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科技愛奇趣

    隨著教育資訊化的不斷推進和新的教育理論教學模式的出現,資訊科技作為教學的有力支援,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較的優勢,充當著更多的教與學的中介和角色,對於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資訊科技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教師工作強度。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紀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及學習,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如今充分使用資訊科技已成為教育資訊化發展的需要、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學校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1、教育資訊化發展的需要:當前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對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也為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撐。資訊化普及實現了辦公現代化,優化了課堂教學,為課堂帶來更加實用的輔助作用。

    2、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世紀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領域正在進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這次課改為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資訊科技在輔助教學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應用的情況和效果卻存在一定問題:有些教師不能恰當使用資訊科技,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有不少教師使用資訊科技時沒有針對重難點設計內容等。那麼如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如何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和課堂教學,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這是擺在我校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也是我們孜孜探索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

    3、學校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我校已經將資訊科技引入了課堂,教師透過早期的培訓,對資訊科技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並且被廣泛應用,一批教師已經具備自主開發課件和製作課件能力。我校教師從“課堂教學”這個點上再做深入探索和研究,透過行動和反思總結出一些方法來最佳化課堂教學,在深入研究“如何打造資訊化的高效課堂”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推廣經驗。

    (二)保障條件

    學校在資訊化建設工作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大力推進加強資訊化建設,創立校園網路平臺,實現班班通工程。我校為給教師教育教學提供必要的教育性素材,建設了資訊資源庫,包括課件、音樂、影片、圖片等綜合素材,還有課堂教學的實況錄影,方便教師課件製作和教育教學探討,隨著學校教育技術裝備不斷提高,我校的教育技術配備正按全國一流標準建設,目前我校已經通過了現代化學校的驗收。

    (三)目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運用資訊科技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可以在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創設情境,最佳化課堂結構,突出教學重難點,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它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有、廣闊的學習環境,又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思維和實踐的機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四)課題界定:

    本課題裡的資訊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資訊科技,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使之適應資訊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教學資訊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資訊化、教學方式現代化。

    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透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五)研究目標

    透過此課題的研究,努力使學生在新穎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堂上,充滿興趣,自主探究,培養思維,達到全面地發展,適應新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目標一:根據各學科特點利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並使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增強學習興趣、豐富教學資源。

    目標二:準確分析教學內容與資訊科技中的整合點,利用資訊科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1)調查目前我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方面的現狀;(2)調查研究過程中教師的運用資訊科技的水平與教學效果,蒐集資料,瞭解情況。

    2、文獻法:對國內外有關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理論研究、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和提煉,以形成資訊科技環境下課堂教學的理論和方法。

    3、行動研究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透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

    (二)研究內容:

    圍繞研究目標,開展以下內容研究:

    1、使用資訊科技創設學生學習情境,豐富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資訊科技創設教學情境,將豐富的學習資源融入課堂之中,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在現代化的情境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形成技能的同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2、聚焦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挖掘教材。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然而,當資訊科技與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利用資訊科技,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指導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剖析教學的重難點,設計資訊科技內容,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呈現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綜合,不斷地完成“同化”和“順應”,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三)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思路是透過計劃、調查、實踐和總結反思等幾個環節,運用調查研究、行動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積極開展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如何打造資訊化的高效課堂方面的研究,得出具有推廣價值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從課上匯入情境的創設、新授環節重難點的突破等方面入手,改革傳統課堂的授課模式,解決好主體和客體、手段和目的、預設和生成等之間的矛盾,力爭使資訊科技的運用達到最佳狀態,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三、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會出現學習基礎相近的學生,同樣的教材,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環境,教學效果的確明顯不同,是什麼原因?怎樣解決?帶著這些問題,針對近幾年對運用資訊科技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了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資訊化資源選用中,缺少分析與評判

    豐富的網上資源能為資訊時代師生的教與學帶來便利,如果運用不當會適得其反。在一些訪談和教學觀摩活動中就發現有些教師在運用資訊化資源中,從網上下載課件,課堂完全照搬。教師選用資訊化 資源比較隨意, 沒有進行二次組織或開發。如在一次教學觀摩中,整堂課就是讓學生觀看示範課程,這樣課堂活動就忽視了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教師的指導作用,缺乏必要的師生感情交流和教師人格魅力的薰陶。

    2、資訊化資源運用中,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些教師在學習教育新理論以後,片面認為課堂教學全要“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片面地貫徹這一理念,把主體迴歸的課堂變成了基於資源的主題放任自流的課堂,過度弱化了教師的作用,沒有很好地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沒有意識到應該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各種資訊化資源,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

    3、資訊化資源運用形式上忽視教學目標的實現

    資訊化教學資源的課堂教學應用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顧資訊化教學資源是否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相關,在教學設計中圍繞資訊化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而不是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去進行教學設計,所以課堂教學中的教學重點難以落實,教學難點難以突破。

    五、研究成果

    透過研究,全面提高了教學的質量,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了學生的創造素質,使創新教育滲透在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主要體現在:

    1、在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對課堂學習興趣盎然。

    課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走進創新型的課堂,意味著今天有無數的驚奇與探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創造的火花。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最大限度地開放課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創新成了學校課堂教學的主流。

    在本學期縣教育主管部門對我校的幾次調研中,隨機聽課優良率都超過了90%。有兩次還達到了100%。在州級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領導、專家都對學校使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情境,設計創新教學的水平予以了肯定。

    2、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學能力,增強了科研意識。

    我校為確保課題順利進行,提高參與人員的能力,課題組規定月課題例會制度。例會中,或研究課題實施中出現的新問題,或小結檢查前一階段工作,或進行師課後反思小結,或提示下一階段研究工作的注意事項。透過課題研究,形成了濃厚的研究氛圍、良好的研究環境,培養了部分科研骨幹教師。

    我校教師共發表州級以上論文近80篇,獲獎60餘篇,在州數學優質課競賽中,我校毛元群老師獲州二等獎,所撰寫的論文《數學教學中進行因材施教的體會》、案例《課堂裡的買賣》在第三屆全國當代基礎教育學術作品評選活動中分別榮獲二等獎。

    3、學生創新意識、精神、能力得到培養,在學生整體中初步形成。

    自課題開展以來,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在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學水平的新型課堂中,有了自主的時空,得到了真正的尊重與平等交流。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資訊科技新課型中,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帶著興趣動口、動手、動腦,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40分鐘內始終保持最佳狀態參與全班的探究性活動,透過自己的努力,真正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學會創新,並在參與活動中學會正確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

    來校調研的專家、領導都對學生在課堂中表現的敏銳思維,獨特視角,勇敢質疑,大膽表現讚歎不已。學生在課堂上和學校的各項事務中都積極參與,大膽創新,做了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 2 # 金楚膩子噴塗裝置公司

    在教學中,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教學理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介綜合起來進行輔助教學的計算機教學程式。

    多媒體教學題材的選取,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對於傳統教學手段難於解決的問題,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概念或原理。課件內容必須適用於多媒體教學的表現,能突出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能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能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製作課件時,要運用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已有成果,結合學科特點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恰當處理,精心設計,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表現力。

    不同的課程會有不同的特徵,在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時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課件指令碼編寫者對課程特徵要有所瞭解。瞭解的渠道可以從新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各課程的教材等方面來進行。如在課改實驗中,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數學課程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課堂。編寫課件指令碼時就要根據不同課程的特徵和性質來選擇製作課件的型別:是以動畫為主,還是以圖形展示為主;是以練習為主,還是以資料拓展為主。只有明確了主次,才能為課件製作者選擇合適的製作媒體指明方向。

    比賽課件能化靜為動,激發學習興趣。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動機,課件能為教學創設一個主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 3 # 小魏布斯

    在教學中,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教學理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介綜合起來進行輔助教學的計算機教學程式。

    多媒體教學題材的選取,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對於傳統教學手段難於解決的問題,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概念或原理。課件內容必須適用於多媒體教學的表現,能突出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能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能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製作課件時,要運用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已有成果,結合學科特點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恰當處理,精心設計,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表現力。

    不同的課程會有不同的特徵,在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時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課件指令碼編寫者對課程特徵要有所瞭解。瞭解的渠道可以從新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各課程的教材等方面來進行。如在課改實驗中,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數學課程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課堂。編寫課件指令碼時就要根據不同課程的特徵和性質來選擇製作課件的型別:是以動畫為主,還是以圖形展示為主;是以練習為主,還是以資料拓展為主。只有明確了主次,才能為課件製作者選擇合適的製作媒體指明方向。

    比賽課件能化靜為動,激發學習興趣。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動機,課件能為教學創設一個主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資訊科技在教學的有效運用,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 1、資訊科技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透過螢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先在螢幕上用動畫顯示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透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稜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2、資訊科技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教學最佳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資訊科技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教學中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複雜為形象簡單。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最佳化和鞏固。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透過資訊科技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資訊科技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利用資訊科技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同時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透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資訊科技的優點在教學中最佳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複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最佳化練習。資訊科技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由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定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定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絡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透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資訊接受量 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資訊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資訊科技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可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簡單折線統計圖和複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透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資訊科技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資訊科技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資訊科技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資訊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資訊科技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最佳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透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樑,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播放師生遊“三星堆博物館”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20元,學生票每張8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5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將資訊科技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資訊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資訊科技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佳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工作可以月入6000+而且沒文憑的人也可以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