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懶惰的讀書客

    美蘇冷戰於二戰後爆發,歐亞國家戰爭後疲憊不堪,整體實力受到嚴重的下滑,這時美國於二戰實力儲存較好,蘇聯也因為阻擋德軍氣勢恢宏,兩個國家又因政治體系的不同,和想競爭世界霸主地位,產生了分歧,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但又因為雙方坐擁幾百萬的軍隊,和上萬顆核彈,這等實力足以讓地球受到難以想象的傷害,所以誰也不敢動用軍事實力來競爭,那麼主要的競爭手段就來源於外交,跟政治,經濟,等方面

    有位美國議員稱這種行為為冷戰,來區分真槍實彈的“熱戰”。

    英國首相於1946年3月釋出鐵幕演說,開始正式的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轉年,1947年美國推出“杜魯門主義”標誌的美蘇冷戰的開始

    49年北約成立,隨之蘇聯也做出了響應的反擊,55年成立華約,

    1962年冷戰的爆發點轉折點爆發,一場非常嚴重的軍事危機在南美海岸爆發,便是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最終以蘇聯退出古巴計劃為結束後因蘇聯管理的階層的腐敗,以及沒有拜託斯大林體系的弊端,和歷代領導人的錯誤方向,導致蘇聯最終於1991年宣佈正式解體,從此對峙達半個世界的冷戰,也標誌著結束。

  • 2 # 悟空沃克

    導致美蘇冷戰的根本原因是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對立,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的衝突,主要原因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矛盾加劇。

    簡而言之就是美蘇兩國在二戰後都想爭霸世界,獲得更多利益。

    二戰後,德意日集團被摧毀,英法被嚴重削弱,美國的軍事,經濟居世界第一,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強國。蘇聯在二戰後,成為歐洲世界的第一強國,是美國稱霸世界的唯一對手。同時蘇聯政府積極推廣安全政策,同美國的全球稱霸策略產生極大的矛盾。

    因此,美國為了遏制蘇聯,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標誌著美蘇全面開展"冷戰"。從1947年到1991年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各方面處於抗衡狀態的時期。

  • 3 # 柴火媽咪

    二戰當中美蘇兩大國是盟友關係,他們協同作戰共同抗擊法西斯國家,而二戰結束之後 他們沒有維持住這種盟友關係,雙方為了奪得世界霸權地位,盟友關係破裂,但是雙方又都不想再重燃戰火,就只能選擇冷戰中的對峙。

    最先提出冷戰訊號的是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政治方面的表現是 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是冷戰開始的標誌,經濟方面馬歇爾計劃的提出是冷戰的 主要表現,而軍事上 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 以蘇聯為首的 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 也就是美蘇兩大國的對峙。

  • 4 # 華哥雜談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戰爭中大發其財,不但沒有因二戰削弱國力,反而一舉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其後,透過“馬歇爾計劃”,扶持西歐國家治療戰爭創傷,又成為歐美資本主義世界的代言人。而蘇聯雖然在戰爭中損失巨大,然而透過對法西斯的戰爭,在全世界樹立敢打,能打的大國風範,奠定了自已與美國並立的大國形象。美蘇之所以冷戰近50年,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美蘇實力相當,是冷戰形成的根本。

    美國自一戰前已是世界上第一工業大國,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透過正確的策略,不但沒受損,反而獲益頗多。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透過戰時租賃法案,開啟軍事工業生產潛力,大發戰爭財。戰後美國科技集中爆發,計算機、航天、航空等新技術層出不窮,經濟實力迅速膨脹。

    蘇聯自1925年起,透過連續實施五年計劃,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迅速發揮出來,集中建設了一批重工業專案,從原來歐洲落後國家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雖然一片焦土,然而依託豐富的資源,較多的人口和龐大的國土面積,戰後恢復很快。具備了與美國爭霸的實力。

    二、意識形態爭端,是冷戰開啟的起源。

    從俄國發生“十月革命”起,美歐各國視社會主義蘇聯如眼中釘,肉中刺,急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為了把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英法兩國不顧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態勢,對法西斯德國一忍再忍,甚至不惜犧牲盟國如捷克與斯洛伐克的利益來將就德國,最終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著名“鐵幕”演說。“鐵幕”一詞之意為攻擊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用鐵幕籠罩起來”,標誌著美蘇冷戰的序幕正式拉開。

    蘇聯方面,自建國起就自詡為共產主義大本營,用意識形態頻繁干涉別國。隨著二戰期間蘇軍的推進,蘇聯解放了一大部分法西斯德國戰領區,也分別在這些地區建設了社會主義國家。1949年和1955年,北約、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分別建立,冷戰的兩大陣營最終形成。

    三、核武器發明裝備,恐怖核平衡讓冷戰得以持續。

    意識形態和世界秩序爭端,最終醞釀並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這兩次大戰對人類文明破壞之嚴重前所未有,也讓全世界集體冷靜思考,但人類的本能註定了這個世界不會太平。最終這一爭端被一新興武器核武器給壓住了。

    核武器發明後,美蘇兩國為了壓制對方,拼命生產儲備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並具備了三位一體的核投放能力。雙方都有完全摧毀對方,甚至毀滅全人類的能力。核武器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能製造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對人類文明而言曾是嚴重的威脅。

    然而,人類越來越意識到,正是這樣的絕對恐怖平衡,反而讓各國維持了半個世紀以上的和平,美蘇的“冷戰”沒能因此釀成“熱戰”。如今,除了個別國家外,大部分國家對核武器的發展持謹慎態度。

  • 5 # 野史也是史

    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由此開始!

    二戰結束,美國和蘇聯成為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美蘇兩國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發生了一系列衝突。蘇聯認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而美國也深信,美蘇之間矛盾不能調和。兩個大國因利益衝突和意識形態的差異,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敵對狀態。冷戰由杜魯門主義開始,形成於馬歇爾計劃。

    (杜魯門總統)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二戰後,對於採取什麼什麼樣的對策來對付蘇聯,美國國內有不同主張。杜魯門政府主張遏制蘇聯,而美國公眾與部分官員則反對對抗。1946年,美蘇在伊朗和土耳其較量了一番,結果美國成為贏家。這場角逐促使美國政府提出“杜魯門主義”。

    二戰期間,蘇聯和英國出兵伊朗,防止伊朗傾向德國,美國軍隊隨後也進駐伊朗。二戰結束後,伊朗要求撤兵。1946年,當美英兩國撤兵時,蘇聯因為聯合伊朗開採石油,拒不撤兵。美國指使伊朗向聯合國控告蘇聯,同時加緊對蘇聯的戰爭威脅。1947年,伊朗議會否決共同開採石油,美國乘機透過經濟、軍事援助的形式,控制了伊朗。

    (美蘇兩大陣營)

    1946年,蘇聯蘇聯要求土耳其允許其在黑海地區建立軍事基地,同時,蘇聯在黑海舉行演習,向土耳其施加壓力。英美反對蘇聯控制黑海海峽,目的是限制蘇聯向中東和地中海擴張。1946年,土耳其鄰國希臘爆發內戰,希臘向英國求援,英國自顧不暇無法援助,便照會美國,要求幫助。

    1947年,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援助希、土的諮文。杜魯門論述了援助的重要性及拒絕援助的嚴重後果。1948年,國會經過激烈的辯論後,透過“援助希臘、土耳其反對共產主義”的法案,同意撥款4億美金。

    杜魯門的這次諮文,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公開將美國的安全利益擴充套件到全球,使遏制共產主義稱為美國國策,是美蘇冷戰的標誌。從此美國和蘇聯之間正式進入冷戰時期。

    (馬歇爾將軍)

    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

    1947年,為了救助歐洲即將崩潰的經濟,遏制共產主義的蔓延,馬歇爾在哈佛大學進行了12分鐘的演講。分析了歐洲的困境,提出了援助計劃。馬歇爾演講提出的援助歐洲方案,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

    蘇聯對馬歇爾計劃迅速作出反應,1947年夏與東歐國家分別簽訂貿易協定,同年9月又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稱世界上已經形成帝國主義反民主陣營和反帝民主陣營。兩大陣營的“冷戰”格局就這樣正式形成了。

    馬歇爾計劃可以說是杜魯門主義的第一次大規模運用。美國極力復興歐洲,實質是對抗蘇聯,遏制共產主義,但在客觀上也削減了西歐國家之間的關稅壁壘,消減了一些貿易限制,有利於西歐經濟一體化。

    (兩大陣營)

  • 6 # 白玉塔下的海

    雖說是美蘇冷戰、美蘇爭霸,但其始作俑者還是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二戰結束不久,美英就開始商討如何對付同是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國的蘇聯。1946年3月,丘吉爾出訪了美國,在富爾頓發表了“鐵幕演說”,其演講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限制和封鎖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1947年美國出臺了“杜魯門主義”,標誌著冷戰的開始。伴隨著1955年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的成立,世界兩大格局正式形成--華約和北約。

    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同為世界“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帶領著各自的盟國,展開了幾十年的鬥爭。雖然雙方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但都保持著鬥而不破的底線,大多數的爭端,都透過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和外交競爭,以及區域性地區的衝突和戰爭等“冷”方式進行處理,都盡力避免了大規模的戰爭和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這幾十年兩國的鬥爭就被稱作“冷戰”。

    一直到1991年華約解散,美蘇冷戰持續了四十多年。華約的解散也標誌了世界兩極格局的結束,美國成為了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贏得了世界的霸權。

  • 7 # 陽光的小baby

    二戰結束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全方位的角度(除了直接爆發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上展開了競爭,。從經濟上來講,美國成立的馬歇爾計劃。蘇聯弄了一個經濟互助委員會,都想拉攏各自的小弟,。是由於蘇聯受到衛國戰爭的創傷影響太大,。社會主義各陣營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其他物質條件都遠遠比不上資本主義陣營,。但是,這也不能說社會主義陣營是一無是處的,。因為由於蘇聯和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存在,。歐美的資本家給了底層的工人和農民大量的福利,。左翼運動在歐美各國風起雲湧,。軍事上來講,美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成立的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同盟在歐洲長達45年的對抗,。使得西歐各國的人民膽戰心驚,。最後是由於蘇聯本身的各種各樣的民族問題,再加上美國人的忽悠,。導致蘇聯走向解體,。華沙條約和經濟互助委員會也不復存在了,。但是美國人在贏得冷戰之後開始慢慢的目中無人,大搞金融立國,全球化,產業空心化,。使得美國本身的內部矛盾越來越嚴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聯的解體也讓美國人自甘墮落了!

  • 8 # 絕地獵手PUBG

    二戰結束後,兩個大國都有了相當大的軍事實力。美蘇也同時都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在沒有必勝的把握打熱戰的時候,才會形成冷戰。軍備競賽,貿易戰,等冷戰形式。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從1947年到1991這四十四年中,以蘇聯和華沙條約組織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進行了激烈的對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冷戰時代”。

    (蘇軍攻克柏林歷史照片)

    要知道,當時全世界剛剛經歷完一場世界大戰,世界人民對於戰爭、爭霸等行為都是非常反感的。在這樣的情勢下,為什麼還會形成冷戰呢?

    早在二戰末期,美國和蘇聯就已經出現了對抗和競爭。在德國已經窮途末路的情況下,蘇美兩方將軍都削尖了腦袋,搶著向柏林推進。最終蘇聯率領攻入了柏林,也分得了最大的勝利果實。

    嚴格來說,並非是美國人對蘇聯有偏見,而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不待見蘇聯。自從“十月革命”之後,蘇聯就一直因為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問題,與西方國家水火不容。

    二戰爆發後,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為形勢所迫,只能暫時性地和蘇聯締結為同盟。而當德國敗局已定之時,蘇聯和資本主義世界的矛盾便被漸漸放大。

    (丘吉爾舊照)

    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丘吉爾運用“鐵幕”一詞,攻擊蘇聯和東歐國家是用“鐵幕籠罩”的。這一次反共產主義的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同年,蘇聯要求在土耳其黑海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並進行軍事演習。不久後,希臘爆發內戰,並向英國請求幫助。在資本主義世界看來,這兩次事件都是蘇聯向中東地區滲入勢力的危險訊號。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了對希臘和土耳其進行援助的諮文。杜魯門深刻地剖析了援助的必要性以及不援助的危害,並正式提出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主義的上臺,也標誌著冷戰時代正式開啟。

    說起來,蘇美之間之所以沒有立馬兵戎相見,反而是以“冷戰”的形勢展開鬥爭,其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整個世界剛剛經歷了一場浩劫,世界人民對戰爭都有著強烈的厭惡感。要知道,在二戰期間,羅斯福早早就想進入戰場發一筆戰爭財了。之所以拖到1941年底,就是因為美國人民一直反對戰爭,羅斯福的工作難以開展。直到日本人主動偷襲了珍珠港,美國才順理成章地為了國家主權發起了反擊。

    其次,在二戰之中,美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取代了英法等傳統強國,成為了世界真正的霸主。

    (羅斯福舊照)

    而蘇聯儘管在二戰中遭到了德國的入侵,損失了數千萬人和大量社會基礎設施。但由於蘇聯的工業基地和糧食基地儲存完好,再加上擁有龐大的資源,因此蘇聯在二戰後也迅速恢復了力量。其中最讓美國擔心的,就是蘇聯在1949年成功引爆了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核國家。

    在雙方都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蘇美兩國便都不敢輕舉妄動。雖然在1962年,赫魯曉夫和肯尼迪曾因為蘇聯在古巴布置導彈發射基地的問題,險些打響了熱核戰爭。但畢竟核武器的威力過於強大,甚至可以輕易地摧毀人類。所以雙方領導在深思熟慮後,最終默契地放棄了開戰的打算。

    正因為核武器的存在,蘇美雙方擯棄了直接作戰的想法,轉而透過區域性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鬥爭。

    因此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核武器的出現,才使得冷戰延續了四十多年的時間。

    當然,冷戰也並非是蘇美兩國之間的鬥爭。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聯合起來對蘇聯進行制裁。而在二戰之後,蘇聯也解放了一大片法西斯佔領區域,並在中歐、東歐一些國家建立起了共產主義。因此為了對抗北約,蘇聯也在1955年搞了一個華沙條約組織。世界兩極對立的形勢由此出現。

    一直到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後,繼承了蘇聯最多力量的俄羅斯開始走起了資本主義道路,冷戰時代才徹底宣告結束。

    (參考資料:《冷戰時代》等)

  • 10 # 楊角風發作

    一句話總結吧: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關於美蘇冷戰,眾所周知是上個世紀發生在世界上的兩個陣營的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抗,是美蘇兩家的爭霸鬥爭。

    對於冷戰形成的原因,至今在世界歷史學界仍然眾說紛紜,但是對於冷戰爆發的時間卻有普遍的共識。一般認為冷戰始於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結束於1991年蘇聯解體。

    關於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力量對比的變化,以及不同時期美蘇各自採取的不同策略,如果有朋友感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在以後的文章做專門分析。

    今天我想為大家還原的是冷戰前的美蘇關係,我也希望藉此機會和大家一起了解這一段歷史。

    既然美蘇之間是在1947年開始爆發冷戰,那麼在1947年之前美國和蘇聯是什麼關係?是熱戰?還是熱戀?

    蘇聯成立早期的美蘇對立1917年正值一戰期間,俄國國內爆發十月革命,隨後俄國宣佈退出一戰。並於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等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聯邦——蘇聯。

    但是在蘇聯真正成立之前,在1917年11月至1922年10月,俄羅斯境內還發生的一場戰爭。交戰雙方是布林什維克紅軍和由反布林什維克力量組成的聯合力量白軍,也就是俄羅斯內戰。

    此時的美國,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對參與俄羅斯內戰的一方,也就是白軍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當然,主要的援助是補給和食物。與此同時,美國還對蘇維埃俄國實行禁運,甚至策劃了一系列針對蘇俄的隱蔽行動。

    到1918年8月,美國甚至直接出兵干預俄國內戰,美軍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登陸。

    不過,白軍還是敗了,俄羅斯內戰的結果是,俄國布林什維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並且聯合東歐其他國家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說,在蘇聯成立的頭16年,美國與蘇聯一直處於對立狀態沒有任何外交關係。

    大蕭條 美蘇建立外交關係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股市下跌開始,到10月29日成為華爾街股災,並迅速席捲了全世界,由此爆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大危機——史稱“經濟大蕭條”。大蕭條對資本主義國家都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人均收入、稅收、盈利、價格全面下挫,國際貿易銳減50%,美國失業率飆升到25%,有的國家甚至達到了33%。

    美國受到經濟大蕭條的沉重打擊,不得不放棄意識形態的偏見,改變對蘇聯態度。蘇聯也在此時抓住良機, 1929年蘇聯在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建設委員會下專門設立“外國諮詢中央局”,負責裝置、技術和人才的引進業務。

    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裝置中,有50%賣給蘇聯。蘇聯的三大鋼鐵廠都是美國援建的,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引進美國技術裝置、僱用美國技術專家於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是由美國福特公司援建的……

    在美國和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支援下,蘇聯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躍成為工業國家。

    經濟危機同時也讓德國和義大利走向了納粹化,美國和蘇聯都感受到來自納粹的威脅。基於對現實的考量,1933年11月,美國與蘇聯建立了全面的外交關係。

    二戰前期 美蘇關係重回緊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1939年8月,蘇聯和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後在1939年9月,納粹德國和蘇聯同時入侵波蘭,並瓜分了它,導致了二戰爆發。1939年11月,蘇聯再次入侵了芬蘭,爆發了冬季戰爭。1940年7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蘇聯紅軍佔領並強行併入蘇聯,蘇聯還強行讓羅馬尼亞割讓了摩爾達維亞(摩爾多瓦)。

    面對蘇聯入侵東歐國家,進行領土擴張,美國和蘇聯的關係又陷入緊張之中。1939年12月14日,國際聯盟做出了開除蘇聯為國聯會員國的決議,並倡導國際社會對芬蘭實施援助。美國嘗試對蘇聯和芬蘭之間進行調停,然而卻被蘇聯拒絕。

    最終,美國給予了蘇聯的交戰方芬蘭3千萬美金的貸款援助,芬蘭也讓蘇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直到德國入侵蘇聯之前,也沒有完全喪失領土。

    後來芬蘭跟德國一起入侵了蘇聯……

    二戰期間 美蘇同盟

    就在大家焦頭爛額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納粹德國於1941年6月22日不宣而戰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蘇德戰場也成為二戰中歐洲的主戰場。為了在蘇德戰場上讓蘇聯牽制住了大量的德軍主力,英國和蘇聯簽訂了互助條約。

    在二戰初期沒有投入戰爭的美國,為了為同盟國提供戰爭物資,頒佈了《租借法案》。因為英國與蘇聯之間簽訂的互助條約,蘇聯得到了美國租借法案的援助。美國透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兵器、船舶、飛機、機動車、戰略物資和食品。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因此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和蘇聯也成為二戰中的同盟國。

    從1941年10月1日至1945年5月31日,美國向蘇聯交付了以下武器:

    427,284輛卡車,13,303輛戰鬥車輛,35,170輛戰用摩托車,2,328輛軍械服務車,2,670,371汽油和石油。4,478,116噸食品,1,911臺蒸汽機車,66臺柴油機車,1,000輛翻斗車,120輛油罐車和35輛重型機械車。

    美國所提供的軍械貨物(彈藥、炮彈、地雷、各種炸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3%。

    為了鼓勵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文化溝通和交流,在1942年,美國和蘇聯還在美國成立了美蘇文化協會。

    1945年4月25日,美軍第69步兵師和蘇聯的第5集團軍在柏林南部托爾高會師,並在易北河殘斷的橋上實現歷史性的握手,美蘇關係到達歷史高點。

    二戰後冷戰前 美蘇劃分勢力範圍

    美國和蘇聯在關於戰後歐洲的去從、國界等的變更持不同看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認為一個穩定的國際體制是應該由許多議會民主的國家組成,並透過國際組織來協調各國之間的糾紛。

    而蘇聯則認為,蘇聯在二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並在未來可能遭受侵略,其應該有權支配鄰近的國家來確保自身的安全。

    早在二戰開始的時候,蘇聯在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便吞併了包括波蘭東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東部,以及一部分芬蘭等這些國家和地區為蘇聯的加盟國共和國。戰後又從納粹德國手中奪得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等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46年2月,喬治.凱南從莫斯科向美國發回一則長電報,電報中他講述了他關於對蘇聯內部社會和外部政策的深入分析。他認為美國於蘇聯的長期衝突是不可避免地,並且主張以圍堵地策略對付蘇聯。

    同年9月6日,美國國務卿詹姆斯在德國發表一場演講,重申美國人對於西德人地重視,並且警告蘇聯美國將會在歐洲維持無限期的軍事部署。

    而後不久,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講:

    “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已經拉下了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

    這也標誌著冷戰的序幕開始全面拉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太多的磨難,磨難中你吸取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