為由,將李斯定為謀反罪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滅三族。在整個過程中,李斯毫無還手之力。
趙高劇照
結語: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李斯為了私利與趙高同流合汙,是他人生最大的敗筆,也是他人生最大的恥辱,最終讓自己付出了身死族滅的慘痛代價。秦二世登基不久,就荒淫無道惹得天怒人怨。陳勝吳廣高舉義旗,天下隨之風雲變幻,不到三年大秦帝國便轟然而塌。趙高惡貫滿盈,最後也被子嬰誅殺。真是應了這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9 # 尋夢路上綻放青春
李斯,千古一相。按照李斯的智慧與才學,肯定都想到了最好與最壞的情況。根據歷史記載,如果公子扶蘇繼位的話,那麼新任宰相很可能是蒙恬,李斯必然失事。趙高正是看出了李斯的猶豫,採用心理戰術,說服了李斯,篡改了即位詔書,支援了胡亥。讓李斯沒有想到的是,他低估了趙高的野心,低估了趙高的陰險,最終落得腰斬於市的下場。可悲。可嘆。
-
10 # sunjin6278
一提起秦朝丞相李斯,就想到了“李斯三嘆”。李斯從平民一直做到大秦丞相,在其一生旅程中,曾發過三次感嘆:第一次是溷鼠之嘆。在李斯年輕時,曾做過比較低階的小官吏。他經常去側所,看到廁所的老鼠驚慌失措地啃吃著骯髒的東西,一旦看到人或狗進入時,就迅速地逃跑了;而一次他進入大糧倉時,看到那裡的老鼠吃得又大又肥,見到人進來,依然不慌不忙,慢悠悠地離開。由此李斯感嘆到:“一個人的生活好壞,就想老鼠一樣,關鍵在於所處的環境的好壞,要想有好的環境,人就要努力奮鬥。”於是他就求學投奔了荀子門下。第二次是李斯位極人臣之嘆。李斯做了丞相,深得秦始皇的信任欣賞,據《史記》記載:“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一次李斯過生日與兒子們在家宴飲,朝廷百官都來祝賀,門前車馬不絕,一時風光無兩。李斯卻感嘆說:“以前我聽老師荀子說過,事物禁忌太過分。我李斯本是上蔡一布衣,現在卻位極人臣,富貴之極。物極則衰,不知道將來我的歸宿在哪裡!”第三次是黃犬之嘆。李斯為永保自己的名利富貴,不惜與宦官趙高私改秦始皇遺旨,改立胡亥為帝,逼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不成想還沒過兩年,在朝廷的激烈權力鬥爭中,李斯就被趙高陷害,自己被判腰斬,並夷三族。臨刑前,李斯對兒子們說:“我想和你們再牽著黃犬一起到上蔡東門獵兔,又怎麼能夠!”說罷父子抱頭,淚如雨下。第一次感嘆,李斯醉心富貴;第二次感嘆,李斯雖感知物極必衰,卻不能放下富貴;第三次感嘆,他終於明白與家人過平淡的生活是多麼美好,但為時已晚。由此可見,李斯一生追名逐利,太過自私,他是不配做大秦丞相的。作為一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負國家萬民,當胸懷天下,以大義為重,以國家命運為重。很顯然,李斯沒有做到。他汲汲個人富貴,欲保永久,作為大秦丞相,迫於趙高的威逼利誘,與趙高狼狽為奸,絲毫不顧大秦命運,致使大秦僅二世而亡,李斯當為大秦罪人。最終他被腰斬並夷滅三族,也當是罪有應得了。
那麼李斯為何不幫公子扶蘇,而是屈服於趙高了呢?有人說扶蘇學的是儒家,而李斯學的是法家,二人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其實這就有點扯遠了,李斯的老師是荀子,荀子其實是儒家出身,他很多學說還是師承儒家的。他雖在一些政治主張上偏離了儒家,但大方向還是儒家的王道理論。李斯師承荀子,應該也學習了不少儒家思想,只是在當時的社會實踐中,他更傾向於法制而已。據說公子扶蘇師承儒家,有仁愛之心。但扶蘇只是個無實職的公子而已,與李斯的思想並沒有發生過激烈的碰撞。如果二人有過大辯論的話,一些史料上應該有所記載。因此說二人所學不同,就猜測李斯不擁護公子扶蘇,那是沒道理的。公子扶蘇上位,他可以用一些事實來改變他的思想嘛。其實李斯真正幫助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還是自己的私心在作怪。據《史記》記載:(趙高)乃見丞相斯曰:“上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崐人臣所當議也!”高曰:“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從《史記》的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李斯之所以幫趙高篡改遺詔,一個是公子扶蘇與蒙恬深厚,扶蘇當了皇帝,必定任命蒙恬為丞相,李斯怕失相位。二個是李斯極想永保自己及家庭的富貴,從李斯三嘆中可見,李斯是很汲汲於名利富貴的,他雖感到了自己富貴已極,感到了荀子物極必衰的道理,但他卻始終執迷不悟,不知道該怎樣應對這一物極必衰的哲理。他只一心貪圖永保富貴,卻忽視了應該怎樣做好丞相,私心太重,因此才陷入了趙高的圈套。如果他真的理解作為丞相的重要性,還能和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去密謀篡改皇帝遺詔的事嗎?如果他沒私心,還能助趙高做出逼死公子扶蘇和蒙恬的事嗎?李斯才有餘而德不足,私心太重,正因為這樣,他做了大秦丞相,才造成了大秦的二世而亡,也給自己及家人帶來了悲劇。
至於公子扶蘇是不是李斯的女婿的事,卻是沒有任何史料記載的。《史記》上只記載了李斯的兒子們都娶了秦皇族的公主,李斯的女兒都嫁給了秦皇族的公子,但秦國皇族是有很多公子公主的,僅秦始皇就有二十多個兒女,李斯才有幾個兒女,能配得過來嗎?公子扶蘇是李斯女婿的事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只通過一些含糊的記載,是不能被證明的。更何況如果公子扶蘇是李斯的女婿,他還能那樣下死手幫趙高,逼死扶蘇嗎?那麼貪圖富貴的李斯,難道不懂得自己女婿當了皇帝意味著什麼嗎?這幾天看了幾集《大秦賦》電視劇,感到是不是有點兒太抬高李斯了,他其實不過就是個熱衷於追逐名利富貴的人罷了。
-
11 # 使用者hby6732742
因為扶蘇與李斯政見、觀點不一致,一旦扶蘇繼位,就不會重用李斯,而趙高也知道扶蘇也不喜歡他,所以串通李斯加害扶蘇,至於女婿,那只是親情而己,但在權利面前,是不會顧及的,所以李斯昏了頭迷失了自已,最終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甚至一個國家,可悲。
-
12 # 司徒流雲公子
首先,李斯的子女確實與秦國王室的公主、公子通婚,但是暫時還沒有史料說明扶蘇娶了李斯的女兒。
李斯原本是一個鄉間小吏,受“廁中鼠”啟發,辭去職位拜入荀子門下學習經世致用的治國之術,學業有成後選擇了強大的秦國施展抱負。經過呂不韋的舉薦,歷史來到了嬴政身邊,憑藉自己的才幹節節上升,大概是在秦王政三十年,李斯被任命為丞相。
秦始皇離世時,李斯已經年過七旬,作為一個常年站在政治中心的人,他也深深為秦國今後的局勢和自己的前進感到憂慮,因為伴隨著新皇的即位,秦國和自己的未來肯定都有重大的變化。
李斯選擇扶持胡亥上位,是被趙高勸服,原本他也是拒絕的,但是心中的矛盾和彷徨讓他不知所措,面對為臣之忠和保身之道,李斯想到的是自己的子孫後來和富貴地位,最終還是接受了趙高的建議。
但是深究其中,李斯幫助趙高扶持胡亥,其實還有幾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秦始皇焚書的決定,出自於丞相李斯的建議。李斯是法家,他對儒家的仁義道德和諸子百家的多元文化都不以為然;但是扶蘇持反對意見,他主張容納百家,重視仁義和道德。雖然在這件事情上秦始皇還是採納了李斯的意見,並且貶斥扶蘇去北部蒙恬的軍中出任監軍。但是長子扶蘇果敢忠義、深得人心,是最有繼承權的人,從政治的角度說,李斯與扶蘇站在對立面上。因此,始皇帝死後,在政治上,李斯應該是十分不安的。
第二、秦統一六國後,北邊與匈奴接壤,這個強大的遊牧民族虎視眈眈,時刻有南下的威脅。作為一個一統天下的君主,秦始皇不能容忍,於是他決定起兵攻擊匈奴。李斯並不贊同,於是勸諫說:首先,遊牧與農耕大有不同,即使攻下了匈奴,秦軍也無法常駐;其次,孤軍深入,秦軍難免糧草不濟,這樣勞師動眾卻沒有什麼好的收穫,不值得做。然而這一次秦始皇沒有接納,他命蒙恬統帥三十萬大軍進攻匈奴,佔領了河套地區,設立了九原郡。可以說蒙恬就是此次北伐政策的推行者,因此,李斯與蒙恬也因此,埋下了政見不合的伏筆。
第三、扶蘇因為勸諫始皇帝而被貶黜到上郡監軍,在與大將蒙恬共事的過程中,關係融洽;蒙恬的弟弟蒙毅跟隨在秦始皇身邊,深受皇帝信任。就這樣,扶蘇內有蒙毅、外有蒙恬,政治上三人形成聯盟,成了為始皇帝之下,一股最大的政治勢力。而此時的李斯,由於之前的種種政見不合和其他因素,則被隔離在外。始皇帝在位時,李斯備受信賴,但是他深刻的名錶,一旦扶蘇上位,他必然會成為政治變動的第一人。
李斯位高權重,政治敏銳,他知道從政治的角度來說,他和扶蘇、蒙氏兄弟是無法達成一致的,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家族的未來和手中的權利更讓他最新。趙高也是深刻的瞭解李斯的內心世界,才能成功勸服李斯幫助他。
當然政治的聯盟永遠都和利益糾纏在一起,在政治的漩渦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平靜,即使是原本在同一陣營的李斯和趙高逃脫不過這個定律。所以最終,李斯還是被趙高以謀反為由,處以腰斬,並夷四族。歸根結底,李斯和他的家族依然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
13 # 目西
李斯為了過好日子來到秦國,當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李斯可依憑得靠山就倒了。面對趙高,他不但過不上好日子甚至性命難保。
對李斯來說,無論選擇扶蘇還是選擇胡亥,都會對自己的地位產生衝擊。扶蘇和蒙恬親近,這或許可以威脅李斯丞相的地位。但選擇胡亥並不可靠,胡亥從小就跟趙高混在一起,他跟趙高的關係遠超李斯。這麼一看,選誰?跟他有什麼關係呢!他完全可以不在乎!但是李斯這人還是對秦始皇的知遇之恩很感激的,而且這個帝國是李斯追隨始皇帝打下的。
在始皇帝去世這個節骨眼上,他有兩個考慮,一個是帝國的安危,一個是自己的生命安全。
胡亥和趙高要進行政治運作,離不開這個丞相。李斯必須進行二選一,當趙高帶著這個問題找到李斯的時候,這就成了生死拷問。
聰明如李斯,和趙高共事多年,多少應該瞭解他的為人。他可以拒絕趙高的建議嗎?他有能力拒絕趙高的建議嗎?這個趙高也是始皇帝的親信,更是胡亥的親信。在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半道上,他這個丞相能發揮多大的威力呢?
史記說李斯一開始是拒絕的。他說趙高的想法是亡國之言。
趙高便用利益誘惑他,說扶蘇繼位就會立蒙恬為丞相。“被罷免的宰相都會死哦!”趙高又開講,“你看看咱們秦國這麼些年來,那些被免的丞相有好結果嗎?”聽到這樣的說法,李斯心裡已經苦笑了。
他說:“你走吧,我遵皇帝的命令,聽候天的安排,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李斯用力抻著。
趙高看李斯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接著說道“安可轉危,危可轉安,你是怎麼發達起來的?”
“我是靠皇帝的垂憐,皇帝看我能力強,把國家興亡的重擔交給我,讓我做了丞相。怎麼能夠辜負他呢?作為一個忠臣,我是不怕死的。你快別說話了!”李斯依然不為所動。
“巧了,我也是我跟你差不多,你看我們現在的處境,最有大權的是誰?不是你,也不是我,是少主胡亥。胡亥喜歡我,因此我現在有權,事情就是這麼變化無常,我看你還是要識時務!”趙高說得越來越露骨了。開始直接威脅。
“晉國換了太子,三代都混亂不堪。齊桓公兄弟爭奪位置相互殘殺,齊桓公又怎麼樣呢?這樣的事兒不是人乾的啊。”李斯回答得很巧妙了,這樣幹了有啥好果子吃?不還是帝國遭殃,我也遭殃?
趙高微微一笑:“上下想和,就可以長久。你今天不聽我的,禍及子孫,真是讓人心寒。聰明人懂得因禍得福,你看著辦吧。”趙高這段話,隱隱約約的為李斯留了一條活路,就是和胡亥君臣相知,如果不從,馬上身死。
聽完這段話,李斯哭了,他知道趙國要扶持胡亥心意已決,即便是帝國遭殃他也不在乎。於是說到:“在這個亂世,我沒有勇氣為皇帝死去,怎麼能夠完成託孤重任呢!”李斯徹底崩潰了,他知道自己要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趙高這小子說話算話。而且自己活下來,似乎有那麼點可能影響胡亥。
回去向胡亥覆命的時候,趙高對胡亥說:“我俸了太子您的命令去找他,他敢不聽從!”這句話是多麼的冷酷,也表明了趙高這時候就將李斯的活路封死了。
李斯僥倖活下來了,在胡亥成了皇帝之後,他還一度上書胡亥,都被拒絕。以至地位一天不如一天,終於身死。
以上這個故事是正史記載,李斯所為有編撰嫌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始皇帝確實認定了扶蘇為繼承人。李斯當時肯定有生命危險。
但是如果,始皇沒有認定繼承人或者傳了胡亥,那上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而是理當如此。
至於扶蘇是不是李斯的女婿,目前沒有定論。
-
14 # 明鑑小郎君
先說結論:戀權。
李斯對權利渴望的程度從在沙丘事件之前,有兩件事很有代表性。
其一:李斯諫逐客書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嬴政滅嫪毐,逐呂不韋。收大權於手中。但因多年來,秦國朝政都掌握在呂不韋手中,且呂不韋安插的親信多為外客,實際上李斯早期也是呂不韋的客卿(劃重點)。
按部就班將這些人清理掉時間太長,再加上秦國宗室的勸說,以逐客令的方式將呂不韋在朝中的勢力連根拔起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基於這一點,嬴政遂下逐客令。
李斯早年在稷下學宮求學,拜師於荀子,俗話說學的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李斯的終極目標,就是輔佐明君,一統六國,完成亙古未有的偉業。而當時的李斯在秦國已經是簡在帝心的人物了,但還沒有達到威名傳天下,他李斯到某一國,國君就能掃榻相迎的地步。
並且當時的“國際形勢”已經很明朗了,秦統一六國只是時間問題。哪怕關東六國合縱或者變法,也只能達到延緩統一的程度。歸根結底,秦滅六國已是大勢所趨。所以李斯為了位極人臣並且實現人生理想,必須竭盡所能的留在秦國,因此,才有了後來傳頌的諫逐客書。
其二:毒殺韓非
韓非子,南韓貴族,韓王之子,年輕時同李斯一同求學於稷下學宮。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法家集大成者。
著有《孤憤》、《五蠹》等書,秦王政讀過之後大為讚賞,甚至發出: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的感嘆。為了早日見到韓非子,甚至發兵攻打南韓,迫使韓王安遣韓非出使秦國求和。
而李斯呢?醋意大發,因為李斯和韓非師出同門,都是學的法家學說,可以說他倆對秦王的功能高度重疊。為了保住權位,李斯向秦王誣陷韓非導致其深陷獄中,並已一杯毒酒毒殺韓非子。
以上兩個事件表明了,李斯在有大才的同時,對權位的迷戀已經到了癲狂的程度。為了保住權位他可以毒殺同門好友。所以不難理解,當始皇駕崩後,當趙高以相位不保的理由勸說李斯後,李斯心中的潘多拉魔盒再一次打開了。
為保住權位,與趙高合謀,矯詔殺扶蘇勢在必行!
-
15 # 那年明月
不管是《史記》還是《資治通鑑》,都沒有說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再者李斯幫的也不是趙高,而是胡亥。
沙丘之變的過程我們幾乎都知道,秦始皇出巡時在沙丘突然因病去世,胡亥、李斯、趙高三人密謀害死了長公子扶蘇及蒙恬,返回咸陽後胡亥登基,是為秦二世。其實秦始皇臨死之前已經下詔令扶蘇返回咸陽主持葬禮,這其實就是讓扶蘇繼位的意思了,只是可惜詔書還沒送到使者手上,秦始皇就已經駕崩了,這才給了胡亥機會。那麼李斯在明知秦始皇心意的情況下為何會選擇背叛先主,幫助胡亥呢?唯一的解釋只有--權力。
看過《寒戰2》的都知道,發現李文彬叛變時郭富城和周潤發飾演的角色對一個人為何要變節做了一個十分精彩的分析。一個人要變節不外乎這幾個原因:個人、家庭、金錢、權力。而在封建社會,權力就是一切。李斯有才,也更渴望權力,所以作為一個楚人卻西說秦王。秦始皇駕崩後,李斯若扶持胡亥登基尚可為相,而扶蘇與蒙氏親,若扶蘇稱帝,李斯將一無所有。如此一對比,李斯當然選擇幫助胡亥。
因此,李斯選擇幫助胡亥而不是扶蘇,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
16 # 觀史明德
扶蘇是李斯女婿這件事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有說李斯的兒子都娶了秦始皇的女兒,秦始皇的女兒都嫁給了李斯的兒子。是由這點推測出來的,而後來胡亥的皇后並不是李斯的女兒,所以說扶蘇是李斯的女婿這件事還是有待商榷的。
李斯是法家代表,而扶蘇學的是儒家,兩人的關係並不算太好。李斯提議焚書的時候扶蘇沒有表態,秦始皇殺方士的時候李斯沒有表態但扶蘇強力反對。兩人的理念不同,關係也僅限於同朝為官。
李斯是個權力慾很強的人,這裡從他配合趙高篡改遺詔這件事就能看出來。而扶蘇更親近蒙氏兄弟,扶蘇繼位後李斯的法家學說不被扶蘇採用,那麼可以預料的是蒙毅一定會取代李斯的位置。
而扶立胡亥,李斯就是功臣,又是穩定朝局的老臣,位置自然不會動搖。
-
17 # 微山秋水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整個事件的總導演、超級鉅奸趙高最有發言權。
扶蘇全名嬴扶蘇,他是秦始皇的長子。
扶蘇是個好人,人們喜歡稱他為公子扶蘇。扶蘇剛毅、勇武、寬仁,是秦始皇認可的接班人,老百姓也很喜歡他。
不過,縱觀封建王朝上千年的歷史,與人們的良好願望相違的是,好人往往是鬥不過小人的。
有一次,扶蘇因直諫父親,觸怒了秦始皇,被趕出京城去戍邊,不打仗時就幫蒙恬修築長城,像個泥瓦匠。
生氣歸生氣,罰歸罰,秦始皇內心還是欣賞自己這個兒子的,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
秦始皇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中車府令趙高竟然聯合丞相李斯,擁立胡亥登基,矯詔逼死了扶蘇。
扶蘇忠義仁孝,無疑是可敬的正人君子。然而,面對趙高和李斯這兩根老油條,優點往往會變為劣勢,扶蘇缺乏政治鬥爭經驗,沒有城府,導致青春早逝,丟了命。
李斯很有名,他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戰國末年,李斯生於上蔡縣,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
別看當初人家官小,但是李斯的志向很大,鐵了心要追求富貴,發誓要做成功人士。
李斯悟性極高,他很早就發現——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李斯當小吏時,看到廁所裡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廁所來,它們趕緊逃走,但在米倉裡看到的老鼠,一隻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遊哉地在米堆中嬉戲,生活的很幸福。
於是,他非常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決定跳槽,他辭去小吏,先到齊國進修求學,並拜法家大咖荀子為師。
李斯確實學到了真本事,畢業後,他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決定到秦國去發展。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憑著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李斯為秦始皇統一天下、治理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官至宰相,聲名顯赫。
李斯和秦始皇確實是兒女親家,但是李斯的女婿並不一定是扶蘇。司馬遷的《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放下親戚這層關係不說,李斯和扶蘇並無深仇大恨,他為何甘願與趙高苟合,加害扶蘇?
兩個字概括:貪權或者霸權。
扶蘇如果繼位,李斯的權利和地位可能會受到影響。
扶蘇是有獨立的思想的人,李斯的那一套治國理念可能會與新皇有衝突。
李斯是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和實踐者,而扶蘇寬仁的思想和行為更親近儒家。兩個人的政治思想嚴重衝突,水火難容,很難尿到一個壺裡去。
而胡亥繼位的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這小子就跟二傻子一樣,治國理政還得靠他李斯啊!
因此,當野心家趙高找到李斯矯詔串供時,兩人沆瀣一氣,一拍即合。
扶蘇死了,胡亥登基,趙高按照既定計劃,又悄悄的把毒箭瞄準了李斯。
秦二世二年7月,在趙高的操控下,李斯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悲劇收場。螳螂捕蟬,趙高在後,這是李斯當初沒想到的。
作為鉅奸大惡,趙高深諳人性,他看透了李斯的貪權和扶蘇的愚孝,先是聯合李斯,除掉扶蘇,然後再鼓動胡亥,除掉李斯。悲哉!
-
18 # 北極狼人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暴病亡於沙丘宮,趙高李斯篡改遺詔逼死扶蘇蒙恬,可兩人的密議如何能讓外人得知呢?而且秦國君臣和諸公子沒有一人質疑過胡亥是篡奪皇位,那麼真相就是秦始皇臨終前的密旨就是傳位胡亥,趙高李斯篡改詔書的故事是漢朝編出來的,以證明漢朝得國的正統性。
在東西兩週時期,無論是周天子還是諸侯的太子很少有被派遣到邊疆的,他們都是跟隨在諸侯王身邊學習治國理政,只有魏文侯的太子擊被派出治理中山國,而扶蘇從成年後就不被始皇所喜愛,兩人治國理念不同,可以說到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境地,所以秦始皇將扶蘇送到蒙恬的軍中,實際上就是向大家宣佈,扶蘇不可能成為太子了。
秦始皇最中意的太子人選是幼子胡亥,翻看史書大家就會發現,歷代有作為的皇帝幾乎都是寵愛幼子準備廢長立幼,劉邦要廢劉盈改立幼子如意,漢光武帝劉秀廢太子劉疆,再到後來的曹操,司馬昭,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幾乎每個強勢皇帝都是如此,
《史記》記載胡亥經常坐在秦始皇身上撒嬌,可見他對這個兒子有多寵愛,並且在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出巡中帶上了這個小兒子,可以說當時的滿朝文武大臣和宗室都心知肚明皇帝屬意這個兒子,雖然他只有十二歲,
沙丘宮中秦始皇病重,他先支走了近臣蒙毅,只留下下他最信任的趙高和李斯,下了最後一道聖旨,令李斯趙高扶立幼主登基,扶蘇蒙恬如有異動,立斬不赦,李斯輔佐始皇帝二十多年,對皇帝的旨意從來不曾質疑,縱然扶蘇是他的女婿,但兩人關係卻並不和睦,何況他也不敢違逆皇帝的遺旨,他和趙高扶立胡亥登基,並且秘不發喪,
隨後兩人商議覺得扶蘇不死,胡亥的皇位難以安穩,兩人下旨賜死扶蘇蒙恬,扶蘇接到旨意毫不懷疑立即自殺說明他是瞭解父皇有多討厭他,蒙恬雖然疑心重重,可扶蘇自盡,蒙恬又能怎麼辦呢,兩人的死亡徹底為胡亥鋪平了登基之路,也讓趙高李斯如釋重負,但令李斯沒想到的是,自己最後沒能鬥過一個小小的宦者令,落得被夷三族的下場,但就是在行刑前,李斯也沒有說過胡亥是篡位的,這更加證明了胡亥即位是秦始皇臨死前的意思。
回覆列表
其一沒有任何歷史記載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僅僅《史記》中的一句“(李斯)女悉嫁秦諸公子”,其餘未見有任何說明扶蘇和李斯關係的記載。
其二李斯為什麼不幫扶蘇,最大的原因還是扶蘇所代表的是“諸子百家”中的儒學,而李斯本人也是戰國法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們知道扶蘇為人寬厚,儒家主張“天性本善”,而法家則恰恰相反,認為“性本惡”,一切都是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把這種思想放到具體的政治環境中,顯然是截然相反的兩種處事方式,也就是對李斯來說,扶蘇與他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其三:如果扶蘇代表儒家那也還罷,恰恰胡亥是代表法家的,胡亥的老師是秦末權臣趙高,同樣是當時著名的法學代表人物,其所教出來的學生自然也代表法家了。
所以對李斯來說,到底是支援跟自己政見完全相反的扶蘇還是同樣為法家的胡亥,答應已經不言而喻。雖然他沒有料到後來會被趙高算計,但是如果當時選的是扶蘇,那打入“冷宮”的速度會更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