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農業老徐

    1.準備工作:胡椒園建立後,在定植前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才能正式定植。

    (1)輔助基肥:輔助基肥由3~4份的腐熟的牛糞或堆肥與6-7份的表土組成,每株胡椒準備3~5kg輔助基肥。

    (2)廕庇物:為保證定植後的成活率,胡椒定植後都必須立即蓋上廕庇物,常用的廕庇物有芒箕、山葵、棕桐葉或不易落葉的樹枝等,這些廕庇物必須在定植前2-3天準備好。

    (3)防護林:在風害影響嚴重的地區必須在定植前2~3個月種植防護林,並加強防護林的管理,爭取讓防護林早日成林,以真正起到防護林對胡椒的防護作用。

    (4)短期同作物:在高溫幹早地區,由於日照強烈,溫度過高,椒園乾旱,小苗生長易受抑制,必須在定植前1個月在胡椒園行間種植短期間作物,如三毛豆等,以起到一定的遮蔭、降溫、保水的作用,促進小苗的生長。

    (5)漚水肥池:為保證定植時和定植後胡椒園的淋水、淋肥工作的順利進行,定植前還應設定好漚水肥池。

    (6)支柱:胡椒是藤本植物,需要藉助支柱吸附攀緣才能正常生長,形成圓柱形樹形。因此,定植前應把支柱準備好,各地應根據經濟耐用,抗風力強,適於胡椒攀緣生長,又降低生產成本等原則,就地選用。

    ①死支柱:

    木支柱:木柱要求木質硬,耐用。木柱可以就地取材,初期投資少,適於胡椒攀緣生長,主蔓吸根發達,但不耐用,需要經常更換,花工多,換柱也容易扭傷主蔓和枝條,影響生長,同時木柱也易引起各種根病。

    石支柱:石支柱通常堅固耐用,不必更換,但成本高,初期投資大。且主蔓吸根在支柱上吸附不甚牢靠,高溫乾旱季節,柱身溫度高,對主蔓生長有影響,必須加強綁蔓、遮蔭和施肥管理,使胡椒植株生長良好。從長遠利益考慮,使用石支柱還是合算的。

    水泥支柱:水泥支柱抗風力強、堅固耐用,利於主蔓吸根吸附生長,在高溫乾旱季節對胡椒的生長影響不大,是比較理想的支柱。但這種支柱成本高,初期投資大。

    ②活支柱: 提供適於胡椒攀緣生長的活樹叫活支柱。其優點是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且不要更換,利於個體農戶分散栽培。缺點是在一定程度上與胡椒爭奪水分、養分,並過度廕庇,光照不足,影響胡椒的開花結果,通常產量較低。因此,用做活支柱的樹種力求具備下列條件:

    a、樹幹直立,插條易成活,生長迅速,樹冠稀疏,壽命較長。

    b、根系較深,側根較少。

    c、樹皮粗糙,且不易脫皮,適於胡椒吸附攀緣。

    d、抗風、耐旱、耐修剪。

    e、沒有嚴重病蟲害。

    活支柱扦插成活後,隨著生長,樹冠逐漸加大,廕庇度也隨著增加,胡椒的生長和結果都要受到影響,必須進行修剪。

    2.栽植密度: 胡椒在幼齡時期需要適當廕庇,但在開花結果期則需要充足的光照和足夠的營養面積。若過於密植,植株相互廕庇,陽光不足,植株下部出現大量枯枝而使樹冠空虛,結果面減少,產量低。同時胡椒園溼度大,容易發生病害,也不便於管理。但種植太疏也會影響單位面積產量。種植密度應根據不同的地形、土地、氣候條件以及支柱型別來決定,做到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通常每公頃植2000株,坡度較大和土地較肥沃的園地及高支柱裁培的每公頃植1650株,平地瘦瘠地每公頃植2070~2520株。矮柱栽培的每公頃植3000~3800 株。

    3.定植時期: 定植時期視氣候條件而定,通常應選溫暖而多雨的季節進行。海南島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定植,而以秋季定植更為適宜,因為秋季雨量多,氣候比較涼爽,土地溼度較大,定植容易成活,花工少。海南島南部,冬春季節乾旱,應在5月份雨季開始時定植,不宜遲於8月份。雲南、廣東等省冬季溫度低,易受寒害,4-6月定植較為適宜,因為這時定植生長期長,有利於小苗生長和越冬。

    4.定植方法:定植通常在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雨天或雨後土地溼度大時不宜定植。定植方向與梯田的走向一致,定植的角度,應視土地的排水情況而定,排水不良的土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角度宜小些,反之宜大些,通常為45-60度角,定植前在植位的一邊離穴壁約15cm處等距離插上標棍或種支柱樹。

    定植時距標棍約10~15cm挖一深30~40cm的V形小穴,使靠近標棍的坡面成45~60度的斜面,並壓緊,然後放置種苗。種單棟苗時,種苗放置於斜面正中,對準標棍,種雙苗時,兩條種苗對著標棍,置於斜面上呈“入”字形,兩條種苗上端間隔3~5cm,下端間隔10~15cm,不論種單株苗或雙株苗,種苗上端1~2節和葉片都要露出地面,種得過深會影響抽蔓。放置種苗時,要讓根系緊貼斜面,使其分佈均勻,自然舒展,隨後一手固定種苗,一手把細碎、疏鬆、溼潤的表土自下而上將種苗蓋住,略加壓緊,使種苗根系與土地緊密接觸。蓋土後在種苗兩側和底部施3~5kg腐熟有機肥作輔助基肥並與表土混勻,然後繼續回土,填滿植穴。做成比地面高10cm,半徑約40cm寬的圓形土堆,土堆中間略低,呈鍋底形,便於淋水。

    胡椒定植以後,隨即在土堆上蓋草,淋足定根水,並將廕庇物插在定植穴周圍,廕庇度80%左右。高溫幹早季節,廕庇度可大些,雨季則小些。

  • 2 # 農家獼猴桃專售

    1.胡椒的種植時間

    胡椒樹的繁殖採用的是優良插條定植,這樣窄眾的胡椒植株生長快、結果早、產量高、壽命長。一般在春秋兩季給胡椒樹進行定植較為適宜。胡椒樹定植時要選擇在涼爽、下雨(雨不能太大)或者是晴天的晚上進行。

    2.胡椒樹的種植管理技術

    (1)胡椒樹種植應該選在緩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和透水好的土壤上,園區內最好是設有小溝,這樣以便排水。栽種的園內要進行深耕,出去土壤內的雜物,挖好坑穴後將表層土與底土暴曬一個月後迴穴,再食用腐熟好的有機肥和過磷酸鈣。

    (2)栽好胡椒樹苗的同時要將支柱弄好,這樣做是給胡椒樹提供攀纏的支柱。在定植時的芳香要與梯田的走向一致,種苗的覆土要壓緊實,同時在種苗兩側適應腐熟的有機肥並澆施定根水。

    (3)胡椒樹植後1-2天淋水一次,成活後淋水可逐漸減少,定植一年內都要保持廕庇,前期施肥要以水肥為主,要勤施薄肥;在正常生長期每隔20-30天施用水肥一次,冬季施肥則以鉀肥和複合肥為主。

    (4)中小椒抽生新蔓時,多餘的芽和蔓要及時切除。結果椒頂部樹冠過大和枝條過密時,必須把頂部的老弱枝和徒長枝剪除,外圍過長的枝短截,保持樹冠上下平衡,大小一致和通風透光,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和減少病害的發生。

  • 3 # 天梯天使

    一、胡椒栽培技術

    1、胡椒園的挑選和整體規劃

    胡椒怕存水,應取緩坡地、排水管道優良、陽光照射優良、土層富饒的砂類土壤為宜,椒園總面積不適合過大,通常3至5畝為宜。椒園最好是為正方形,物品邁向,周邊構建防護林帶或儲存原生林帶。椒園需有排水裝置,清除存水。椒園周圍離防護林帶2米,離胡椒2.3米,挖大溝,溝寬約一百公分,深90公分,園裡約每過15株設這條縱溝,寬65公分,深60公分,行與行設小溝,使相互之間連線,便於排水管道,降低水害和病蟲害。

    2、開墾

    先劃到防護林帶,然後深耕細作30公分,除淨園裡樹技、樹幹、髒物等。傾斜度在5以下進行修大田園,田面寬6米種二行。傾斜度有5左右的修小田園,種每行。田園裡側挖這條小排汙溝。在平地上、緩坡地和大田園,也可選用壟栽,有益於排水管道和預防疾病。植穴寬90公分,深65公分,挖穴時表土和底土分離置放。暴曬一月後填土,施充足漚肥、整潔、碎碎的的有機肥料30Kg,過磷酸鈣0.25mm至0.6Kg,與表土充足攪拌踏緊,製成土丘,提前準備移栽。

    3、繁育和育苗

    選用優質插苗移栽,主莖生長髮育快,結果早,生產量高,長壽命。優質插苗規範為,長短30至40公分,5至7節,蔓齡4至6六個月,粗0.7公分左右,氣根比較發達,且全是“發芽”,插苗頂部二節各帶1個發枝和10至15片葉,腋芽生長髮育圓潤,沒有病害和機械裝置損害。通常按整型的規定割掉主蔓,馬上按規範割除插苗,創口要光滑,避免裂開。插苗要邊鐳射切割邊蘸料,放置陰涼的地方,提前準備育苗或立即移栽。育苗的苗木基地地宜選排水管道優良、土壤層濃厚的砂類土壤層。苗木基地周圍要挖排汙溝,起畦高20公分,寬1米,畦面要整平。預苗時按行間距20公分開成60的斜坡,在斜坡上按株間距10公分排序插苗,使氣根緊靠土壤層,插苗頂部二節外露土壤面,蓋土後卡緊,隨後淋足水和廕庇,廕庇度95%上下。常淋水保溼補水,直到種活。插苗培養一月上下便能出圃。

    4、支撐

    出示胡椒攀纏生長髮育的樹叫活支撐。選用的活支撐有刺桐、厚皮樹、牛尾稜、蘋婆樹、檳郎、花生、椰子等。選用活支撐應留意修剪和上肥管理方法。也有這種支撐是石柱。通常石柱葉莖粗12至15公分,梁端粗10至12公分,約長3米,包含埋入土中一部分75公分。且尺寸較為勻稱。石柱挨近土壤面一部分的直徑如低於12公分則非常容易被強風颳斷。

    5、移栽

    (1).種植相對密度和時期。通常株行間距2乘2.3米。土壤層富饒能用2乘3米,瘦瘠地能用2乘2米。移栽在秋春兩個季節比較適合。移栽宜在陰雨天和晴天的中午開展。土壤含水量過大時不適合移栽。

    (2).移栽方位應與田園的邁向相同。移栽時距柱20公分,挖穴深30公分,邊坡成60斜坡,並夯實。種單苗時,紅薯苗衝著柱置放,種雙苗時,紅薯苗衝著柱呈“四柱八字”形置放。

    (3).每條紅薯苗上方1至2節外露基土,紅薯苗根莖緊靠斜坡,遍佈勻稱,大自然屈伸,隨後蓋土卡緊,在紅薯苗兩邊施漚肥的在機肥5Kg,隨後再填土製成正中間呈底鍋形的土丘,蓋草、遮光和淋足定根水,廕庇度90%至95%為宜。

    (4).植後1至2天灑水多次,種活後灑水可慢慢降低。移栽1年內必須維持廕庇,切忌讓太陽光曬壞椒頭,造成小苗身亡。之後若有死株,要立即補種。椒苗抽出來新蔓時,要立即栽支撐。除此之外,要留意翻土、除草、上肥和綁蔓。

    二、管理方法

    1、上肥管理方法

    在移栽後十到半個月上下,人們依照每棵三十斤的分量開展有效的上肥,將田裡的野草拔掉,並融合培土一起開展,那樣能夠 提升土壤層的滲透性,進而推動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以胡椒苗的生長髮育。胡椒是這種很多年性綠色植物,因此它的栽培技術必須依據實際的生長髮育狀況及其生長髮育週期時間來開展實際的實際操作,例如3年的胡椒樹在果期關鍵要以鉀肥和磷鉀肥主導,一起還必須有適當的基肥,而5年以後的胡椒樹則更為必須高度重視的是冬天的保養肥。

    2、整型剪修

    通常選用留蔓6至8條,剪蔓4至5次的整形方式,植後2至3年建好建成投產,生產量較高。中小型椒抽生新蔓時,不必要的芽和蔓要立即摘除。結果椒頂端樹幹過大和枝幹太密時,務必把頂端的老弱枝和徒長枝剪去,外場太長的枝短截,維持樹幹上下左右均衡,尺寸相同和自然通風透光性,使其充足光折射能和降低病蟲害的產生。

    3、綁蔓以及摘花

    中小型椒立即綁蔓,能使氣根比較發達和牢固地吸附於支撐上,在新蔓長出3至4節時,每過10至15天綁蔓多次。用綿軟的麻皮在蔓的節下將幾個主蔓遍佈勻稱地綁於支撐上,儘可能使主蔓各節都緊靠於支撐上。在換柱的方位,主蔓間的間距要寬些,有利於之後拆換支撐,結果椒歷年綁蔓1至2次,每過60至65公分用塑膠繩綁一條。

    胡椒春夏秋冬都可以結果實。中小型椒務必摘花,能夠使主莖一切正常生長髮育。二齡主莖,冠幅達130公分左右時,可儲存主莖下邊花穗,讓其結果,但是提升上肥管理方法,能夠確保主莖一切正常生長髮育。結果椒,在南方通常留春花,環境溼度較低的地域,通常留春花、夏花。別的時節抽生的花穗,一概切除。胡椒怕存水。在多雨,務必立即搞好椒園的排水管道工作中。在旱災時節應立即注水。最好是選用噴灌裝置,讓其漸漸地滲入。通常不適合選用淹灌,避免水害和病蟲害散播。

  • 4 # 農村小夥漂流記

    幼齡胡椒的修剪是剪除沒有經濟價值的蔓和枝,以集中養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加速樹型的形成,同時使植株通風透光,利於開花結果,減少病蟲害發生。幼齡植株生勢旺盛,年中會大量萌芽,特別是剪蔓以後會大量抽生新的蔓,除按整形的要求保留的主蔓外,對多餘的芽和蔓要及時切除,但在主蔓的空節上抽生的新蔓,可保留基部一個節戴一條分枝,讓其發展成為枝序,填補樹冠空位,增加結果面。胡椒經1~2次剪蔓後,植株基部生長茂密,椒頭鬱蔽,病蟲容易滋長,且不便於培土等工作,所以,在植株基部由種苗帶來的枝條,必須在第二次剪蔓後逐步剪除。

    土地粘重、透水性差的胡椒園,植株基部20-30cm以下的枝條,亦應在最後一次剪蔓前逐步剪除。但在土地沙質較重的椒園,保水力差,修剪部位不宜過高,以利保水。修枝應在早季從基部切除,切口平滑,以利傷口的癒合。

    二、施肥

    幼齡椒主要是營養生長,以施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貫徹勤施、薄施、多施液肥的原則。

    液肥: 定植20多天,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後,開始施腐熟、稀薄的人糞尿、豬糞尿或羊糞、綠肥漚制的水肥,在年中正常生長期,第1年,每隔20~30天施水肥1次。每12~16株施50kg水肥。第2年,每隔30天施肥1次,每8~10株施50kg水肥。第3年,每隔30~45天施肥1次,每4~6株施50kg水肥。施肥濃度應隨植株加大而增加,通常濃度為20%,如水肥濃度不夠,每50kg水可加複合肥0.2kg,充分溶解混勻後施用,此外,植株剪蔓前後幾天,應施1次肥,施肥量可適當增加,以促進抽蔓,使蔓粗枝壯,生長旺盛。

    施肥方法:

    1齡胡椒施水肥:可直接淋於靠椒頭地面,2-3齡椒通常在椒頭正面和兩旁輪流淺溝施肥或環溝施,溝寬15~20cm,深5~10cm,不超過10cm,長40-60cm,在植株兩側施肥時,肥溝離樹冠葉沿10cm以上,椒頭正面溝施時,初次溝離椒頭40cm,施肥位置隨植株的生長、根系的擴大而逐漸外移。

    有機肥:各齡胡椒每年要施1~2次有機肥,最好在春天或秋末,在椒頭正面和兩邊輪流溝施。1齡胡椒(植後8~10個月)在椒頭正面溝施,肥穴內壁離胡椒頭約50cm,使肥穴和植穴相通,2、3齡胡椒在植株兩旁溝施,肥溝離椒頭40cm,各次肥溝規格為長80~100cm,寬30-40cm,深60~70cm。有機肥要求腐熟、乾淨、細碎、混勻,每次每株放30-40kg,加過磷酸鈣0.5kg,施肥方法與定植時施基肥同。

    鉀肥:為提高幼齡植株的抗寒能力,應在冬季植株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期施1次鉀肥,每株可施火燒土10-15kg或草木灰1~2kg,宜表面撒施於樹冠下植株周圍,隨後進行淺鬆土。但須避免肥料與椒頭接觸,否則易傷害蔓節,造成腐爛及病害發生

    三、土地管理

    幼齡植株的土地管理包括鬆土、起畦、覆蓋、除草以及間作物的管理。

    ①鬆土與起畦: 幼齡椒根系嬌嫩,若土地板結,新根抽生慢,根系不發達,植株生長不良,必須適時鬆土,改良土地物理性狀,創造一個有利於根系生長的環境條件。幼齡胡椒鬆土分為淺鬆土和深鬆土兩種,淺鬆土是雨後和結合施肥時進行,將植株周圍土地鋤松,深度約10cm;深鬆土每年2次分別是3~4月及立冬前後各鬆土1次,深約15~20cm,近胡椒頭鬆土淺些,向外鬆土逐漸加深,這樣既能使土地疏鬆通氣,保持水分,利於新根生長,又不易鋤傷地下蔓。

    鬆土時應結合維修梯田,被雨水沖塌的地段,應在鬆土時,進行維修。平地種椒和易積水的土地,植後第二年,在行間鬆土以後,要在植株附近進行等高起畦,勝高15~20cm,以後隨植株的生長把畦加高到30cm左右。雨量集中、瘟病易流行、排水不良的土地,畦宜高些,反之可低些,儘可能做到既防病又防早。

    ②覆蓋: 胡椒園覆蓋,可保持水土,提高土地肥力,增加養分,防止雜草滋生減少線蟲的發生和危害,有利於髮根及植株生長,應在雨季末或早季初進行根圈或全園覆蓋。覆蓋物以椰糠、稻草較好。雜草也可作覆蓋,但應撿除不易腐爛的枝幹、雜木以防止植株感染根病。含沙量大、保水力差的土地可整年覆蓋。排水性差的土地,雨季不要覆蓋。死覆蓋物易著火,注意防止火災。

    ④間作物的管理: 在高溫乾旱地區種植胡椒,除進行必要的覆蓋外,還應提倡進行前期間作,但間作物必須進行適時修剪,以便於生產管理和避免間作物過於廕庇,影響胡椒的生長。間作物高度宜保留在1.5~1.8米之間,並剪除伸入椒行間的橫向枝條,使椒園的行間空間寬度保留在2米以上。通常在胡椒園即將封頂前,就應逐步砍除間作物,先進行部分疏伐,最後才全部砍除,以使胡椒園植株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間作物的砍伐時間應選在雨季和冬季溫度較低時進行。

  • 5 # 鄉下二妹子

    胡椒是一種原產於東南亞(印度、馬來西亞)等地區的重要香辛作物,又名古月、黑胡椒、白胡椒等,它即是一種調味品,也有一定的要用價值。胡椒性溫熱,能散寒,還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魚、蝦、肉毒。

    首先二妹子先來說一說胡椒的生長習性和分佈情況,胡椒喜歡生長在廕庇的樹林中,生長比較緩慢,有耐熱、耐寒、耐旱、耐風、耐剪、易移植等特點,但不耐水澇。喜歡生長在肥沃的砂質壤土中且光照良好。主要分佈在我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屬於熱帶植物。

    胡椒品種很多,大致可歸納為大葉種和小葉種兩個型別。

    胡椒喜攀柱生長,而且枝蔓比較脆弱,大風一吹極易斷蔓折枝,造成葉片、果實脫落,且受傷莖蔓葉片的傷口易受病菌入侵,容易發生病害。因此,如果沿海地區栽培胡椒,應選靜風環境,並且要有計劃地建造防風林帶,以減少對植株的傷害。

    一、繁殖方式:胡椒繁殖分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即扦插和種子。

    二、育苗:我們種植胡椒都是用扦插育苗,一般結合剪蔓整形進行扦插。選定植1~3年、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株,蔓齡4~6個月,粗0.6釐米以上,吸根發達,腋芽飽滿的健壯主蔓。割蔓前半個月去頂修枝,促使組織充實。割取長30~40釐米,具有5~7個枝節,上部兩節有分枝的插條,在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放到陰涼處保溼。在苗床上成40°~50°角斜插,行株距20~30~15釐米,土面露2個節,保持80%~90%的廕庇和溼潤。約7~10天開始生根,成活後逐步減少廕庇和淋水,經20~25天培育即可出圃定植。

    三、選地:胡椒原產熱帶雨林,適宜溫暖氣候。因此,要選擇氣候溫暖、無霜凍或偶爾有輕霜、栽培地周圍無汙染的地區;同時,要選擇土壤中含腐殖質、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微酸性的地塊。

    四、整地:一般在冬季將土地進行深翻30~40釐米,把土壤打平打碎後,再挖深50~60釐米,長、寬70~80釐米的種植穴,讓土壤充分風化;如果在坡地栽培,則將土地整成梯田樣式,

    五、基肥:胡椒在定植前,每穴施入與過磷酸鈣充分堆漚腐熟的農家肥20~35千克,將肥料與底部泥土混和均勻後,用肥沃的細土回坑待用。

    六、定植: 我們在定植的時候要選溫涼溼潤天氣進行,一般行株距2.5~3米,隨坡度和肥力而定。苗上端向西,以免胡椒頭被曬,成45°~60°角栽植。苗周圍蓋上細土,填土高出地面10釐米,成鍋底形土堆,以便淋水,並蓋草遮蔭。

    我們在種植胡椒時,為了預防疾病蔓延,一般以分散、小面積種植為好,大概3~5畝為一個胡椒園最好。

    一、中耕除草:

    胡椒在幼苗期,容易生長雜草,要及時鋤掉。而且幼齡椒根系嬌嫩,若土地板結,新根抽生慢,根系不發達,植株生長不良,必須適時鬆土。胡椒鬆土分為淺鬆土和深鬆土兩種,淺鬆土可雨後和結合施肥時進行,將植株周圍土地鋤松,深度約10cm。深鬆土每年2次分別是3~4月及立冬前後各鬆土1次,深約15~20cm,近胡椒頭鬆土淺些,向外鬆土逐漸加深,這樣既能使土地疏鬆通氣,保持水分,利於新根生長,又不易鋤傷地下蔓。

    二、覆蓋地膜:

    胡椒園蓋覆蓋物,可保護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養分,防止雜草滋生減少線蟲的危害,有利於髮根及植株生長,應在雨季末或早季初進行根圈或全園覆蓋,一般覆蓋物像稻草之類的比較好,或者直接蓋膜。

    三、合理施肥:

    胡椒每年到開花結果時期,需要大量的肥料來供應營養所需,必須根據胡椒植株不同生長髮育時期對養分的需求進行合理施肥,才能達到高產的目的。胡椒施肥以堆肥、糞肥等農家肥及部分餅肥為主,速效肥適量即可。

    ⑴幼齡期施肥:幼齡椒的施肥應以含氮較多的速效水肥為主,配合緩釋的有機肥如黃腐酸有機肥和少量化肥,貫徹勤施薄施,生長旺季多施的原則。定植20天,植株恢復正常生長,開始施0.5%的複合水肥,每株3公斤,以後每隔20天施腐熟稀薄的人畜糞尿和綠葉漚制的水肥。

    ⑵結果樹施肥:結果樹施肥應以氮、鉀為主。根據胡椒植株營養生長和開花結果各個物候期對養分的需要進行。每個結果週期施肥4-5次,既要滿足植株開花結果的需要,又要養好樹,使植株生勢旺盛,才能高產穩產。

    四、排水和灌溉:

    胡椒怕漬水,在雨季,椒園水位上升或積水,會引起水害和瘟病,使植株大量死亡,因此必須做好椒園的排水工作。在遇到乾旱季節時,土壤缺少水分,也會影響胡椒的開花結果和正常生長,甚至會導致植株枯死,因此,在乾旱季節應及時向椒園灌水。

    五、立柱綁蔓:

    胡椒苗抽新蔓時,先用竹枝或小樹木插臨時小支柱,進行第二、三次剪蔓時,立永久性大支柱,一般用水泥柱為好。在新蔓長出3~4節時開始綁蔓,每隔10~15天綁1次,結果樹每年要綁2~3次蔓,防治風害。

    六、摘花摘葉:

    要適當摘除過密的老葉和病葉,花多的也要摘除,這樣有利於植株間通風透氣。摘花和摘葉是協調養分供應、加速樹形的形成、增加胡椒質量的重要措施。

    七、整形修枝:

    良好的樹形是獲得高產量基礎,整形就是創造高產樹形的關鍵。當植株長至1~1.2米高時,在胡椒長到第三至七節時,進行第一次剪蔓,保留第一層或第二層枝序。當第一次剪蔓後長出的新蔓高約1米以上時,再進行第二次剪蔓,依此方法進行第三、第四次剪蔓。每次剪蔓時都應選留新蔓4~6條。第五次開始在第二層枝序上修剪,當幾條主蔓超過支柱20~30釐米,並向中心靠攏時,可將其在交叉處綁好,離交叉點2~3個節處去頂,植株繼續生長,形成圓柱樹形,整個整形就算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乒乓球解說員是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