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州俠客行
-
2 # 君莫思量我
點贊這個活動有很多種意思啊。我是平常不怎麼點讚的人,很少。比如,我朋友圈有曬娃娃的,剛出生,分享大家的,點贊,送上祝福。有每天夜跑更新路線的,點贊表示鼓勵和欣賞。有發了比較有意思的狀態的,點贊表示真是厲害。也有時候惡作劇點贊,就是別人發了心情不好或者負面內容,也點贊,這是關係好的損友之間的活動。
-
3 # 皮卡秋
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宋玲說:“有一次,我在會議場合添加了一名微信‘好友’,散會後再沒聯絡過。沒想到,上個月他突然要我給他轉發的一條促銷資訊點贊,說是集贊滿額後商家送洗衣粉,我答應了;最近他又要我給某健身房的推廣文章點贊,說集滿100個贊可半價優惠,那次點贊之後,我就把他拉黑了。說實話,我真怕他過兩天又來找我要贊。”
宋玲認為,這種“索贊”不可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秉承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索贊”是一種變相的義務灌輸,要適可而止。
據微信官方統計,目前,微信月活躍使用者數有8億多,點贊成了社交網路上內涵和外延最豐富的行為。一條資訊被點贊,往往能收穫雙重效果:對點贊者來說,點贊表達了自己的認同感;對被贊者來說,這是獲得滿足感的主要方式。
——點贊家人,不帶任何功利目的,表達對家人的持續關注。在移動網際網路碎片化傳播時代,這是黏合親情的有效方式。“我媽媽愛唱歌,經常在朋友圈發她自己錄唱的歌曲。我會第一時間送上贊,表達我對母親的愛。”章棟說。
——點贊好友,一般是為了維護人際資源,表示情趣相投,或“加油鼓勁”“給予安慰”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同一個圈裡的人在人生觀、價值觀或審美品位上一般比較接近,你點贊別人,其實也是在肯定自己的生活。”
“我現在基本上不點贊,感覺患了‘點贊恐懼症’。有一次,我微信的‘發現’按鈕上出現了100多個未讀訊息提醒,嚇我一大跳,實在是被頻繁跳出的點贊通知弄怕了。”北京海淀某中學教師朱淑群說,點贊能表達個人情感,加強聯絡,但過度點贊、無節制地點贊,會讓人耗神費力、心思不定。
被點贊太多受不了,太少又覺得不舒服。在深圳某外貿公司工作的王芳婷說:“我發的朋友圈很少被點贊,即便是我精心挑選的名言警句,或者精心修飾的生活照,好友都不點贊。難不成他們真不把我當朋友?”王芳婷很鬱悶。
在北京工業大學做輔導員的張芮,從未在朋友圈點贊過,即便是對父母、領導、同事的微信狀態,她也“惜贊如金”。問及原因,張芮表示:“我實在找不出點讚的動力,那些萍水相逢的普通朋友,不缺我這一份關注;至親密友曬在朋友圈的很多事,我都是知曉者、參與者,不需要再去點贊。”
“與其在虛擬社交網路秀一萬個關注,不如現實中一個真切、及時的去電問候來得實在。”張芮說,現代城市是一個陌生人社會,很多人都有透過點贊或索贊證明自己社交能力的渴望,但一味追求擴大交際圈反而會導致社交焦慮症,所以她自己更願意守住一種順其自然的處世方式。
江西某縣基層科員劉世紅去年6月去省城借調期間,認識了一些在省直機關工作的“老表”,加了微信後,他經常給這些人的朋友圈點贊,幾乎條條不落,“說實話,我點贊更多是為了刷存在感,希望他們能看到我的關注,記得我這個人。至於說我理解或認同他們的所言所想,這個倒不一定。”
去年底,劉世紅單位加班多,每天連軸轉,朋友圈根本顧不上,前後將近一個月都沒點過贊。“剛開始我擔心,由於長時間沒給在省城工作的老鄉們點贊,關係會變得生疏,但過年聚會時再碰到他們,發現對方還是一如既往地熱情,對是否被我點過贊,壓根就不在乎。這時,我才意識到,總在線上盲目點贊意義不大,關鍵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保持一份實誠與自信。”
最近,筆者瀏覽微信,發現一些好友相繼關閉了朋友圈。問其原因,一位朋友說:“以前,我的微信好友以同學為主,大家只是發些生活照片,交流一下生活狀態,比較隨性。現在,跟越來越多的領導、同事、客戶加了微信,在朋友圈裡點贊,就變得很費心思。比如,上司轉發的某養生秘笈明明是謠言,可眾多同事仍為其點贊,你好意思不點嗎?公司新推出的營銷方案,對其內容你並不完全瞭解,可其他同事都接連轉發並頻頻點贊,你不點贊,是否顯得另類?如此拿捏不定,考慮再三,‘眼不見為淨,心不念則安’,還是關掉朋友圈更省心。”
本來,朋友圈是一個好友圈,作為一種無聲的情感表達,在朋友圈裡點贊,其本意是認同、讚賞、鼓勵,有助於加深“好友”之間的感情聯絡。但現今,隨著微信用途的工作化,越來越多的“好友”變為上司、同事、客戶甚至剛認識的人,原本是分享個人生活的朋友圈,儼然成了“工作圈”“職場圈”“生意圈”。一旦打破了公私界限,朋友圈不再被“好友”待見,也就不奇怪了。
實際上,在網路社交的特殊語境中,微信朋友圈裡的“贊”,早已超出其最初的符指意義,成了一種幾乎能表達所有態度的符號:有人看到朋友喜結良緣而點贊,看到朋友與伴侶分手竟也點贊;有人換新工作會被點贊,換個髮型同樣也會被點贊;有人看到朋友大病初癒點贊,看到朋友違章停車受到罰款也隨手點贊……這樣一來,就讓原本值得珍視的“被贊”變廉價了。隨著朋友圈打破公私界限,還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功利色彩:有的下屬每逢上司發帖必點贊,有人利用點贊跟同事套近乎,有人甚至根據點贊來劃分自己在單位里人際關係的親疏。如何在朋友圈裡點贊,已經成了一個有壓力、難擺脫的包袱。
應當承認,每一個“贊”,背後都有一位真實存在的關注者,但這種關注並不一定可靠。在很多時候,點贊僅僅是一種禮節性的客套,甚至是一種被動行為。這種含混不清的表達,只會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零碎、模糊。不客氣地說,從最初的私密記錄和分享,到現在給同事、上級點贊,幫公司“拉粉絲”,為“萌娃”投票,微信的一些功能已經“跑偏”。與其用“點贊”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別人的關注或者尋找自己的存在感,還不如打幾個問候電話、來一次當面聚談更好。通話或許時間不長,也無華麗詞藻;聚會或許時間短暫,缺少美酒佳餚,但那份真實的感覺,遠比“點贊”這個心形的符號顯得實在。
網路終究是一個虛擬世界。對朋友圈的使用,不能偏離其私人屬性,在朋友圈裡點贊,應把握有限、有度、有用的原則。正確的“點贊”,是在合乎語境的情況下,透過“點贊”這一社交符號來促進雙方交流和情感溝通。一方面,要學會獨立思考、理性處世,既充分表達自我,又考慮他人感受。點贊者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從、一味刷存在感;被贊者亦不必過於把“贊”放在心上,更不該因為少了誰的點贊就心生怨念、胡亂猜疑、自尋煩惱。另一方面,要學會注重使用複合型交流方式,實現虛擬世界中的“點贊”與現實中面對面互動的結合。同時,相關部門和微信平臺應加強監管,努力掃除盲點,不給虛假宣傳、廣告推廣者可乘之機,避免虛假承諾、玩文字遊戲等亂象。如此,才能讓點贊有意義,大家也能活得更真誠、更輕鬆。
-
4 # G玫子
一般地我會為朋友的生活狀態比如旅遊活動,動手自制小吃等進行關注,點贊並作點評;看見有好的文章或好的圖片也會點贊,一方面是我欣賞,另一方面是對朋友的發文或圖片的發表給予積極的肯定。同樣,我收到朋友圈的點讚我也會開心,最起碼知道朋友也在關注我。
-
5 # 紅星3718
給朋友點贊,這不應求回報。你願意多點,不願意少點或不點,再不願意,還可以拉黑,這都是你的權力。人家不給你點贊,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認可,沒看見,沒時間等等,都有可能。就象親戚,好就多來往,沒時間少來往,以後有時間再來往。所以,多一點理解、寬容為好。
-
6 # 老李校長
一方面男生大部分都比較注重視覺體驗,能夠面對面看到你,一定比在網路上聊天效果要好,另一方面很多女性魅力的展示本身也要依靠面對面相處才能發揮出來。
大部分心思偏單純的男生心裡,能夠佔據這個地位的人非常少——你走進來了,之後的一切自然會順理成章。
-
7 # a夢美兒
而有的是集贊活動,這個點不點隨個人心意,有的是商家搞促銷活動,集贊送禮什麼的,一般我不會去理會這樣的活動。
-
8 # 斕斕女神
1、內容真的非常優質
2、維繫基本社交禮儀和粘性
3、 對社交圈層的依賴
對方段位比你高的大V,想融入那個圈層,又沒到互動的層面,給個贊吧,證明我認同你,我們是一路人,是一種身份標識感。
4、社交貨幣
我參與、我認同、我也是這個熱點事件的參與者,是一種談資。
據說,天天在斕斕帖子裡互動的鐵粉, 粉絲漲的有腔調哈哈
但一定記得~
不要你交淺言深的互動
沒有一條路可以通往真誠
真誠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路
-
9 # 酷炫腦科學
人們進行網路社交,在社交媒體上更新自己狀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得到朋友的迴應。
來自親密關係中的贊能給人更大的心理支援感,而來自點頭之交的人的贊,其實往往沒多大影響;在收到讚的數量方面,當然數量越多,人們可以感受到的來自他人的心理支援也會越多。
-
10 # 莫忘初心242650426
點贊是一種互動,是一種交流方式的體現。在網路這樣的虛擬世界裡,絕大多數網友來自天南地北,又是網名,是互不相識的。即使使用真實的姓名,對普通百姓而言,也是不知名的,未曾謀面的情形下,相識的機率也大不了多少的。就是知名人士,別人知道他是知名的,也是透過一些簡接的渠道瞭解一些情況,其實他自己也並不瞭解對方的。這也是公眾人物因知名而榮,也因知名而有時候煩惱的原因吧!細細想來,這種不相識,未曾相識,透過網路這樣的現代化聯絡方式,又讓大家覺得好象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回答的問題,發表的文章,寫的評論,一個點贊,字裡行間,圖片圖形,無不透露了自己的心聲,展示出了自己的心情,反映了自己的心態。語言文字本身就是與人交流勾通的一種重要方式,雖然與面對面交流是有很大差異的,說到底只是少了些面部表情的直觀感受,少了寒暄,客套問侯,少了些肢體語言所產生的輔助作用。但面對面的交流後,卻容易導致對原汁原味東西的遺忘,記憶一旦出現偏差也是會誤導人的。網路上的東西,好的,有質量的,自己感興趣的,是可以反覆感受的。就如同觀看某個實物實景一樣,是可以在不同時空進行的。而且時間的不同,心情的差異,開始感覺不好的東西,慢慢觀察,還會有更多的,更深刻的體會,甚至會愛不釋手的。遇到這樣的文字,開始沒上心,沒點贊,沒評論,過後也是會補上去的。這樣你往我來,互動的過程,也是互相瞭解學習的過程,也就有了一種近在咫尺的感覺。如果沒有這種虛擬的網路的勾通,陌生也許永遠是一種陌生,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陌生。我是要感謝朋友圈這種看似陌生其實又熟悉的點讚的!(圖片來源網路)
-
11 # 靜心看世界0
然而時間有限,讀到那兒就
-
12 # 晴貴妃
當你每發一條朋友圈時,朋友的點贊會讓你心生溫暖和鼓勵,即使不見面、不通話,不管距離有多遙遠,但讓你感覺朋友每天都在。你的每一條對生活的感悟、每一次的外出旅遊、每份心情…你的朋友似乎都能從朋友圈感受得到。分享的每一首好聽音樂、每一段美文、每一處美景、每一餐美食,朋友的點贊給我們的內心帶來一種溫暖和滿足。朋友的點贊也是一種無形的鼓勵和問候,讓我們知道朋友一直都在關注著你,也讓我們更熱衷於分享更多美好的事物。
-
13 # 思念3706
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發朋友圈主要是自己看,別人點贊與否是別人的事,對此沒有特別的期待。看別人的朋友圈點贊也是根據自己的感受,我想別人也是如此吧。沒準別人早把自己遮蔽了呢。我念了佛經或佛號後,會發菩薩像,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迴向,會告訴特定的一些朋友可以來隨喜點贊,也是有功德的,至於別人是否點贊就隨緣吧。
-
14 # 多維度學習
在公開的社交網路上,許多人的點贊都很隨心所欲,想給誰點贊就給誰點贊,因為覺得大家都是陌生人,也不會覺得尷尬。這個贊如果能讓人開心的話,個人覺得很是值得,點贊又不會少塊肉。輕輕一個贊,快樂你我他,這是多麼開心的事情。畢竟一個贊可以讓人被鼓舞被認可,自己又不傷脾胃。
每一個強大的人,其實都咬著牙度過一段又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援、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過去了,就是成人禮;過不去,就是無底洞。
雖然沒什麼意義,但也沒什麼不對。最起碼,我覺得對方收到贊會很開心,覺得自己打醬油路過也沒有白費。
以平常心看世界,花開花謝都是風景。
人生就像一個山谷,走到谷底時,無論朝哪個方向走,都是向上的。最困難的時刻也許就是拐點的開始,改變一下思維方式就可能迎來轉機。樂觀豁達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變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難的日子變得甜美珍貴,能把繁瑣的事情變得簡單可行。
玻璃心的人,另當別論。
他們需要的,其實不是誰的關心,只是自己還沒成熟。
好吧,就當我在阿諛奉承、見風使舵、老奸巨猾、隨波逐流。
以前我從不發朋友圈,因此鬧出了很多事。比如,有人以為我把他們刪了,就發了一條類似好友測試的東西給我;比如,有人跟我一樣從來不發,為了不讓人誤會,就在個性簽名一欄中註明;比如,有些朋友讓我幫忙推廣網店,我雖然答應了,也幫忙轉發了幾個朋友圈,但是讓我幫忙點贊,恕難從命。再比如,朋友圈裡的點贊和評論,共同好友是都能看見的。你永遠不知道誰是共同好友,也不知道你給這個人的評論,又會有哪些人在默默關注。
我承認我人際交往能力確實有重大缺陷,對種種不想關注的事情免疫力不夠。倒不是我人品不好,而是我經歷了一些事後,看得開了、想得通了、悟得透了,也感覺整個人都廢了。
其實,大家的狀況都一樣一樣的。
-
15 # 山東兔跳跳vlog
一是朋友需要集贊來兌換東西,我們出於幫助朋友的心。
二是對朋友所發內容的贊同,說到你心坎裡的話或者對照片的喜愛。
三是對朋友所發東西的喜愛。朋友旅遊的照片等。
-
16 # 芭蕾舞鞋66
想發什麼就發什麼,不想發什麼就不發什麼。
想看就看,不想看就遮蔽。
想的簡單些反而沒那麼複雜。
-
17 # 黃叔叔愛拍照
一:朋友所發表的內容(文字/圖片)說到了自己的心坎上,認同,贊同對方所說的文字. 或者說欣賞(喜歡)對方發的圖片。
-
18 # 潤荷8
我在保險公司幹過,自從迫不得已買了智慧手機後,幾乎沒有間斷過每天發朋友圈,因要宣傳公司產品,還要把公司活動介紹給客戶,招攬朋友參加活動,發朋友圈還是有很多同事點讚的,慢慢的每天發朋友圈就成習慣了,為給兒子帶二胎保險公司沒去了,但忙碌中把小孫子生下來成長的每一天都發給親朋好友看看,點讚的很多,當然高興了,別人能在百忙之中關注你,證明了人家看了你發的圖片,也一起享受了喜悅,去旅遊每到一個景點我都拍下來發朋友圈,讓他們共同欣賞世間美景,也立馬有人點贊,但有時也有尷尬,有新加的朋友還不熟悉什麼是朋友圈,以為是發給她個人看的,在上面評說你不要發這些圖片,因我討厭旅遊不喜歡看圖片,只好讓她看不到我的朋友圈,生活中的喜事,過年的年夜飯呀,二十四節氣呀,都發朋友圈問問好,還有看到正能量的也轉發一下讓更多人瞭解知道,點讚了也就是說都點開看了,當然是高興的,別人發的好的我也給他點讚的,禮尚往來也是古老的文明瞭。
-
19 # 葫蘆王的身邊事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給大家做個分析:
就象我一樣,就有好多朋友群體。象“招遠自媒體小分隊”、“2019年招遠農民教育培訓群”、“阜山鎮南北資訊共享服務帶”、“田園莊技術交流群”等等,這些群體都是個人自發組建的,都是用實名制本著實質、實用、共同交流、互相學習、和平共處的平臺。
對於“朋友圈”點贊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點贊是對你發表內容的一種認可,最起碼人家流覽過或者閱讀過,點贊是對你的讚美和認同。當然不點贊並不代表你的內容不夠好,那或許是別人沒有時間看到,也有可能你發表的內容還不夠完美,從而沒有讓別人產生共鳴。
我在圈中看到很多好的文章,就不自主的給人家來個贊,因為的確人家寫的好。當然看到別人給咱點讚了,那同樣也願意翻看他(她)的作品,瀏覽並閱讀人家的發文,同樣回幾個贊,認為好的更願意發表個評論,這或許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雙方又有好的鞭策作用吧!
我的圈子
三農小分隊我的排名
在圈內創作的成績
-
20 # 海韻月
答,朋友,就是與你要好的人,不會害你,就是有一件事情,二件事情,不滿意,那也是可以不追究的,因為是意外,至於點贊,這本來就是商家的一種推銷模式,有的人認為是舉手之勞,不在意就點了,有的人認為,你讓我上當,我就不上,塌就來個我不點,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人的思想不同,理念不同,別去記較為好,這樣回答,你滿意嗎?
回覆列表
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近,筆者瀏覽微信,發現一些好友相繼關閉了朋友圈。問其原因,一位朋友說:“以前,我的微信好友以同學為主,大家只是發些生活照片,交流一下生活狀態,比較隨性。現在,跟越來越多的領導、同事、客戶加了微信,在朋友圈裡點贊,就變得很費心思。比如,上司轉發的某養生秘笈明明是謠言,可眾多同事仍為其點贊,你好意思不點嗎?公司新推出的營銷方案,對其內容你並不完全瞭解,可其他同事都接連轉發並頻頻點贊,你不點贊,是否顯得另類?如此拿捏不定,考慮再三,‘眼不見為淨,心不念則安’,還是關掉朋友圈更省心。”
本來,朋友圈是一個好友圈,作為一種無聲的情感表達,在朋友圈裡點贊,其本意是認同、讚賞、鼓勵,有助於加深“好友”之間的感情聯絡。但現今,隨著微信用途的工作化,越來越多的“好友”變為上司、同事、客戶甚至剛認識的人,原本是分享個人生活的朋友圈,儼然成了“工作圈”“職場圈”“生意圈”。一旦打破了公私界限,朋友圈不再被“好友”待見,也就不奇怪了。
實際上,在網路社交的特殊語境中,微信朋友圈裡的“贊”,早已超出其最初的符指意義,成了一種幾乎能表達所有態度的符號:有人看到朋友喜結良緣而點贊,看到朋友與伴侶分手竟也點贊;有人換新工作會被點贊,換個髮型同樣也會被點贊;有人看到朋友大病初癒點贊,看到朋友違章停車受到罰款也隨手點贊……這樣一來,就讓原本值得珍視的“被贊”變廉價了。隨著朋友圈打破公私界限,還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功利色彩:有的下屬每逢上司發帖必點贊,有人利用點贊跟同事套近乎,有人甚至根據點贊來劃分自己在單位里人際關係的親疏。如何在朋友圈裡點贊,已經成了一個有壓力、難擺脫的包袱。
應當承認,每一個“贊”,背後都有一位真實存在的關注者,但這種關注並不一定可靠。在很多時候,點贊僅僅是一種禮節性的客套,甚至是一種被動行為。這種含混不清的表達,只會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零碎、模糊。不客氣地說,從最初的私密記錄和分享,到現在給同事、上級點贊,幫公司“拉粉絲”,為“萌娃”投票,微信的一些功能已經“跑偏”。與其用“點贊”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別人的關注或者尋找自己的存在感,還不如打幾個問候電話、來一次當面聚談更好。通話或許時間不長,也無華麗詞藻;聚會或許時間短暫,缺少美酒佳餚,但那份真實的感覺,遠比“點贊”這個心形的符號顯得實在。
網路終究是一個虛擬世界。對朋友圈的使用,不能偏離其私人屬性,在朋友圈裡點贊,應把握有限、有度、有用的原則。正確的“點贊”,是在合乎語境的情況下,透過“點贊”這一社交符號來促進雙方交流和情感溝通。一方面,要學會獨立思考、理性處世,既充分表達自我,又考慮他人感受。點贊者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從、一味刷存在感;被贊者亦不必過於把“贊”放在心上,更不該因為少了誰的點贊就心生怨念、胡亂猜疑、自尋煩惱。另一方面,要學會注重使用複合型交流方式,實現虛擬世界中的“點贊”與現實中面對面互動的結合。同時,相關部門和微信平臺應加強監管,努力掃除盲點,不給虛假宣傳、廣告推廣者可乘之機,避免虛假承諾、玩文字遊戲等亂象。如此,才能讓點贊有意義,大家也能活得更真誠、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