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孝親尊師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順勢借力"的方法,實現借力還擊其身,要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道德經》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己於道。

    譯文: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原文: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善的人,居住也是最合適的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減,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道德經》裡很多篇文章,都是能很好的闡明太極拳"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 2 # 大美慶陽一一觀復

    先有現象後有文化,現今中華拳學精髓盡失,本意背馳。硬談文化豈不是閉門造車,水中望月?多少宵小不正是藉著文化之名大行不義?提此問題,其心可誅!

  • 3 # 人生無簡史

    奇奇樂見,用文化的視角感受新奇,品味生活!

    要想真正從文化的角度來理解太極拳,首先你就要了解什麼是文化的角度?習練者不僅要學習太極拳的基本招式,還要努力領悟其中的諸多內涵。兩者相通相融,才能更上一層樓。

    什麼是文化?對文化雖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也大多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但是具體到我們所理解的範圍,大多也就是指,建立在一種認知基礎之上的一切精神活動。這個認知基礎可以是自然界,也可以是我們所處的社會和生活環境,我們不僅希望在知識技能方面掌握的,更希望在情感和思想上把握它,這就是文化!(當然這是我所理解的文化,僅供參考和借鑑。)

    太極拳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競技運動,但是它又不是一個單純的體育運動。太極拳是極富中國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它將武術、藝術、引導術和中醫完美結合,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理論為中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競技對抗等多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太極拳在對練習者的意、氣、形、神方面的要求,非常符合人體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對人類個體身心健康以及人類群體的科學共處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太極拳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流派眾多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其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其太極、陰陽的辯證思想尤為博大精深。其習練者唯有靜心禪悟,如同鍛鍊一般堅持下去,方可有所收穫。

    文化的層面也包含多種:領悟武法的奧妙,詮釋身心健康的正途,提升太極武學的修為,禪透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而不是僅僅只做一個練習者。任選其一,你便是在文化的角度上重新太極拳了。

    太極拳習練者眾多,最好是學從名師。不必理會門派之爭,得其正法,博採眾長為主。始終保持求學進取的心態,持之以恆,必有所獲。而你所獲得的這種認識,就是組成一種文化的必要元素。

  • 4 # Foot88

    太極拳為何有如此龐大的受眾還是因為跟我們的傳統文化關係很近,我們的文化裡不崇尚暴力更講究禮讓,以禮服人,以柔克剛,剛終不能勝柔。太極拳宣傳是不以硬抗的方式對敵,先講究“化”,化掉對方的硬攻再製服對方,這樣的技擊方式極受中國人喜愛。太極有拳架,推手為主,還有些兵器練習,都以上述技擊原則為綱。與太極類似的武術如日本的柔道,柔術和太極的理論主張類似然而方法不同,再後來的發展道路上與太極的目標也不同,太極更注重養生,柔道更注重技擊。中國人骨子裡並不喜歡較技,但又不希望所學的東西不能技擊,所以太極這種骨子裡具有點兒技擊意義的拳術自然很受大家喜愛。

  • 5 # 覃九神

    太極從文化而言,深澳而神秘。一般人是不可能理解的。太極道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如果要把太極道混入拳術套路里面,是可以的。哪就要首先理解太極之理,即天地執行自然之規律,練到身上注入拳意當中。難乎?易乎?。你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 6 # 旅徒阿黑哥

    習武強身,這應該是個普遍目的,而太極的文化內涵在於,歷練一種平和的心態,讓內心強大起來,內心強大者,無敵。

  • 7 # 論太極之拳

    二為陰陽,王宗嶽的太極拳論第一句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陰陽論是中國人發明的最早的唯物哲學,能適用於我們生活工作中,練拳也是如此。拳論有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才算真正跨入太極拳的門檻。而陰陽相濟又涉及到中國文化的中庸,和諧,包容等。

  • 8 # 生活無處不太極

    說到太極拳的文化,離不開太極的文化。太極拳和太極兩者間是怎樣的關係,目前還沒有系統的文獻說明,在一些太極拳的專著裡我們能發現一些文獻資料,但後人沒有系統的去整理和彙編過。據一些老師們的意見,武學上的垃圾書也挺多的,我這裡列一些我老師及長輩推薦過的書目,

    《太極拳經》張三丰

    《太極拳論》王宗嶽

    《太極拳論要解》

    《十三勢行功心解》武禹襄

    《五字訣》李亦畲

    《太極拳體用全書》

    楊澄甫中華書局出版本

    《太極拳學》孫祿堂1919年著

    《太極拳論》陳微明著

    《牛春明太極拳》牛筱靈(這本書有特別的故事,此書出版比較曲折,涉及到一些人的壓制和官本位,還好牛春明老師估計是在天之靈,此書版本最終以不同的文字,同樣的詞意出版,絕對值得一看)

    《雙人圖解太極拳用法和變化》楊守中

    《楊澄甫式太極拳》楊振基口述

    北京汪脈有兩本書值得看

    《楊式太極拳述真》

    《汪永泉太極拳語錄》

    《吳圖南太極拳精粹》

    我們先來看看太極一些的定義,何謂太極?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這幾句話是《太極拳論》之總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萬物。

    《內經》上說“陰陽五運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死,神明之府也。”

    太極是宇宙萬生萬物的變化和發展,也是人類生命的起源規律,有學者提出人體就是一小太極之說。

    那太極拳的特點是什麼?有怎樣的定義?

    目前來說,文獻資料裡還沒有準確的定義過,總結起來有如下特點

    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用意不用力,以柔克剛

    分陰陽虛實變化,

    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以靜制動,神意氣化合,內功內動。

    太極拳的文化方面要求習練者首先要有武德,明確十不傳。這體現了我們儒家的忠,信,義文化,做人的準則。

    同時從心性修煉上,它要體現了道家的清淨虛為,致虛極,守靜篤。要求人的心境不能有太多的妄想和念頭,要靜的下心,守的住自己的元神。

    從佛家來說,要懂得取捨,要學會放下,要行善多做好事,這樣心境才明朗,快樂。

    太極拳,作為文化的微見,我們透過習練太極拳,學習太極拳的理論文化,同時透過系統的實踐修煉,在強身健體同時,修煉了我們的心境,太極拳獨特的放鬆,神意氣修煉方法,讓習練者感悟了生命的潛能,不管是氣力的增長,還是精神世界的開闊,都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境界比較高的修煉者,還能以拳入道,並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習練方法和文化著作。

    太極拳,不僅僅在身體上給我們帶來了種種好處,更是在精神上和文化上給我們許多啟示和指引,讓我們在生活上,工作上,創業研究上提供了智慧和方法。

    希望更多的朋友們全面,客觀的瞭解太極拳,並愛上這個祖國土生土長的傳統文化和拳道。

    太極拳的書目,大家覺的好的,可以補充上來。

    郝為真,楊禹庭,郝少如,還有高佔魁有本書也不錯,因為高老師是楊澄甫兩位高徒(閆月川,汪永泉)的弟子。

  • 9 #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以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中國傳統拳術。

    《易經》相傳是人文始祖伏羲看到河洛交匯現象而創造,從而產生了太極文化。老子將易經的思想精華融入《道德經》中,創造了一個以辯證思維為核心的哲學體系。“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即為世間萬物皆可分為陰陽,一切事物均是陰陽的對抗統一。

    太極拳用意念統領全身,以意導氣,以氣催形均基於太極陰陽之理念。如吐故納新及引導術的練習。

    在技擊法中也應遵循陰陽之理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而治。

    總之,太極拳的一招一式無不與易經的陰陽理念息息相關。

  • 10 # 淡淡一掬水

    從文化層面去理解我認為還在其次,主要從太極拳技術層面瞭解太極拳有階段性和層次性,每個層次需要掌握的內容不同是重要的。

    有人說太極拳有七個層次。如果達不到它的各個層次,起碼要了解各層次有哪些不同特點,對於習練者有非常好的啟發作用。否則練了二十年仍然原地踏步也是很有可能的。

  • 11 # 江南俗士1972

    太極拳屬於傳統文化,但它是傳統文化中糟粕的載體。

    文化的最重要的載體是語言文字,其次是制度、器物、風俗、技藝等。太極拳是傳統武術的一種,而傳武又屬於傳統技藝的一種,不過它體現出來的卻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反智主義。

    一提起太極拳,第一印象就是:以柔克剛。一提起以柔克剛,第一感覺就是:博大精深。一提起博大精深,第一反應就是:最高智慧、古人的智慧你不懂、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只可惜,太極中看不中用。不說閆芳大師、雷雷大師,即便當年太極宗師吳鑑泉的大公子吳公儀,出手還不是王八拳。

    所謂的以柔克剛,完全違背力學原理。這個世界難道有兩個力學系統?比如滴水穿石,與以柔克剛毫無關係,實際是水滴的勢能轉化為動能將石頭表面分子不斷衝開,外加上水的弱酸性與石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日久天長就在衝擊點上擊出小坑,最終將石頭擊穿。這個世界,只有以剛克剛,四兩隻能撥四兩,撥不了千斤。

    古代之所以會誤認為以柔克剛,因為中華文化不存在科學的基因,沒有客觀世界的理念,只有天地人合一;沒有形式邏輯,只有似是而非的歸納;沒有實證研究,只有憑經驗感覺。所謂的太極原理,就是建立在錯誤的世界觀和認識論基礎上的錯誤的方法論。

    太極拳,就是老年廣播體操。

  • 12 # 一真247963901

    我的師傅張洪釣今年91週歲,1952做肛門改道,當時醫生說只能活四年,但師付開始先後修練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八年後內氣鼓盪,內力衝沛,神氣飽滿,十二年後,肛門又恢復原狀,幾十年如一日修練太極,至今還健在,還能每天習練太極內功,77一78年因我練功因我練拳法過猛及上夜班,營養當時地震後營養不夠胃口不適,氣息不順,呃逆打嗝一張咀就幾十個,氣不下行,氣逆而上致上焦火極熱鼻子長期腫疼,大便成幹羊糞蛋,肺部極熱頭髮直立不倒,肺主皮毛開窈於鼻,練功不當及生氣營養休息諸多因素造成,後偶然買了一本楊式太極拳,書中談到積柔成剛,長期放鬆身心,慢慢地氣的導引,勿忘勿助,慢勻細長柔,無絲毫僵拙之力努氣,全身肌肉關節,節節放鬆,兩臂抬起觀想天上有兩條線緩緩把你兩臂輕輕牽上天,每天慢慢導引我被深深吸引後先後有緣與四位太極拳師傅有楊式吳式,陳式,武當拳,但我獨喜歡端莊大氣的楊式太極拳,經過2年修煉後偶爾打一二個嗝了,大便正常了,鼻子也再不用天抹眼藥膏了,但我鬧胃口已瘦了十五六斤,後來已恢復175斤多到1982年春天結婚,我當時先期修練外家拳法,氣功導引,鐵胳膊,鐵砂掌,出手極猛硬,剛硬勁脆,但我擔心這些功夫停下來多少年功夫全退了,心中總是不安,但是過十多年了師兄弟誰與我搭手都感覺我的力他們抵擋不住,但我本人卻沒有使什麼勁,讓我非常感到驚奇的是,我與人交手一點不緊張了,任何姿勢也不擺,但一說開始我抬手極快,對方還沒做出反應,我已經出招變換好幾下了,看他們出拳如放慢鏡頭,我不象對方又注意腳下步伐變動,雙手封架預各式,我很是隨意擺放在何處我意念一起手掌或拳已落在對方身上力已透進內力,不用蓄勢能調身形步伐配合上肢發出整體力,我用區域性小勢能己經把對方,震撼的驚嚇住了,都不敢再試讓我講這招用法,他們身體受不了怕受內傷,我怎麼說再試試不要緊,講不好理解,不好體會,但他們就是不敢再試,這就是我改習太極拳多年的能從容應戰心能平靜,是最大收穫,我用力不僵拙露形著相了,人越來越柔潤,內力衝沛,行走做臥很鬆軟,輕快,輕靈,我最重時220斤,但我自我感覺160一170斤,動作很是快捷,我53一54歲,210斤單位要求跑百米我能跑百米15秒多,我三十五年從沒練過跑步,所以我深深地體會到太極拳以柔慢入手,勻細長修練,式子高強度不大,很適宣中老年修練,式高不震腳不發力,但靈敏度越來越高,觀察事物身體手法啟動速度極快。從人的外觀來看人越來越儒雅,文靜,說話能靜下心來沉的住氣,久之氣質有重大改觀,91歲張師傅溫文爾雅,見人微笑,春風滿面,其他師傅都似老師文人相,但內功深厚,聰明智慧,所以太極拳真正正確修練,能易人易容,脫胎換骨,童顏夫嫩,幾十年都絕少感冒,即可陶冶情操,益壽延年,不使蠻力,爭強好盛,遠離凡塵,情趣可人,相伴餘生。

  • 13 # 太極仁拳

    太極拳的原理是什麼?各流派太極拳宗師和大師都不知道。他們如何理解太極拳技擊規律呢?縱觀各太極拳流派宗師和大師的各種所謂的拳論,其實都不是拳論,而是借用儒釋道經論中的相關樸素哲理解釋太極拳技擊規律的練拳感悟。真正的太極拳原理其實並不在儒釋道經論之中,而是在物理力學之中。太極拳力學原理才是真正的太極拳原理。只有太極拳力學原理才能講清太極拳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某些人認為太極拳是傳統文化載體認識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研究不出太極拳力學原理,搞不清太極拳柔弱勝剛強科學道理,揭示不了太極拳的本質面目。太極拳習練者不應該從傳統文化層面去理解太極拳,而應該用物理力學研究太極拳技擊運動,搞清楚太極拳力學原理。這樣才能真正正確認識太極拳,糾正所有太極拳宗師和大師對太極拳的不科學認識。

  • 14 # 開州羅明太極

    這個問題應該是如何透過太極拳這個載體去理解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

    這才符合邏輯,大家說是不是?

  • 15 # 陸水雲天

    應該從古哲學角度是理解,即陰陽。而太極拳論:“左重則左輕,右重則右杳。”是太極的陰,是需要練出來的,而不是自然存在的。

  • 16 # 北京得明

    一句話回答:太極的文化底蘊就是“一體”或“整體”。這也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天地渾然,萬物隨有生滅,但不離“天地萬物之渾然一體”,

    太極文化也可以理解為:區域性間彼此相續聯動而根不動,聯動植根於根不動。

  • 17 # 小太極猴劉永明

    據太極拳傳人楊露蟬和孫祿堂談論記錄太極拳境界都提到以拳入道的境界。所以,《道德經》、《莊子》、《大學》、《黃帝內經》、《孫子兵法》和中國歷史(漢朝和漢之前的歷史)出土文物等等都能作為有更高目標的太極習練者的學習欣賞工具,提高太極指導思想理論水平,從而也提高太極驗證道家思想的實際操作水平,最終成為道家理論的踐行者,從而找到真正的太極拳,讓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滋養中國人的大寶藏。現代社會,各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人體解剖學、神經學、天文學、都應該成為太極拳習練者的指導書籍,讓傳統太極理論逐漸符合現代科學技術,讓更多青少年能理解喜愛。

  • 18 # 動靜相宜生妙韻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瑰寶!它以中國傳統哲學文化為基礎,融合了中醫養生、導引吐納之術,講究意、氣、形三位一體,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

    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我們如何從文化層面來理解太極拳呢?

    我認為應該從兩大方面來理解:即它的演變過程和它的理論基礎!

    一、演變過程

    關於太極拳的創始人,目前大體有兩種觀點:一種是陳家溝的陳王庭;一種說是張三丰所創!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姑且不論,但有一點,從陳長興以後,太極拳的演變脈絡應該說是清晰的,由此可推斷太極拳的演變和發展歷程:

    1.基本成形期

    應該說從陳王庭到陳長興,經過幾代相傳,完成了陳氏太極拳的演變。特別是在陳長興時期,在原有108式長拳和五路拳基礎上化繁就簡,形成了陳氏太極拳的一路和二路(炮捶),同時又分了大架和小架。小架隨後又出現了趙堡架(有人說陳清萍從學於陳有本,後遷居趙堡鎮,而形成趙堡架;當然也有人說趙堡架的祖師是張三丰。姑且不論!)

    ――這一時期,應該說是現代意義上傳統太極拳的雛形。往後逐步衍生出了不同流派!

    2.流派的衍生期

    ①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師從陳長興習得陳氏拳,後經楊露禪、楊健侯和楊澄甫三代人改變,形成了後來的楊氏太極拳。

    ②楊露禪和其子楊班侯傳拳給吳全佑,又經全佑之子吳鑑泉的脩潤,定型為吳氏太極拳。

    ④孫祿堂本擅長形意和八卦,後有師從武氏太極郝為真後,融三家之長,創編了孫氏太極拳。

    ⑤陳長興曾孫陳發科於1928年進北京傳拳,陳氏太極拳方逐步為世人所知!

    3.普及推廣期

    主要指建國後至今!

    這一時期,國家體委出面,以傳統的太極拳為基礎,相繼推出了24式、42式等新編簡化套路,並納入了運動會的比賽專案!

    二、太極拳的理論基礎

    1.拳理基礎――指導防身自衛

    太極拳本身屬於拳,是具有技擊性的。

    ①太極拳動作本身具有攻防含義,能產生一定的攻防實效。

    ②太極拳動作主要取自其他武術拳種,保留了武術固有的技擊性。

    2.哲理基礎――提升認識事物的能力

    ①不論從名稱還是太極拳的動作要領上,都蘊含著濃厚的哲理性。

    ②中國古典哲學對太極拳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全、最深、也最系統。

    3.醫理基礎――強身健體

    ①太極拳吸收了傳統中醫的經絡學說、導引吐納等術。

    ②“形與神俱,不可分離”,“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醫理,被太極吸收為形神兼備、內外兼修、以意導形的要求。

    總之,太極拳在創立之初,可以說是植根於傳統哲學、醫學、拳學及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化基礎之上的,具有技擊和健身等多重功能的優秀的傳統運動專案!

  • 19 # 太極心學藍晟

    中醫太為複雜,沒有中華文化的基礎,不容易領悟;書法外國人認為是印刷品,必須當場看到書寫才相信是真的;國學經典,外國人以為是文化侵略,深深地警惕之,尤其是美國等國家。

    只有太極拳才讓他們可以大大方方接受,因為,外國人以為,這僅僅是有中華特色的體育健身專案,豈不知,其文化內涵至為重要,所以,很多外國人練著練著太極拳,就開始喜歡中華傳統文化了。為什麼如此,因為,太極拳就是中華傳統文化最核心的載體。

    先有中華文化,然後,才誕生中華文化特色的太極拳。太極拳是哲學拳、美學拳、歷史拳、文化拳、藝術拳合一的武拳文練拳。

    拳者,掌握、把握、拿住的意思,掌握、把握、拿住什麼?太極的道理。太極的道理,就是易經的道理。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陰陽平衡也。陰陽平衡方為太極。太極者,太和也;太和者,中庸也;中庸者,一也;一者,意也;意者,醫也;醫者,道也。站在這樣的高度,我們會發現,練太極拳,就是要醫治入的身心不符合道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如是,必然要主動的運用意識(全憑心意用功夫)來錘鍊“專注一方”的能力,把握中庸(身體中正安舒和斜中正),以及內氣的平衡流通(氣遍周身不稍滯),實現內在氣機的太和致中;如果要實現太和致中,必須致良知,找到生命之本體——意識的發軔和所發處,實現“階及神明”。

    由此觀之,努力攀上太極拳的高峰,就是悟覺體證中華文化的歷程。因此,練太極拳吧!深入地研幾揣摩,方不負我們生活在中華文化的這片土壤中。

  • 20 # 蔡昌臻Ccz

    太極拳包含著道家哲學思想。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太極拳的拳理便是"易"。

    《太極拳歌》雲:"太極原生無極中,混元一氣感斯通,先天逆運隨機變,永珍包羅易理中。"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

    表現在健身方面,舒展身體,抻筋拔骨,有益身心健康,能鍛鍊身體。由於太極拳的運動風格比較柔軟,緩慢,適合於大部分人群,尤其是中老人,具有相當大的普遍性,還適宜推廣。

    在技擊方面,太極拳是以靜制動,借力打力,"引進落空",牽動"四兩撥千斤"。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後發先至,"無為無不為"。表現出了以弱勝強,以柔克剛,用力精巧的風格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句話或一件事,讓你幸福,卻淚流滿面?